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論

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齊魯書社  作者:楊春忠  頁數(shù):374  

內(nèi)容概要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論》對文學理論形態(tài)類型的研究,尤其是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當在形態(tài)”的建構的分析,也是很有特點的。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論》明顯帶有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研究的研究”的性質,它借鑒和沿用了較多前人和他者對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研究的見解和觀點,某些層面的論述含有“文學理論學”的色彩。

書籍目錄

序緒論 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及其問題一、“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釋義二、“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框架的意義與欠缺三、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的研究對象及其構成四、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的研究方法與意義第一章 中國文學理論的“近代性歷史敘事框架”與“現(xiàn)代性歷史敘事框架”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20世紀中國文學總體性特質問題的論爭二、近代、近代性概念的辯證與“近代性歷史敘事框架”三、“現(xiàn)代性歷史敘事框架”的欠缺與確立“近代性歷史敘事框架”的意義第二章 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歷史圖景與視界的基本問題一、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歷史圖景與視界的基本問題二、“五維度總體性理論”與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研究三、近代時期(1898年~20世紀80年代初期)四、現(xiàn)代時期(20世紀80年代中期~2000年)第三章 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歷史性轉換及其新傳統(tǒng)一、20世紀中國文學與理論批評研究的基本概況二、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歷史性轉換的基本機制及其特質三、20世紀中國的文學理論傳統(tǒng)第四章 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基本形態(tài)類型與政治性文論的流變一、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基本形態(tài)類型二、20世紀中國政治性文論的特質、構成、地位及其意向三、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政治性文論特質及其影響第五章 20世紀中國教科書文論的特質與發(fā)展一、20世紀中國教科書文論的視界及其特質二、傳統(tǒng)視界中教科書文論的基本構成及其教學的現(xiàn)實操作三、20世紀中國教科書文論的發(fā)展四、體悟性文論與教科書文論的整合:老舍《文學概論講義》解析第六章 20世紀中國意識形態(tài)論文學理論的流變及其特質一、意識形態(tài)論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二、20世紀中國意識形態(tài)論文學理論的特質及其流變?nèi)?0世紀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論文學理論與文學現(xiàn)代性第七章 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歷史流變及其重建一、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問題二、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形態(tài)類型、特質及其當下命運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當在形態(tài)的建構第八章 政治文化視界中轉型時期中國文學理論思潮及其轉向一、政治文化的流變與重建:轉型時期文學理論思潮的演化及其轉向二、“去政治化”與“再政治化”:異質性“政治導向”與理論思潮轉向的基本規(guī)定性三、思潮的“轉向”及其超越:轉型時期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整合與重建第九章 “反本質主義”思潮與文學理論視界的當下重建一、理論視界的解析二、轉型時期中國文學理論視界重建的向度及其問題三、“反本質主義”思潮對轉型時期中國文學理論重建的影響四、視界重建的意向:文學理論的人文性、批判性、多元性與現(xiàn)代性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中國文學理論的“近代性歷史敘事框架”與“現(xiàn)代性歷史敘事框架”  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20世紀  中國文學總體性特質問題的論爭  新時期伊始,社會現(xiàn)代化又一次被提上議事日程,“四個現(xiàn)代化”一時成為流行語,國家也從此走向改革開放之途。亦正是在這一情勢之中,西方的各種現(xiàn)代性社會文化思潮、學術思潮與文藝思潮開始在中國產(chǎn)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與此相伴隨,西方的現(xiàn)代化理論也開始被引入。在文學研究與理論批評領域尤其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領域中,為了突破傳統(tǒng)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模式,文化觀、整體觀、現(xiàn)代意識與系統(tǒng)方法一時成為學者與理論批評家們的首要選擇。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20世紀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性歷史敘事框架”開始形成,并漸趨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主導性、主流性的框架。基于20世紀中國社會文化與文學發(fā)展的復雜性、多元性與豐富性,基于“現(xiàn)代性”概念的曖昧不清及其解說力的欠缺,在90年代的學術界與理論批評界,有的學者也開始嘗試性地引入“近代化”、“近代性”的概念及其相關命題,來對20世紀中國文學及其總體性特質進行闡釋,因而引發(fā)了相關的論爭。  處于新世紀的今天,從“現(xiàn)代性”的角度來把握20世紀中國社會文化與文學,或從“近代性”抑或從“混雜性”的意義上來加以把握,哪一種更有利于理解并闡釋20世紀中國社會文化與文學的特質及其發(fā)展,應該說,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學術話題,也理應對“近代、現(xiàn)代、當代”這一“三分法”和80年代以來所提出的“20世紀中國文學”的觀念加以反思。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理論史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