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沉思錄

出版時間:2000-4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林非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人海沉思錄(林非學術隨筆自選集)》從寫作的方法來說,既要避免密集的邏輯推理,又得減少繁復的形象描繪,千萬注意要牢牢地掌握住知識的視角,運用活潑與流暢的文字,把自己的學術見解表達出來。學術隨筆是通過知識的熏陶、思想的啟示和審美的愉悅,跟讀者朋友們去對話的。作者對于學術隨筆此種文體的看法,只能算是相當粗糙的一家之言,提出來就教于學術界各位高明的賢哲,多么希望能夠在不斷深入的探討和切磋中間,形成更為準確與豐富的共識。
作者在這一回遵囑編選自己的有關篇章時,分成“今昔人寰”、“讀書紀歷”、“治學種種”和“關于散文”四輯,每輯又以寫作時間的先后排列,俾便檢索和閱讀。作者曾陸續(xù)出版過十余種散文和游記的結集,卻從未將學術性的散文篇章收集在一起付梓,這部書稿算是自己有意識地嘗試進行學術隨筆的開始罷。像這樣輯錄成冊以饗喜愛作者文字的讀者朋友們,可能是不無意義的,當然更大的愿望是從而聽到海內外許多朋友們詳盡指點的意見,以便催促自己更為努力地向前邁步。

作者簡介

林非(1931--),江蘇海門人,1955年冬季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中國魯迅 研究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散文學會會長。
學術論著有《魯迅前期思想發(fā)展史略》、《魯迅小說論稿》、《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稿》、《治學沉思錄》、《魯迅和中國文化》、《散文的使命》等;散文創(chuàng)作有《林非散文選》、《林非游記選》等;回憶錄有《讀書心態(tài)錄》。迄今已出版20余部著作。其學術論著及散文創(chuàng)作均追求獨特個性與文化內蘊,海內外學者對其評論頗多,有些論著和作品已被國外翻譯出版或發(fā)表。作品已被國外翻譯出版或發(fā)表。

書籍目錄

目錄
自序
今昔人寰
從《蔣經國傳》產生的友誼
清代的文字獄
話說“民主”
――“五四”隨筆之一
對于法西斯的思索
買名
“白字先生”
要懂得歷史
希望與夢想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
院1996年度畢業(yè)典禮上
的講演詞
人性:善抑或惡?
文字與生命
死亡的詠嘆
話說知音
“太史簡”和“董狐筆”
詢問司馬遷
阮籍的豪言壯語
浩氣長存
――讀《史記?刺客列傳》中
荊柯的故事隨想
再說死亡
小喬墓畔的思索
汨羅江邊
岳陽樓遠眺
李自成與唐甄
秦檜的鐵像和文征明的詞
讀書紀歷
《詩經》里的藝術世界
唐詩的海洋
《懺悔錄》的印象
讀《生死存亡的年代》
抄錄“脂評”
重讀《儒林外史》
嚴禁“毒草”
囚屋夜讀
牛棚背詩
令人神往的《革命軍》
沙漠里讀《大趨勢》
讀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永遠地學習和品昧
讀書紀歷
治學種種
音樂的啟迪
章、魯思想比較之一例
對儒家思想的反思
當代文學研究的尺度問題
我為什么放棄《葉赫那拉氏傳》的寫作?
中國魯迅研究學會第四屆代表大會閉幕詞
關于“作家學者化”和“學者作家化”
《覺醒與掙扎》序言
愧為學者
寫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自由者夢尋》序言
思索魯迅的歷程
紀念魯迅的一點感想
――在“魯迅逝世60周年暨魯
迅博物館建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演詞
“深刻”小議
應該怎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讀魯迅一篇雜文之后的隨想
《魯迅散文選》前言
20世紀杰出的新女性
――在“許廣平誕生100周年
紀念會”上的講演詞
知音
――在“魯迅摯友許壽裳先生
殉難50周年紀念會”上的
講演詞
關于散文
《心靈的星光》序
我和散文
《青春的橄欖樹》序
《杜衛(wèi)東雜文選》序
東方散文家的使命
――在漢城“國際散文研討會”
上的講演詞
《只求新去處》序
《名家經典游品散文選》序
我為什么要寫游記?
《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稿》韓譯本序言
我心中渴望的散文
《中國學者文化散文精粹》序言
《外國散文觀止》序
《背影》對于我的影響
序跋文章
話說游記
――在中國散文與旅游文學
研究會上的講演詞
《雅奏》序言
《驛路回眸》序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海沉思錄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