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敘述

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作者:張學昕  頁數(shù):27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e批評叢書”是一套關于幾十年代的中國文學評論。由十位大多出生于十二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批評家所著,他們在九十年代取得了豐碩的批評業(yè)績,他們的地位、名聲和影響也許還無法與八十年代那批批評家相比,但是他們已經開始了全新的追求,他們的第一次“集體亮相”也算得上是對一個時代文學批評成就的一次總結和展鑒。這套書不是宣言,也不是證明,而是一次貨真價實的“呈現(xiàn)”與“展示”,這代批評家將用他們最優(yōu)秀的批評文章標示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e批評叢書”是一套關于幾十年代的中國文學評論。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批評家所著,他們在九十年代取得了豐碩的批評業(yè)績,他們的地位、名聲和影響也許還無法與八十年代那批批評家相比,但是他們已經開始了全新的追求,他們的第一次“集體亮相”也算得上是對一個時代文學批評成就的一次總結和展覽。這套書不是宣言,也不是證明,而是一次貨真價實的“呈現(xiàn)”與“展示”,這代批評家將用他們最優(yōu)秀的批評文章標示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作者簡介

  張學昕,1963年12月生于黑龍江。1992年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畢業(yè)。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當代作家評論》雜志副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F(xiàn)在吉林大學文學院攻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學位。1998年起,在《文藝研究》、《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小說評論》、《作家雜志》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報刊發(fā)表論文、評論百余篇。曾獲遼寧文學評論獎、當代作家評論獎。有論著《真實的分析》。

書籍目錄

瞧,他們走來了自序論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寓言詩性特征論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唯美主義傾向二十世紀中國作家的形式感論綱“邊緣文化”:中國文化建構的一個重要話題——讀莫言小說《檀香刑》所想到的多重敘事話語下的歷史因緣——九十年代的“新家族歷史小說”當代小說文體的變化與發(fā)展九十年代小說文體的新變當代文學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當代文學人物形象的民族身份文學經典永恒的隱秘詩性的消解和精神的遁逸——九十年代作家小說創(chuàng)作的精神走向二00三,堅守中的文學亟待跨越的短篇小說重鑄綠色營盤的光榮與夢想——近年軍旅小說創(chuàng)作的觀察和思考唯美的敘述——蘇音短篇小說論“虛構的熱情”——蘇童小說的寫作發(fā)生學透過生活氤氳的精致敘述——蘇童短篇小說解讀之一發(fā)掘記憶深處的審美意蘊——蘇童短篇小說解讀之二靈魂的還鄉(xiāng)——論蘇童的長篇小說《米》在現(xiàn)實的空間尋求精神的靈動——評蘇童長篇小說《蛇為什么會飛》人文關懷的注入與女性意識的凸出——蘇童小說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抗絕望:無法直面的存在本相——讀余華《黃昏里的男孩》和莫言《拇指銬》余華生存小說創(chuàng)作的精神氣度論張承志的小說創(chuàng)作在困難中表達懷疑和發(fā)現(xiàn)——讀李洱的中篇小說《光和影》生命與歷史在敘述中流動——評格非長篇小說《人面桃花》質詢人性與權力的鄉(xiāng)村敘事——評孫春平長篇小說《蟹之謠》穿越情感煉獄的精神游走——評全勇先長篇小說《獨身者》現(xiàn)實的“還原”和歷史的“重構”——評于曉威的小說創(chuàng)作個人記憶中的歷史與生命印痕——評劉慶的長篇小說《長勢喜人》梳理文學在內心的細節(jié)——讀《蘇童王宏圖對話錄》當代漢語詩歌的魅力在于思考生存的價值——與詩人嚴力的對話跋:從九十年代出發(fā)——關于張學昕的文學批評

章節(jié)摘錄

  八十年代初出現(xiàn)的王蒙小說最早開始對西方意識流文學的借鑒,“也許是出于對當時滯重程式的傳統(tǒng)手法的反叛和義憤,這類小說一出場,就帶有濃烈的異域色彩……這對于沖破當時藝術觀念的厚重樊籬是重要的”。王蒙等人的實驗可以視為中國作家在當代文體意識的覺醒,是形式感的再度萌生。王蒙當時設想小說寫作的語言形式應該是以多方面、多角度、有韻味的描寫和敘述去消解主流話語的單調和圖解弊端。這就為立體語言形式的創(chuàng)造提供了可能,即“那種純粹的、富有色彩和旋律感、節(jié)奏感的語言,那種詩化的、哲理的、言外有言的語言……我喜歡那種比較自由、不受拘束、相當解放的文體,我希望把小說的題材、手法、結構、文體搞得更寬一些,更活一些,匠心是沒有絲毫匠氣的匠心”。隨著諶容、張承志、扎西達娃、阿城、李陀、汪曾祺等人的作品的大量涌現(xiàn),當代作家已普遍地、自覺地參與了當代文學的文體改造??梢哉f,當代小說的文體變化,致使小說在敘事視角、時空轉換、敘述話語的語流、音韻及心理時空系統(tǒng)等方面都采取了切合讀者閱讀審美需要的姿態(tài),加速了文學觀念、小說觀念的革命性轉變。此后十余年間的小說文體探索可謂風起云涌。莫言、殘雪、洪峰、余華、格非、孫甘露、蘇童、徐星、劉索拉等先后寫出各具特色的小說文本,一度形成了中國當代小說形式實驗的高潮。小說開放的時間、開放的文本、開放的藝術感覺,敘述中的重復與空缺造成文本中現(xiàn)實與幻覺的雙向轉換。這時,作家的文體形式感實質上已經超出自身所能承載的藝術表現(xiàn)功力,表露出對形式主義敘事策略和技術美學的極端青睞?!白骷也粩嗟匕迅鞣N不同的生存體驗,化解到詞語自身的歡悅之中,一度使文學的價值立場變得模糊不清”。不可否認的是,八十年代的小說文體探索使當代中國文學及時地補上了形式的功課,但令人憂慮的問題也隨之顯露:對文體形式有些失重的張揚,使文學表達的內在動因發(fā)生偏離,使寫作的目的成為寫作本身。在一些作家的寫作中,時代、社會、人生和現(xiàn)實虛幻成語言的迷宮或語詞游戲,以致造成小說敘述的偏狹,讀者群落的分化和散失。形式的高蹈和沉溺也極易將文學送進象牙塔而日顯孤寂。這是中國作家應該時刻保持警醒和注意的?! ≡诰攀甏衅冢瑹o論是獨鐘現(xiàn)實主義或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的作家,還是喜歡嘗試、探索形式的年輕作家都有日趨成熟的內斂。對形式美學策略的理解進入了一個新的維度,顯示出文學表達的新的路徑。最為突出的是劉震云、閻連科、史鐵生、余華、格非、蘇童等在長篇小說敘述中表現(xiàn)出的重大轉型。他們對文體形式的理解更為接近藝術的真諦。這時他們的文本形式愈加樸素,無論是敘述語言、敘事節(jié)奏、文體色彩、情調、意象更見魅力和功力,他們更為內在的文體講究和形式感追求確實為氣勢、底蘊尚顯不足的九十年代文壇增添了驚喜和自信。  不夸張地講,二十世紀末的文體實驗、探索潮流使二十世紀中國文學達到了形式探索的高潮。這個階段的文體實驗更加顯示出九十年代復雜的社會現(xiàn)狀和文化語境,呈現(xiàn)出新的狀態(tài)。其主要特征就是文體的模糊和邊緣色彩,在傳統(tǒng)文體劃分的小說、散文、戲劇、詩歌之間,出現(xiàn)了邊緣的文體形式。一些作家倡導“凸凹文本”、“跨文體寫作”、“實驗文本”,推崇小說的詩性語言、散文文體結構和思辨性議論色彩。大量具有散文品格和小說質地的作品,以對敘事革命的挑戰(zhàn)性姿態(tài)啟發(fā)人們尋找思考現(xiàn)實的新途徑。文體實驗的邊緣性在于:它打破了文體間的種種界限,形成不同文體的優(yōu)勢互補,能更加充分地容納作家的思想和復雜情感,文體形式參與到文學思想、情緒表達的時空之中,成為自由而多元的新載體。無疑,當代小說在世紀末出現(xiàn)的這次跨文體的革命性變化,使世紀初以來的種種小說文體,包括古典文體和西方文體,以“碎片”形式獲得新的聚合。這種跨文體革命顯然并不只是純形式領域的,而是要借新形式創(chuàng)造、產生新的體驗和新的思想。在這個意義上,作家強烈的文體形式感對小說文體風格的探索、嘗試確實是一場有價值的藝術革命。  ……

編輯推薦

  這套叢書共由10本組成,每本都是各位評論家在九十年代以來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選結集,它們包括:王彬彬《一噓三嘆論文學》、王干《灌水時代》、黃發(fā)有《媒體制造》、李建軍《必要的反對》、張清華《天堂的哀歌》、賀仲明《真實的尺度》、張學昕《唯美的敘述》、張新穎《打開我們的文學理解》、楊揚《無限的增長》、張頤武《新新中國的形象》等。作為“e時代”青年評論家的代表,他們以各自不同的一套批評筆墨,或深刻精警、或犀利獨特、或嚴謹扎實、或自由放達,從不同的視角或層面來切入當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表達訴說著他們作為一個文學評論家的良知、正義、職責以及對于當前的文學現(xiàn)象、文學性質、文學發(fā)展以及具體作家作品的獨到見解與鮮明立場,撇開浮沫,洞入真知,再現(xiàn)了當下文學的本真狀態(tài)與精神走向。可以說,近十年來我國文壇的潮起潮落,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學理論上的突破與收獲,在這些批評家們的著作中都得到了評說和總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唯美的敘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