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何處去

出版時間:2006年1月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作者:亨·顯科維奇  頁數(shù):532  字?jǐn)?shù):523000  譯者:林洪亮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你往何處去》是波蘭作家亨利克·顯克微支的一部歷史小說,通過羅馬青年貴族維尼裘斯和信奉基督教的少女黎吉亞之間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反映了暴君尼羅統(tǒng)治時期異教的羅馬與基督教之間的斗爭。小說包括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尼羅為首的羅馬暴政對以基督教徒為代表的奴隸們的殘酷迫害以及尼羅同元老重臣之間的矛盾,焚毀羅馬城,屠殺基督徒等驚心動魄、慘不忍睹的場面,深刻揭露了奴隸社會中最慘無人道的惡習(xí)。第二條線索描寫了皇族維尼裘斯鍥而不舍地追求人質(zhì)黎吉亞姑娘的曲折、痛苦的經(jīng)歷。維尼裘斯起初只是為黎吉亞的美色所迷住,想把她搶過來當(dāng)情婦,后來在姑娘以德報怨的高尚品德感化下,終于“改邪歸正”。這部小說為顯克微支贏得了1905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

作者簡介

本書完整再現(xiàn)基督教興起的史詩巨著,100年來惟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歷史小說。 
本書是一部描寫基督徒在使徒時期為主殉道的史詩。它以羅馬貴族青年和信仰基督教的少女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小說的手法把眾多的歷史人物如保羅、彼得、古羅馬皇帝尼祿刻畫出來。保羅在殉難前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jīng)打過了,當(dāng)跑的路我已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jīng)守住了?!彼屛覀兛吹綈鄣膫ゴ蟆H魏蔚臍⒙舅僚岸疾荒馨研叛鰪奈覀兩砩蠆Z去,正是鮮血和苦難成就了最終的幸福。
作者簡介:
顯克維奇:波蘭作家,1905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作品深具史詩風(fēng)格。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十字軍騎士》是其代表作。作品被譯成40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是被魯迅最早介紹到中國來的波蘭小說家。

書籍目錄

作者的話第一卷 一戶人家的歷史第二卷 不該舉行的聚會第三卷 酒色之徒第四卷 咄咄怪事第五卷 正與反第六卷 俄羅斯修士第七卷 阿遼沙第八卷 米嘉第九卷 預(yù)審第十卷 大男孩和小男孩第十一卷 伊萬第十二卷 錯案尾聲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你往何處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7條)

 
 

  •   另外兩本是同一個作者的《十字軍騎士》和《火與劍》。顯克微支的書中必有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和刻骨銘心的愛情,二者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最重要的是,他的書都是給男人寫的書,哪個男人不想在這樣的歷史中去創(chuàng)造歷史?既然沒有這種機會,或許有機會也做不到,不如就看顯克微支的書吧??!
  •     如果當(dāng)初宣揚教義的教徒抱著這本書給我傳教,我多半會從吧??戳艘院螅叵爰尤脒@么一群虔誠的人們中去。可是篇幅這么長,果然真理信仰這種東西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清楚的。
      
      我小時候看名著,特別不懂,又臭又長的,怎么會被夸成這樣啊。后來才明白,不到一個歲數(shù)是看不懂一些書的。比如這本宗教類的,翻譯得真不錯。因為不懂原文,只能說翻譯的太好的了,整整一頁面積以上的文字,能這么流暢,原文很厲害,翻譯也很厲害啊,我深深的覺得羅馬那個時候的騙子都特么有詩意,有層次。全書就兩字,輝煌,特輝煌。文字的力量,語言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愛情的力量,我被感動死了。
      
      以前看瓊瑤看言情,兩主角互相為對方去死都不覺得多感動,活生生被那個年輕男人的表白激得雞皮疙瘩一陣陣的,太TM的熱情似火了,完了,我嫁不出去了。
  •     這是我頭一回沒看完一本書還覺得這書挺好。
      不了解波蘭文學(xué),只說說片段感想
      其一,畫面感十足,我不知道這部巨著在文學(xué)性之外,有多少是忠于歷史,有多少是作者臆測,但作者娓娓道來,眼見繁花似錦,鬧市喧囂之景,聆聽羅馬人吟誦辯論,博引旁征,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此繁華,若有機會能穿越一番,想必是極好的。
      其二,宗教鼓吹意味濃厚。宗教所以偉大,在于人對自身心靈的追求。而作者卻以愛情為餌,反而有自掉身價的嫌疑。愛情就是愛情,不應(yīng)與宗教相關(guān),反之亦然。那種因為有了上帝這個第三者就能讓愛情長長久久,超越時間空間的XX言論,不提也罷。
      其三,尼祿是個可憐人。除了至高的權(quán)力外,一無所有。別的皇帝不務(wù)正業(yè),好歹副業(yè)精通,無論是趙XX,還是朱XX,就算是國破山河,仍不得不贊其才華橫溢,卻不幸托生在帝王家。尼祿不惜焚城,最終也只能寫幾首狗屁不通的歪詩,被一干臣子耍笑戲弄。事實證明,沒有天分,鐵杵永遠(yuǎn)也成不了針的,別費勁了。
      
      這書寫的確實是好,小可愚昧,不知道還有沒有相似相類者,求推薦。
  •      第一次讀亨利·克顯克維奇的作品,是《十字軍騎士》。再把它和《你往何處去》對比一看,都有叔侄情深,宏達(dá)的而又對比度強烈的場面,女主人公都是潔白無瑕,也還總有一個力大如牛的人改變了劇情。
       類似的有點宗教題材的文學(xué)作品,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接班人,我清晰地記得《罪與罰》的中文翻譯序都要特意指出作者竟然寄托宗教使主人公靈魂“復(fù)活”,乃是一大缺陷。
       所以讀起種種有關(guān)“信上帝”的文學(xué)作品,肯定體會不到有信仰者的那種感觸。我們可以把文中的故事統(tǒng)統(tǒng)理解成命運,緣分,封建壓迫,和沒事找抽。
       然而,愛和寬恕的話題無神論和有神論都是繞不開的。兩者的區(qū)別在于,重要的不是寬恕敵人,而是寬恕自己。這里是很值得討論的
       假如A強拆了B的房子,B該不該寬恕A?
       假如A賣毒奶粉,害死了B的孩子,B該不該寬恕A?
       假如A殺了B全家,B該不該寬恕A?
       。。。。
       作為一個接受無神論教育的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不寬恕。所以追求現(xiàn)世報,追求以血還血。我就想起《罪與罰》的那個點評了,面對腐朽的統(tǒng)治,不應(yīng)該相信宗教,而是要暴力推翻。
       而隨后我就想到,所謂不寬恕別人,人人都追求現(xiàn)世報,那么,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
       A想,又沒有地獄,那我就強拆了B的房子,我賺5毛
       A想,又沒有,我就搞個毒奶粉,我賺5毛
       。。。
       這樣的局面,《親密行為》里面講有一種動物,輪番出去捕食,出去吃的把東西帶給守衛(wèi)巢穴的同伴。人類就會想,那聰明的豈不是一直就呆在巢穴里等同伴喂吃的。而把東西給同伴吃的利他行為,則被人類當(dāng)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笨:。
       而利他主義是很多動物生存的法則。盡管基因是自私的,但是最后利他行為可以有利于個體,那么就算為了各自的利益也會遵循。
       所以,我認(rèn)為作者所謂的寬恕,愛,來源于一種基本的法則,一種約定俗成的法則。人人都不要遵守,當(dāng)某個人觸犯了這個法則,最終是迫害了他自己。
       A強拆了別人家的房子,因為他不會想到,自己的將來被別人強拆
       A制作了毒奶粉,因為他不會想到,自己的孩子將來可能被別人毒死。
       。。。。。
       這些A喪失了連畜生都遵守的一般性的原則,喪失了約定的道德底線標(biāo)準(zhǔn)。所以我們可以直接說他們連畜生都不如。。
       可是我接下來想,這些都不如現(xiàn)世報來得痛快和大快人心。欠債還錢,殺人償命,不是天經(jīng)地義么?所以大多數(shù)人追求的是法律上的現(xiàn)世報。不是這些原則上的現(xiàn)世報。
       但是,這樣的原則讓我發(fā)現(xiàn)了,最終重要的是要寬恕自己,每個人都有罪。
       因為,A強拆了B的房子,C,D,F...Z都沒有站出來,
       因為,A制作了毒奶粉的時候,C,D,F(xiàn)..Z都沒有站出來
       《親密行為》里提到如果前面提到的那種動物有一個敢于耍小聰明,他就會被集體排斥。而在我們的社會里,會被看成是一種本事,手段。
       所以,最后我就意識流地發(fā)現(xiàn),其實寬不寬恕的問題,就是這樣
       當(dāng)我們看到罪惡,我們沒有阻止,他發(fā)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能寬恕縱容罪惡的自己嗎?
       當(dāng)我們沒有看到罪惡,罪惡卻突然降臨到我們身上,我們除了用法律維護(hù)自己的權(quán)益之外,道德之上,能寬恕罪惡嗎?
       所以之所以不寬恕,我們能想到的就是法律,復(fù)仇,而沒有道德,靈魂,救贖。
  •     公元64年一個夏夜,羅馬城突發(fā)火災(zāi)。大火整整持續(xù)了一個星期,幾乎整個城市焚毀殆盡,無數(shù)的人痛苦死去。謠傳:放火的不是別人,恰恰是當(dāng)時的皇帝尼祿。
      需要交代的是,尼祿骨子里是一個無限渴求肯定的文藝青年,不幸生在了帝王家,就此成了個極富表演型人格的暴君。他殺母弒弟、殺妻子殺情婦殺情婦的丈夫和孩子、殺好的大臣和壞的大臣,不僅要做帝國的絕對統(tǒng)治者,還要做最才華橫溢的詩人、演員、歌手、運動員、哲學(xué)家、美學(xué)家、藝術(shù)家——他堅持舉辦各種文化節(jié),不僅自己作曲自己編劇還自彈自唱自演;他遠(yuǎn)赴希臘參加奧林匹亞等四大運動會囊括全部1808項桂冠。他愛自比阿波羅,一身兼任大祭司、神和無神論者,卻一向是不信神的祭司,嘲弄眾神的神和害怕眾神的無神論者。
      尼祿曾在不同場合抱怨自己之所以不能寫出舉世傳唱的《荷馬史詩》,不是因為才華不及,只是運氣不好,沒能像荷馬那廝一樣恰好遇上毀滅特洛伊的大火。后來,如大家所知,羅馬燒了起來。你覺得這能是個巧合?
      相比而言,烽火戲諸侯只買佳人一笑的周幽王簡直是弱爆了。一座城被焚毀,所有的慘叫和狼狽都退成背景板,偉大的尼祿一身紫袍,抱著金詩琴,神采奕奕,全身沐浴著血紅的火光,擺出最凝重的表情和最悲涼的POSE,放聲歌唱。
      出演世紀(jì)悲劇的干癮過完,尼祿發(fā)現(xiàn)自己有好大一個爛攤子要收拾,于是他拋出了其時剛剛在羅馬萌芽不久的基督教以平民憤。他指控基督教徒是縱火犯,血洗劫后廢墟,凡信仰基督者,老弱病殘婦女兒童無一幸免,或給他們蒙上獸皮扔給野獸活活咬死,或?qū)⑺麄冡斏鲜旨茳c燃之后充當(dāng)火把。
      在最為黑暗恐怖的日子里,年老的使徒彼得被教眾勸離。他不是沒有機會全身而退,但剛剛走到城外,老人似在太陽光圈中看到一個人踏著光芒而來,他抽泣著匍匐于地,問:“主啊,你往何處去?”他的耳朵里好像聽到悲哀而溫柔的聲音:“既然你離開了我的人民,我就要到羅馬去,讓他們再把我釘上十字架?!北说谜玖⑵饋恚冒l(fā)抖的雙手拿起手杖,一言不發(fā)地轉(zhuǎn)過身,毅然返回羅馬奔赴殉道的命運。
      1905年,波蘭作家顯克微支的《你往何處去》成為第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歷史小說。書里沒寫盡但人人都知道的結(jié)局是后來基督教在那座經(jīng)歷過血與火的城市獲得絕對勝利,千百年來處于不敗地位。
      我不是一個基督徒,對于使徒殉難的慘烈雖感動卻理解無能。如果被允諾的報賞非要在死亡之后,對于在苦難中煎熬和被凌虐的個體又有什么實際的意義?如果規(guī)勸蕓蕓眾生要善良、純潔、正義、安貧、以德報怨、寬恕惡人,只為獲得死后的榮耀,本質(zhì)上和犬儒主義、禁欲主義又有多大區(qū)別?
      我贊成書里一個懷疑論者的質(zhì)疑:“如果他們以善報惡,那么我們又將用什么去報善呢?如果我們對善和惡都給予一樣的回報,那么人們又何必去行善呢?”這個能言善辯、懂得愛與美的家伙是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同樣是赴死,他在自知不容于尼祿之后,給自己安排的死局可舒服可漂亮可詩意了。
      比起高尚的殉道者,平凡如我,區(qū)區(qū)小女子,能做個風(fēng)雅懂生活的享樂主義者足矣。
  •     這本宗教的氛圍很喜歡
      人性的刻畫栩栩如生
      有些歷史沒有去來得及考究
      但是對其中的一個人物印象很深刻
      太八面玲瓏
      古代羅馬的那個時候的歷史懂得不多
      基本上就是看到電影得知的
      這本寫的有電影的鏡頭感的味道
      守舊的朝代不在乎就是權(quán)利,地位的斗爭
      這本也逃脫不過這個主題
      人性在這里貌似有點微乎其微的顯現(xiàn)
  •     誠如瑞典學(xué)院1905年在頒給顯克微支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得獎評語那樣簡潔地說:因為他的歷史小說寫作極為出色。在波蘭這片靈感氣息濃厚的土地上,顯克微支在深厚的信仰生活氛圍中,寫出了感人肺腑的贊美頌歌。(為什么可以寫出這樣的作品?)主啊,你去什么地方?這句如今刻寫在羅馬卡丕納門附近的小教堂門楣上,已經(jīng)模糊不清的題詞如今依舊使我感到它的問話中的尼祿時代和歷時歷代中間的迫害中的殉道者的心聲。主啊,你說,你在哪里,愛你的人也要在那里。你曾經(jīng)死在屈辱的十字架上,在書中,我讀到了你的使徒們?nèi)绾未┰綍r代的血腥和風(fēng)暴,刀劍、仇殺,淫樂,為你慨然赴死,進(jìn)入新生。故事講述了羅馬有名暴君尼祿時代的愛情和信仰。羅馬的保民管維尼裘斯在羅馬貴族奧魯斯·普勞修斯和他的基督徒妻子龐波尼雅家中偶遇到一個在他們家做人質(zhì)的被他們收為兒子的異族的黎吉亞公主,維尼裘斯的舅舅,尼祿的寵臣佩特羅紐斯非常愛他的外甥,得知后就施計謀,強行把她送進(jìn)皇帝的妓院皇宮里準(zhǔn)備找準(zhǔn)時機讓尼祿把她賜給維尼裘斯,黎吉亞是愛維尼裘斯的,可是在皇宮的荒淫的宴會上年輕貌美的黎吉亞見到了維尼裘斯的嘴臉,她不愿成為他的姘婦,在禱告后他下決心出逃,他的仆從烏爾蘇斯和其他基督徒努力的幫助下,逃出王宮,這是一個極勇敢的舉動,超出所用的理性,后來維尼裘斯在一個窮途末路的希臘哲學(xué)家基多的智慧詭計下打入基督徒的團(tuán)契內(nèi)部找到了黎吉亞在外臺伯河區(qū)的基督徒家庭借住,在他帶著羅馬的大力士克羅托要搶走黎吉亞的時候,最終被烏爾蘇斯挫敗,黎吉亞用基督的愛使烏爾蘇斯沒有伸手害死維尼裘斯,就在維尼裘斯養(yǎng)病的中間,他逐漸被周圍的愛所包圍著,他覺得不適應(yīng),心中掙扎和斗爭,更加像孩子一般熱愛著她的靈魂。與此同時荒淫殘暴殺死了他的母親和兩個妻子的尼祿王,詠頌著他的詩歌,到各地游玩,甚至在夜間的時候喬裝打扮搶奪百姓,他的近臣們爭風(fēng)吃醋,互相攻伐,佩特羅紐斯一個享樂主義者,憑著詩歌的鑒賞和高超的拍馬屁技巧勝過手握重兵的禁衛(wèi)長蒂杰里努斯,偏執(zhí)的尼祿甚至想重演火燒特洛伊的雄壯好激發(fā)詩興,地杰里努斯執(zhí)行了他的命令,使羅馬城付之一炬。整個城市陷入了混亂,死傷無數(shù),人們咒罵著尼祿的殘忍無道。眼看一場暴亂就在眼前,后來整個元老院為這個事件找到了圓滿的借口,基多和羅馬的猶太人再次出現(xiàn),嫁禍于基督徒的兇狠殘殺,在水里投毒.......毫無辨識力的同樣墮落缺乏認(rèn)識的民眾再次被利用了,悲劇就這樣荒誕地降臨了。對基督徒的搜捕和屠殺就此開始。尼祿---“主祭司,神和無神論者”決定讓一場空前的血腥給這個腐敗骯臟的城市帶來新的狂歡!羅馬的狂人們在競技場中放出歐夫拉特的狗,努米迪亞的豹、熊、狼。條紋的、黃色的、亞麻色的、深褐色的和花斑的毛皮,像一片動蕩的海洋,布滿了整個場子。當(dāng)那些基督徒被包圍的時候,他們跪下來唱著贊美詩,當(dāng)他們被用獸皮縫成袋子狀,帶到劇場中間的時候,他們舉起手來望著天幕歌唱:“基督君臨!基督君臨!”野獸咆哮著走進(jìn)他們......他們被釘在十字架上,樹在廣場中間,沒有呻吟,一片寂靜,野獸撕扯著,叫囂著;尼祿為了刺激甚至給他們彼此發(fā)送武器,他們在劇場上丟下武器,彼此擁抱,母腹中的孩子哭泣著死去......這些無辜的人被穿上瀝青的緊身衣,拴在火刑柱上,在皇帝的花園中被人觀賞著,死去......門徒噙著淚,為他們畫著十字,劇場中沸騰,狂吼亂叫著,迷失了神經(jīng),尼祿唱著譜寫的蹩腳的詩念給他的百姓,歌頌著殺戮。整個羅馬都瘋狂了一般。后來人們越發(fā)厭倦了這種血腥的游戲,當(dāng)最后一天,黎吉亞被赤裸著綁在野牛腳上,此前她害了一場熱病,躲過了其他年輕女孩子的在去廣場的前夜所受的侮辱,當(dāng)烏爾蘇斯
      得了神的幫助用盡全力摔死公牛后,維尼裘斯,已成為基督的門徒---這其中的掙扎和無法回避的見證使他無法不信,他跳進(jìn)劇場把他心愛的黎吉亞披上衣服,全場歡呼,民眾在憤怒中要求釋放這對戀人。他們的活著成了整本書中唯一的欣慰?;啵莻€希臘人,賣主的猶大后來飛黃騰達(dá)花著不義之財,他每逢看到劇場的屠殺就嚇得臉色慘白暈死過去,最后在花園的火刑柱上看到他曾殺害他妻子家人的戈勞庫思,他終于忍不住伸開手請求他的饒恕,戈勞庫思饒恕了這個害他如此之深的人,基多獲得了饒?zhí)K,心中喜樂,他扭頭滿懷勇氣,指出尼祿的詭計,在那個夜里他遇到保羅,保羅為他施洗。第二天他坦然就義,死在十字架上。
      使徒保羅和彼得沒有撇下群羊,在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受洗歸入基督的時候,彼得一度的灰心再度恢復(fù)過來。就在他決定聽從大家的意見決定轉(zhuǎn)離羅馬的時候,他在異象中見到基督,他跪下來,問基督:“主啊,你去什么地方?”他在耳朵中聽到悲哀和柔和的聲音說:你既然遺棄了我的百姓,我便要到羅馬去,讓他們第二次把我釘上十字架?!北说脩阎鴪远ǖ男判?,死在十字架上。宮中暴亂,尼祿被元老院控制,最后在法翁的莊園自殺。佩特羅紐斯和歐妮吉自殺。
       尼祿像旋風(fēng)、雷雨、火焰或瘟疫一般過去了,同時彼得的墳?zāi)箯蔫蟮賹纳椒迳现钡浆F(xiàn)在統(tǒng)治著那個城市和世界。
       故事場面宏偉(羅馬城被焚燒時的場景,圓形劇場的血腥屠殺),人物形象突出具有張力(佩特羅紐斯的性格),情節(jié)波折緊促,感情飽滿,文筆剛健雄壯。對比的手法,寫出羅馬貴族的墮落和荒淫,在皇帝身邊提心吊膽和基督徒的平靜安詳互助和赴死時的喜樂。小說以維尼裘斯和黎吉亞的愛情為故事發(fā)展的主線。感謝神,榮耀歸主!我從小說中,了解到了人的罪是多么恐怖可怕,人性是多么善變和復(fù)雜!基督的愛又是如死之堅強,殉道者的鮮血和犧牲成為我們幾天跟隨主的動力!還有人民是多么脆弱容易被利用和控制,他們是無辜的,又是那么可怕。只有主耶穌才能把他們拯救過來。也鍛煉了閱讀速度,10個小時左右,83萬字。
  •     
      Petronius,彼得羅紐斯/佩特羅尼烏斯/裴特洛紐斯
      ================================
      
      維尼茲尤斯是英俊執(zhí)著的男子
      莉吉亞是美麗溫柔的女子
      尼祿是昏君
      基朗是丑角
      
      很厚的書,卻訴說著一個簡單的故事,當(dāng)其他角色都簡單得像史詩中的符號,就不得不讓人注意到彼得羅紐斯,這個與眾不同的人。
      
      第一個出場,便是“風(fēng)雅裁判官”,有學(xué)識得到皇帝的認(rèn)可,有良心得到人民的愛戴,讓人不得不對他有著一絲期待,他的性格一路鋪墊下來,這期待也隨著故事起起伏伏,最后才完全地展示了他這個人,也才發(fā)現(xiàn),正是這樣的他才有趣,他若應(yīng)了別人的期待,就不是彼得羅紐斯了。
      
      最初在他與維尼茲尤斯和普勞茲尤斯對話的時候,我便覺得他凡事只提得起半分興致,與人相處總是保留半分。聽說外甥戀愛很開心,而看外甥如此沉迷就不置可否。永遠(yuǎn)不會直接否定他人,順著對方說話,卻能感覺到他保留著自己的意見。這也許就是他能在皇帝那里混的如魚得水所不可或缺的技能吧。
      
      他聰明,出于學(xué)識,不像基朗那樣狡猾的聰明,是出于生活的逼迫。他的位置讓他看到這世界,他的學(xué)識讓他看清這世界,他執(zhí)政時有很好的政績,他受民眾喜愛,在民眾驚慌的時候他能鎮(zhèn)定地出面安撫,只要是他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好。在其他廷臣希望與他聯(lián)手改變現(xiàn)狀的時候,在他想自己可以統(tǒng)領(lǐng)禁衛(wèi)軍,一舉打敗提格里努斯的時候,他卻放棄了。他明白羅馬即將走向滅亡,可是他懶得去做什么,他還沒找到讓自己操心的理由。
      
      他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尼祿,但這份了解卻只用來阿諛奉承。這份聰明卻只用來幽默諷刺。他的懶散和漫不經(jīng)心不禁讓人惋惜。
      
      這時他還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享樂主義者,總是日上三竿才起床,心情愉悅地叫奴隸伺候著,為自己聰明的說辭而得意,直到維尼茲尤斯被愛情和信仰所折磨,對他的觀念產(chǎn)生了沖擊,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宗教方面,他更像是那個時代的“無神論者”羅馬和希臘的諸神從他的嘴里說出來都像是形容詞,(尼祿自以為是神,但遇到災(zāi)難卻又求助于神)對于新生的基督教,他也不能完全相信,這凡事存疑的態(tài)度,倒是給基督教提供了一個相對客觀的視角,通過與基督教徒的接觸,他認(rèn)為這些人并不像傳說那樣兇惡,反而是寬容溫和的人,只是他無法按照基督的教義來生活,他不可能主動舍棄舒適的生活,他不需要通過苦修來獲得救贖。他無法去愛世間萬物,他只愛萬物中美麗的東西。
      
      盡管彼得羅紐斯不能夠說服自己信仰基督教,這新生的思想?yún)s也給他帶來的變化,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第一次想要為別人做些什么,不再是為了維尼茲尤斯而救莉吉亞,而是為了反抗這個荒誕的世界。他一直冷眼旁觀,對現(xiàn)狀提不起興致,這變化(當(dāng)然還有尼祿人神共憤的惡行)最終給了他一個站出來與尼祿下生死賭注的理由。
      
      后期兩人的對峙很是精彩,我們看到了彼得羅紐斯更多的一面,每次他與尼祿對弈輸?shù)舻臅r候,他都十分清楚。尼祿比他想象的還要無可救藥。即使如此,他仍然能冷靜地分析形勢,他從不畏懼尼祿(反而尼祿忌憚他),但也不是有勇無謀。他安逸享樂了大半輩子,只有在宮里與眾廷臣爭寵,與尼祿交鋒的時候,那種不安全感讓他著迷。在整個羅馬都處在風(fēng)口浪尖上的時候,基督徒,尼祿,他,所有人的命運都罩在巨大的未知中。
      
      “我活著,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我死去,也要按照我的心意高高興興地去死?!彼麖牟晃窇炙劳觯矎奈纯桃庾非笏劳?。最終死亡將他解放出來了,他可以打碎最心愛的杯子,可以在大庭廣眾下恣意羞辱尼祿,他守候了維尼茲尤斯和莉吉亞愛情,還帶走了深愛的美麗的女人。他像藝術(shù)家那樣將自己的死策劃的如此完美,并且知道整個羅馬也即將為他陪葬。
      
      最后,這本書讓我從全新的視角了解了基督教的誕生,讓它從單純的愛情故事,變成了時代的見證,比讀史書要有意思的多。
  •     作者當(dāng)年寫的時候可能沒這意思,但拿到今天來這就一典型的傳教小冊子嘛,誰誰誰誰在誰誰誰的感召下信了主(請讀成zu,三聲),然后靈魂得救之類。
      維尼什么的和莉吉亞這一對兒蠢得不可方物,又臉譜得好似圣像,彼特羅紐斯和尼祿的形象都比他倆有趣生動得多。
      據(jù)說是物欲橫流、墮落不堪的羅馬在使徒彼得所建之小教堂的注視下慢慢完蛋了,在她的廢墟之上,一座座教堂拔地而起,拯救無數(shù)迷失靈魂。
      然而作者卻沒有提到,羅馬城里有很多公共建筑直到十六世紀(jì)還保存得相當(dāng)完好,直到一位教宗老爺為了修教堂而把它們拆得一塌糊涂。
      
      
      
  •     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若是讀到一本有文筆有內(nèi)容的好書那真是算上一種幸運,當(dāng)然我知道在神的國度里沒有偶然,所以我真是要好好的感謝上帝一番,謝謝禰讓我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環(huán)境下遇見這本《你往何處去》。。
      
      作為主基督的跟隨者,當(dāng)我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其實心里早做了回答,只是讓我有點驚訝或者說驚喜的是,這里面竟也有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尤其是讀前半部的時候,我簡直被維尼茲尤斯和莉吉亞之間的愛情所深深吸引了。雖然一開始為我們的男主角實在是捏了一把汗,好怕他被情欲的愛所控制而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不過還好慢慢的看到他的改變,呵呵,這是一個很難去討厭的人物,即使在他還是那么孩子氣的想要得到和占有莉吉亞的時候,還不明白什么是愛的時候,甚至搶人不成暴跳如雷的時候,讀者們是不是也像我一樣,隱隱有些疼惜這個深陷情愛的小傻瓜?(哈哈,長的帥也加了不少分吧,:-p)在他滿世界去尋找他的女神的時候,一方面同情他希望他能如愿,一方面我又極其理解莉吉亞的掙扎,她的出逃是再明智不過的決定了,不得不讓我心生敬佩。。很欣慰作者筆下百合花一樣純凈的莉吉亞,并不是在誘惑面前象雕塑一樣不動聲色,她也被維尼茲尤斯所吸引,并愛著他,只是對上帝的愛和順服保守著她,使她理智的回避了犯罪的機會。。愛情,這個最具吸引力的題材,在各樣的故事中都是那樣的迷人,主啊,禰賜給人這樣珍貴的禮物,卻又有多少人按著禰美好的旨意去領(lǐng)取呢?書中后半部基督徒們各種慘遭迫害的場景過后,幸好還看到維尼茲尤斯和莉吉亞有情人終成眷屬,心里得了不少安慰。。
      同為一個深深愛著主耶穌基督的人,這本書給我太多共鳴與震撼,若說前半部主要被男女主人公的小愛吸引,后半部卻是被通過英勇就義的基督徒們所體現(xiàn)的基督的大愛所深深感動著。。甚至覺得即使是人間最美的愛情在上帝對人的大愛當(dāng)中也要遜色得多了。。。若講起人間的愛情,還可以勉強找些詞句來描述,一講到神的愛情,恐怕我又要詞窮了。。只能想起一些詞或詞組,比如:無條件的愛,寬恕,忍耐,慈悲,圣潔,信仰的力量,犧牲, 全然的付出..... , 卻不知道怎么把它們連起來能完全表達(dá)全能的造物主對祂所造之物全部的愛。。。只希望神的孩子們都能睜開靈性的眼睛,看到這一份從天而來的愛。。。我們一同來贊美祂。。。
      
      看到早期的弟兄姊妹們各種遇難的慘狀,在佩服他們信仰堅貞的同時,也不免問自己,若主也帶領(lǐng)我走這艱難的路,我又會往何處去呢?我想,若主真是要這樣安排,也會給我同樣大的信心和勇氣吧,不管怎樣,這苦楚總是“至?xí)褐凛p”的,在主里面的自由和安息是永恒的。。只是思考著,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是英勇不屈的死在人手或虎口容易,還是即使面對各樣誘惑和威脅卻依舊保持一顆本心,順服神的旨意而活容易?只怕還沒有到流血犧牲的地步,就已經(jīng)被各種“舒服”的或“忙碌的”生活方式所吞噬,愛主的心也沒有那么純凈了。。。
      
      所以,主啊,禰往何處去?求禰保守我一顆愿意時刻跟隨禰的心。。。
      
      P.S. 書中值得回味的人物還有幾個,睿智風(fēng)雅的彼特羅紐斯就是其一,他最后寫給尼祿的信讓剛剛還在為遇難的人們流淚的我不禁大笑起來,哈哈,就算死也是死得優(yōu)雅風(fēng)趣,深深為他最后沒有接受主耶穌而遺憾。。基朗這個略顯猥瑣的小老頭,最后的轉(zhuǎn)變著實讓人吃驚,甚至覺得有點突兀了,但是在主沒有難成的事,也在情理之中了。
      
      
      
  •       一部描寫歷史的厚厚的書,精彩又流暢自然,裏面上千年前的人物並不顯得難以理解或者荒唐,我深深地覺得他們易於理解又可親,因為作者把他們的性格,心理,風(fēng)度,對話描寫得都很細(xì)緻。
        
        盡管是描寫基督教的小說,我並不以為宗教是這部小說的主題,也並不覺得作者想要他的讀者看了這部小說後也信仰基督教。我覺得這部小說的主題是人,我也覺得作者很真誠,因為他對每一個人物的理解才讓這部小說精彩又流暢自然。
      
        對於那時候在羅馬的生活風(fēng)貌的描寫也很好。
      
      
      
      
        
  •     讀罷,總覺得人物都浮現(xiàn)在眼前。事件栩栩如生。善良的人最終都獲得了安寧,惡人最終得到了懲罰。作者把歷史表現(xiàn)的非常完美,刻畫了凄美的愛情,血腥的羅馬,使徒的殉道??贊揚基督教給人們帶來的力量,肯定愛的教義。彼特羅紐斯始終是個聰明客觀的哲學(xué)家,只關(guān)心他愛的人。基朗,這個小丑,最終也想要洗刷自己的罪惡。大概也證明了性善論吧。
       書名就是主旨,讀完的人,心中都有答案的吧,與基督教密不可分。
       關(guān)于羅馬帝國的衰亡,突然覺得讓羅馬衰亡的就是“強權(quán)”啊。
  •     強力推薦。與遠(yuǎn)藤周作的《沉默》在背景上有相似之處,講的都是基督徒遭迫害的經(jīng)歷,本書的時間設(shè)定在羅馬暴君尼羅統(tǒng)治時期,根據(jù)史實創(chuàng)作而成。全文兩條線索,愛情與宗教,這兩條主線時而沖突時而交融,最終得到升華。顯克微支文筆深沉熾烈,感染力強大,我讀的這個版本翻譯也很不錯,寫愛情時婉轉(zhuǎn)動人、醉人心脾,寫宗教時慷慨沉郁、撼人魂魄,一張一弛,跌宕起伏,讓讀者宛如身臨宏大的歷史場面,大段大段的獨白、演說、描寫,非但不枯燥乏味,還能讓人血脈賁張、屏息閱讀。雖然有粉飾基督教的嫌疑,但一部作品酣暢淋漓如此,已經(jīng)足夠讓讀者忘我其中了。
      
  •     
      
      這本書并不像我借閱前認(rèn)為的那么深奧難懂,相反非常易讀。借書的那天一下子就看了一百多頁,也許這對其他人而言并不是件奇怪的事,可是像我這樣很少讀長篇的人來說卻是難得,他講述了一個早就遠(yuǎn)去的時代,一個讓我們陌生的時代,可永恒的愛情、純潔的信仰是人類共有的,不論是公元伊始,還是幾千年后的今天。
      
      故事開始前有一段前言,簡述了作者顯克維奇的生平和此書所獲得的榮譽,以及故事背景和幾個主要人物(維尼茨尤斯、基隆、裴特羅紐斯)的性格分析。
      
      不可否認(rèn),我最先關(guān)注的不是社會現(xiàn)狀、歷史發(fā)展,而是愛情。受前言的影響,我先入為主地認(rèn)為維尼茨尤斯對莉吉亞的渴求并不是真的愛,是一種狹隘的占有,是停留在美麗軀體上的虛假,是自私作怪的產(chǎn)物??僧?dāng)我看到維尼茨尤斯對莉吉亞瘋狂的不可遏止的愛戀時(在他還沒有了解基督的教義之前),當(dāng)我感受到那日思夜想,那種熱情沖動,那種幾乎要不折手段得到她的決心,我不能夠把這種喜歡單純理解為是虛假的自私的。是的,這是一種占有,可是愛情本來就是一種自私的占有,因為喜歡所以想占為己有的思想我們不能認(rèn)為它是可恥的,再者維尼茨尤斯這種由外而內(nèi)的的愛戀是現(xiàn)實中很多愛錢發(fā)生的必然過程。細(xì)想來,為什么莉吉亞的魅力讓維尼茨尤斯不可抗拒?真的是她的驚人的容貌和妖嬈的身姿使然嗎?一副皮囊可以有多美,我想吸引維尼茨尤斯更多的是莉吉亞身上散發(fā)出的不同于羅馬社交場合中那些女子的平和安靜而神圣的氣息,而前言中則稱維尼茨尤斯最初的喜歡有多么膚淺而之后的愛戀是多么深入靈魂的圣潔,我覺得略有不妥。
      
      這是一場閱讀的饗宴,顯克維奇在故事的敘述中娓娓道來,不論是維尼茨尤斯復(fù)雜的內(nèi)心還是羅馬競技場宏偉的氣勢,不論是上層貴族的奢華荒淫還是底層努力的艱辛和磨難,不論是信仰諸神的羅馬人還是虔誠于基督腳下的教徒,于大于小,顯克維奇都能夠游刃有余,足見功力深厚。
      
      現(xiàn)在說一說基督,這不是我所信仰的神靈,我周圍也很少有人信仰基督,書中初涉有關(guān)基督教義時,和我的理解有很大的沖突,尤其是最近我們正在上外國文學(xué)有關(guān)中世紀(jì)的內(nèi)容,課上看到但丁的肖像,非常嚴(yán)肅刻板,不茍言笑。加上以前的理解,一提到基督教,就會想到黑暗的中世紀(jì),虛偽的教士,嚴(yán)厲的教條,繁冗的規(guī)范······沒有一點點光明澄澈的感覺。看完這本書以后,我不能不說我的觀點得到更新,宗教信仰的發(fā)展似乎和社會的更迭一樣有著類似的規(guī)律,當(dāng)它不同于舊事物而誕生的那刻起,它是新的,充滿活力地不可阻擋地將要代替陳舊的過去,大勢所趨非人力可擋。正如書中所記錄的一樣,公元一世紀(jì),上帝是一個新的神,被羅馬人稱之為“外國的神”,它宣揚仁愛,教導(dǎo)人們愛親人愛朋友也愛陌生人,甚至還要愛敵人。這似乎和其他宗教的教義不謀而合:佛教不是也教人心存善念嗎,孔子的儒教不是也說要“仁而愛人”嗎,雖不能具體知道伊斯蘭教的教義,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其核心必不可能教人為惡,定是寬容仁愛一類的。而當(dāng)基督教發(fā)展到幾乎覆蓋整個歐洲的時候,它擁有億萬的信仰者,它不僅左右一個人的一生,更控制了一國的政治,出現(xiàn)了教權(quán)高于皇權(quán)的局面。這時候的教士利用職權(quán)謀取暴利享受著奢侈糜爛的生活,那些底層的人盲目地信仰上帝卻得不到絲毫生活上的改善。為什么這個時候沒有人提到關(guān)愛寬容、互幫互助,更多的是“贖今日之罪,享來世之福”的誆騙。好吧,我也沒有辦法解釋得透徹,只能說這是宗教發(fā)展的一種趨勢,如封建社會被資本主義代替時發(fā)生的狀況一般,新興的資本主義是是歷史發(fā)展社會進(jìn)步的必然,而到二十一世紀(jì),資本主義走過了幾百年所具有的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
      
      講講宗教吧,我想說不論哪一種宗教都沒有什么優(yōu)劣之分,可以信仰也可以不信仰,可是一旦信仰了某一個宗教,理解并接受了它的教義,那么我想說這個人是世間幸福人,因為心靈有了歸屬,即便面對死亡也無所畏懼,甚至可以以期待向往的姿態(tài)對待。書上描寫到大批基督教徒成為縱火犯的替罪羔羊被拉到競技場殘忍地殺害,可是他們死前仰望上空,他們平和淡定,他們并不害怕成為野獸口中的獵物。雖然看到莫言在《檀香刑》中描寫了很多慘不忍睹的刑法,但是顯克維奇所描寫的這個場面依然很特別,這是個羅馬式的死法,死也成了很一種表演。
      
      之前看英語閱讀,有一篇的內(nèi)容說: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偷情是動物的本性,人亦然,所以社會上出現(xiàn)的偷情出軌的現(xiàn)象并不奇怪。文章后幾段著重講有一些學(xué)者調(diào)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那些擁有共同信仰的夫妻比正常的夫妻出軌的概率要低三至四個百分點,那些信仰不管是上帝還是佛祖的夫妻,常抽出時間做禮拜、誦經(jīng),虔誠祈禱自己的另一半健康快樂,相比較那些總是想著自己的另一半對自己怎么怎么好、過去有什么什么甜蜜美好回憶的夫妻要和睦真誠得多。我突然感覺到信仰是很重要的東西,它給靈魂一個遮風(fēng)避雨的屋檐,使得空虛寂寞的靈魂得以安放?;氐浆F(xiàn)實來看,二十一世紀(jì)了,科技是很發(fā)達(dá)了,隨之而來人類戰(zhàn)勝一切的信心也更加強大了,所以很多人說自己看透了宗教的虛偽迷信不愿意信仰了,于是生活沒了準(zhǔn)繩了,自律精神逐漸喪失了,道德敗壞了,誠信缺失了,人與人更加冷漠麻木了,愛情也不要進(jìn)行到底了,小三也多了,出軌離婚也變得正常了······
      
      好了,打住,一說到現(xiàn)實總是巴拉巴拉一大推沒得停。
      
      嚴(yán)肅一點,因要說一個嚴(yán)肅點的話題,我覺得是我的發(fā)現(xiàn),也許很多人都發(fā)現(xiàn)了。魯迅的小說里有一類“看客”的形象,很多年來,這種麻木的精神被歸類到我們國民的劣根性里,我以為這是中國獨有的,因為魯迅留學(xué)日本時發(fā)現(xiàn)很多中國學(xué)生在看那個什么電影的記憶一直很深刻地留在我的腦海里,不得不讓人認(rèn)為中國人真的很冷漠很麻木??墒钦娴闹挥兄袊瞬胚@樣嗎?看來不是這樣的,在幾千年前的西方,這種“看客”也是存在的,那些聽說要處決基督教徒的羅馬市民們很早就蜂擁在競技場上,等待觀看這場“華麗的表演”,可是這殘酷而血腥的表演怎么可以當(dāng)成賞心悅目的表演來觀賞,即便這些基督教徒是有罪的,面對這樣的懲罰,他們也應(yīng)心存同情而不忍觀之,可是競技場上演的每一幕他們都不愿意錯過,普通公民也好,上流官員也好,都一樣沒有想到那些即將處以極刑的是自己的同胞,和自己一樣擁有著生命,這和魯迅筆下所謂的“看客”有什么區(qū)別。這種“看熱鬧”“事不關(guān)己”的麻木心態(tài)或許更可能是全人類的劣根性而不僅僅是中國人吧!
      
      其實還有很多要說的,看書的過程有很多稍縱即逝的感想,可惜沒能一一記下。
      
  •     1.福音必要傳播開來
      2.主耶穌為你為我為全人類的罪孽釘死在十架上。至高榮耀的神啊!祂愛我們愛到把自己都給了我們,祂親自擔(dān)當(dāng)了我們的罪!難道這不值得我們回應(yīng)祂,愛祂所愛的人嗎?
      3.凡信祂的,祂要賜給人新的生命
      4.在主里面的勞苦不是徒然的
      5.小說對于每個人物的刻畫是那么細(xì)致,那么鮮活~作者把書里的每一個場景,尤其對于圓戲場里面殉道的一幕幕,寫活在我的眼前了,讀的時候那個心揪的啊~~~~~
      6.看過的小說里面,論水平,除了《悲慘世界》無可取代,本書將其他的小說遠(yuǎn)遠(yuǎn)甩開了~~~
  •     愛,人性的光輝
        
        耶穌基督說過,要愛人如己,要愛自己的仇敵。
        說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卻如同上刀山下火海一樣難。
        
        很早就買了波蘭作家顯克維奇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主要作品《你往何處去》,前幾天,在書店看見另一個版本的,就順手翻了起來,原來這本小說竟被譽為“真正的基督教史詩”,對此我卻一無所知,于是,回家馬上找出這本書,今天終于讀完了。
        故事發(fā)生的公元一世中葉,以羅馬一個貴族青年與一個信仰基督教的純真少女的愛情為主線,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羅馬暴君尼祿對基督教徒的殘暴迫害與屠殺,而面對饑餓的野獸、鋒利的屠刀、無情的十字架、濃烈的火焰,所有基督教徒無不鎮(zhèn)定而從容,他們沒有恐懼,沒有詛咒——詛咒殘暴的尼祿,他們惟有虔誠地祈禱,默默地迎接死亡的到來。
        他們以自己的生命實踐了要愛人如己愛仇敵的承諾。
        何以如此?只因為他們愛耶穌基督——那是愛的化身,是真正的博愛——耶穌永遠(yuǎn)是愛的符號。
        一個愛上愛、擁有愛、享受愛的人是幸福的,是寬容的,是永生的。
        在這種愛的面前,一切仇恨都是可以銷匿的。
        
        令我震驚的細(xì)節(jié)之一就是基朗的翻然悔悟,他的悔悟、悔悟后的輕松乃至最后為了真理而從容赴死(死去的僅僅是肉體,靈魂卻因被救贖而永生了),從某種程度說是對基督教最好的注解。
        基朗是該書刻劃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他是一個毒蛇一般惡毒的人,在他身上凝聚著人類種種丑惡的天性,只舉其主要的,比如他是個卑鄙的告密者,他拐賣了基督教徒格勞烏斯醫(yī)生的妻女,并把醫(yī)生砍傷,對那對戀人的出賣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后來,殘暴的尼祿縱火燒了羅馬,基朗又卑鄙地順承尼祿的旨意,誣陷大火是基督教徒放的,由此而導(dǎo)致了對基督教徒慘無人道的迫害,他也由此而成了尼祿的寵臣。但對基督教徒的屠殺使他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當(dāng)他看到被他第二次出賣的醫(yī)生即將被尼祿的火舌吞沒時,他祈求醫(yī)生能夠?qū)捤∷?
        醫(yī)生呻吟般地說:我寬恕你。
        醫(yī)生寬恕了殺死自己的兇手,這是何等的大愛!
        正是這種大愛使基朗翻然悔悟,使他最終站到了真理一邊,對羅馬人民揭露了事實的真相——皇帝尼祿才是真正的縱火犯!
        一個卑鄙無恥的惡毒小人,為何竟敢面對強悍殘暴的尼祿發(fā)出如此驚天動地的聲音?
        毫無疑問,是源于愛的力量,是源于愛的力量所蘊涵的寬容與寬恕。
        愛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巨大的力量賦予一個本來怕死的無恥小人以勇敢而強大的生命,賦予一個卑鄙惡毒之徒以正義與良知,賦予他以永恒的生命。
        基朗由此而成了基督徒,保羅親自為他受洗,在愛的光輝里,他從容而安詳?shù)刈呱狭藙W邮值氖旨堋M管他的舌頭已被割去,他已被折磨得寸步難行。
        
        是愛洗滌了他的罪惡,是愛使他勇敢地捍衛(wèi)了真理,是愛讓他在風(fēng)燭殘年之際發(fā)出了人性的光輝。
        讀到這只迷途的羔羊最后回歸永恒的家園——那愛的家園,我不由淚水漣漣……
        
        我最喜歡《圣經(jīng)》里的話語之一就是基督耶穌在被釘?shù)绞旨苌蠒r為那些劊子手們的祈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做的他們不曉得。
        可往往,當(dāng)人類在惡性肆虐、勃發(fā)的時候,他們明明知道他們在做什么!
        《你往何處去》結(jié)尾說在一座小教堂的門上,有一行模糊不清但仍然依稀可辨的題辭:主啊,你往何去?
        
        主是往愛里去的,為救贖人類以自己的死亡為代價而往愛里去的。
        但人類,你往何處去?!
      
  •      這部小說,我首先就是奔著他獲得的獎項,所以才來圍觀的。我們以前學(xué)過西方文學(xué)史的,但是對于古羅馬的歷史情結(jié)和歷史人物也是很懵懂的。對于尼祿更是恨之入骨,就憑著他的一些臭名,我就對他沒有什么好感了??戳诉@部小說呢,對于古羅馬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看了這小說受益匪淺。
       再來說一說情節(jié)吧,我覺得正如序言所說的一樣,他所描寫的場景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對這些文字是非常震撼的。又羨慕。如果有機會沒有看過的書友一定要去看看,你會迷上他的。
       喜歡這部小說的可以一起交流哦
  •     前幾日偶爾路過季風(fēng),看到了新書推薦的書架最醒目的位置擺放的是顯克微支的這部《你往何處去》,再版后的封面蓬勃大氣,裝幀更是精美華麗,連同封底的價格,也變得高不可攀。突然想到幾年前在大學(xué)生書店打折季淘到的老版,簡樸的樣式簡樸的價格,塞在書柜頂部已經(jīng)落了厚厚的灰塵,不由感嘆,果然是“書非借不能讀也”。
      然而翻開扉頁,卻驀然間欲罷不能,文字的力量,全然地阻隔地鐵車廂的悶熱嘈雜,讓漫長的車程變成短短的瞬間。
      這是一部厚重的歷史小說,尼羅統(tǒng)治下羅馬的荒淫和衰敗,華麗和殘暴,不可一世而外強中干,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如何一步步在羅馬城的大火中化為灰燼,在此看來,依舊驚心動魄。
      這是一部絢爛的社會畫卷,古羅馬時代的風(fēng)俗躍然眼前,斗獸場內(nèi)市民的歡樂交織著奴隸的血腥,浴室里濃濃的香料裝點著貴族拖曳的長裙,宮廷里樂師吟唱詩歌伴隨著不散的酒香,神廟里華美的神像俯瞰那醉生夢死的人群。
      也許這也是一部浪漫的愛情小說,貴族青年愛上敵國的人質(zhì)公主,從最初淺薄的對美色的迷戀,在沖破身份、地位、乃至信仰的阻礙后,蛻變?yōu)閳载懖粶绲膼矍椤?br />   但這更是一部宗教的福音。基督徒安于神貧的寧靜和羅馬人家財萬貫的頹唐,使徒彼得泰然殉教的堅定和羅馬貴族恐懼死亡的焦躁。充斥著血和沙的羅馬斗獸場,從來都只有奴隸絕望的慘叫和猛獸嗜血的狂吼,然而當(dāng)尼羅把被嫁禍和被迫害的基督徒釘上十字架豎在斗獸場那浸沒了鮮血的黃沙上時,母親安撫的嬰兒,男人安慰著女人,祈禱蓋過了痛哭,希望勝過了死亡。那一場殘酷得觸目驚心地屠殺,就在這靜寧而淡然的祈禱聲中,變成了上帝的福音。那一瞬間,由衷地相信,有一種信仰,可以戰(zhàn)勝痛苦,戰(zhàn)勝絕望,戰(zhàn)勝死亡。
      羅馬帝國走向末路的時候,這一座強大的,美麗的,偉大的城市,已經(jīng)完全墮落成了所多瑪城,觥籌交錯、荒淫無度的人們已經(jīng)完全迷失了自己的靈魂,他們圍繞著雅典娜和宙斯的神像跳舞,卻早已缺失了對神靈的敬畏;詩歌、戲劇、哲學(xué)早已滿足不了他們的欲望,轉(zhuǎn)而開始追逐血腥的游戲,乃至沉迷于大火摧毀城市的瞬間的華麗。
      而且就在這樣一座充滿了罪惡和迷失的所多瑪城,孕育了新的希望。
      在大火的灰燼里,蛻變出上帝之城的磐石。
      直至今日,恢宏而圣潔的圣保羅大教堂依然屹立在那里,歷經(jīng)戰(zhàn)亂,但那鐘聲,仍然傳遍全世界。
      即使洪水會淹沒大地,上帝仍給我們留下了一座方舟。
      即使我們身處的世界已經(jīng)變成了所多瑪?shù)淖飷褐?,仍然會孕育著上帝之城?br />   帶著這樣的信念和希望,于是,能平靜地面對每一天的日出,與日落。
      
  •      羅馬帝國崩塌的前夜有多喧囂?大火肆虐蹂躪整座城市!男女主人公癡情在自己轟轟烈烈的傾城之戀中,密謀叛變者蠢蠢欲動,皇帝再掀血腥狂潮,圣徒們對殉道情懷滿心陶醉,新世界的卡密撒嘛即將開始他的統(tǒng)治!!大車輪轟隆隆碾過去,一切在醞釀一切在爆發(fā),一切在破壞一切在重赴新生!這當(dāng)口,“風(fēng)雅裁判官”大擺家宴,奏樂談天飲酒擲杯,客人們還沉浸于聽到信的震驚,他卻在安睡中與美嬌娘共赴黃泉??!
      
       彼特羅紐斯既“羅馬”且“貴族”。享受現(xiàn)有的生活,追求美的事物,從容而寬容,并拒絕改變。他不是維尼茲尤斯:能夠與少女墜入一段狂熱戀情,能夠被嶄新的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所誘惑。他是美神的子民,永遠(yuǎn)不能舍棄享受和美!屬于他的世界深植于羅馬又自成天地,他遵循自己的意志而生,又遵循自己的意志而死,他是自己的帝王。
      
       所以維尼茲尤斯的熱情傳教也許能洗腦他人,卻永遠(yuǎn)無法爭取到他親愛的舅舅。
      
       金發(fā)美女尤妮斯愛他愛的發(fā)狂,他向她傾注愛情卻不是因為愛情,他把她當(dāng)做他的女神,當(dāng)做慰藉心靈的良藥,因為她是完美的“美之化身”。透過尤妮斯他可以找到那些讓他沉迷的一切!
      
       圣徒們信仰堅定,慷慨殉身!彼特羅紐斯又何嘗不至死忠誠于他所信仰的呢? 即使沒有人贊美。
      
      -----------------------------------
      看這本書是一年前了,所以要說“再”發(fā)……基本上我就是彼特羅紐斯的NC粉
  •     看完這本書結(jié)束在十幾天后,合上書本依然回味的是那句話“回羅馬去”而不是“你往何處去”
      書中圍繞著維尼和莉吉亞的愛情隨之展開。
      從一個莉吉亞,到使徒,到一大群的基督徒,甚至到羅馬人維尼和基朗。
      一個小小的宗教即便是不能公開依舊是多人追隨,追隨到即便是死也毫不懼色。無論尼祿如何鎮(zhèn)壓,只會有更多的人投身到基督教去。
      從不同的國籍還有犯下的罪過,無論是在監(jiān)獄還是地窖。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人,只要放下了心中的執(zhí)念,投向主的懷抱。使徒都不會吝嗇他的圣水去給每個人洗禮,讓他們也可以在靈魂安息后在主的身邊休息。
      犯過的過錯即便是基朗那邊出賣上帝的羔羊,不同國籍到迫害他們的羅馬人維尼。還是在監(jiān)獄里面看守侍衛(wèi),無論是那個地方愿意追隨的羔羊。他們都會伸出手,把他們接引。
      羅馬是俯視著世界權(quán)利統(tǒng)治的一座偉大城市,但同時也是主的郡城。無論它曾經(jīng)如何迫害過主的子民,但它依舊是一座可以容納萬物的城市。無論是慈悲,還是邪惡。都可以交織在這座城市之中。
      基督教的種子撒在這里,這塊土地會容納他們,讓他們生根發(fā)芽。躲在被殺前的監(jiān)獄里,藏在原劇場上。這塊土地有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東西,能夠讓這些種子茁壯成長。這座主的郡城同樣擁有慈悲的使徒,也有殘暴的愚君。似乎只有羅馬才能容納這些,也似乎只有在尼祿腳下踐踏過的土地,才會急切地需要基督教的救贖。
      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善惡就是一面鏡子,最近聽說過一句話,只有對立。但人就是個奇妙的東西,它可以包含愛恨情仇,但人性的根子里卻蘊含著善惡的養(yǎng)分。似乎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一個人幾十年的生命里面,能夠有許多人出現(xiàn)又消失。他們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好與不好的記憶。人總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容納許多東西,許多愛的很多拿出來翻翻看。有時候會覺得以前的自己很愚蠢,但是友會覺得以前的事情其實沒什么。
      我們就是這樣一個獨立的存在,似乎時間一過,很多人回頭看都可以去寬恕?;浇套屛覀兎畔乱磺?,去寬恕我們的敵人,去讓我們盡心盡力地為了主而不惜一切代價。為的是永恒的休息和主的招待。讓我們?nèi)圻@個世界,去包容這個世界,去寬恕我們的敵人。那么,如果我們連善的對立面,迫害羊羔的人,還有那些在迷途的綿羊,都可以寬恕?是否也可以和他們說“回到羅馬去”
  •     是去年讀的,那時候斷續(xù)看完的。一開始以為是部愛情文藝小說,但讀著讀著就發(fā)現(xiàn)不是了,套用別人的評價是部史詩般的著作。書中有對古羅馬生活的描寫,也有人性的刻畫。松弛有度的情節(jié),可以拿來當(dāng)單純愛情文藝看,當(dāng)然大師的作品不可能這么淺顯。關(guān)鍵詞:古羅馬、愛情、信仰。
  •     在外國文學(xué)史上學(xué)到的一部著作,作者的名字很個性,無疑幫我們記住了這部作品,只是當(dāng)時的譯法叫顯克微支。
      閱讀過程持續(xù)了兩周,羅馬名字的拗口為整個閱讀過程帶來了不少障礙。不過故事還算引人入勝。作者巧妙的將史詩般的故事借助青年男女的愛情來表現(xiàn),敘事手法甚為高明,兩條敘事線索將全景般的歷史事件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一為彼特羅紐斯,二為維尼茲尤斯,互有交叉,貫穿了人性、宗教、歷史、文化以及民俗方面的內(nèi)容。
      之前看過反映古代羅馬的電影,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聯(lián)想起那時候人們的裝束,仿佛男人都是身著有褶皺的衣物,臂膀露在外面;而女人則是頭戴一個花環(huán),臉上充盈著笑容。故事貌似是以愛情作為敘述主線,實則是在揭示基督教在創(chuàng)立早期遭遇的磨難,將宏大敘事消解成為日常生活的主題,高明的敘事手法可見一斑。
      
  •     這本書是我在高一時讀的了,現(xiàn)在細(xì)枝末節(jié)不是很記得了?! ∮∠笾校潜竞苄蹅?、大氣的書,或者說是另一部古羅馬關(guān)于基督教的史詩。在那個時候,對于古羅馬的歷史是不勝了然。  這讓我想起了北魏那時的滅佛事兒?! 〔贿^ 印象最深的是里頭的“風(fēng)雅裁判官”裴特羅紐斯。當(dāng)時稚嫩的心里就特別喜愛他,或許沒有辦法和書中的主角基督徒貴族男一號蓬波尼亞想比。但是他的魅力是更為特別的,尤其在對待奴隸和他的愛情時,是完完全全的讓我折服?! ∮锌照嫦牒煤迷僮x一遍呢。
  •     如果我會信什么宗教的話,那大概就是基督教了。
      第一次了解這個宗教,是在看走向十字架上的真時,一開始介紹舍斯托夫時提到:正因為荒謬才信,因為不可能才肯定。
      但這本書里面的基督教,是我不可能接受的基督教。
      讀到無數(shù)的基督徒從容地赴死,并寬恕了加害他們的敵人;讀到基督對彼得說:因為你放棄了我的人民,我要上羅馬去,讓他們在十字架上再釘我一次;讀到保羅在殉難前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jīng)打過了,當(dāng)跑的路我已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jīng)守住了......這些都能打動我,也非常美好,只是我不信。
      如果建立上帝之城真的需要那么多犧牲,那么我也會像伊萬一樣,把永生的門票退回去。
      ***
      比起只知道祈禱、把希望寄托在基督的慈悲上、渴望來生幸福的基督教徒們,比起男女主人公和彼得保羅,更打動我的,是裴特羅紐斯。
      他不信基督教,但同情基督教。他質(zhì)問小說中除了愛沒有發(fā)揮任何作用的維尼茨尤斯:希臘給世界創(chuàng)造了智慧,我們羅馬人也創(chuàng)立了強權(quán),可是基督教創(chuàng)造了什么呢?
      保羅回答說:是愛。
      可虛無縹緲的愛并沒有制止殺戮,基督徒們的祈禱也沒有能挽救任何人的生命,那么多無辜的小孩都被折磨致死。
      對于基督教,裴特羅紐斯說:這種宗教要求勞動,可我不愛勞動,它還要求舍棄,生活中的一切我都舍棄不了......請你替我問基督一聲:像我這樣的人要是帶著我的金銀財寶、帶著我的米里內(nèi)花瓶和蘇茨尤斯出版的書籍,還有我的金發(fā)美人尤妮絲一起去找他,他會不會歡迎呢?
      但里面唯一試著做點什么的,就是這個裴特羅紐斯,當(dāng)尼祿想把羅馬大火的責(zé)任嫁禍給基督教徒的時候,只有他站出來試圖挽救他們,像他以前無數(shù)次用言語救過別人的命一樣,但這次他失敗了。
      ***
      裴特羅紐斯曾經(jīng)問過:如果他們以善報惡,那么我們又將用什么去報善呢?如果對善和惡都給以一樣的報償,那么人們又何必去行善呢?
      孔子也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對于尼祿,如果他最后悔改了,也要寬恕他嗎?
      對于小說中描寫的基督教,我也想像裴特羅紐斯那樣回答:這不是我的宗教。
  •     了解羅馬,了解尼祿,了解當(dāng)時基督徒的處境,在書中有保羅和彼得兩個使徒哦,而且不是客串而已。所以讀完Quo Vadis再讀使徒書信,突然覺得好親切,雖然書中的情節(jié)不可考吧
      書里維尼斯尤斯如何一步步成為基督徒的心理活動很真實很細(xì)微,愛讀;那位“風(fēng)雅裁判官”彼得羅扭斯是真的羅馬文化的經(jīng)典代表,生活一言一行包括最后”潔白雕塑“式的死法和其至死對基督教的看法都那么浸潤著羅馬文化的氣息。
      雖然覺得書中的愛情有些超現(xiàn)實,但絕對是真實了解尼祿時期信徒狀況的好書=)
  •   請問樓主讀的是誰翻譯的版本,想讀呢
  •   @trista702我看的是 侍桁 翻譯的版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