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

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奧地利]弗蘭茨·卡夫卡  頁數(shù):275  字數(shù):152000  譯者:孫坤榮  
Tag標簽:無  

前言

  《訴訟》(一譯《審判》)成稿于一九一四年八月至一九一五年一月,卡夫卡去世后由好友布洛德在一九二五年整理出版,是卡夫卡三部長篇小說中最早為人所知的一部。  《訴訟》的語言質(zhì)樸簡練,以合理的句子精確地描寫細節(jié),所有細節(jié)真實可信,讀來撲朔迷離。讀《訴訟》的人,大都避不開這樣一些問題:約瑟夫·K到底有罪還是無罪?如果有罪,犯的到底是什么罪,怎么無緣無故就被逮捕,無緣無故就被處死了呢?法庭雖然有普通法庭的表面形式,但它的的確確并非普通法庭,而是一種無所不在的法庭,連院子里玩耍的孩子都是法庭的人,它高高在上,卻設(shè)在破舊房子的閣樓上,它到底代表什么?在法庭走廊上等待著的被告以及到辯護律師家里的商人布羅克是那么卑躬屈膝,而辯護律師卻告訴約瑟夫·K,“被告是最美麗的人”,這意味著什么?在約瑟夫-K卷入審判的一年里,他似被一只無形的手牽著,一步步走向泥沼,越陷越深,最終整個人被淹沒。這是誰的手呢?約瑟夫·K不確知法庭的地點和開庭的時間,卻鬼使神差地幾乎按時找到開庭的地方,為自己申辯,他和法庭是否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神甫為什么對約瑟夫·K講守門人的故事?是想教育他?幫助他?如果是,那么約瑟夫·K是否受到啟發(fā)?他們長篇大論討論守門人的故事,“使得本來極為簡單的故事變得不同了”,而約瑟夫·K也變得精疲力竭,無力思考了。整個故事見不到前因后果,矛盾和不確定的地方多不勝數(shù),一種思路常被接著而來的另一種思路打斷,推翻。小說的許多情節(jié)似真非真,似假非假,K在銀行雜物貯藏間見到守衛(wèi)被打的那一幕就是極突出的例子。文本結(jié)構(gòu)和敘述手段使得讀者疑問重重,卻得不到確切的答案。越是如此,就越想追問個究竟?! ≌娴挠袀€“究竟”可追嗎?  我們的生活經(jīng)歷、我們的歷史體驗、我們所受的教育、我們的世界觀、我們所處時代的思潮以及我們自己的價值取向都會影響我們對作品意義作出判斷,因此不同的人對作品的著眼點不同,對問題也有不同的答案。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訴訟》在前蘇聯(lián)還只能以打字本流傳于知識分子之間時,人們以為那是一位蘇聯(lián)人的作品,因為大家發(fā)現(xiàn)書中所寫的,正是發(fā)生在自己以及親戚朋友身上的事。當之后的八十年代初中國讀者也能讀到《訴訟》中譯本時,人們立刻聯(lián)想起“文革”的現(xiàn)實,覺得“文革”的荒謬殘酷同《訴訟》中發(fā)生的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對這本小說產(chǎn)生了認同感。這種感性的認識和第二次大戰(zhàn)后的卡夫卡接受有異曲同工之處;當納粹的罪行公諸于世后,人們震驚了,于是卡夫卡就被認為是預言的天才,因為他在《訴訟》中描寫的,正是后來納粹的極權(quán)統(tǒng)治機制以及人在這種統(tǒng)治下的悲慘命運。我們可以看出,有切身之痛的經(jīng)歷和體驗的人,總是傾向于以現(xiàn)實主義方式閱讀《訴訟》,這樣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常不自覺地在卡夫卡極端夸張、充滿象征的描寫背后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實的存在形式。這種與個人生活現(xiàn)實和社會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讀法不被卡夫卡的研究者認可,他們認為這顯然不符合文本的原意,至少限制了文本的意義。不過,這又確實可以說是最為廣泛的讀法,否則,“卡夫卡式”這個詞就不至于那么流行了。  其他讀法還有:結(jié)合作者的生平解讀《訴訟》者認為,由于和費莉絲解除了婚約,卡夫卡有負罪感,審判是卡夫卡的自我審判,法庭是自我設(shè)置的法庭,正因為法庭設(shè)于自我之中,所以它無所不在,不容逃脫。聯(lián)系到宗教意識者認為,人有原罪,渴望救贖,于是尋找上帝,法庭代表上帝,約瑟夫·K渴望靈魂的平安,但是他認識不到自己的罪,因而得不到救贖。有人把約瑟夫·K比作精神病患者,認為他患有妄癥,以為自己被跟蹤而惶惶不可終日,是失去安全感的現(xiàn)代人的代表,他做著白日夢,小說的情境是他極端矛盾的內(nèi)心的投影。曾經(jīng)非常流行的一種看法是:存在的困惑。這種看法認為約瑟夫·K所處的境況就是現(xiàn)代人的存在境況,甚至是人類整體的生存狀態(tài),人受一種不可知力量任意擺布,任他如何掙扎都是徒勞。卡夫卡的比喻手法把這種荒謬和矛盾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些人有另一種讀法,認為整本小說所描寫的根本不是人和物,不是真正發(fā)生的事件,而是語言文本闡釋的困難狀況,那個不可知的法庭代表著文本最終的不可解釋性,卡夫卡為他的讀者設(shè)置了層層障礙,使他進不了門,讀者就像法門之前的鄉(xiāng)下人,他來到為他而設(shè)的門前,想進入其中,門前卻有守門人擋住,使他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  以上種種見解各有根據(jù),都能夠在小說中找到支持自己看法的部分,論述起來皆能自圓其說。問題在于,大家都只能部分地闡釋作品,又不能夠把不同的意見揉成一個和諧體,因為他們本身是相互矛盾的。于是,《訴訟》這部小說就像神父講述的寓言中那“法”,當你在門前等待得夠久之后,法門之內(nèi)有可能射出一道不滅之光。我想,整部小說中最致命的一點是鄉(xiāng)下人臨終前模糊看到的那道不滅之光,我們不知道他是因為周圍真的暗了還是他眼力不濟看不清了,但是,他肯定是見到了光。正是因為隱約知道有這么一道光的存在,他才會到法門之前請求進入,終其一生在門前等待。人生的道路,人類的道路,似也受著這么一道光的誘惑,小至個人,大至人類的總體,也和鄉(xiāng)下人一樣,因著一道可能有或想象中的光而義無反顧地掙扎、追求,不清楚最終會有什么結(jié)果?! ∽鳛樽x者,我們大概也是受到這道我們尚見不著卻也隱約感覺到的光的誘惑而到來到《訴訟》之前,千方百計想進入其內(nèi),探個究竟。既然來了,就讓我們來做這徒勞的努力吧!  謝瑩瑩

內(nèi)容概要

  《訴訟》是最早被人們認識的小說,它披露了黑暗社會的司法內(nèi)幕和腐敗的官僚機構(gòu):銀行襄理K為人正直,勤奮能干,可在三十歲生日那天突遭逮捕,他覺得此事荒唐而又滑稽,后經(jīng)多方打聽才得知,原來有一個秘密法庭在對他進行調(diào)查。在一次審訊中,他當眾揭露司法機構(gòu)草營人命、誣陷好人的官僚作風和腐敗現(xiàn)象。他試圖尋求周圍人的幫助,可無人理會;他想求見法官為自己申辯,可也是枉然。他很無奈,最終卻在三十一歲生日前夕被兩個神秘的黑衣人殺死在采石場。小說故事情節(jié)撲朔迷離,發(fā)人深思。

作者簡介

弗蘭茨·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著名小說家。
  卡夫卡生前鮮為人知,他的作品也未受到重視。可在他身后,文名鵲起,蜚聲世界文壇。他的生命是短暫的,可他留給人們的文學遺產(chǎn)是不朽的,留給人們的思索是永恒的。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被捕——先同格魯巴赫太太、后與比爾斯納小姐的談話第二章  初審…第三章  在空蕩蕩的審訊室里——大學生——辦公室…第四章  比爾斯納小姐的女朋友…第五章  鞭笞手…第六章  K的叔叔——萊妮第七章  律師——工廠主——畫家第八章  商人布洛克——解聘律師第九章  在大教堂里第十章  結(jié)局附錄  馬克斯·布洛德為《訴訟》第一、二、三版寫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被捕——先同格魯巴赫太太、后與比爾斯納小姐的談話  一定是有人對約瑟夫·K進行了誣陷,因為他沒有做過什么壞事,卻在一天早晨被捕了。他的房東格魯巴赫太太的女廚師,每天早上八點鐘左右給他送早餐,這一次卻沒有來。這樣的事還從未發(fā)生過。這天,K還等了一會兒,靠在枕頭上,望著住在街對面的那個老太太,她正以一種對他特有的異乎尋常的好奇心注視著他;接著,他感到既奇怪又饑餓,便按了一下鈴。當即有人敲門,一個他在這所房子里從未見過的人走了進來。這個人身材修長,但很結(jié)實,他穿一套合身的黑衣服,很像旅游服,上面有各式各樣的褶皺、口袋、紐扣,還有一條腰帶,因此,看上去特別實用,雖然人們還弄不清楚他為什么要這樣穿戴。“您是誰?”K問道,同時在床上坐了起來??墒?,這個人不理睬K的問話,好像他的出現(xiàn)是理所當然的,只是說:“您按過鈴?”“安娜該給我送早餐了,”K說,接著默默無語地、仔細地端詳著和考慮著,想弄清楚這究竟是個什么人。但這人沒讓他注視多久,便轉(zhuǎn)身朝門口走去,打開一條門縫,對一個顯然是緊靠著門站著的人報告說:“他要安娜給他送早餐。”接著從隔壁房間里傳來一陣短促的笑聲,聽這聲音他鬧不清楚是否有許多人一起在那里笑。這個陌生人雖然沒從那笑聲里得知他早先并不知道的內(nèi)容,他還是以通知的口吻對K說:“這不行?!薄斑@倒是新鮮,”K說著從床上跳了下來,迅速穿上了褲子?!拔乙欢ㄒ纯锤舯诜块g里是些什么人,看看格魯巴赫太太將怎樣解釋對我的搗亂?!彼m然立即想到,他不該把這些話大聲說出來,因為這樣一來他便在某種程度上承認這陌生人有監(jiān)視權(quán),但又覺得眼下這并不重要??赡吧说故沁@樣理解這句話的,因為他說:“您不覺得待在這里更好嗎?”“如果您不向我作自我介紹,我既不愿意待在這里,也不愿意同您說話?!薄斑@倒是好主意,”陌生人說著主動打開了門。K走進隔壁房間,走得比他所想象的慢得多;一眼看去,房間里的一切幾乎跟昨天晚上一模一樣。這是格魯巴赫太太的起居室,這間擺滿了家具、臺布、瓷器和照片的房間里的空間今天也許比往常大了些,這一點并不能立即就看出來,尤其因為這個房間里的主要變化是有一個男人坐在打開的窗子邊看書。

編輯推薦

  銀行職員約瑟夫·K在一個普通日子里的早晨被突然闖入的便衣警察逮捕。接下來被迫面對一場莫名其妙的訴訟案。他不知道自己身犯何罪。他定期接受“審訊”;他的自由不受限制,卻又感到法院的人無處不在;他想澄清自己,卻又無從著手。一切都荒謬絕倫,法律無法捉摸,審訊如同兒戲,法官委瑣卑劣,律師只會空談……然而,案子卻像網(wǎng)一般罩住了他。最終,他只能像條狗似的被人殺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訴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當我從眾多未曾拆封的書中選出這一本時,我并不知道我挑選了一種怎樣的挑戰(zhàn)。之前從未讀過卡夫卡,只知道他是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先驅(qū)和大師,小說中充滿了令人費解的象征和荒誕不經(jīng)的情節(jié),此次讀罷《訴訟》,才真正體會到他的風格。老實說,讀這本書的節(jié)奏是很慢的,許多前言不搭后語的對話和莫名其妙的人物互動讓我初讀之下真是摸不著頭腦,根本不知道作者想跟我們說些啥。圍繞著一個來路不明不知前因后果的訴訟案子,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人物陸續(xù)登場,每個人都跟這個案子有關(guān),但究竟有怎樣的關(guān)系,卻又說不清道不明。耐著性子往后讀,才漸漸感覺到K先生的那種孤獨與疏離——整個世界都是法庭,每個人都是審判者和被審判者,個體永遠無法逃脫這樣一個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體制,只能要么反抗被消滅,要么順從被奴役。小說最后的那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像一條狗似的”K說,好像他人雖然死了,而這種恥辱卻依然存在于人間。
  •   不同的人去讀,得出的結(jié)論可能完全不同,訴訟正是這樣一本奇怪的書。作為小說,它是奇特的。名為訴訟,寫的當然也是訴訟,然而,我卻自始至終沒有看明白,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案件?受害人是誰?主人觸犯了什么樣的法律?甚至,最終的判決是什么?。。。等等,這些訴訟中的要素都沒有。我們只是看到,主人公K在一個清晨,當他還在床上,睜開眼睛,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租住的房屋內(nèi)多了兩個看守,從此,他就陷入了一個莫名的訴訟之中。神秘的法庭和法官,法庭中的聽差及其放蕩的妻子,高深莫測的律師和他家中女傭,給法官畫像的畫家,冷血非而虛偽的劊子手。。。一組組人物畫像生動而又怪異,真實而又虛幻。作者對每一個人的刻畫都非閑筆??此齐S意,實有作者深刻的寓意。作者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訴訟主體的群像,圍繞他們展開故事,似乎是一組組夢幻斷片的組合。尤其是場景的錯位——是的,是錯位,給人印象深刻的是鞭笞手對看守施刑的場景,居然是在主人公所在的銀行儲藏室中,而主人公是在突然聽到的嘆息聲所指引,才發(fā)現(xiàn)了施刑的情景,這真是匪夷所思。
    更匪夷所思的是訴訟的結(jié)果,整個小說進行到最后,主人公被執(zhí)行死刑,但他是什么罪名呢?作者沒告訴我們,也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想像的線索。
  •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超市看到一個同事買了這本書,那是第一次聽說有這么本書,對于一個研究訴訟法的人來說我可能太孤陋寡聞了,于是回家在當當上買了這本書。拿到后就看了起來,內(nèi)容來說很現(xiàn)實,反映了當時的法制環(huán)境和形勢,文筆當然是文學家的文筆,而不是法律學者的文筆,但反應的內(nèi)容會引起人們對于法律制度和法律實踐的思考。
  •   書很薄,但讀起來很晦澀,符合卡夫卡的一貫風格。
  •   卡卡夫所以的作品都是個迷。除了他本身的天馬行空,神秘色彩也是他去世后作品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吧。
  •   又是小號字體的哦,行間還距特大,不過看久了還是會順眼的,譯文干嗎這樣排版啊
  •   當初是在書店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看了簡介,覺得或許對認識前人的法治歷程,進而感受中國---作為法治后進國的司法實踐有所幫助,就買下了。說實話,看的時候,并沒有什么強烈的感受、明晰的心得;但隨著自己逐漸接觸到現(xiàn)世的真實情況后,就不時聯(lián)想到書中若干的片斷了。對中國司法實踐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讀一讀,做個理解的參照我對這本書的感受介于喜歡和一般之間
  •   挺好的書,是外國文學的必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