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克里斯塔·沃爾夫 頁數(shù):195 譯者:包智星,孫坤榮
Tag標簽:無
前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的蘇聯(lián)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的軍備競爭異常劇烈,相繼在歐洲部署了各自最先進的中程核導彈,戰(zhàn)爭有一觸即發(fā)之勢。飽受兩次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歐洲幾百萬人民多次掀起抗議的浪潮,其規(guī)模之大,次數(shù)之多,是二戰(zhàn)后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許多著名作家或親身參加這些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或寫文章或發(fā)表演說、著書作劇來聲援和平運動,“反戰(zhàn)”已成為當時作家創(chuàng)作的中心題材。克里斯塔·沃爾夫的《卡珊德拉》(1983)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問世的。可以說,這是作者用大素材、寫大題材的一次大膽嘗試。它取材于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和英雄傳說,尤以荷馬史詩《伊利昂紀》為主要依據(jù)。小說寫的是三干多年前的特洛伊戰(zhàn)爭(公元前1194年至公元前1184年),指的無疑是當代世界核戰(zhàn)爭的危險。時過二十余年,世界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但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新一輪軍備競爭正在興起,什么導彈防御系統(tǒng)、太空轟炸機、超高速導彈層出不窮,動輒制造種種借口以武力相威脅,屢見不鮮,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因而克·沃爾夫這部以古喻今的反戰(zhàn)題材的小說,對世人可說是警示之作?! ≡谙ED神話中卡珊德拉是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和王后赫卡柏的女兒,她渴望自己成為先知,太陽神阿波羅賜予她為預言家。由于卡珊德拉拒絕了阿波羅的多次求婚,因此阿波羅使她只有預言的本領,卻沒有人信她的預言。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卡珊德拉雖一再警告,不能讓帕里斯率船艦去希臘,不要去搶希臘美女海倫,不要把大木馬搬進特洛伊城,但沒有一個人相信她的話(后人把沒人聽的警告稱為“卡珊德拉呼吁”),終于導致了特洛伊城的毀滅。 特洛伊城陷落后,所有的婦孺老幼均被押運去希臘??ㄉ旱吕环蟪蔀橄ED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的女奴和情婦,后被阿伽門農的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所殺。 自荷馬史詩問世以來,歷代的文學家不斷賦詩作劇來描寫特洛伊戰(zhàn)爭中希臘和特洛伊交戰(zhàn)雙方的各類英雄人物,其中不乏婦女的形象。自公元前415年歐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劇《特洛伊婦女》上演后,除席勒于1802年有一首專門以卡珊德拉為題材的詩作之外,卡珊德拉的形象在古希臘文學中,或后人根據(jù)古希臘文學題材改編的故事及戲劇中,從來只是一個配角,沃爾夫第一次讓卡珊德拉成為小說的主角。
內容概要
克里斯塔?沃爾夫是德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本書是她的巔峰之作,出版時曾引起當時的東西兩德讀者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 ⌒≌f取材于希臘神話故事和英雄傳說,尤以《伊利昂記》為依據(jù),敘述的是3000年前的特洛伊戰(zhàn)爭,但真正所抨擊的是當年美蘇兩霸的核競賽;它是一本借古喻今的針對性小說,是一部痛斥世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的詩篇,其寓意深刻;在作者的筆下,希臘神話這一古老而永恒的題材煥發(fā)了新的光彩,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又啟迪人們去對世界上的一些重問題的思考。
作者簡介
克里斯塔·沃爾夫(1929- ),德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因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新穎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德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亦深受西方讀者的青睞。在數(shù)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里,沃爾夫幾乎囊括了德國所有的文學獎項,2002年還獲得了有“文學奧斯卡獎”之稱的最高獎“德國圖書獎”,并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章節(jié)摘錄
在我看來那時密里娜活潑有生氣,聰明又勇敢,滿腔熱情地站在面容憔悴的彭忒西勒亞一旁。不管她給我?guī)硎堑準歉?,當時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瞧;然而此刻她就在我的近旁,我是很不樂意的。那時,那些特洛伊的男人不顧我的抗議,把希臘人的木馬拖進城里,而她,我高興地看到,唯獨這位女子全身武裝,意志堅定,守在這個怪物旁邊①,我和她站在一起,我是沒有武器的。那又是從反意上來說的,我高興地看到她在半夜時分向從木馬中鉆出來的第一個希臘人沖殺過去。我高興,真的,我多高興呀!一刀之下,他們倒下了,死去了。而我,因為我大笑,他們像寬容瘋子似的寬容了我。我當時真沒看夠啊!眼下我不愿再說話了。自命不凡、習性癖好均已燃燒殆盡。我已心灰意懶,似已不可能萌生新的希望。對他人的憐憫已甚于自我憐憫。對此我不想作什么說明。當阿伽門農走上紅地毯時,這位王后的大笑已無需任何說明了?! 『稳?,在什么時候,將會重新找到話語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