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美] 赫伯特·馬爾庫塞 頁數(shù):266 字數(shù):149000 譯者:黃勇,薛民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之所以運用心理學范疇,是因為這些范疇已變成政治范疇。人在現(xiàn)時代所處的狀況使心理學與社會政治哲學之間的傳統(tǒng)分野不再有效,因為原先自主的、獨立的精神過程已被個體在國家中的功能即其公共生存同化了。于是心理學問題變成了政治問題:個人的失調比以前更直接地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失調,對個人失調的醫(yī)治因而也比以前更直接地依賴于對社會總失調的醫(yī)治。這個時代正在向集權主義邁進,即使在還沒有產生集權主義國家的地方,也難免如此??梢园研睦韺W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加以闡述和實踐,只要精神能頂住公共的勢力,只要私人性是實在的、是可以實在地期望的、并且是自我形成的;但如果個體既無能力又不可能自為存在,那么心理學術語就成了規(guī)定精神的社會力量的術語。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用心理學來分析社會政治事件,就等于在從事一種恰恰被這些事件宣布為無效的研究。我們的任務正好相反,就是要揭示心理學觀念的社會學的、政治學的實質。
作者簡介
赫伯特·馬爾庫塞(Helbert
Marcuse,18981979),法蘭克福學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譽為“新左派哲學家”。本書是其主要著作之一,運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補充”馬克思主義。
現(xiàn)代西方文明已發(fā)展到極點,然而文明進步的加速也伴隨著不自由的加劇。集中營、大屠殺、世界大戰(zhàn)和核武器都是現(xiàn)代文明的產物,人對人最有效的統(tǒng)治和摧殘恰恰發(fā)生在人類的物質和精神成就高度發(fā)達到仿佛能建立一個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時刻??梢姡叨任拿鞯陌嘿F代價是人的不自由和對生命本能、對自我升華了的性欲——愛欲的壓抑。因此,反抗現(xiàn)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須消除對人的本性的壓抑,解放愛欲。
書籍目錄
1966年政治序言
第一版序言
1961年標準版序言
導言
第一篇 在現(xiàn)實原則的支配下
第一章 精神分析的暗流
第二章 被壓抑個體的起源(個體發(fā)生)
第三章 壓抑性文明的起源(屬系發(fā)生)
第四章 文明的辯證法
第五章 哲學的插曲
第二篇 超越現(xiàn)實原則
第六章 現(xiàn)存現(xiàn)實原則的歷史局限
第七章 幻想與烏托邦
第八章 俄耳浦斯和那喀索斯形象
第九章 審美方面
第十章 性欲轉變?yōu)閻塾?br />第十一章 愛欲與死欲
附錄 對新弗洛伊德修正主義的批判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揭示突破了現(xiàn)代文化的一道最堅固的意識形態(tài)防線:自主個體觀。在這一點上,弗洛伊德理論也屬于這樣一個偉大的批判行列:把僵化的社會學概念溶解在其歷史的內容之中。他的心理學所關注的,不是生存在私人和公共環(huán)境中的具體而又完整的人格,因為這種生存不是揭示而是掩蓋了人格的本質和本性。人格是漫長的歷史過程的最終產物,這些過程在由構成社會的人和制度所構造的網絡中凝結起來,并規(guī)定著人格及其關系。因此心理學要想如實地理解這種人格及其關系,就必須探究其隱蔽的起源,從而使其擺脫僵化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心理學發(fā)現(xiàn),具有決定作用的童年經歷同種的經歷密切相關:個體經歷著人類的普遍命運。過去決定著現(xiàn)在,因為人類還沒有掌握自己的歷史。對弗洛伊德來說,這種普遍的命運存在于本能內驅力之中,但這些內驅力本身也會發(fā)生歷史的演變。最初是一種對以原始父親為象征的統(tǒng)治的經驗,即一種極端的奧狄帕斯狀況。這種狀況從來沒有被完全克服,因為文明人格的成熟自我依然保存著人的古代傳統(tǒng)?! 〖偃绺静豢紤]自我的這種依賴性,那么弗洛伊德后期著作中更加強調成熟自我的自主性的觀點就很可能被人誤解,被當作拋棄精神分析的最先進思想的理由。這是文化和人際學派的一種倒退。弗洛伊德在他晚期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并非自我的所有變化都產生于“幼兒的防御性沖突”。他認為,“所有個體自我從一開始就具備了他自己特有的氣質和傾向”,“在自我中存在著原始的先天變化”。但自我的這種新的自主性生似乎轉向了其反面,因為弗洛伊德非但根本沒有放棄他關于自我本質上依賴前個體的、屬系的群集的看法,反而更加突出了這些群集在自我發(fā)展中的作用。因為他是根據“我們的‘古代傳統(tǒng)’”來解釋自我的先天變化的,所以他認為:“甚至在自我生存之前,其以后的發(fā)展線索、傾向和反應就已被預定了?!贝_實,在明確恢復自我時,弗洛伊德又強調了呈現(xiàn)于我們古代傳統(tǒng)中的原始人類發(fā)展的積淀。他從自我的先天結構中得出下述結論:“自我和本我之間的心理圖式差異對我們的研究已沒有什么價值”,此時,他事實上把自我與本我同化了,而且這種同化使這兩種心理力量之間的平衡也開始朝著有利于本我而不是有利于自我、有利于屬系的過程而不是有利于個體的過程這一方向變化?!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