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英] 石黑一雄  頁數(shù):246  譯者:張曉意  
Tag標簽:無  

前言

  浮世音樂家——代譯后記  說到石黑一雄,中國讀者大多會想到他是一名英籍日裔小說家,是“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會想到他的那些獲獎小說,想到那些發(fā)人深省的主題、簡潔優(yōu)雅的語言。石黑給人的感覺是一位溫文爾雅的作家。很少人會想到他還是一個爵士樂迷(更多人知道村上春樹是一個超級爵士樂迷),甚至算得上是半個音樂人。其實,音樂一直是右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l會把石黑跟大喊大叫的搖滾樂聯(lián)系在一起呢?石黑的形象和作品很難讓人想到他青少年時期曾經(jīng)是個嬉皮,留著長發(fā),帶著吉他,背著背包在美國到處旅行,愛聽流行音樂、爵士音樂。那時,他的夢想是當一名搖滾歌手,他不僅會彈吉他和鋼琴,還寄了很多小樣給唱片公司,當然都是石沉大海。直到二十八歲發(fā)表處女作獲得成功,石黑才確定自己的才華在于寫作,而不是搞音樂。但他也沒有就此放棄或者遠離音樂,雖然不嬉皮了,歌還可以照聽,吉他還可以照彈。如今石黑家里就有很多的吉他。2007年,他述為爵士樂新星史黛西·肯特填寫歌詞,也算如愿以償了?! ∈谄褚呀?jīng)出版了六部長篇小說,這是他的第一部短篇集,由五篇故事組成。為什么選擇短篇小說這種體裁?石黑在采訪中說,現(xiàn)如今很多叫做小說的書其實更像短篇集,如大衛(wèi)·米切爾的《云圖》和《幽靈代筆》、羅貝托·波拉尼奧的《2666》等,都是由幾個不同的故事構成的。自己在構思小說時,也會先想到幾個不同的方面:再把這些不同的方面發(fā)展,組織成一部小說。《小夜曲》的五個故事同樣是全盤構思的結果。石黑把這五個故事比作一首奏嗚曲的五個樂章、一張專輯的五支單曲,既各自獨立,又密不可分。他以音樂為線索,把不相關的人和事聯(lián)系在一起,五個故事服務于同一個主題。但是五個故事也不是簡單的同義反復,故事時而溫馨感人,時而荒誕不經(jīng),時而令人捧腹,時而令人唏噓。恰似奏嗚曲中由若干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主題的呈示、發(fā)展和再現(xiàn)?! 臉祟}很浪漫,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也很浪漫.:水城威尼斯、優(yōu)美的莫爾文山、好萊塢的豪華酒店等??晒适吕锏娜撕褪乱稽c兒也不浪漫。年過半百、風光不再的過氣老歌手;連自己兒子都不搭理他們的瑞士老夫婦;人到中年仍一事無成的英語教師和薩克斯手;才能得不到挖掘、只能孤芳自賞的前“大提琴手”;遭遇婚姻危機的_中年夫婦;年輕有潛力但無處施展才能、對前途感到迷茫的大提琴手;一心想成為作曲家但處處碰壁的大學青年等。不管老的、年輕的,有錢的、沒錢的,他們的生活都不如意,他們對生活都有“滿腹牢騷”?! 」适吕锏娜硕际且魳芳一蛘咭魳窅酆谜?,但是故事的主題不限于音樂,仍是石黑一貫的對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反思: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滿腹的才華得不到施展和認可,這些才華反而成了最折磨人的東西。在石黑的小說世界中,人物被龐大的社會機器所控制,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情感被壓抑?!堕L日留痕》中盲目忠誠的管家、《千萬別丟下我》中的克隆人皆是如此,成了環(huán)境的犧牲品?!缎∫骨繁纫郧暗淖髌范几咏胀ㄈ?,也不因為篇幅減小而降低了深度。通過作者精心設計的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讀者能看出人物的悲劇是由外部環(huán)境原因和內(nèi)部自身原因共同造成的。書里反復出現(xiàn)一類人:郁郁不得志的打零工的餐廳樂隊樂手(第一篇里的揚,第三篇里的瑞士夫婦,第五篇里的“我”和蒂博爾)。在浪漫的水城威尼斯,在風景如畫的阿爾卑斯山脈,一般人都覺得在這種地方工作:而且是演奏音樂,太優(yōu)美、太愜意了,可石黑偏偏不這么想。夏天熱得要命,咖啡廳老板、經(jīng)理不友善,隊友今天來、明天去,“今日的知己明日就變成失去聯(lián)絡的陌路人”,為掙口飯吃,在食客們大快朵頤的時候演奏一些通俗歌曲娛樂大眾,沒有辦法演奏自己喜歡的音樂。倒也不是說這份工作就這么壞,正如瑞士夫婦說的“我們干這行是因為我們相信音樂”,只是他們有更大、更遠的理想和目標。餐廳樂隊這個舞臺對他們來說太小了。第一篇講述過氣歌手托尼·加德納為重返歌壇、重振事業(yè)決定與相愛的妻子離婚。夫婦二人來到蜜月之地威尼斯故地重游,托尼·加德納心中充滿感傷。怎樣才算成功、幸福?是事業(yè)永遠大紅大紫,還是跟心愛的人共度此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當然:他的悲劇歌迷大眾也有責任,明星結多少次婚都不稀罕,不離婚、再婚反而不正常了。名氣大小不在于你的才華多少,更多的在于話題多少。這種現(xiàn)象現(xiàn)代人見怪不怪。說到第二篇,很多評論家都用到“鬧劇”一詞。“我”為了偽裝出狗弄亂朋友家客廳的效果,居然干出把鞋放到鍋里煮、像狗一樣在地上爬這樣的荒唐事。因為可笑,所以也是最讓人覺得可憐的。“我”得知埃米莉并不為日記的事生氣,沒有什么查理偷看了日記、埃米莉就要把他的眼珠挖出來的事,依舊幫查理說好話,還謊稱自己不聽爵士唱片了。查理這個人物最突出體現(xiàn)了石黑一貫的不可靠的第一人稱敘述,讀者最后會發(fā)現(xiàn)他的話不能照單全收。表面上“我”是失敗者,查理夫婦是成功人士,有收入豐厚的工作、有擺設高檔的房子,但他們的家更像是個“藝術展”:“查理,我要百葉窗干嗎?”那一次我問道。“醒來的時候我想看見外面。窗簾就可以了。”“這些百葉窗是瑞士的,”他這么回答,好像這就說明了一切。一味追求物質(zhì),卻不感到滿足。能給埃米莉帶來心靈慰藉的是那些查理不讓她聽的老唱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為名也好,為利也罷,實現(xiàn)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古今中外人們的共同理想。可幸運兒又有多少?理想與現(xiàn)實總是有差距的。就好像史蒂夫的朋友問的那樣:“純粹是運氣還是其他?”史蒂夫(第四篇故事的敘述者)也不能把自己的不成功完全歸咎于長得丑而沒有機會。他是有機會的,但是他的兩次登臺表演都因為緊張而搞砸了,這能怪誰呢?假設他正常發(fā)揮,觀眾很可能就被他的音樂感動了,他不是對自己的音樂很有信心嗎?觀眾也不總是以貌取人,這種例子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不少。與他相比,被他說得一無是處的琳迪按她丈夫的話說,就能處處留心、忍辱負重,并且抓住機會。雖然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之嫌,但應該也有幾分是真的。石黑的作品就是這樣總是能引發(fā)讀者的思考,書看完了以后仍然回味無窮。書里提及的大多數(shù)歌手、歌名都是真實的,均是二十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當紅歌手和經(jīng)典曲目。它們是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請讀者們務必把這些歌找來聽一聽,泡上一壺茶,放上一張經(jīng)典爵士唱片,開始欣賞由石黑一雄譜寫的《小夜曲》吧。譯者

內(nèi)容概要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是石黑一雄的最新短篇小說集,包括五個短篇,預計2009年5月出版。在這精雕細琢的5篇小說當中,作者著力探索的愛、音樂和時光的流逝。從意大利的比薩店到馬爾文山倫敦的一處公寓,再到奢華的好萊塢酒店,而我們邂逅的人物則從年輕的夢想家到咖啡館音樂家,再到過氣的明星……溫柔、私密而又機智,這一闋五重奏有個揮之不去的主題:即便年華老去,情感倍加掙扎、年輕時的希望逐漸破滅,仍拼命想抓住人生那點浪漫的感覺。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是作者的第一部短篇集,《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以音樂為線索,由五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lián)的故事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樂情牽相關:郁郁不得志的餐廳樂手,風光不再的過氣歌星,孤芳自賞的大提琴手,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薩克斯手等等,多是對音樂一往情深,對生活卻滿腹牢騷。情節(jié)或荒誕不經(jīng),或令人唏噓,借音樂人生這個主題,表現(xiàn)了作者一貫的對現(xiàn)代人生存狀態(tài)的反思: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命運的嘲弄,才華的折磨,以及龐大社會機器控制下被壓抑的情感?! ≈档靡惶岬氖?,書中大量出現(xiàn)的音樂家、歌手、歌名,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令人仿若置身于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當紅歌手和經(jīng)典曲目之中;而音樂,恰是作者年輕時曾經(jīng)涉足,并浸淫于其中,乃至立志從事的。

作者簡介

  石黑一雄:一九五四年生于日本長崎,五歲時隨其父前往英國定居。他迄今共出版六部長篇小說,其作品已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他的每部長篇小說都曾獲歐美的文學獎項,其中包括一次英國布克獎(《長日留痕》),另加三次該獎提名。

書籍目錄

傷心情歌手不論下雨或晴天莫爾文山小夜曲大提琴手浮世音樂家——代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傷心情歌手  我發(fā)現(xiàn)托尼·加德納坐在游客當中的那天早上,春天剛剛降臨威尼斯這里。我們搬到外面廣場上來剛好一個星期——跟你說,真是松了口氣,在咖啡廳的最里面演奏又悶又擋著要用樓梯的客人的路。那天早上微風習習,嶄新的帳篷在我們身邊啪啪作響,我們都覺得比平時更加愉悅和精神,我想這種心情一定反映在我們的音樂里了。  瞧我說得好像我是樂隊的固定成員似的。事實上,我只是那些個“吉卜賽人”中的一個,別的樂手這么稱呼我們,我只是那些個奔走于廣場、三個咖啡廳的管弦樂隊里哪個缺人,就去哪里幫忙的人中的一個。我主要在這家拉弗娜咖啡廳演奏,但若遇上忙碌的下午,我就要先和夸德里的小伙子們演奏一組,然后到弗洛里安去,再穿過廣場回到拉弗娜。我和這三支樂隊都相處得很好——和咖啡廳的服務生們也是——在別的哪個城市,我早就有固定職位了??墒窃谶@里,傳統(tǒng)和歷史根深蒂固,事情都倒過來了。在其他地方,吉他手可是受人歡迎的??墒窃谶@里?吉他手!咖啡廳的經(jīng)理們不自在了。吉他太現(xiàn)代了,游客不會喜歡的。去年秋天,我弄來了一把老式橢圓形音孔的爵士吉他,像強哥·萊恩哈特二十世紀歐洲爵士吉他巨匠,吉卜賽人,出生于比利時。彈的那種,這樣大家就不會把我當成搖滾樂手了。事情容易了些,可經(jīng)理們還是不喜歡。總之,實話告訴你吧:倘若你是個吉他手,就算你是吉他大師喬·帕斯,也甭想在這個廣場找到一份固定工作?! ‘斎涣?,還有另外一個小小的原因:我不是意大利人,更別說是威尼斯人。那個吹中音薩克斯風的捷克大個子情況和我一樣。大伙兒都喜歡我們,樂隊需要我們,可我們就是不符合正式要求。咖啡廳的經(jīng)理們總是告訴你:閉上你的嘴,只管演奏就是了。這樣游客們就不會知道你不是意大利人了。穿上你的制服,戴上你的太陽鏡,頭發(fā)往后梳,沒有人看得出來,只要別開口說話?! 】墒俏一斓眠€不錯。三支樂隊都需要吉他手,特別是當他們與競爭對手同時演奏的時候,他們需要一個輕柔、純凈,但是傳得遠的聲音作背景和弦。我猜你會想:三支樂隊同時在一個廣場上演奏,聽起來多混亂啊??墒鞘ヱR可廣場很大,沒有問題。在廣場上溜達的游客會聽見一個曲子漸漸消失,另一個曲子漸漸大聲,就好像他在調(diào)收音機的臺。會讓游客們受不了的是你演奏太多古典的東西,這些樂器演奏版的著名詠嘆調(diào)。得了,這里是圣馬可,游客們不想聽最新的流行音樂??墒撬麄儠r不時要一些他們認得的東西,比如朱莉·安德魯斯英國著名電影和舞臺劇演員、歌唱家。的老歌,或者某個著名電影的主題曲。我記得去年夏天有一次,我奔走于各個樂隊間,一個下午演奏了九遍《教父》?! 】傊褪窃谶@樣一個春天的早晨,當我們在一大群游客面前演出的時候,我突然看見托尼·加德納,獨自一人坐在那里,面前放著一杯咖啡,差不多就在我們的正前方,離我們的帳篷大概只有六米遠。廣場上總是能看見名人,我們從來不大驚小怪。只在演奏完一曲后,樂隊成員間私下小聲說幾句???,是沃倫·比蒂美國著名演員、導演。??矗腔粮?。那個女人就是在講兩個男人變臉的電影里出現(xiàn)過的那個。我們對此習以為常。畢竟這里是圣馬可廣場??墒钱斘野l(fā)現(xiàn)坐在那里的是托尼·加德納時,情況就不一樣了,我激動極了。  托尼·加德納是我母親最喜愛的歌手。在我離開家之前,在那個共產(chǎn)主義時代,那樣的唱片是很難弄到的,可我母親有他幾乎所有的唱片。小時候我刮壞過一張母親的珍貴收藏。我們住的公寓很擠,可像我那個年紀的男孩子有時就是好動,尤其是在冬天不能出去的時候。所以我就從家里的小沙發(fā)跳到扶手椅上這樣玩,有一次,我不小心撞到了唱片機。唱針“嗞”的一聲劃過唱片——那時還沒有CD——母親從廚房里出來,沖我大聲嚷嚷。我很傷心,不是因為她沖我大聲嚷嚷,而是因為我知道那是托尼·加德納的唱片,我知道那張唱片對她來說多么重要。我還知道從此以后,當加德納輕聲吟唱那些美國歌曲時,唱片就會發(fā)出“嗞嗞”的聲音。多年以后,我在華沙工作時得知了黑市唱片,我給母親買了所有的托尼·加德納的唱片,代替舊的那些,包括我刮壞的那一張。我花了三年才買齊,可我堅持不懈地買,一張張地買,每次回去看望她都帶回去一張?! ‖F(xiàn)在你知道當我認出托尼·加德納時為什么會那么激動了吧,就在六米以外啊。起初我不敢相信,我換一個和弦時一定慢了一拍。是托尼·加德納!我親愛的母親要是知道了會說什么?。榱怂?,為了她的回憶,我一定要去跟托尼·加德納說句話,才不管其他樂手會不會笑話我,說我像個小聽差?! 〉俏耶斎徊豢赡芡崎_桌椅,朝他沖過去。我還得把演出演完。跟你說,真是痛苦極了,還有三四首歌,每一秒鐘我都以為他要起身離開了。可是他一直坐在那里,獨自一人,盯著眼前的咖啡,攪呀攪,好像搞不清楚服務生給他端來的到底是什么東西。他的裝扮與一般的美國游客一樣,淺藍色的套頭運動衫、寬松的灰褲子。以前唱片封面上又黑又亮的頭發(fā)如今幾乎都白了,但還挺濃密,而且梳得整整齊齊,發(fā)型也沒有變。我剛認出他時,他把墨鏡拿在手里——他要是戴著墨鏡我不一定能認出來——但是后來我一邊演奏一邊盯著他,他一會兒把墨鏡戴上,一會兒拿下來,一會兒又戴上。他看上去心事重重,而且沒有認真在聽我們演奏,讓我很是失望?! ∵@組歌曲終于演完了。我什么也沒有對其他人說,匆匆走出帳篷,朝托尼·加德納的桌子走去,突然想到不知如何與他攀談,心里緊張了一下。我站在他的身后,他的第六感卻讓他轉過身來,看著我——我想這是出于多年來有歌迷來找他的習慣——接著我就介紹自己,告訴他我多么崇拜他,我在他剛剛聽的那個樂隊里,我母親是他熱情的歌迷等等,一古腦兒全都說了。他表情嚴肅地聽著,時不時點點頭,好像他是我的醫(yī)生。我不停地講,他只偶爾說一聲:“是嗎?”過了一會兒我想我該走了,轉身要離開,突然聽見他說:  “你說你是從波蘭來的。日子一定不好過吧?”  “都過去了。”我笑笑,聳了聳肩。“如今我們是個自由的國家了。一個民主的國家。”  “那太好了。那就是剛剛為我們演奏的你的同仁吧。坐下。來杯咖啡?”  我說我不想叨擾他,可是加德納先生的語氣里有絲絲溫和的堅持。“不會,不會,坐下。你剛才說你母親喜歡我的唱片。”  于是我就坐了下來,接著說。說我的母親、我們住的公寓、黑市上的唱片。我記不得那些唱片的名字,但我能夠描述我印象中那些唱片套子的樣子,每當我這么做時,他就會舉起一根手指說“哦,那張是《獨一無二》?!丢氁粺o二的托尼·加德納》”之類的。我覺得我們倆都很喜歡這個游戲,突然我注意到加德納先生的視線從我身上移開了,我轉過頭去,剛好看見一個女人朝我們走來?! ∷悄欠N非常優(yōu)雅的美國女人,頭發(fā)優(yōu)美,衣服漂亮,身材姣好,不仔細看的話不會發(fā)現(xiàn)她們已經(jīng)不年輕了。遠遠地看,我還以為是從光鮮的時尚雜志里走出來的模特兒呢??墒钱斔诩拥录{先生身旁坐下,把墨鏡推到額頭上去時,我發(fā)現(xiàn)她至少五十了,甚至不止。加德納先生對我說:“這位是我的妻子琳迪。”  加德納太太朝我敷衍地笑了笑,問她丈夫:“這位是誰?你交了個朋友。”  “是的,親愛的。我們聊得正歡呢,我和……抱歉,朋友,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揚,”我立刻答道。“但朋友們都叫我雅內(nèi)克。”  琳迪·加德納說:“你是說你的小名比真名長?怎么會這樣呢?”  “別對人家無禮,親愛的。”  “我沒有無禮。”  “別取笑人家的名字,親愛的。這樣才是好姑娘。”  琳迪·加德納無助地轉向我說:“你瞧瞧他說些什么?我冒犯你了嗎?”  “不,不,”我說,“一點也沒有,加德納太太。”  “他總是說我對歌迷無禮。可是我沒有無禮。我剛剛對你無禮了嗎?”然后她轉向加德納先生,“我很正常地在跟歌迷講話,親愛的。我就是這樣講話的。我從來沒有無禮。”  “好了,親愛的,”加德納先生說,“別小題大做了。而且,這位先生也不是什么歌迷。”  “哦,他不是歌迷?那他是誰?失散多年的侄子?”  “別這么說話,親愛的。這位先生是我的同行。一位職業(yè)樂手。剛剛他在為我們演奏呢。”他指了指我們的帳篷?! ?ldquo;哦,對!”琳迪·加德納再次轉向我,“剛剛你在那里演奏來著?啊,很好聽。你是拉手風琴的?拉得真好!”  “謝謝。其實我是彈吉他的。”  “彈吉他的?少來了。一分鐘之前我還在看著你呢。就坐在那里,坐在那個拉低音提琴的旁邊,手風琴拉得真好。”  “抱歉,拉手風琴的是卡洛。禿頭、個大的……”  “真的?你不是在騙我?”  “親愛的,我說了,別對人家無禮。”  加德納先生并沒有提高音量,可是他的聲音突然變得嚴厲和氣憤,接著,出現(xiàn)了一陣異樣的沉默。最后,是加德納先生自己打破了沉默,溫柔地說:  “對不起,親愛的。我不是有意要訓你的。”  他伸出一只手去拉妻子的手。我本以為加德納太太會推開他,沒想到她在椅子上挪了挪身子,好靠近加德納先生一點,然后把另一只手搭在他們握緊的手上。一時間他們就那么坐著,加德納先生低著頭,他妻子的視線越過他的肩膀,出神地看著廣場那頭的大教堂。她的眼睛雖然看著那里,但卻好像并沒有真的在看什么。那幾秒鐘,他們好像不僅忘了同桌的我,甚至忘了整個廣場的人。最后加德納太太輕聲說:  “沒關系,親愛的。是我錯了。惹你生氣了。”  他們又這樣手拉著手對坐了一會兒。最后她嘆了口氣,放開加德納先生的手,看著我。這次她看我的樣子和之前不一樣。這次我能感覺到她的魅力,就好像她心里有這么個刻度盤,從一到十,此時,對我,她決定撥到六或七,可我已經(jīng)覺得夠強烈的了,如果此時她叫我為她做些什么——比如說到廣場對面幫她買花——我會欣然從命?! ?ldquo;你說你叫雅內(nèi)克,是嗎?”她說。“對不起,雅內(nèi)克。托尼說得對。我不應該那樣子跟你說話。”  “加德納太太,您真的不用擔心……”  “我還打擾了你們的談話。音樂家之間的談話,我想。好吧,我走了,你們繼續(xù)聊。”  “你用不著離開,親愛的,”加德納先生說?! ?ldquo;用得著,親愛的。我很想去那家普拉達專賣店看看。我剛剛過來就是要跟你說我會晚一點。”  “好,親愛的。”托尼·加德納第一次直了直身子,深吸了一口氣。“只要你喜歡就好。”  “我在那家店里會過得很愉快的。你們倆,好好聊吧。”她站起來,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保重,雅內(nèi)克。”  我們看著她走遠,接著加德納先生問了我一些在威尼斯當樂手的事情,特別是夸德里樂隊的事,因為他們剛好開始演出。他好像不是特別認真在聽我回答,我正準備告辭時,他突然說道:  “我要跟你說一些事,朋友。我想說說我心里的事,你不想聽的話我就不說了。”他俯過身來,降低了音量。“事情是這樣。我和琳迪第一次到威尼斯來是我們蜜月的時候。二十七年前。為了那些美好的回憶,我們沒有再回到這里來過,沒有一起回來過。所以當我們計劃這次旅行,這次特別的旅行時,我們對自己說我們一定要來威尼斯住幾天。”  “是你們的結婚周年紀念啊,加德納先生?”  “周年紀念?”他很吃驚的樣子?! ?ldquo;抱歉,”我說。“我以為,因為您說是特別的旅行。”  他還是吃驚地看著我,突然大笑起來,高聲、響亮的笑。我突然想起我母親以前經(jīng)常放的一首歌,在那首歌里加德納先生有一段獨白,說什么不在乎戀人已經(jīng)離他而去之類的,中間就有這種冷笑?,F(xiàn)在同樣的笑聲回蕩在廣場上。他接著說道:  “周年紀念?不,不,不是我們的周年紀念??墒俏艺卺j釀的這件事,也差不離。因為我要做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我要給她唱小夜曲。地地道道威尼斯式的。這就需要你的幫助。你彈吉他,我唱歌。我們租條剛朵拉,劃到她的窗戶下,我在底下唱給她聽。我們在這附近租了一間房子。臥室的窗戶就臨著運河。天黑以后就萬事俱備了,有墻上的燈把景物照亮。我和你乘著剛朵拉,她來到窗前。所有她喜歡的歌。我們用不著唱很久,夜里還是有點冷。三四首歌就好,這些就是我心里想的。我會給你優(yōu)厚的報酬。你覺得呢?”  “加德納先生,我榮幸至極。正如我對您說的,您是我心中的一個大人物。您想什么時候進行呢?”  “如果不下雨,就今晚如何?八點半左右?我們晚飯吃得早,那會兒就已經(jīng)回去了。我找個借口離開房間,來找你。我安排好剛朵拉,我們沿著運河劃回來,停在窗戶下。不會有問題的。你覺得呢?”  你或許可以想象:這就像美夢成真一樣。而且這主意多甜蜜啊,這對夫婦——一個六十幾歲,一個五十幾歲——還像熱戀中的年輕人似的。這甜蜜的想法差點兒讓我忘了剛才所見的那一幕。可我沒忘,因為即便在那時,我心里深知事情一定不完全像加德納先生說的那樣。  接下來我和加德納先生坐在那里討論所有的細節(jié)——他想唱哪些歌,要什么音高,等等之類。后來時間到了,我該回帳篷去進行下一場演出了。我站起來,和他握了握手,告訴他今天晚上他完全可以信任我?! ?hellip;…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作品謙遜得近乎無形,猶如隱藏著驚濤駭浪的平靜湖面?! ?mdash;—《洛杉磯時報》

編輯推薦

  悠悠雋永的老歌,郁郁寡歡的樂手,風光不再的歌星,孤芳自賞的琴音……名噪國際文壇的石黑一雄在他的《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這第一部短篇集里,通過對現(xiàn)實的巧妙復制與自我融入,創(chuàng)造了一組音樂人生的浮世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小夜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3條)

 
 

  •   喜歡的題材
  •   書做得很精致
  •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
  •   石黑一雄的小說啊
  •     石黑一雄的長篇小說有非常固定且自成一格的敘事模式。不知道是不是擅長寫回憶的緣故,在講述人物A的時候,他總會筆鋒一轉,牽連出人物B:“那么說到這個B啊,巴拉巴拉巴拉……”,B的部分結束后,他的筆鋒會再次收回到A身上:“哦對了,我們剛才是在講A呢,那么這個A……”,講了一會兒A,他會又把筆鋒轉向人物C,隨后再轉回A,以此反復,通過串聯(lián)將一個故事敘述完。簡單說來,比較像有絲分裂。這一點在《浮世畫家》上特別明顯。即便到了《無可慰藉》——這本卡夫卡式的、不同于石黑一雄一貫寫作風格的小說——這種敘事模式依然如此,甚至被運用得更加自如。
      
      于是每每在開始讀他的長篇前,難免會想:不會還是玩老一套吧。然后在讀的過程中果然發(fā)現(xiàn)自己在嘀咕:怎么還是在用這種敘事模式啊。當然并不是說他的小說不好,恰恰相反,石黑一雄簡直是個才華滿地流的家伙。而是他的固定敘事模式徹頭徹尾激發(fā)了我的好奇:難道他要一輩子都這樣寫小說么?用同一種敘事模式貫穿自己的所有作品,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堅持,以及多么天賦異稟的才華啊。
      
      在抱有這種疑惑時讀到《小夜曲》簡直就是一個驚喜。作為石黑一雄的第一本短篇小說,大概受到篇幅的限制,他慣用的敘事模式被徹底淡化了,(不過想來此前的模式在短篇小說里自然無法施展,否則小說看起來會格外零散。)閱讀《小夜曲》時,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將注意力完全放到故事本身、而非敘事上面了。
      
      撇開貫穿整本書的音樂主題不說(石黑一雄竟然能夠把看起來像命題作文的一本書完成得這么好?。?,《小夜曲》描述的都是普通人,或者說得準確一點,是生活中的失敗者。石黑一雄最厲害的地方在于,他顯然知道從哪里下手才能讓這些失敗者看上去讓人信服,他選取的著力點準確極了,好像在構思這些人物時,他只需隨意朝他們掃上一眼,便知道了阿喀琉斯的腳后跟在哪里,一句話就可將人物點活。例如在第二個故事《不論下雨或晴天》中,“我”和查理夫婦是大學時代的好朋友,畢業(yè)接近二十年后,長居倫敦的查理夫婦儼然已經(jīng)成了世俗觀念中的成功人士,而“我”依舊是查理夫婦眼中的失敗者,可查理夫婦究竟是所謂的成功人士還是失敗者,這一點可以從借住在查理夫婦家里時、“我”和查理間的一段簡單對話中看出:
      
      [“查理,我要百葉窗干嗎?”那一次我問道?!靶褋淼臅r候我想看見外面。窗簾就可以了?!?br />   
      “這些百葉窗是瑞士的,”他這么回答,好像這就說明了一切。]
      
      ---顯然這就說明了一切。
      
      此外,雖然沒有什么好比較的,可閱讀石黑一雄時難免會想起村上春樹。兩人讓我感受到的最大不同在于:石黑小說中的東方意蘊和村上小說中的西方元素。即便五歲便移民英國,即便寫的是西方題材的小說(《別讓我走》《無可慰藉》《小夜曲》《長日留痕》),石黑一雄的作品仍然讓人深刻地感受到日本文學的氣質(zhì)、意蘊無時無刻不貫穿其中,就好像作品全身的經(jīng)脈已被打通,就算小說中的人物、地點之類的要素是全盤西方的,那些日本傳統(tǒng)文學中的氣場也能暢通無阻在其中暢游。而村上春樹的小說,則完全有著日本皮囊下的西方氣場。
      
      并且,盡管非常喜歡村上春樹,可讀完他的小說后,我從來沒有產(chǎn)生過“要是寫小說,能寫出村上春樹那樣的就好了”這樣的想法;而讀完《小夜曲》,產(chǎn)生的頭一個念頭便是:真想像石黑一雄這樣寫小說啊。
      
      無論是之前的長篇,還是這本短篇《小夜曲》,石黑一雄這家伙的文風永遠像他第一部作品的名字那樣:遠山淡影。一切都很淡、氤氳朦朧,以及恰到好處的幽默感。他的小說是身懷無敵輕功的江湖人,處處留痕,處處又無痕。他從不會在情節(jié)、語言上玩什么花樣,但這家伙的天才之處就在于,這么平淡清遠的文字,他沒使什么力,居然就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內(nèi)功極強。
      
      《小夜曲》中五個故事的首尾呼應之類的技巧在我看來完全不是這部小說值得稱贊的地方,而是石黑一雄對短篇小說的掌控力足以顛覆之前我對他長篇的看法。他這么沉得住氣,以不疾不徐的速度寫作,出道二十八年,才以化骨綿掌的出招方式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并且完成得那么好,簡直讓人嫉妒。反正我覺得在文學界,石黑一雄就是那個身著一襲白袍、風輕云淡地站在竹葉尖上看風景的人。
  •     5個與音樂有關的小故事,沒有一個有結局。
      這種小說看上去不惡心很輕松。
      
      石黑一雄真是調(diào)胃口的能手,正當峰回路轉處讀者最期許有一個喜劇式的結尾時,他只是淡然地留下幾行生活化的文字。
      
      故事的意義是什么?享受,享受讀故事的過程,享受主觀性地塑造人物命運的成就感。
      完整的故事難免有意或無形中透露了一些作者希望告知的東西,道德的、藝術的、、、
      小雄的5個小故事沒有告訴我們?nèi)魏螙|西,它們就像是從那些人的生命中節(jié)選的一小段。但那些人的生命是怎樣的?讀者愛怎樣就怎樣吧!
  •     
      讀《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這本書是出于自己庸俗的初衷:1.它很薄,讀起來沒有挫敗感;2.作者石黑一雄是和奈保爾、拉什迪起名的“文壇移民”,奈保爾和拉什迪的大名讓我愛屋及烏;3.作者有一個日本人的名字,而我喜歡日本人文字的細膩。讀完之后,覺得這是本不錯的短篇小說集,自己最喜《傷心情歌手》《小夜曲》《大提琴手》這三篇。雖然這本書讀起來很暢快,但讀者都能體會到石黑一雄自己另有苦衷,理想和現(xiàn)實的沖突間,他頗為掙扎。那些有日本情節(jié)或東方文化情懷者、或是對奮戰(zhàn)在西方主流文化當中的第三世界/東方知識分子有所期待的人恐怕要失望了,這本書語言方面一點日本文學的細膩糾結都沒有,石黑一雄是個“香蕉”,是一個西方人寫西方事的書。
      
      “國際主義”的謙卑俗人
      
      石黑一雄這本書中的五個短篇,主人公毫無例外的都是相對于主流社會來說的邊緣人物或草根階層:前東歐共產(chǎn)主義國家的移民、失敗的大齡英語老師、有才但籍籍無名的薩克斯手、無人賞識的提琴神童;從敘事上,無一例外都是第一人稱,順序和倒敘也都中規(guī)中矩,不給人絲毫的閱讀障礙,是真誠講故事的謙卑態(tài)度,甚至有一種底層人的和藹在里面,因為邊緣普通,所以不給你貴族口吻和帶有優(yōu)越感的筆觸。
      
      很難講作者選取一個邊緣人視角的具體原因,這或許是個復雜的話題。石黑一雄是移民,從西方文化帝國主義宰制的地圖中的邊緣地區(qū)東亞來到中心地區(qū)英國,經(jīng)歷和很多移民的知識分子相似,他在文化上的首要任務是如何處理與西方主流文化的關系、如何調(diào)整自身文化認同和西方主流文化距離的問題。在這一點上,同為英國文壇“移民三杰”的奈保爾和拉什迪,選擇了確立自己主體性、突出自身文化特性的路數(shù):兩人總喜歡在小說中借用大量的印度文學、宗教、歷史等元素,或置入殖民的政治批判,個性意識和獨立姿態(tài)積極;但石黑一雄不同,他自己首先定位為“國際主義作家”,他認為“小說是一個國際化的文學載體,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現(xiàn)代世界中,要如何才能突破地域的疆界,寫出一本對于生活在任何一個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們,都能夠產(chǎn)生意義的小說,才是自己努力的目標?!闭\如此言,本書的五篇小說中,從威尼斯的廣場到英國赫特福德郡的山野,從好萊塢的酒店到倫敦的房屋,讓人完全認為這會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白人寫出的東西。實際上,評論家從他的小說中找尋出日本文化的部分、或是揀選出后殖民理論的蛛絲馬跡的嘗試實為徒勞,因為石黑一雄的寫作從來不刻意去操作亞裔的族群認同,他的小說和他的膚色完全的沒有任何聯(lián)系。
      
      如何理解石黑一雄“國際主義作家”和“國際化文學體裁”兩種表述中的“國際”?如果就本書內(nèi)容來品味,這個“國際”似乎強烈地等價于“西方”,而試圖平等地看待各種異質(zhì)文化、“天下一家地球村”的自詡或標榜,或許僅僅是一種姿態(tài)而已(書中在那些從破產(chǎn)的蘇東國家投奔到西方國家的樂手時,語言上毫無疑問地突出了一種西方“民主”的優(yōu)越性,情節(jié)上也突出西方音樂對這些出逃者的“心靈救世主”情懷。如果真的是國際主義,或者真有所謂的國際主義,是不是應該尊重每個國家特定的歷史經(jīng)歷和文化個性呢?),它絲毫掩蓋不了西方文化主宰下打量世界的眼光和“國際”一詞誕生時身上抹不去的西方本位立場。從這點來看,石黑一雄通過刻意回避亞裔文化和族群認同而自詡的“國際主義”,其實比奈保爾和拉什迪更加地“西方文化霸權”,因為石黑一雄的國際外殼全部是被西方所填充的。于是我傾向于做一個冒失的猜測:試圖融入西方、試圖成為一個“正常西方人”的石黑一雄,在寫作和表述上不得不保持一種低姿態(tài)的謙卑和弱勢,以一種在西方主流面前“邊緣”示弱的情緒來履行自己向所謂“國際主義”轉正的過程,或許石黑一雄多少將自己投射在有書中前蘇東國家的樂手和不被承認的薩克斯手中的身上,自己是主流世界的前輩凡俗的“他者”,理想也顯得比較卑微。
      
      現(xiàn)實世界的“邊緣人”
      
      其實上述的分析,完全屬于一個有批判傾向的人讀書后的必然回應,但就沒有這種先入為主傾向的人而言,書中的內(nèi)容很生活、也很普通,不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主人公都是些愛好音樂的普通人或者樂手,他們無一例外地生活不如意,滿腹牢騷。他們在社會中不屬于占有優(yōu)勢地位和關鍵資源人,他們是百姓,是現(xiàn)實生活中郁悶的普通人;他們是不得志者,是當下時代的新移民。
      
      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疏離,也有主動和被動之分,主動者,如屈原一般不愿高潔孤傲,面對看不上眼的周圍環(huán)境選擇離開;被動者,出于食物鏈底層,欲求晉升而不得或者暫時看不到希望,被迫和社會主流人群疏離。此書中的主人公,如過氣老歌手、有才但無人賞識的大提琴手、想成為作曲家但屢次碰壁的大學青年,一事無成的大學英語教師和薩克斯手等等,或許自己欲飛黃騰達而不可得(《莫爾文山》)中的失意少年),或許是周邊的人對其的要求(《小夜曲》中斯蒂文的妻子要求他整容)等等,他們對主流和舞臺中央還是抱有渴望的。而石黑一雄一貫的對現(xiàn)代人生存狀況的反思、理想與現(xiàn)實沖撞背反的主題,才華在得不到全面施展的情況下變成人內(nèi)心的負擔并折磨人的狀況,可謂是這種邊緣人的真實狀態(tài)。音樂藝術反而成為石黑一雄筆下主人公眼中的一種負累,威尼斯廣場雖美,但“咖啡廳老板不友善、樂隊的隊友流動性高,為了掙口飯吃到處奔波”,要用心去欣賞的音樂被逼成為一種在食客們狼吞虎咽之際助興的通俗歌曲,在此種情況下,音樂的內(nèi)容從藝術主題變成生存主題,藝術不敵世俗(《大提琴手》當中天才少年后來成為庸俗中年)。
      
      縱觀全書,石黑一雄對此種狀況實際上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第一篇小說《傷心情歌手》中為了復出的過氣歌手,面對星途第二春,痛苦地犧牲愛情的故事,這實際上是作者對商業(yè)社會和主流價值觀扭曲人性的聲討,一個偉大成功的歌手可以征服共產(chǎn)主義國家人的心靈,但只能為心愛的人唱挽歌;第二篇小說《不論下雨或晴天》中,象征成功人士生活的查理夫婦生活產(chǎn)生齟齬,只好求助不成功的社會邊緣人主人公去解決問題,文中大房屋和陳設其中的藝術品以及瑞士進口的百葉窗并不如主人公和查理夫婦年輕時的爵士老唱片一般具備慰藉埃米莉心靈的作用,這或許寄托了石黑一雄對現(xiàn)狀和主流商業(yè)秩序的批判和想象性勝利;第四篇小說《小夜曲》中斯蒂文對象征好萊塢明星體制的琳迪的蔑視和厭惡,對經(jīng)紀人布萊德利的不勝其煩和躲避。石黑一雄的批判,似乎只有通過對邊緣人和主流之間的張力這一渠道表達出來,才能準確表明自己批判的立場:人物被龐大的社會機器控制,命運自己無法掌握,理想和欲求的狀態(tài)沒法達成,這樣的現(xiàn)實值得控訴。
      
      理想是個陌生人
      
      石黑一雄的作家身份讓人從他的文字中能讀出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專業(yè)”(但“專業(yè)”一詞在他小說中是一種帶有侮辱性質(zhì)的稱呼,與藝術和熱愛相對立,象征著不自由和被控制),這本書從名字到內(nèi)容,講得都是樂手的故事,如果這五篇小說是故事上演的客廳的話,操吉他、薩克斯、小提琴樂器的樂手就是“主人公”和“演奏家”,一定會有那些懂音樂的、身份高貴或者生活優(yōu)裕的“他者”來作“客人”和“聽眾”;視線抽出、鏡頭上移,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故事都是一路在奏曲情節(jié)的陪伴下展開的,書中的人物或是作者強調(diào)的一些音樂知識,其實也都是在演奏,而讀者就是聽眾。本書給人一種如此場景:一個樂手,在給有興趣了解樂手故事的路人或者準備踏入這個圈子的新人講的一些他所知道的人和事。
      
      有著“音樂人未遂”經(jīng)歷的石黑一雄,音樂曾是他人生的一個選項。他年少時是個嬉皮,留長發(fā)背吉他在美國四處旅行,流行音樂和爵士樂是他所愛,而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很多關于爵士樂的知識,毫無疑問是個行內(nèi)老手寫出來的。他試圖成為一名搖滾歌手,但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更適合文學創(chuàng)作,于是在專業(yè)作家的身份后面又多了一個“骨灰級音樂發(fā)燒友”的名號,因此作為他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選擇音樂這個自己作為熟悉的領域寫故事,似乎順理成章。音樂代表了藝術和理想,代表了和現(xiàn)實能夠保持一定距離的寫作對象。
      
      這種看似簡單的“順理成章”背后實有深意:以自己未遂的理想同時也是自己熟悉的經(jīng)歷來突出自己小說的母題——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張力,似乎更有現(xiàn)身說法的效果。書中的樂手很多也不是泛泛之輩,他們有自己的才華和期許,這是理想和彼岸,但現(xiàn)實沒有給他們平臺,這是此岸,即便給了平臺、提供了解決方案,也是暫時性的(《大提琴手》中短暫的如夢般不真實的和蒂博爾心靈相惜的埃洛伊斯)和荒謬魔幻的(《小夜曲》中薩克斯手靠技術無法出名而去整容);從更大的一個角度來看,對石黑一雄此人來講,或許音樂象征著自己未遂的理想和永不可達的彼岸,文字則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此岸。石黑一雄的敘述和語言是凡俗直白的,直接為音樂及情節(jié)服務,或許文字終其一生而言,也是工具性的和現(xiàn)實性的東西,音樂可能才是他心中永遠和現(xiàn)實對立著的理想。
      
      在書中透露出的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既然存在著一種緊張關系,那么兩者之間的輸贏勝負如何?石黑一雄在這方面卻是作了回答的:理想消褪,回歸現(xiàn)實,這種筆觸和安排文章更添悲情和宿命色彩。第二篇小說《不論下雨或天晴》結尾這樣寫:“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歌曲一結束,我們就不會再跳舞了,而是進去吃砂鍋。而且我知道,到時埃米莉就會重新考慮日記本的事,這次他不會再覺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誰知道呢?可是至少還有幾分鐘我們是安全的,我們就這么在星空下跳舞?!备枨o埃米莉帶來心靈慰藉,但歌曲總會結束,埃米莉也會回復到日常的暴躁和壞情緒中;第三篇小說《莫爾文山》中,“德國夫婦”蒂洛和索妮婭兩人分別是理想派和現(xiàn)實派的化身,妻子索尼婭對主人公“你和蒂洛一樣”的評價,夫妻之間的口角,主人公要作曲和姐夫要看電視的矛盾,都毫無疑問地指向了理想回歸現(xiàn)實的寓意;第五篇小說《大提琴手》當中,埃洛伊斯近乎虛幻的出現(xiàn)和行為以及后來情歸高爾夫商的情節(jié),和最后最致命的描寫:“他沒怎么變,似乎胖了些,脖子粗了好一圈,他用手指頭招呼服務生的動作有些不耐煩,有些粗魯,自然而言就有些憤恨……但我還是覺得他似乎失去了年輕時的快活勁兒和以前認認真真的態(tài)度,你可能說在這個世上這不是什么壞事。”蒂博爾從一個天賦異稟的大提琴手變成一個坐辦公室穿西裝的無靈氣的人。
      
      石黑一雄寫的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也許就是這樣充滿遺憾和不能隨心所欲,但這就是幾乎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如同這本書不是悲劇和控訴,這樣的生活也絕不是讓人唏噓不已的慘劇。邊緣是相對于主流而言的,弱勢是和強勢同時分化出來的,在一個閱讀這樣西方生活的描述越來越?jīng)]有障礙的地球村里,在這樣一個“1%”和“99%”之間鴻溝越來越大的世紀,身處一個通過販賣標榜“個性”“異質(zhì)”標簽來實現(xiàn)實質(zhì)上無個性和同質(zhì)化的時代,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雖然在統(tǒng)計學和數(shù)目字上是主流的,但他們在精神和物質(zhì)上則是絕對邊緣的。石黑一雄字里行間吐露出的個體之身不由己和郁郁不得志,倒是真正地應了他自詡的“國際主義”的味道:每個人都真切地感覺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一般的理想無望之感,環(huán)球同此涼熱。
  •     又看了本石黑一雄的書。發(fā)現(xiàn)他和村上,都是看著西化,而審美上又東方到骨子里。譬如<小夜曲>第二篇,你幾乎要懷疑他是個禪宗大師,不斷在那里遮遮掩掩,遮多了,那個一直被遮的東西,反而成了要突出的東西,還遮出了空間,含蓄并且寬闊。
      
      由此聯(lián)想到日本,好像一直在走全盤西化的路,事實上呢?日本不僅把東方文化最好地保存起來了,還真正推廣到全世界。當一個傳統(tǒng)主動說要全面革新自己的時候,總是這個傳統(tǒng)中最有生命力的東西在主導整個過程。國家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     愿意去讀石黒一雄,是因為他的小短篇《黑暗降臨后的村莊》,感覺不要太贊哦親。如果不是這個名字讓人一眼就可看出作者是日本籍,僅憑小說,聞不出一絲日本以及日本作家的味道來。也就是說,他已經(jīng)異國化。但在一些作品中還是會頻頻出現(xiàn)日本的影子,日本的城市,日本的風土人情,你瞧,作者是日裔嘛,寫寫母國不在話下。不說這個了。
      我想說的是,《黑暗降臨后的村莊》后,讀了《長日留痕》以及《小夜曲》,在感覺上怎么都無法超越《黑暗降臨后的村莊》了。如果實在要排名,我會給《小夜曲》2,《長日留痕》3。
      真能給落魄潦倒的音樂人賦予一些故事,需要強大的想象力,石黒一雄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五個故事讀完,心中留下淡淡的哀怨。搞音樂的窮矮搓與女屌絲想要成為高帥富或者白富美,在追求與成長的道路上該是多么辛酸。
  •     這是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組成的短片小說,故事與故事之間的人物還有相互的關系,但也許是作者無法把它們拼湊在一起了,總之我認為顯得支離破碎的。
      期間作者推薦的那些歌曲很好聽,伴著那些慢悠悠的音樂去讀,才能與作者的寫作速度合拍。
      慢悠悠的音樂配合的應該是頹廢或者憂郁的意境,但是讀起來又沒有一層薄霧籠罩,也許是描寫的過于在意細節(jié)卻沒有足夠的聯(lián)想。如果說作者的寫作風格是偏向真實的,但是市井氣又不足,幽默感也不強,沒有作者自己的寫作特點。。
      人物大同小異,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時也是失敗者未來在眼前卻又不怎么清晰。結局沒有很強的震撼力,只能說是人物看似有了命運上的轉折,虎頭蛇尾的感覺多一些。。
      好吧。。先吐槽到此。。只怪我期望值太高。。。
  •     小夜曲里邊鄉(xiāng)村音樂歌手為了成名和相愛的妻子離婚,到水城威尼斯作最后的別離。瓦格納在窗前的小舟上為愛人那一首首情歌,黑夜中的小提琴手。最后,我也墜入故事中,和她去青島做最后的別離,走遍了青島的老城區(qū),在海邊寫下了注定要被抹去的愛情。不同的是,他們已經(jīng)相愛,而我們未曾開始。
      你說夜色如此溫柔,你知道我心中沉默的無奈。碩士說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太把書當做一回事,以至面對感情時表現(xiàn)出來沉默,淡然,不知所向。
      這是一種文學悲劇么?在我們內(nèi)心中注定不被喜歡的人所了解。所以,我做了一個注定的決定。
      我愛你,再見。
  •     Ishiguro 的文字簡潔易懂,
      他不像我喜歡的Stephen Fry那樣文筆犀利,言辭幽默
      但是從他那平緩的敘事語調(diào)中卻讓人感受到淡淡的憂愁與甜蜜。
      那些威尼斯廣場上的樂手們,午后的陽光和咖啡,懷舊的爵士樂都讓人印象深刻。
      
      Ishiguro一定是個Jazz迷吧。
      書中出現(xiàn)的那些曲目都是Jazz中耳熟能詳?shù)膸资酌?br />   還有他的另一本書《Never let me go》,書名也是取自一首Jazz名曲。
      因為本人也是Jazz樂迷,所以這本書讀起來就更有親切感吧。
      
      
      
      
  •    ?。R魳放c黃昏五故事集##石黑一雄#的這部短篇小說集用音樂串連起幾個各自獨立又密不可分的故事,分格雖然不盡相同,有的哀婉感傷、有的俏皮辛辣,但卻都透著一絲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落差所帶來的無奈,每個故事也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夜曲,天才憤怒著自己的不得志,卻沒有好好想想機會來的時候自己有沒有抓住,那些他看不起的庸才走上了高位,正是因為別人善于抓住機會,上天給予你天賦,你就要學會展示,世界殘酷,但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     1989年我開始做文學圖書編輯,對外國文學感興趣,想引進外國最新最好的小說。那時尚無網(wǎng)絡之便,國內(nèi)報刊上介紹的外國小說,五年前出版的都屬新到罕見。只好四處請教有資格看到國外最新資訊的達人。請教的結果,目標有兩個,一是昂伯托?艾柯年前的新著《 傅科擺 》,二是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 長日將盡 》。
      
      十幾年后,《 傅科擺 》的中國大陸版經(jīng)我手出版,出得糟糕,至今有悔。石黑一雄則至今無緣。眼下我已離開編輯崗位,未來估計也難得機會再為此效力,因此讀石黑一雄這本新著《 小夜曲 》時,心里有股舊日柔情在緩緩釋放。這倒和整本書的調(diào)調(diào)相當匹配,使得本次閱讀形式大于內(nèi)容。
      
      某日翻開這本印制精美的小精裝,一個個清秀的漢字映入眼簾,隨著石黑一雄不急不緩沉穩(wěn)的語調(diào),掀起一個個失意人生的小幕布,窺探世事之無常、人心之沉浮。時有微風輕襲,書頁輕動時,一段故事已在一絲和緩的無奈中結束。書擱肚子上瞇瞪片刻,醒來再讀下篇。夜深人靜讀完全書,合上書,插到書柜里某一排書的列陣,心懷淡淡舒心和淡淡憂傷入睡,窗外有布谷鳥的叫聲。一切都是淡淡的,故事、人物、詞句,以及我的閱讀。
      
      如此抒情評書,本是我一直抵制的事,但對這樣一本書,以及在當下讀這樣一本書,我倒覺得自有它的意義。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閱讀已越來越粗糙煩躁、越來越斗志昂揚。很多人寧愿每天盯著微博,不停刷新,被隕石流一樣的光怪陸離砸得滿心是坑,也不愿哪怕專注一天,讀一本小說。別說他人了,我就如此。
      
      試試回到簡單愜意的閱讀時光吧,《 小夜曲 》是個不錯的選擇。全書不長,是個短篇小說集。我有多久沒讀短篇了?在這求大求全、遍地都是海量信息、隨便什么人一寫就上百萬字廢話的鴻篇巨制的時代,短篇小說更凸顯其簡約、雋永、精致。改變浮躁也要一步步來,選擇一部短篇小說集開始,有點不說大話、先從切實可行處做起來再說的意思。
      
      說起石黑一雄,很多人往往將他置于一橫一縱的坐標系里描述。橫坐標,他是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 另兩位是拉什迪和奈保爾。三人都是少年時代即移居英國,石黑一雄六歲,拉什迪十四歲,奈保爾十八歲 )??v坐標,他和另一位享譽世界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一樣,都是日本人的驕傲,又都是爵士樂愛好者。
      
      很多評家都會在這坐標系里,評判石黑一雄與另幾位作家的相似與相異。在我讀來,這個坐標系只宜用來判別身份,或者作為八卦談資;從文學角度而言,他與另外兩“雄”以及村上春樹全不相干。無論創(chuàng)作理念,還是題材擷取、行文風格,他們各自獨具光輝。不過從這個坐標系出發(fā),倒有另一件事值得一說:對比拉什迪、奈保爾,尤其是村上春樹在國內(nèi)被讀者追捧的熱度,石黑一雄顯然被中國讀者低估了。
      
      和國人眼下的閱讀心態(tài)聯(lián)系起來看,石黑一雄在中國被低估也在情理之中。石黑一雄小說面上總是很淡,淡到若不仔細看,會覺得是一個新手的小說習作。就拿這本《 小夜曲 》來說,初讀這些故事,它們好像表情寡淡,措辭生硬,敘事單調(diào);可當你沉下心來讀進去,才發(fā)現(xiàn)結構精巧、貌似單調(diào)的敘事底下,深埋著一系列沉穩(wěn)而幽默的對情感、背棄、動蕩、幸福這些問題的沉思。一個簡單的例子,石黑一雄說他這本短篇小說集,可不是寫于不同時期的數(shù)個短篇的合集,而是有總體構思,“坐下來從開始寫到結束”……而所有這些深埋的細致用心,你用一種粗糙、浮躁的心態(tài)去讀,又如何能夠領會?
      
      
  •     《小夜曲》以音樂為線索,由五個故事組成。故事的主人公們都與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拔摇笔枪适碌膮⑴c者,也是故事的旁觀者。
      
      年事已高,風光不再的歌手,為了重返樂壇,不得不和心愛的妻子離婚。在他看來,離婚是兩個人重新獲得幸福的開始。這么看來,他眼中的幸福肯定不是和愛人長相廝守,老來在搖椅上慢慢搖,搖椅搖不出他們定義的幸福。
      
      一個傳統(tǒng)定義上的成功者的婚姻面臨絕境,需要一個傳統(tǒng)定義上的失敗者來拯救。然而局外人所能給的幫助不過是幫助局內(nèi)人沿著內(nèi)心的軌道,溯源原始的情感,尋求頓悟?;橐龇路鹗且粓鋈A麗的舞會,雖然內(nèi)心知道舞伴是最適合自己的了,然而身邊會不斷出現(xiàn)一些誘惑的聲音:來吧,來我這里,我才是最好的那個。你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然后以一笑置之嗎?
      
      生活中有許多懷才不遇的人,也有許多看似資質(zhì)平平,一無所長的人成功得一塌糊涂。懷才不遇的人感慨世道的不公,咒罵成功的庸才。誰又曾想過,人們之所以給予資質(zhì)平平的人榮譽,是因為這些人用盡了全力彌補其平庸的資質(zhì)。一個高人氣的演員也許演技很一般,也許長相很平庸,但是他成功了,不是因為上天的眷顧或者憐惜,而是他們走了不同的路,既然直線不行,那么他們就走曲線,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他們堅持了下來,他們成功了。
      天賦和才華可以拿來炫耀,但他們不是藐視甚至詆毀一切的理由。
      
  •     有dd不如預期的是音樂的部分。大概是比宣傳欺騙的原因吧,和作者無關,可是第一印象很重要地影響了好評了。
      
      【傷心情歌手】
      變質(zhì)的愛情。
      如果因愛而分開。
      但其實,愛應該不摻雜其他的物質(zhì)。
      
      【不論下雨或晴天】
      婚姻中兩人追求。
      因生活異化的人。
      
      借他人抬高自己實質(zhì)是一種自卑。
      身邊很多類似的人,不知不覺做著不知道為甚而做的事。
      痛苦是一個人的,痛苦中的人往往自顧沉醉而忽略他人感受,很可笑地進入一種不可自拔的狀態(tài)。
      
      【莫爾文山】
      理想追求和現(xiàn)實生活。
      樂觀。悲觀。
      姐姐,姐夫,和我。
      一對夫婦的相處,在音樂中達到和諧,一離開這個容器便開始崩壞。
      
      【小夜曲】
      整容,無奈的改變,本質(zhì)依然。
      以希望支持,寄托于未來。
      
      
      
  •     音樂 異鄉(xiāng) 年輕 中年 夢想 現(xiàn)實
      
      音樂和異鄉(xiāng)的描寫應該是作者意欲突出的地方,原諒我只是路過,未想深入去體會。
      
      為什么說我評論太短
      為什么說我評論太短
      為什么說我評論太短
      為什么說我評論太短
      
      
  •     這本翻譯得比較隨意. 下面是自己讀過后印象中比較深的翻譯不妥之處, 談不上一個書評, 見諒.
      
      1. Vegas直接翻譯成維加斯似乎不太妥當. 據(jù)我管見, 中文里面對拉斯維加斯沒有特殊的縮寫習慣, 如果需要在這一點上盡量符合原文應該是翻譯成賭城.
      
      2. three courses翻譯成三個菜也不太妥, 在英文里面這個是正餐的意思, 而在中文里面, 沒有這樣特殊的含義.
      
      完全沒看過英文原文, 根據(jù)中文翻譯反推的. 因此可能貽笑大方. 煩請諸位不吝指教.
  •     此書評不涉及任何和作者、書中所提爵士樂有關的背景。
      
      我在兩個充滿陽光的下午讀完這本書。
      必須承認事實上只是沖著副標題買的,事先也未曾對作者有過期望,但實實在在地掩卷想想,感覺不深。估計是最近看東野圭吾看多了,總想要個some point impressive 。
      作者講五個故事,爵士是背景圖。全篇叫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以第一人稱在故事里的不經(jīng)意的話。
      P26“說完我笑了笑,本想作為鼓勵,沒想到笑得大聲了點”此句寫在故事主角對媽媽的長篇回憶后,簡直是對加德納先生整個悲劇的總結。
      P79“我本可以再多待一會兒,但我怕我的干勁消失,……&%#”
      這句話讓這個看起來有點荒誕的故事里的故事主角突然態(tài)度認真正經(jīng)起來,故事變成喜劇。
      P184“我想把琳迪拽走,可她好像突然中了邪,變成人們常說的那種莽撞、不知死活的罪犯”
      這個故事的高潮鏡頭就卡在這兒,餐廳,火雞,背景是突然從一片黑暗到達光亮,無需贅言。
      
      還有一些,不太記得地方了。我看了兩遍。第一遍看前幾個故事時,我覺得故事明明不想要結束的樣子,正在期待結局,故事就戛然而止,實在有點莫名的生氣。再看第二遍,細心感受爵士氛圍和故事主角的想法,覺得短篇小說就這么寫也很好。
      
      看介紹是作者的早期作品,怎么說,還是再買兩本看看吧。
      
      
      
  •     第一天傍晚入手第二天中午看完的石黑一雄的《小夜曲》是很長時間以來我能一氣讀完的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之一。雖然是短篇集(我愛極了短篇),但是是相關聯(lián)的幾個故事,從而也有一定的整體性,所以能引導你很順暢的閱讀。
      
      短篇故事(short story)講求的是力度和速度。寫的好的,遠的不說,近的我能立刻想到的就是麥克尤恩。他永遠是超乎想象的。但是麥克尤恩讓人感動的時刻很少。除了《在切爾瑟海灘上》這部中長篇讓我動容,但細想一下,這種感動也是靠了小說速度的撞擊而產(chǎn)生的。當然我知道,一個好的作家絕不僅是為了要讓讀者感動,停留在這一層面是膚淺低俗的。但是故事中的奇趣和巨大的情感沖擊是短篇的必殺技,前者例如卡佛的《大教堂》,后者例如納博科夫《博物館之夜》。短篇故事帶來的快感也就在于此。
      
      
      
      但是,剛才說的這些用到石黑身上,就統(tǒng)統(tǒng)不起作用了。
      
      《小夜曲》里:
      
      沒有什么玄妙的詞語,好像就是隨便寫寫的。
      
      沒有什么速度,仿佛作者自覺寫的不好,當即叫停了。
      
      沒有什么奇趣,大多是些令人沮喪的溫馨和毫無邏輯的鬧劇。
      
      沒有什么巨大的感情沖擊,開頭營造的令人期盼的羅曼蒂克以草草了事和冷淡收場。
      
      但是你看完合上書,會說:“對的,就是這樣?!?br />   
      生活就是這樣。人就是這樣。
      
      
      
      《小夜曲》是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集,副標題是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他將書中的五個故事比作一張專輯中的五首單曲,各自獨立同時密不可分地服務于一個主題(在我看來):失意。著眼于音樂人的生活,但是又高于這種生活。
      
      石黑年輕時被粉碎的音樂夢想和他從未放棄的音樂才華和修養(yǎng)在作品中得到很多的體現(xiàn),尤其是作品整體的律感,內(nèi)容上的收放自如,還有最大限度的簡潔字句(仿佛用最簡潔的音符所彈奏的心曲)。
      
      石黑給人的感覺,不僅是有深度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自有一種格局。自稱國際主義作家,不愿被人貼上英籍日裔的標簽的他,擅長各種結合,得到各種美感、各種好看。
      
  •     石黑一雄在中國受尊重而不受歡迎并非偶然,就像寫《腸子》的恰克·帕拉尼克在中國受推崇有其基礎一樣。單是石黑一雄的標志性的溫柔的、追思的筆調(diào),就足以令一般中國讀者昏昏然。我們這兒,即便限定在嚴肅文學領域,口味也頗為躁動。這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什么身邊朋友都告訴我《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不怎么好看。其實這本書的水準并不次于同類作品,只是,有個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始終縈繞在我的腦際:以浪漫主義者為主角的小說還有沒有前途?
      
      這部短篇小說集包含五篇故事。簡單概括其內(nèi)容,《傷心情歌手》:前名利場中人落寞久矣,似乎對妻子情深意切,然而結尾情節(jié)陡轉,他正在為了挽回名利而拋棄掉她?!恫徽撓掠赀€是晴天》:成功與失敗的兩種生活,都含有平庸難耐的痛苦,惟有音樂帶來片刻安慰與幻覺?!赌獱栁纳健罚簲⑹稣咴谀獱栁纳藉忮肆艘粚Τ龄贤掠謧牡睦戏驄D,隨后又回到自己的孤獨音樂中?!缎∫骨罚翰怀晒Φ囊魳啡巳プ稣菔中g,隔壁便是女明星,兩人跨越了階層,共建了短暫的世外桃源?!洞筇崆偈帧罚簛碜孕傺览哪贻p大提琴手在倫敦遇到了自稱音樂大師的女人,可真相是她并不會演奏,“我確實是一個大師,只是我的才能還沒有得到挖掘。你也一樣?!彼笇?,他居然接受了,就像浪漫、孤獨的一對。女大師回歸現(xiàn)實生活,嫁人了。七年后,有人看到了大提琴手,穿著不怎么好的西裝,胖了,招呼服務生的動作有些粗魯、憤恨。
      
      前四個故事中都有相似的沖突,對壘雙方便是名利與音樂(及其所象征的)。故事中,人們追求名利而不滿足于名利,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不同一般的是,他們真的轉而去尋求音樂、溫柔和愛的慰藉,而不只是想想而已。這就是為什么我稱他們?yōu)槔寺髁x者。問題是,后一種追尋同樣鏡花水月,最終他們只好重回現(xiàn)實的牢獄——這類故事總是甚少懸念。對此循環(huán)的意氣難平,正是現(xiàn)代小說的母題之一。曾有一個時期,我們都會從中獲得共鳴,可如今卻該想:然后又如何?
      
      讓我們給“浪漫”下一個現(xiàn)代的定義:超越工具理性的感情企圖。不只是超越平庸的現(xiàn)實,而是超越任何一種現(xiàn)實。既如此,以科學、思想的方法便無計可施,只好訴諸感情。我看到一個說法,“現(xiàn)代”是從1880年到1910年間開始的。在那前后,印象派畫家們用畫筆也用人生,畫下了浪漫主義的壯麗余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毀掉了歐洲人文傳統(tǒng),茨威格開始追思薩爾茨堡王朝的黃金歲月?!艾F(xiàn)代”把每個人納入“系統(tǒng)”,政治、經(jīng)濟和科學的三頭怪橫行世界。從那時起,浪漫主義已死,此后的浪漫主義文藝作品,說到本質(zhì),都是對“余暉”的追憶而已。比如我們在《麥田里的守望者》和《在路上》中讀到的已不是對“浪漫”的熱望與肯定,而是哀挽了。
      
      浪漫主義有一個天敵,便是這樣一個觀念:平庸是一種必須接受的存在。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等等,都支持人類是一種并不特殊的存在的事實。甚而有一種科學哲學觀點干脆就叫作“平庸原理”,指的正是人類或者地球在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特殊地位或重要性。倘若以此觀念回顧《小夜曲》,我們就會感到其中的人物的苦惱無非庸人自擾而已。一個作家,倘若不是對文學傳統(tǒng)的亦步亦趨,而能在下筆之際發(fā)乎本心,那么他該讓自己的筆力更為深入才對。
      
      不必舉其他作品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關于筆力如何深入,答案就在這本《小夜曲》自身之中。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莫爾文山》,它頗為平淡,但對于這樣的題材來說平淡是合宜的。合宜即美。不過要說哪一篇真正具備文學價值,我覺得該算第五篇,沒寫好的《大提琴手》。
      
      請注意的女主人公的話:“我確實是一個大師,只是我的才能還沒有得到挖掘?!边@話聽起來可笑,可也非常嚴肅。生活中最受忽視的悲劇之一就是人生只有一次。如果我們只開一次車,只打一次網(wǎng)球,大半會失望收場,我們做事常常多次練習以至游刃有余,但是人生本身,居然如草稿一般,人們過得如何,不能不說有強烈的運氣因素存在。倘若人生有無窮多次,那么女主人公的話就是對的。誰能說你不比泰格.伍茲更有打高爾夫的天賦呢?畢竟你沒有自小練習。誰能確定梅西是世界最有天賦的球員呢?也許世上最有天賦的球員目前正在肯尼亞養(yǎng)雞。你也可能是一個暴君,只不過你的邪惡還沒有機會施展。同樣,我們不能排除女主人公極有音樂天賦的可能性。我們能確認的只是,如此空談自己的潛力是很不尋常的,另外她對自己有頗高的期許,屬于高自尊人格。然后,注意她的下一句?!澳阋惨粯?。”這意味著尋求伙伴。她要把未被挖掘的天賦傳遞給男主人公,就好像是一種基因傳遞行為。我們都知道,“傳遞”欲望即是生命的延續(xù)與擴展的欲望,也可以說是我們的諸多隱晦而升華了的性欲之一種。換言之,若說主題,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未能成真的“自我”如何影響真實的“自我”與如何介入世界。
      
      自然,這個故事有一種奇妙的戲劇性,尤其是結尾,作為“傳遞”的主動的一方,女主人公“事了拂衣去”,男主人公的人生卻因此完全改變。她到底意欲如何?亦是難測的弦外之音。
      
      我喜歡這個構思。好的構思就是奇妙地解釋了人生的構思,當然,也一定是難以寫好的構思。石黑一雄照例用溫和、超然的調(diào)子講完了這個故事,好像一位專心趕路的司機,不介意自己錯過了什么。在長篇小說《長日將盡》中,他質(zhì)疑“榮譽”。在《千萬別丟下我》中,他省思“道德”。那是他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他在趕什么路呢?浪漫之路。一條過時的、已被探明的路。
      
      
  •     傷心的小夜曲
      
      村上春樹的小說里總是有音樂,有時會列舉出一大堆樂手曲目,不厭其煩,甚至不能自控,印象最深的是《舞!舞!舞!》里,主人公在和一妓女完事后,兩個人竟然坐在沙發(fā)上齊齊地聽著Bob Dylan的《暴雨將至》。村上春樹喜歡的音樂不管是爵士,抑或老搖滾,其實都很少帶煙火氣,往往是為了更好地凸顯一下當時的氣氛,甚至有顯擺之嫌,和石黑一雄的《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根本不屬同一種性質(zhì),盡管兩位作家都對音樂熱愛無比。
      作為與奈保爾、拉什迪并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的石黑一雄,《小夜曲》是其首部短篇集,在這里,音樂不再是成為可有可無,調(diào)節(jié)氣氛的手段,它已經(jīng)參與到了故事的組成部分。薄薄的一本小書,不過五個小故事,卻是篇篇都與音樂脫不了干系。
      一對陷入婚姻困境的中年夫妻,經(jīng)濟寬裕,應有盡有,扯東顧西,什么都可以,卻就是不能提年少輕狂時的音樂,否則仿佛像被蛇咬般地跳起來(《不論下雨或情天》)。
      一對宛如吉普賽般的游吟夫妻,看似自由瀟灑,其實卻有不想與外人道的心思,浪跡天涯的灑脫里難免不會有黯然神傷。(《莫爾文山》)。
      另三篇不僅僅更加出彩,在脈胳上更似有一種暗合的氣息?!秱那楦枋帧防锏拿餍歉枋殖酥〈谄拮恿盏系拇翱谙鲁皇捉右皇椎那楦?,就算是鐵石心腸,也會為之所動吧,結果卻并非妻子要一心舍丈夫而去,而是丈夫已為過氣人物,為了重返歌壇,必須離婚,老妻是不成功的標志,是會成為笑柄的。這些蕩氣回腸的情歌并非為了挽回感情,而是決絕掉頭前的凄涼告別。
      一曲“傷心情歌”之后,《小夜曲》緊隨而至,作為爵士樂手的“我”技藝不俗,但長相抱歉,幾經(jīng)掙扎后,還是接受了經(jīng)紀人的規(guī)勸,做了美容手術??祻推陂g,“我”躲在某個隱秘酒店,恰好和另一做了同樣手術的琳迪為鄰。臉上纏著繃帶的一男一女,意外地闖入了一個即將舉辦的頒獎盛會,偷偷地帶走了獎杯,獎杯被他們東躲西藏,最后甚至塞入了火雞肚里,這種古怪的氣氛使得隱喻意味十足。他們甚至還探討起了愛情,琳迪認為只要“我”的手術成功,就能功成名就,這樣 “我”那個本已危機四伏的夫妻關系也可破鏡重圓。事業(yè)、愛情竟然都是由一場美容手術所決定的。更詭異的是,這兩篇小說中的人物琳迪竟是同名同姓,不知是不是所指同一個人物?如若真是這樣,琳迪的人生軌跡在兩篇小說里也就被勾勒得十分完整,年輕時她到明星出入的餐廳打工,也就是為了能訂上一個明星,結果遇上明星歌手,卻是假戲真做,有了感情,幾十年過后,丈夫為了重出江湖,卻又不得不拋棄了她,盡管她也已是一個名人,卻不過躲在酒店里郁郁寡歡。
      到了《大提琴手》,出場的兩個人物一是才華橫溢卻不得志的大提琴手,一是頗為欣賞他的半老徐娘。物欲橫流,使得生存更顯艱難,她小心地保護著他可貴的天賦,兩人間生起一股微妙的情愫,但她最后還是投入了成功人士的懷抱,失去了庇護的他則是自暴自棄,乃至最終放棄了音樂,變成了庸碌人群里的一員。
      這三篇的情節(jié)設置由高往低,從突兀到平緩,就像是從歐亨利到了卡佛,但說的卻還都是一紙辛酸氣。表面上說音樂,卻都還是在為名利奔波,淹沒其中。正如其中的一個波蘭母親是聽著明星歌手優(yōu)美的歌曲度過了難熬的時光,在這樣的歌曲聲里,母親仿佛看到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美國,又怎能料知這其實不過是一副虛幻的圖畫呢?音樂在石黑一雄的筆下已非崇高的藝術,而不過淪為吃飯的家什,這其中更多的是些狗茍蠅營,他們在廣場上一遍又一遍麻木地演奏著大眾音樂,一直被那些旋律折磨到心中想吐,他們當中也曾有過心高氣傲之人,但面對生活不得不俯首稱臣,繳械投降。即使功成名就,卻又是帶上了莫名感傷。表面上是音樂,內(nèi)里卻是不可抗拒的艱難人生,石黑一雄的音樂更多地是在吹奏著一曲曲或為稻梁謀,或陷于名利之中無法自拔的傷心哀婉之歌。
  •      文/來穎燕
      維克多?雨果曾說:“音樂表達的是無法用語言描述,卻又不可能對其保持沉默的東西?!贝_然,人世間的諸多際遇和情愫,都處在了“難以言表”的境遇,而音樂確實能將之融化。
      這本《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的作者石黑一雄,是著名的日裔英國小說家、“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但他年少時的夢想并非是成為作家,而是當一名搖滾歌手。這個夢想因為種種原因,注定了永遠只能是夢想,而文學之門卻向他敞開,這部短篇小說集正是他的第一部短篇集,出版后立即大獲成功。
       也許因為音樂的熏陶和浸淫,石黑一雄的這本小說集無論從結構、情節(jié)還是語言風格上,都充滿著樂感。音樂在五篇短篇小說中是一個明確的情節(jié)要素,因為五個故事的主人公或是年過半百的過氣老歌手、對前途迷茫的大提琴手、或是人到中年的薩克斯手、懷才不遇的年輕作曲家……音樂是他們?nèi)松牡咨麄兊娜松驗橐魳范雌鸱?,但對于石黑的小說來說,音樂卻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推進故事情節(jié)的要素,更是幻化在整個故事的意境和創(chuàng)作手法之中。如他自己所說,這五個故事好比一首奏鳴曲的五個樂章、一張專輯的五支單曲,既各自獨立,又密不可分。而樂章也好,專輯也罷,譜寫的都是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且這些狀態(tài)大都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于是,石黑筆下的人物讓我們不由自主地返觀自身——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往往讓人陷落,而懷才不遇的打擊則讓滿腹的才華成了最磨人的東西……在石黑的小說中,人在龐大的社會機器面前失落了太多內(nèi)心的激情和夢想,面對命運,往往只能一聲嘆息。這嘆息雖說是石黑小說的主題,但這五個故事卻并不同義反復,而是各有風味——時而溫馨感人,時而荒誕不經(jīng),時而令人捧腹,時而令人唏噓。它們就像是奏鳴曲中由若干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的主題呈現(xiàn)過程,立體地展現(xiàn)出人生莫名而無奈的境遇。
       將音樂的靈感融入文學,石黑并不算第一人。著名學者巴赫金就曾以“復調(diào)”這一音樂術語來概括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詩學特征。只是石黑不僅在創(chuàng)作構思和技巧上有意地借鑒了音樂的元素,在他的文辭流轉間,我們更能感覺到音樂在其創(chuàng)作靈魂中的流淌。就像在這些短篇中,常常出現(xiàn)的這樣一幕——隨著旋律的響起,主人公的內(nèi)心漸漸遠離塵世的喧囂,往日種種重又浮現(xiàn)。石黑的小說給人的溫潤感,就如這場景,有著讓人動容的真誠。只是雖然他的語言簡潔優(yōu)雅,內(nèi)蘊卻幾近殘酷,一如《洛杉磯時報》的評論“作品謙遜得近乎無形,猶如隱藏著驚濤駭浪的平靜湖面?!倍屓丝畤@的是,書中大量出現(xiàn)的音樂家、歌手、歌名,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想起學者蔣勛的話:“文學和哲學不一樣,哲學是尋找真相,可以一路殘忍下去,可是文學常常會有不忍;它不忍時就會‘假做真’,它殘酷時就會‘真亦假’,然后讓人恍然大悟?!?br />    石黑的文學,就是通過對現(xiàn)實的巧妙復制與自我融入,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音樂人生的浮世繪,平淡下暗藏激情,真誠中有著無奈?;蛟S塵世間的種種,本就是因為處在“假做真”與“真亦假”的矛盾中,才會在塵埃中開出一朵小花。
      
  •     故事一:傷心情歌手
      
      “我的朋友,你是從波蘭來的,所以你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奔拥录{先生對“我”說。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是指“我”不知道在美國音樂圈里對于“名利”、“婚姻”是怎么看待的。可是,讀完整個故事之后,這句話久久地印在我腦子里。我仔細探究了一下,我想這句話不僅是對“我”說的,也是對“我”的母親——加德納先生的忠實歌迷——說的。
      
      “我”的母親也許懂他的音樂,但是永遠都不懂他的生活。
      
      文中斷斷續(xù)續(xù)有一些對”我“的母親的描寫,她如何在傷心的日子里傾聽加德納的歌,他的歌曾經(jīng)是她人生失意時的精神寄托。而加德納卻對她的兒子說:“你怎么可能明白呢,朋友,從那樣的國家來的?”,他說:“我猜你母親始終沒能再找到一個好人吧?!保f:“我要我的琳迪再找到一個好人?!?br />   
      事情很明白了,加德納和琳迪、“我”與“我”的母親,這兩組人之間是很難相互理解的。前者有他們的生存法則,他們即便深愛著對方,但仍然決定將他們的愛情置于光鮮名利后的祭祀臺上。他,六十幾歲,準備攜手一個更年輕美貌的妻子重返舞臺;她,五十幾歲,要抓緊最后的時候,嫁一個“好人”,事實上,二十七年前,她就是這樣與那個事業(yè)走下坡路的前夫離婚,嫁給了正當紅的加德納的?!拔摇钡哪赣H呢,故事中沒有提到她的感情經(jīng)歷,只是說她在感情失意時會放加德納的唱片,專注地聽,跟著唱。她的姿態(tài)是默默地等待那個值得為其全身心付出的好人出現(xiàn)在她的生活里,她喜歡人的方式應當與她喜歡歌的方式一樣,單純美好,沒有任何企圖心。
      
      琳迪不是這樣?!彼齻兪遣皇呛推渌⒆右粯诱務撘路?、鞋子、化妝品?是,她們也談這些。但是她們只關心哪些衣服、鞋子、化妝品能幫助她們嫁給明星。她們談不談論電影?她們談不談論歌壇?當然了。但是她們談的是哪個電影明星或者歌星還是單身,哪個婚姻不幸,哪個離了婚。“
      
      這就是琳迪和”我“的母親的區(qū)別,可我還是覺得,當”我“的母親在冬天的小公寓里,蜷起膝蓋,聽著唱片機里加德納的歌曲的時候;當琳迪,在威尼斯,聽到樓下加德納站在剛朵拉上為她演唱二十七年前唱過的歌的時候;這兩個女人內(nèi)心深處流淌的是一樣的真情。
      
      音樂成了一座橋梁,架在加德納與”我“的母親之間,架在加德納與琳迪的”現(xiàn)在“與”過去“之間,也架在”我“與”我“的母親之間。
      
      故事最后,石黑一雄托故事主人公吉他手”我“的口吻寫道:”因為加德納先生看上去是個很正派的人,不管你怎么看,無論復出與否,他都是偉大的歌手之一?!?br />   
      是啊,”偉大的歌手“沒有那些前提條件——比如要忠于自己的愛情,比如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不隨波逐流——無論如何,他是個偉大的歌手,只是偶爾會有點傷心。
  •     中國讀者多關注諾貝爾文學獎,很少關注“布克獎”,其實,在世界文學界,后者的影響已壓倒了前者。
      
      諾貝爾文學獎是蓋棺論定,只給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所以作品與時代總有二三十年的落差,一個作家,要等到看他小說的年輕人變老,手握權柄,他才可能得獎?!安伎霜劇眲t不同,沒有盛名之累,即使發(fā)錯人了,也不要緊,至少不會搞得群情激奮,所以在“布克獎”的視野中,只要寫得好,通俗小說、類型小說一概可以入圍。
      
      石黑一雄是日裔英國人,生于長崎,6歲移民英國,1989年贏得了“布克獎”。
      
      對于石黑一雄,文評家特別關注他的身份,但奇怪的是,他很少寫移民小說,甚至刻意回避自己的母體文化,他既不發(fā)出失去文化根性的那種哀嘆,也不為個體難以融入西方社會而吶喊,他的小說寫的都是平常、緩慢而優(yōu)雅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很完整,主人公以西方人為主。
      
      然而,仔細品讀,還是能讀出石黑一雄的東方氣質(zhì),即一種扯不斷的哀愁,他特別喜歡以音樂為背景,特別關注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人生的軌跡本是個概率游戲,從個體的角度關照,意義是難以自明的,所以我們注定哀婉與傷痛,但石黑一雄卻把這種情緒當成審美,他愿那種獰厲變成永恒,在唯美的背景下,他精心地保留著那一瞬間。
      
      這種為了抒情不惜挫折真實的寫法,是徹底的東方藝術精神。不論是京劇還是能劇,它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人們也很少將故事完整看下來,而是從中截取某個片段,看演員們?nèi)绾伪磉_那種情緒,在手眼身法步的變化中,東方的觀眾們得到了極大的快感,因為人生不是故事,人生就是當下,它沒有戲劇性,只有美麗與哀愁的剎那。
      
      生命與音樂,是兩種鄉(xiāng)愁,即使你生長在不同的土地上,你也無法背叛內(nèi)心的審美真實,你注定要用這種眼光與心態(tài)去看世界,愿意用自己的方法,為萬物添加注腳。
      
      用西方的人物、故事和小說寫法,表達東方文明的病態(tài)與敏感,這是石黑一雄藏得很深的鄉(xiāng)愁,小說源于沖動,而任何沖動都注定與身后的那個母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然而,英國文學有自身的傳統(tǒng),沿著這個傳統(tǒng),你找不到卡夫卡和米蘭?昆德拉,正是這種寫實的傳統(tǒng),遮蔽了石黑一雄的東方性,如果僅讀文本,不讀作者姓名,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它與東方精神的溝通。
      
      本書是石黑一雄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他的5篇小說,都與音樂有關,《小夜曲》與《大提琴手》寫得最精彩。
      
  •      我非常佩服石黑一雄的想象力。即使是卡爾維諾的宇宙奇趣那樣的想象力也沒有很讓我佩服。石黑一雄的想象力是鬼魅寄生式的,它里面沒有“我”,而他直接在一個什么人身上活起來——一戰(zhàn)時的英國男管家(《長日留痕》,這是我最為傾倒的他的小說),二戰(zhàn)時的上海孤兒(《上海孤兒》),克隆人(《千萬別丟下我》,雖然我不喜歡這個小說,我認為這是他小說中較為失敗的一本),到現(xiàn)在看到的這本《小夜曲》里的五個故事,他又變成了一些靠音樂討生活的人。這些故事每個單獨看來,都很好看,但或許不至于那么稀奇,因為別人也可能寫出它們來,比如莫拉維亞寫了一堆浮世眾生,《小夜曲》里的一個廣場上的樂手要混進去也差不離,比如什么人會寫一個帶自傳性質(zhì)的小說,回憶他二戰(zhàn)時在異國他鄉(xiāng)度過的歲月,類似上海孤兒、緬甸歲月、湄公河往事什么什么的。然而石黑一雄有著編造一個真正的“別人”的本事,他尋找一個身份,捏造出他的血肉性情,然后想象出他的生活和遭遇,他想象出來之后,那個人就活了??柧S諾、卡夫卡那類的想象,或怪誕或宏偉,都明顯是作者的造物,總看得見“我”的存在,“我”是表達的目的,或在創(chuàng)造者位置上的“我”一并呈現(xiàn)給你們。而石黑一雄能完全進入和隱匿到他創(chuàng)造的人物和世界中去,或者說,看起來他創(chuàng)造了些活物。在我看來,這是更了不起的一種想象力。
       你怎么能夠設想你是另一個人?一個清朝的鏢局伙計,或是塞浦路斯擺小攤的?一方面,要依靠資料搜集。我就是這么干的——比如當時當?shù)氐纳鐣h(huán)境、地理氣候、具體的風貌、人們流行什么消遣、說話腔調(diào)、經(jīng)濟狀況、生產(chǎn)力水平、使的什么錢、用什么東西裝錢、放在袖子里還是揣在懷里還是掛在腰上……這么干以后,對要“設身處地地去想象”這件事幾乎不會增加更多的幫助,因為反而陷入了百科全書式無比龐雜精細的考證上,想要描述的那個世界,會生長出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空洞需要去填補。因此我相信,在這樣的創(chuàng)作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想象力。沒有考證的自覺而想象力又匱乏的表現(xiàn)是很常見的,例如那些粗制濫造胡編亂造的故事,主人公是古人或外國人,但讀者對它整個不能信服,就連作者自己對它也談不上有多少信賴。因此這一點上我覺得石黑一雄很了不起。
       另一方面說,假如他創(chuàng)造一個英國管家的經(jīng)歷,與一個真的英國管家回憶的自己的經(jīng)歷一樣好,那么我們看一本誰的回憶錄或看一本專寫熟悉題材的作家的小說集,也可以代替閱讀石黑一雄的作品。但實際上那回憶錄或小說集不如石黑一雄寫的好看,他的書即使每本單獨看來(比如哪怕就當他是個當過管家的人寫的,排除他想象的功勞),也都是極出色的作品(我還是覺得克隆人的故事沒那么好)。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里的開篇,發(fā)生在一個廣場上,敘述者是個樂手,“我猜你可能會想:三支樂隊同時在一個廣場上演奏,聽起來多混亂啊。可是圣馬可廣場很大,沒有問題。在廣場上溜達的游客會聽見一個曲子漸漸消失,另一個曲子漸漸大聲,就好像他在調(diào)收音機的臺?!矣浀萌ツ晗奶煊幸淮危冶甲哂诟鱾€樂隊間,一個下午演奏了九遍《教父》?!彪S后的四個故事,便如同收音機調(diào)臺般漸漸清晰又消失,如同加入各個樂隊,敘述者分別是一個中年爵士樂愛好者,一個懷揣音樂夢想的小伙子,一個長得丑的薩克斯手和一個大提琴手——他在第五個故事開頭,就直接出現(xiàn)在廣場上:“這是午飯后我們第三次演奏《教父》了,我掃視了一下坐在廣場上的游客,想看看大概有多少是聽過之前一次的?!薄q如一段再次出現(xiàn)、呼應開頭的旋律,而五個故事之間,也有回旋穿插的部分不露聲色地出現(xiàn)。據(jù)說這是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小說,不像他之前的作品那樣有距離,算寫的是今日尋常人的故事,我覺得比卡佛什么的要出色許多。
      
  •      日本、作家、音樂、哀愁、非日本傳統(tǒng)風格。如果我問,看見這些關鍵詞后可能第一個想到的人是誰,絕大多數(shù)的答案應該是村上春樹吧。不過這里我想討論的是石黑一雄的作品。
      
       在沒讀過石黑一雄的作品之前,如果僅看到我之前的那幾個關鍵詞,可能會覺得石黑一雄的風格與村上很接近,但事實并不是如此。石黑一雄是一位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作家,小說的人物和內(nèi)容非常國際化,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的格局都很大,完全不會拘泥于一種題材,塑造的人物也各具特色。同時與其他移民作家不同,石黑一雄也在有意無意之間絕少涉及與自身經(jīng)歷有關的內(nèi)容,這也是一個比較罕見的現(xiàn)象。因此石黑一雄雖然是一位亞裔作家,但卻能夠寫出明顯帶有歐陸風情的小說來。
      
       而前文提到的村上春樹卻完全不是這樣,村上的作品的主角鮮明的相同,都是那種游離在主題社會之外,沒有明確身份的邊緣的。村上的故事情節(jié)也是一種對于歷史的架空。我的一位友人這樣評價過村上:“村上用了一種很偷懶的方式寫作。敘事和內(nèi)在的邏輯在他的控制之下自然而然地走著,你在看的時候會覺得他寫起來太順利,太按照自己的路子走,這種方式似乎不太用力,沒有許多作家寫作的陣痛感,反映到讀者那里,相對應的,讀起來也不覺得困難?!边@是村上聰明的地方,也是他的弱點,亦即嚴肅性和厚重性的缺失。
      
       石黑一雄的作品對于我來說并不好讀。可以說他的小說情節(jié)不復雜,內(nèi)核也僅是老實地敘述事情,既沒有什么技巧有沒有多少隱喻,但是閱讀他作品的時候往往會覺得與自己的心境及文化對不上。而這樣的現(xiàn)象在《小夜曲》中尤其明顯。無論是倫敦、阿爾卑斯山、瑞士、薩克斯、大提琴這些意象,可能只有小資、小清新們較多的關注,而那種近十年前的搖滾樂、爵士樂在中國又有多少人能夠接觸到呢?
      
       當然石黑一雄最聰明的地方在于——這本小說集縱然是與音樂有著密切的觀念、有著很多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有很多自己個人對于藝術的見解和主張,但歸根結底作者都沒有在故事中表現(xiàn)出來。作者甚至沒有具體的敘述過某種音樂,因此也更不會有那種音樂方面的賞析了。所以讀石黑一雄的這些短篇你并不覺得他很裝、很做作或刻意,而是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他希望通過音樂來引出故事的目的。
      
       因此這些情節(jié)上截然不同的故事就有了彼此間的聯(lián)系。最明顯的聯(lián)系就是這幾個故事的共同點:與音樂的聯(lián)系以及人生的不得意。而這種不得意的表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在故事里就是“混亂”。我沒有弄清楚歌手復出就要離婚是什么混帳邏輯,也看不懂為了幫朋友恢復夫妻間的和睦而在他家大肆的破壞,更絕的是為了出名而整容和之后的荒唐。整個小說集中的故事讓我覺得即順理成章又莫名其妙。
      
       可以說石黑一雄在這本書的開頭就已經(jīng)給讀者注入了哀傷感。為什么這么說,首先就是小說的副標題:“音樂和黃昏的故事集”。音樂本身并不哀傷,但和“黃昏”聯(lián)系在一起哀傷的感覺就油然而生了。繼而開篇的故事中就勾勒出了威尼斯午后的廣場咖啡店、在河邊旅館窗下彈唱等場面,全書的基調(diào)已經(jīng)定好了。之后小說中那些爵士、藍調(diào)、民謠、古典音樂的提及只是對于這種氣氛的渲染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石黑一雄本身是一個作家,我們姑且相信書的“譯后記”中對于他與音樂關系的看法。但是就我所指石黑一雄是個事業(yè)上比較順利的作家,我就弄不清楚他是如何把音樂的惆悵、落寂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無論讀書中的哪一個故事,我們都會感覺到書中人物人生的崎嶇,以及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而對于這些心理的揣度、細節(jié)的刻畫氣氛的渲染可謂是這本書中最閃光的地方。
      
       石黑一雄我了解不多,《小夜曲》我閱讀的也不仔細,甚至還有一些沒弄明白的地方。不過讀完以后內(nèi)心非常的平靜還頗有余味,也算是一種很好的閱讀體驗了。
      
  •     《譯后記》說,石黑一雄原來就想作音樂人,而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不在音樂云云。竊以為,就“石黑沒有以音樂出名”這一事實推導出他沒有音樂天賦的判斷,和這本五篇小說集所要展示的理念,正好是背道而馳的。石黑應該從未認為自己沒有音樂天賦過,相反地,他在此書的五篇小說中所表達的,正是“天賦加努力卻始終不能在擅長的領域成功”這種情結。
      一開始被人期許有做某件事的天賦,結果真正做了卻滿臉殘念、湮沒于混吃等死的人群中。這樣的落差,除了出現(xiàn)在本書的五篇小說中,每天還會在世界上發(fā)生三萬次吧。學校班會上表演特技的少年,決定以“只做自己有天賦并喜歡做的事情”的面目迎接社會人的階段時,又有沒有做好被這特長拖累,被別人分作人生的敗部的覺悟呢?
      五篇小說中,無論是敘述者的自我解體或是被別人告知,出現(xiàn)最多的都是類似于“你對音樂有獨特的感覺,以后一定會大紅大紫”這樣的判斷。而實際上又沒有一篇對主人公的成功生涯加以描寫和提示的(如果真的這樣寫的話那真是太糟糕了),是以在作者的理念中,那些人從此以后也是不會成功的吧。
      對這樣的失敗故事來說,出于成功組的建議也許是“不要計算得失,一直堅持下去自得其樂就會成功”什么的吧。這樣冷血的建議真是無聊,做出這樣建議的人,如果真的像他建議的那樣做,就永遠不可能達到能居高臨下給別人提建議的地位吧。真的不可能不計得失啊?!缎∫骨樊斨心莻€被塞進火雞的獎杯,無論是隱喻也好象征也好,總是表達了主人公和那個女明星對這個獎的期待吧。諸如“為什么自己的小說寫得那么好卻沒人看而那個人在手機什么的上面打兩行字傳一張照片就能成功”之類的展開,不僅僅發(fā)生在二次元中吧。自己喜歡的某個領域中,最能獲得世人認可的恰恰不是努力過且有天賦的自己而是自己認為完全不適合做這件事情的人;這就好像自己支持的角色在萌戰(zhàn)第一輪就被某個基友淘汰一樣。能漠視這種感情的,恐怕也只有那些成功組的人渣了吧。只有他們才不能理解人們在宣稱“我很擅長這件事情”的同時,也渴望這樣的心情得到別人認可的感覺。
      那么,這些對音樂很有感覺、卻從未以知名樂手的身份出現(xiàn)在小說中的主角們,和成功樂手的區(qū)別在哪里呢?第一篇中說樂手要復出首先要離婚和制造緋聞,第三篇中說主角要是整了容就一定能成功,“就算丑,也不能丑得像失敗者”。盡管這屬于小說中的英式幽默,但起碼也表示,社會對于有天賦者的認識與主角和主角身邊那些能夠單純欣賞音樂的人之間是有區(qū)別的。這或許是因為喜歡音樂的人遠遠少于喜歡離婚的吧。
      很多人可能會以自己運氣不好為開脫,但就像《小夜曲》中女明星所說的,擁有一定的天賦,本身也就是一種運氣。而另一方面來說,以為自己有這樣的天賦并付出過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也很有可能像《大提琴手》中的主角那樣,反而受累于擁有和付出的東西,這樣看來,天生擅長某件事情可能反而意味著在這些事上的壞運氣了。
      敏感、擅長于文藝或其他什么的和以這些東西為起點去獵取成功和名聲應該是兩件事情。這其中的認知,或許牽扯到現(xiàn)代社會的分工什么的。那些認為你絕對可以以音樂成名的親友什么,可能轉身就以社會人的立場說你離出名還差一點什么吧。而“若是要出名就需要妥協(xié)到放棄天賦的地步”之類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的。這樣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應該就是《大提琴手》中那個極具音樂天賦、卻自卯角受人認可來、就未拉過大提琴的米國女人了。與其一直努力著卻實現(xiàn)不了親友期待和自分認定、或是為了對得起這樣的天賦反而對與之沖突的世界妥協(xié)放棄之變得“我就不再是我了”,倒不如從一開始就辜負別人的期待、適可而止,除了一定可以交流的小圈子之外就不要展示自己的擅長什么的(誒怎么說得好像同光體一樣)。這樣看來,這個米國女人,倒是意外地以辯證的策略、坦誠對待自己的天賦了。對她來說,運氣很好地有了大提琴天賦,這也意味著她借音樂出名的運氣不會很好了吧。
      那些不為人知的、敗部的樂人們,大概只能通過被寫在著名小說中而為人知道了吧?;蛟S反過來說,就能得出“要讓同光體什么的出名,也只能通過音樂之類的了”這樣超展開的判斷了吧。
  •     別人推薦這本書,說非常簡單,適合我的英語水平
      
      剛開始以為是關于音樂的輕柔、優(yōu)美的小說
      
      深入后發(fā)現(xiàn)它是濃郁、豐富的冒險
      
      Nocturne 那篇寫到
      
      Life is so much bigger than just loving a person
  •   對啊,真想像石黑一雄一樣寫小說。
  •   那本傅科擺即便出得糟糕,好歹也是出了,不然也沒有機會去讀一讀。書店里這樣有價值的書總是不算多,反反復復泛濫的都是些流行垃圾。
  •   踢館的路過
  •   我最喜歡的也是《莫爾文山》,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看完后還是會有一種酸楚的感覺。
  •   周末剛看完。也很喜歡《莫爾文山》。帶給我震撼比較大的是《大提琴手》。
  •   我也覺得他比卡佛要好看的多。很順,五個短篇也能一氣呵成。
  •   顧湘也寫評論了
  •   我似乎看過根據(jù)這個改編的電影
  •   和卡佛有可比性?卡佛需要大量腦補不是他的特點嗎?
  •   隨后的四個故事,便如同收音機調(diào)臺般漸漸清晰又消失
  •   很同意,除了最后一句
  •   2011-09-22 00:04:24 羅紛紛  很同意,除了最后一句
    +1 看著就想起卡佛,還是更喜歡他。
  •   翻譯得如何?
  •   顧湘本來就常常寫書評的嘛
  •   卡佛也是很不錯的!
  •   +1 看著就想起卡佛
  •   更喜歡卡佛 1
  •   他寫的長篇比短篇好,推薦《別讓我走》《長日留痕》。
  •   米時間看長篇了
  •   這本書還沒讀,沒辦法作評論。但是,關于村上的看法,終于找到共鳴了。
  •   沒有必要以一種非要讀透的心態(tài)去讀書,那樣未免太過功利了??催^了,有所感悟,余音繞繞,就好了。
  •   石黑應該正是這個意思吧
  •   這么多吧字結尾的格式,很像譯介日本小說的風格~
  •   即使擁有天賦+努力也不一定能成功,石黑大概也是傳達了這么個意思……這小說看得我很怨念……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