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出版時間:2004-10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秘]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頁數(shù):149  字數(shù):76000  譯者:趙德明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我們所熟知的拉美作家中,最著名的當數(shù)博爾赫斯和馬爾克斯,第三位應該說就是略薩。他們曾深度影響過中國當代的年輕小說家,乃至決定過中國當代小說寫作的某種走向。十幾二十年過去了,今天來讀略薩的這本寫給年輕作家的書《給青年小說家的信》(趙德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10月版),對早已進入中年的我們來說算是重溫,而對現(xiàn)在的風流少年而言則是初讀。我很難猜測年輕讀者的感受,只是有一種直覺,這本書或許并不能激發(fā)初讀者如重溫者的那種感動和共鳴了。在我們當下的這種文學時代,這本書所崇尚的文學信念和專業(yè)探討精神,可能會顯得過于“古典”,甚至有些不合時宜。這本書真的能夠指引我們接近文學嗎?它對青年作家真的會有實際的價值嗎?     全書由十二封信的形式組成。除作為“附言”的末信外,第一二封信談的都是些“大道理”,第三至第十一封信則具體探討(長篇)小說的語言、風格、空間、時間、視角等等敘事形式和技巧問題。從純粹實用的角度來看,寫作者主要關心的恐怕都會是后者涉及的那些具體問題。確實,略薩在這本書的大部分篇幅里都在努力探討寫作中的具體問題,他是在用自己的文學經(jīng)驗和理論素養(yǎng)指導年輕作家掌握寫作的技巧和克服文學的障礙。不過,他所說的一切,其實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即文學的才能必須首先建立在寫作者的大量閱讀和寫作實踐之上。這只要看略薩所同時提及并憑借的眾多作家作品的名單即可一目了然。相對于理論而言,閱讀和寫作無疑是更重要的。理論可使人獲得抽象的明白,但真正的文學悟性在我看來只能產(chǎn)生于具體的閱讀和寫作之中。這也正是文學常常會難以言說的原因所在。如略薩所說:“即使在評論是非常嚴格和準確的情況下,也不能窮盡創(chuàng)作現(xiàn)象的研究,也不能把寫作的全貌說個明白。無論什么成功的小說還是詩歌總會有某個因素或者領域是理性批評分析無法捕捉到的。因為文學批評是在運用理性和智慧;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除去上述因素,往往還有以決定性的形式參加進來的直覺、敏感、猜測,甚至偶然性。它們總會躲開文學評論研究最嚴密的網(wǎng)眼?!保ǜ窖裕┮痪湓?,相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無限可能性,理論評論不能不是極其有限的。     但是,即便如此,文學仍然有其不變的、恒定的乃至是最根本的要素。這是理論要加以闡明和表達的,同時也是略薩在這本書里列為首要內(nèi)容而要求青年作家牢固建立的信念。如果說略薩的那些關于形式和技巧的所有說法,不難從別一個老練、成熟的作家口中聽到的話,那么這個杰出作家的胸懷氣度及文學信念,恐怕就遠非一個平常作家所能有或所敢有的了。這就不能不談談略薩所說的文學大道理了。     在第一封信里,略薩首先談及的是寫作者的“文學抱負”問題。他認為對一個準備成為作家的人來說,“文學抱負是必要的起點”。什么是作家的文學抱負?“作家從內(nèi)心深處感到寫作是他經(jīng)歷和可能經(jīng)歷的最美好事情,因為對作家來說,寫作意味著最好的生活方式,作家并不十分在意其作品可能產(chǎn)生的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后果。”換言之,作家獲得或建立文學抱負的過程是,“一天,突然感到自己被召喚,身不由己地去從事這種活動——比如寫故事,根據(jù)自身條件,使出渾身解數(shù),終于覺得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而絲毫不認為是在浪費生命”。在略薩看來,這樣一種內(nèi)心的或真正的文學抱負的獲得和建立,“不能僅僅解釋為自由選擇”,而應該確切地說是一種“自我選擇”。所謂自我選擇,突出的是作家對自己的生活及文學的自覺的承擔意識。這就需要作家具備源于內(nèi)心的或精神的支持力量。由此便能夠更深入地談這種文學抱負的起源。不是別的,略薩提供的答案就是“反抗精神”?!拔覉孕牛悍彩强炭鄤?chuàng)作與現(xiàn)實生活不同生活的人們,就用這種間接的方式表示對這一現(xiàn)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表示用這樣的拒絕和批評以及自己的想象和希望制造出來的世界替代現(xiàn)實世界的愿望?!辈⑶遥爸匾氖菍ΜF(xiàn)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應該堅決、徹底和深入,永遠保持這樣的行動熱情——如同堂吉訶德那樣挺起長矛沖向風車,即用敏銳和短暫的虛構天地通過幻想的方式來代替這個經(jīng)過生活體驗的具體和客觀的世界。”反抗精神即文學抱負的起源,就是堂吉訶德的精神,也就是文學的真精神。它可被視為滑稽,也可被視為崇高;可被視為喜劇,也可被視為悲劇?!@種精神,恰恰是“文學存在的秘密理由”,“決定了文學能夠給我們提供關于特定時代的唯一的證據(jù)”。略薩還有下面這段話,把他的文學抱負觀推向了極致的表達:文學抱負“是一種專心致志、具有排他性的獻身,是一件壓倒一切的大事,是一種自由選擇的奴隸制——讓它的犧牲者(心甘情愿的犧牲者)變成奴隸”。如福樓拜所說,“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真正的作家“不是為生活寫作,而是為了寫作而生活”。像獻身宗教那樣獻身文學(而非僅僅是“從事文學”)的作家,“他才有條件真正地成為作家,才有可能寫出領悟文學為何物的作品”。(略薩)這樣的作家也就成為其文學抱負的快樂而幸福的“奴隸”。     由此看來,略薩的這部《給青年小說家的信》,探討的主旨并不在如何使作家的成功寫作成為可能,而是在如何使杰出的作家成為可能——文學抱負的獲得或建立,將促使這種可能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顯然,這與大多數(shù)的文學歷史和我們的現(xiàn)實狀況都是相距遙遠的,這同時也就是杰出作家不能不是稀少的原因。     最后再順便提及兩個小問題,也算是讀書余談。一是略薩所談的文學抱負及反抗精神(諸多引文未錄),我以為其實是在兩個層面上展開的,一是文學層面(如本文所談),二是政治層面。后者顯然與略薩所處的拉美政治環(huán)境有關(本文未詳)。其次,看遍全書,我發(fā)現(xiàn)略薩所舉的作家作品之例,除美洲以外,幾乎都是西歐(法國、英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的文學,那么,至少,還有俄羅斯文學呢,為什么未見提及呢?      本書系當代拉美最重要的作家瑪利奧·巴爾加斯·略薩的一部討論小說寫作技巧的隨筆集,1997年在西班牙出版后,陸續(xù)在世界各國出版了多語種版本,是一部難得的文藝散論作品,它以書信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小說創(chuàng)作中,一系列關于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基本問題所作的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見解。巴爾加斯·略薩在這本書中談及的語言風格、時間、空間視角、不同的現(xiàn)實層面以及許多技巧變化都屬于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本功”。讀者可以從中窺探到優(yōu)秀現(xiàn)代小說的欣賞途徑。

作者簡介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1936—),出生于秘魯阿雷基帕。1959年以故事集《首領們》初獲文名,1963年出版成名作《城市與狗》。他還著有《塔克納小姐》、《瓊加》和《陽臺上的瘋子》等多部戲劇作品。2002年又有長篇新作《天堂在另外的街角》問世。他于1986年和1994年先后

書籍目錄

一  絳蟲寓言二  卡托布勒帕斯三  說服力四  風格五  敘述者空間六  時間七  現(xiàn)實層面八  變化與質(zhì)的飛躍九  中國套盒十  隱藏的材料十一  連通管十二  權作信后附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條)

 
 

  •   都能當上小說家的,也并不是誰當上了小說家是因為他看了什么小說技巧,但是不可否認,對小說技巧的了解還是很有必要的,起碼它對以下兩種人是有用的:對純文學已經(jīng)從僅是閱讀過渡到了非常喜愛而志在研究的讀者們,對正在致力于小說寫作卻始終苦惱于寫不好或不知如何處理實際操作問題的人。《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假借通信方式,闡述了作者作為小說家,對小說創(chuàng)作以及小說本身的見解,讀起來還是很輕松有趣的,每一章講解所涉及的方面,也無不是當代小說本身必須具備的東西。作者的真知灼見、雖然有些“古板”但實是必須了解的技巧,我認為應該是所有真正熱愛小說以及寫小說的人所需要知道和清楚的,最起碼作到“心里有數(shù)”。這些內(nèi)容涉及的問題是基礎問題,也是繞不開的問題,它在現(xiàn)今看來,特別是對從基礎、基本來了解小說的人看來,最具有必要性。當然,這本書是挑讀者群的{世上其他的書又何嘗不是呢},它對自己內(nèi)容的限定就將自己圈在了一個狹小的范圍之內(nèi),讓一些讀者感到無趣或者無所謂,但是,好的東西從來都是這樣。世上的書有很多,但都遵循一個不可漠視的傳統(tǒng),那就是,凡是從眾的書和對讀者不加“排斥”的書,從來都壽命很短。這本書倒不是。
  •   通俗易懂,易于小說寫作愛好者讀!
  •   評論的書是很枯燥的,但是他寫的字字一針見血。如果大家都來看看這書,也許網(wǎng)絡上的寫手能寫出更好的作品來。
  •   很好看,很受啟發(fā)。只是寫作沒到那個火候的話,是不能全部體會的。
  •   真的很棒物有所值
  •   對喜歡寫字的朋友很有用處,雖然不必去照搬照學,但肯定有啟發(fā)
  •   好書!誠懇地言語~精辟地道理~
  •   作為一個青年寫作者來說,我更喜歡評論性的東西。比如:巴爾加斯·略薩就是我喜歡的一個。整本書并不是教一個剛起步的寫作者怎么樣去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更多時候他是用一種勸戒的口氣來讓我們面對。對于文學,真的是沒有想好走這條路,那就趁早放棄吧。這的確是一條忠告。本書是智慧和經(jīng)驗的炫示。作者在書中以準確干練的筆觸列舉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并在全書結(jié)尾處說:“親愛的朋友,我試著告訴您的是,請忘掉我在信中提到的那些關于小說形式的內(nèi)容:還請忘掉一下子就動手寫長篇小說的念頭。”
  •   對文學感興趣的人,喜歡寫作的人,值得一讀。請聽:沒有早熟的小說家,任何大作家,任何令人欽佩的小說家,一開始都是練筆的學徒。作家從內(nèi)心深處感到寫作是他經(jīng)歷和可能經(jīng)歷的最美好事情,因為對作家來說,作家并不十分在意其作品可能產(chǎn)生的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后果。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文學算不上什么大事,文學在社會生活的邊緣處茍延殘喘,仿佛地下活動似的。從一個喜歡展開想象的翅膀,遠離現(xiàn)實世界,遠離真實生活的傾向,到開始文學生涯,這中間還有個大多數(shù)人不能跨越的深淵。作家能夠獲獎,作品暢銷,擁有極高知名度,都有著極其獨特的走向,因為有時這些名和利,會頑固的躲避那些最應該受之無愧的人,而偏偏糾纏和降臨到受之有愧的人身上。重要的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應該堅決,徹底和深入,永遠保持這樣的行動熱情--如同堂吉珂德那樣挺起長矛,沖向風車,即用敏銳和短暫的虛構天地通過幻想的方式來代替這個經(jīng)過生活體驗的具體和客觀的世界。對于我們讀者來說,不能奢望太多了,就以上這些真知灼見,已經(jīng)夠我們受用終身。
  •   喜歡小冊子類型的書是因為可以像工具書一樣隨時翻翻,所以這書的裝幀我喜歡,小小薄薄一本,既不會有負擔感,也會使得閱讀的心變得更加精細是從豆瓣上看到這本書的那時正處于寫作的(也許也稱不上什么正式的寫作了)瓶頸期,一個小小的聊齋故事遲遲寫不到結(jié)尾,于是便有了看些教材的念頭,剛好在豆瓣上看到,說略薩是拉美作家里第三個對中國青年寫作頗有影響的人物,反正我是沒聽說過這人,不作評論,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到當當找了書,買了這書,系統(tǒng)是有的,像什么絳蟲之類的比喻我也很容易接受,但是有些地方還是拖沓了,不知是不是翻譯的問題,感覺語言本來可能應該更有魅力的(恕我對譯者不敬了),看到后面的話就不怎么有興致,尤其有些地方講的不那么清晰,搞得我有點糊涂,也大概我水平比較低了不過啟發(fā)還是有的,至少幫我突破了一些地方。我以前一直排斥看寫作方面的所謂專業(yè)指導,覺得看這些只會束縛了自己的筆力,失去靈性,即使身為中文系的學生,也懶得領會寫作老師在課上那些枯燥的理論而且我從小就不怎么看書信體的書,很討厭看書信體,也不善于寫信。這本書看下來,算作一個突破吧,竟然沒有很排斥。這么說吧,如果你是想很好很好的學寫作理論的話,這本書可有可無。如果你是想入門寫作,可以看看。如果消遣,最后不要,因為這本書會催眠你。建議看的時候多注意下里面提到的作品,有些就算我看過了,還是沒有書里那樣的分析。不動筆墨不讀書,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喜歡邊看邊劃,順便寫點感悟,評論。
  •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從題目來看,是比較有局限性的,首先你要喜歡讀小說,然后喜歡寫,甚至想到小說家。當然,這里面只是作者(略薩)和一位立志成為小說家的年輕人之間的書信。從旁觀者的角度是這樣,所以也就沒有那么多類似做秀的噱頭。對熱愛文學的人來說,讀讀還是有益處的。這是挺好的一本書,說得很誠懇,不過我覺得有些太偏重講技巧了,忽略了文學本身。真正寫小說哪有那么小心?
  •   題目寫得很清楚,這些信是給青年小說家的,也就是說對普通讀者不大適用。書里所說的諸多寫小說的技巧很有趣,想要寫小說的人是應該照此錘煉自己的寫作能力的。作者在末尾寫道:“親愛的朋友,我試著告訴您的是,請忘掉我在信中提到的那些關于小說形式的內(nèi)容;還請忘掉一下子就動手寫長篇小說的念頭?!边@讓我想起了“無招勝有招”,記得是《倚天屠龍記》里張三豐教導張無忌時所使用的方法。寫作技巧是寫小說的基礎,只有嫻熟掌握以后才有可能寫出好作品。沒有前面的刻苦鍛煉,當然也就不可能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地。前面有朋友說本書“太偏重講技巧了,忽略了文學本身。真正寫小說哪有那么小心?”,我覺得這話不妥。沒學會走又怎么可能學會跑?學書法的人不先摹先輩書法家的帖子,怕也是不能最終寫出自己的風格。劉翔之所以能跑出12妙88,就在于他之前十年如一日的苦練。我認為雖然各行各業(yè)有各自不同的技巧,但其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真正寫小說當然是需要基礎磨煉的,根扎穩(wěn)了,接下去就是發(fā)揮多年的辛勤積累了。說白了,就是在充分掌握了寫小說的技巧以后,開始動筆寫小說的時候再把那些技巧忘掉,不刻意,不過分謹小慎微,而是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那些技巧來,并且不讓讀者看出作者在炫耀技巧,仿佛沒有技巧般渾然天成......這就是我讀完此書所理解的。
  •   得花些時間和精力去領會。因為翻譯的問題,使得理解又遠了一層??上В趯W生時的英語水平大部分還給老師了。呵呵。
  •   雖然有點不懂,但還是覺的有收獲!
  •   我覺得翻譯的內(nèi)容實在不很好。譯者還不如不翻譯吧。讀了幾篇,沒什么新意。就拿說明小說寫作要有說服力吧,扯了一堆我們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例子。可笑的是你并不知道他說明了什么問題!建議大家購買的時候務必慎重。
  •   我覺得內(nèi)容挺單薄的......作者說的技巧等都是泛泛而談,無甚深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