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賦文化學

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齊魯書社  作者:鄭明璋  頁數:286  
Tag標簽:無  

前言

  明璋同志告訴我,他的博士論文就要出版了,要我作序。明璋是我心愛的學生之一,我自然很愿意在他論文出版時說幾句話。  上世紀90年代初,明璋考上山大中文系碩士生,跟我研讀中國古代辭賦。據我觀察,他大概是當時中文系研究生中最用功的學生之一。我每次到他宿舍窗前探視,總是見他坐在桌前靜靜地讀書寫作,無一例外。他帶著厚厚多圈的近視鏡,就是他整天研讀用眼不息的結果。我敲敲窗,勸他出去走走,活動活動,他總是笑笑,連說不要緊。我有個科研項目,即為兩漢賦作評注,這是一項新工作。我分給他任務最重,但他卻完成最快。他先后完成的初稿總在十萬字以上?! 〈T士畢業(yè)后,我曾一再鼓勵他考博,因為我特別喜歡他,以為這位學生是一個可造人才。但他因家庭原因,只得暫時停學,回臨沂母校執(zhí)教。在此期間,他經常應人之邀,合作撰寫論文。他分擔工作量往往最大,但署名又往往放在最后。他個人也發(fā)表不少有分量的論文。我喜歡書法,想整理王羲之父子的著作。我提出與他合作,他雖極忙,但卻馬上答應,并很快完成初稿。我因種種原因現在還無法定稿,但將來當能完成。

內容概要

  漢賦的歌功頌德與經學思想密切相關,漢賦諷諫的主觀意圖以及客觀效果之間的矛盾實際上體現了儒家思想對王權的約束規(guī)范和君權至上之間的不可調和的內在沖突。漢賦鋪張揚厲的表現手法以及對大美的追求顯然與經學定一尊、大一統的思想觀念和道家“道容萬物”的精神息息相通,也與漢人疆域的拓展和活動范圍的擴大有著密切的關聯。漢代經學和道家等各種文化形態(tài)自身的變化也深深地影響了漢賦題材和藝術風格的發(fā)展衍化。比如說,如果沒有讖緯神學的滲入以及神話和仙話、時空文化、音樂舞蹈和衣食文化等對漢賦的影響,漢賦的奇光異彩就將會大打折扣。時空觀念對漢賦作家的生命觀和漢賦結構藝術的影響也很深遠。因此,我們必須把漢賦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置于一定的文化發(fā)展的動態(tài)的過程之中,放在多種文化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來考察和審視,才可以真正理解和認識漢賦在它的發(fā)展和衍變的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題材、形式和審美等方面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復雜性。  正是基于這種想法,所以作者選擇了漢代的經學、道家、時空文化、神話和仙話、音樂舞蹈、衣食文化作為我們研究的視角,著重挖掘和分析它們與漢賦創(chuàng)作的關系以及這些文化形態(tài)的發(fā)展衍變、交叉融合給漢賦的題材和藝術表現形式所帶來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而以往的漢賦研究,或分析作家作品,或探討藝術形式,其中有的文章也分別涉及了漢賦與政治、經濟、哲學、思想、民俗、文字、審美、戀情、神仙、都城建筑、地域文化等許多方面的問題,但是不夠集中和全面,有些挖掘得還不夠細致和深入。盡管如此,這些可貴的研究成果仍然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發(fā)和教益,讓我們有機會、有可能重新梳理漢代主要的文化形態(tài)和漢賦的關系,并對這些關系給予我們力所能及的關注。

作者簡介

  鄭明璋,1967年生,山東郯城人,臨沂師范學院中文系教師。1994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入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讀博,主攻先秦兩漢文學,2006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本人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曾在CSSCI來源期刊等多家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有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

書籍目錄

序一序二緒論第一章 漢代經學與漢賦第一節(jié) 經學視野與漢賦重大題材的選擇第二節(jié) 讖緯與漢賦第三節(jié) 儒家詩教傳統與漢賦諷頌第四節(jié) 一尊一統的神圣與漢賦包攬宇宙的快意第二章 漢代道家與漢賦第一節(jié) 漢代道家的階段性特征及其與漢賦的關系第二節(jié) 道家本體論與漢賦的藝術構成第三章 漢代時空文化與漢賦第一節(jié) 先秦時間觀與漢賦作家的生命意識第二節(jié) 時空視角與漢賦的結構生成第四章 漢代神話、仙話與漢賦第一節(jié) 敬神、役神及神靈題材在漢賦中的演變第二節(jié) 從漢賦創(chuàng)作看漢人對待仙的態(tài)度的兩重性第五章 漢代藝術與漢賦第一節(jié) 音樂藝術視野下的漢賦創(chuàng)作第二節(jié) 舞蹈藝術視野下的漢賦創(chuàng)作第六章 漢代衣食文化與漢賦第一節(jié) 漢賦與漢代衣食文化映象第二節(jié) 漢賦題材世俗化的文化內涵結語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漢代經學與漢賦  儒家思想經過長期奮斗終于在漢武帝時期走上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道路,成為漢代社會的主流思想,并進而發(fā)展成為官方的正統哲學——經學。憑借政權的力量,再加上利祿之途的引誘和現實生活中榜樣的力量,經學思想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經學的理念影響了漢賦作家對題材的選擇,促成了賦家在作品中對定一尊、大一統觀念和儒家仁政理想的極力闡發(fā)。思想家、文學批評家也總是以儒家經典為標準評論作家作品和各種文學現象。他們強調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漢代《詩經》學的發(fā)達促成了漢賦中的頌揚與諷諫這兩大功能。從文學藝術發(fā)展的角度看,漢賦的頌美,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漢賦作品中所竭力鋪陳刻畫的宮殿建筑、山川物產、苑囿狩獵、歌舞、飲宴以及其他漢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無一不是為了展示漢家功業(yè)和帝王的偉大,反映的是人對自然和世界的征服。至于諷諫,我們認為,從漢賦發(fā)展的總的傾向看,從司馬相如到揚雄再到班固與張衡,諷諫意識在逐步加強。這種加強,是時代和作家身份的變化這雙重的原因造成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作家的身份由原來的文學侍從之臣轉變?yōu)榫哂猩詈窠泴W素養(yǎng)的政治家,作家創(chuàng)作的著眼點在發(fā)生變化,對社會和政治的反思也在逐漸加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賦文化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