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山東文藝 作者:羅貫中 頁數(shù):806
Tag標簽:無
前言
昔弁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游》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端疂G》在小說家,與經(jīng)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然野史類多鑿空,易于逞長,若《三國演義》則據(jù)實指陳,非屬臆造,堪與經(jīng)史相表里。由是觀之,奇又莫奇于《三國》矣?;蛟唬悍沧灾?、秦而上,漢、唐而下,依史以演義者,無不與《三國》相仿,何獨奇乎《三國》?曰:三國者乃古今爭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三國者,又古今為小說之一大奇手也。異代之爭天下,其事較平,取其事以為傳,其手又較庸,故迥不得與《三國》并也。吾嘗覽三國爭天下之局,而嘆天運之變化,真有所莫測也。當漢獻失柄,董卓擅權(quán),群雄并起,四海沸騰,使劉皇叔早偕魚水之歡,先得荊、襄之地,長驅(qū)河北,傳檄淮南,江東、秦雍,以次略定,則仍一光武中興之局,而不見天運之善變也。惟卓不遂其篡以誅死,曹操以得挾天子以令諸侯,各位雖虛,正朔未改,皇叔宛轉(zhuǎn)避難,不得早建大義于天下,而大江南北已為吳、魏之所攘,獨留西南一隅為劉氏托足之地,然不得孔明出而東助赤壁一戰(zhàn),西為漢中一摧,則梁益亦幾折而人于曹,而吳亦不能獨立,則又成一王莽篡漢之局,而天運猶不見其善變也。逮于華容遁去,雞肋歸來,鼎足而居,權(quán)侔力敵,而三分之勢遂成。尋彼曹操一生,罪惡灌盈,神人共怒,檄之,罵之,刺之,藥之,燒之,劫之,割須折齒,墮馬落塹,瀕死者數(shù),而卒免于死;為敵者眾,而為輔亦眾,此又天下之若有意以成三分,而故留此奸雄以為漢之蟊賊。且天生瑜以為亮對,又生懿以繼曹后,似皆恐鼎足之中折,而迭出其人才以相峙也。自古割據(jù)者有矣,分王者有矣,為十二國,為七國,為十六國,為南北朝,為東西魏,為前后梁,其間乍得乍失,或亡或存,遠或不能一紀,近或不逾歲月,從未有六十年中,興則俱興,滅則俱滅,如三國爭天下之局之奇者也。然三國之局固奇,而非得奇手以傳之,則其奇亦不著于天下后世之耳目。前此,雖有陳壽一《志》較之荀勖、裴凱魏、晉諸《紀》,差為此,善于彼,而質(zhì)為文掩,事以意晦,而又愛憎自私,去取失實,覽者終為郁抑而不快,則又未有如《演義》一書之奇,足以使學(xué)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xué)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拊髀扼腕有志乘時者讀之而快,據(jù)梧面壁無情用世者讀之而亦快也。昔者蒯通之說韓信,已有鼎足三分之說,其時信已臣漢,義不可背。項羽粗暴無謀,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勢不得不一統(tǒng)于群策群力之漢。三分之幾,虛肇于漢室方興之時,而卒成于漢室衰微之際。且高祖以王漢興,而先主以王漢亡,一能還定三秦,一不能取中原尺寸。若彼蒼之造漢,以如是起,以如是止,早有其成局于冥冥之中,遂致當世之人之事,才謀各別,境界獨殊,以迥異于千古,此非天事之最奇者歟!作《演義》者,以文章之奇而傳其事之奇,而且無所事于穿鑿,第貫穿其事實,錯綜其始末,而已無不奇,此又人事之未經(jīng)見者也。獨是事奇矣,書奇矣,而無有人焉起而評之,即或有之,而使心非錦心,口非繡口,不能一一代古人傳其胸臆,則是書亦終與周、秦而上,漢、唐而下諸演義等,人亦烏乎知其奇而信其奇哉?《水滸》之奇,圣嘆嘗批之矣,而《三國》之評,獨未之及。予嘗欲探索其奇以正諸世,乃應(yīng)酬日繁,又多出游少暇,年來欲踐其志,會病未果。適予婿沈因伯歸自金陵,出聲山所評書示予。觀其筆墨之快,心思之靈,堪與圣嘆《水滸》相頡頏,極銖心抉髓之談,而更無靡漫沓拖之病,則又似過之,因稱快者再。因伯索序。聲山既已先我而評矣,而予又為之序,不亦贅乎?雖然,予歷觀三國之局,見天之始之終之,所以造其奇者如此;讀《三國演義》又能貫穿其事實,錯綜其始末,而已匠心獨運,無之不奇如此;今聲山又布其錦心,出其繡口,條分句析,揭造物之秘藏,宣古人之義蘊,開卷井井,實獲我心,且使讀是書者知第一奇書之目,果在《三國》也。因以證予說之不謬,則又何可以無言?是為序??滴鯕q次己未十有二月,李漁笠翁氏題于吳山之層園。
內(nèi)容概要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呂布趙云關(guān)羽,官渡赤壁街亭,斬華雄空城計長坂坡七擒七縱,一看三嘆,三國風(fēng)云起,幾度夕陽紅。小說展現(xiàn)了歷史上一個豪強們?yōu)榫鹑∽罡呓y(tǒng)治權(quán)而進行的政治斗爭和頻繁混戰(zhàn)的動亂時代,展示了魏、蜀、吳縱橫捭闔、逐鹿爭雄的歷史畫卷!
作者簡介
作者:(明)羅貫中
書籍目錄
前言整理說明序凡例讀《三國志》法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第四回 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第五回 矯詔諸鎮(zhèn)應(yīng)曹公 破關(guān)兵三英戰(zhàn)呂布第六回 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zhàn)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huán)計 太師大鬧鳳儀亭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zhàn)呂布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zhàn)嚴白虎第十六回 呂奉先射戟轅門 曹孟德敗師淯水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第十八回 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藹拔矢啖睛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國舅內(nèi)閣受詔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guān)公賺城斬車胄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guān)張共擒王劉二將第二十三回 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yī)下毒遭刑第二十四回 國賊行兇殺貴妃 皇叔敗走投袁紹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guān)公約三事∪白馬曹操解重圍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guān)云長掛逾金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漢壽侯五關(guān)斬六將第二十八回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lǐng)江東第三十回 戰(zhàn)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第三十二回 冀州袁尚爭鋒漳河許攸獻計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第三十七回 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第三十八回 三分隆中決策 戰(zhàn)長江孫氏報仇第三十九回 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第四十四回 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quán)決計破曹操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tǒng)巧授連環(huán)計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zhàn)船北軍用武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fēng) 三江口周瑜縱火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guān)云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zhàn)東吳兵 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第五十三回 關(guān)云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zhàn)張文遠第五十四回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xù)佳偶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明三氣周公瑾第五十七回 柴??谂P龍吊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五十八回 馬孟起興兵雪恨 曹阿瞞割須棄袍第五十九回 許褚裸衣斗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第六十回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第六十一回 趙云截江奪阿斗 孫權(quán)遺書退老瞞第六十二回 取涪關(guān)楊高授首 攻雒城黃魏爭功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tǒng) 張翼德義釋嚴顏第六十四回 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第六十五回 馬超大戰(zhàn)葭萌關(guān) 劉備自領(lǐng)益州牧第六十六回 關(guān)云長單刀赴會皇后為國捐生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第六十八回 甘寧百騎劫魏營 左慈擲杯戲曹操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jié)第七十回 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第七十一回 占對山黃忠逸待 勞漢水趙云寡勝眾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第七十三回 玄德進位漢中王 云長攻拔襄陽郡第七十四回 龐令明抬櫬決死戰(zhàn) 關(guān)云長放水淹七軍第七十五回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zhàn)沔水 關(guān)云長敗走麥城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guān)公顯圣 洛陽城曹操感神第七十八回 治風(fēng)疾神醫(y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shù)終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第八十回 曹丕廢帝篡炎劉 漢王正位續(xù)大統(tǒng)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第八十二回 孫權(quán)降魏受九錫 先主征吳賞六軍第八十三回 戰(zhàn)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明巧布八陣圖第八十五回 劉先主遺詔托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天兵蠻王初受執(zhí)第八十八回 瀘水再縛番王 識詐降三擒孟獲第八十九回 武鄉(xiāng)侯四番用計 南蠻王五次遭擒第九十回 驅(qū)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第九十一回 祭瀘水漢相班師 中原武侯上表第九十二回 趙子龍力斬五將 諸葛亮智取三城第九十三回 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xiāng)侯罵死王朗第九十四回 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第九十五回 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第九十六回 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發(fā)賺曹休第九十七回 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第九十八回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第九十九回 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第一百回 漢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陣辱仲達第一百一回 出隴上諸葛妝神 奔襟張郃中計第一百二回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第一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第一百五回 武侯預(yù)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第一百六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第一百八回 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第一百九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曹芳魏家果報第一百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第一百十二回 壽春于詮死節(jié) 取長城伯約鏖兵第一百十三回 定計斬孫綝 姜維斗陣破鄧艾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驅(qū)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第一百十五回 詔班師后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避禍第一百十六回 鐘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圣定軍山第一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zhàn)死綿竹第一百十八回 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yù)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tǒng)
章節(jié)摘錄
翼德要救盧植,不曾救得;要殺董卓,不曾殺得;今遇督郵,更不能耐矣!督郵蠹國害民,是又一黃巾也。柳條一頓,可謂再破黃巾第二功。寫翼德十分性急,接手便寫何進十分性慢:性急不曾誤事,性慢誤事不小。人謂項羽不能忍,是性急;高祖能忍,是性慢,此其說非也。項羽刻印封將,印敝而不忍與;鴻門會上,范增三舉塊而不忍發(fā),正病在遲疑不斷,何嘗性急?高祖四萬斤金,可捐則捐之;三齊、九江、大梁之地,可割則割之;六國印,可銷則銷之:鴻溝之約,可背則背之,正妙在果斷有余,何嘗性慢?西漢則外戚盛于宦官,東漢則宦官盛于外戚。惟其外戚盛也,故初則產(chǎn)、祿幾危漢祚,后則王莽遂移漢鼎;而宦官如弘恭、石顯輩,雖嘗擅權(quán),未至如東漢之橫,是西漢之亡亡于外戚也。若東漢則不然,外戚于宦官迭為消長。而以宦官圖外戚,則長勝,如鄭眾之殺竇憲、單超之殺梁冀是也;以外戚圖宦官,則常不勝,如竇武見殺于前,而何進復(fù)見殺于后是也,是東漢之亡亡于宦豎也。然竇武不勝,止于身死;何進不勝,遂以亡國。何也?日:召外兵之故也。外戚圖之而不勝,至召外兵以勝之;而前門拒虎,后門進狼,國于是乎非君之國矣。亂漢者,宦豎也;亡漢者,外鎮(zhèn)也;而召外鎮(zhèn)者,外戚也。然則謂東漢之亡,亦亡于外戚可也。前于玄德傳中,忽然夾敘曹操;此又于玄德傳中,忽然帶表孫堅:一為魏太祖,一為吳太祖,三分鼎足之所從來也。分鼎雖屬孫權(quán),而伏線則已在此,此全部大關(guān)目處。三大國將興,先有三小丑為之作引;三小丑既滅,又有眾小丑為之余波。從來實事,未嘗徑遂率直;奈何今之作稗官者,本可任意添設(shè),而反徑遂率直耶!且說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官拜河?xùn)|太守,自來驕傲。一味驕傲,便算不得奸雄,便不及曹操。當日怠慢了玄德,張飛性發(fā),便欲殺之。玄德與關(guān)公急止之日:“他是朝廷命官,豈可擅殺?”飛日:“若不殺這廝,反要在也部下聽令,其實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別處去也!”確是怒后憤急語。不然,三人義同生死,何出此言?玄德日:“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別處去便了?!憋w日:“若如此,稍解吾恨?!庇谑侨诉B夜引軍來投朱雋。雋待之甚厚,合兵一處,進討張寶。是時曹操自跟皇甫嵩討張梁,大戰(zhàn)于曲陽。首回夾敘曹操,此處還他一句下落,且為后文伏線。這里朱雋進攻張寶,張寶引賊眾八九萬,屯于山后。雋令玄德為其先鋒,與賊對敵。張寶遣副將高升出馬搦戰(zhàn),玄德使張飛擊之。飛縱馬挺矛,與升交戰(zhàn),不數(shù)合,刺升落馬。玄德麾軍直沖過去。張寶就馬上披發(fā)仗劍,作起妖法。只見風(fēng)雷大作,一股黑氣從天而降,黑氣中似有無限人馬殺來。前張角妖術(shù),只在盧植口中虛點一句;今張寶妖術(shù),卻用實敘。都好。玄德連忙回軍,軍中大亂,敗陣而歸,與朱雋計議。雋日:“彼用妖術(shù)。我來日可宰豬羊狗血,令軍士伏于山頭,候賊趕來,從高坡上潑之,其法可解?!毙侣犃?,撥關(guān)公、張飛各引軍一千伏于山后高岡之上,盛豬羊狗血并穢物準備。次日,張寶搖旗擂鼓,引軍搦戰(zhàn),玄德出迎。交鋒之際,張寶作法,風(fēng)雷大作,飛沙走石,黑氣漫天,滾滾人馬,自天而下。玄德?lián)荞R便走,張寶驅(qū)兵趕來,將過山頭,關(guān)、張伏軍放起號炮,穢物齊潑,但見空中紙人草馬,紛紛墜地,風(fēng)雷頓息,沙石不飛。《太平要術(shù)》甚是不濟。關(guān)公當日已可與翼德并稱伏魔大帝。張寶見解了法,急欲退軍。左關(guān)公、右張飛,兩軍都出,背后玄德、朱雋一齊趕上,賊兵大敗。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玄德發(fā)箭,中其左臂。前寫關(guān)、張,此寫劉備。張寶帶箭逃脫,走人陽城,堅守不出。朱雋引兵圍住陽城攻打,一面差人打探皇甫嵩消息。探子回報,只如此帶筆接敘,不冗不脫,絕妙經(jīng)營。且說:“皇甫嵩大獲勝捷。朝廷以董卓屢敗,命嵩代之。帶應(yīng)董卓。嵩到時,張角已死。了卻張角。張梁統(tǒng)其眾與我軍相拒,被皇甫嵩連勝七陣,斬張梁于曲陽。了卻張梁。發(fā)張角乏棺,戮尸梟首,送往京師。余眾俱降。朝廷加皇甫嵩為車騎將軍,領(lǐng)冀州牧。皇甫嵩又表奏盧植有功無罪,朝廷復(fù)盧植原官。又帶應(yīng)盧植,妙。曹操亦以有功,除濟南相,結(jié)曹操。即日將班師赴任?!币粓龃笫?,只就探子回報,帶筆寫出。一邊實敘,一邊虛敘,參差盡致。朱雋聽說,催促軍馬悉力攻打陽城。賊勢危急,賊將嚴政刺殺張寶,獻首投降。了卻張寶。以三寇為三國作引;而“天公”先亡,“人公”次之,“地公”后亡,正應(yīng)著魏先亡、蜀次亡、吳又次之:天然一個小樣子。朱雋遂平數(shù)郡,上表獻捷。
編輯推薦
《三國志演義(上下)》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