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88-03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毛禮銳 頁數:60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教育通史(第5卷)》論述了我國從遠古時期至建國后三十五年的教育,全面闡釋了我國教育的產生、演變、發(fā)展的全過程,是我國首部全面系統(tǒng)研究中國教育發(fā)展史的經典之作
書籍目錄
第十七章 “五四”時期的教育第一節(jié) 從反封建的文化教育運動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一、新文化運動與反封建復古教育的斗爭二、“五四”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三、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第二節(jié) 學校教育的改革一、新教育社團與新教育運動二、學校教育改革的內容第三節(jié) 平民教育運動與平民教育思潮一、平民教育思潮與平民教育運動的產生和發(fā)展二、平民教育思潮的演變與分化第四節(jié) 工讀運動與工讀思潮一、工讀運動的產生與發(fā)展一、“工讀”旗幟下不同的思想內容和演變第五節(jié) 新民主主義教育的萌芽一、新民主主義教育的方向二、新民主主義教育的初步實踐第十八章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教育第一節(jié) 1922年的學制改革和學校教育一、新學制的醞釀與制定一、“六三三”分段的學制系統(tǒng)三、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四、學校教育的發(fā)展第二節(jié) 我國師范教育的建立和發(fā)展一、清朝末年的師范教育二、辛亥革命后師范教育的改革三、1922年新學制頒布后的師范教育第三節(jié) 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奴化教育的斗爭一、收回教育權運動二、教育獨立運動三、反對封建主義奴化教育的斗爭第四節(jié) 工農群眾教育一、中國共產黨對工農群眾教育的主張二、工人教育的興起與發(fā)展三、農民教育的興起與發(fā)展四、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及其他第五節(jié) 革命干部教育一、湖南自修大學和湘江學校二、上海大學三、農民運動講習所四、黃埔軍校第十九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的教育第一節(jié) 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地區(qū)的教育一、蘇區(qū)教育的方針和政策二、蓬勃發(fā)展的各級各類教育第二節(jié) 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教育一、抗戰(zhàn)時期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二、高等教育三、中等教育四、小學教育五、群眾業(yè)余教育……第二十章 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教育第二十一章 日偽占領區(qū)的教育第二十二章 教育思想家
章節(jié)摘錄
1932年以后,隨著日偽統(tǒng)治的加強,殖民地的學校體系便逐漸建立起來,到1937年所謂“新學制”的制定與頒布已正式形成它的特點是: (一)為鞏固法西斯統(tǒng)治服務 在初等與中等教育方面,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了摧殘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造成文化落后的現象,以適應其實行法西斯統(tǒng)治的需要,竭力實行奴化愚民教育。這首先表現在教育經費很少,縮短修業(yè)年限。日偽時期的教育經費,僅占日偽財政支出的2%左右將整個學程縮短為十三年,尤其將“三三制”的中學,改為修業(yè)年限四年的國民高等學校。不僅縮短年限,而且取消升學預備期,分為農、工、商、商船、水產等科的職業(yè)性中學,降低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其次表現在教育內容方面,1935年以后,中、小學使用的教科書一律改為“國定”,并提出“國定”教科書的編纂“以期貫徹各種詔書及建國宣言之旨趣與明確建國精神;使深刻認識日本帝國而確實理解日滿不可分之關系;以期復興禮教,振興東洋道德,以圖科學知識進展,以謀勞作教育之振興”為原則。①根據這一原則,凡被認為不適當的教材,一律被禁用,從而在教學內容上不斷地加強反動政治思想的宣傳。如在小學不斷增加修身、經學的教學時數,并設有“國民科”,把日本殖民主義政治與語文混在起,幾乎占全部課時的二分之一。不僅把日偽的《宣言》,《詔書》、《敕語》等塞進教材,而且要求學生必須嫻熟地背誦,一無錯漏地默寫全文,借以向青少年兒童灌輸崇拜日本天皇,服從傀儡皇帝的思想意識,以養(yǎng)成奴才觀念?!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