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作者:楊揚 頁數(shù):36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e批評叢書”是一套關于幾十年代的中國文學評論。由十位大多出生于十二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批評家所著,他們在九十年代取得了豐碩的批評業(yè)績,他們的地位、名聲和影響也許還無法與八十年代那批批評家相比,但是他們已經開始了全新的追求,他們的第一次“集體亮相”也算得上是對一個時代文學批評成就的一次總結和展鑒。這套書不是宣言,也不是證明,而是一次貨真價實的“呈現(xiàn)”與“展示”,這代批評家將用他們最優(yōu)秀的批評文章標示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e批評叢書”是一套關于幾十年代的中國文學評論。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批評家所著,他們在九十年代取得了豐碩的批評業(yè)績,他們的地位、名聲和影響也許還無法與八十年代那批批評家相比,但是他們已經開始了全新的追求,他們的第一次“集體亮相”也算得上是對一個時代文學批評成就的一次總結和展覽。這套書不是宣言,也不是證明,而是一次貨真價實的“呈現(xiàn)”與“展示”,這代批評家將用他們最優(yōu)秀的批評文章標示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作者簡介
楊揚,1963年生,浙江余杭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哈佛-燕京學社2005~2006年度高級訪問學者。中國作協(xié)會員。主要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曾在《文學評論》、《上海文學》、《文藝理論研究》等期刊發(fā)表六十多篇論文,參與《新世紀萬有文庫》(遼寧教育出版社)、《世紀的回眸叢書》(珠海出版社)、《20世紀學術大典·中國文學卷》(福建教育出版社)等大型叢書的編選工作,已出版?zhèn)€人專著《商務印書館:民間出版業(yè)的興衰》、《文學的年輪》等五種。曾擔任上海中長篇小說獎初評委,第六屆茅盾文學獎讀書班成員,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終評委,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評委和《上海文學》編委。
書籍目錄
瞧,他們走來了(代總序)自序二十世紀末的文學思潮文學批評:僅在話語之間變化是不夠的中年寫作:世紀初的文壇新景觀城市化進程與文學寫作的改變新媒體寫作:“八十后”現(xiàn)象隨想小說還能為今天的思想提供公共資源嗎?——從二O O四年出版的幾部長篇小說說起文學中的文學——近年來散文創(chuàng)作評說評獎感言——關于文學評獎的答問說“變”——新世紀小說創(chuàng)作隨想當代中國文學研究中的非文學化傾向影響新世紀文學的幾個因素關于莫言的《木匠和狗》《暗示》與小說文體實驗一部小說與四個批評關鍵詞——關于孫惠芬的《上塘書》語言和語言之外的世界——評《地球上的王家莊》山水間的寄托——評柯平的散文反常規(guī)的寫作意圖在寫作中的遭遇——從范小青的《愛情彩票》、《在街上行走》說起有脾氣的批評——關于韓石山的文學批評第二輯小說是越來越難寫了——莫言訪談錄文學的形式探索:比緩慢更緩慢的工作——孫甘露訪談錄對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若干思考——雷達訪談錄文學批評的現(xiàn)狀與問題——陳思和訪談錄或前或后:文學批評的位置——吳亮訪談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關于古代題材電視劇泛濫的思考關于上海文學研究狀況的思考——二00三年冬在田家炳書院的演講城市化進程與文學審美方式的變化——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浦東新區(qū)藝術中心的演講錢鐘書《圍城》與中國現(xiàn)代小說——二00四年十二月七日在上海圖書館的演講影像中國札記——兼論田壯壯導演的電影《藍風箏》第三輯印象:二00二年的上海文學文學上海:二00三年的記憶寫在文壇邊上:二00四年的上海文學閱讀感言——上海中長篇小說獎參評作品讀后有一種情懷,至今都難以擺脫——關于趙麗宏的散文讀書消夏——讀孫頤《思維八卦》想到的混雜的藝術——評明星版話劇《金鎖記》小說識“小”——《我愛小丸子》讀后欲望有時比思想更強大——《德令哈囚犯》讀后鄉(xiāng)土上?!u彭瑞高的長篇小說《男人呼吸》俞天白《天地蛋》讀后歷史變遷中的生活世相——姚克明先生散文集《海上洋涇浜》讀后城市的詩意想象應該是多姿多彩的——繆克構的組詩《城市時光》讀后別樣的文學上海——褚半農《聽雨懷中堂》讀后在歷史的長河中見證人性——李倫新長篇小說《非常愛情》讀后都市與女性寫作自由主義傳統(tǒng)與上海文學——從沈從文與上海的關系談起魯迅小說的讀法——評《吳中杰評點魯迅小說》誰決定著時代美女呢?——讀《百年中國女性形象》“愛情單元”及其他——由新編上海版初三語文教材想到的第四輯自己的生活錢門求學記——說說我的老師錢谷融先生跋:關于楊揚的文學批評
章節(jié)摘錄
九十年代文學的基礎九十年代文學從登場開始,就注定其自身的暗昧性。與通常新的文學階段開端的表現(xiàn)不同,在文學史上,絕大多數(shù)新的文學階段的開始,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極其醒目的文學宣言和口號,但九十年代文學全然沒有這些特征,乃至今天我們要追蹤九十年代文學開端時,總會被一系列問題所困惑,諸如哪些作家作品代表了九十年代文學,或者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可以作為九十年代文學的開端,等等。九十年代的文學好像是一個隱身帝國,憑常規(guī)你是無法迅速窺測到它的蹤跡,但只要你置身于當代文學世界,就會無時無處不感到它的存在和影響。你可以在具體的作家作品中感到九十年代文學與“新時期”文學有著全然不同的結構方式和美學色彩,像賈平凹的《廢都》、王安憶的《我愛比爾》、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陳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余華的《活著》等等,都是九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不少作家在進入九十年代之后,如果還想保持一種良好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就不能不調整自己的創(chuàng)作,進行某種根本性的改變。所謂根本性的改變,是指這種變化不是在某個作家身上經??梢砸姷降哪欠N局部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微調,而是一種結構性的來自四面八方的整體性的創(chuàng)作調整。那些能夠適時轉變的作家,在九十年代好像都換了一副筆墨似的,不僅創(chuàng)作批上了新裝,而且寫作的天地也豁然開朗,有一種天高任鳥飛的放松感。而那些不能適應九十年代變化要求,無法及時調整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家,自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文學創(chuàng)作不知不覺處于停頓狀態(tài),不是說他們不再寫作,而是他們寫出來的作品,不再有原先那樣的靈性和文學影響,仿佛只是在原地踏步,做一種慣性的滑行,其創(chuàng)作的頹勢是顯而易見的。譬如張潔、馬原、阿城這些曾經被期望很高的作家,進入九十年代后,風光不再依舊,創(chuàng)作量越來越少,作品的表達也越來越滯塞。發(fā)生在同一批作家身上的這種前后不同的遭遇,顯示著九十年代的確是一個文學的分水嶺。這樣的區(qū)分與自然時間的歷史紀元之間是不是有某種暗自神合的關系,其實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種變化了的現(xiàn)實已經在文學世界中浮現(xiàn)出來。 九十年代文學意味著新的開端,而這種開端同時又是不明確的。這種似是而非的矛盾現(xiàn)象正是九十年代文學噯昧性的體現(xiàn),也是九十年代文學的獨特表現(xiàn)。為什么九十年代文學會有如此奇怪的特征呢?這與九十年代文學特定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作家構成有很大的關系?! “耸甏?,政治動蕩留給文學的記憶是清晰的。向外擴張,謀求外界發(fā)展的思想空間暫時受到抑制以后,向內探索,尋求內心能量釋放的文學成為一種趨勢。但這種向內轉的文學趨向表現(xiàn)在具體作家創(chuàng)作上,是有差異的。一種是面向大地,沉人民間的歷史思考,如張煒的《九月寓言》、張承志的《心靈史》和王安憶的《叔叔的故事》等;一種是陷入昏暗的欲望幽谷,與神靈對眠,在男女陰陽之間排遣內心的焦慮,如賈平凹的《廢都》、莫言的《豐乳肥臀》等;還有一種是性別的,由男性和女性分別從自己的經驗出發(fā),嘗試著某種文學表達的可能性,如陳染的《私人生活》、虹影的《康乃馨俱樂部》、陳村的《鮮花和》等。再就是呈才遣性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熱烈景象,這些可以說是九十年代文學與“新時期”文學拉開距離的重要跡象。 ……
編輯推薦
這套叢書共由10本組成,每本都是各位評論家在九十年代以來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選結集,它們包括:王彬彬《一噓三嘆論文學》、王干《灌水時代》、黃發(fā)有《媒體制造》、李建軍《必要的反對》、張清華《天堂的哀歌》、賀仲明《真實的尺度》、張學昕《唯美的敘述》、張新穎《打開我們的文學理解》、楊揚《無限的增長》、張頤武《新新中國的形象》等。作為“e時代”青年評論家的代表,他們以各自不同的一套批評筆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獨特、或嚴謹扎實、或自由放達,從不同的視角或層面來切入當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表達訴說著他們作為一個文學評論家的良知、正義、職責以及對于當前的文學現(xiàn)象、文學性質、文學發(fā)展以及具體作家作品的獨到見解與鮮明立場,撇開浮沫,洞入真知,再現(xiàn)了當下文學的本真狀態(tài)與精神走向??梢哉f,近十年來我國文壇的潮起潮落,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學理論上的突破與收獲,在這些批評家們的著作中都得到了評說和總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