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袁桂林
內容概要
“德育理論叢書”大多是省或國家“八五”教育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的科研成果,其中有的既是全國教育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的課題,又是博士論文的擴充。因此,叢書中的每一本書、每一個課題都凝聚著德育研究領域這些專家學者的智慧的結晶。無庸置疑,這套叢書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和科學性。當然,本叢書所列的這些課題,還只是代表了德育科學研究的某個階段的發(fā)展水平,并不是對某個課題研究的定評。讀者完全可以對叢書中某個領域的課題進行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叢書已被國家新聞出版署指定為“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出版圖書。 德育論,也叫德育學,是教育科學領域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它的任務是研究德育的本質和規(guī)律,探討怎樣依據(jù)客觀規(guī)律有效地培養(yǎng)兒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 ”緯窃谧髡叩牟┦空撐幕A上擴充而成的?! ”緯舶ㄊ畟€不同的道德教育理論派別。對各道德教育理論派別的介紹和研究,都由人物背景簡介、基本理論內容以及特征分析和評價幾個方面構成。全書最后一章試圖從歷史、社會、理論認識淵源等方面綜合分析當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理論學派的共同特征,并著重分析了可資我國學校德育理論與實踐借鑒之處。無論是對各派別的簡短分析評價,還是最后一章綜合分析評價,都是我個人懇望與學術界同仁共同討論的一些膚淺見解,其中妥之處在所難免。
作者簡介
袁桂林,吉林省人。1978年3月入東北師大學習,先后于1982年和1984年獲得教育學學士和教育學碩士學位(指導教師吳杰)。1993年獲得東北師大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教育學博士學位(指導教師王逢賢)。現(xiàn)為東北師大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副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盧梭的道德教育理論 一 兒童生而具有善性,這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出發(fā)點 二 情感重于理智是道德教育的典型特征 三 遵從自然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則 四 愛國主義教育要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地進行 第三節(jié) 康德的道德教育理論 一 兒童先天具有兩面性 二 受教育過程由三個步驟構成 三 道德教育中若干具體要求 第四節(jié) 赫爾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論 一 道德教育的地位 二 道德教育的內容 三 道德教育與管理、訓育和教學的關系 第五節(jié) 邊沁、穆勒的功利主義道德觀 第六節(jié) 斯賓塞的道德教育理論 一 判斷道德行為的準則 二 道德教育的原則 三 道德教育方法 第七節(jié) 涂爾干的社會道德教育理論 一 道德教育與宗教教育分離 二 道德教育實質是社會教育 三 道德教育的最佳時機 四 道德教育目標、道德教育權威性與道德教育理論 第八節(jié) 杜威的實用主義道德教育理論 一 “道德觀念”與“關于道德的觀念” 二 社會性是學校道德教育的使命 三 道德教育應通過各科教學進行 四 講求道德教育方法 五 遵循兒童心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進行道德教育 第九節(jié) 歷史的課題與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 一 歷史上西方道德教育理論涉獵的幾個主要課題 二 歷史課題在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中的繼續(xù)和發(fā)展第二章 存在主義道德教育理論 第一節(jié) 人物背景簡介 …… 第二節(jié) “我——你”關系論 第三節(jié) 自我存在“論” 第四節(jié) 相對主義的個別化道德教育模式 第五節(jié) 特征與評價第三章 認知發(fā)展道德教育理論第四章 價值觀澄清理論第五章 理性為本道德教育理論第六章 道德符號理論第七章 邏輯推理價值觀教育理論第八章 社會學習道德教育理論第九章 人本主義教育教育理論第十章 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論第十一章 體諒關心道德教育理論第十二章 對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的綜合分析附錄 道德兩難故事選主要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