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吳驍,程斯輝 頁數(shù):632 字數(shù):39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在編寫的過程中是武大圖書館退休職工鄔紀明老師編輯整理的《武大老教師著述及相關資料篇名索引》為《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所需資料的查找提供了許多重要線索。安徽大學歷史系的周乾教授為《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的寫作提出了寶貴意見,并提供了不少重要史料。而在作者的時間和精力不足的情況下,武漢大學的劉財新、容天偉、孫雨樓等校友或在校同學,分別幫助我們在中山大學圖書館校史資料室、北京大學檔案館和武漢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查閱了大量相關史料。此外,趙基明、林純潔、向珂、俞柏雅、劉發(fā)志、劉鎏、方芳、劉文祥、黃一秦等武漢大學在校師生或校友,以及張在軍先生、符麗靜女士、姜曦女士等校外友人,也為《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的寫作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作者簡介
程斯輝,男,1962年生,湖南省南縣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士、碩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F(xiàn)為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1995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1996-2003年曾任湖北大學教育學系主任、教育學院院長。1997年入選湖北省高??缡兰o學科帶頭人,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2004-2010年曾任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副理事長;全國教育管理學科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湖北省教育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湖北省教育史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教育發(fā)展史與教育管理學。出版專著及主編、參編著作10多部,主要有《中國近代教育管理史》(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89)、《中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4)、《科教興國的先驅(qū)——教育家張謄傳》(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創(chuàng)新型教師》(東方出版中心,2001)、《厚生務實巾幗楷?!鹆昱哟髮W校長吳貽芳》(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新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教育之道》(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中國近代大學校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等。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曾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三等獎,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吳驍,1981年生,湖北沔陽(仙桃)人,2005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專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現(xiàn)為武漢大學檔案館館員,專門從事武漢大學校史研究,本書為其第一部學術專著。
章開沅,浙江吳興人,1926年生。1948年11月于南京金陵大學歷史系肄業(yè)。1951年在華中師范大學任教至今?,F(xiàn)任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中心主任。1984-1990年任華中師范大學校長,1983-1990年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召集人。1990-1995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與普林斯頓神學院客座研究員、耶魯大學歷史系魯斯學者、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歷史系客座教授、臺灣政治大學歷史所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第14屆“黃林秀蓮訪問學人”等。美國奧古斯坦那大學授予榮舉博士學位,田納西州長授予榮譽市民證書。撰著及主編的主要學術著作:《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與近代社會》《張謇傳》《離異與回歸——傳統(tǒng)文化與近代化關系試析》《中國教會大學的歷史地位》《從耶魯?shù)綎|京——為南京大屠殺取證》《實齋筆記》《鴻爪集》等。
余子俠(余子峽),湖北蘄春人,1953年生,恢復高考后首屆大學本科畢業(yè)生,先后獲得哲學學士、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現(xiàn)為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兩級研究生指導教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所兼職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在《教育研究》、《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七十余篇,獨撰及合著《山鄉(xiāng)社會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學術專著多部,主編(合作)《中國著名大學校長書系》、《日本侵華教育全史》、《湖北考試史》等大型學術著述多套,另參加《陶行知教育學說》等學術著作的編撰。
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民主斗士科學先驅(qū)(1888-1928)
一、學貫中西多才多藝
(一)深植傳統(tǒng) 初肄西學
(二)負笈英倫 學成歸國
二、執(zhí)教北大風雨十載
(一)進德修業(yè) “溝通文理”
(二)投身“五四” 論戰(zhàn)“科玄”
(三)參與校政 舉足輕重
三、情牽桑梓 心系教育
(一)旅京思皖 關懷故土
(二)倡建安大 艱難籌備
(三)學界名流 功業(yè)卓著
第二章 創(chuàng)建武大主持校政(1928-1934)
一、從籌備委員到代理校長
(一)國立武大 籌辦緣起
(二)全面參與 身兼多職
二、兼任安徽大學校長
(一)勉力受命 兼長安大
(二)精心謀劃 奠定初基
(三)分身乏術 終辭兼職
三、從代理校長到校長
(一)犧牲學術 全心奉獻
(二)水到渠成 接長武大
(三)平穩(wěn)過渡 代理“扶正”
第三章 教育思想辦學理念(1928-1937)
一、保持學術獨立積極改良社會
(一)“從事研究學術的人,是要不管政治才好
(二)“改良社會,使社會需要它所應當需要的東西
二、探求高深理論注重實用技能
(一)“依大學的標準而言”,“不能漠視高深的理論”
(二)“大學應當研究推進社會進步的事業(yè)
(三)兼顧“基礎的理論”與“切近的應用”,實行“通才教育”
三、堅持四育并舉樹立國民表率
(一)智育思想
(二)體育思想
(三)群育思想
(四)德育思想
第四章 勵精圖治名校初成(1928-1937)
第五章 抗戰(zhàn)軍興 教育救國(1931-1938)
第六章 流亡興學弦歌不輟(1938-1945)
第七章 “無為而治”講學自由(1933-1945)
章節(jié)摘錄
因此,雖然王星拱的個人興趣和意愿更多地在于學術研究與教學工作方面,但為了神圣、崇高的教育事業(yè),為了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大局”,他還是被迫在自己的學術興趣與學術研究事業(yè)上作出了重大犧牲,將主要精力投入于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一步步地從代理校長、副校長、教務長的職位走向再度擔任代理校長,并最終成為國立武漢大學的第二任正式校長。而這一步一旦邁出,便再無回頭路可走。對此,不少武大化學系的學生后來也紛紛表示了惋惜之情,他們互相傳言道:“撫五先生本是一位杰出的化學教授,可惜轉(zhuǎn)業(yè)行政工作,反而掩蓋了他的長才。”①1935年以后,王星拱便不再從事任何教學工作,但對于自己的化學研究事業(yè),依然是戀戀不舍,并沒有完全放棄。據(jù)1937-1941年間曾就讀于武漢大學外文系的著名散文家吳魯芹②(1918-1983)回憶,王星拱校長在“處理學校行政之外,還考慮到吳驍?shù)倪@些具體情況,我便邀請他參與本書的寫作?! 球斀邮苋蝿蘸蠓浅UJ真,在2008年出現(xiàn)冰雪災害的春節(jié)期間,犧牲了整個寒假的休息時間,冒著嚴寒,先后前往北京、南京、合肥等地,登門拜訪王星拱的子女后人,以及不少曾在王校長主政時期的武漢大學學習或工作過的老校友等歷史的親歷者和當事人,并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查閱、搜集了大量歷史資料。再加上吳驍本身就在武漢大學檔案館工作,搜集和利用武漢大學的各種校史資料也非常方便。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我們擬定提綱并反復修改;在撰寫過程中又數(shù)易其稿。書稿最終能夠完成,主要靠吳驍?shù)呐Γ抑饕鹂傮w把關的作用。此外,整部書稿曾一度逼近40萬字,為控制篇幅,我們又忍痛割愛,刪減了近5萬字的內(nèi)容。對于被精簡掉的很多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內(nèi)容,將來如有條件,我們將通過撰寫專題論文、編纂出版相關著述等方式,盡量予以彌補和完善?! ?/pre>編輯推薦
《功蓋珞嘉一代完人--武漢大學校長王星拱(精)》由吳驍、程斯輝所著,本書認真總結(jié)了經(jīng)驗教訓,并給以闡析評論,不僅僅是為了繼承這筆遺產(chǎn),為了紀念逝者,更重要的是為今日高等教育的深刻變革提供參考。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