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和瑪加麗塔

出版時間:2004-12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俄羅斯)布爾加科夫  頁數(shù):444  字數(shù):312000  譯者:高惠群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是被扭曲的人在用扭曲的方式表現(xiàn)扭曲的人生、扭曲的世界。這是一部費時兩年寫了十五章、卻將手稿焚毀,結(jié)果欲罷不能、不吐不快,于是重新展紙、一氣呵成的杰作?!洞髱熀同敿欲愃肥且陨鲜兰o二三十年代蘇聯(lián)文藝界現(xiàn)實生活為背景,以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象征主義、魔幻現(xiàn)實主義相結(jié)合的手法創(chuàng)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作者為正義張目,鞭撻腐惡,歌頌真愛,把奇幻瑰麗的景觀與濃郁凄絕的詩情融合成一體,終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第一部
第一章 千萬別跟生人交談
第二章 本丟·彼位多
第三章 第七項論證
第四章 追捕
第五章 格里鮑耶陀夫紀事
第六章 果然是精神分裂癥
第七章 兇宅
第八章 教授與詩人論戰(zhàn)
第九章 科羅維約夫的把戲
第十章 雅爾塔來的壞消息
第十一章

書籍目錄

米·布爾加科夫(1891~1940)俄羅斯作家。出生于烏克蘭基輔市一個教授家庭。自幼喜愛文學、音樂、戲劇,深受果戈理、歌德等的影響。1916年基輔大學醫(yī)療系畢業(yè)后被派往農(nóng)村醫(yī)院,后轉(zhuǎn)至縣城,在維亞濟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1918年回基輔開業(yè)行醫(yī),經(jīng)歷了多次政權(quán)更迭,后被鄧尼金分子裹脅到北高加索。1920年棄醫(yī)從文,開始寫作生涯。1921年輾轉(zhuǎn)來到莫斯科。1920年開始在《汽笛報》工作,發(fā)表一系列短篇、特寫、小品文,揭露并諷刺不良社會現(xiàn)象,以幽默和辛辣的文風著稱。1924~1928年期間發(fā)表中篇小說《不祥的雞蛋》(1925)、《魔障》(1925),劇本《卓伊金的住宅》(1926)、《紫紅色的島嶼》(1928)。1925年發(fā)表長篇小說《白衛(wèi)軍》,描寫1918年基輔的一部分反對布爾什維克的白衛(wèi)軍軍官的思想行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師和瑪加麗塔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今年看的最好的一本書了。
  •   learnaboutRussiamorefromit.
  •   開什么玩笑?半個月之前定的書,至今沒給我送,竟然還要求我評論?當當網(wǎng)就是這樣子做事的?
  •     1. 少有的能從一開場就抓住我的注意力并讓我一口氣讀下去的書。以前孤陋寡聞沒聽說過作者,沒想到有如此好的作品。翻譯也很好,雖然我沒看過也看不懂俄文原著,但中文譯本確實鮮活有神。全書確實才情橫溢。
      
      2. 原著寫于十月革命新政權(quán)上臺二十多年后,文筆中時不時出現(xiàn)對荒謬體制的諷刺。中國當年右派那么多,咋就沒人能寫出這樣的傳世作品呢?俄國知識分子也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群體啊。其擔當與糾結(jié),與中國兩千年來的儒家知識分子倒是相似。
      
      3. 對于書中虛構(gòu)的魔鬼和耶穌的用意,我是這樣看的:當偽善遍地,懦夫成群,太陽的光芒偉大到把人們烤得吱吱冒油,黑暗的登場就具備了積極的意義。瑪格麗特的那點小俏皮,那點小發(fā)泄,那點“臭美”,就使她看起來如同黑暗中的天使。而書中的魔鬼們,也是很有原則,很有尊嚴的。他們懲戒別人都是從別人的惡行中乘虛而入,也講究按罪量刑。對于瑪格麗特這樣不向強人開口請求的弱女子,倒是無機而乘。而魔鬼的各種搗亂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
      
      4. 我覺得作者是在大師這個角色中寄托了自己,大師才是主角啊,雖然著墨不多。
  •     這是我在 11 年寫的書評,當時的我正在一段令我絕望的感情中掙扎?,F(xiàn)在徹底放下這段感情撲向世俗的我,已經(jīng)不敢相信這是我寫的。
      ======================================================
      
      在瑪格麗特出場前,我甚至覺得這是部恐怖小說。一連串的懸疑事件,神出鬼沒的惡魔,還有離奇的死亡和不斷陷入瘋狂的人們。我被帶入了那個世界,憑著本能緊張地尋找避開這一切的方法。以我的經(jīng)驗常識,只有內(nèi)心太過貪婪的人才會遇到如此災難??赡切┒际窃倨胀ú贿^的人,為了自己的生活想盡辦法,我亦如此。這讓我感到恐懼和絕望。
      
      惡魔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在瑪格麗特正式出場后才漸漸明晰。那個一千年前本丟·比拉多的故事也開始和現(xiàn)時發(fā)生聯(lián)系。
      
      瑪格麗特即大師所愛的人,她過著令大多數(shù)女人渴望的生活,有個寵愛她又有能力的老公,物質(zhì)豐厚??纯此幕▓@小樓,就已經(jīng)讓人艷羨不已了。她卻猶如活在地獄,痛苦不已,日夜想著毫無音訊的大師。
      
      愛情是崇高的,我對此深信不疑。她對不速之客宣揚“如果您借此葬送了我,那您可是太可恥了!是的,可恥!我是為了愛情而死的?!?br />   
      瑪格麗特從魔鬼那得到了機會,準備不顧一切、在所不惜。對的,她是對的,她將要如愿以償。
      
      到這時,我才放松心情,對惡魔那一伙的態(tài)度在不自覺中發(fā)生改變?!八麄兌际抢蠈嵢??!比粘I钣兄婷畹墓πВ茏屓似届o。黑貓很可愛,阿扎澤勒、卡羅維夫 嚴肅卻不乏幽默,赫勒天真善良,法蘭得都變得溫柔。我隱約看到避開惡魔的方式,不應該說避開,而是面對。
      
      盛大舞會結(jié)束,瑪格麗特完成了她的任務,法蘭得遵從約定,讓她見到大師,一切回到從前,相愛的人守在屬于他們的不被打擾的地下室。
      
      大師獲得解救,可他筆下的比拉多和愛犬班加依然在那個石平臺上,為失眠所苦;又反反復復夢見試圖與醫(yī)生在月光道上交談,卻總是不能如愿;他夢想著行刑從沒有發(fā)生過。
      
      我從來對人各有命心存異議,某種程度上確實如此,可如果是兩個相愛的人呢?像大師與瑪格麗特。父母和子女呢?又如比拉多與他的愛犬班加。如作者所說:"誰在愛,誰就應該與他所愛的人分擔命運?!痹谙鄲鄣臅r間里,我們共享命運。
      
      大師的任務還沒完成,和心愛的人守在地下室并不是他的結(jié)局。他被賜予安寧,和瑪格麗特一起,獲得重生。他們向地下室告別,向伊萬告別,向莫斯科告別。來到耶路撒冷,結(jié)束他未完成的小說。自此總督終于走上了月光道,和醫(yī)生哲人耶穌阿一起。大師與瑪格麗特將到他們的天堂。
      
      莫斯科的詭異事件就此消失,偵查員們對這一切給出了完美的解釋,即使恐懼還在,但人們對此漸漸忘卻。
  •     每讀《大師和瑪格麗特》,時而欣喜、時而悲傷,時而期待、時而絕望,交錯不已。讀畢后,又總不免落個焦躁不安——就如那個尚未得到寬恕的本丟?彼拉多,在每個月滿之夜飽受內(nèi)心的折磨,歷千年不止。而小說卻始終在那里,它的深邃和博大,一如沃蘭德遮蔽蒼穹的斗篷,完全掩蓋住個人的紛思雜緒。
        
      因為我一直覺得欠《大師和瑪格麗特》一個書評——記得有一次在給小R的信中曾寫道:“這本書是我在清華期間印象最為深刻、也是于性情上給我影響最大的一本小說?!笨墒沁@樣的陳述是多么地荒唐可笑啊——迄今為止,我根本無法用幾個簡潔明了的關鍵詞來概括《大師和瑪格麗特》留給我的印象,又何談它曾帶給我的影響?甚至,在剛剛結(jié)束的旅行中,我曾很投入地又將這本小說讀了近兩遍,卻依舊不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去描述它留給我的印象。
        
      或許,用幾個關鍵詞去概括這部小說的企圖其本身便是愚蠢的——《大師和瑪格麗特》自有其復雜性、多面性,它沒有清晰的輪廓和界限;《大師和瑪格麗特》不能被解讀,它也不需要被解讀。這是為什么在我讀過的關于這部小說的書評中,唯一值得贊賞的是sweetii的《我們穿同一個身體》——在那里,個人經(jīng)歷、閱讀體驗和小說文本是共生的。經(jīng)典作品從來都不是等待去描繪的靜物;它們是動態(tài)的、充滿活力的——對它們所描述社會的諷刺便是對我們當下社會的諷刺,彌漫在作品中的懷疑、驚恐和期待便是我們自身的懷疑、驚恐和期待——它們在任何時代都是如此?!洞髱熀同敻覃愄亍繁憔哂羞@般無窮無盡的滲透力和感染力。
        
      無論如何,愛情并不是《大師和瑪格麗特》的核心主題,即便這部小說有著動人的名字——《大師和瑪格麗特》,即便大師和瑪格麗特的初次謀面已成為愛情故事的經(jīng)典——“特維爾街上有成千的行人,可是,我向您保證,她只看到了我一個人,而且,那目光里包含的不僅是不安,甚至像是痛苦。使我驚訝的與其說是她的美貌,毋寧說是她眼神中那非同尋常的、任何人都從未看到過的孤獨!”、“有什么好講的!后來的事您可以自己想象出來……就像走在僻靜小巷時平地冒出來個殺人兇手似的,愛神遽然來到我倆面前,它的利劍當即穿透了我們兩人的心!”,即便作者在第二部的開頭更是寫到:“親愛的讀者,請隨我來!誰對您說人世間沒有忠貞、永久的真正愛情?撒這種謊的人,應該把他的舌頭割掉!”、“我的讀者,隨我來吧,您只管跟我走,我一定讓您見識見識這樣的愛情”?!洞髱熀同敻覃悺返淖髡卟粦?、不愿將才華浪費在描寫兩情相悅的美好上。真正值得歌頌的愛情,在作者眼中是這樣的:“誰在愛,誰就應該與他所愛的人分擔命運”。這是瑪格麗特對大師堅貞愛情的全部?;蛟S,這也緣于米?布爾加科夫?qū)矍榈闹蒙眢w驗。
        
      小說中的小說——大師創(chuàng)作的關于本丟?彼拉多的歷史故事,雖僅四章,卻渾然天成地穿插于整部作品之中。這四章,文字之優(yōu)美,意境渲染之濃厚,讓人嘆服。比如,這一段:“地中海方向襲來的黑暗已經(jīng)完全籠罩在這座為總督所憎惡的城市。圣殿和威嚴可怖的圣安東尼塔樓之間的幾座飛橋不見了,漆黑的深淵從天而降,把賽馬場周邊圓柱頂上的雙翼天使、墻上設有槍眼的哈斯莫尼宮、集市、一排排板棚、大街小巷以及池塘等等……統(tǒng)統(tǒng)吞噬了……偉大的耶路撒冷城已無影無蹤,就像它從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其語言的張力、節(jié)奏、色彩、飽和度,面面俱到,如一首博爾赫斯的詩歌,又有如一副舒緩展開的畫卷。
        
      場面宏大、構(gòu)思縝密、文字精致、哲理幽深,此是整篇作品的特點。因此,即便是重讀,《大師和瑪格麗特》亦讓人沉浸其中、如癡如醉。
        
      “怯懦是人類缺陷中最最可怕的缺陷”是作者通過上述“小說中的小說”中表達出的觀點。正是由于“怯懦”,第五任猶太總督、騎士本丟?彼拉多核準了耶舒阿的死刑,卻在此后千年,于每個月圓之夜飽受良心之折磨——直到大師賜予他解脫。
        
      人,難免有缺陷;懷生畏死,亦是人物常情??晌┢淙绱耍棚@得“拒絕怯懦”之難能可貴。要知,《大師和瑪格麗特》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蘇聯(lián)。關于那個年代,別爾嘉耶夫曾在《俄國革命與共產(chǎn)主義世界》中寫道:“我在蘇維埃共產(chǎn)主義制度下生活了五年,所有這五年里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道德上的不妥協(xié)??梢哉f,在這段困難的時間里我從未背叛自己。我甚至為自己生命中的這幾年而驕傲,并視之為我履歷上特別有尊嚴的一段。我看到周圍有很多人背叛自己。再說一遍,人的變形是我生命中最沉重的感受之一。”在“哲學船事件”發(fā)生之后,米?布爾加科夫又在蘇聯(lián)生活了18年直至去世;其間,他創(chuàng)作了《大師和瑪格麗特》。他用這部作品拒絕了“人的變形”,捍衛(wèi)了知識分子的尊嚴,向人們展示了“堅貞是人類精神中最最難能可貴的氣質(zhì)”。
        
      “信仰”的問題是《大師和瑪格麗特》這部小說的核心。這一問題由沃蘭德在劇場的魔術表演前拋出:“(使我感興趣的)毋寧說是另一個更加重要的多的問題,也就是:本市居民的內(nèi)心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歸根結(jié)底,米?布爾加科夫?qū)儆谧詈笠淮亩砹_斯“貴族”知識分子。這里,“貴族”是指意識形態(tài)上的——他們不相信政權(quán)和物質(zhì)途徑的力量,他們不相信“人自己管理”的法則,他們更關心精神層面的建設。無獨有偶,另一個布爾加科夫——在“哲學船事件”中遭驅(qū)逐的神學家謝?尼?布爾加科夫曾這樣寫道:“……但人們內(nèi)心的感受也和外部事件一樣值得關注,而且,總所周知,內(nèi)心事件常常比外部事件更重要。”
        
      迄今距米?布爾加科夫創(chuàng)作《大師和瑪格麗特》的年代已近一百年,距本丟?彼拉多核準耶舒阿死刑而釀成終生悔恨的年代已近兩千年,人類的生活方式已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扇说膬?nèi)心呢?
        
      每讀完《大師和瑪格麗特》,腦子里擺脫不了的自我告誡便是:善惡、是非,務要有鮮明的立場和判斷。我始終覺得,在今天這個瘋狂和迷失如舊的社會里,個體的內(nèi)在修為與外在行動的漸次改變才是創(chuàng)造更好生存環(huán)境的關鍵。隨波逐流的現(xiàn)實主義,終會為悔恨和痛苦埋下伏筆。
        
      或許那一天,關于魔鬼的第七項論證將會再次出現(xiàn)。
  •     有兩本書我讀了很多遍,上大學時曾經(jīng)有一個階段一直放在枕頭下,每天都要拿出來翻上幾頁,從任何一頁開始閱讀都不會有障礙。一本是錢鐘書的《圍城》,一本是《大師與瑪格麗特》。
      
      《大師和瑪格麗特》,[前蘇聯(lián)]米·布爾加科夫著,現(xiàn)在手邊的這本是譯林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譯林世界文學名著現(xiàn)當代系列之一。因為常常有人不告而取,借而不還,所以這本書前后買過多少次,已經(jīng)記不太清楚了,印象中有人民文學、外國文學、譯林多個版本。
      
      《大師和瑪格麗特》是布爾加科夫的絕筆之作,更是傳世之作,綺麗多彩的想象、荒誕奇崛的筆觸、乖張不羈的嘲諷、深邃極致的隱喻,與其說是一部經(jīng)典小說,不如說是天馬行空的華彩詩章。
      
      扉頁上有一行鉛筆字:“2001.12于蘇州書城?!?br />   
      那年夏天我大學畢業(yè)來到蘇州郵政局工作,上班在新區(qū)商業(yè)街,宿舍在里河新村,每天六點就要起床,在覓渡橋坐游5路,到相門橋轉(zhuǎn)乘68路,穿過整個古城,不出意外,我可以準時到達;晚上六點多才能從單位下班,八點在宿舍樓下的大排檔上吃一點砂鍋或者炒飯,然后回去洗澡洗衣服,一切收拾停當,人已經(jīng)累得像一灘爛泥了,倒在床上悶頭睡去。生活枯燥乏味,日復一日地簡單重復,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未來,甚至遞交了辭職申請。
      
      三個月后,我被派駐到PHILIPS,和他們的員工一起朝九晚五上下班,還能搭乘班車,白天有大段大段的空閑時間。我開始頻繁地去書城,每次都是直奔四樓的特價柜。巧得很,那段時間特價柜擺滿了譯林世界文學名著現(xiàn)當代系列的圖書,五折出售。我買了很多書,除了《大師與瑪格麗特》,還有《基督的最后誘惑》、《城堡》、《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了不起的蓋茨比》、《葉賽寧詩選》……曾經(jīng)感喟上學時不曾涉獵的大部頭書這輩子也許不會再讀了,可在PHILIPS的日子里,我啃完了很多大部頭書。
      
      再后來,我認識了毛健和鄒怡澗夫婦,當時他們正在談戀愛。七年多來,我和毛健從同事變成了哥們兒,還成了同居一個小區(qū)的村民。鄒怡澗在臨頓路上開了一間西餐廳,名字居然就叫“瑪格麗特”,門面不大,布置得很溫馨典雅,墻上的裝飾更新得很勤,時而電影海報,時而油畫復制品,菜品也稱得上物美價廉。我很快成了那里的???,咖喱雞飯是我的最愛,有時鄒怡澗會讓廚師為我做一小份番茄蛋湯,中西合璧。更多的時候我就坐在靠窗的位子和毛健抽煙吹牛,看街上來往的行人,或者坐在吧臺和鄒怡澗聊天,為新菜單的設計出謀劃策,對背景音樂挑三揀四,對促銷的海報指手畫腳,那些海報都是鄒怡澗的父親親自操刀的,老先生的美術字和他的女兒一樣俊俏活潑。
      
      小店的經(jīng)營靠口碑,來西餐廳的都是小資青年,常常有人在網(wǎng)上發(fā)帖對“瑪格麗特”或贊或貶。很慚愧,我從來沒有為“瑪格麗特”寫點什么,其實在心里是打過很多遍的腹稿,題目都起好了——《大師與瑪格麗特》??墒牵坪鯊膩頉]有大師到過瑪格麗特。
      
  •     只管靜默,不要作聲
      ——讀《大師與瑪格麗特》
      □任曉雯
      
      一
      1930年的蘇聯(lián)。肅反、騷亂、饑荒……空氣中彌漫著不安。被視為國家英雄的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寓所開槍自殺。一個文學的肅殺時代到來了。
      該年3月28日,小說家布爾加科夫給斯大林寫信,希望得到莫斯科藝術劇院助理導演職位,“如果不能任命我做助理導演,我請求當個在編配角演員;如果不行,就當個管劇務的工人;再不行,請?zhí)K聯(lián)政府以任何方式盡快處置我,只要處置就行……”
      39歲的布爾加科夫,寫作已有七個年頭。他的小說《魔障》和《孽卵》,諷刺筆法觸怒了“拉普”(全俄無產(chǎn)階級作家聯(lián)合會)頭頭阿維爾巴赫。后者說:“一位不給自己穿上同路衣帽的作家正在出現(xiàn)?!辈紶柤涌品蛴辛瞬幻铑A感。如同“水正漸漸漫過他的船”,鋪天蓋地的批評果然淹沒他,他被指控為“嚴重反對蘇維埃”。至1929年,所有作品無法通過審查。
      1930年3月,布爾加科夫的《莫里哀》被禁。彼時,他已開始創(chuàng)作《大師與瑪格麗特》——作家本人最重要的著作,也是整個二十世紀最好的俄語小說之一。但在當時,沒人知道它的長遠命運。能夠知道的是當下命運:它不能被發(fā)表。一位處于上升期的作家從公眾視野消失了。以布爾加科夫之名活在世界上的,是莫斯科小劇院的一名普通職員。他焚毀了《大師與瑪格麗特》的手稿。
      被禁第二年,布爾加科夫與伊萊娜?希洛夫斯卡婭結(jié)婚。這位妻子正是“瑪格麗特”的原型。如我們在小說中讀到,瑪格麗特的愛情支撐大師。她是騎著刷子飛翔,具有女巫般力量的女性。她是一位保護者。
      結(jié)婚的同年,布爾加科夫開始重寫《大師與瑪格麗特》。六年寫成,四年修改。期間還著有其他戲劇、評論、小說、翻譯。它們無一發(fā)表,只擁有包括伊萊娜在內(nèi)的寥寥幾位讀者。
      1940年——整整十年封殺之后,布爾加科夫因家族遺傳的腎病去世。1966年,《大師與瑪格麗特》終于初版,但刪改嚴重,被刪章節(jié)以手抄本形式秘密流傳。1967年,在法蘭克福,有了第一個較為完整的版本。但在布爾加科夫的祖國,第一個完全版本的出現(xiàn),則要等到1973年。這時,距離作者過世已有三十三年。
      作家是孤獨的職業(yè)。與內(nèi)心搏斗,和文字糾纏,所有的驚心動魄,都在一個人范圍內(nèi)完成。與此同時,作家又最不孤獨。他與讀者的相遇,是不限時空的相遇,是靈魂與靈魂的相遇。文字是凝固的生命,閱讀是偉大的復活。倘若作家知道,他不能與讀者相遇,那會怎樣?——會不會面對一種絕對的、死寂的孤獨?
      在此境況中寫作的布爾加科夫,內(nèi)心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我們不妨打開《大師與瑪格麗特》,喚起布爾加科夫的靈魂,開始一場遲到的相遇。
      
      
      二
      
      《大師與瑪格麗特》可歸納出三條線索:魔鬼在人間(莫斯科)、大師與瑪格麗特、彼拉多與耶舒阿(耶穌)的故事。它們建構(gòu)起現(xiàn)實、個人、信仰三個維度。彼此交錯,互為映射,使整部小說猶如一座拓向無限縱深的玻璃迷宮。
      “魔鬼在莫斯科”部分,是交響樂式的寫法,夸張又逼真,詭異且幽默,發(fā)揮了布爾加科夫一貫充沛的諷刺才能。魔鬼沃蘭德帶著四名隨從,來到1930年左右的莫斯科,將這個城市攪得天翻地覆。1930,是現(xiàn)實飄搖的年份,也是布爾加科夫被禁的年份。這部小說,從最直接的當下開始書寫。
      5月的傍晚,牧首湖畔,“莫文聯(lián)”領導柏遼茲和詩人無家漢坐著聊天?!昂鋈?,柏遼茲不再打嗝了,只覺得心臟咚地跳了一下,便無影無蹤了。過了一會兒心臟回到原處,上面卻像是插了一根鈍針。不僅如此,他還突然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恨不得馬上不顧一切逃離這牧首湖畔?!?br />   這是魔鬼的出場描寫,讓人聯(lián)想《圣經(jīng)》所言:“撒旦入了他的心”。(約翰福音13:27)柏遼茲的心先于眼睛感受到魔鬼。但在最初恐懼之后,他迅速鎮(zhèn)定,重拾被打斷的話題。
      他們正在聊的,是柏遼茲約無家漢寫的反宗教題材的長詩。柏遼茲認為必須重寫——雖然無家漢把耶穌寫得不討喜,但柏遼茲認為,耶穌根本不存在。
      這個時候,魔鬼化身而來,加入討論。博學的柏遼茲,不屑于阿奎那關于上帝存在的五項論證,以及康德的第六項論證。魔鬼追問:“如果沒有上帝,那么,請問,人生由誰來主宰,大地上萬物的章法由誰來掌管呢?”
      無家漢搶答:“人自己管理唄!”
      對此,魔鬼反駁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管理。
      魔鬼的回復,涉及兩個終極問題:苦難和死亡。這是人本身無法支配、管理、解決的兩個問題,也是理解生命意義的兩把鑰匙。圣經(jīng)最古老的一卷書,不是《創(chuàng)世紀》,而是《約伯記(好人受難記)》。人為什么有苦難?《約伯記》對此有啟示。我們看到,耶和華問撒旦:“你從哪里來?”撒旦答:“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約伯記1:8)接著,耶和華向撒旦談論完全正直的約伯,并允許撒旦降苦難于約伯,“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
      《大師與瑪格麗特》中,魔鬼沃蘭德大鬧莫斯科,正是描述“撒旦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但在魔鬼之上,有一個更高存在:上帝。魔鬼在人間走動,是經(jīng)過上帝允許的,是上帝旨意的一部分。一切苦難皆在于上帝的掌控,一切苦難里皆有上帝的恩典。人不是被盲目拋擲到世界上,白白受苦,然后白白死掉的。布爾加科夫隱而未述的含義,可從上帝是否存在的辯論里窺見,也在小說結(jié)局中被映證:耶穌派遣門徒馬太?利未指示魔鬼,“帶走大師并賜給他安寧”。
      牧首湖畔的辯論,仿佛全書的關鍵詞提示。關于上帝、魔鬼、苦難、死亡的思考,波瀾不驚地展開了。
      魔鬼沃蘭德肯定耶穌存在,柏遼茲表示自己另有觀點,還讓魔鬼拿出證明。沃蘭德說:“什么觀點都不需要!這個人存在過,如此而已!……并不需要任何證明?!?br />   并不需要任何證明。信仰不是被擺到桌面上的東西。它不可見,也不能被演示。然而,肉身所能見、理性所能認知的,是不是絕對領域?如果人尚未驕傲到自以為真理,就得承認:此領域只是人類存在乃至整個存在的一個層面,該層面里的事物不具備終極性質(zhì)。在肉身之外、理性之上,也許有一個終極秩序——上帝。
      柏遼茲否認上帝,進而連魔鬼的存在也否認。沃蘭德說:“我還是想懇求您一件事:您哪怕只相信魔鬼的存在也好嘛!我對您就不再有更多的請求了。您要知道,這是有第七項論證可以證實的,是最可靠的證明!它馬上就會擺到您面前?!?br />   在柏遼茲反駁了康德關于上帝的第六項認證后,魔鬼展開“第七項論證”。小說第三章標題,就叫“第七項論證”,描寫柏遼茲之死。這場死亡完全吻合魔鬼的預言——柏遼茲滑到軌道上,被電車車輪切下腦袋。
      魔鬼是存在的,他以柏遼茲預定的死亡,論證了上帝的存在。淵博卻驕傲的“莫文聯(lián)”主席死了,他的下一次出場,是作為一顆死人頭顱,出現(xiàn)在撒旦狂歡舞會上?!霸谶@張死人的臉上,眼睛竟還活著,而且還充滿思想、飽含痛苦?!蔽痔m德對這位唯物主義者說:“一個人有什么樣的信仰就會得到什么?!彼拱剡|茲永死,將他變成一件物品——杯子,讓他不復存在。
      柏遼茲之死,讓無家漢震驚。他想抓住魔鬼,卻被人們當作神經(jīng)錯亂,送進精神病院?!盁o家漢”的俄文原意是“流浪漢”、“無家可歸的人”,隱喻看不見上帝的生存狀態(tài)。具有反諷意味的是,在精神病院里,無家漢認識到上帝的存在,承認自己的詩歌糟糕透頂,并將過去的自我推倒重來。這位寡學而魯莽的詩人得救了。他在院中結(jié)識了本書主人公“大師”。倆人的入院原因,都是因為揭示真理——無家漢堅持自己看見了魔鬼,大師創(chuàng)作了一部關于本丟?彼拉多與耶舒阿(耶穌)的小說。
      正當大師向無家漢款款講述與瑪格麗特的愛情故事時,平靜的精神病院外,沃蘭德將整個莫斯科攪得發(fā)了瘋。謊言被揭穿,貪欲遭戲弄,好戲一出接一出。布爾加科夫筆下的魔鬼,讀來既不可怕,也不可惡。荒誕中有真實,邪惡里有快意。他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人性之惡。也許,魔鬼早就來了,在人心之中,在謊言與貪欲之間,在莫斯科這座地獄之內(nèi)。
      魔鬼沃蘭德,又被稱為“撒旦”、“黑暗之王”、“罪惡的精靈與陰暗統(tǒng)治者”?!拔痔m德”源于《浮士德》,此名被提及過一次,即在瓦爾瓦普吉斯之夜,梅菲斯特要求讓路時說:“讓路,沃蘭德公子來了!”
      小說開篇引用《浮士德》詩句:
      “……那你究竟是誰?”
      “是那種力的一部分,
      總欲作惡,
      卻一貫行善?!?br />   這正是前面提到的《約伯記》中的魔鬼觀。魔鬼“總欲做惡”,但在上帝這個更高秩序之下,惡卻成為善的一部分,惡的存在成就了善。魔鬼,你究竟是誰?是“那種力的一部分”,是上帝掌控之下,行走于人間的力量。
      小說中的耶舒阿(耶穌),把即將處死他的總督彼拉多、殺人犯巴拉巴,甚至出賣他的叛徒猶大,都稱為“善良的人”。人類內(nèi)心的道德秩序,也是上帝安置于其中的。人因罪而惡,卻因上帝的光照成為善?!耙腿A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箴言16:4)彼拉多、巴拉巴、猶大……何嘗不是“那種力的一部分”。
      小說中的魔鬼沃蘭德,對耶穌門徒馬太?利未說:“假如世上不存在惡,你的善還能有什么作為?假如從地球上去掉陰暗,地球?qū)莻€什么樣子?要知道,陰影是由人和物而生的?!?br />   在上帝的秩序里,有善,也有惡。有光,也有暗。創(chuàng)世之時,“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保▌?chuàng)世紀1:4)神并不因為“光是好的”,就消滅暗,他允許暗的存在,并將光與暗分開,形成秩序。有暗的存在,才能辨別光;有惡的存在,才能認識善。
      正如光與暗是上帝秩序的兩面,耶穌與撒旦也構(gòu)成《大師與瑪格麗特》的兩面。魔鬼的篇章是實寫,耶舒阿(耶穌)的部分則為虛寫。他與本丟?彼拉多的故事,以不同形式反復出現(xiàn):夢境、人物口述、小說手稿……時或,敘述者與故事中人重疊(比如結(jié)尾處,伊萬夢見自己走上月光路);時或,敘述者是布爾加科夫,是大師,是魔鬼?!洞髱熍c瑪格麗特》的作者,重構(gòu)了與《圣經(jīng)?四福音書》不同的耶穌受難記,將之打碎成片斷,貫穿進整部作品。
      即使最為清晰完整的“魔鬼在人間”章節(jié),也非“老老實實”講故事,敘述者不斷更替,全知視角與有限視角時時切換,使人讀來不禁疑問:這是真的,假的?他是好的,壞的?正如沃蘭德所言:“陰影是由人和物而生的。”小說中的人和物,也呈現(xiàn)陰影般明暗不定的色彩。這使得復雜精妙的敘述技藝,不再只是技藝,而成為思想的一部分。
      
      
      
      三
      
      《大師與瑪格麗特》共分兩卷,第一卷主線是沃蘭德大鬧莫斯科;第二卷才是大師與瑪格麗特。這對真正的主角,在整本書中姍姍來遲。第一卷第十三章《主人公登場》,大師單薄的身影匆匆登了個場,而瑪格麗特僅僅存在于情人的口述之中。到了第二卷,從第十九章《瑪格麗特》開始,這對情侶走到前臺,整座莫斯科城退至背景。
      這樣的交錯安排,使得小說呈現(xiàn)從眾相到個人、從外部到內(nèi)心的轉(zhuǎn)向。當整個世界群魔亂舞、惡相叢生,萬物以令人暈眩的速度旋轉(zhuǎn)而起時,瑪格麗特突然出現(xiàn)。她身穿黑衣,手捧黃花,“靜靜地走在蜿蜒、乏悶的小胡同里?!彼卿鰷u中央微弱卻堅定的力量,將大師從毀滅邊緣拯救過來。有什么能夠抵擋絕對的黑暗?只有愛。愛就是光。
      大師與瑪格麗特,是一個愛情故事,也是一個關于個人苦難的故事。
      大師是個“黑發(fā)男子”,大約三十八歲,胡子刮得很干凈,鼻子高挺,眼神焦慮。寫作《大師與瑪格麗特》時的布爾加科夫,也是“大約三十八歲”,從照片看,有著與大師相似的外貌。是的,“大師”就是布爾加科夫——經(jīng)過文字掩飾、技巧變形之后的布爾加科夫。
      “這個自稱大師的人狂熱地寫著小說,女人也被小說深深地吸引著……她預言他會揚名天下,并鞭策他、鼓勵他。從那時起她開始稱呼他‘大師’。她焦急地等待大師寫到‘猶太的第五任總督’的故事結(jié)局,用歌聲般的嗓子一遍遍大聲朗讀她喜愛的句子。她說自己的生命就存于小說中?!?br />   然而,當大師“帶著小說走向生活”時,他的“生命也從此結(jié)束”。批評家阿里曼撰文警告,有人“企圖在報刊中混進一篇對上帝道歉的文章”。大師被批判是“彼拉多主義”,“這樣的文章越來越多”。大師起初吃驚,既而恐懼,最后害怕。“小說的失敗猶如惡魔,仿佛帶走了我的一部分靈魂……我被焦慮情緒籠罩著,甚至出現(xiàn)了幻覺。”他焚毀了小說手稿。
      這些情節(jié)讓人聯(lián)想布爾加科夫的真實遭遇。被剝奪發(fā)表權(quán)利的他,借助大師之口,“哀傷又鄙夷”地說:“我已經(jīng)沒有了名字,我拋棄了名字,正如我拋棄了生活中的一切。忘了它吧?!?br />   也許正因大師與作者本人高度重合,這個主角反被寫得面目蒼白。大師的寫作如有神授,他的恐懼、脆弱滑向虛空。當他被瑪格麗特拯救,仍堅持自己的寫作無用,宣稱要放棄。他始終被環(huán)境裹挾,被外力推送。他是一個怯懦的人。
      布爾加科夫?qū)懙溃骸扒优呈侨祟惾毕葜凶钭羁膳碌娜毕??!北死嗍乔优车模幌胩幩酪姘ⅲㄒd),卻忌憚大祭司和猶太民眾;大師是怯懦的,焚燒手稿,試圖放棄寫作。布爾加科夫也是怯懦的,他描寫大師的怯懦,從而省視自己的怯懦。然而,大師形象的蒼白,何嘗不是因為布爾加科夫有所保留?當他剖析自己的內(nèi)心時,手術刀在最沉痛的那個部分止住了。在我看來,這也是怯懦的一種。十年沉寂和苦難,布爾加科夫與外界搏斗,更與內(nèi)心搏斗。他拷問自己的脆弱猶豫,拷問寫作的意義。這些灼痛靈魂的問題,并未真正得到解決。
      與大師的怯懦相比,瑪格麗特勇敢非凡,讓我聯(lián)想《浮士德》詩句:“永恒之女性,引導我們上升?!彼遣紶柤涌品虻谌纹拮右寥R娜?希洛夫斯卡婭的化身。正如瑪格麗特拯救大師手稿,伊萊娜也拯救了《大師與瑪格麗特》。
      為了愛情,瑪格麗特不惜變身魔女,主持撒旦的午夜舞會。她“眼眸中有著女巫的目光、臉上兇殘又冷酷”。然而,舞會結(jié)束后,她居然愿意犧牲與大師的重聚,去幫助女鬼弗麗達,使她免于永恒的懲罰。魔鬼沃蘭德對此評價道:“仁慈有時候出其不意、鬼鬼祟祟地從最小的縫隙里爬進來?!眱礆埨淇嵊秩蚀?,唯獨沒有怯懦——相比大師,瑪格麗特是一個更生動迷人的角色。
      布爾加科夫最為華麗的文字,也獻給了這位女主角?!讹w翔》一章,瑪格麗特化身女巫,騎掃帚飛翔?!半[形!自由!隱形!自由!”整部小說倏然超拔,峰回路轉(zhuǎn),由莫斯科的現(xiàn)實狂歡,轉(zhuǎn)入地獄盛宴的夢幻狂歡?,敻覃愄剡B接起了生與死兩個世界。
      《撒旦的盛大晚會》,是小說真正的高潮和華彩。閱讀過程中,我不斷聯(lián)想保羅?德爾沃的繪畫:濃重陰郁的色彩中,骷髏和美麗的裸女并置。不同的是,保羅?德爾沃幽深寧靜,撒旦晚會則血腥猙獰——一具具腐爛的尸體,復活成俊男倩女,經(jīng)過一夜狂歡,重新歸為塵土。我們常說,浮生若夢,是虛空,是捕風,布爾加科夫卻把死亡描寫得猶如一場夢。撒旦舞會一次次舉行,死者們被一次次召回。他們死去了,卻仍因生前所犯的罪而不得安寧(比如弗麗達,用手帕捂死親生兒子,死后每天清晨醒來,都在床頭柜上看到那條手帕)。
      在布爾加科夫眼里,永恒的家園就是安寧。安寧的本質(zhì)是自由。小說結(jié)尾處,利未?馬太說,耶穌已讀大師的小說,請魔鬼“帶走大師并賜給他安寧?!蔽痔m德問:“你為什么不自己把他帶到光明之處?”利未說:“他不應該得到光明,他應該得到安寧?!?br />   大師死了,跟隨魔鬼離開世界,他終于擁有“冷漠的寧靜”,再也不需要寫作。“大師的記憶、大師的焦慮,那如針刺的痛苦回憶慢慢開始消失。有人賜予大師自由,正如大師賜予自己創(chuàng)作的主人公自由一樣。”大師為彼拉多的故事添上結(jié)局——他“赦免了占星術師的兒子、猶太的第五任總督、金矛騎士本丟?彼拉多?!?br />   布爾加科夫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主人公,安排了這樣的“大赦和永遠的避難所”,可以窺見寫作之于布爾加科夫,是自我拯救之道,卻難以成為“永遠的避難所”。他所企盼的安寧,是在肉體死亡之后,在放下紙筆之時。這種絕對而永恒的內(nèi)心秩序,是自由,是天堂,是耶和華的賜予?!耙腿A必為你們爭戰(zhàn),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出14:14)”而彼時彼刻,身處死寂般的孤獨之中的布爾加科夫,也許并未籍著寫作《大師與瑪格麗特》,撫平靈魂深處的不安寧。
      
      
      寫于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     我個人只認同一種悲劇,即,用盡自己的全力與命運搏斗,但依然失敗了。
      
      有時候,失敗是個人的,個體受到時間的限制,無法達成所愿,這是個人的悲劇。如果一個時代的許多人都緊緊為此而限制,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莎士比亞說,人們可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于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
      
      個人的力量不是渺小的,個人的力量是偉大的,但是我們一天只有24個小時,一生只有幾十年,我們的渺小,在于我們擁有的時間是那樣的少。
      
      我只認可這種悲劇,我只接受這樣的悲傷。
      
      但時間又是最公平的東西,對于每一個人,一秒都是一秒,一分鐘都是一分鐘。布爾加科夫,如果你想追求的安寧的答案最終只能通過逾越時間的障礙來求得,這是怯懦,這是愚蠢,這是不誠實,隨便怎樣說,這是安寧的對立面,你永遠都會失去。
      
      這是一本失敗之人的失敗之書,本丟·彼拉多 、大師、瑪格麗特,包括布爾加科夫的悲劇,包括我所見識的大多數(shù)人的悲劇,都不是我所認可的悲劇,時間上多有富余,卻終于無法逾越愚蠢二字。
      
      人只要自憐自艾起來,基本上,就玩完了。同情既無用,又丑陋。
      
      誰逾越了呢?撒旦,耶穌。他們有向任何人祈求力量,祈求原諒,祈求永生嗎?我不知道為什么,愚蠢的信徒們總是妄圖去一個虛妄的偶像那里獲取力量,你們?yōu)槭裁匆艞壸约撼蔀樯竦目赡?,就因為那該死的生命的限度?人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每一個人都可以。
      
      我竟然浪費了四個晚上看完了這么一本傻逼寫的傻逼書,夠了。
  •      一貫有反骨的俺,幾乎沒看過蘇聯(lián)文學作品,連帶俄國的。也許是高爾基的錯,海燕那種咆哮體毫無美感,也沒有正直的力量打動我,就是說勇敢,狂風暴雨還不跑的,那是長了翅膀的生物嗎?所以鋼鐵是怎么煉成的之類更是聽到名字就條件反射的反感。去年實在是無聊,啃起了戰(zhàn)爭與和平,老實說,我修養(yǎng)不夠,實在是不想挑戰(zhàn)自己的耐性。我連天龍八部看三遍開頭都沒看下去的人!當然半途而廢。
      
       可是這本大師和瑪格麗特實在是驚艷??!崇拜,贊嘆,喜愛!前面才看完黑塞的荒原狼,結(jié)尾部分有夠瘋癲,可是緊接著的布爾加科夫從頭到尾就沒有著一下地,這狂想曲,實在是美妙奇特又悲哀沉重到無以復加!而且無比幽默!這本書他寫過又放棄了,后來重新開始,寫了十來年,直到生命終結(jié)。他深知此書絕無可能出版,就豁出去的為了寫作而寫作,譏諷體制,嘲笑懦弱,對人類的貪婪痛痛鞭撻,但是同時,又贊揚堅定,歌頌對內(nèi)心的忠誠和勇敢,憧憬心心相印的愛情。構(gòu)思和行文,根本不象七八十年前的作品,魔幻得超越時代!稍微找了點背景資料,作者的生活相當?shù)目鄲?,至少精神上,想一想他那個時代的大清洗吧!向這樣不肯與現(xiàn)實妥協(xié)的人能逃過大清洗簡直就是奇跡。也許只有在殘酷可笑的現(xiàn)實之下,極度的無可奈何,才會有這樣的鬼神之作。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要為了房子絞盡腦汁算計,食品的特供,小腐敗的盛行,這些中國人看起來簡直太親切了啊!
      
       我以為魔幻是南美的特產(chǎn),中國人王小波算一個特例吧,可是沒料到俄國人也如此道高一丈!孤陋寡聞啊山外有山!特意找了一下,好像俄羅斯重新翻拍了這個電影,看了電影預告,演員很襯角色。好想看。
  •     作為一本魔幻主義色彩的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與《魔戒》等作品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赌Ы洹肥怯赏袪柦鹨皇执蛟斓?、屬于自己的魔幻世界,而《大師與瑪格麗特》則是現(xiàn)實生活中夾雜了魔幻主義,這無疑增加了小說的寫作難度,故事里的情節(jié)要符合當代社會的現(xiàn)狀,符合當代人民的邏輯。所以,一方面,布爾加科夫需要豐富的經(jīng)驗閱歷,了解所寫的人群的特點和社會的情況,一方面又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作一系列不存在的人物和情節(jié)。
      
      全書被分為兩部分,隨著故事的展開,讀者會發(fā)現(xiàn)前半部分對大師與瑪格麗特的描寫極為稀少,甚至瑪格麗特是在下半部分才正式出場。而臨近結(jié)尾我們再去回味,也會發(fā)現(xiàn)大師的形象依然模糊,作者似乎對“大師”非常珍惜筆墨,正面描寫少之又少。
      
      那么,這本《大師與瑪格麗特》到底寫的是什么?
      
      我們先來看看前半部分,大體故事是一個“魔法師團伙”愚弄了很多人,甚至傷了人的性命。偉大的作家往往都有自己的是非觀,評價人或物時常常展示出獨有的一套理論。無論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還是惡有善報善有惡報,都應符合一定規(guī)律。我們來看布爾加科夫,在前半部分中,無論是誰,無論好壞似乎都沒有好下場。布爾加科夫似乎完全拋棄這些是非觀,發(fā)泄似得懲罰這些筆下的人物,而不管不顧其是否合乎情理。我們來看看他懲罰都是哪類人:文學界的人物、劇院的領導、貪心的群眾等等,而在隨后警察去抓捕他們時,作者卻奇跡般的沒有損害任何警察的性命,甚至是一點點的傷害都沒有。這似乎又讓人奇怪他對待筆下人物的不統(tǒng)一。
      
      縱觀布爾加科夫的一生,概括來說就是郁郁不得志,處處受排擠。于是他化身為書中的魔鬼,肆無忌憚的懲罰書中的這些人物,作家作為文弱書生,不就是要“拿起筆桿作刀槍”么。而警察在布爾加科夫看來并不在造成他不幸的“名單”之中,自然也無意去傷害他們。
      
      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才迎來瑪格麗特的到來。盡管說布爾加科夫的第二任妻子是這位美麗的瑪格麗特的原型,我卻認為這時作者又化身為瑪格麗特,瑪格麗特表現(xiàn)出了其為了愛情的犧牲,無畏的勇氣和追求自由的決心。作者將自己寄托在瑪格麗特的身上,任心中自有在飛翔。飛進仇人的家里,盡情破壞,但他心中也有柔軟的地方,如瑪格麗特安撫受到驚嚇的孩子。
      
      其實“大師”才是真正的布爾加科夫,至少是他的現(xiàn)狀。他是落魄的,不被欣賞和認同的,甚至被當做異類或精神病患者,是軟弱的,是卑微的。作者不希望過多的去描寫自己真實的樣子,反而是借魔鬼和瑪格麗特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最終,大師與瑪格麗特以死亡作為結(jié)局,作者可能覺得自己已經(jīng)無力改變現(xiàn)狀,只有死亡才能得到解脫。但是小說并沒有真正讓他們泯滅,反而為他們設置了理想中的環(huán)境,也許只有在小說中而且是死后才能享受的理想環(huán)境。
      
      我最喜歡的是“彼拉多”的故事,讀到最后我們都分不清到底是沃蘭德在講故事,還是故事其實是大師的作品。我倒是覺得是布爾加科夫在大故事中嵌套了一個小故事,無論是誰在講故事,其實都是作者在講故事。你可以把它當做作者的一種寫作手法,甚至是他對我們開的一個玩笑。
      
      最終,作者寬恕了這些故事里的人物,隨著作品的完成,布爾加科夫似乎也得到了解脫。他用豐富的想象力與犀利的諷刺手法,側(cè)面展現(xiàn)了一個懦弱的大師如何直面困難,寬恕他人,實現(xiàn)自己的涅槃重生。
      
  •     剛開始看這本書,看得真糾結(jié),不知所云,心想,真夠魔幻的。人名長長的記也記不住,故事感覺失去了邏輯,也許是翻譯沒翻好的原因(電子書),或者是魔幻本來就是這樣子,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讀這一類書。沒讀過圣經(jīng),一直想讀總是忘記,恰好這本書有所涉及到,原來直接殺死耶穌的不是猶大,而是懦弱的猶太總督本丟·彼拉多。神,一直被我認為是善的代表,但是魔王沃蘭德與其屬下設置層層陷阱,誘惑人們顯現(xiàn)惡的行為,他們在人間的面孔也是惡的形象。但是,最終惡的人還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善的人還是得到了應有的回報。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雖然通篇都是荒誕的故事,但很喜歡前半部,似乎荒唐可笑,甚至殘酷和恐怖,但感覺卻真實可信,尤其是對于我們而言。
      
      如果一個社會中,人只有靠說謊才能活著,才能活得更好。那撒旦來拜訪這個社會的日子不遠了。到時,不知能有幾個人禁住誘惑的?又能有幾個人能不屈服于強權(quán)的?
      
      瑪加麗塔和大師的愛情,無疑是稀有而珍貴的,甚至就是虛構(gòu)的,猶如書中所編的是總督彼拉多殺了猶大一樣。
      
      我喜歡瑪加麗塔的勇氣,善良和忠誠,但撒旦根本不會被這些所感動的,更何況感動地能恢復大師所有的手稿。
      
      如果布爾加科夫是真的想說什么,那么我們可以繼續(xù)以懷疑主義的眼光做結(jié)論,認為后半部所有發(fā)生的事情是不可能的。這么做,也許是他苦心積慮想掩藏的真實目的了。
      
      
      或者,這美好的結(jié)局,只是為了其向“撒旦”求活的謊言罷了。
  •      斯大林治下的莫斯科表面看來一片祥和,花團錦簇,公民們奉公守法,不信鬼神。格里鮑耶夫陀夫之家的作家們忙著引經(jīng)據(jù)典、寫詩作文,駁斥怪力亂神的腐朽思想,證明耶穌并不曾在世走一遭。但魔鬼撒旦也承認上帝的存在,他問莫文聯(lián)的主席柏遼茲,如果沒有上帝,人生由誰來主宰?天地萬物的章法由誰來掌管?為了管理這茫茫世間,總要制定某一時間的計劃,顯然這個時間不能太短暫,否則就失去計劃的意義。如果這計劃以千年為單位,渺小的人類又豈能有此能力?人生苦短,隨時都可能被疾病或其他飛來橫禍奪去性命。凡人沒有魔鬼阿扎澤勒的回春脂,人皆有一死,而且關鍵的問題是這死來得太突然,人連今晚要做什么都不能說定,又怎能狂妄地要自己管理世界?與其說人主宰什么,不如說是人被支配。如同撒旦預言的柏遼茲之死,阿奴什卡失手打翻的一瓶油就要了這位博古通今的作家的命。
      
       撒旦需要上帝的存在,如同他問利未·馬太的話那樣,假如世上不存在惡,你的善還能有什么作為?假如從地球去掉陰暗,地球?qū)鞘裁礃幼樱恳?,陰影是由人和物而生的,你是不是想把地球上一切樹木和生物統(tǒng)統(tǒng)去掉,從而滿足你享受完全光明的幻想呢?
      
       耶穌并不曾煽動拆毀耶路撒冷的圣殿,《圣經(jīng)》中說耶穌預言圣殿被毀,在本丟·彼拉多面前,耶穌說他這只是個比喻,舊信仰的圣殿將會坍塌,新真理的圣殿將會建立起來。在耶穌看來,一切政權(quán)都是暴力,即使是凱撒統(tǒng)治的光榮的羅馬,人類終將跨入真理和正義的王國,不再需要任何政權(quán)??偠酱笕穗m有意赦免這拿撒勒人,但這傳法之人卻不肯說謊,在持劍者看來,蠱惑百姓的人帶給耶路撒冷的絕不是和平,他們煽動百姓,褻瀆宗教,把大眾驅(qū)趕到羅馬當局的刀劍之下。他遠比殺人作亂的囚犯巴拉巴要危險,大祭司該亞法必除之而后快,彼拉多也只得下令,流這義人的血,而受千年的懲罰。
      
       物必自腐,而后蟲生。布爾加科夫筆下二三十年代的莫斯科看起來一派繁榮,但這秩序的維系卻不是依靠心靈,一旦束縛稍有松懈,欣欣向榮輕易化為心靈空虛和了無希望。書中的撒旦不是浮士德中的靡非斯特,他既沒殺生害命,也沒誘人作惡,他與河馬、阿扎澤勒只略施小計,就使秩序井然即刻陷入放縱和混亂。撒旦和耶穌都讀了大師的小說,耶穌托馬太向魔鬼傳話,請他讓大師得永世安寧,撒旦問馬太,為什么不將他帶到你們的光明世界?馬太的回答真好:按功德他不應得到光明,他只應得到安寧。只有她(瑪格麗特)和死神才能辦到。
      
      
  •   沒讀過圣經(jīng)都不敢讀西方經(jīng)典了
  •   我需要趕緊讀聖經(jīng)了。
  •   你為什么只給一星
  •   我一猜就是你回復。。
    我通篇都在講為什么給一星!??!請閱讀
  •   隨便問問,不用太在意
  •   你好,你能和我說說 大師和瑪格 的愛情故事么
  •   錢誠譯本是根據(jù) 1983年 蘇聯(lián)出版的版本 所以 86年才譯完
  •   最近的電影大魔術師開篇模仿本書撒旦的魔術表演部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