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文獻中晚清的北京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德國] 艾林波,巴蘭德  頁數(shù):362  字數(shù):356000  譯者:王維江,呂澍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是計劃中的“德語文獻中的晚清城市”的第二本,第一本《另眼相看——晚清德語文獻中的上?!芬延?009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北京是清廷的首都。按照清帝的觀念,外邦來見天朝上國,歡迎進入首都,不肯跪拜的西方列強則被拒之千里,由此引發(fā)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果是:皇帝北狩身亡,首都被占領,圓明園被焚毀,好臉面的天朝上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    德意志的官方外交特使團正好是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啟程來華,試圖效法英法,與清廷簽訂條約。至1861年9月簽約成功,清廷總算維護住了臉面,因為簽約的地點是在天津,不是北京,盡管德意志外交特使團設想的簽約地點是北京而非天津。而簽約之后,使節(jié)駐京已不可避免。本書的前四篇即為特使團成員以私人身份在北京游覽的相關記錄。這些記載,凸顯近代中國的羈縻術與歐洲外交術的相遇與沖突。    隨后,德意志的外交官得以駐節(jié)北京,本書的第五篇、第七篇、第十三篇即為駐華德國外交官的記錄。時間跨度為四十年,直到1900年的庚子之變。清廷外交大臣如奕、文祥、李鴻章以及總署大臣的觀念嬗變過程,都在德國外交官的筆下得到生動而準確的呈現(xiàn),比之中文文獻里的攻訐甚至謾罵,德語文獻里的清朝重臣們得到德國同行的一致贊揚,這說明了什么?至少說明相關朝廷大臣并不缺乏了解和學習西方的胸懷和能力,但四十年來,外交越辦越壞,國運越來越不濟,恐怕不能再以“兩半”(半封建半殖民地)理論來搪塞,因為這四十年,還伴隨著開放度不小的富強運動。歷史證明,富而不強的同光中興無法融入日益呈全球化的國際社會,也無法挽回衰亡的國運。德意志外交官的相關記載,或許能為解釋這一怪異的歷史過程提供疣羅齊所強調的“憑證”。    其余諸篇是商人、銀行家、報刊記者、漢學家來華游歷的觀感。令人再度吃驚的是,他們對大清帝國治下的人民抱有深深的同情和敬意,對有著千年積累的中國文化更是欽佩不已;當然,抨擊清廷的腐敗、官員的自大,他們也不留情面。歷史的面相,絕非是“侵略者”或“殖民者”所能涵蓋。    既然近代中國的重大命題是近代化,那么,已經(jīng)近代化的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看法自然不應忽略。如果我們承認從觀念到技術諸層面清廷都遠遠落后于西方列強,那么,我們從觀念到技術上的應對措施就應該得到歷史從業(yè)者的細致檢視。外語文獻正是不能再視而不見的檢視“憑證”。這正是本書出版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感謝漢堡大學的傅敏怡(Prof.Dr.Michael Friedrich)教授的無私幫助,他一直無償為我們提供珍貴的德語文獻。感謝他的學生滕可欣(Kristina Tretiak)女士、Ennomoto女士、譚克家(Christian Textor)先生不厭其煩地為我們把這些珍貴的圖書制作成PDF版本,這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夠專心致力于文字的翻譯。    感謝學友洪慶明先生、葉偉敏先生和敝所同仁甘慧杰先生、葛濤先生,為我們解決了文本中的法文和日文的句子翻譯問題。熊月之先生一直關心著拙譯的翻譯和出版,在此表示衷心的謝意。    最后對本叢書的主編葉雋先生和承印單位福建教育出版社北京八本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副總編陳之川先生表示敬意。在有書無錢莫進來的學術書出版潛規(guī)則橫行的時代,他們對學術翻譯的敬畏和支持,讓我們感到溫暖。    王維江、呂澍    2012年6月10日于滬上

內(nèi)容概要

  本書輯譯了19世紀下半葉德語外交官、記者、醫(yī)生、商人、公使夫人等的十三篇北京游記,從中展現(xiàn)晚清時期中國北京的社會世相。他們對北京的觀感,盡管感性但卻真實,北京城市建設的變遷、北京市民和外國僑民的面貌、北京官員的面相和思想等都在其中有生動詳實的記錄。書稿為充分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獻,有助于拓寬研究的視野,加深對近代北京的理解。

作者簡介

  王維江,1963年生于新疆烏魯木齊,祖籍安徽巢湖。復旦大學學士、碩士,漢堡大學博士?,F(xiàn)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著有《王先謙與“清流”——晚清的政治與學術》(德文版)、《“清流”研究》、《上海的德國文化地圖》(第二作者)以及譯著《另眼相看——晚清德語文獻中的上海》(第一作者)。
  呂澍,1963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嵊州。復旦大學學士。1985年在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工作,1989年赴法蘭克福大學留學,1994年從事國際貿(mào)易?,F(xiàn)為自由撰稿人,主要從事德語的學術著作翻譯。著有《另眼相看——晚清德語文獻中的上?!罚ǖ诙髡撸┖汀渡虾5牡聡幕貓D》(第一作者)。

書籍目錄

引 言
第一篇 1861:普魯士東亞外交特使團報告中的北京
第二篇 1861: 特使艾林波書信中的北京
第三篇 1861:商業(yè)代表斯庇思游記中的北京
第四篇 1861:隨船牧師柯艾雅日記中的北京
第五篇 1864:領事拉度維茨書信中的北京
第六篇 1868:絲綢商人克萊爾游記中的北京
第七篇 1861-1893:公使巴蘭德回憶錄中的北京
第八篇 1886:銀行家恩司諾經(jīng)濟報告中的北京
第九篇 1890-1891:使館翻譯生佛爾克書信中的北京
第十篇 1898:記者高德滿報道中的北京
第十一篇 1888-1889、1894-1895:漢學家福蘭閣回憶錄中的北京
第十二篇 1898:記者海司報道中的北京
第十三篇 1900:奧地利公使訥色恩夫人回憶錄中的北京

章節(jié)摘錄

緊接著巴蘭德先生就去了哥士耆伯爵那里,我獨自待在一個后院里,看著工人干活,在看門人處值勤的水兵前來報告,一個官員帶著大批隨從進了院子。在第一進的房子里,我見到一個年輕人,臉部光圓,穿著精致。英國和法國公使館的秘書也來了,隨從們擠滿了整個院子??蜌獾睾阎?,賓主落座,我讓人端上雪茄和香檳,以友好的語氣開始了談話。這位年輕人自稱姓成,是恭親王的副官。我也應他之請遞上了自己的中文名片,我的身份是被艾林波伯爵認可的使團正式成員。成面帶笑容地解釋道,與普魯士的協(xié)約尚未簽訂,沒有協(xié)約許可的外國人擅自闖入,是違反中國法律的,況且還以武力占據(jù)了一所宅院,所以恭親王請求我們立即離開首都。我也同樣友好地回答道,我們根據(jù)特使的命令行事,我們無權對特使指令的合法性做出判斷,在聽說這所房子有意出租之后,托人轉告房主,我們愿意支付公道的租金,接下來看門人主動接待了我們,把我們的東西搬了進來,還積極幫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我們受命待在北京,就必須聽從指令。如果皇家政府希望我們離開,就應該函商特使,只有得到他的指令,我們才能離開北京。成不再提強占民房了,這種說法大概他自己也覺得可笑。但他強調,親王不能給特使寫信,因為所有函件必須經(jīng)由駐天津的欽差大臣。他很享受地吸溜著玻璃杯內(nèi)的飲品,深深地吸吐著煙卷,沒有喪失一絲一毫的好心情。這時巴蘭德先生也回來了,他再次強調了我的觀點。我們很客氣地解釋,我們會留在這里。成微笑著說,我們肯定會走。他又問,艾林波伯爵本人是否也要來北京,我們說無法知曉他的決定。成繼續(xù)說,恭親王禁止任何官員接待普魯士人或接受普魯士人的信件。他又問我們來此的目的,我們答以無可奉告。即使如此,他的好心情仍沒有受到影響。談話就一直這么來回轉著圈。成顯然想要我們平和地離開,但結果并不令人歡欣。他也沒有改變自己客氣的要求,友好地微笑著離去,就跟來時一樣。英、法公使館的兩位年輕翻譯官盡力維護著談話的友好氣氛。    下午,平安無事。英國公使館的一些成員前來看望勇敢的普魯士人,這些普魯士人竟以一水兵開路,“突襲”了北京城。接著他們又以自己的經(jīng)驗,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布置房間的建議。傍晚,波波夫先生來了,了解成來談話的情況,他說自己能夠想象出中國政府是如何做出錯誤判斷的,這事將帶來嚴重的后果,他們會對使團采取武力步驟。我們又去布魯斯先生處吃晚飯,跟英國人一起,在他們漂亮的院子里聊了一晚上。院子里白天遮上了席子做的頂棚,這樣比較涼爽,晚上再將部分席棚卷起,以便通風。透過席棚的間隙,能夠看見星星在天空閃爍,整個院子就像席子做的巨大帳篷。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布魯斯先生顯得若有所思。他剛剛騎馬轉了一圈回來,看見北京的衛(wèi)戍部隊在城門前進行實彈演習,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他便上前詢問演習的原因,人們告訴他,說是針對普魯士特使的,因為他未經(jīng)允許就想來北京。布魯斯又說,恭親王對我們的到來已不高興,在得到艾林波伯爵也將來北京的消息后,簡直怒不可遏,因此他對同時也是內(nèi)閣首領的文祥尚書進行了嚴厲的指責,還下了指令,通過關閉城門或其他步驟,必要時甚至使用武力,阻止普魯士使節(jié)進入北京。無人知曉,中國人是否真會這么干。布魯斯覺得,很有這種可能性。他認為,從天津申請入京許可,應該成為艾林波伯爵的明智選擇。巴蘭德請求布魯斯先生設身處地為艾林波伯爵想想,這是最后的一招,艾林波伯爵無法承受被拒絕的后果,所以只能依據(jù)國際法的條款,行使進入首都的權利。無論如何,還是要避免任何的沖突,所以我們決定,第二天早上,我去半路上迎接伯爵,向他匯報這里的情況——我們以為他已經(jīng)在路上了。    布魯斯先生對即將發(fā)生的事情還沒有表達出明確的看法,為此我請求他再談一談。這位公使先生首先談起了政治形勢:皇帝身邊的政要們——也就是促使皇帝外逃的人——只想把外國人趕走。公使們在北京住上幾年只是證明,他們并非海里出生的魔鬼——大多數(shù)的中國入一直還這么認為——而是有嚴格法律意識的人,他們的存在,會給政府帶來好處,保證合法貿(mào)易的進行,目前的情況就取決于這些能否做到,所以不要提出超出協(xié)議規(guī)定的要求。我們一起施加壓力,中國政府就極有可能簽署我們所期待的協(xié)約。然而,真是這樣的話,恭親王和大臣文祥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他們的影響力本來是可以擴大交流和發(fā)展的。因此,公使們只有促使親王接受這樣的概念,即普魯士作為大國,其外交代表的存在將會給中國政府帶來好處。但是,給中國人灌輸進去一個新觀念,又是遙遙無期的事,所以普魯士要滿足自己的要求,也是沒有多大把握的事。如果艾林波伯爵從天津已給親王寫了信,說他與欽差大臣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希望與親王本人商談,那么,這樣的要求,在公使們的支持下,肯定會得到滿足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天津談此事,總歸是最好的選擇。我回答,在目前處境下,必須得想出別的辦法來,因為艾林波伯爵肯定已經(jīng)在半路上了,不會再往回返。就這樣,大家又輕松地談了幾個鐘頭,布魯斯先生雖然表示要幫助我們,卻只不過受阻于他的地位和責任。在未獲得中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進入北京的普魯士特使如何避免被遣返,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在拒絕了我的所有提議之后,布魯斯先生終于答應我:如果艾林波伯爵確實已在路上,可在通州停留一天,從那里給恭親王撰寫一封客氣的信函,告知他的到來。這樣布魯斯先生就可以勸說親王,拒絕進京是一件非常失禮的事,由此避免被拒絕的情形發(fā)生。只是布魯斯先生有些擔心,艾林波伯爵的信使會不會被放進城來。    P8-10

媒體關注與評論

每個城市都有其個性特征,威尼斯有月光,那不勒斯有歌曲,巴黎有喧鬧的節(jié)奏。而北京的標志,象征中國首都本性的符號——就是臟。它是所有表象的真實,所有圖景的精髓,所有生命的基礎。若想描繪北京的真實畫面,就要給這個城市加以點睛——臟。    ——記者高德滿    我在與中國政要們長期交往中發(fā)現(xiàn),他們答應的事情,哪怕是’口頭上的。只要是錢能夠解決的,就完全可以信賴他們;如果涉及其他方面,比如條約的解釋或者交往以及貿(mào)易方面的問題,情況就不同了,他們會變成最厲害的詭辯家,簡直無可比擬,我見過他們頑強和堅韌地守衛(wèi)著最站不住腳的觀點,如果把這種精神用到別的有價值的事情上該有多好。    ——公使巴蘭德    腐敗存在于所有的官僚階層。讓公使們感到煩惱的是,雖然中國人給他們提供了服務,但常常又說這種服務是違背法律的。在北京建立外國公使館是主權中有主權,這正是北京政府最為害怕之處。連恭親王和他的同僚們都密切關注著,以避免皇帝的最高權力受到侵犯,而外國公使館也聯(lián)合起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普魯士東亞外交特使團

編輯推薦

艾林波、巴蘭德編寫的《德語文獻中晚清的北京》是“德語文獻中的晚清城市”的第二本。全書共分十三篇:前四篇為特使團成員以私人身份在北京游覽的相關記錄;第五、第七、第十三篇為駐華德國外交官的記錄,時間跨度為四十年,直到1900年的庚子之變;其余諸篇是商人、銀行家、報刊記者、漢學家來華游歷的觀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德語文獻中晚清的北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是一本收集德語文獻編寫的中文書。還不錯,里面圖片不少,就是有點兒小貴~
  •   如今的北京早已面目全非,如果想知道明清兩朝的北京面貌,此書不可多得,里面很多珍貴的素描與照片
  •   有對北京城池的深刻印象,有對北京道路的恐怖描述,展示出那時沒有公共服務意識、沒有公共服務設施的京城。也具體講述了一些大清官員的交往細節(jié)。
  •   研究北京史的他山之石
  •   對于晚清的北京,我們尚且可以引些外國文獻來加以描述輔佐。而那些介紹1949年以后的北京的圖文,為何被中宣部這樣的害怕引進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