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賈書建 頁數(shù):19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從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學智慧的提升、使命意識的形成和成長空間的塑造四個方面,給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時代命題的思考與探索。
在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育本質的上下求索,可以看到作者對教育現(xiàn)實的洞若觀火,還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學方法的駕輕就熟。
“不當魏書生第二,只做賈書建第一!”為此理想,作者通過27年不懈的學習、研究、反思和實踐,孜孜追求自己的教學風格,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終于小有所成。
本書內容全面而不繁瑣,文筆生動而不枯燥,為廣大有志于做一名好老師的人提供了一個教師成長的范本。
作者簡介
賈書建,1964年生于哈爾濱。中學高級教師,黑龍江省首批教學能手,省級骨干教師導師,曾任哈爾濱市明珠中學校長,現(xiàn)任哈爾濱市香坊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校長顧問、《香坊教育》執(zhí)行主編,兼任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家庭教育講師團團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校長》和《班主任》雜志學術顧問等。在《中國教育報》、《教育時報》、《教書育人》、《教育探索》等報刊上發(fā)表文章二百余篇,專著《說課論要》獲哈爾濱市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書籍目錄
序
前言
第一輯做有職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
在教育原點上儺舞\
擺正心態(tài)做良師\
跟一燈大師學做良師\
跟阿莫納什維利學習接手新班\
造就自己的優(yōu)秀\
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使用干脆的教學語言\
要有“教師忌語”\
具備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恪守求真的科學精神\
重塑什么樣的師生關系\
請勿參與有償補課\
不跪著教書\
提升網(wǎng)絡道德\
應如何看待工作\
正確看待評優(yōu)\
不要輕言跳槽\
教師配套班子如何形成合力\
班主任如何自我減壓\
做幸福的“老班”\
第二輯做有教學智慧的教師\
永恒的教學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tǒng)一\
善于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
備課是教師每日必修的功課\
內化文本,多質疑\
解讀文本,吃透為要\
上好開學第一課\
指導學生作課前準備\
談“例題教學”問題\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較之“發(fā)現(xiàn)”,“觀察”也很重要\
課堂上不能“沒有”學生\
讓學生主動把手舉起來\
學生課堂違紀怎么辦\
不要總跟作業(yè)過不去\
把公開課當成一面鏡子\
課堂教學要“打假”\
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運用多媒體投影教學的“三大注意”\
規(guī)范操作小組合作學習\
眾口一詞的背后隱藏著什么\
參與評課要把握好三個階段\
第三輯做有使命意識的教師
道德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核心\
學校德育為何疲軟\
教育要“三講”\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校規(guī)\
成才之路是智能與人格的和諧發(fā)展\
關注學生中的亞文化形態(tài)\
必須徹底摒棄“差生”概念\
喚醒沉睡的上進心\
用減法減掉壞習慣\
懲戒是教育過程完整性的必要組成\
向“敲竹杠”者說不\
模擬教育活動意義何在\
體驗是最好的教育\
主題教育活動有何意義\
適當布置“孝心”作業(yè) \
讓學生學會傾聽\
教育學生珍愛生命\
選擇何種模式和內容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
從六個方面抓起學生的勞動教育\
做一個外圓內方的現(xiàn)代中國人\
第四輯做有成長空間的教師
霍懋征的三個“三”和四個“四”\
斯霞的“童心母愛”教育哲學\
魏書生的“教育民主化”\
魏書生的“教育科學化”\
給教育正確定位\
要“善待”教學模式\
沖破教育經(jīng)驗“不可復制”的樊籬\
語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教師可以這樣做研究\
充分利用教育類報刊\
班主任如何做敘事研究\
正確樹立作品意識\
如何選擇與提煉課題\
關心是教育本質的回歸\
章節(jié)摘錄
在教育原點上儺舞 誰都可以對教育說三道四,誰都可以對教育指手畫腳?! 〔皇且驗榻逃唵?,而是因為教育太復雜了;不是因為教育離人太遠,而是因為教育離人太近了?! ∥ㄆ涮珡碗s,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猶如盲人摸象,“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大般涅桀經(jīng)》) 唯其離人太近,才使得人人都能說幾句而又說不清楚,即所謂熟視無睹。就如一對熱戀中的情侶,整天卿卿我我、形影不離,都說很愛很愛對方,愛得死去活來、發(fā)瘋抓狂,當你拍拍他們的肩膀問一聲:“說說看,你們所愛者何?”這對“膠皮糖”男女十有八九要語無倫次或詞不達意地說:“愛就是愛唄!”這也正應了蘇東坡《題西林壁》的意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倍诮逃?,雖說當局者迷,但旁觀者未必更清。 醫(yī)學與教育可謂是人世間最為復雜,與人關系最為密切的兩門學問了,一門是拯救人的生命的,一門是拯救人的慧命的。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最杰出、最精致的藝術品。拯救人生命的醫(yī)學雖然復雜,但尚可用“實證一實驗”的方法在實驗室里進行研究,然后把其結果應用于臨床,對癥下藥,自然藥到病除。面拯救人慧命的教育卻很難用“實證一實驗”的方法來分析教育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與條件,揭示此教育現(xiàn)象與彼教育現(xiàn)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即揭示隱藏在現(xiàn)象背后的客觀規(guī)律,因此有人說教育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梢娊逃膹碗s性遠在醫(yī)學等諸科學之上,不用生命潤澤生命,不用智慧啟迪智慧行嗎?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