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0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陳偉 頁數(shù):417
Tag標簽:無
前言
談翻譯,我們首先注意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翻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人類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廣泛地進行著,但在歷史中卻很少得到世人的關注;豐富的翻譯活動,一直被實踐者認為是充滿障礙的工作,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卻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這兩個方面情況的長期存在,或者說翻譯領域被歷史學界、被理論界長期忽視的狀況造成的直接影響便是,翻譯一直被當作一種“雕蟲小技”。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語言學家對翻譯問題不予重視,歷史學家對翻譯活動熟視無睹,知識界對翻譯的認識幾乎是零。這在很大程度上使翻譯活動在兩個方面被遮蔽:一是翻譯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的作用得不到足夠的承認;二是對翻譯的種種問題得不到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尤為耐人尋味的是,對翻譯的這種輕視態(tài)度不僅僅來自翻譯界的外部,而且還來自翻譯界的內部。翻譯界內部的這種自我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他學科對翻譯的看法,漸漸地也在有關的學界形成一種偏見:翻譯為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因此,翻譯的作用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對翻譯的理論研究得不到學界的關注和支持。這種狀況一直延續(xù)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逐漸開始改變。
內容概要
談翻譯,我們首先注意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翻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在人類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廣泛地進行著,但在歷史中卻很少得到世人的關注;豐富的翻譯活動,一直被實踐者認為是充滿障礙的工作,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卻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這兩個方面情況的長期存在,或者說翻譯領域被歷史學界、被理論界長期忽視的狀況造成的直接影響便是,翻譯一直被當作一種“雕蟲小技”。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語言學家對翻譯問題不予重視,歷史學家對翻譯活動熟視無睹,知識界對翻譯的認識幾乎是零。這在很大程度上使翻譯活動在兩個方面被遮蔽:一是翻譯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的作用得不到足夠的承認;二是對翻譯的種種問題得不到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尤為耐人尋味的是,對翻譯的這種輕視態(tài)度不僅僅來自翻譯界的外部,而且還來自翻譯界的內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述第一節(jié) 雙語詞典翻譯的本質及其異質特征第二節(jié) 例證翻譯研究的現(xiàn)實動因及歷史研究概述第三節(jié) 本書的研究內容、方法及視角第四節(jié) 主體構架及相關術語界定第五節(jié) 小結第二章 例證翻譯的本質探源及運思切人點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例證翻譯的本質探源第三節(jié) 功能翻譯理論述評第四節(jié) 基于目的論的例證翻譯系統(tǒng)構建第五節(jié) 小結第三章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反思一:譯者的目的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翻譯活動中的譯者主體性第三節(jié) 現(xiàn)有例證翻譯的譯者目的思想第四節(jié) 理解例證意義:基于理論詞典學的反思第五節(jié) 小結第四章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反思二:交際的目的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現(xiàn)有例證翻譯的交際目的思想第三節(jié) 闡發(fā)詞目意義:現(xiàn)實性與可行性研究第四節(jié) 實現(xiàn)例證語法、句法功能的語言屬性與機制第五節(jié) 接受者視域的期待潛勢第六節(jié) 源于交際質素的反思與詮釋第七節(jié) 小結第五章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反思三:策略性目的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現(xiàn)有例證翻譯的策略思想第三節(jié) 直譯策略的辯證解讀第四節(jié) 活譯策略的可行性思考第五節(jié) 基于意義取向與語言風格的斷想第六節(jié) 小結第六章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探證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例證翻譯目的性的根本前提:詞典文本屬性第三節(jié) 例證翻譯目的性的決定因素:詞典例證功能第四節(jié) 例證翻譯目的性的策略條件:讀者認知特點第五節(jié) 例證翻譯的目的性整合第六節(jié) 小結第七章 例證翻譯的方法論研究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例證翻譯的方法論:原則與模型第三節(jié) 文化內涵例證的翻譯:目的與方法第四節(jié) 目的一策略一原則:自由的理性第五節(jié) 小結第八章 例證翻譯目的性視角研究的思考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對等詞:局限性與目的性第三節(jié) 例證選配原則的背叛與重心換位第四節(jié) 例證翻譯評論范式的轉變與新體系的構建第五節(jié) 小結第九章 結束語第一節(jié) 研究綜評第二節(jié) 后續(xù)性可拓展空間附錄一關于例證翻譯“闡發(fā)詞目意義”的詞典調查附錄二基于例證翻譯交際目的性的使用者調查附錄三成詞原則的認知可解性研究參考文獻主要參考詞典或文集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正因為如此,雙語詞典學作為詞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學科性質的歸屬問題也同樣經(jīng)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才得到人們的基本認同。張柏然在《雙語詞典(編纂)學芻論》一文中對此進行了分析。他指出,人們之所以看不到詞典學研究的學科獨立性,其原因就在于,人們往往只片面地強調詞典學與語言學研究的密切關系而忽視了詞典學“與純粹語言研究無關的,有其自身特征的一面?!雹匐p語詞典處理的是語言,雙語詞典(編纂)學與語言學之間必然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語言學理論對雙語詞典(編纂)學研究的影響是無疑的。但是,我們在確定雙語詞典學的屬性上,卻不能把這種關系當作唯一的關系,因而做出以偏概全的結論,以為雙語詞典(編纂)學隸屬于語言學。張柏然強調,雙語詞典研究更要關注其自身的許多特點,“如動態(tài)對比的特點,編纂原則和方法、技巧的特點,語際轉換的特點,以及機助雙語詞典的特點等,而這些特點不能與一般的語言特點相提并論?!雹凇 〗陙恚p語詞典的編纂實踐活動極為活躍,這同樣帶動了雙語詞典學理論研究的發(fā)展,雙語詞典學著作層出不窮。雙語詞典學研究積極追蹤現(xiàn)代語言學和其他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不但針對雙語詞典編纂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新視角的探索與構建,極大豐富了雙語詞典學的理論內涵,而且針對一些傳統(tǒng)問題進行了理性的思辨與反思,增強了源于實踐的經(jīng)驗的學理性與科學性。理性的思辨無疑將有助于實踐的進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