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之悟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美) 凱魯亞克  頁數(shù):119  字?jǐn)?shù):49000  譯者:艾黎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凱魯亞克風(fēng)格怪異的半自傳體小說!寂寞尋求精神解脫的神宗感悟之旅,巴黎到布列塔尼的東方神秘尋根路!    不過正如我說,我不知道怎么頓悟的,唯一能做的是從最初開始,可能我會恰好在故事的中心找到,然后歡天喜地一直到故事結(jié)束,講述這個故事別無它因,只是為了陪伴。陪伴是文學(xué)的另一定義(也是我最喜歡的),為了陪伴講述故事,還為了教授某些宗教的東西,或是宗教的敬畏,與真實的生活相關(guān),在于這真實的世界,這是文學(xué)應(yīng)該反映的(在此也的確反映了)。

作者簡介

杰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凱魯亞克出生于馬薩諸塞州洛厄爾,父母為法裔美國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當(dāng)?shù)靥熘鹘毯凸W(xué)校就讀,以橄欖球獎學(xué)金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xué),結(jié)識愛倫·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爾·卡薩迪等“垮掉的一代”。 
凱魯亞克大學(xué)二年級退學(xué)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并輾轉(zhuǎn)于美國海軍和商用航運公司等處。1950年,第一部小說《鄉(xiāng)鎮(zhèn)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問世后,他成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躋身二十世紀(jì)最有爭議的著名作家行列。他還著有《達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獨的旅人》和《孤獨天使》等作品。
1969年10月21日,凱魯亞克在佛羅里達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歲。

章節(jié)摘錄

  在巴黎(還有布列塔尼)的十天當(dāng)中,有個時刻我獲得了某種啟示,那看來又一次改變了我,我想是它使我在接下去七年或更長時間里按那樣的模式生活,確切點說,是悟:即日語詞中的“突然開竅”,“突然覺醒”,或者簡單點兒,就是“眼睛突然睜開”――不管怎么解釋,確有什么發(fā)生了。旅行結(jié)束到家后重新理了理那十天里混亂而又豐富多彩的事件,在我最初的回想中,那“悟”似乎是由一位叫雷蒙·巴耶的出租車司機遞給我的,有時候我想那可能是我凌晨三點,在布列塔尼布雷斯特霧氣重重的街道上由妄想而生的恐懼,有時候我想那是卡斯泰爾嘉魯先生和他美得眩目的秘書(藍(lán)黑頭發(fā)、綠眼睛的布列塔尼人,門牙有縫隙,正好嵌在可舔可吻的雙唇中,身穿白色羊毛編織的毛衣,戴著金手鐲,灑了香水);或是告訴我“Paris est pourri(巴黎腐爛了)”的侍者;或是在古老的圣日爾曼-德普雷教堂里的莫扎特《安魂曲》演奏,得意洋洋的小提琴手懷著喜悅揮舞著胳膊肘,因為來了那么多名流,教堂的長凳和唱詩班的專用椅都坐滿了(而外面正細(xì)雨濛濛);或是,究竟是什么?是杜伊勒里花園筆直的林蔭道?或是跨越熱鬧非凡的假日塞納河轟響的搖晃著的橋梁?過橋時我抓牢帽子知道晃的不是橋(是杜伊勒里碼頭的臨時棧橋),而是我自己喝了太多的干邑,加上精神緊張又沒睡覺,一路從佛羅里達費了十二小時過來連帶著機場的各種焦慮。是酒吧?是種種苦惱?是哪個從中點撥?                   如先前的一本自傳體的書,我在此用真名,既然這樣就用全名,讓-路易?勒布里?德?凱魯亞克,因為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在法國尋找這個名字,而且我也不怕給出雷蒙?巴耶的真名供大眾檢視,因為他不但可能是我在巴黎頓悟的緣起,而且我所說的關(guān)于他的一切就是他和藹有禮,效率高,有款,不套近乎,等等,主要的是他只是我從法國回程碰巧開的士送我去奧利機場:當(dāng)然了,他不會因此惹上麻煩的——而且很有可能永遠(yuǎn)也不會看到他的名字印成鉛字,因為時下在美國法國有那么多的書正在出版,沒有誰有時間趕得及看所有的書,即便有人告訴他,他的名字出現(xiàn)在一本美國“小說”里,他大多也永遠(yuǎn)不能在巴黎找到地方去買書,如果書真的被翻譯了,如果他真找到了,讀到他——雷蒙?巴耶,一位了不起的紳士和出租車司機碰巧在去機場的路上給一個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傷不著他什么?! ompris?  二  不過,正如我說,我不知道怎么頓悟的,唯一能做的是從最初開始,可能我會恰好在故事的中心找到,然后歡天喜地一直到故事結(jié)束,講述這個故事別無它因,只是為了陪伴。陪伴是文學(xué)的另一定義(也是我最喜歡的),為了陪伴講述故事,還為了教授某些宗教的東西,或是宗教的敬畏,與真實的生活相關(guān),存于這真實的世界——這是文學(xué)應(yīng)該反映的(在此也的確反映了)?! Q句話說,說完后我就閉嘴,講述“如果怎樣將會怎樣”的編造的故事和羅曼司是為年少年長的白癡寫的,他們不敢在書中讀到他們自己,就像他們可能不敢在生病受傷或余醉未醒或發(fā)癲發(fā)狂時照鏡子一樣?! ∪ ∑鋵?,這本書說的是,可憐可憐我們吧,千萬別為了我寫這些犯怒?! ∥襾碜苑鹆_里達。坐著巨大的法國航空公司的噴氣客機,快抵達時飛過巴黎近郊,我注意到夏天北部的鄉(xiāng)村是多么的蔥綠,因為有冬雪直接化入了那片肥圓的青蟲似的草地。比任何棕櫚樹國度的任何時節(jié)都要綠,尤其是在六月,在令一切枯謝的八月(Ao?t)來臨之前。飛機著地,沒發(fā)生喬治亞故障。這個我說的是一九六二年一架滿載著帶足禮物的亞特蘭大頭面人物的飛機正要飛回亞特蘭大,飛機一頭沖進一家農(nóng)場,無人幸免。飛機從未離地而半個亞特蘭大城就空了,所有的禮物散開了,燒毀了,遍布奧利機場,一出壯觀的基督徒式的悲劇,全然不是法國政府的錯,因為飛行員和乘務(wù)員都是法國公民。  飛機不偏不倚地著陸。我們在一個灰蒙蒙、冷颼颼的六月清晨到了巴黎?! C場大巴上一位移居國外的美國人正平靜快樂地抽煙斗,一邊和乘坐另一架飛機剛從很可能是馬德里或其他什么地方來的朋友聊天。在我坐的那架飛機上我沒和那個疲倦的美國畫家姑娘說話,因為飛過孤單寒冷的新斯科舍時她睡著了。她經(jīng)歷了累死人的紐約,必須給在那兒照看她的人買一百萬杯飲料——話說回來,不關(guān)我的事。過艾德威爾德時,她問過我是不是去巴黎找我的老相好。不是。(我真該去找老相好。)

編輯推薦

  巴黎版《在路上》,中文版首次在大陸出版?!                                           P魯亞克作品中,唯一一部描寫美國本土以外的旅程的半自傳體小說,在異域的文化背景下參禪悟道。                   1966年至今已出版15個版本。                                                    震驚凱魯亞克的十天。                                 ——《紐約時報》  凱魯亞克的活力富于感染力,他的熱情和關(guān)注造就了真實而樸素的文章?!  缎l(wèi)報》  凱魯亞克是一只非常獨特的貓——一個法裔加拿大小乘佛教的“垮掉的”天主教專家。  ——艾倫?金斯堡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巴黎之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杰克.凱魯亞克的書。。必買,沒有任何疑問
  •   凱魯亞克的簇?fù)?/li>
  •   買了好多凱魯亞克的書,相信這本不錯
  •   這絕對有垮掉一代的最高風(fēng)范
  •   非常喜歡 買了他的很多書
  •   送給同學(xué)了,希望對她有所幫助
  •   還沒來的及看,一般般吧
  •   全新塑封的書,滿意。
  •   正版名著,很有啟發(fā)
  •   很新書質(zhì)量也很好
  •   說實話,這本書看完之后沒有任何感覺。
  •   書寫的好,值得看
  •   喜歡凱魯亞克的隨性
  •   描述作者為了尋找自己的家鄉(xiāng)信息,一直在巴黎的路上尋找。與人偶遇,與自己相遇。但是文字的風(fēng)格和我大腦不合拍,基本沒體會出文字應(yīng)有的味道
  •   作者為了尋找自己的家鄉(xiāng)信息,一直在巴黎的路上尋找。與人偶遇,與自己相遇。非常好看。
  •   其實這本書很薄,個人比較喜歡看厚點的小說
  •   內(nèi)容講的個人旅行的過程,還是不懂.....
  •   今日購得《巴黎之悟》與《加繆全集》(小說卷),前者被壓得慘不忍睹,幾乎被橫折;后者硬裝封皮多處被壓破。希望當(dāng)當(dāng)能適當(dāng)選擇快遞公司,貴重之物固然要保護好,而對于愛書之人來說,書的品相也非常重要。
  •     當(dāng)上帝說“汝之生活即吾之所在”時,我們會忘了所有分離的況味——杰克?凱魯亞克
      
       昨夜,讀罷《巴黎之悟》,凱魯亞克的性情又一次充斥我的全身。讀書間,不覺一罐雪花已下肚。他的性情總能感染我,一點放縱,一點漂泊,小小信念,些許感悟。
       幾年前計劃去上海旅行,出發(fā)前的幾日,我去了一趟書店。無意間,在外國文學(xué)類架上看到一摞整齊壘起的書,32開本,每本約莫四百頁的樣子,很有厚重感。純白的書皮,下方偏右處書“在路上”三個字,下面一行小一號的英文字“on the road”,而且是用那種老式打字機里的字體。拿起放在最上面沒有被塑封的一本,隨便翻翻,其實內(nèi)容什么的全沒看進去,只是這樣一個書名,與即將出發(fā)的旅行很契合,加之素色的封面很是喜愛,便買下來。回來后倒也沒有立即閱讀,直到臨出發(fā)前,才將它塞進了已打好的背包。
       于是,那一趟開往上海的T118上,一路光影閃爍的車廂里,我認(rèn)識了杰克,認(rèn)識了beatgeneration,從此,著愛,一往而深。
       《巴黎之悟》便是那次行程回來,讀完《在路上》后不久就買的。但不曉何故,薄薄一本卻始終沒有啟封,直至前日才將它拿出來。
       這部自傳體小說,其實是作者這個作為魁北克的法國后裔的尋根之旅。法國,本就是一個充滿神秘與夢幻的國家,很多的文人墨客亦都甘愿與其找出千絲萬縷的瓜葛。比如,最近正受眾人追捧的穿越電影《午夜巴黎》,片中主人公正是在巴黎找到了他心中崇拜的黃金時代,然而在我看來,該片的可圈可點之處正是主人公最終做出了活在當(dāng)下的選擇。這一點,與杰克巴黎之悟也有共通之處了。
       在法蘭西,他依舊沉醉于各種干邑,出沒各種酒吧夜總會,因為他是凱魯亞克,這是他的放縱,他的漂泊。
      當(dāng)然,他法國之行的目的是尋根。他出沒各種圖書館查閱文獻,他親自前往布列塔尼的布雷斯特尋找可能的遺跡,他在布雷斯特同一個與自己同名的當(dāng)?shù)仫埖昀习彘L談。尋根的執(zhí)著也許并不偉大,但畢竟是一點屬于他的小小的執(zhí)念,是一顆空虛的內(nèi)心試圖通過祖籍的尋找,來獲得自我的一份慰藉。
       猶如生活中的那些個所謂理想,所謂追求,所謂屬于人類潘多拉禮盒里最后的也是唯一的禮物——希望。但這些個被描繪的極其絢爛的東西,真的是自己需要的?還是我們僅僅通過追求的過程,來獲得一份陪伴,而不至于陷入無底的空虛?!对诼飞稀防锼_爾渴望西部,《巴黎之悟》中凱魯亞克需找祖輩的痕跡。然而,當(dāng)薩爾最終到達西部后又如何,不過是回到紐約的家然后再次渴望西部。凱魯亞克行走在法蘭西的經(jīng)歷則更加諷刺。
       雖然他講著一口純正的法語,可法蘭西給他的卻是種種掣肘的回應(yīng)。
       圖書館里他需要的文件大部分在二戰(zhàn)期間被毀了,他需要的文件很多卻在英國。
       錯過去布雷斯特的飛機,但行李卻被帶走,只得坐火車去追行李。
       在那個與他同名的當(dāng)?shù)仫埖昀习寮伊年P(guān)于故土的過往時,老板的女兒卻因為他如今在美國的出名而前來討簽名。
       他講法國人的大餐,如何如何的步驟是自己永遠(yuǎn)做不到的。讀到此處時我又不禁想,倘若有一日我游覽在南京的街頭巷尾,咸水鴨、鴨血粉絲湯,是否會給我?guī)硗瑯拥臒溃螞r,我還不及他能說純正的法語,吳儂軟語的調(diào)調(diào),在我,已只是初學(xué)者所奏出的絲竹管弦,只得其聲,不得其解。
       最為有趣的是,當(dāng)他終于來到原是故土的布雷斯特時,卻苦于尋覓不到住處直至午夜,最終在警察的幫助下才找到了一家小旅店。
      終于憋不住的他開始懷念佛羅里達。一個法國的后裔站在法蘭西的土地上,說道:“我已經(jīng)想家了?!?br />    所以,終點未必是描述中的伊甸園,未必是我們所企盼的圖景,就像凱魯亞克說陪伴是文學(xué)的另一定義,我想,追求也是。追求追求本身,比追求理想更美。
       于是,我們一直在路上,于是,路上才是漫山的野花和流淌的小河,于是,我們才可以在路上放縱狂歡。而公路的盡頭,才是若隱若現(xiàn)的雪山。
      
      
      
       刀刀Salvic
       2012年3月28日 珠海 晴
      
  •     由于要寫畢業(yè)論文,讀的很快,自己也去過巴黎,可能與外國人的感受不大相同吧,看過他的覺得自己的也蠻精彩,每個人在巴黎的故事都不相同。寫的有些繁瑣,各種小事的記錄還有一些美國風(fēng),對于一個在國內(nèi)長大的孩子來說,個人感覺可看可不看。
      
      
      
      
      
      
      
      
      
      
  •     靈光乍現(xiàn)下的巴黎旅程
      ——讀《巴黎之悟》
      
      范典/文
      
      你不能不說這個世上蠢材太多,天才太少,正因如此,那些天才的所作所為才讓人不能理解。凱魯亞克是一位,他的書市面上不多,但眾所周知的那本《在路上》,癲狂與不羈的寄存品,至今仍在收容年輕人躁動的心。他們知道“垮掉的一代”,知道艾倫·金斯堡、威廉·博羅斯,也知道凱魯亞克,然而偏就不太了解他們所拋棄的那個世界和所建立的新價值觀。
      
      如今他的大名已等同于某種商標(biāo),在一個規(guī)整有序的體制下發(fā)出刺眼亮光?;ㄆ吣陼r間旅行,三星期就寫完《在路上》的確讓人嘆訝,追蹤記憶、任意識的細(xì)流于打字機上源源不斷交匯、噴涌,這個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一生落魄孤獨,在公路狂歡,在酒吧縱情,與自己的書寫打著數(shù)字般精確的交道,一不小心卻成為文化潮流的核心,然而正如詩人加里·施耐德所言:“他從不想成為社會和文化運動的一部分,他只想是個作家。”
      
      作為作家,他具備了“靈感捕手”的狀態(tài),在記憶里捕捉那種一閃而過的“頓悟”。這本《巴黎之悟》寫于1965年,篇幅短小,十天的巴黎尋根之旅,盡是糟糕而隨意的沿途見聞,他追尋名字出處,沿巴黎到布列塔尼一路奔走,無論是用最傳統(tǒng)的方法:去國家圖書館,還是一個不經(jīng)意的邂逅:跑去檔案館,還是錯過航班,在酒吧與人閑聊,他都有一種身份的焦慮和探究的執(zhí)著。這個所謂的“悟”字,是其肉身經(jīng)歷人間旅程,靈魂在記憶回廊中自悟的一瞬。
      
      東方禪悟有兩種:開悟與悟入?!伴_悟”是依智慧理解佛教真理而得真知,也稱“解悟”;“悟入”則是由實踐而得以體證真理……如此,結(jié)合此書開篇寫道:“在巴黎(還有布列塔尼)有個時刻我獲得了某種啟示,……它使我在接下去七年或更長時間里按那樣的模式生活,確切地說,是悟:即日語詞中的‘突然開竅’、‘突然覺醒’……”而“頓悟”又與“漸悟”不同,強調(diào)的是“頓然”和“快速”,這種靈光閃現(xiàn)的一剎,凱魯亞克自認(rèn)得到了所需。盡管回憶這段旅程,繁亂、瑣碎,甚至是精神錯亂的,然而卻見證了禪悟的超越性和無邏輯性,是一種真正的自由形態(tài)。
      
      像這樣的作家,是“一個艾森豪威爾時代的嬉皮士,使東方信仰為美國所接受的精神先導(dǎo),和最早的公路狂歡的先驅(qū)”,他以一種身體力行的實踐去對應(yīng)精神自由的真理,所以他總是在文字中強調(diào)精神與意識的“急流”,放縱和淫亂的生活其實是肉體逃遁濁世的表現(xiàn),于分裂和狂燥精神中迸發(fā)的念頭才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凱魯亞克從自己“讓-路易·勒布里·德·凱魯亞克”這個全名出發(fā),對自己法國移民的家世產(chǎn)生濃厚興趣,洋洋得意用流利的法語與法國人交談,甚至不厭其煩的去糾正對方的讀音,而且他耽迷于此,頓悟于此。這時,思緒不斷噴薄而出,一種憑借狂燥而堆砌的想象迅疾聚攏,這就是“頓悟”的一剎,猶如抽了大麻,幻象畢集:尼安德特人、火星、食蟻獸、但丁、裹尸長袍、天堂……不得不讓人突然想到他曾說過的話:“我自己對于事物的自發(fā)的印象具有無比的價值。”
      
      移民的身份、破產(chǎn)的家庭、潦倒的生活、破裂的婚姻,在戰(zhàn)后迷惘的人群中,這種破損變本加厲,迫使他去追求一種實質(zhì)的身份感。書中作者常自稱“國王”或“小王子”,且常對那些法國人對他名字作出的反應(yīng)作了些描述,這種自我存在意識的強調(diào),恰應(yīng)證他對自己身份的追逐,而且常常是帶有幾分調(diào)侃和揶揄的。然而現(xiàn)實的冷酷,那些法國人對他的不屑一顧、懷疑或諷刺,使其放逐自己,并以穿越虛無、抵達悟境來結(jié)束此書。他放棄那種規(guī)整的追求故事脈胳的寫法,而是采用碎裂而有穿透性的筆調(diào)來展現(xiàn)這段旅程。
      
      有一種作家是憑借勤奮流傳于文學(xué)史,如巴爾扎克、路遙,還有一種作家是憑借天份被讀者銘記,如凱魯亞克、讓·熱內(nèi),他們筆端都流露著真實的社會和時代,當(dāng)然他們都是別的作家無可替代的,要讀凱魯亞克,便要做好無所依循和無可奈何的準(zhǔn)備。穿越虛無,到底能否“頓悟”,還看你的造化。
      
      2010-4-15完稿
      
      
      
      ——已載于《出版商務(wù)周報》
  •   不錯,想讀讀了。
  •   要做好讀不懂的準(zhǔn)備,但是好書是一讀再讀才會懂的。
  •   我讀過了
    讀完了沒懂,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其實是這樣啊~哈哈哈,懂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