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閉關人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作者:陳念萱  頁數:17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一波波受訪的閉關人身上,我找到了一線希望:誠實、誠懇還不夠,必須徹底又狠命地自我挖掘裸裎,乃至終于看見那最真實的自己,然后,看見并理解別人的存在;所有的閉關人幾乎都這么回答我:“閉關前閉關后,都還是同樣的我呀!沒有差別……”然而,再抽絲剝繭地詳細詢問,便發(fā)現(xiàn),那一點點難以覺察的不同,恰恰是最不起眼而最震撼人心的部分-一只是一個“忘我”而已。

作者簡介

  陳念萱,AliceN.H.Chen,1958年8月13日出生。塔羅人格:太陽/教宗/正義/魔術師/女皇/死亡/戰(zhàn)車以吃喝玩樂看電影為志業(yè),不學無術卻期待寫出像樣的作品,目前仍積極努力中。出版著作:《自殺功法》、《貓咪塔羅算自己》、《尋找上師》、《不丹,深呼吸》、《更年期更美麗》、《流浪筆記》、《食色故事》、《不丹的旅行者與魔術師》、《我的香料之旅》、《看腳一下》、《不丹漫游》、《風迷馬六甲》等。

書籍目錄

閉關前祈禱文 My prayer before retreat自序在毫無分別中感受最大的震撼閉關人關房內外一線之隔,跟著心念一起翱翔也只在瞬間……1.你要去哪兒?引言:太聒噪時,必須讓自己閉嘴;太享受安靜時,必須出去攪和在塵囂中,這就是我知道的修行。這世界上,雖有是非,卻不能有自己無法承受的自己……2.向親友頂禮引言:閉關前,避免聲張,防止招致阻礙;而一切比想象中順利太多,除了自己的恐懼以外,不但沒人置喙,卻是更多的鼓勵,甚至還引來許多助力,在此深深感謝……閉關若有些許凈化作用而產生了愿力功德,諸親友皆同享之。3.念菩提通浩瀚引言:菩提心的定義,就是無論做什么,尤其是想要證悟成佛的動機,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理由很簡單,因為眾生曾在生生世世的輪回之中,做過疼愛我們的父母與我們珍愛的子女。慈心,是看見眾生與自己同樣擁有成佛的種子;而憐憫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就是佛,悲心生起,渴望為其尋求成佛之遺,便產生了智慧。4.秘密并非如你所想引言:看到“密”這個字,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亢奮起來。別著急,每一種法教,都分外、內與密,所以一直會有你期待卻絕非你想象的秘密不斷地呈現(xiàn)。多半,說的是更深層理解后的自在與解脫。而真正的秘密,其實只有一個:你就是佛!老子說:“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于人?!闭垊毡乇车脻L瓜爛熟,自然理解守住秘密的道理。5.【緣起】閉關人的“一無所得”引言:當然,不丹閑關人的“一無所得”另有原因。這也是蓮師的法要之一,若有所學有所得,都是妄念。勤奮精進,……6.【質疑】藏傳佛教是人體宇宙科學7.【菩提心】渡人即渡己,大舍亦大得8.【夢】游歷量子奇境的啟端9.【別睡著!】空性的禮物10.【噓!】靜下來,看清自己11.【禪修】尋找享樂解藥12.【生死一體兩面】女巫或空行13.【理解】分秒變幻無窮的念頭14.【愛】松開我執(zhí),世界就是你的15.【觀空】“實無有法名為菩薩”16.【空性與量子相對論】不在其時空不謀其真相17.【人體】外松內緊的對立與融合18.【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空性”無量功德19.【如來所得法無實無虛】真相就在眼前20.【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直抵“空性”般若智21.【通達無我真菩薩】放下,走出來22.【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一念生凈信23.【入菩薩行論】讀后:寂天菩薩無邊菩提心24.【空行法教】讀后:蓮師無瑕無礙心25.《拙火之樂》讀后:行者通達無礙心26.量子力學:是《金剛經》最佳代言27.掀一角禪修神秘面紗28.相信的魔力29. Dizzy Wizzy30.似夢非夢不丹行31.岡地珠固的菩提心32.飲哲仁波切開講《入菩薩行論》33.噶瑪羅卓三年三月三周又三關34.德謙喇嘛的閉關收獲35.蘇南喇嘛:找到心靈的安寧36.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37.與堪布彭措暢談一下午38.堪布依喜嘉強調基礎功夫39.八十歲仍在修行的科卡40.敦珠法王轉世者【關房周記】【關房美食篇】【結行回向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吸食毒品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也有類似的經驗,古老的印地安修行者,就經常借助各種毒品,進入甚深禪定,以達到近乎與神對話的境界。許多從事表演、作曲作詞、藝術創(chuàng)作或創(chuàng)意工作的人,之所以染上毒癮,便因為仰賴毒品的奇妙刺激,而逐漸失去了自我?! 《U定,若真深入達到某種狀態(tài),其魔力更甚于毒品,那種虛無的神仙境地比上天堂還教人入迷。這也是蓮師在空行法教里警惕修行者不可執(zhí)著禪趣的原因,一旦著迷,便是入魔。原本是為了臻至空靈的無上層次,卻因為太神奇又太享受而無法自拔,導致墮落?! ≌嬲孟硎艿娜?,都明白這樣的簡單道理,自制力非常重要,這也是禪修以戒律為依歸與根本之道的最大原因,不懂得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無法承受隨之將至的快樂,這比加諸痛苦于你更殘酷;因為苦教人成長,而享樂,輕而易舉便讓人墜入深淵。我在十九歲那年彷徨無依時,遇到一位幫人看八字的老將軍,他說:“什么是富貴?含著金銀湯匙出生的孩子,沒有必要的生命經歷與讓入學習的磨難,長大后一腦門漿糊,處處仰賴別人服務,最終變成廢物,這算是好命嗎?什么是賤命,苦難大過他的承受力,而永遠無法超越變成學習的力量最后勞碌終生,憂愁度日,仍不知何往,白走一趟,這便是苦命,我聽進去了。  ……

編輯推薦

  太聒噪時,必須讓自己閉嘴;太享受安靜時,必須出去攪和在塵囂中--這就是我知道的修行。這世界上,雖有是非,卻不能有自己無法承受的自己	。  不丹,藏在喜馬拉雅山脈間的小王國,在那里生活的人,不論僧俗,一生總要品嘗一回閉關的滋味,這其中有何大不同,十多位剛閉關三年有余、從關房中走出來的人,將在書中分享他們的切身感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不丹閉關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聽說神秘國擁有一個秘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美好、喜悅,那個秘密到底是什麼呢?美麗的公主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秘密,我就跟他結婚。全國的青年都出發(fā)去尋找,阿南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旅途充滿了危險與艱難,而那個秘密真的存在嗎?  阿南一心想娶公主,從沒懷疑這愿望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要,也沒想過愿望背后要付出什么代價,取得秘密的畢業(yè)勛章后,理當美夢成真的阿南不解自己為何反而身陷險境?了解秘密的神秘國人民為何不如傳說中的喜悅……  原來,秘密之后,還有秘密。 華語世界第一位身心靈小說家張德芬, 以一場觸動人心的追尋之旅,書寫生命的秘密,揭示心想事成的真相:  清除層層的內在阻礙后,心所向往的東西,會毫不費力的來到你我的生命中。  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秘傳說:  聽說神秘國擁有一個秘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美好、喜悅,那個秘密到底是什麼呢?美麗的公主宣布: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秘密,我就跟他結婚。全國的青年都出發(fā)去尋找,阿南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旅途充滿了危險與艱難,而那個秘密真的存在嗎?  阿南一心想娶公主,從沒懷疑這愿望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要,也沒想過愿望背后要付出什么代價,取得秘密的畢業(yè)勛章后,理當美夢成真的阿南不解自己為何反而身陷險境?了解秘密的神秘國人民為何不如傳說中的喜悅……  原來,秘密之后,還有秘密。
  •   希望以后能把包裝盡量不要有折皺
  •   佛家的理論很多,不是很好理解我以為就是游記類書。
  •   唵嘛呢叭咪吽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當當
  •   正在細細地閱讀,是我感興趣的內容
  •   好書@!
  •     內容不扎實,跟散文日記差不多,不太合我的口味。買來后,估計不到兩個小時就看完了。書名讓人有一些誤解,我以為會講一些閉關者的經歷與故事,或者有一些實修方面的記錄。但文中只是講了作者自己閉關的前因后果,而作者本身亦好象只是試驗性的體驗一下閉關而已,我想大多數是關心實修者的閉關體驗的。行文比較松散,結構有些亂亂的,讓人看完有些怪怪不知所以。有可能是平時的日常隨筆記錄,最后集結成文字的。最后的關房筆記的內容也好少,挺可惜。
       要是多寫一些其它人的閉關經驗就好了,作者自己可能只是一個宗教體驗者,缺乏如那些真正的修行者那樣的深入證悟與信念,就樣記錄下來的東西就一般般了,大多數人也是如此,只是迷戀那些國家那些人群的狀態(tài),淺嘗即止,自己是無法投入那么多的心力與犧牲世俗生活去做的,把宗教或修行當成一個工具,來平息一些世俗生活的不適與負面影響,事實對于宗教而言,這些人只是旁觀者,這當然包括我也在內了。
       這本書讓我對不丹這個國家產生興趣,此生如果可以真天去閉關三個月或三年就好了,但我怕,怕被世界拋下,這個世界就好象一架高速行駛的列車,如果用很長的時間止息生活,內心就感覺被遺棄了一樣。怕終其一生,我仍然是如此的旁觀與羨慕了。
  •      去年,從武夷山回來,用碧姬·芳德蓓可(Birgit Vanderbeke) 《幸福盛開了》里的一句做了很好的注解:“我看見你看不見的” 。
      
       當你能看見以往看不見的,幸福也就盛開了。
      
       今年,從武夷山歸來,陳念萱的《不丹閉關人》里這句,深深觸動并共鳴著:“終于看見那最真實的自己,然后,看見并理解別人的存在……”
      
       幾禁忍不住要邁進書里,跟作者HF一下!
      
       【去我執(zhí)】——恰是給自己此行定下的主題。過程如她所言:“誠實、誠懇還不夠,必須徹底又狠命地自我挖掘裸裎……”
      
       看見并理解,于是你明白,與這個世界相關,相連,一體。
      
       同理,包容,心,升出更多虛豁。
      
      
  •     不丹這個國家,對我而言是全然陌生的,最初使我意識到不丹這個美麗的世外桃源的是梁朝偉與劉嘉玲的婚禮,這或許也是打開很多人關于不丹這個神奇的國度的鑰匙。
       不丹王國簡稱不丹,是位于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內陸國,不丹是世界上最后一個開放電視與網絡的國家。不丹經濟相當落后,但于06年發(fā)布的“全球快樂國度排行榜”中,不丹卻名列第8位,位列亞洲第一位。
       最初,我也是非常好奇的,不丹,這個渺小的國家,為什么能名列全球快樂國度排行榜”第8位,于是我打開了這本書,陳念萱的《不丹閉關人》,走進一個較為真實的不丹。
      通篇讀完此書,我也開始明白為什么在這個國度中,人們都是幸??鞓返?,因為他們領略著最真實的世界。在不丹這個幾乎舉國都信仰佛教的國度中,佛教中的閉關也湊成了這個國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一直覺得閉關是一種很奇特的體驗,我也曾試著學習一下閉關,將自己關在一間房間里,嘗試著不說話,只是一個人靜靜的呆在那里,開始時我是煩躁不安的,這種特殊的體驗,在即將將我逼瘋的時候,又之后,我也開始習慣于閉關,一個人靜靜的呆著,不用理會外界的事物,這是一種超脫自我的感受,所以,我也開始沉浸于這種全新的體驗,但很快,我又不得不走出這體驗,就如陳念萱在封面所寫的:太聒噪的時候,必須讓自己安靜;太享受安靜時,必須出去攪合在塵囂中——這就是我知道的修行。這世界上,雖有是非,卻不能有無法承受的自己。
       閉關修行并不意味著絕對的自我封閉,一個人既然處于社會之中,必然是不可以與世界全然脫軌的,修行,所為的并不是拋棄世俗的煩惱,而尋找的解脫,而是為了達到忘我的境界,忘我,不是丟失自我,也不是迷失自我,只是為了尋找一種寧靜,一種久違的安和。
       “在不丹,你找到的或許不是美麗的風景,也不是物質的收獲,而是遠離塵世喧囂后內心的平靜,感悟內心深處前所未有的靜謐安寧。”這也正是我閱讀玩全文的唯一感受,不丹的人,通過閉關找尋到了忘我,又通過忘我傳達出了他們內心的平靜,為我們營造了一個世外桃源,現(xiàn)在的不丹,旅游業(yè)也是它們發(fā)展的一部分,也正因此,我相信不丹的人生真諦會傳達給更多的人。
       另外這本書,也不是單純的宣傳佛教,他更多傳達的是作者在不丹的體驗,全文語言幽默活潑,其實也適合于我們一聽來體會。
  •     尋找與自證
      ——從《不丹閉關人》想到的
      如果現(xiàn)在具備一切條件,也有時間,那么親愛的,你想要去哪里?
      也許是塞納河傳來香頌聲的巴黎,慵懶的情調,迷離的旅人;也許是櫻花凄美的京都,日式的屋檐,暖陽或者細雨;也許是帶著小情調的麗江,迎來送往的酒吧,滿室?guī)е囟恍男乃嫉挠慰停灰苍S是華爾街旗幟飄揚的紐約,金錢游戲和匆匆的步履,西裝下的是心魔或者別的什么……選擇出走或者回家,選擇離開或者留下,在路上,或者停滯,眼界與心界,無非如此。
      是的,我們無非是想要找到我們的心罷了。所以,當年一曲《回到拉薩》,是一代年輕人的內心的嘶吼,而奔赴遠方,是為了自證吾心。
      而陳念萱的這本《不丹閉關人》,這是尋找自我的道路,不是為你我而寫,而是再說給自己聽的,閱讀她,如同是老僧曾經敲在小沙彌頭上的戒尺,成為頓悟的契機,或者長久的閱讀之,是漸悟的一條參考,或者是走向自我的路途中的一條地理知識提醒,沒有告訴你要走向何方,但是為你的找尋提供了一個好的建議。
      目前而言,我不是一名佛教徒,對于各種宗教也不過是敬而遠之的一種想法,沒有什么特別的信仰,但是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沒有什么信仰,在成長過程中,也常常會有迷茫的時候,社會是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如何成長,我們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但是當沒有信仰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群體性的迷失成為一種現(xiàn)狀,那么,扶搖而上的塵囂,便成為這個浮華世界的主調,于是,我們必然就會迷失我們來時的路,也找不到我們的下一步。
      我不能代表所有的人,但是說實話,大學以來,總覺得,周圍許許多多的人忙著找錢,找工作,找朋友,結婚生子,碌碌一生,看上去什么都很著急,卻又不知道要奔向何方,不是實用主義,而是隨大流,跟著大家去找什么,卻實際上沒有想過自己要什么。
      大學,中學,初中,小學……回首過去,我們曾經堅持的東西變得面目模糊,直至再也分辨不清,一如我們來時的天地混沌,一如我們將要走時的一無所有。我們希望證明什么,我們想要什么,或者,更直接一點,“我”在哪里?
      作者從這本書中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哦,太多太多了,“一念一菩提”,“大舍即大得”,“當下”,“空”,“享樂”,“空”……但是當讀完想想,卻又沒有什么,世間的事情,無非是我與心而已,心外無我,或者說我即我心,如此而已。
      講到這里,唯物主義者大抵會不屑:又一次空想或者唯心,大錯、大錯。但是反觀當下,當物質成為唯一的標準或者是思想的禁錮,我們在迷失了自我以后,又怎能得到所謂的幸福?人之所以為人,不過是思想區(qū)別了我們與其他生靈而已。我們苦苦找尋的東西,是一棟豪宅或者是一部香車么?想必不是,是住在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地方體會到的內心的快樂,是能夠讓你安靜地奔馳在路上的追逐風的自由。就如同地產商賣房子的時候是在賣夢想,奢侈品商買產品的時候是在賣品牌和歷史一樣,不是物質在作祟,而是我們內心于它的定位而已。
      當這個商品社會逐漸發(fā)展,我們離土地或者說是自然生存的壓力越來越遠,被割斷與天地的聯(lián)系以后,我們的內心卻無比的荒蕪,我們好像是在找尋安全感,但是其實我們在找什么,我們自己也說不清楚,我們試圖證明我們的價值,但是我們找到的真的是價值么?我們有沒有問過我們的內心想要什么?我們有問過我是誰么?
      當我們身處迷宮之中,不停地走又怎么能夠找到出去的路呢?不若停下,不若思考,想想自己?!伴]關前閉關后,都還是同樣的我呀!沒有差別……”是呀,我就是我呢。
      這個時候,那個被稱為佛陀的家伙,或者是稱為耶穌的小子,不過是一位指路人而已,真理、菩提、天堂,頭頂上的星空和內心幽雅的道德準則,不過是同一個東西,他們代表的,是內心那個真正的我,一如我們來時,一如我們將要離去,是我們自證的答案,是我們尋找的那個自己。
      By 林懌
      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p.m.14:10
      
  •     這本書是作者陳念萱在講述自己多次進出不丹之后決定閉關的經歷。
      在不丹有很多閉關的人,有的人閉關幾個月,有的人閉關幾年,也有的人會終生閉關。
      閉關就是將自己關在某一個特定的空間,不可與外界聯(lián)系,可以與自己的上師交流閉關心得并獲得指導。但在本質上閉關是要沉默守心的。
      閉關是為了修心,更加清楚地看清楚內心,懂得慈悲忍愛。
      
      這本書讓我想到了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另外一本書《沉默博物館》,在書中那些在修行的野人也是要緘默,緘默一生。
      緘默看似剝奪了我們跟世界溝通的觸角,實際可能是讓我們去開通出去嘴巴耳朵之外的另外的和外界溝通的媒介。
      以緘默來體驗智慧。
      
      這本書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的經文特別是對《金剛經》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個人心得的講述,如果是對佛教,或者對宗教無感的人,基本這本書不用去看了。
      
      有些書的存在總是為了那些能夠看的進去的人。
      書和人的緣分很微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