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張保群 頁數(shù):285
內(nèi)容概要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學科,熟諳藥性、合理用藥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作者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深感中藥的性味、功效等枯燥乏味、難于記誦,于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編寫了這本《常用中藥三字經(jīng)》。 歌訣是幫助學習和記憶的有效方法,但是古人編著的藥訣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尚有美中不足之處。本書博采眾長、去粗存精,將中藥的性能以“三字經(jīng)”的方式編寫。此種編寫格式不僅簡練、便于讀者學習,而且和仄壓韻,易于背誦與掌握。其內(nèi)容涵蓋了中藥的性、味、功效和應用四大要素,并且每味中藥配以飲片圖片,更增強了讀者對每味中藥的感性認識,可謂集相關信息于一書之中,顯示了執(zhí)簡馭繁的特點。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解表藥 麻黃 桂枝 紫蘇 生姜 香薷 荊 芥 防風 羌活 白芷 藁本 蒼耳 子 辛夷 薄荷 牛蒡子 蟬蛻 淡豆豉 桑葉 菊花 蔓荊子 葛 根 柴胡 升麻 浮萍第二章 清熱藥 石膏 知母 蘆根 天花粉 竹葉 梔子 夏枯草 黃芩 黃連 黃柏 龍膽草 苦參 生地黃 玄 參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金銀花 連翹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大青 葉 青黛 穿心蓮 蚤休 半邊蓮 土茯苓 魚腥草 射干 山豆根 馬勃 馬齒莧 白頭翁 秦皮 鴉膽子 紅藤 敗醬草 白花蛇舌草 白蘞 白鮮皮 漏蘆 山慈菇 半枝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銀 柴胡 胡黃連第三章 瀉下藥 大黃 芒硝 番瀉葉 蘆薈 巴豆 火麻仁 郁李仁 甘遂 大戟 芫花 牽牛子 商陸第四章 祛風濕藥 獨活 威靈仙 防己 秦艽 稀薟 草 木瓜 絡石藤 徐長卿 桑枝 桑寄生 五加皮 白花蛇 海桐 皮 蠶沙 海風藤 千年健 松節(jié)第五章 芳香化濕藥 蒼術 厚樸 藿香 佩蘭 砂仁 白豆蔻 草豆蔻 草果第六章利水滲濕藥 茯苓 豬苓 澤瀉 薏苡仁 車前 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金錢草 海金沙 石韋 燈心草 地膚子 扁蓄 瞿麥 萆薜 茵陳蒿 冬瓜 皮 赤小豆 冬葵子第七章 溫里藥 附子 烏頭 肉桂 干姜 吳 茱萸 細辛 花椒 高良姜 丁香 胡椒 蓽茇 蓽澄茄 小茴香第八章 理氣藥 橘皮 青皮 枳實 佛手 香 櫞 木香 香附 烏藥 沉香 川楝子 荔枝核 薤白 檀 香 刀豆 柿蒂 甘松 玫瑰 花第九章 消食藥 山楂 神曲 麥芽 谷芽 萊 菔子 雞內(nèi)金第十章 驅(qū)蟲藥 使君子 苦楝皮 檳榔 南瓜子 雷丸 鶴虱 榧子 蕪荑 貫眾第十一章 止血藥 大薊 小薊 地榆 苧麻根 白茅根 槐花 側(cè)柏葉 仙鶴草 白及 棕櫚炭 藕節(jié) 三七 血余炭 茜草 蒲黃 花蕊 石 卷柏 艾葉 灶心土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藥 川芎 乳香 沒藥 延胡索 郁金 姜黃 莪術 三棱 丹 參 虎杖 益母草 雞血藤 桃仁 紅花 五靈脂 牛膝 穿山甲 廑蟲 水蛭 虻蟲 降香 澤蘭 自然銅 王不留行 劉寄奴 蘇木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半夏 天南星 白附子 白芥子 皂莢 桔梗 旋覆花 白前 前胡 瓜蔞 貝母 天竺黃 竹茹 竹瀝 海浮石 海蛤 殼 礞石 海藻 昆布 黃藥 子 胖大海 杏仁 百部 紫 菀 款冬花 蘇子 桑白皮 葶藶子 枇杷葉 白果 洋金花第十四章 安神藥 朱砂 磁石 龍骨 琥珀 酸 棗仁 柏子仁 遠志 合歡皮 靈芝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藥 羚羊角 牛黃 石決明 牡蠣 珍珠 珍珠母 玳瑁 紫貝齒 代赭石 鉤藤 天麻 刺蒺藜 決明子 全蝎 蜈蚣 白僵蠶 地龍第十六章 開竅藥 麝香 冰片 蘇合香 石菖蒲第十七章 補虛藥 人參 西洋參 黨參 太子參 黃芪 白術 山藥 扁豆 甘 草 大棗 鹿茸 鹿角膠 紫 河車 蛤蚧 冬蟲夏草 胡桃仁 肉蓯蓉 鎖陽 巴戟天 淫 羊藿 仙茅 杜仲 續(xù)斷 骨 碎補 狗脊 補骨脂 益智仁 沙苑子 苑絲子 韭菜子 葫蘆巴 當歸 熟地黃 何首烏 白 芍藥 阿膠 龍眼肉 沙參 麥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黃 精 百合 枸杞子 桑椹 旱 蓮草 女貞子 鱉甲第十八章 收澀藥 五味子 烏梅 五倍子 浮小麥 麻黃根 椿皮 石榴皮 訶 子 肉豆蔻 赤石脂 禹余糧 罌粟殼 蓮子 芡實 山茱萸 金櫻子 桑螵蛸 覆盆子第十九章 涌吐藥 瓜蒂 常山 膽礬第二十章 外用藥及其他 硫磺 雄黃 爐甘石 硼砂 白礬 蟾酥 蛇床子 露蜂房 血竭 兒茶
編輯推薦
《常用中藥三字經(jīng)》將中藥性能以〔三字經(jīng)〕的方式編寫。其內(nèi)容涵蓋了中藥的性、味、功效和應用四大要素,并輔以注釋,每味中藥配以飲版圖片。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