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精神病學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蕾,郭本禹 著  頁數:322  
Tag標簽:無  

前言

2006年是精神分析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tmdFreud,1856~1939)誕辰150周年。許多國際精神分析組織將2006年定為“弗洛伊德年”,世界各地紛紛組織各種紀念活動,包括舉行研討會、學術報告、藝術展覽、電影欣賞等。在弗洛伊德的故鄉(xiāng)奧地利,總統菲舍爾(Heinz Fischer)親自領導官方的系列紀念活動。我國學界和媒體也做出了積極的反應,如北京大學舉行了“中國——奧地利弗洛伊德誕辰150周年學術研討會”,《中國新聞周刊》、《南方周末》和《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對此做了報道。如果以1895年的《癔癥研究》一書作為起點,精神分析運動已經跨過100多年的歷史長河,然而其發(fā)展并非一帆風順。精神分析在創(chuàng)立之初不太被人們所接受。如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的被后人視為“20世紀人類大事記的開端”的《釋夢》一書,首印僅印了600本,卻花了8年時間才賣完。直到1909年,應霍爾(G.S.HaIl,1844~1924)之邀,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國參加克拉克大學20周年校慶,與詹姆斯(w.James,1842~1911)、鐵欽納(E.B.Titchener-,1867~1927)、卡特爾(J.M.Cattell,1860~1944)等名家會面,并做系列講演,才使精神分析逐漸被國際社會所公認。兩次世界大戰(zhàn)促進了精神分析的快速發(fā)展,因為戰(zhàn)爭造成人類的巨大心理創(chuàng)傷,迫切需要心理安慰和治療。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發(fā)展,精神分析受到嚴峻的挑戰(zhàn)。1990年美國《時代》周刊甚至刊發(fā)了《弗洛伊德已經死去》的封面報道。

內容概要

首先,對萊因的存在精神病學思想進行系統梳理和體系建構。萊因是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領域中一位比較有爭議的人物,其思想缺乏系統性。本書通過深入分析萊因思想的發(fā)展歷程,對萊因的思想進行系統的建構。從萊因的個人生活背景出發(fā),系統介紹萊因的思想來源、萊因的存在精神病學思想、人際知覺理論、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的研究以及萊因對社會的批判,同時對萊因與反精神病學運動之間的關系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并對其思想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    其次,通過深入挖掘萊因思想深蘊,結合我國當前的精神病學研究現狀,找到可以借鑒和學習之處.精神病屬于一類特殊的疾病,對于精神病人的診斷、治療、預防和控制都逃脫不了特殊的倫理和道德問題。病人一旦被診斷為患有精神病,如何對待病人,如何對其進行治療都與醫(yī)生對精神病以及精神病人的理解程度有關。在這個方面,萊因的思想有很多可取之處了。通過系統梳理和評述理萊因的思想,以期推動國內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對精神病及精神病人的理解。

作者簡介

王蕾,吉林伊通人,1981年生,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先后在《南京師大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合著《存在精神病學:菜因研究》,參譯《心理學史:觀點與背景》、《存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一種新方向》、《兒童心理學手冊》和《學習理論》等,參編《潛意識的意義一精神分析心理學》(上)、《外國心理學家評傳》、《弗洛伊德主義新論》等。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學術生平和思想來源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造性的破壞者    一、生平傳略    二、主要著作  第二節(jié) 思想來源    一、精神分析學思想的影響     二、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     三、貝特森的精神分裂癥學說的影響第二章 存在精神病學理論  第一節(jié) 精神病學的存在分析觀    一、正常與瘋狂    二、存在性不安  第二節(jié) 自我的分裂    一、心一身分裂    二、內(真)自我系統與外(假)  自我系統  第三節(jié) 精神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一、兩種進入精神病狀態(tài)的發(fā)展形式    二、荒原之魂: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案例第三章 人際知覺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jié) 人際知覺理論    一、經驗的首要地位    二、人與人之間的經驗形式    三、雙方的交互作用與交互經驗    四、螺旋式交互觀  第二節(jié) 人際知覺方法研究     一、兩種觀點與兩個方向    二、從每一個人的視角看四種關系    三、元一觀點和元——元一觀點      四、問題提法     五、IPM基本圖解    六、對IPM問卷的分析——相互匹配比較法第四章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的研究  第一節(jié) 理論基礎  第二節(jié) 社會現象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樣本的選擇和研究計劃  第四節(jié) 精神分裂癥與家庭     一、家庭與“家庭”    二、神秘化及其功能    三、精神分裂癥的家庭生成觀  第五節(jié) 案例——但澤一家    一、案例描述    二、家庭描述第五章 精神病學的心理治療觀  第一節(jié) 存在主義——現象學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  第二節(jié) 心理治療的目標與方法  第三節(jié) 團體治療實踐    一、喧鬧室    二、費城協會與金利斯會所  第四節(jié) 治療案例    一、彼得案例    二、蕾拉案例第六章 萊因與反精神病學運動  第一節(jié) 什么是反精神病學運動?    一、反精神病學運動產生之前的精神病學的發(fā)展    二、反精神病學運動的興起  第二節(jié) 引起反精神病學運動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萊因對西方社會與文明的批判第八章 總體評價參考文獻附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學術生平和思想來源第二節(jié) 思想來源一、精神分析學思想的影響(一)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1856~1939)是奧地利的精神分析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作為精神分析學之父,他是后來一切精神分析思想的源泉和基礎。當論及對萊因的影響時,幾乎不可能忽略弗洛伊德對萊因的巨大影響??梢赃@樣說,凡是在精神分析或精神病學領域受過正規(guī)訓練的人都深受弗洛伊德的影響,萊因當然也不例外。盡管萊因受薩特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但弗洛伊德對萊因的影響卻是最深遠、最廣泛的。弗洛伊德對萊因既有直接影響又有間接影響。弗洛伊德使精神分析成為一個獨立的學術領域,萊因作為該領域中的一員,毫無疑問受到弗洛伊德的直接影響;此外,弗洛伊德的思想還滲透到心理學及相關學科領域,因此必然影響那些塑造萊因思想的人,從而對萊因產生了間接的影響。在萊因的第一部著作《分裂的自我》中,有一段清楚地說明了萊因對弗洛伊德的崇拜。他說:“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精神病理學家是弗洛伊德。他是一位英雄,他進入了‘潛意識的世界’,在那里遇到了徹底的恐怖;他隨身帶去的理論就像美杜莎的頭,把這些恐怖變?yōu)槭^。

后記

這本書是在我的導師郭本禹教授指導下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R.D.萊因的存在精神病學思想研究》的基礎上擴充而成的。我的碩士學位論文是郭老師的命題作文,在我做碩士學位論文之前,郭老師已經對萊因的思想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2000年,在郭本禹老師主編的《心理學通史·第四卷·外國心理學流派》(上)(總主編楊鑫輝)的第十四章“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學”中,專門用一節(jié)介紹萊因的存在精神病學說,具體內容包括萊因傳略、精神病的存在分析觀、自我的分裂、自我與他人、反精神病學和對存在精神病學說的簡評,這是國內首次在著作中以章節(jié)形式對萊因的生平和思想進行較為完整的評介。2003年,郭老師又在《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第5期)上發(fā)表了《從存在精神病學的創(chuàng)立到反精神病學主張的提出》一文,詳細分析了萊因的思想演變過程及其主要學說,這是國內第一篇對萊因思想進行全面評介的論文??梢哉f,郭老師以上的研究成果是國內關于萊因思想研究的基礎,而我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在郭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才開始接觸萊因,了解萊因,嘗試梳理萊因的思想,并完成我的碩士學位論文《R.D.萊因的存在精神病學思想研究》。此后,郭老師建議在我的碩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擴展為一本書,并將其定名為《存在精神病學:萊因研究》,同時列入由他主編的“中國精神分析研究叢書”之中。此后,郭老師為本書擬訂詳細的寫作提綱,提出具體的寫作建議。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這本書稿現在終于完成。

編輯推薦

《存在精神病學:萊因研究》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存在精神病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一幫研究心理學史的人,牽頭寫的書。整個系列還比較,全面。國內少有。
  •   盡管作者很年輕,呵呵,但是合作者是郭老師,非常不錯的關于存在治療的專業(yè)書籍,感謝這個系列的書,感謝郭老師的辛勤勞作。
  •   這個系列的書都比較好 其他老師推薦的
  •   很實用的一本書。適合專業(yè)咨詢師閱讀
  •   不成熟的作品,歡迎批評指正。
  •   這是我需要的書,還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