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陶東風 頁數(shù):45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對于文學理論和文化批評的思考的一個結(jié)晶,收入了作者最新的文學理論和文化批評的主要論文。他從文學專業(yè)角度出發(fā),闡述近年來的文學思潮和理論反思,當代中國的一些文化現(xiàn)象及其個案研究等。此書讓我們對西方文化研究的譜系、問題思路,以及中國文化研究的基本狀況與得失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不過,該書真正的著力處不是對一般事實的概述,而是對文化研究的反思批判,其反思批判的獨特視角、立場與勇氣是其分量所在。在文化研究領域,作者通過對后現(xiàn)代、文學重建等當代熱點問題的分析,拂去了其表象的存在,目光直指其內(nèi)在的底里。作者借助阿倫特的政治概念來重申文學和文化批評的公共性品格,批判文化可能的歧途與墮落,顯示了其一以貫之的銳利作風。
作者簡介
陶東風,1959年生于浙江溫嶺,1982年畢業(yè)于浙江師大中文系。199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F(xiàn)為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文化研究》叢刊主編,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曾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港臺等地進行學術(shù)訪問。
從事文藝學、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專著有《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文學史哲學》、《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從超邁到隨俗》、《后殖民主義》、《闡釋中國的焦慮》、《社會轉(zhuǎn)型與當代知識分子》、《從美學到文化》、《90年代審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等12部,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知識分子與社會轉(zhuǎn)型》,翻譯《文化研究導論》《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文化與權(quán)力》等。
書籍目錄
導論 重建政治批評與文學理論的公共性上編 文藝思潮·理論反思 第一章 文學的祛魅 附錄 學會理解歷史的復雜性 ——就《文學的祛魅》一文回應郭鐵成先生 第二章 告別花拳繡腿,立足中國現(xiàn)實——當代中國文論若干傾向的反思 第三章 大學文藝學的學科反思 第四章 反思社會學視野中的文藝學知識建構(gòu) 第五章 大眾文化研究的三種范式——一個歷史兼形態(tài)學的考察 第六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消費主義批判 第七章 西方文化研究的新近發(fā)展中編 文化現(xiàn)象·個案研究 第八章 于丹的食利者的快樂哲學 第九章 消費文化中的身體 第十章 中國當代文學中身體敘事的變遷及其文化意味 第十一章 新文學“終結(jié)”了嗎? 第十二章 脫離了道德底線的暴力展示——國產(chǎn)大片批判 第十三章 游戲機一代的架空世界——“玄幻文學”引發(fā)的思考 附錄一 也談“土豆”與“土豆”的生產(chǎn)機制 附錄二 就“玄幻文學”等問題答《南都周刊》記者問 附錄三 就“玄幻文學”論爭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問 附錄四 就“玄幻文學”、“80后一代”等問題接受《信報》專訪下編 文學·政治·阿倫特 第十四章 故事、小說與文學的反極權(quán)本質(zhì)——關(guān)于阿倫特、哈維爾、昆德拉和克里瑪?shù)拈喿x筆記 第十五章 阿倫特論民族主義 第十六章 阿倫特論本真政治 第十七章 阿倫特論現(xiàn)代世界 第十八章 阿倫特論哲學和政治 第十九章 阿倫特論政治和思想
章節(jié)摘錄
曼海姆曾經(jīng)論述過民主大眾社會精英的過量生產(chǎn)現(xiàn)象,認為:“民主大眾社會的這種公開的特點,再加上它規(guī)模的再加和廣大觀眾參與的傾向,不僅產(chǎn)生了過多的文化精英,而且也剝奪了這些精英人物所需要的、將沖動升華的專有權(quán)。”② 精英文化“祛魅”的另外一個戲劇性的標志是消費主義邏輯對于大學精神的改寫。這是大學的“祛魅”。大學精神是五四時期奠定的。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的校長,在就職演說中,他闡釋了大學精神:“大學者,研究高深之學問者也”“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shù)為天職”并倡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先生的“兼容并包”大概只限于學術(shù)的范圍,沒有把大眾文化與消費明星也包容在內(nèi)。“高深之學問”既區(qū)別于政治化的俗學,大概也不同于消費化的媚學。西南聯(lián)大校長梅貽琦在《大學一辯》中主張大學要“超越現(xiàn)實”“不求近功”。旨歸均在倡導大學的獨立精神。 解放后,大學精神受到了極“左”政治勢力的極大沖擊,到“文革”時期的工農(nóng)兵管理大學,大學精神已經(jīng)蕩然無存。粉碎“四人幫”后,經(jīng)過對“文化大革命”時期權(quán)力控制、踐踏大學、工農(nóng)兵領導大學等反智主義、民粹主義思潮的沉痛反思,新時期以來精英知識分子達成一致的共識是:大學精神、大學靈魂是自主自律,是啟蒙大眾,是對權(quán)力和金錢說“不”,不趨炎附勢,有自己的獨立品格,對現(xiàn)實持深刻的批判精神。由此大學自粉碎“四人幫”以來一直是精英知識分子壟斷的神圣殿堂,是大眾敬仰和艷羨的地方。這一切無疑使得大學“魅化”,使得大學行使著把精英知識分子神化和圣化的功能。
編輯推薦
《文學理論的公共性:重建政治批評》張揚著作者一以貫之的銳利文風,視角、立場與勇氣是作者的力量所在,重申文學和文化批評的公共性品格,迎擊文化可能的歧途與墜落,越過對文學一般事實的概述,直切文化批判的底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