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代名人詩傳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中國墨子學(xué)會、 姜寶昌 齊魯書社 (2010-06出版)  

前言

記得幼兒時,父親送我入私塾。初讀《三字經(jīng)》,內(nèi)有“自羲農(nóng),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明太祖,久親師。傳建文,方四祀。遷北京,永樂嗣。迨崇禎,煤山逝”一段文字,始知歷史“明治亂,知興衰”之功效。及至小學(xué)、中學(xué)階段,都設(shè)歷史課程。加之老師講課生動,遂使我對中國古代歷史愛至癡迷程度。初中時,課下找些有關(guān)太平天國的史料,百讀不厭。高中時,參加學(xué)校歷史課外活動小組,研究三國人物,樂此不疲。后來,出于對理工科的無知和對教師職業(yè)的欽慕,考取師范大學(xué)物理系。繁重的數(shù)理課業(yè)未能完全剝奪我對文史知識的時間投入。中午從不休息,抓緊時間讀完范文瀾先生《中國通史簡編》和郭沫若先生《中國史稿》。此外,去閱覽室廣泛涉獵文史典籍。課外活動時,只要文史兩系開學(xué)術(shù)講座,我必坐在講堂前排座位上。本科畢業(yè)后,先教理,后教文。一個偶然機緣,我得以成為山東大學(xué)歷史系盧南喬先生的非正式助手,前后凡五年。當(dāng)時,他與王仲犖先生一同接受白壽彝先生主持的校點《二十四史》的任務(wù),正在奮力校點《南史》和《北史》。我經(jīng)常幫助久臥病榻的盧先生做些翻書、謄寫之類的工作。王先生則寄身于北京中華書局,集中審訂文稿,我受托在他們兩人之間傳送初審材料。長時間的史學(xué)浸潤,使我萌生系統(tǒng)研讀中國古代史的想法。不久,我考取山東大學(xué)中文系研究生,師從殷煥先先生攻讀語言文字專業(yè)。系統(tǒng)讀史只能是一種奢侈之想。不過,我還是“見縫插針”,通讀了“前四史”、“后四史”、《資治通鑒》、《乾隆御批綱鑒》等史籍。留校任教以后,教學(xué)和科研的實際需要又時而提醒自己系統(tǒng)讀史,無奈只能是臨用查閱,不可能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去做這件事。卸去教學(xué)擔(dān)子以后,投入墨學(xué)研究。

內(nèi)容概要

《中華古代名人詩傳》內(nèi)容簡介:記得幼兒時,父親送我入私塾。初讀《三字經(jīng)》,內(nèi)有“自羲農(nóng),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魈?,久親師。傳建文,方四祀。遷北京,永樂嗣。迨崇禎,煤山逝”一段文字,始知歷史“明治亂,知興衰”之功效。及至小學(xué)、中學(xué)階段,都設(shè)歷史課程。加之老師講課生動,遂使我對中國古代歷史愛至癡迷程度。初中時,課下找些有關(guān)太平天國的史料,百讀不厭。高中時,參加學(xué)校歷史課外活動小組,研究三國人物,樂此不疲。后來,出于對理工科的無知和對教師職業(yè)的欽慕,考取師范大學(xué)物理系。繁重的數(shù)理課業(yè)未能完全剝奪我對文史知識的時間投入。中午從不休息,抓緊時間讀完范文瀾先生《中國通史簡編》和郭沫若先生《中國史稿》。此外,去閱覽室廣泛涉獵文史典籍。課外活動時,只要文史兩系開學(xué)術(shù)講座,我必坐在講堂前排座位上。本科畢業(yè)后,先教理,后教文。一個偶然機緣,我得以成為山東大學(xué)歷史系盧南喬先生的非正式助手,前后凡五年。當(dāng)時,他與王仲犖先生一同接受白壽彝先生主持的校點《二十四史》的任務(wù),正在奮力校點《南史》和《北史》。我經(jīng)常幫助久臥病榻的盧先生做些翻書、謄寫之類的工作。王先生則寄身于北京中華書局,集中審訂文稿,我受托在他們兩人之間傳送初審材料。長時間的史學(xué)浸潤,使我萌生系統(tǒng)研讀中國古代史的想法。不久,我考取山東大學(xué)中文系研究生,師從殷煥先先生攻讀語言文字專業(yè)。系統(tǒng)讀史只能是一種奢侈之想。不過,我還是“見縫插針”,通讀了“前四史”、“后四史”、《資治通鑒》、《乾隆御批綱鑒》等史籍。留校任教以后,教學(xué)和科研的實際需要又時而提醒自己系統(tǒng)讀史,無奈只能是臨用查閱,不可能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去做這件事。卸去教學(xué)擔(dān)子以后,投入墨學(xué)研究。

書籍目錄

自序上古、夏、商、周、秦之部1.伏羲氏2.炎帝3.黃帝4.女媧5.蚩尤6.少昊7.顓頊8.帝罄9.唐堯10.虞舜  11.契12.后稷13.夏禹14.皋陶15.伯益16.夏啟17.奚仲18.寒浞19.夏桀20.成湯21.伊尹22.太甲23.大戊24.武丁25.傅說26.婦好27.武乙28.紂辛29.妲己30.微子31.箕子32.比干33.周文王34.周武王35.伯夷36.姜尚37.周公旦38.召公爽39.周成王40.周厲王41.周幽王42.褒姒43.吳太伯44.季札45.闔廬46.夫差47.伍子胥48.孫武49.齊襄公50.齊桓公51.管仲52.晏嬰53.司馬穰苴54.田常55.扁鵲56.淳于髡57.孫臏58.孟嘗君田文59.田單60.魯仲連61.鄒衍  62.慎到  63.茍子64.伯禽65.魯隱公66.慶父67.左丘明68.孔子69.顏回70.端木賜71.曾參72.子思73.孟子74.墨子75.禽滑鰲76.魯班77.滕文公78.燕王噲79.燕昭王80.樂毅81.荊軻82.曹共公83.陳靈公84.蔡叔度85.衛(wèi)康叔86.衛(wèi)宣公87.宋襄公88.莊子89.鄭桓公90.鄭莊公91.子產(chǎn)92.勾踐93.文種94.范蠡95.西施96.唐叔虞97.晉獻公98.晉惠公99.里克100.晉文公101.狐偃102.介子推103.趙衰104.趙盾105.程嬰106.趙武靈王107.廉頗108.藺相如109.趙括110.平原君趙勝111.公孫龍_112.畢萬l 13.段干木114.西門豹115.惠施116.信陵君無忌117.韓厥118.申不害119.韓非120.熊繹121.楚成王122.楚莊王123.費無忌124.老子_125.優(yōu)孟126.吳起127.屈原128.春申君黃歇129.非子130.秦襄公131.秦穆公132.百里奚133.商鞅134.蘇秦135.張儀136.魏冉137.白起138.范睢139.蔡澤140.王翦141.呂不韋142.繆毒143.李斯144.趙高145.秦始皇146.甘羅147.孟姜女148.蒙恬149.徐福150.秦二世151.子嬰兩漢之部1.漢高祖劉邦2.楚霸王項羽3.蕭何4.張良5.范增6.韓信7.陳平8.呂雉9.曹參10.樊噲11.叔孫通12.酈食其13.齊王田橫14.漢文帝15.賈誼16.周勃17.周亞夫18.袁盎19.晁錯20.彭越21.漢武帝22.衛(wèi)青23.霍去病24.李廣25.李陵  26.蘇武  27.張騫  28..司馬遷  29.司馬相女日  30.朱買臣  31.張湯  32.汲黯  33.東方朔  34.公孫弘  35.江充  36.霍光  37.漢宣帝  38.龔遂  39.黃霸  40.王昭君  41.趙飛燕  42.王莽  43.劉向  44.漢光武帝  45.鄧禹  46.嚴(yán)光  47.馬援  48.班固  49.張衡  50.蔡文姬三國之部1.曹操2.董卓3.袁紹4.呂布5.茍或6.楊修7.曹丕8.曹植9.劉備10.關(guān)羽11.張飛12.趙云  13.諸葛亮14.蔣琬15.費諱16.姜維17.孫權(quán)18.周瑜19.魯肅20.諸葛恪21.張昭22.陸遜23.司馬懿24.魏延25.馬謖26.鄧艾27.鐘會28.漢獻帝29.劉禪30.華佗兩晉、十六國和南北朝之部1.晉武帝司馬炎2.賈后3.左思4.石崇5.杜預(yù)6.山濤7.嵇康8.阮籍9.陸機10.索靖11.晉懷帝司馬熾12.晉元帝司馬睿13.祖逖14.王導(dǎo)15.葛洪16.桓溫17.謝安18.王羲之19.顧愷之20.陶潛21.鳩摩羅什22.漢光文帝劉淵23.前趙皇帝劉曜24.后趙高祖石勒25.前涼昭公張寰26.前燕文明帝慕容魷27.成武帝李雄28.前秦惠武帝苻洪29.前秦宣昭帝苻堅30.后秦武昭帝姚萇31.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西秦宣烈王乞伏國仁33.后涼懿武帝呂光34.南涼武王禿發(fā)烏孤35.南燕獻武帝慕容德36.西涼武昭王李嵩37.夏武烈帝赫連勃勃38.北燕文成帝馮跋39.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40.宋武帝劉裕41.謝靈運42.齊高帝蕭道成43.祖沖之44.謝胱45.孔珪46.梁武帝蕭衍47.沈約48.范縝  49.鐘嶸50.陶弘景51.劉勰  52.蕭統(tǒng)……隋唐之部五代十國之部兩宋之部遼、金、西夏、元之部明之部清之部

章節(jié)摘錄

至昭關(guān),幾被執(zhí),獨走脫。至江,一漁父渡之,員解其佩劍,日:  “此劍值百金,以與父?!辈皇?。經(jīng)此危難,一夜之間,發(fā)盡白。員至吳,因公子光以見吳王僚,說之日:  “楚可破也,愿復(fù)遣公子光?!惫庖詥T欲以自報其仇,故寢其說。員由是知光有內(nèi)志,欲殺王僚以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義士專諸于光,退而與勝耕于野。楚平王卒,吳王僚因楚喪而襲之。楚發(fā)兵絕吳兵之后,不得歸。吳國內(nèi)空,公子光使專諸襲刺吳王僚自立,是為吳王闔廬。于是,闔廬以伍員為行人,而與謀國事。闔廬三年(前512),乃興師與伍員、伯豁伐楚,拔舒(今安徽舒城)。四年,又伐楚,取六與滿,五年伐越,敗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將兵伐吳,吳使伍員迎擊,大破楚軍于豫章(今江西南昌)。九年,伍員、孫武說吳王聯(lián)唐、蔡以伐楚,五戰(zhàn)皆勝。楚昭王出奔。及吳兵入郢,伍員求昭王不得,乃掘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昔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日:  “我必覆楚?!卑闳眨骸拔冶卮嬷!奔皡潜脎阈叨龈缮街?。乃求救于秦,秦出兵,敗吳兵于稷(今山西稷山)。會吳王弟夫概亡歸吳,自立為王,闔廬乃釋楚而歸。十九年(前496),越王勾踐敗吳兵于姑蘇,闔廬傷死。夫差繼位。以伯豁為太宰。二年后伐越,敗之夫椒。勾踐使大夫種厚幣遺太宰豁以請和。

編輯推薦

《中華古代名人詩傳》由齊魯書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古代名人詩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