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燈塔去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頁數(shù):256  字數(shù):150000  譯者:瞿世鏡  
Tag標簽:無  

前言

  如果說伍爾夫在《達洛衛(wèi)夫人》中描寫了她自己和她丈夫的一部分性格,那么她在一九二七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到燈塔去》中描繪的是她父母的性格。她在日記中寫道:“這部作品將是相當短的;將寫出父親的全部性格;還有母親的性格;還有圣-艾夫斯群島;還有童年;以及我通常寫入書中的一切東西——生與死,等等。但是,中心是父親的性格,……?!边@部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拉姆齊夫婦的原型,就是弗吉尼亞的父母?!  兜綗羲ァ返那楣?jié)極其簡單:拉姆齊先生全家和朋友們到海濱別墅去度暑假。拉姆齊夫人答應六歲的小兒子詹姆斯,如果翌日天晴,可乘船去游覽矗立在海中巖礁上的燈塔。由于氣候不佳,詹姆斯到燈塔去的愿望在那年夏天始終沒有實現(xi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拉姆齊先生和子女、賓客重游故地,詹姆斯終于如愿以償,和父親、姊妹駕了一葉輕舟到燈塔去。但是歲月流逝、物是人非,拉姆齊夫人早已溘然長逝?! ∵@部小說在結(jié)構(gòu)上分為三個部分?! 〉谝徊俊按啊保既珪种灰陨?。時間是九月的某一個下午和黃昏;地點是拉姆齊的海濱別墅;人物包括拉姆齊夫婦,他們的八個子女、幾位賓客??蛷d的窗口是溝通窗內(nèi)和窗外兩部分的—個框架;在窗內(nèi)給詹姆斯講故事的拉姆齊夫人,時刻意識到在窗外平臺上躑躅的丈夫和在草坪上作畫的莉麗。在這個平凡的下午,沒有發(fā)生任何不尋常的事情。莉麗把窗口的母子圖作為她油畫的背景,但她覺得眼花繚亂,把握不住眼前的景象。拉姆齊先生在夫人講故事時走過來干擾,并且堅持說第二天不會晴朗,不能到燈塔去,使小詹姆斯十分『鹵火。拉姆齊夫人給丈夫以安慰和鼓勵,使充滿自卑感的塔斯萊先生恢復自信,促成了保羅和敏泰的姻緣,并且希望莉麗和班克斯結(jié)合。最后,可愛的黃昏在她主持的晚餐宴會上融洽無間的談笑聲中結(jié)束?! 〉诙俊皻q月流逝”,開始時書中人物準備就寢,在這部分結(jié)束時,一些同樣的人物又重復同樣的動作,但是在時間上已相隔了整整十年。這十年時間,作者用一段簡短而抒情的散文來加以描述,它所占的篇幅不到十分之一。似乎經(jīng)過一夜的睡眠,十年時間就朦朧恍惚地消逝了。在這段時間里,爆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拉姆齊夫人逝世了,普魯難產(chǎn)而死,安德魯在戰(zhàn)爭中犧牲了,詩人卡邁克爾贏得了拉姆齊先生所沒有的聲譽。大戰(zhàn)結(jié)束后,拉姆齊一家重返別墅,其中有些人準備來完成他們在第一部中沒有完成的業(yè)績,以了心中的宿愿?! 〉谌俊盁羲保鹊谝徊柯远?。拉姆齊先生決心到燈塔去,并且命令詹姆斯和凱姆同去。這一部分記述了航行過程中父子三人的內(nèi)心活動。和這次航行并行交錯的另一條敘事線索,是莉麗試圖完成以母子圖為背景的那幅油畫。拉姆齊先生躍上燈塔時,在畫架旁邊目送他們的莉麗,隱隱約約地看到他們登上彼岸,她得到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揮筆完成了她的畫。航行和繪畫圓滿結(jié)束,小說也就此告終。

內(nèi)容概要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一1941),英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本書描寫一次大戰(zhàn)后拉姆齊教授一家和幾個親密朋友在蘇格蘭某島嶼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圖在這幫隋節(jié)非常簡單的小說中探討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本質(zhì),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脫流逝不息的時間的魔掌并不顧死亡的威脅而長存不朽。燈塔塔尖的閃光即象征拉姆齊夫人的靈魂之光。    本書的意識流寫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視角轉(zhuǎn)換,兩種時間,象征手法,音樂結(jié)構(gòu),借鑒繪畫等。

作者簡介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一1941),英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書籍目錄

譯本序第一部  窗第二部  歲月流逝第三部  燈塔

章節(jié)摘錄

  當她握筆在手,那片景色就整個兒變了樣。就在她要把那心目中的畫面移植到畫布上去的頃刻之間,那些魔鬼纏上了她,往往幾乎叫她掉下眼淚,并且使這個把概念變成作品的過程和一個小孩穿過一條黑暗的弄堂一樣可怕。這就是她經(jīng)常的感覺——她得和概念與現(xiàn)實之間的可怕差距抗爭,來保持她的勇氣,并且說,“這就是我所見到的景象;這就是我所見到的景象,”借此抓住她的視覺印象的一些可憐的殘余,把它揣在胸前,而有成百上千種力量,要竭力把這一點兒殘余印象也從她那兒奪走。就在此刻,在涼颼颼的秋風里,她正要開始揮筆作畫,其他的雜念紛至沓來:她自己的能力不足,她多么渺小可憐,她要在布羅姆頓路為她的父親操持家務,她還得盡力控制住自己強烈的沖動,別去拜倒在拉姆齊夫人腳下(謝謝老天爺,迄今為止,她一直克制住了),并且對她說一但是,又能對她說些什么呢?“我愛上你了?”不,這不真實?!拔覑凵狭诉@一切,”說時她把手向那籬笆、屋子和孩子們一揮。這多荒謬,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真實思想表達出來。因此,現(xiàn)在她把她的畫筆整整齊齊一支靠一支放進盒子里,并且對威廉·班克斯說:“天氣突然轉(zhuǎn)涼了,太陽發(fā)出的熱量好像也減弱了?!彼贿呎f一邊環(huán)顧四周。因為還有足夠的光線,草地仍保持著柔和的深綠色,那幢房子在點綴著怒放的紫花的一片蔥翠之中顯得十分醒目,白嘴鴉在蔚藍的蒼穹下悲鳴。然而,有什么東西在流動,在空氣中展開銀翼一閃而過。畢竟已經(jīng)是九月了,是九月中旬,而且是六點鐘以后的黃昏時分。于是他們按照習慣的路線漫步走過花園,穿過網(wǎng)球場,越過蒲葦叢,走到厚實的樹籬的缺口處,那兒用火紅的鐵柵防護著,它就像燃著煤塊的火盆一般通紅。在籬笆的缺口之間,可以見到海灣的一角,那藍色的海水,看上去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湛藍?! 〕鲇谀撤N需要,他們每天傍晚總要到那兒去走一遭。好像在陸地上已經(jīng)變得僵化的思想,會隨著海水的漂流揚帆而去,并且給他們的軀體也帶來某種松弛之感。起初,那有節(jié)奏的藍色的浪潮涌進了海灣,使它染上了一片藍色,令人心曠神怡,仿佛連軀體也在隨波逐流地游泳,只是在下一個瞬間,它就被咆哮的波濤上刺眼的黑色漣漪掩蓋,令人興味索然。然后,在那塊巨大的巖礁背后,幾乎在每天傍晚,都會噴出一股白色的泉水,它噴射的時間是不規(guī)則的,因此,你就不得不睜著眼睛等待它,而當它終于出現(xiàn)之時,就感到一陣欣晚;在你等待的時候,你會看到,在蒼白的、半圓形的海灘上,一陣陣涌來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平靜地蛻下了一層層珠母的薄膜?! ∷麄儌z站在那兒微笑。他們先是被奔騰的波濤,后來又被一艘破浪疾駛的帆船激起了一種共同的歡樂感覺。那條帆船在海灣里劃開一道彎曲的波痕,停了下來,船身顫抖著,讓它的風帆降落;然后,出于一種要使這幅畫面完整的自然本能,在注視了帆船的迅速活動之后,他們倆遙望遠處的沙丘,他們剛才所感到的歡樂蕩然無存,一種憂傷的情緒油然而起——因為那畫面還有不足之處,因為遠處的景色似乎要比觀景者多活一百萬年(莉麗想道),早在那時,這片景色就已經(jīng)在和俯瞰著沉睡的大地的天空娓娓交談了?! ⊥h處的沙丘,威廉·班克斯想起了拉姆齊:想起了在威斯特摩蘭的一條小徑,想起了拉姆齊,帶著那種似乎是他的本色的寂寞孤僻,獨自一人沿著那條道路躑躅。他的散步突然被打斷了,威廉·班克斯回想起來(這肯定是由于某種確實發(fā)生過的意外事件),被一只伸出翅膀來保護一窩雞雛的老母雞打斷了。拉姆齊停下腳步,用手杖指著老母雞說“漂亮——漂亮”,一束奇異的光照進了他的心窩。班克斯想道,那表明他性情質(zhì)樸,同情弱者,但是,他好像覺得,也就是在那條岔道上,就在那兒,他們的友誼中斷了。在那以后,拉姆齊結(jié)了婚。后來出于某種原因,他們的友誼的核心消失了。他說不出這究竟是誰的過錯,只是,過了一陣,重敘友情代替了另結(jié)新歡。正是為了敘舊,他們又重逢了。然而,在他和沙丘之間這一番默默無聲的對話中,他堅持認為,他對拉姆齊的友情絲毫也沒有減退;他的友誼,就在那兒,好像一個年輕人的軀體,在泥土里躺了一個世紀,他的嘴唇依舊鮮紅,這就是他的友誼,敏銳而現(xiàn)實地,橫陳在海灣對岸的沙丘中。

編輯推薦

  這是弗吉尼亞·伍爾夫意識流小說的名篇。小說采用了音樂中奏鳴曲式的結(jié)構(gòu),其中由三個章節(jié)組成的文本,又是夜晚的燈塔照耀大海的節(jié)奏。這部小說的結(jié)構(gòu)十分精巧和完美。情節(jié)極其簡單,而人物內(nèi)心的獨白、意識的流動,使作者的視角始終處于一種多元的狀態(tài)。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到燈塔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6條)

 
 

  •   看了電影《時時刻刻》,喜歡妮可扮演的伍爾夫,于是對這個傳奇的女人有了無比的興趣,于是去借了這本著名的《到燈塔去》。閱讀這本小說的感覺,類似看姜文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情節(jié)簡單,畫面感很強,充滿象征手法,作者的表達欲盛大。你并不需要臆測作者的想法,你只需要跟著她的思緒游走即可。
       對于小說本身并無太多評價,倒是對伍爾夫有了更多感觸。于我所感受到的而言,她并不如妮可演的那般自我矛盾。她不是一個站在人類尖峰上思考to be or not to be的哲學家,她只是太聰慧,太細膩,太敏感,所以注定孤獨。她在寫作中所流露出的無盡思考,也許根本及不上她平日大腦里游離的思緒的千分之一。所以世俗生活對她而言,只能是禁錮的牢籠。
      
      筆記:
       主題:作者企圖在這部書中討論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本質(zhì)。小說討論了三個主要問題:第一,是否有可能在不犧牲自我的個性特征這個前提之下,來獲得人與人之間的互相諒解和同情(答案肯定)。第二,自我是否有可能在一片混沌之中認識和把握真實,在一個混亂的時代里建立起某種秩序(答案:個人能力有限,但只要在個人能力范圍內(nèi)真誠地探索,依然能夠找到人生的意義)。第三,自我是否有可能逃脫流逝不息的時間的魔掌,不顧死亡的威脅而長存不朽(答案肯定)。
       意識流寫作手法:視角轉(zhuǎn)換,兩種時間,象征手法,音樂結(jié)構(gòu),借鑒繪畫?;緦懽鞣椒ㄊ敲恳欢我砸痪鋵υ掗_始,然后主人公大段獨白。這種獨白極具特點。作者采取敘事的主觀性,從人物主觀的角度來敘述,作者本人毫不介入,采取隱退到幕后的超脫態(tài)度,讓人物把他在某一特殊情景中的思想情緒、主觀感受用自言自語的方式直接敘述出來,而且這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敘述,實際上是一種沉思冥想,是一種內(nèi)心的意識流動。
       兩種時間:柏格森把人們常識所公認的時間觀念稱為“空間時間”,把它看做各個時刻依次延伸的、表現(xiàn)寬度的數(shù)量概念。他認為“心理時間”才是“純粹的時間”、“真正的時間”,它是各個時刻互相滲透的,表現(xiàn)強度的質(zhì)量概念。他認為,我們越是進入意識的深處,“空間時間”的概念就越不適用。柏格森的“心理時間”理論,對意識流小說家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在寫書時可以像一把扇子似的把時間打開或者折攏”,或者把幾分鐘時間擴展到好幾頁篇幅,或者把一段較長的時間加以壓縮,或者把眼前所看到,所回憶,所想象的現(xiàn)在、過去、將來的各種情景交織、穿插、匯集起來,彼此交錯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取得一種特殊的戲劇化效果。
      
      摘錄:
       現(xiàn)在她不必再顧及任何人了。她能夠恢復她的自我,不為他人所左右了。正是在現(xiàn)在這樣的時刻,她經(jīng)常感到需要——思索;嗯,甚至還不是思索,是寂靜,是孤獨。所有那些向外擴展,閃閃發(fā)光,音響雜然的存在和活動,都已煙消云散;現(xiàn)在,帶著一種嚴肅的感覺,她退縮返回她的自我——一個楔形的黑暗的內(nèi)核,某種他人所看不到的東西。雖然她正襟危坐,繼續(xù)編織,正是在這種狀態(tài)中,她感到了她的自我;而這個擺脫了羈絆的自我,是自由自在的,可以經(jīng)歷最奇特的冒險。當生命沉淀到心靈深處的瞬間,經(jīng)驗的領域似乎是廣袤無垠的。她猜想,對每個人來說,總是存在著這種無限豐富的內(nèi)心感覺;人人都是如此,她自己,莉麗,奧古斯都,卡邁克爾,都必定會感覺到:我們的幻影,這個你們借以認識我們的外表,簡直是幼稚可笑的。在這外表之下,是一片黑暗,它蔓延伸展,深不可測;但是,我們經(jīng)常升浮到表面,正是通過那外表,你們看到了我們。她內(nèi)心的領域似乎是廣闊無邊的。有許多她從未見識過的地方;其中有印度的平原;她覺得她正在掀開羅馬一所教堂厚厚的皮革門簾。這個黑暗的內(nèi)核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她非常高興地想,因為它無影無蹤,沒人看得見它,誰也阻擋不了它。在個人獨處之時,就有自由,有和平,還有那最受人歡迎的把自我的各部分聚集在一起,在一個穩(wěn)固的圣壇上休息的感覺。一個人并不是經(jīng)常找到休息的機會,只有作為人的自我,作為一個楔形的內(nèi)核,才能獲得休息。拋棄了外表的個性,你就拋棄了那些煩惱、匆忙、騷動;當一切都集中到這種和平、安寧、永恒的境界之中,于是某種戰(zhàn)勝了生活的凱旋的歡呼,就升騰到她的唇邊;她的思路在那兒停住了,她的目光向窗外望去,遇見了燈塔的光柱,那長長的、穩(wěn)定的光柱,那三次閃光中的最后一次,那就是她的閃光。
      
  •   我覺得豆瓣網(wǎng)上一位仁兄表達了我的心聲:

    看《到燈塔去》的時候,我是完全地沉醉于作者意識深處那種近乎魔幻的魅力的。那不只是回憶,那是關于時光的一些片段的整合,像電影一樣,她會帶領你走向許多地方,首先是海邊的房子,其實你會看見一扇窗,以及坐在窗前美麗的婦人,接著是窗外那個沉默的自言自語的男人,他喜歡和詩待在一起,他和人群總像存在著沖突,在這所海邊的房子里,他的朋友們五顏六色,他們的舉動,他們的那些微小的細節(jié),都在描述里,令人遐想和追憶,仿佛他們是許多的樹,栽種在多年以前,那栽種的過程,撲滿了海風的鹽味,陽光透過樹的縫隙落下來,讓我們看見,看見詩歌當中,很多的音符,缺少任何一個,他們的生活都不會像書中描寫的那樣,連成記憶中的那個下午。
      
      伍爾夫牽著我的手,走向了紅色的柵欄,她還帶我去看海邊的巖石,也就是在那塊巖石上,我看見了拉姆齊夫人,用紙片寫著信,而風,又刮走了那些紙片。在回憶里,伍爾夫像海風一樣穿過當年的房子,她不放過眼里任何的腐蝕和破碎,也不放過任何的銹跡和花朵,她的雙眸閃閃發(fā)光,她眼里過去的影子,全落座在原來的地方,她的父親,拉姆齊先生,依然在想那個想不明白的問題。
      
      伍爾夫回憶的雙手,伸向了大利花,也伸向了莉麗的畫板。莉麗是個終身都未婚的女人,對于拉姆齊夫人,莉麗始終保持著她自己心中的距離,在她眼里,所有的景象都是模糊的,她甚至畫不好自己心中的那幅畫,她眼中的拉姆齊夫人,并不表示一種絕對的完美,她不知道是否該將眼前的那棵樹移向畫板中央,只是拉姆齊夫人卻了解她,她看見“莉麗那雙斜嵌在蒼白而有皺紋的小臉蛋上的中國式眼睛挺秀氣,不過要一個聰明的男人才會發(fā)現(xiàn)”,由此,我肯定了拉姆齊夫人的智慧,以及她心底的那份柔軟。
      
      在伍爾夫的描述里,我不懂畫,但是會愛上畫,愛上的同時,會產(chǎn)生自己的理解?!斑@幅畫不是畫他們兩個,……還存在其他的意義,其中也可以包括她對那母子倆的敬意。譬如說,通過這兒的一道陰影和那片的一片亮色來表達”,在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里,人很容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就像突然之間,你推開一扇窗,眼前是大片大片的蔚藍色海景,你見到的,你拼命呼吸的,有海風,有海鳥,有藍天,有白云,你一定也注視到了很遠很遠處的那艘小船。
      
      “她想,他們還會繼續(xù)生活下去,不論他們活多久,他們會回到這個夜晚,這輪明月,這陣清風,這幢房屋中來,也將回到她的身邊?!?
      
      “她像一棵樹一般靜止了,那棵樹剛才還在風中顫動、搖曳,現(xiàn)在風小了,樹葉一片一片靜止下來?!?
      
      看一本書,我很少能看出風花雪月來。但是《到燈塔去》給了我太多溫暖奇妙的感覺,原來一個人的心,可以延伸得那么遠,那么遠。落雪的日子,我在窗外;不落雪的日子,我在窗內(nèi),閱讀的時光,完全改變了一個人的心境,而且,想像,會無休無止。你會突然,想擁抱點什么,告訴她或者他,此刻,你心中是多么的喜悅,你看見了天使的光亮,你看見了天空很不一般的霞光,直到黑夜降臨,你又突然,多了一層孤獨,你在書中的結(jié)局里,陷入了一片迷霧。盡管書中,其象征性的寫法,并不想讓你生出對命運對人生更多的迷茫,但是那一刻,一本書讀完了,你突然就有了一種沖動,你突然就想打開窗推開門,到那一片海景中去,你要去找那艘小船,你要抓住那種使得你的心充滿了溫暖的東西,你甚至想像拉姆齊先生一樣,站在窗前,站在海邊的草坪上,一個人,大聲地朗讀心中的詩歌。
      
      太溫暖了,伍爾夫給了我們太多的東西了,以致于,離開一本書,我需要拼命地去抓住另外一種東西。我能感覺大利花還沒有播下的種子,在我的心底萌動,也能感覺遠處的海角,有一些小船仍舊顛簸在風中。在那一刻,我的回憶也充滿了我內(nèi)心的縫隙,我突然很想念樹,那個和我一起行走在黃河邊上的女子。她叫樹,秋天的樹。
  •   首先,先對書籍本身做個點評吧,封面設計我比較喜歡的,用的是伍爾夫的人物頭像做封面,封面的那張紙摸起來有點亞麻的那種觸感,紙質(zhì)也是不錯的,如果喜歡意識流喜歡伍爾夫的建議收藏。
    其次,相信讀過《墻上的斑點》的都知道伍爾夫的寫作特點,《到燈塔去》這本意識流小說是作者準自傳的一本小說,小說以燈塔為主干線,寫了拉齊姆一家人和幾位客人在一戰(zhàn)前后的生活片段,喜歡小說中對人物豐富內(nèi)心世界的細致描寫及那種零散、無邏輯、非理性的寫作手法。
  •   這是我畢業(yè)論文要研究的一本小說
    對于意識流小說家伍爾夫來說《到燈塔去》是較為成熟和巔峰的作品
    《燈塔》里為我們展現(xiàn)了鮮明而有特色的時空觀念 即為 意識時間終于物質(zhì)時間
    瞬間的意識時間即可以被放大到無限 但是無限的物質(zhì)時間 卻可以被縮小的被忽略的地步
    衡量這一切的尺度 就是 這段時間 是否對人的意識世界造成質(zhì)的影響和根本性的提高
    這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 更是一種警戒 不要讓意識活在虛無之中 不要被無盡的物質(zhì)時間吞沒掉靈魂
  •   伍爾夫是我大學時期從20世紀外國文學中知道的,當時老師也說過《到燈塔去》。意識流小說我一直是喜歡的,但到底沒有敢去看,呵呵,這次買了這本,希望能認真看完。書的幀裝印刷很美。
  •   包裝很美,很符合伍爾夫的氣質(zhì)。小說更是獨特,使用意識流手法轉(zhuǎn)換時空人物視覺,一定要看!
  •   弗吉尼亞伍爾夫是早期的意識流代表性作家,這本書印刷質(zhì)量很好,書有點難懂,知心者自可會意!
  •   該怎么說呢,在看《到燈塔去》前對意識流的文體沒有多大的認識?,F(xiàn)在正在讀,不愧是伍爾夫,文筆的修飾真的很好,大家有機會也要看看,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本噢!
  •   伍爾夫的意識流小說,很有感覺,各種視角
  •   這是我讀過的最喜歡的小說,封面很有質(zhì)感,印刷翻譯都完美.伍爾夫跳躍的靈動的思維,富有張力的想像,極強的表達能力,具有節(jié)奏感的律動,用極深的隱喻探討深刻的命題,意識流絕對的經(jīng)典,世界小說代表作
  •   認識伍爾夫,是緣于電影《時時刻刻》,三個不同年代的女人對于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侣坍嫷倪_洛維夫人入木三分,看完之后是無盡的沉痛與悲鳴,更加引發(fā)了強烈的反思。這本書是翻譯過后的標題“到燈塔去”吸引了我,一如內(nèi)心的向往一樣,引領我到達另一個方向。
  •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文學的哲性思考,就一定要閱讀現(xiàn)代主義小說。要了解現(xiàn)代主義小說,不能不讀伍爾夫,而要了解伍爾夫,不能不讀《到燈塔去》。只有讀了《到燈塔去》,你才會了解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女性精英,什么是真正的精英小說。這是一部需要反復閱讀,至少要細讀五遍的小說?!兜綗羲ァ窌屇泱w會什么是真正的文學性。而讀了《到燈塔去》才似乎能理解伍爾夫為什么會選擇自己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   之前因為看過她的一本《海浪》,她的意識流小說地位可以說是數(shù)一數(shù)二,讀著她的散文化語言,心里很舒暢,繼續(xù)《到燈塔去》,向書友推薦!
  •   伍爾夫的確是意識流文學的巨匠
    研究意識流讀伍爾夫的書是必須的
    當然針對圖書整體感覺而言的話 還是很不錯的 贈送了書簽一枚 排版很不錯 閱讀起來很舒服~
  •   到燈塔去(伍爾夫文集),6折促銷。
  •   只讀過伍爾夫墻上的斑點 那時還是小孩子 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我本科畢業(yè)論文寫的就是意識流 很喜歡這本書
  •   意識流作為文學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頗有可看之處??赐炅藛桃了沟摹兑粋€青年畫家的肖像》后,就深深著迷,意識流的作品買了幾本?!兜綗羲ァ罚瑧摬粫屛沂?/li>
  •   一只很喜歡意識流~同學推薦讀伍爾夫
  •   很棒的意識流作品!打算讀完所有的伍爾夫
  •   伍爾夫其人很有意思,意識流很有意思,號稱最長情書的奧蘭多總沒貨,先看這本吧
  •   細膩。精細。游走在現(xiàn)實與意識之間。優(yōu)美。詩意的文風。喜歡看故事的人建議慎買。這是個極單調(diào)的故事。情節(jié)太過簡單。注重的意識流。這里是關于內(nèi)心的寫作。
  •   一直很喜歡弗吉尼亞·伍爾夫,這本書是她的經(jīng)典著作,很好啊,書的質(zhì)量也挺好的。
  •   意識流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一位心思細膩的女權(quán)主義者。她的筆觸、描寫、敘述,攝人心魂。
  •   伍尓夫的意識流小說,這本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吧!
  •   這是一部作者傾注心血的準自傳體意識流小說,
  •   英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在意義中尋找本質(zhì)。上海譯文的書面設計和書的排版及質(zhì)量非常好。
  •   全文以拉姆齊夫婦的一次聚會展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度假,第二部分是人事變遷,第三部分故地重游,對生死進行了哲學探討,很抽象
  •   用伍爾夫的話是最好的詮釋:讓我們守住自己這熱氣騰騰、變幻莫測的心靈漩渦,這令人著迷的混沌狀態(tài),這亂作一團的感情紛擾,這永無休止的奇跡——因為靈魂每時每刻都在產(chǎn)生著奇跡。
  •   紙質(zhì)很好,經(jīng)典的意識流小說
  •   意識流的小說不錯
  •   意識流小說
  •   不得不說這個包裝和封面實在是很漂亮 封面還是磨砂的 簡潔高雅..
    當然印刷質(zhì)量也挺好! 物超所值! 很喜歡*** 第一次拜讀伍爾芙的意識流小說 感覺不錯
  •   喜歡吳爾芙,喜歡意識流小說~~
  •   很棒的伍爾夫文集,非常特別的裝幀設計,超級喜歡
  •   意識流形態(tài)的書本第二章開始語言十分優(yōu)美
  •   封面很好看,標準伍爾夫的造型,值得購入
  •   很喜歡伍爾夫,這本書包裝特別美,布紋理封面,拿在手里感覺特別好!
  •   看達洛維夫人能看進去。但燈塔我卻還是囤著,久久未掀
  •   很喜歡伍爾夫,封面好好看啊。
  •   很喜歡伍爾夫 剛好論文要寫奧蘭多 多讀點伍爾夫的書
  •   相當棒的書 伍爾夫的經(jīng)典作品
  •   喜歡伍爾夫的同學必備!
  •   不錯,喜歡伍爾夫。
  •   覺得不應該先看前面的序,應該先看正文,總之伍爾夫真的是極細膩
  •   伍爾夫的書,這本必須要看得
  •   伍爾夫的作品還是譯文出版比較好
  •   伍爾夫的書要細細看 才有感覺
    書質(zhì)量不錯 很喜歡
  •   多年后首登希望中的燈塔、卻已物是人非...
  •   看了喧囂與騷動、頭好痛、對意識流有恐懼感了
  •   書很好,是正品,就是讀起來比較困難~意識流,讀著讀著就走神了
  •   意識流的名著,,找到女性溫存與力量
  •   意識流的作品,我功力太淺還不能看得太透徹
  •   讀著有那么點吃力,但是喜歡意識流
  •   意識流的小清新~~
  •   還沒有來得及讀,應該不錯。伍爾芙,意識流大師。
  •   意識流作品,字體大小適宜,適合閱讀!
  •   這本書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語言的節(jié)奏感,像音樂一樣有旋律和優(yōu)美。
    很喜歡她的書。尤其是評論的。簡直是一針見血的。
    感覺沒有多余的廢話,這本小說也如此。
    人物刻畫的很精彩典型,合上書,感覺里面的人物就在腦海浮動著。
    他們在說話,在行走。
  •   燈塔是前行的目標
  •   剛開始看,弗吉尼亞的書是永遠的經(jīng)典
  •   是一本小說啊,以為是散文隨便比之類的,還沒有開始讀
  •   這是一部不能以語言表述的偉大作品。
    在這部作品里,時間、空間都可以被無限放大或縮小,而我們所看到的,往往是事物在那一剎那、最真實的一面。
  •   很喜愛VIRGINIA WOOLF,她為我們現(xiàn)在的人類提供了營養(yǎng)豐富的精神食糧,打開了更深的自我內(nèi)省。看起她寫的書有種越讀越愿意看越愛不釋手的強烈感。沒有找到她的《THE WAVES》,希望當當網(wǎng)能夠盡快的提供。謝謝。
  •   看了時時刻刻之后研究伍爾芙,所以買了這本書,裝訂非常完美~
  •   作家中的作家寫的書自然名不虛傳。得多看一遍,時而掩卷沉思,方能領略其妙處。她的作品似簡實繁。乍看如同三秋樹,細品猶如春近之枝,盡是苞芽。
  •   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值得一看!
  •   讀的很有意思,很值得一看。
  •   紙張很好 值得推薦
  •   很經(jīng)典的著作,值得一看。。。
  •   非常好的書,值得珍藏。
  •   從包裝帶書本到內(nèi)容,都很完美。
  •   送朋友的生日禮物,質(zhì)感超級好
  •   朋友推薦的 不錯
  •   不說假話真的很催眠。勸喜歡看故事的朋友慎購。
  •   一直很喜歡這個游離于現(xiàn)實與瘋癲之間的作家,喜歡她那空蕩蕩的生命內(nèi)核。
  •   浮想聯(lián)翩對現(xiàn)代人是一種奢望
  •   非常喜歡這本書,而且封面特別有質(zhì)感,書本印刷也不錯,內(nèi)容大愛。
  •   這本書的包裝我很喜歡,紙質(zhì)很好。內(nèi)容還沒看,不過應該會是對我胃口的。
  •   這本書寫的細膩到讓人充滿感傷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舒服。封面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然后慢慢細讀里面文字,手指觸及封面紙張很是享受
  •   閱讀很妙的一本書
  •   喜歡這本書的裝幀和紙的感覺
  •   我覺得挺不錯的,挺好看的
  •   包裝很美,但是翻譯的很蹩腳,可能太遵照原文了。不參照英文看不下去。
  •   是正版,包裝很精致~值了這錢了~
  •   很好的版本,現(xiàn)在買也不貴。喜愛伍爾芙。
  •   哈哈,伍爾芙的最重要作品。
  •   快遞太慢,書還可以
  •   ( ̄. ̄)
    很美的說,不多贅述
  •   好&;hellip;&;hellip;:-)
  •   還沒有足夠的耐心看完
  •   聽說有點費解,希望能看懂。
  •   在學校圖書館借過,覺得還是應當收藏一下
  •   書的質(zhì)量不錯,封面還蠻有感覺的。
  •   好書 讀起來很舒心 也很快樂
  •   不錯,喜歡伍爾夫的作品
  •   伍爾芙的書,要在深夜細細讀。
  •   非常好,仔細研讀,哈哈
  •   還沒有看,是我畢業(yè)論文用書,但是看推薦還不錯,可以購買
  •   看完THE HOURS,喜歡上她
  •   靜下心來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