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西洋教育史-姜琦(上、下冊)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姜琦  頁數(shù):全二冊  字數(shù):499000  

內(nèi)容概要

20世紀,中國教育學科從無到有,從譯到著,形成了具有一定風格的體系。中國教育學者在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chǔ)上,博采中西,融會古今,或獨立編寫教育學科教材,應(yīng)迎中國師范教育之需;或自主撰述教育學科專著,夯實中國教育學術(shù)之基?;驶拾倌辏涠淦孑?。它們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時代精神的光芒,反映了教育學術(shù)的風貌,凝聚了教育學者的卓識。

書籍目錄

上冊
 緒論
 第一章 自然的教育
 第二章 新個人的教育
 第三章 作業(yè)的教育
下冊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那么,雖既獲得,亦一定容易消失的。這就是因為學生未曾將這些觀念與知識先經(jīng)過他們自己的筋肉上之運動去練習而確實地握住它的緣故。德國凱興斯泰納所以倡導筋肉運動主義的勤勞教育的必:要,就不外乎此。關(guān)于這一點,讓諸下章再說。因為如此,所以我以為林德所提倡的“經(jīng)驗學?!彪m則有相當?shù)膬r值,然而決非人格教育之根本的方法。如果我們欲使人格教育收有徹底的效果,那么,第一步非先有“行動學校”不可,第二步再來使學校成為“經(jīng)驗學校”尚未為晚。由此,可見林德的教育學說不免有修正或補充的地方。第二,林德的教育學說,一方面既如上面所說,不贊成有些人格教育學者視教育為“藝術(shù)”,將教育家比為“藝術(shù)家”,這似乎他贊成教育可以成為一種“學”;然他方面他卻極端地反對“科學的教育學”,以為“科學的教育學”是犧牲人之精神生活,只是期待教育方法的完成;因為所謂“科學的教育學”是犧牲者的殘骸,所以人格的教育學的建設(shè),實非得已。這種論調(diào),豈非自相矛盾嗎?固然,像赫爾巴特所組織那樣的所謂“科學的教育學”并非有真正的意味之教育科學,乃是一種哲學的教育學,然而教育能夠成為一種科學,在教育上規(guī)定一種有普遍妥當性與必然性的法則可以為一般人所遵守,世上已有定論,毋庸置辯。即使退一步說,像杜威的教育哲學,它反對“一般的方法”而主張“個人的方法”,并且舉出個人的方法有四種特性:率直、虛心、專心與責任。①殊不知杜威所反對的,只以為赫爾巴特派所規(guī)定的“五段教授法”太拘泥于形式而束縛個人的興趣、態(tài)度與行動;因為個人的興趣、態(tài)度與行動千變?nèi)f狀。

編輯推薦

《現(xiàn)代西洋教育史(套裝上下冊)》:二十世紀中國教育名著叢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xiàn)代西洋教育史-姜琦(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