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伯尼斯·麥卡錫(Bemice McCarthy),(美)丹尼斯·麥卡錫(Dennis McCarth 頁數(shù):11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當代前沿教學設(shè)計譯叢·自然學習設(shè)計:面向不同學習風格者差異施教》總結(jié)了自然學習模式的基本要素。第一章討論了學習風格,以及學習風格研究對教師教學和學習者學習的影響。第二章依據(jù)學習風格說明了吸引不同學習者的學習循環(huán)圈。第三章則向教師提供了一些實用建議,幫助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yīng)用學習循環(huán)圈。第四章介紹了最新大腦研究的實際應(yīng)用,建議教師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呈現(xiàn)新知識,提供多種方式讓學習者表達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第五章結(jié)合了學習風格理念、循環(huán)圈和大腦研究,完整地呈現(xiàn)了自然學習模式。第六章指導教師理解在課堂使用概念教學的原理。最后一章提供了采用完整的自然學習模式——包括循環(huán)圈、學習風格、大腦研究,以及基于概念進行教學的單元設(shè)計模板。
書籍目錄
序前言作者及單位簡介致謝第一章 學習風格一、學習循環(huán)圈二、感知如何影響學習三、加工如何影響學習四、加工維度與約翰·杜威五、感知與加工的風格1.第一類學習者——“為什么?”2.第二類學習者——“是什么?”3.第三類學習者——“應(yīng)怎樣?”4.第四類學習者——“該是否?”六、完整的自然學習模式第二章 學習循環(huán)圈一、依據(jù)循環(huán)圈開展學習1.直接體驗2.用心反思3.形成概念4.付諸行動5.融會貫通二、學習者主體在學習圈的始末三、成功的學習圈離不開反思四、學習圈是對課程的完美設(shè)計五、學習圈包含了重要的評估要求六、學習圈是不同風格的秀場七、學習圈是一次歷練八、學習圈是成長的公式九、秀出你自己十、從另一個視角看四種學習類型1.象限Ⅰ:“我”2.象限Ⅱ:“他們”3.象限Ⅲ:“它”4.象限Ⅳ:“我們”十一、再次嘗試從其他視角來看四象限第三章 依據(jù)學習圈開展教學一、象限Ⅰ:回答“為什么”問題1.象限Ⅰ:學習者將體驗到什么?2.象限Ⅰ任務(wù):指向“為什么”類問題二、象限Ⅱ:回答“是什么”問題1.象限Ⅱ:學習者將體驗到什么?2.象限Ⅱ任務(wù):弄懂“是什么”類問題三、象限Ⅲ:回答“應(yīng)怎樣”問題1.象限Ⅲ:學習者將體驗到什么?2.象限Ⅲ任務(wù):落實“應(yīng)怎樣”類問題四、象限Ⅳ:回答“該是否”問題1.象限Ⅳ:學習者將體驗到什么?2.象限Ⅳ任務(wù):澄清“該是否”類問題五、繪制教學成效圖示第四章 腦一心學習系統(tǒng)一、若干主要概念二、線性加工與圓周加工三、四象限與大腦1.線性加工2.圓周加工四、學習者學習策略偏好五、全腦教學策略1.借用隱喻與明喻2.形成范例3.運用想象4.提高感覺意識5.詩性語言6.類比7.三維實物任務(wù)8.戲劇、角色表演9.把不相干的事物或想法重新分類或組成新的形式10.活動與動覺策略11.幾何教學12.數(shù)學概念形成13.跨學科找相似14.精益求精——無所不在15.意識流:寫作、思維與札記16.借用顏色或音調(diào)去闡釋、比較與豐富17.平行加工18.肢體語言19.關(guān)注他人內(nèi)心世界的反思性對話20.帶有情感意義的自傳性回憶21.對行動制作腦圖22.非言語表征23.用音樂伴奏、比較、擴大或闡釋24.示證25.依靠直覺感受26.結(jié)構(gòu)圖第五章 在學習圈中交替運用左右腦的方式一、連接二、關(guān)注三、想象四、講解五、練習六、擴展七、提煉八、表現(xiàn)第六章 概念教學一、什么是概念教學?二、運用概念來教學三、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概念四、概念和課程標準五、形成概念的傘形練習六、在自然學習模式中實際運用第七章 制定自然學習的課時計劃一、信息傳遞二、技能操練三、預期結(jié)果四、建立連接五、分享連接六、學以致用七、質(zhì)疑 評估八、連接之想象九、賦予評估十、自然學習模式的課時計劃:最終概括結(jié)語:一切為了孩子參考文獻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