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美] 菲茨杰拉德 頁數:340 譯者:張力慧,湯永寬
Tag標簽:無
前言
菲茨杰拉德“奇事”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看不起電影,他認為電影不過是好萊塢的生意,或者是俄國空想家販賣陳腐觀念的工具(Pasting It Together,1936)。電影讓文字臣服于影像,電影把作者的個人風格湮滅在它的協(xié)作生產方式里,而且電影圈的生活混亂得像地獄——那個一度讓菲茨杰拉德心動的年輕女演員露易絲·莫蘭讓澤爾達變成一個瘋狂的怨婦,搞得他家中雞犬不寧,這小妖婦就是后來《夜色溫柔》里的“羅絲瑪麗”?! 】珊萌R塢向來巴結他,在他生前巴結過三次,每次都用大量金錢,第一次讓他寫那個輕喜劇《口紅》,就預付他3500美元,交稿之后又付給他12500美元。電影業(yè)還喜歡拿他的小說改編劇本,光“蓋茨比”就有過三個版本。這一回,以用影像搞怪著稱的大衛(wèi)·芬奇又拿他的短篇小說《返老還童》(直譯作《本杰明·巴頓奇事》,The Curr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開刀,要打奧斯卡的擂臺。電影公司的宣傳品上說,他們此前無數次想改編這篇小說,都無從下手,這次差幸成功。 這部小說1922年以1000美元的價格賣給Colliers雜志,隨后被編入《爵士時代故事集》(Tales 0f the Jazz Age)。小說的構思,根據作者自己的說法,來自馬克·吐溫說的那句話,人生一大憾事是其始也至善,一日不如一日,至其終則壞無可壞。菲茨杰拉德欲以虛構之力逆“天命”而行,想象“唯獨有一人”(only one man),降生在正常的世界里,卻沿著正常的軌跡倒過來走,以此批注馬克·吐溫的奇想。他用幾個星期寫出這個故事,后來又發(fā)現(xiàn)薩繆爾·巴特勒(Samuel Butler)在《筆記》(Note Books)里,也有過類似念頭?! ⌒≌f貫穿其主人公——本杰明·巴頓的一生,只是那一生正好倒過來:從“年代誤植式”(anachronism)地在醫(yī)院出生,到初生嬰兒般無知無覺地“腦死亡”——故事最后,所有的味覺和視覺都從他頭腦漸漸消失(faded out altogether from his mind)?!毒羰繒r代故事集》里涉及的死亡事件,對它的當事人來說大都意味著達到一個“醒悟”的頂點,生命易逝、夢幻終滅,青春年華永不可追。但在這篇故事里,因為巴頓的知覺消散,卻變得有些令人欣慰,往昔歲月中那些惱人的事,戰(zhàn)爭、婚后的忙碌,無休止的工作,寂寞地抽煙到深夜,這些記憶全都從心中消失,“就好像從未發(fā)生過”(as though they had never been.He did not remember.)?! ∫话闳松钪械拇笫?,敘述者從未省略,巴頓也求學,也結婚,也跳社交舞會,也參軍打仗,也加入家族企業(yè)做生意。只是他多半在不太恰當的年齡上做這些事。這既讓他在有些事上很吃虧(耶魯大學可不要這么老的學生),也讓他在另一些事情上占便宜,舞會上的年輕姑娘總是樂意跟年紀大的男人跳舞,那可以讓自己對仰慕者保持誘惑力,讓事情始終處于或然狀態(tài)?! 」适碌墓羌芸梢宰鲆徊块L篇小說,卻被壓縮成一個短篇。這涉及錢,跟投入產出比有關。因為在1920年代,讀者喜歡在時髦雜志上閱讀短篇故事。到20年代末,《星期六晚問郵報》甚至付4000美元一篇的稿酬,買他寫的這種故事(菲茨杰拉德在一封給海明威的信中如是說)。但他自己并不喜歡這體裁。1925年他給人寫信說:我從我寫的這堆垃圾(trash)上賺得越多,我就越懶得寫。這話當然可以理解成有理想有抱負,但也許它還有另一層意思(或潛意思),因為很有可能,他的許多短篇故事的的確確就是被丟棄的trash。他總是在構思一部長篇小說,而他的許多短篇故事——根據許多文本分析專家的意見——正是那些構思的產物。它們也許是作者為頭腦中的某部長篇勾勒的梗概,也可能是那些未完成長篇的部分草稿,也許它們只是運氣好,被作者從紙簍里撿了回來?! ”緯x人的另一篇小說,《一顆像里茨飯店那么大的鉆石》(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1922年刊登于東岸的The Smart Set雜志上,同樣也被編進《爵士時代故事集》。菲茨杰拉德說這故事的構思純粹出于自娛(own amusement),他常常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和小說主人公全然相同的心理狀態(tài)下——那種對奢華生活的渴望。而寫這小說,開始只是想給自己畫餅充饑(the story began as an attempt to feed that craving on imaginary foods)。 小說的主人公,約翰·T·昂格爾大概和作者一樣,出生在中西部城鎮(zhèn)的小商人家庭,家族生意的收入能讓他們去讀富家子弟的預科學校,但要用菲茨杰拉德的標準來算,昂格爾家不能算有錢人,照他看來,要夠得上富人標準,首先那錢就得來路不正。蓋茨比是販私酒,《鉆石》這篇小說里,華盛頓家族發(fā)財是因為打松鼠誤撞上鉆石礦。這種錢來得又快又容易,那才足供揮金如土,如此才能有夢幻般的奢華。昂格爾家做什么生意,小說沒提到。不過多半也是跟本杰明·巴頓家一樣,做點五金批發(fā)。在菲茨杰拉德的財富符號學里,五金業(yè)代表較低級的錢。用昂格爾自己的話說起來,他如果能娶到“奧馬哈或者蘇城一個富裕的五金批發(fā)商的女兒”,他就該心滿意足。 昂格爾接受邀請去珀西·華盛頓家過暑假,從日常的凡俗世界進入到童話世界中,昂格爾坐的是火車——這頭工業(yè)化的怪物。剛開始,他還以為自己落到一個豪奢的夢境里,從床上去浴池不用走路,連愛情都不期而至。但不久就察覺危險。華盛頓家對外人從來只許進不許出,因為鉆石礦的消息一旦泄露,事情就不可收拾。昂格爾一定會被殺死,就像那個五金批發(fā)商的女兒一樣。只是因為偶然的運氣——逃跑的意大利人帶來攻擊機隊,把整個鉆石山炸毀,這才讓他逃出生天?! 」适陆Y束時的那句感慨令人想起蓋茨比:Everybodys youth is a dream,a form of chemical madness.(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場夢,一種化學的發(fā)瘋形式。)這短篇的確像是以蓋茨比為主人公的杰作的預演。其中既有青春期的憂傷,又不乏世故的尖刻嘲諷,菲茨杰拉德對金錢財富的矛盾態(tài)度在小說中微妙透露——描寫奢華場景的語句如此狂熱,分不清是在艷羨還是在滑稽嘲笑。相比起來,那些對詩人、園林設計師、建筑師以及“拍電影的家伙”的嘲弄要尖刻陰冷得多。相比起金錢本身,菲茨杰拉德對金錢的諂媚者看得更明白。 《爵士時代故事集》把這兩個短篇歸入“幻想故事”(fantasies)類下。我們或可借用《返老還童》的直譯標題“本杰明·巴頓奇事”的說法,把菲茨杰拉德這種類型的故事定義為“奇事”(CUEious)小說?! f菲茨杰拉德開頭給這本書取的名字是《雜耍集》(Sideshow),有學者對這題目作弗洛伊德式的分析,說這名字至少能說明三個問題。一是作者視這些故事為娛眾的小玩意,這當然說得不錯,它們本來就是刊登在大眾娛樂雜志上的。菲茨杰拉德相當清楚他的讀者群在哪里,1922-年他寫給Perkins的信中說,買他書的人是那些把他當做神使(oracle)的“飛女郎和大學男生”(flapper and college kids)?! ∮终f作者只把這些故事當作“幕間雜?!?,顯然不當它們一回事,在作者心目中,大戲自然是那些長篇小說。我們前文已提到過這問題。 第三點——學者說,既然叫雜耍,就得琳瑯滿目花樣翻新。所以《爵士時代故事集》里的短篇故事,既有文體形式前衛(wèi)的短篇小說,又有比較通俗的情節(jié)故事,滑稽故事,帶有性暗示的鬧劇,還有情節(jié)離奇的幻想故事?! ∽冃蔚?、錯位的、超現(xiàn)實的虛構想象,一直是小說家族的重要支派,可以上溯至現(xiàn)代小說開創(chuàng)期的巴洛克小說時代。單就想象力而言,無論是年齡倒走的本杰明·巴頓,還是一顆像里茨飯店那樣大的鉆石,都不能算特別新奇。但菲茨杰拉德善于把幻想疊加在一種城市化的、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上,他把意象奇崛的描繪和比喻,融合在爵士時代年輕人慣常使用的那種言不及義的時髦說話方式中,獨家自創(chuàng)出一種富于詭異詩意的文體。慣寫年輕人迷亂城市生活的日本當代小說家村上春樹奉他為小說宗師,或許最看重的正是這一點。 《返老還童》中的所有故事都發(fā)生在極其日常的場景中。只是在少數地方,作者忍不住讓文字逸出日常生活的流水賬,突然進發(fā)出一絲仙境般的光輝或者荒誕的色調。巴頓從耶魯大學注冊處沮喪離開時,整個學校的人都沖出來圍觀;巴頓隨同其父去參加社交舞會當夜,那奇妙的月色和麥田,以及散發(fā)在夜空中的奇妙花香。不過,那些看似相當正常的場景卻建立在一個古怪的時間線上?! “皖D出生時是1860年,而他最后縮小成嬰兒,在床上漸漸失去知覺,根據小說的暗示,大約是在1930年——一個敏感的、稍稍偏左的文本分析者大概會抓住這個細節(jié)。這難道不像是暗示,或者象征?“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爵士時代”的結束不正是在1929年10月,那場讓整個資本主義市場崩潰的危機?但小說實際上寫于1921年。而根據作者在故事開頭的說法,敘述者所處的“現(xiàn)在時”,實際上要更早一些,大約在1910年,因為1860年時巴頓出生的方式,要超前他們的時代整整50年?! ∵@打亂的時間線絕不能歸罪于作者的數學成績(雖然那的確有證據)。這自相矛盾的、不可能的時間(處于1910年的敘述者何以得知:1920年代巴頓在幼兒園的事?)更可能是故意為之的夢囈,在夢里誰能算得清時間? 大衛(wèi)·芬奇導演的新片《返老還童》,除相同的名字外,從菲茨杰拉德小說得到的東西并不比小說作者從馬克吐溫那里得到的更多。芬奇把這個關于“時間”的故事敷衍成長達166分鐘的電影,不得不構想出更多的細節(jié)。一只倒走的時鐘成為所發(fā)生的一切的原因(或至少是預兆)。黛西車禍后那段《羅拉快跑》式的關于偶然性的“研究”——巴頓坐在醫(yī)院走廊上,用畫外音和閃切鏡頭做假設的回顧。影片還揣摩一個與眾不同的、年齡倒走的人的內心世界,他的孤獨——那種眼看周圍親朋好友漸漸老去的心境。這一切加上昏黃的懷舊的濾鏡,讓電影變得更加感傷,而不再像一個年輕人幻想中的世故嘲諷?! ∥覀兛赐赀@電影,走出電影院,討論片刻,或不討論,但我們還記得菲茨杰拉德自己的故事里是怎樣說的么? 小白
內容概要
本書選錄的《返老還童》(直譯作《本杰明·巴頓奇事》)和《一顆像里茨飯店那么大的鉆石》是其中富有奇幻特色的代表作,結構奇特,概念新穎,文字則如詩歌般行云流水。此外,本書還附有小說的原文,供文學愛好者和英語學習者對照閱讀,并配有插圖和導讀,是一部可讀、可誦、可夢的當代經典和雙語范本?! ∶绹≌f家菲茨杰拉德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192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小說出版后他與吉姍爾達結婚。婚后攜妻寄居巴黎,結識了安德遜、海明威等多位美國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他在現(xiàn)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時代”的發(fā)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很有特色。除上述兩部作品外,主要作品還有《夜色溫柔》和《最后一個巨商》。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
作者簡介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二十世紀美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詩人和夢想家的氣質為“爵士時代”吟唱華麗挽歌。短短四十四年的人生,他的遭際幾經跌宕,在名利場中看盡世態(tài)炎涼。二十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yōu)秀的小說,凝聚了菲茨杰拉德過人才華的兩部長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夜色溫柔》均榜上有名,前者更高居第二位。菲茨杰拉德的另一大成就是他的多達一百六十部的短篇小說,本書選錄的《返老還童》(直譯作《本杰明·巴頓奇事》)和《一顆像里茨飯店那么大的鉆石》是其中富有奇幻特色的代表作,結構奇特,概念新穎,文字則如詩歌般行云流水。二○○八年,好萊塢斥資一點五億,打造“大衛(wèi)·芬奇(導演,代表作《七宗罪》、《搏擊俱樂部》等)+埃里克·羅斯(編劇,代表作《阿甘正傳》)+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的夢幻組合,將《返老還童》搬上銀幕,使得這部小說“返老還童”,躋身當代經典行列。
書籍目錄
返老還童一顆像里茨飯店那么大的鉆石
章節(jié)摘錄
返老還童 遠在1860年,在家里生小孩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如今,據說高高在上的醫(yī)學之神已經規(guī)定,新生命的第一聲啼哭應該在空氣中飄著麻醉劑氣味的醫(yī)院里發(fā)出,而且最好是時髦的那一種。因此,當年輕的羅杰·巴頓先生和夫人在1860年夏天決定讓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在醫(yī)院時,他們超前了他們的時代整整五十年。這個“年代誤植”是否與我下面要敘述的這段驚人的歷史有關,就永遠不得而知了?! ∽屛野咽虑榈膩睚埲ッ}告訴你,你自己來判斷。 羅杰·巴頓夫婦在南北戰(zhàn)爭前的巴爾的摩擁有顯赫的社會地位,而且非常富有。他們與好些名門望族都沾親帶故,因此,正如每個南方人都知道的,他們也擁有了成為南部聯(lián)盟龐大的貴族俱樂部成員的資格。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生小孩這個古老而迷人的習俗一巴頓先生自然有幾分緊張。他希望是個男孩,這樣就可以送他到康涅狄格的耶魯學院去。巴頓先生自己在那里度過了四年時光,其間一直頂著一個一看就知道來歷的雅號——“袖口”?! ≡谀莻€因為此等大事而變得神圣的九月的早上,他六點鐘就緊張地起了床,穿戴整齊,沿著巴爾的摩的街道快步向醫(yī)院走去;他急于知道一個新生命是否已經誕生在夜的懷抱。 離馬里蘭私立醫(yī)院大約只有一百碼的時候,他看到他們的家庭醫(yī)生基尼正從前門的臺階上走下來,一邊走,一邊像洗手似地來回搓著手——按照這個職業(yè)不成文的規(guī)矩,所有醫(yī)生都是應該這樣做的。 羅杰·巴頓先生,這位羅杰·巴頓五金批發(fā)公司的董事長,有些忘記了那個時代的南方紳士應有的風度,開始向基尼醫(yī)生跑去?!盎後t(yī)生!”他喊道,“基尼醫(yī)生!” 聽到喊聲,醫(yī)生環(huán)顧四周,然后站住了,等著。當巴頓先生快到面前的時候,他那嚴峻的醫(yī)生的臉上露出一絲奇特的表情。 “怎么樣?”巴頓先生氣喘吁吁地沖上去問道,“是男孩還是女孩?母親平安嗎?是男孩嗎?是什么?什么……” “講清楚點!”基尼醫(yī)生嚴厲地說,似乎有些生氣?! 靶『⒊錾藛幔俊卑皖D先生懇切地問道。 基尼醫(yī)生皺起了眉頭?!笆堑?,我想是的——應該算是吧!”他又以好奇的目光看了巴頓先生一眼?! 拔移拮雍脝幔俊薄 昂芎?。” “是男孩還是女孩?” “好了!”基尼醫(yī)生氣急敗壞地叫起來,“你自己去看吧。荒唐!”他幾乎只用一個音節(jié)就把最后一個詞甩了出來,然后轉過身去,一邊還嘟噥著:“你以為這樣的產例會提高我的職業(yè)聲譽嗎?再有一個的話會毀了我——毀了任何人!”
編輯推薦
《返老還童(雙語插圖精裝本)》是美國20年代明星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說,原先并不起眼,但去年被著名鬼才導演大衛(wèi)·芬奇耗巨資改成電影《返老還童(雙語插圖精裝本)》之后,名聲大噪。如今又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使得這部小說再度煥發(fā)青春,躋身當代經典行列?! 【羰繒r代文體巨匠的夢幻小品,81屆奧斯卡強片的原著小說。繼《朗讀者》、《貧民富翁》、《革命之路》之后,獲得了本屆奧斯卡多項大獎的《返老還童(雙語插圖精裝本)》原著近日也已經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與其他幾部作品的作者并不太為人所熟知不同的是,《返老還童(雙語插圖精裝本)》由大名鼎鼎的美國明星作家菲茨杰拉德創(chuàng)作。 本杰明·巴頓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老頭,以后每隔一年就小一歲,因此,他擁有與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歡離合……這個故事跨越了從一戰(zhàn)到21世紀的百年時光、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