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2-1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作者:徐則臣 頁數(shù):330
Tag標簽:無
前言
一個人的烏托邦 徐則臣 我莫名其妙地迷戀過很多詞,“烏托邦”是其中最重要的幾個之一。在我喜歡上這個詞之后很久,都沒能把它和我的寫作扯上關(guān)系,但現(xiàn)在,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如果我的寫作的對面不矗立這樣一個巨大的詞,結(jié)果將會怎樣。我說過: “它像我文字經(jīng)營的一面鏡子,或者說,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的寫作本身。它是我所有努力的啟示、目標、過程和結(jié)果,是我一個人的烏托邦?!薄 〈藶跬邪町斎徊皇峭旭R斯·莫爾的烏托邦,但它至少具備了其中的兩個特質(zhì):一是作為意欲實現(xiàn)的想象之物;二是頑固的理想主義色彩?! ≡谖疫@個悲觀主義者看來,莫爾的“烏托邦”當然是無法實現(xiàn)的,這基本上不需要證明;但在我這個理想主義者看來,一個通過寫作建構(gòu)的烏托邦是大有希望的,至少當它針對我的寫作時,我逐漸看見了它的有形或者無形,它的存在或者虛無。這像一段矛盾的繞口令,就像我是悲觀的理想主義者一樣,自己跟自己打架。我想說的是,烏托邦于我,通過沖突和尷尬之后,必會和諧地誕生,其實它正在誕生。就像我的大腦里展開無論多么殘酷的內(nèi)戰(zhàn),最后我總能把自己收拾好。 頑固的理想主義,是我能夠堅持寫下去的根本動力之一。我希望能看見一個個理想主義者在我筆下,沿著他們自己的理想之路向前沖,沖得義無反顧無所畏懼理所當然??勺詈笏麄兂3S忠允「娼K,找不到路,或者在即將找到時橋坍路斷;那是我的悲觀在作祟,我總無法讓那些理想主義者勝利抵達終點。也許在我看來,終點是虛構(gòu)的,永遠不能存在的。既如此,為什么還讓他們向前沖?我也說不清,唯一的解釋是,我理想主義的惡癖總能及時地抬頭和復(fù)辟。所以,只能弄出一群西緒福斯,讓他們把石頭推上去滾下來,滾下來再推上去,再推再滾再滾再推。我不知道他們是否在做無用功,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終究也在做無用功?! 】墒乾F(xiàn)在——我在表達這個想法時充滿了理直氣壯的轉(zhuǎn)折——我覺得那個寫作的烏托邦于我是真切存在的,即使只是一個虛無的想象之物。我在按自己的想法去寫,每寫出一點,我都看見我的烏托邦又加了一塊磚,添了一片瓦,里面又多了一把椅子和半杯水。我的所有寫作除了在補充內(nèi)部的容量,同時也在擴大外部的建筑。它的內(nèi)部和外部一起在變。于是我繼續(xù)說: “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在我所有寫作的前頭蹲著一個東西,像一座城堡,或者一個城市,其中萬象紛擾,因為遙遠,看上去含混又漫漶。這些年它一直在,只是隨著我寫作的持續(xù)和深入,逐漸變得龐大和明確,它不再形如城堡或者城市,而是一個世界,或者世界一樣的東西??墒澜缡鞘裁礃幼??說不好。所以我無法把它準確地描述出來?!薄 ∵@個烏托邦容納了我所表達出的一切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觸摸到的,以及由此導致的想象和虛構(gòu);包括了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囊括了我的理想主義和悲觀主義的西緒福斯;還有我將要表達和永遠也表達不出來的屬于我的東西。 ——“歸根結(jié)底,以我的方式?jīng)_那個文學的烏托邦去,接近的同時建造,建造的同時確立出自己?!彼俏乙粋€人的烏托邦。包括這個《午夜之門》。
內(nèi)容概要
《午夜之門》通過一個少年的成長路徑,復(fù)現(xiàn)了一個時代的巨大演進,寫出了家庭倫理、舊式家庭、戰(zhàn)爭、愛情等諸多因素與個人成長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以及主人公的曲折而滯重的精神成長史。小說骨骼清奇,形式上回歸古典,意蘊上趨于現(xiàn)代,作者豐厚的學識和深刻的思考與精進的敘事藝術(shù)有效地結(jié)合在一起,共同有力地證明了文學中的歷史應(yīng)是帶有個人精神體溫的歷史。
作者簡介
1978年生,江蘇東海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生。在《人民文學》、《當代》、《山花》、《鐘山》、《大家》、《天涯》、《上海文學》、《莽原》、《百花洲》、《美文》等刊物發(fā)表作品60萬字。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短篇小說選刊版》、《散文選刊》等刊物轉(zhuǎn)載并被收入多種文學選本。第一部長篇小說《河水向西》歷時兩年剛剛寫作修改完畢。另有學術(shù)論文及文學評論十余篇,部分刊于核心期刊并被人大復(fù)印資料轉(zhuǎn)載。獲第四屆“春天文學獎”。
書籍目錄
一個人的烏托邦第一部 石碼頭第二部 紫米第三部 午夜之門第四部 水邊書
編輯推薦
《午夜之門》是徐則臣的最新長篇力作,以個體的視角切入歷史,通過一個少年的成長,對一個大時代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察,于家庭倫理、舊式家族、戰(zhàn)爭、愛等重要文學命題皆有獨特的發(fā)現(xiàn)和表述,既是一個少年對歷史的漫游和歷險,也是他的曲折沉重的情感和精神成長史。小說骨骼清奇,形式上回歸古典,意蘊上趨于現(xiàn)代,作者豐厚的學識和深刻的思考與精進的敘事藝術(shù)有效地結(jié)合在一起,共同有力地證明了文學中的歷史應(yīng)是帶有個人精神體溫的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