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齊魯書社 作者:姚圣良 頁數:318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畢業(yè)論文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完善、修訂而成的。2003年我負笈北上,來到享譽海內外的百年名校山東大學,師從王洲明先生修先秦兩漢文學博士業(yè)。先生學識淵博,為人謙和,德高望重,學界知名。承蒙先生不棄,天資愚笨的我得以有幸忝列門墻,聆聽先生的教誨。先生治學態(tài)度嚴謹,工作負責認真。一人校,先生便為我們擬定了詳細的閱讀計劃,還給我們開設了《文學專題研究》等課程。先生國學功底深厚,學術視野開闊。先生授課,高屋建瓴,循循善誘,不僅擴大了我們的知識面,而且提高了我們的理論水平,還教給了我們從事學術研究的門徑和方法。畢業(yè)論文的寫作,則凝聚著先生更多的心血。從最初論文選題的確定,到后來寫作提綱的成形,無一不是在先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的。論文初稿寫成后,先生逐字逐句地進行詳細的批閱,大到篇章結構、理論提升,小到文獻校對、字詞標點等,都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論文前后幾易其稿,每一次先生都認真審閱,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可以說,沒有先生的精心指導,就沒有我今天的博士畢業(yè)論文。
內容概要
《先秦兩漢神仙思想與文學》,就是一部從先秦兩漢神仙思想切入,研究先秦兩漢神仙思想與先秦兩漢文學內在機理關系的一部論著。它在研究梳理了先秦兩漢神仙思想從孕育、生成,到成熟、發(fā)展整個過程的基礎上,結合先秦兩漢文學的發(fā)展實際,研究和回答了在不同階段,作為神仙思想,是以怎樣的方式和程度介入到了文學的創(chuàng)作,以及在怎樣的程度上影響及于先秦兩漢文學的浪漫風格的。它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在于為準確認識以尚實為主的先秦兩漢文學中的浪漫特征提供了幫助,還因為先秦兩漢文學(特別是先秦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處于源頭地位,它所研究認知的浪漫特征對把握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的浪漫傳統,也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問題還在于,它是結合文化思想層面的、形成中國浪漫文學的“元素”之一的“神仙思想”,具體探索其與文學內在機理聯系的一次實踐,其成功或不足之處,都能給類似問題的研究以重要啟示。
作者簡介
姚圣良,男,1969年生,河南西平人。2006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F任河南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講師。在《天津社會科學》、《貴州社會科學》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化與文學研究。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先秦神仙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 先秦神仙思想的產生第二節(jié) 早期神話向仙話的演變第三節(jié) 道家哲學對神仙思想的影響第四節(jié) 陰陽五行和精氣說對神仙思想的影響第五節(jié) 神仙方士的興起第二章 神仙思想與先秦文學第一節(jié) 莊子:文學創(chuàng)作表現神仙題材的第一人第二節(jié) 屈原:游仙詩的開創(chuàng)者第三節(jié) 神仙思想與宋玉的辭賦創(chuàng)作第四節(jié) 《遠游》在游仙詩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三章 秦代神仙思想的發(fā)展及《仙真人詩》的產生第一節(jié) 方仙道在秦代的發(fā)展第二節(jié) 《仙真人詩》的產生第四章 漢代神仙思想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漢武帝時期方仙道的興盛第二節(jié) 漢武帝時期神仙思想的神學化第三節(jié) 西漢晚期神仙救世思想的產生第四節(jié) 讖緯的興起與神仙思想的儒學化第五節(jié) 漢代道經中的神仙信仰第五章 神仙思想與漢代文學第一節(jié) 《郊祀歌》的神仙長生追求第二節(jié) 漢樂府游仙詩的“列仙之趣”第三節(jié) 騷體辭賦中的游仙描寫第四節(jié) 漢人的神仙觀念與漢賦的藝術表現第五節(jié) 《列仙傳》:奇幻多彩的神仙畫廊第六節(jié) 漢代游仙文學對后世的深遠影響結語 神仙思想與先秦兩漢文學的浪漫特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先秦神仙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先秦神仙思想的產生 任何一種文化現象的產生,都有其深層的內部原因和動力。從人類文化學的角度看,神仙思想是先民生命意識覺醒后,渴望延壽長生、進而幻想徹底超越時空限制的產物。神仙信仰是中國傳統文化世俗精神的反映,是中國人追求生命永恒與自由的一種獨特方式?! ∫?、生命意識的覺醒 生命意識是人類特有的對于生命的感知和體驗。原始人在剛剛擺脫動物狀態(tài),開始進入人類歷史的時候,與其他動物一樣,還不可能產生生命意識。早期的原始人幾乎還是處于渾渾噩噩的混沌狀態(tài),認識水平極為有限,對于自身的生命現象還缺乏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弗洛伊德在《超越唯樂原則》中就曾經說過:“‘自然死亡’對于原始人是一個極其陌生的觀念?!比欢@種混沌狀況應該不會持續(xù)很久。隨著人類自身認識能力的不斷發(fā)展,發(fā)生在自己周圍的越來越多的同伴死亡現象,使人們漸漸地產生了有關生命存在與消失的基本認識?!比祟愐坏┱J識到了個體生命的存在與消失,生命意識也就產生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