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文學研究

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齊魯書社  作者:劉鳳泉  頁數(shù):402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早期文學研究》研究中國早期文學。所謂早期文學,是指文學觀念自覺之前的文學,它包括源文學和雜文學兩種文學形態(tài)。《中國早期文學研究》重點研究了雜文學形態(tài)下的議論文學、敘事文學和抒情文學,此外也研究了早期文學思想和文化觀念。

作者簡介

  劉鳳泉,男,1975年9月參加工作,1978年2月入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yè)后從事中學語文教學,1985年9年考入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中文系讀先秦文學方向研究生,1988年獲碩士學位并留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1992年調(diào)入濟南大學文學院任教。

書籍目錄

導論 早期文學研究的科學觀念第一章 早期議論文學一 《易經(jīng)》卦爻辭中格言和諺語的文學價值二 先秦諸子散文的審美構(gòu)成三 韓非政論的文學特征四 韓非政論的文學風格五 韓非政論的文學價值附一 曾皙“志向”辨附二 筆落千秋著文章第二章 早期敘事文學一 先秦兩漢“小說”概念辨證二 神話傳說中的小說因素三 戰(zhàn)國游說故事中的小說因素四 《左傳》的敘事文學價值五 “紀傳體”和傳記文學第三章 早期抒情文學一 “二雅”政治抒情詩二 楚辭演進之軌跡三 《采薇》末章的審美因素四 古籍閱讀之“易字”五 釋“載”六 “于耜”、“舉趾”辨義附一 此情無計可消除附二 折花相思意婉情濃附三 古典豪放詞的現(xiàn)代終結(jié)附四 一株雄健瑰麗的奇葩第四章 早期文學思想一 儒家的詩教論二 道家的“意象”論三 戰(zhàn)國縱橫家的文學思想四 司馬遷文學思想之主體性附一 文學發(fā)展的矛盾運動附二 社會過程中的文學發(fā)展附三 王曉堂與《歷下偶談》第五章 早期文化觀念一 原始意識形態(tài)及神話的積極意義二 “貴和”思想之文化淵源三 孟子思想及其影響四 孟子、茍子人論之比較五 “中庸”思想與社會和諧附一 道學源流與《近思錄》附二 傳統(tǒng)蒙學的精品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確立審美文學觀念  文學研究以文學為研究對象,這是文學研究區(qū)別于其他研究的基本特征。早期文學研究以早期文學為研究對象,這也是毋庸置疑的正確認識。所以,什么是文學?什么不是文學?這是早期文學研究首先要面對的問題。然而,由于對象自身的復雜和傳統(tǒng)觀念的沿襲,早期文學研究中存在著審美文學觀念淡薄的現(xiàn)象?! 【蛯ο蠖?,早期文學處在文學觀念尚未成熟的階段,其中文學與非文學雜糅共處,難解難分,充滿著非文學向文學的演進,不自覺向自覺的提升,實用向?qū)徝赖霓D(zhuǎn)化的各種復雜狀態(tài)。在這樣復雜的對象面前,文學觀念的確立就顯得有些困難了。  就傳統(tǒng)而言,人們沿襲了以經(jīng)學、目錄學、史學的視角看待先秦典籍的傳統(tǒng)做法,以文學的眼光研究早期文學的規(guī)范還沒有很好形成。所以,趙逵夫先生指出:研究先秦文學要用文學的眼光,需要突破三種思想的束縛:一是突破經(jīng)學思想的束縛,二是要突破史學的束縛,三是要破除成見的束縛?! ∑┤纾骸爸T子散文”的研究就存在這樣的問題?! ∈紫龋藗兺雎匝芯繉ο蟮奈膶W性質(zhì)?!  爸T子散文”不是單純的文學概念。散文有廣、狹二義,就廣義來說,散文與韻文相對,凡不韻者皆為散文。至于“諸子”之稱,也不是從文學角度立名。稱“諸子”始于漢代,用來指稱先秦各學派。

編輯推薦

  《中國早期文學研究》通過對中國早期文學的具體個案的研究,力圖揭示中國早期文學的特殊性質(zhì)和演進軌跡,這對于深化對中國早期文學的認識和建構(gòu)科學的中國文學史,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和理論意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早期文學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