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9 出版社:齊魯書社 作者:楊佐仁 頁數(shù):207
內(nèi)容概要
孔子被神化了兩千五百多年,因而也就有了關于他的兩千五百多年的神話;孔子也曾被鬼化了一百多年,因而也就有了他的一百多年的鬼話;他曾經(jīng)是神靈,他曾經(jīng)是魔鬼,他曾經(jīng)是幽靈,他曾經(jīng)是圣人;他曾經(jīng)受到帝王的頂禮膜拜,他曾經(jīng)遭到掘墓砸碑的痛打。然而他依然在我們面前揮之不去。神話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鬼話的時代也已經(jīng)過去,實話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 〗裉?,這種歷史的悲劇再也不能重演!尊孔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批孔的時代也已經(jīng)過去,科學研究孔子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話說孔子,實話實說,讓我們撫去歷史的風塵,踏在時代的峰巔,去了解,去接近這位歷史上偉大而平凡的哲人吧!
書籍目錄
序篇 神話·鬼話·實話開篇 圣地·圣人·圣經(jīng)第一篇 尼山降圣第二篇 圣母教子第三篇 有志少年第四篇 志在云霄第五篇 千錘百煉第六篇 好學不倦第七篇 杏壇春暉第八篇 周都問禮第九篇 魯亂奔齊第十篇 論政聞韶第十一篇 知音相求第十二篇 英才云集第十三篇 禍起蕭墻第十四篇 亂世英才第十五篇 夾谷會盟第十六篇 暗槍暗箭第十七篇 濁世孑立第十八篇 故土情深第十九篇 曲高和寡第二十篇 匡城歷險.第二十一篇 子見南子第二十二篇 顛沛流離第二十三篇 陳蔡絕糧第二十四篇 子貢救魯?shù)诙迤?孔門雙雄第二十六篇 倦鳥知返第二十七篇 舌戰(zhàn)盜跖第二十八篇 賢才早逝第二十九篇 子路結纓第三十篇 春秋絕筆續(xù)篇 末篇
章節(jié)摘錄
書摘閑話三代:夏、商、周自從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他們頭頂著天,腳踩著地,這個世界上就有了三門學問:天文學、地文學、人文學。人生天地間,人為萬物之靈,人就會苦苦探尋:我從何處來?活著為什么?應該怎樣活著?這就是人文學所要回答的問題。我們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探尋人類生存智慧并取得偉大成果的民族,孔子就是回答這些問題的著名的思想家。我們習慣于說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孔子距今二千五百年,距五千年文明史的開端也是二千五百年,這也許是歷史的巧合。有學者認為,孔子總結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前二千五百年,又開創(chuàng)了他身后的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我們稱為五千年文明史。中華文明的多元發(fā)生與中華民族的多元發(fā)生是同一的。生活在渭河到黃河中游地區(qū)的是古羌人,相傳炎帝是他們的祖先?,F(xiàn)在的渭河旁邊建有炎帝廟宇,每年舉行大規(guī)模的祭祀活動。生活在黃河和江淮下游的是夷人,素有九夷之稱,相傳太昊、少吳是他們的祖先?,F(xiàn)在的山東曲阜仍有少昊陵,相傳是太昊之子少昊的陵墓。遺憾的是,少昊卻很少為人所知,更不知他還曾在曲阜建都。生活在北方的還有戎人和狄人,他們也奉黃帝為自己的始祖。黃帝在中國影響很大,但很少有人知道,司馬遷《史記》曾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壽丘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曲阜。在南部江漢之間居住著古苗人、古巴人,更南還有“南蠻人”生息在五嶺山脈的崇山峻嶺之間。自古以來,各民族錯落而居,求同存異,接觸交流,分化組合,共同組合成今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前身。稱中國為文明古國,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然而這個文明古國的文明究竟達到怎樣的地步?與同時代的文明古國相比,其高下如何?多少年來一直都沒有探討清楚。有的人說起五千年文明古國有些心虛,因為真正講出來的只有三千年。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中國種植業(yè)的歷史晚于埃及、巴比倫。而實際上,新的考古成果證明,中國的農(nóng)業(yè)種植不比埃及、巴比倫、印度等國家晚,有的是世界首創(chuàng),然后傳播到世界各地。近年來,關于這個問題出現(xiàn)了突破性的進展,1986年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在甘肅民樂縣六霸鄉(xiāng)東灰山遺址出土了大麥、小麥、高粱、粟、稷五種炭化籽粒,用科學方法測定距今5000年。半坡遺址出土的蔬菜籽,距今有七千年。在浙江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了距今5600年到。7000年的水稻炭化籽粒。陜西西鄉(xiāng)縣出土了7000年前的稻殼。在河北磁山遺址發(fā)現(xiàn)了珍貴的加工糧食的石磨盤、石磨棒、石鏟和存儲糧食的窯坑88個,按體積計算可以存儲糧食10萬斤以上。特別是河南舞陽賈湖發(fā)現(xiàn)8000年前的甲骨上刻有符號,被稱為甲骨文早期文字。唐建先生說:“(這)不但是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的甲骨符號,也是至今我國年代最早的文字或文字前的形式?!币蚨f中華文明已有八千年的歷史,并不為過!說中華文明五千年史,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謙虛,謹慎。孟子在談到孔子時曾說到:“孔子可謂集大成者也?!边@個集大成,集的就是上古文明之大成,也主要是集三代文明之大成。三代者夏、商、周三代也。為了突出孔子集三代文明之大成的貢獻,孔廟的大殿叫“大成殿”,門叫“大成門”,可見儒家是何等重視孔子集成的功績。P5-6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