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馬佐夫兄弟

出版時間:2003-9-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譯者:榮如德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系俄國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一樁真實的弒父案,描寫老卡拉馬佐夫同三個兒子即兩代人之間的尖銳沖突。老卡拉馬佐夫貪婪好色,獨占妻子留給兒子們的遺產(chǎn),并與長子德米特里為一個風(fēng)流女子爭風(fēng)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頭兒幽會,便闖入家園,一怒之下,差點兒把老頭兒砸死。他倉皇逃離后,躲在暗中裝病的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爾加科夫,悄然殺死老爺,造成了一樁震驚全俄的撲朔迷離的血案,從而引發(fā)了一連串驚心動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一個錯綜復(fù)雜的社會、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劇主題,體現(xiàn)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藝術(shù)成就。

書籍目錄

作者的話
第一卷 一戶人家的歷史
第二卷 不該舉行的聚會
第三卷 酒色之徒
第四卷 咄咄怪事
第五卷 正與反
第六卷 俄羅斯修士
第七卷 阿遼沙
第八卷 米嘉
第九卷 預(yù)審
第十卷 大男孩和小男孩
第十一卷 伊萬
第十二卷 錯案
尾聲
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卡拉馬佐夫兄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4條)

 
 

  •     一個多禮拜看完《卡拉馬佐夫兄弟》也不算慢了,特別是在經(jīng)歷了枯燥乏味——疑竇叢生——擊節(jié)叫好的心路歷程的情況下??础读瞬黄鸬纳w茨比》、《月亮和六便士》、《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樣的書,總有一種精神上被打了一頓的感覺,至少要一個禮拜才能緩過來,而這一個禮拜中會不停地感嘆——人生為何會是這樣?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在受折磨,受疾病的折磨,受貧困的折磨,受不同思想在心中相互沖擊而真理不曾出現(xiàn)的折磨。他太清楚痛苦的感覺,各種痛苦,所以在描寫筆下人物受苦時的感受他駕輕就熟。這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xiàn),他是身患神經(jīng)疾病的斯麥爾加科夫,他是在欲望中越陷越深的德米特里,他是在天人交戰(zhàn)中不能自拔的伊凡,他是死去的伊留沙的父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個兒子三個月大的時候便夭折了)我們甚至可以把他的小說看作他心靈的出口,他祈求救贖的呼喊。當(dāng)然,可惜的是也許他以為呼喊便是拯救,這并沒有改變他在生活重的行事,還好,妻子安娜拯救了他。
      
      譯者把米卡、伊凡和阿廖沙分別比作肉體、理智和精神,我覺得相當(dāng)妙。米卡的魯莽乃至無腦,貪婪和好色都充滿了肉欲的味道。正因為欲壑難填,在愛情上他為求格魯申卡而苦,至于金錢上,他四處借錢的案發(fā)前夜是本書最精彩的章節(jié)之一。在伊凡身上,我們則看到作者的思辨,同樣為求之不得所苦,伊凡和米卡不同,倒在了求知的天人之戰(zhàn)中。(那個年代的人也太容易得腦炎了吧?。┌⒘紊呈撬男值苤薪Y(jié)局最好的一個,因為他的信仰讓他免于苦難。這也是那個年代的現(xiàn)狀,雖然工業(yè)革命讓科學(xué)之風(fēng)席卷全歐,但如何解釋人類的起源仍然是一大難題。于是,如果你相信上帝,就啥都不用糾結(jié)了,無神論者的內(nèi)心則要承受更多的質(zhì)疑前行。
      
      所以要感謝大爆炸理論,讓今天的無神論者終于能挺直腰桿,成為探索真理的路上更堅定的一群。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厲害之處就在于他的一系列哲思在今天仍然見效,無論是關(guān)于罪與錯、情與法,還是靈魂和意志。尤其是關(guān)于道德的可笑之處——人們常常忘了道德只能用來約束自己,不能用來譴責(zé)別人——相信最后在法庭上檢察官和律師互相揮舞道德大旗的滑稽場面讀者們都印象深刻。所以我們也要感謝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人生的最后一部小說看起來更像是他的臨終懺悔,他內(nèi)心對自己的一次審判。唯有雙重人格的瘋狂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讓這次審判如此精彩,不同人物間個性差異形成的交鋒及其營造出的沖擊力產(chǎn)生了天崩地裂的效果,無愧于弗洛伊德“最偉大小說”的評價。
      
      也許正如劉葦先生所說,談不上喜歡不喜歡,留下的只是震撼。
  •     讀了一半左右 做個小記
      
      說實話,看得還是挺困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書中關(guān)于上帝與信仰的討論。
      百度了一下,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信仰的是東正教(基督教的一大分支),看書中的一些觀點我還以為他是懷疑上帝的存在的!
      搜索了一些關(guān)于本書的介紹,作者的深層意圖大概是想通過一起弒父案探索并且揭示關(guān)于靈魂救贖的正確做法?
      
      看書的過程中,總是讓我好奇那些基督教的教義。準備找本圣經(jīng)或者相關(guān)的作品看看??!
      
      關(guān)于"信仰與奇跡“的討論
      
      教會統(tǒng)治國家?
      
      讓人向善的圣跡?
  •     《卡拉馬佐夫兄弟》看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想弄清楚我為什么而看這本書。后來翻看自己做的書摘,我才明白我的目的是避免陷入書中那些悲劇人物一樣的境地:格魯申卡愛的是自己的怨恨,而不是拋棄她五年的“上尉”;卡佳出于驕傲強迫自己相信愛的是米佳,以此來譴責(zé)他的不忠,顯示自己的忠貞;伊萬一方面說“上帝已死,道德不再”,一方面又因為故意逃離殺父現(xiàn)場而自責(zé);米佳內(nèi)心追求高尚,卻因缺乏堅毅而墮落……他們要不自欺欺人,要不缺乏自制。總之,他們都無法和自己和諧相處。(可笑的是,老費奧多爾雖然荒淫無度,自私自利,對自己卻有相當(dāng)清醒的認識。)
      一個人要做到明心見性,需要多長的路要走啊。難怪有那么多人想把自己托付給別人(比如上帝),拒絕思考,拒絕做選擇,拒絕承擔(dān)責(zé)任。
      
  •      故事梗概如扉頁所描述的一樣簡單,但作者洋洋灑灑地寫了近千頁。故事既簡單又復(fù)雜,簡單的是事情的經(jīng)過和情節(jié),復(fù)雜的是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的刻畫和思想表達。對于菜鳥的我,只能以渺小的視角去仰視這樣一篇鴻篇巨著。
       雖然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小的故事,但卻深刻的揭露了復(fù)雜的人性。好的小說就在于對人性赤裸裸的認識。這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宗教式宣言。有無上帝之爭,理性和信仰之爭。米嘉、伊萬和阿遼沙三個性格迥異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卻代表了作者心中三種聲音,其中伊萬的理性和阿遼沙的虔誠的矛盾性就代表了作者內(nèi)心真實的掙扎和痛苦。當(dāng)理性知道上帝不在了,但精神上卻向往之?!拔也皇遣幌嘈派系?,我只是不相信上帝造的這個世界。”
       他們?nèi)齻€兄弟里面,我最愛阿遼沙,作者肯定也最偏愛他。每一個和他接觸的人都會愛上他,愛上他身上的那種純凈、真誠、無防備的愛。作者對阿遼沙完美的描繪就對上帝的示好。結(jié)尾阿遼沙在巨石前對孩子們的演講作為巨著的結(jié)尾,激勵人心?;蛟S這也是作者相對俄羅斯年輕一代人說的話。“我們首先是善良的,然后是政治的,然后我們將彼此永不相忘。...我們大家都應(yīng)該寬容和勇敢,像伊柳沙那樣;我們大家都應(yīng)該勇敢、慷慨和聰明,像郭立亞一樣;我們大家也應(yīng)該謙遜、聰明和可愛,像卡爾塔碩夫那樣,,,,從今以后你們對我來說都是可親可愛的,我要把你們?nèi)巳硕及菰谖业男闹?,我請求你們也把我包容在你們心中?!保≒928)我想像阿遼沙一樣純凈、善良,不去曲解別人也不會藐視別人,平等真誠地和每個人相處。
       精彩的小說離不開愛情故事的描寫,這本小說里的愛情故事?lián)诫s著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一樣多的誤解。各種誤解:自我對他人的誤解、自我對自我的誤解,(這有阿遼沙除外,他雖然沒有什么感情經(jīng)歷卻可以清晰地判斷愛情真相,雖然有很多時候他不能理解。)其他的每個人都有著扭曲分裂的感情,作者形容的那么細致入微。卡嘉開始瘋狂地追隨著米嘉,也瘋狂地折磨著伊萬,在阿遼沙捅破一層紙之后才揭露出她內(nèi)心愛的是伊萬,但她是控制欲極強的女人她知道伊萬不能滿足她的傲慢和控制欲,所以不斷地寬恕米嘉并欺騙自己愛的是米嘉?;蛟S真相是最后檢察官所總結(jié)的她只不過是一個性格剛烈傲慢的女子為了報復(fù)米嘉曾經(jīng)對她的輕視。米嘉瘋狂地愛著格露莘卡,為她和自己的父親鬧得全城風(fēng)雨甚至招來了最終的牢獄之災(zāi)。當(dāng)案件發(fā)生的那天晚上,當(dāng)他瘋狂地尋找她并堅信她愛的是自己,父親是他最大的情敵時。格露莘卡卻像孩子一般在阿遼沙面前哭訴著對波蘭舊情人的情愫,并且奔向了他。此時,米嘉才知道還有一個舊情人的存在,正如格露莘卡所說她只愛過他一個小時,而他卻陷入了深刻的感情漩渦不能自拔。當(dāng)格露莘卡奔向那個曾經(jīng)拋棄她的波蘭舊情人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十五年來愛的并不是他,只是恨他,來投奔他只是想證明自己。而在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愛的是自己坑害最深的米嘉。
       多么諷刺的愛情、多么脆弱的真相。隱藏在浮冰之下,除了純凈如他的阿遼沙才能看清?,F(xiàn)實生活中的愛情不也是如此嗎?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描述不也是如此嗎?當(dāng)檢察官和辯護員同時用一種分析方法——心理學(xué)這把雙刃刀分析案件時卻得到不同的結(jié)論。作者是善良的,最后讓辯護員說出的故事是真相。其實更多時候分析出來的是沒有真相的。所以,不要用一個凡人的心去揣測真相,要學(xué)會相信美好,像阿遼沙一樣透明。
  •      看這本書源于一部韓劇,里面的主人公提到了,百度一下發(fā)現(xiàn)是部大作,為了將來的俄羅斯之旅,為了了解那個國家和那個國家的人,我就特別買來讀了。這書讀起來很吃力,大概因為缺少愛情故事的緣故不算特別吸引我,看時我從書里看到了一種屬于那個國家那個寒冷地區(qū)的精神。
       書中主人公有大段大段的對于神學(xué)和哲學(xué)的思考和分析,在思辨的過程中有喜有悲,OMG,在我們的世界中這樣的思考太少太少了,對我們來說是個不可思議的世界,哎...只怪我們的精神世界太貧乏。
       讀完幾個月的現(xiàn)在,我還有記得的是最后部分出現(xiàn)的小男孩,雖然貧窮,但精神高尚,尊嚴終于一切,我認為這是值得學(xué)習(xí)的高貴的品質(zhì)。
       忘得差不多了,簡單留念,推薦大家嘗試一下不同的感覺。
  •     
      帕慕克談《卡拉馬佐夫兄弟》
      
      
       讀《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本書,給我?guī)砹松鷦拥幕貞洝D菚r我們十八歲,一個人在房間里看書,我們的房子則眺望著博斯普魯斯海峽。這是我第一次讀陀思妥耶夫斯基……
      
       像所有偉大小說一樣,《卡拉馬佐夫兄弟》迅速在我身上產(chǎn)生了矛盾的效果:它讓我感到我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孤單,但同時也讓我不知所措,覺得自己和其他一切都脫離了關(guān)系。當(dāng)我沉浸在眼前的小說世界時,我不覺得自己孤單;因為偉大的小說總是如此,仿佛覺得最令人震驚的啟示都是我自己原有的想法,而最打動我的場景和變化莫測的幻覺仿佛也源于我個人的記憶。但這本書同時向我揭示了生活的陰暗面(人們不愿談?wù)摰氖虑椋┑闹湟?guī)則,這讓我感到孤獨。
      
       我覺得,自己仿佛是第一個讀這本書的人。仿佛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輕聲訴說著生活和人性的神秘信息,訴說著無人知道的事情,并且只對我一人傾訴——這樣一來當(dāng)我和父母坐下來吃晚飯時,或者當(dāng)我在學(xué)習(xí)建筑的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xué)擁擠的走道里,努力和朋友們像往常一樣談?wù)撜螘r,我都會感到這本書在我體內(nèi)震顫著。我明白了,從此以后,生活將永異于從前:與書中令人震驚的世界相比,我自己的生活和煩惱太過渺小,太不重要,只能退居次席。我想說,我讀的這本書讓我深受震撼,它會改變我的整個人生,這恰如博爾赫斯在某些地方說過的:“發(fā)現(xiàn)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第一次發(fā)現(xiàn)愛情或大?!鼧酥局松贸痰囊粋€重要時刻?!蔽乙恢庇X得,我第一次讀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就標志著我從此喪失了純真。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和其他的偉大作品中,他輕聲向我訴說了怎樣的秘密呢?他是否在說,我將一直渴望追求上帝或信仰,雖然我們隊任何東西從來都無法永遠堅信不疑?他是否在說,我們的內(nèi)心都有惡魔存在,在詛咒我們感受最深的信仰?抑或是如我在那些日子里所想的,他是否在說,是五彩斑斕的深沉激情、愛戀和偉大思想讓生活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而幸福不僅來自于此,而且來自于謙卑,它與上述那些浮夸的特點正好針鋒相對?又或者,他是否在說,人類這種動物在希望和絕望、愛與狠、真實和想象等兩極對立中來回搖擺,其速度和不確定性都超出我先前所想?還是它想說,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卡拉馬佐夫神父所表現(xiàn)出的那樣,人們在哭泣時都可能不盡真誠;甚至到了這種時候都還想耍點花樣?
      
       如果說陀思妥耶夫斯基能激起我的無比恐懼,那正是因為他拒絕用抽象的方式表達他的智慧,而是把這些道理置于人物中來展現(xiàn),以此給人一種真實感。這樣,當(dāng)我們讀《卡拉馬佐夫兄弟》時,我們不知道,在19世紀30和40年代正值緊要關(guān)頭的俄國社會中,人們能否真的如此迅速地在對立極端中來回搖擺?我們反而會去質(zhì)疑,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全盤否定的情緒是否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乃至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態(tài)?但是,我們知道,自己內(nèi)心對主人公們的精神憂患感同身受。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特別是年輕的時候讀,總會接二連三地有令人敬畏的發(fā)現(xiàn)?!犊ɡR佐夫兄弟》像他所有的小說一樣,其情節(jié)設(shè)計非常注重細節(jié)。一旦進入了他精心編織的故事網(wǎng),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會有點驚訝地發(fā)現(xiàn),故事所發(fā)生的世界仍然在形成的過程之中。
      
       對有些讀者來說,世界是一個完全成熟、形態(tài)完美之處。像福樓拜和納博科夫這樣的小說家,他們對于表現(xiàn)世界的色彩、對稱、陰影、含蓄笑話等方面的興趣,要遠遠大于挖掘支配世界的基本規(guī)則和結(jié)構(gòu)的興趣;對于表面和神韻的關(guān)注,也要大于對生活和世界規(guī)則的關(guān)注。讀福樓拜和納博科夫的快樂,不在于挖掘作者頭腦中的偉大想法,而在于觀賞他們對細節(jié)的關(guān)注和出色的敘述。
      
       但我還是想說,還有另外一種類型的作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盡管在我看來,陀思妥耶夫斯基還不能算是這類作家中表達最清楚易懂、最有趣的一位,他只是其中一員而已。對于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的作家來說,書中世界總是處于形成過程之中。因此,我們需要對它進行深入挖掘,以理解這個世界的支配規(guī)律,并在它的內(nèi)部找到一處角落,然后就可以依據(jù)自己的是非標準來此生活。但是,我們這么做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開始變成小說試圖探索的那個不完滿世界的一部分。我們與小說抗爭著,對這個仍處于變化過程中的世界所有的恐怖和不確定性,我們也開始有所察覺,并覺得要對此承擔(dān)責(zé)任,仿佛我們與書本的抗爭已成為為了解解碼自身存在意義而進行的個人抗爭的一部分。因此,在讀陀思妥耶夫斯基時,我們非??謶?,他使我們看到了自身的狀態(tài),即那些規(guī)則從來就不是十分清晰明了的。
      
       大多數(shù)人在年輕時對那些激烈問題都很著迷,比如,信仰的意義何在?相信上帝或宗教能把人引向哪里?自始至終信奉一種信仰有何意義?如何將這些形而上學(xué)的問題與社會和日常生活進行調(diào)和?所有這些問題終其一生都困擾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而在《卡拉馬佐夫兄弟》里,他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更為深入、全面的分析。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一本極其重要的書,要讀最好趁著年輕。書中深入地反思了年少時讓我們飽受折磨的痛苦、恐懼和被掩飾的欲望。而如今,令我深思的是書中的弒父行為和它帶來的罪惡感,這對年輕的讀者來說是一種令人震驚的體驗。弗洛伊德在一篇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名文章里,強調(diào)了《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偉大及其重要性。他注意到該小說與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和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有相似之處,并指出,這三個故事之所以都如此令人震撼,就是因為弒父行為。
      
       而后來,在理解了成熟之后,我們?nèi)匀幌矚g這部小說。我第二次讀這本書時,最欣賞陀思妥耶夫斯基能以自己的方式,用本地文化和卑微的傳統(tǒng)來抗衡神圣的現(xiàn)代價值觀——事業(yè)、權(quán)威、戰(zhàn)爭、質(zhì)問的權(quán)利和反叛的權(quán)利等。在這里,《白癡》中的各種觀點都有了更充足的表現(xiàn):陀思妥耶夫斯基通過伊凡?卡拉馬佐夫告訴我們,聰明人注定會有卑賤、負罪的下場,而愚蠢的人則會變得純潔的堅定。第二次讀這本書時,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希望的那樣去痛恨卡拉馬佐夫神父,盡管他舉止粗俗、打自己孩子的歪主意、沉溺于享樂、習(xí)慣于撒謊,這一切都讓我忍俊不住。他似乎就來自于我所熟悉的生活,并與這種生活非常貼近。
      
       多數(shù)偉大作家都通過寫作來反對自己的信仰,或者至少在不知不覺中對其信仰進行深刻地詰難,以至于他們有時候看起來是在用寫作反對信仰。在《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將自己的信仰置于主人公們的沖突和精神痛苦中,使其接受最大程度的考驗。人們不禁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能力感到驚嘆:他能創(chuàng)造那么多性格分明、各不相同的人物,并讓這些人物在讀者的頭腦里栩栩如生。他在細節(jié)、情調(diào)以及令人信服的深度等方面安排得非常詳盡。其他作家,如狄更斯,創(chuàng)造了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我們能記住這些人物主要是因為他們有奇異、可人的特別之處。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里,主人公們飽受折磨的靈魂會在我們身上作祟。從某種奇特的意義上講,三個卡拉馬佐夫兄弟也是各具靈魂,讀者如何要從他們中進行選擇,認同他們,加以談?wù)摵蜖幷?,那么不久后就會發(fā)現(xiàn),與每個卡拉馬佐夫兄弟發(fā)生的爭論,實質(zhì)上都是在爭論人生。
      
       我年輕時總是能夠認同阿遼沙:他心地純潔,樂于在一切人身上發(fā)現(xiàn)善意,并通過奮斗來了解周圍一切,這些都迎合了我身上作為道德家的那一面。但是同時,就像《白癡》中的梅什金公爵一樣,我內(nèi)心深處卻也知道,要獲得這種純潔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因此我開始明白,那個嗜好理論、嗜好書本的絕對主義者伊凡,在本質(zhì)上與我更為接近。所有那些生活在貧窮的非西方國家、將說教的自我埋首于書中和思想中的憤怒青年,都與伊凡的無情冷酷有幾分相似。我們在伊凡身上可以看到政治陰謀家的影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群魔》里研究過這些人,而布爾什維克革命后繼續(xù)統(tǒng)治俄國的還是那些人。(....)但是這位兄弟伊凡,仍然是一個卡拉馬佐夫。他有諸多憤怒、狂熱和過激行為,他對愛的渴求讓自己飽受傷害,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書中還是謹慎地傳達出一種美好的同情心,讓他變得溫柔了一些。
       最偉大的要屬德米特里,我把他看做一個遙遠的英雄,至今也是如此。他世俗,這方面像他的父親;他和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這使他比兄弟們看起來更為真實。但正因為如此。他反而最容易被我們忘掉。我們注意到他與他父親何其相似,但最終我們卻覺得,德米特里的問題與我們關(guān)系不大。我是說,我們在內(nèi)心深處其實感覺不到那些問題的存在。
       還有一位兄弟(私生子,同父異母的兄弟)讓我感到害怕,他就是那個小男仆斯麥爾佳科夫。他總會讓我們感到恐怖,猜想我們的父親們可能也有另外的生活,他還會令中產(chǎn)階級對窮人心生恐懼,他們擔(dān)心被窮人窺探、審判、定罪。斯麥爾佳科夫在謀殺事發(fā)后,采用了簡單、無情、精確地邏輯,證明一個邊緣人物有時憑借機智的直覺也可以控制局面。
      
      
      ......
       他寫這本書時,曾與托爾斯泰一道被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小說家,到他去世之前,公眾至少已經(jīng)接受了這個事實。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涯印證了一連串的文學(xué)奇跡,他在健康每況愈下的關(guān)頭寫出一部最偉大的大說,真可謂辭世前的最后一擊。沒有任何其他小說能像這部作品一樣,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生活糾紛,錢的問題)和他的偉大想法之間來回轉(zhuǎn)換。也沒有任何其他小說能像這本小說一樣能抓住人的心靈。小說和管弦樂一樣,是西方文明的偉大藝術(shù)。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像狹隘的伊斯蘭教徒那樣痛恨西方和歐洲,但又寫出了至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這是極具諷刺意味的事情。
      
      
      來源: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419801/
      
      《別樣的色彩:關(guān)于生活、藝術(shù)、書籍與城市》
      
      
  •      讀過《卡拉馬佐夫兄弟》【注】 的人都知道,小說在結(jié)尾部分對兇案的真相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德米特里·費堯多羅維奇認為,父親費堯多爾·巴甫洛維奇騙走了自己很大一部分應(yīng)得的遺產(chǎn),而他與父親圍繞交際花格露莘卡展開的爭風(fēng)吃醋又加劇了德米特里的憎恨,但他從未有過一個明確的犯罪計劃。純粹出于激情,德米特里在一天夜里潛入老卡拉馬佐夫家的院子,確認格露莘卡不在這里后,他打算撤離,不料被老仆格里果利發(fā)現(xiàn),情急之下德米特里用銅杵將老仆擊昏在地,然后逃離現(xiàn)場。至于德米特里身上的錢,則是他先前私自挪用未婚妻卡捷琳娜·伊萬諾夫娜交給他的三千盧布中的一半,他把這一半錢縫在自己胸前,直到案發(fā)后才拿了出來。
      
      【注】《卡拉馬佐夫兄弟》,榮如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11,引用時直接標明頁碼。
      
       這一所謂的“真相”完全出自德米特里之口,從未得到過作者即故事敘述者的明確支持。發(fā)生兇案的那一章的真相部分,被刻意略去,而在法庭審理中,也沒有一項證據(jù)能證實米嘉的說法。在小說的出場人物里面,唯一相信米嘉無罪的,只有他的兩位弟弟阿列克塞·費堯多羅維奇和伊萬·費堯多羅維奇,還有格露莘卡。格露莘卡當(dāng)然是出于愛情而相信米嘉的話,阿遼沙則憑靠“米嘉臉上的表情”相信他沒有撒謊。最強有力的支持來自伊萬,在他案發(fā)后第三次走訪斯乜爾加科夫的談話中,后者交待了實情:人是斯乜爾加科夫殺的。他在德米特里逃跑后,跑到老卡拉馬佐夫門前騙他探出頭,然后將其殺死,并盜走三千盧布。這是全書中唯一一處能使細心的我們相信米嘉確實無辜的“證據(jù)”。有必要指出,即便在這里,也完全沒有提到米嘉所謂的藏在胸前的1500盧布。
      更細致的考察將會發(fā)現(xiàn),小說對各處細節(jié)的描寫疑點重重,甚至存在極明顯的自相矛盾。一旦這些線索引起了我們的充分注意,把疑點一一抽出來做一番推究,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本人即陀思妥耶夫斯基暗中向我們揭示出“實際的真相”是怎樣的。換句話說,作者為《卡拉馬佐夫兄弟》設(shè)計了兩個結(jié)局,一個是能滿足多數(shù)我們的結(jié)局,這一結(jié)局充滿了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還有一個隱秘的結(jié)局,它潛伏在大量的細節(jié)描寫下面。本文的目的就是揭開這一隱秘的結(jié)局,并且探究它與作者的寫作意圖之間的關(guān)系。
      
       一 最明顯的自相矛盾
      
       我們從一個最明顯的自相矛盾說起。米嘉在一次醉酒后曾給卡捷琳娜·伊萬諾夫娜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坦白自己想殺死父親,并取回那三千盧布。有意思的是,這封信前后兩次提到這筆錢,但是對于三千盧布的藏匿地點的說法竟然不同!第一次的說法是:
      
      我以人格向你保證,我就去找父親,我要砸碎他的腦殼,把他枕頭底下的錢拿來,但愿伊萬走了就好。 (頁730)
      
       后面在附言中的說法則是:
      
      狗把它藏在床墊下,粉紅色的絲帶。
      
       如此明顯的自相矛盾當(dāng)然可以解釋為米嘉在喝醉后意識不清醒,然而問題在于,“藏在床墊下”這種念頭究竟是從哪冒出來的?顯然,第二次的描述比第一次更詳細,并且口氣顯得是專門交待藏錢的地方。案發(fā)后伊萬第一次走訪斯乜爾加科夫,當(dāng)時后者無意中告訴伊萬,藏錢的信封放在“老爺床墊下”(頁717),后來在法庭審判上檢察官和辯護律師都引用過來自斯乜爾加科夫的這一證詞。也就是說,米嘉早就從斯乜爾加科夫那里知道,信封放在床墊下,而在第九卷《預(yù)審》里面,米嘉對辦案人脫口而出“錢放在枕頭底下”(頁551)。這無異于告訴我們,米嘉早就開始練習(xí)說謊,那次在酣醉中一不小心寫出了真話,而在平時的清醒狀態(tài),他已經(jīng)把自己訓(xùn)練到能將謊話脫口而出的程度。這又等于告訴我們,米嘉絕非沒有預(yù)謀,他練習(xí)說謊的原因,很可能是為了在案發(fā)后澄清自己的無辜,為此,他必須給卡佳留下字據(jù)(字據(jù)中的“藏在枕頭下”將證明他的清白)。與此同時,他打算偷偷潛入費堯多爾·巴甫洛維奇的的宅內(nèi)盜走這三千盧布,然后再嫁禍給斯乜爾加科夫。
       我們的這種猜想并非沒有得到明文支持:在檢察官的“天鵝之歌”中,也提到了米嘉的這封信,并說“這是在酒醉后寫下了清醒時想好的”(頁829)。畢竟,雖然作者本人從未就真相問題在書中明確表態(tài),但這恰好表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懸置米嘉說法的真實性,在敘事保持沉默的時候,難道我們不能猜想作者會借筆下人物之口,乃至在字里行間向我們說話嗎?果然,法庭審判中阿遼沙的出庭作征就暗藏玄機。
      當(dāng)時阿遼沙在法庭上突然向檢察官提供了一條“新想起來”的證詞:案發(fā)前幾天德米特里曾向他指著(阿遼沙特意強調(diào)是“指著”而非“用拳頭捶”)自己的胸膛,“表示他有辦法恢復(fù)自己的名譽,而這辦法就在這里,在他的胸前……”(頁800)
       但是,在敘述阿遼沙內(nèi)心對這件事的回想的時候,作者則明確說“米嘉捶著自己的胸膛”(頁800)。一旦我們翻回前文對照,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對這段細節(jié)的敘述是“德米特里·費堯多羅維奇說到這兒時連連用拳頭捶胸”(頁183),這不僅與阿遼沙的“所說”相抵牾(與他的“所想”一致),而且阿遼沙完全扭曲了米嘉那番話的原意。米嘉當(dāng)時告訴阿遼沙,自己胸中醞釀著一個丑惡恐怖的計劃,并且“要實現(xiàn)它,而不是制止它”,他還說,“唯有懸崖勒馬,才可能挽回名譽”。再把書翻回法庭審判那場戲,作者敘述說,阿遼沙交代了供詞后回到座位上,高興得臉都紅撲撲的,還反復(fù)納罕自己怎么把這事給忘了。我們旋即會明白一個重大而隱深的事實:作者不僅暗中告訴我們,阿遼沙是被自己的美好希望給欺騙了,更重要的是,作者由此揭示了自己的筆法:敘述和言辭構(gòu)成的抵牾、前文出現(xiàn)過的細節(jié)在后文中以修正的形式重復(fù)出現(xiàn)、刻意含混的表達,這些都是作者意欲傳達其秘而不宣的教誨而踐行的寫作術(shù)。
       檢察官的公訴演說被分成四個部分,第二部分題為“歷史的回顧”,在這部分里作者最大限度地揭開了隱秘的或?qū)?nèi)的結(jié)局。試舉一例:檢察官說到米嘉喝醉酒后寫給卡佳的那封信時,提醒我們注意“但愿伊萬走了就好”這句話。我們隨即會想起,前文中斯乜爾加科夫曾神神秘秘地與伊萬談話,他向?qū)Ψ桨凳救绻M堯多爾·巴甫洛維奇死了,伊萬和阿遼沙能立即得到巨額的遺產(chǎn),然后他勸伊萬離開這里。倘若把這個細節(jié)聯(lián)系到后文中斯乜爾加科夫向伊萬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我們會認為早在那時斯乜爾加科夫就已經(jīng)開始準備犯罪時機了。
       但是,一旦我們充分注意到米嘉信中的這句詭異的話,就會恍然大悟,意識到罪案是米嘉和斯乜爾加科夫合謀干的。事情很可能是這樣:膽小的斯乜爾加科夫起先在米嘉的脅迫下把暗號、信封這些秘密透露給對方,但是隨后當(dāng)斯乜爾加科夫意識到米嘉的犯罪沖動后,他隨即誕生出一個無比險惡的念頭——暗中鼓勵、刺激、幫助米嘉實現(xiàn)犯罪計劃,借此宣泄他對自己的生父費堯多爾·巴甫洛維奇的憎恨。于是當(dāng)晚米嘉潛入老卡拉馬佐夫的宅中,殺死父親并盜走三千盧布,至于胸前藏著1500盧布一事,則完全是米嘉的信口胡鄒。
       換句話說,伊萬在案發(fā)后與斯乜爾加科夫的第三次會面完全是他自己的病中幻想。作者通過伊萬自己的一句話給出了提示:
      
       知道嗎?我擔(dān)心你是一個夢,你是坐在我面前的一個幽靈?。?36)
      
       這是在暗中告訴我們,這場談話與緊隨其后的魔鬼那場戲,都是伊萬的幻覺,不過,幻覺中也并非沒有真實。還有一處細節(jié),在伊萬“第三次走訪斯乜爾加科夫”之前,他曾與阿遼沙談話,阿遼沙反復(fù)告訴伊萬,人不是他(指伊萬)殺的,他不是兇手。當(dāng)時伊萬立即面色慘白,認為阿遼沙窺見了他內(nèi)心的隱秘,于是向?qū)Ψ娇窠校骸澳悄阒浪碚椅??”我們自然會猜想這里的“他”指的是斯乜爾加科夫(前文中多次提到伊萬與斯乜爾加科夫一度走得很近):伊萬在內(nèi)心之所以懷有某種確信,認為自己才是兇手,(就像他后來在法庭上所說的那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用虛無主義思想武裝了斯乜爾加科夫,把他變成了一個有恃無恐的怪物。直到后來我們才知道,原來“他”指的是魔鬼 ——作者暗中把斯乜爾加科夫與幻覺中的魔鬼等同起來。
      
       二 正義
      
       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手設(shè)計出伊萬與斯乜爾加科夫會面這場戲,其用意就絕不僅僅是讓它為顯白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供依據(jù)。作者更深的用意在于,通過這場幻覺中的對話揭示出斯乜爾加科夫靈魂深處的秘密:他天生就有一點聰明才智,但與伊萬根本不是一類人。伊萬貿(mào)然把自己的思想敞露給斯乜爾加科夫,結(jié)果只能是把他帶向自我毀滅的深淵。為什么在伊萬的幻覺中,斯乜爾加科夫注視著伊萬,“目光中充滿近乎瘋狂的仇恨”?為什么他對伊萬說:“是咱倆一起殺了人”?為什么他把盜走的三千盧布原封不動地交給伊萬?是因為他終于意識到,自己和伊萬從來就不是一伙人!在他和伊萬之間沒有什么“得到雙方認可的密契” ?;糜X呈現(xiàn)的是斯乜爾加科夫自戕前發(fā)自靈魂深處的怨言:是你伊萬啟蒙了我,讓我錯以為自己和你一樣是聰明人 。
       既然斯乜爾加科夫是連接顯白結(jié)局和隱微結(jié)局的關(guān)鍵點, 因此可以說,這場戲是揭開作者藏在這一雙重設(shè)計背后的意圖的關(guān)鍵。在隱微結(jié)局中,存在著一條向上連接聰明人伊萬,向下抵達弒父兇手德米特里的紅線,這條線的樞紐就是斯乜爾加科夫,此人是罪行的策劃者,德米特里只是他手中握著的一枚棋子。這條線清晰地指給我們看到,“既然沒有上帝,那么一切都是可以做的”這番來自聰明人的洞識一旦抵達其旅程的末端,將會制造出不計其數(shù)的惡魔。因此,伊萬在幻覺中與斯乜爾加科夫的對話其實是伊萬作為哲人的自我認識和反省,由這場戲直接導(dǎo)向了緊隨其后的伊萬與魔鬼的對話,在那里,伊萬將會反思什么是哲人的正義。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要問: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什么要設(shè)計雙重結(jié)局呢?他為何不把隱微結(jié)局和盤托出?可能的答案是,《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真正主題是救贖——首先是哲人的自我救贖,然后才是多數(shù)人的救贖——而不是毀滅,全書后半部分的三場關(guān)鍵性對話的隱蔽主題都是正義:米嘉在獄中與阿遼沙的對話、伊萬與斯乜爾加科夫的“第三次對話”和伊萬與魔鬼的對話;如果作者公開米嘉的弒父罪行,就會把這三場對話的戲劇效果破壞殆盡,特別是因為這樣會弄模糊斯乜爾加科夫的特殊位置。
       德米特里在獄中與阿遼沙的對話可分為四個部分:米嘉陳述自己與拉基津的對話、米嘉袒露自己身上正誕生的一個“新人”、米嘉對伊萬的印象、伊萬的秘密。拉基津首先向米嘉提出了以現(xiàn)代哲學(xué)為根基的新人,這些新人由新自然科學(xué)武裝起來——一種排除了對目的的反思,只追求手段的無限進步的科學(xué)。這時米嘉問對方,如果既沒有上帝也沒有身后生命,那不就無所不可了?對此,拉基津嘲笑米嘉的愚蠢:
      
      聰明人能上天攬月、下洋捉鱉,沒有辦不到的事;哪像你,殺了人,就脫不了身,只得蹲大獄?。?96)
      
       這番話與阿里斯托芬的《云》中的歪理何其相似:
      
      年輕人,你想想節(jié)欲有什么意義,不能享受一切快樂:沒有孌童、女人,
      沒有酒,沒有食,沒有笑;缺少了這些樂趣,
      你的生命還有什么價值?我還要從這兒
      談到人性里的情欲問題:譬如說你偶然
      同什么婦人發(fā)生了私情,犯了奸淫過失,
      被人家捉住了,那時候倘若你一句話也不會說,
      可就糟了!快同我交游,任意取樂,跳呀,笑呀,
      這世上并沒有什么可恥的事情
       (阿里斯托芬,《云》1072—1079,張竹明譯文。)
      
       啟蒙運動的真相就是把享樂主義變成一種政治方案,與古典享樂主義不同,現(xiàn)代科學(xué)否定快樂具有自然的界限;為此,必須首先瓦解傳統(tǒng)倫理對人生的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米嘉之口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的新人:從罪惡中重鑄出一顆崇高的靈魂,這些靈魂并非自由,而是無往而不在枷鎖中,但他們將從苦難中得到上帝賜予的歡樂。在米嘉發(fā)言的最后部分,他抱怨自己被各種哲學(xué)學(xué)說弄得暈頭轉(zhuǎn)向,也就是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人是與各種哲學(xué)學(xué)說勢不兩立的,起碼也要隔絕于哲學(xué)。
       第三部分米嘉闡述了自己對伊萬的印象,這又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頭一尾看上去都在說伊萬的諱莫如深,中間則夾著對拉基津的批判:這些自由主義者成天嚷嚷沒有上帝也能愛人類,其實骨子里只想“蓋大樓收租金”。第一部分接續(xù)著《宗教大法官》提到的聰明人的秘密傳統(tǒng):
      
       老二伊萬不同于拉基津,他把思想藏起來,老二伊萬是個難解的謎,他不動聲色,老是沉默。
      
       米嘉的演講再次回到伊萬時增加了兩個要點:第一,他認識到自己不能和伊萬相比,伊萬是個共濟會員 (這就暗示了伊萬和宗教大法官是一類人);第二,米嘉說想在伊萬的源泉里喝點水,開始伊萬不吭聲,但有一次對他泄密說,父親費堯多爾·巴甫洛維奇雖然低劣不堪,但他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我們由此明白了這三部分的布局意圖:一旦少數(shù)人忍不住把自己的水拿給多數(shù)人喝,就會創(chuàng)造出拉基津這號人和他們的新人 。在《群魔》的開篇處,作者講述從小人國歸來的格列佛的故事,他繼續(xù)把自己看作巨人,還在街上向其他路人大喊“小心被踩到”。如果被啟蒙的多數(shù)人學(xué)會了這種傲慢,開始以巨人自居,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最后一部分則告訴我們,整個獄中談話都在以搞笑的方式模仿蘇格拉底之死:米嘉被奇怪地置于哲人蘇格拉底的位置上,而伊萬則竭力勸米嘉越獄逃跑。米嘉擔(dān)心,逃到了美國后他的頌歌就唱不成了: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沒有虔敬和其他美德的位置。作者是否借此暗示,蘇格拉底的自愿赴死是為了教育后世的哲人,讓他們銘記哲人的在世位置應(yīng)該以城邦為參考系?那么,伊萬又何以會竭力勸米嘉逃跑,特別是考慮到伊萬心里相信人是米嘉殺的? 原因就在于伊萬“對頌歌持懷疑態(tài)度”,后來伊萬大鬧法庭時,曾說:“他唱起了頌歌,因為這樣他心里輕松!這跟醉漢扯開嗓子大唱‘萬卡去了彼得堡’沒什么兩樣!”伊萬站在虛無的高度上審視頌歌,當(dāng)然會認為選擇苦難中的頌歌并不就比選擇越獄好??墒沁@仍然無法解釋為何他近乎強迫地勸米嘉逃跑,他心底究竟在恐懼什么?
       我們再看伊萬后來在法庭上的發(fā)言,他說是他教唆斯乜爾加科夫去殺人的,因此自己同樣是兇手——這等于是在告訴我們:伊萬內(nèi)心深處意識到,即便兇手是德里特里也沒什么區(qū)別。他強迫米嘉越獄,為的是擺脫嚙噬著他的內(nèi)疚感。
      但是,這不是反過來證明了伊萬有責(zé)任感嗎?
      
       三 宗教大法官和佐西馬長老
      
       綜觀全書,有三篇言辭處于結(jié)構(gòu)性的關(guān)鍵位置:《宗教大法官》、《佐西馬長老生平和談話》和《魔鬼。伊萬·費堯多羅維奇的夢魘》。
       關(guān)于《宗教大法官》,幾乎所有人都不同意其中的觀點,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它是“整個世界文學(xué)中最深刻的藝術(shù)哲學(xué)作品”。 此外,多數(shù)人都同意,它和佐西馬長老的長篇講辭構(gòu)成對立關(guān)系。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宗教大法官》表述其思想的特殊方式:它把一位老年人的教誨放到了一個現(xiàn)代哲人的口中,這就必然割裂《宗教大法官》和《佐西馬長老》這兩部分的內(nèi)在統(tǒng)一性,而在靠近結(jié)尾的《魔鬼》中,這種統(tǒng)一性會以極其隱秘的方式得到恢復(fù)。
       《宗教大法官》中的紅衣主教把自己的全部教誨都放進了魔鬼提出的三個問題里面,前兩個問題分別涉及到兩類人的生存品質(zhì)。就在處理第二個問題之前,紅衣主教列出了能夠統(tǒng)御多數(shù)人的三種力量:奇跡、秘密和權(quán)威,這三者與那三個問題構(gòu)成對應(yīng)關(guān)系,處在中間位置的秘密統(tǒng)攝著其余的兩者。紅衣主教的長篇講辭反復(fù)提及建造巴比倫塔 ,這是否與他這篇講辭的目的——反駁站在他眼前的那位耶穌——有什么關(guān)系?按照宗教大法官的思考,絕大多數(shù)人天生并不具備對神學(xué)真理的純凈愛欲,他們對基督宗教的信仰歸根到底不過是基于生存需要的滿足所生發(fā)的感激,這反過來被那些擁有更強大心智的教士們(精神的偉大和身體的強健,對比《君主論》第8章)所利用,于是成為民眾的統(tǒng)治者。寫作這則故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處于一個業(yè)已啟蒙的時代,我們難道不能設(shè)想,他其實是借宗教大法官之口批判在19世紀剛剛?cè)〉闷帐勒胬淼匚坏淖杂擅裰餍叛觯楷F(xiàn)代“啟示”的核心教義是相信每個人都能通過教育獲得理性生活的能力,出于對多數(shù)人實際上如何生活所作的嚴酷考察,宗教大法官悲憫地意識到,強制普通人去超越他們“塵歸于塵土歸于土”的自然條件所導(dǎo)致的后果,很可能是非人的殘酷和巨大的災(zāi)難。因此在宗教大法官看來,用帶有道德勸喻目的的假話去統(tǒng)治民眾恰恰是在保護他們生存的福祉,何況這也符合自然法的要求:天生更有能力追求德性的人對其他多數(shù)人負有引導(dǎo)和管理的責(zé)任,但絕不是把他們引向其力所不及的真理。
       有一句話值得注意:
      
      人人都將幸??鞓罚侨藬?shù)是以億計的,除了管轄他們的幾十萬。只有我們是不幸的,因為我們保守著秘密。(頁306)
      
       這句話揭示出《宗教大法官》本身的秘密:雖然這篇講辭講清楚了多數(shù)人的幸福離不開什么,但是它沒能闡明宗教大法官本人的生存根基是什么,也沒能說明該如何為人世立法,因此它仍然無法免于虛無主義的危險。講完道理后,伊萬忽然傷感地問自己的弟弟,如果他不放棄“無所不可”,阿遼沙會不會為此不認他?對此,弟弟什么也沒說,而是默默地“剽竊”了伊萬的詩劇,這讓伊萬一下子欣喜若狂。我們記得在詩劇里,當(dāng)耶穌在老人的嘴唇上吻了一下時,“在他心中注入了一股暖流,但老人原來的思想沒有變。”這個吻會改變伊萬的思想嗎?
       《已故司祭苦修僧佐西馬長老生平》和《佐西馬長老的談話及訓(xùn)示摘要》 的特殊性在于它服務(wù)于特殊的目的:把阿遼沙引向世俗生活而不是修道院?!渡健泛汀墩勗捈坝?xùn)示摘要》加起來共9章,貫穿這9章的線索是佐西馬長老反復(fù)提及的那句引文:
      
      一粒麥子落到地里如若不死,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會結(jié)出許多子粒來。
      
       前半部分即敘述生平的部分出現(xiàn)了一位關(guān)鍵人物,即佐西馬長老的老師——一位神秘客。神秘客對青年佐西馬的理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與《宗教大法官》保持著一致 ,而那位神秘客的生平以及他后來的行動則構(gòu)成了對佐西馬的“實踐教育”。如果我們仔細琢磨他在法庭上坦白殺人罪行那場戲,就會發(fā)現(xiàn)這和小說結(jié)尾處伊萬在法庭上的供白何其相似。是否可以把這理解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位于全書中心位置的《佐西馬長老》里面預(yù)先點明了伊萬的自我救贖之途?這樣一來,在伊萬、神秘客、佐西馬長老之間就構(gòu)成了某種循環(huán)關(guān)系,考慮到《佐西馬長老》的意圖是教育阿遼沙這類既有美好天性、又有遠大志向的青年人,我們可以說《佐西馬長老》凝縮了全書的意圖:引導(dǎo)阿遼沙走向靈魂與事業(yè)的特定完善狀態(tài)。
       另外,在全書的開篇部分,阿遼沙認為佐西馬長老心中藏著的秘密是“使所有人獲得新生”(頁29),那是一個人人皆圣賢,徹底取消階級分異的社會,這在《宗教大法官》中遭到了重大的修正,這種修正在 《佐西馬長老的生平和談話》中被暗中保留下來。
       雖然只有厘清特殊的問題以后才能著手處理一般的問題,這里卻不妨簡單啰嗦兩句。書名向我們提示了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卡拉馬佐夫三兄弟,然而作者在敘述斯乜爾加科夫的身世時,看似不經(jīng)意地提到這么一件事:
      
      瑪爾法·伊格納啟耶夫娜收養(yǎng)了這嬰兒。受洗時他被命名為帕維爾,至于父名嘛,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稱之為費堯多羅維奇(亦即“費堯多爾的兒子”)。(頁113)
      
       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名字也叫“費堯多爾”,書中的這四位“費堯多羅維奇”因此就都是作者本人的孩子,這就暗示了這部小說的整體構(gòu)思:鴻篇巨制的情節(jié)展現(xiàn)的是四種靈魂類型在人世中如何勾連到一起。在《作者的話》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訴我們,阿遼沙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并且本書一共有兩部,第一部僅僅是阿遼沙青年時代初期的一個瞬間,“主要的是第二部,那是本書主人公在我們的時代亦即此時此刻的所作所為”(頁2)。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沒來得及動筆寫第二部就去世了,我只得遺憾地承認,或許此書的奧秘將永遠佚失在黑暗中。
      
       四 伊萬與魔鬼
      
       《魔鬼。伊萬·費堯多羅維奇的夢魘》多多少少從馬基雅維利的短篇小說《貝爾法哥》中汲取了靈感。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對魔鬼情有獨鐘,他的另一部作品就是以此命名的。按照那里對鬼的定義,本書中的米烏索夫(此人的位置后來被拉基津取代了)、斯乜爾加科夫和拉基津都算是鬼,然而這里出現(xiàn)的魔鬼則完全不同:他不是地上的群魔,而是從高處下到人世、化作了凡人。作者一上來就挑明,這里要交代伊萬所罹患的病屬于什么性質(zhì)。此章被巧妙地設(shè)計為伊萬同自己靈魂的對話而不是內(nèi)心獨白,因為對話這種形式會迫使伊萬的內(nèi)心分裂躍然紙上,加劇他的靈魂中高與低兩個部分的對峙。作者對魔鬼的外貌極盡細致的描寫本身就是反諷性的,它充分地展示出折磨著伊萬內(nèi)心的痛苦究竟是什么:魔鬼顯示出的那種毫無靈魂的隨和與近乎麻木的玩世不恭標示出伊萬的未來:如果他沒有在自我否定的折磨中自殺,那么就只能是沉淪。伊萬對魔鬼的發(fā)脾氣、使性子和咒罵全都暴露了他的心虛,他一再強調(diào)魔鬼只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并且是最愚蠢、最庸俗的那部分,在此以前這部分處于隱匿狀態(tài),但它又隨時隨地透過他的傲慢、尖刻與神經(jīng)質(zhì)表現(xiàn)出來。最明顯的一次就是當(dāng)斯乜爾加科夫試探伊萬的時候,他在狂躁中不自覺地讓這一面顯示出來,它立即被斯乜爾加科夫抓住,認為這是伊萬對他的謀殺計劃的默許,然而這其實只是伊萬本人的一次內(nèi)心活動的展示,他并非在向?qū)Ψ絺鬟_明確的指示 。斯塔夫羅金曾對沙托夫承認:“當(dāng)時我也并不是對您言不由衷,在說服您的時候,也許我所關(guān)注的,與其說是您,還不如說是我自己,”真正的理論人絕非好為人師者,但他們往往在無意中把發(fā)生在自己內(nèi)心的驚心動魄的思想戰(zhàn)爭展露給別人,結(jié)果總是難免會有一顆彈片飛進那位不幸的聽者的心田,在那里開花結(jié)果 。
       對話剛開始,魔鬼就談起阿遼沙:
      
      當(dāng)時你為什么對他這樣兇?我是指你對阿遼沙。他挺招人疼的;在佐西馬長老的事情上我對不起他。(頁752)
      
       阿遼沙之所以對伊萬說“兇手不是你”,是因為伊萬曾主動問他:那回在父親家里伊萬表情猙獰地對阿遼沙說:“這不過是一條蟲子吃掉另一條蟲子,兩個惡棍都該死!”(頁164),當(dāng)時阿遼沙是否猜到伊萬心里希望父親死?阿遼沙或許并不懂得伊萬的癥結(jié)何在,但他知道哥哥飽受著內(nèi)疚感的折磨,于是出于愛心想要幫助伊萬。魔鬼的話不僅顯示出伊萬的內(nèi)心活動,更重要的是伊萬從阿遼沙身上隱約看到了某種出路:伊萬雖然在智識上遠高于阿遼沙,但這樣的智識卻沒有帶來靈魂的完善:難道智慧就在于懂得“無所不可”的道理?魔鬼的最后一句話透露出伊萬往《宗教大法官》里傾注了自己內(nèi)心的毒素,而且就其內(nèi)容而言也不適合給阿遼沙看——它可能會破壞佐西馬長老的教育。
       然后,魔鬼坦白了自己的沉淪,他心平氣和地承認自己是“墮落的天使”,這當(dāng)然只招來伊萬的罵聲。但魔鬼接下來的話卻讓他感到吃驚,他說出了某些伊萬從未產(chǎn)生過的想法。對此,魔鬼告誡他:
      
      我說的話極具獨創(chuàng)性,是迄今為止你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所以我絕不是重復(fù)你的思想,雖說我僅僅是你的夢魘。(頁754)
      
       伊萬與魔鬼圍繞夢魘的真實性展開的斗爭恰恰是魔鬼對伊萬的教育,他要刺激伊萬超逾自己靈魂中低的部分。這首先要求伊萬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歷史階段,所以魔鬼開始講自己下凡的歷程。緊接著伊萬又被一句俏皮話惹惱了,他警告對方別耍弄哲學(xué),魔鬼卻順水推舟,和他大談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弊?。耗切<也粌H把自己局限在一個極狹小的領(lǐng)域內(nèi),而且只能出色地描述癥狀(“視野令人驚訝的縮小反倒將自身呈現(xiàn)為視野令人驚訝的擴大” ),卻沒有治病的能力,以前那種能醫(yī)治整個身體和靈魂的老派醫(yī)生已經(jīng)絕跡 。魔鬼是在提醒伊萬,存在過一種與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老派醫(yī)學(xué)嗎?伊萬仍然不買賬,這時魔鬼進一步揭示出自己真實身份,他說自己天性善良,但一道來自最久遠的古代的指令要求他扮演反派角色。這是誰發(fā)出的指令?看起來不是上帝,因為魔鬼馬上坦言說自己并不知道上帝是否存在。
       接著他講了一個小故事,中間穿插著對兩處細節(jié)的討論,第一處涉及懲罰,魔鬼說當(dāng)代越發(fā)流行的精神治療只對那些毫無良心的人有利,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被感化。俄國極不適宜地照搬西方的啟蒙措施,但俄國的風(fēng)尚還沒有腐朽到需要那些措施的地步。第二處討論涉及時間的永恒性問題,魔鬼認為世界處于生生滅滅的循環(huán)往復(fù)中,世界的每次解體都會重歸自然元素,然后再次誕生出太陽,太陽又形構(gòu)出大地的面貌——這種自然學(xué)暗中否定了啟示。故事中那位被判罰走一百萬的四次方公里的離經(jīng)叛教者終于走完了,進到天堂才不到兩秒鐘就拋棄了原先的觀點,怪肉麻地唱了首頌歌,搖身一變成了保守派,“以致那邊有幾位思想比較高貴的起初甚至不愿與他握手”(頁760)??磥砑幢闼菇菖恕ぬ亓_菲莫維奇這號人也并非不能成為盟友。這時伊萬突然興高采烈地指出,他總算逮住了魔鬼:這個小故事是伊萬上中學(xué)時編的,魔鬼歸根到底并不存在。但對方卻說,他的目的就是讓伊萬不信他,“我輪番把你引向信與不信,這里頭我自有目的在?!保?61)魔鬼是打算通過這種顛來倒去的思辨訓(xùn)練使伊萬超逾信與不信的對立嗎?
       魔鬼再次講了一個笑話,這次是一個倒霉的年輕人,讓專家給治得連鼻子都沒了,神父安慰他說,至少這回沒有人會說他讓人牽著鼻子耍了,他馬上說寧可天天讓人牽著鼻子耍也樂意,只要鼻子能回來!神父又說,其實上帝并沒有忘記他,因為他失去鼻子這件事本身,不就說明他讓人牽著鼻子耍了嗎!整部小說里,“失去鼻子”的最典型人物就是“魔崽”Lise,在這事上伊萬多少負有責(zé)任,因為他聽任那個可憐的小女孩慢慢地被可怕的虛無所吞噬。
      
       五 自我教育
      
       在對話的最后部分, 魔鬼以反諷的口吻提到伊萬的兩篇作品:《宗教大法官》和《地質(zhì)大災(zāi)變》,但立即遭到了對方的制止。與此同時伊萬臉紅了——因為他意識到這兩篇作品帶有玩世不恭的意味嗎?魔鬼繼續(xù)以反諷的口吻提到現(xiàn)代科學(xué)所描繪的新人,這些人把傳統(tǒng)的宗法倫理踩在腳下(與地質(zhì)年代平行),認為只有這樣所有人才能企及精神上的偉大境界,他們憑靠現(xiàn)代科學(xué)征服著沒有疆界的自然,盡管如此,卻仍舊不能克服生命的自然界限——死亡。但不再有恐懼,也不再有對身后生活的信仰,他們將平靜地面對這一不可避免的命運,把短暫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對彼此深沉的關(guān)愛中。說到這兒魔鬼突然話鋒一轉(zhuǎn),模仿著宗教大法官的口氣說,由于人類根深蒂固的愚蠢,這樣的時代永遠也無法來臨,而那時人類已經(jīng)拋棄了一切原則,包括真理本身:既然“無所不可”,又何必在意得到別人或自己的認可呢?
       在《群魔》中,基里洛夫認為,人是出于對來世的恐懼而不敢自殺。 接下來他又把這種恐懼追溯到生存本身,據(jù)說生命的本相就是痛苦和恐懼,這無異于說,來世和永罰這一宗法性的恐懼植根于人的貪生怕死的本性,盡管這毫無道理。宗法性的恐懼是根據(jù)人的貪生怕死的本性設(shè)計出來的,通過取代自然恐懼來強制人過上有德性的生活。基里洛夫認為只要摧毀上帝信仰,人就會積極地直面生命的本相,以自殺來確證自己在充滿痛苦與恐懼的生活面前是自由的,因為所有的在世恐懼都是由死亡恐懼派生出來的?;锫宸驔]有充分地估計到像他這樣的智識人與普通常人對待死亡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yīng):一旦常人認識到死亡不可避免,恐懼也白搭,他們很可能反而無所顧忌地去及時行樂,那時一切道德準則都將動搖?;锫宸蛞矝]有說清楚生存為何是充滿痛苦和恐懼的,不過我們憑借以上的探究可知,這可以歸因于常人渴求的基于身體感覺的幸福與人世命運的變幻無常之間的沖突 ——常人的種種操勞和苦惱是其(反自然的)自然本性導(dǎo)致的結(jié)果。智識人的生存品質(zhì)被有意忽視,也就是說,虛無主義產(chǎn)生自一場對生命本相的認識的深刻轉(zhuǎn)變:從以理性作為衡量尺度并由此認為生命指向一個確定的、自然的完善狀態(tài),到以感覺作為尺度并進而否定生命有著自然的目的?,F(xiàn)代哲學(xué)從一開始就種下了虛無主義的種子 。
       事后伊萬對阿遼沙說,他嘲諷自己拯救德里特里的努力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夸獎,
      
      我不要那些俗物夸我!他在撒謊,阿遼沙,他撒謊,我向你發(fā)誓!為了這事,我用茶杯砸他,把茶杯也在他的臉上砸碎了。
      
       后來,伊萬在法庭上的言辭的確表明他從未想過得到“俗物”的夸獎,那他又出于什么動機勇敢地站到法庭面前供白自己的罪行呢?對現(xiàn)在的伊萬來說,“正義”這個詞無論如何不可能與“俗物”聯(lián)系在一起,但有理由認為,伊萬心中所考慮的的確確就是正義。魔鬼與伊萬的談話是對他的正義教育。
       或許《卡拉馬佐夫兄弟》根本就不存在第二部。
      
  •     這是第二遍讀《卡拉馬佐夫兄弟》。第一遍時,更多關(guān)注情節(jié);第二遍時,就更多地關(guān)注人物。
      
      五個主要人物,三個是卡拉馬佐夫家的三兄弟——米嘉,伊萬,阿遼沙,兩個是與他們戀愛的女子——卡嘉,格露莘卡。
      
      三兄弟之中,阿遼沙是基督教中圣徒的化身。在陀氏早逝而未寫出的第二部中,阿遼沙會被社會腐蝕,因為無法抵御種種欲望的誘惑而發(fā)生改變;但在這一部中,除了因為佐西馬長老遺體的早腐而產(chǎn)生的迷茫與困惑之外,他的身上連人類原始的動物性特質(zhì)都看不到。陀氏寫《卡拉馬佐夫兄弟》就是為他立傳,但這是一個遠未完成的人物,我們看到的第一部只是用來展現(xiàn)他的一個起點,他真正的事跡要到第二部才鋪展開來。作者遺下的筆記告訴我們,阿遼沙最后還是會回到修道院,在那里度過自己的余生。我想,他是一個圓環(huán)。修道院,是他的起點,也是他的終點;俗世社會,是中間長長的弧線?;氐浇K點時的阿遼沙是什么樣子,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中間他是有過變化的。我寧愿相信他又回到了踏出修道院時的樣子,但也只是表面的一樣,內(nèi)里其實是不同的。這就好比起先有一張白紙,然后染上了五顏六色,又用修正液一點一點把顏色涂掉,雖然最后又恢復(fù)成一張白紙,但不再是單薄的一張了,因為那些顏料而凹凹凸凸,有了厚度和質(zhì)感。我們喜歡哪一張白紙呢?我還是喜歡后面那一張。真正的宗教是浸在凡塵里的,真正的圣徒是在市井煉成的,真正的禪修是在痛苦中精進的。對不起,我是有些苛刻而殘忍。
      
      相對于阿遼沙的一個起點,米嘉和伊萬的精神歷程,在第一部中已經(jīng)完成了。
      
      米嘉,是十分善良的,只是因為缺乏自我控制的意志和能力,屈服于外界的影響,養(yǎng)成了一些惡習(xí)。
      
      伊萬,最復(fù)雜,難于理解。他不信神,堅持自己的理性,可最后偏偏只有他陷于理性缺失的精神崩潰。我覺得,三兄弟之中,他受老卡拉馬佐夫的影響最大。他承受的痛苦,其實超越了米嘉,與魔鬼對談的夢魘般的一夜,我都不忍卒讀。但毫無疑問,伊萬是善良的,他在得知真相之前對米嘉逃獄的安排,在得知真相之后在法庭上所作的證詞,將他的善良表露無遺。他只是迷失了。米嘉是表面的迷失,他是內(nèi)里的迷失,但最后他還是找回了善良的自己。
      
      格露莘卡,剛出場時,一身惡質(zhì),進行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她其實白璧無瑕,她內(nèi)在的善良比米嘉還更多些。撇開還在起點的阿遼沙不談,她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讓我想起《白癡》中的娜斯塔霞。
      
      卡嘉,與格露莘卡相反,最初時,得我很大好感;末了時,覺得她還真不及格露莘卡。伊萬作證后,她的翻供,讓人印象太過深刻了。她并不相信米嘉。所以,最后格露莘卡和米嘉在一起,卡嘉陪著伊萬,如果伊萬能康復(fù)的話。
      
      與這些“卡拉馬佐夫”相比,在我們生活的偉大國度里,絕大多數(shù)人都做不成米嘉和格露莘卡,更不消說阿遼沙,我們最接近的也只有伊萬和卡嘉了。只要不做成斯乜爾加科夫,不做成卡拉馬佐夫老爹,便是好的。
      
  •     就像哈姆雷特讀者那個老梗,卡氏三兄弟也是各花入各眼吧。信奉人性、真誠、上帝什么的家伙大概會覺得米嘉很可愛,自認有點小聰明得意洋洋的死中二如我會成為伊萬的腦殘粉,什么感想都沒有的醬油黨也能萌一萌阿遼沙小天使。
      
      書名氣太大了,離它還有幾公里遠就已經(jīng)知道這是一出大杯具。人格分裂內(nèi)心斗爭,法庭舌戰(zhàn)絲絲入扣,虐心度一般般,也就圖個熱鬧。值得欣慰的是,伊萬最后仍然有卡嘉。哪怕這倆對彼此的愛也不像傳統(tǒng)劇本,包含了太多對自己對他人的別扭傲嬌怨念情緒。但能有一個同樣自私、傲慢、志比天高命比紙薄的靈魂陪(折)伴(磨)自己,也是幸運的孽緣。
      
      所以甚至慶幸陀老沒機會寫下半部,允許伊萬和卡嘉在腦補中結(jié)合,讓小天使免去下半生的顛沛流離(病嬌魔崽怎么辦?),也不用去糾結(jié)大哥大嫂雙飛去了西伯利亞還是人類希望國。
      
      這實在是一部偉大的小說。讀者一會穿著修士袍為上帝爭論,一會穿著女裝在休庭期間八卦案件的狗血展開。絮絮叨叨,啰里吧嗦,家長里短,休道俄國如何,人生也就無非如此,陀老深諳其妙。
  •      花了兩個星期,終于讀完了《卡拉馬佐夫兄弟》。掩卷之時,從胸腔里沉沉地發(fā)出一聲嘆息,思路紛雜,百感交集。有些東西仿佛釋然了,有些東西卻仍停留在心上,執(zhí)拗不散。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人性的把握無比精細,分毫畢現(xiàn),那種真實感讓人不禁為之顫抖。記憶深的有幾段話:
       女地主對佐西馬長老懺悔:“我心驚膽戰(zhàn)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果說有什么會使我切切實實愛人類的一片熱忱變得冰冷的話,唯一的可能就是別人毫無感恩之心。總之,我是施恩圖報的,我要求立刻得到報答,也就是得到贊許和以愛還愛。否則我沒法愛任何人!”
       醫(yī)生說:“我越是愛整個人類,就越是不愛具體的人,即一個一個的人。我在夢想中常常滿懷激情打算為人類獻身,而且一旦有此必要,或許為了人們我真的敢于走向十字架;然而,我根據(jù)經(jīng)驗知道,要是我跟什么人共處一室,我連兩天都待不住。任何人只要在離我很近的地方,他的個性就會壓迫我的自尊心,妨礙我的自由?!?br />    伊萬對阿遼沙說:“任何人身上都潛藏著野獸,暴怒的野獸,聽到受虐者的慘叫樂不可支的野獸,肆意妄為的野獸,放蕩致病——痛風(fēng)、肝病——的野獸,等等。“
       麗扎充滿陶醉地向阿遼沙描繪自己渴望作惡的欲望:“我到了那里,被定了罪,我就沖著所有的天使神明放聲狂笑?!薄拔艺嫦敕呕馃孔??!薄拔揖褪遣辉感猩?,我要作惡,這跟任何疾病都不相干?!薄拔揖褪且闾W约??!薄叭嗽谀承r刻喜歡犯罪?!薄叭巳硕颊f自己嫉惡如仇,但是私下里人人都鐘愛惡?!?br />   
       這些話如此扭曲,乃至病態(tài),讓我很不舒服。我不舒服,因為他們的話似乎是真的,在我的血管里也許同樣的聲音曾經(jīng)竊竊私語過。我忍不住想起小的時候一次回老家的經(jīng)歷。那時我的一個小侄女剛四歲,非??蓯?,全家人都很喜歡逗她,可是我卻莫名地不喜歡她?,F(xiàn)在想想,也許是嫉妒。她總是愿意粘著我,拉著我給我看螞蟻,讓我給她摘花,領(lǐng)我去田壟上尋找青蛙。我卻一直懶懶的,不愿意搭理她。在回來的路上,突然有一種惡作劇的沖動,我走在前邊,越走越快,越走越快,最后跑了起來。她跟在后邊,兩只小短腿怎么邁步都追不上我,只是一邊跑一邊喊“小姑等等我”,手里緊緊攥著一束剛采野花。跑著跑著,她跌倒了,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喊著“小姑”。聽見她的哭聲,我的心里卻騰起一股難言的愉悅,惡意彌散在四肢百骸里,讓我想放聲大笑。于是我就這樣徑自跑回了家,留下她一個人趴在農(nóng)村土路的灰塵里。
       十年過去了,每次回老家見到她,我都不知道說些什么。我不愿意和她待在一個屋子里,不愿意和她對視,否則會使我如鯁在喉。也許她已經(jīng)忘了這件事,但是我卻清晰地記得那一幕。我厭惡那一刻的自己,我數(shù)次地懺悔,但是在心底里我仍然罪惡地記得那一瞬間的快感,堪稱甜蜜。我必須壓抑著它,關(guān)著它,像關(guān)著一頭野獸,蛇發(fā)的美杜莎。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罪的。
      
       這種罪不在法律,而在心靈。人人心里都住著一個魔鬼,它自私,嫉妒,傲慢,貪婪,虛榮。一個人在眾人面前可以標榜自己無暇,顯示自己桀驁清高或單純善良,他笑容滿面,他與所有人擁抱,對所有人祝福,他鄙視惡行,譏嘲小人,抨擊現(xiàn)世,但是在舞臺的背后的角落里,他的雙眼可能會瞬間布滿陰翳。在某些時刻,他的腦海里閃過的念頭,也可能比他憎惡的人更為惡毒和下流。
      每個人都在扮演一個角色。有時高尚是出于真誠的靈魂,有時只是因為人們陶醉在自己扮演的高尚之中。貴族小姐卡捷琳娜一廂情愿地想為欺侮自己的德米特里奉獻一生,但是實際上呢?“她愛上的是自己的高尚品德,而不是我!”德米特里控訴道。
       《卡拉馬佐夫兄弟》就這樣赤裸裸地揭開了人們潰爛的傷口上的封布,露出里邊丑陋的真實。阿遼沙說,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個戰(zhàn)場,上帝和魔鬼在里邊搏斗。小說中人物的痛苦全部來這場永恒的爭斗。
      
       人們津津樂道于伊萬最后的瘋狂。伊萬沒有殺死父親,也從未對哪個人表明過自己想殺死父親,然而他最終卻被自己的罪惡感折磨得發(fā)了瘋。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在他內(nèi)心深處,他憎惡老卡拉馬佐夫,比誰都甚。他沒有動手,但是他完全知道命案將在那一晚發(fā)生,他選擇放任不管,一走了之。他難道沒有罪嗎?父親的遺產(chǎn)會因此被自己和阿遼沙平分,沒有其他“爬蟲”和“婊子”分一杯羹,這難道不令他滿意嗎?父親的鮮血難道沒有沾染他的雙手嗎?法庭不會審判他,但是良知永遠會攪動他的心靈,為他定罪。
       阿遼沙給貧困的上尉一家送錢,上尉本來對阿遼沙咒罵憤怒,當(dāng)知道這些錢是送給他們的,一家人會因此從絕望中得到拯救時,他瞬間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向阿遼沙敞開心扉。然而就在接過錢的一瞬間,他突然將鈔票扔到地上狠狠踩了幾腳后跑走。因為正是那一刻,上尉意識到自己為了盧布而前后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完全不同,他意識到自己是可笑的,喪失了尊嚴,良知和道德捆綁著他,令他天然地感到痛苦。
       伊柳沙在斯乜爾加科夫的慫恿下,給小狗茹企卡喂了藏了別針的面包,聽見可憐的狗凄厲的尖叫后感到無比痛苦,因此病倒最后去世。孩子們未經(jīng)世事,靈魂格外純凈,因而良知的譴責(zé)對他們來說份外沉重。
       哪怕墮落如老卡拉馬佐夫,都會在喝醉時突然感到“直透靈魂的恐懼和能使精神崩潰的震蕩”,“心在嗓子眼里直跳”。人皆有良心,良知不會被消滅,但會被隱藏。在人作惡的時候,甚至只是有惡念之時,良知被沖動所蒙蔽,但是在某一時刻它總會出現(xiàn),令我們恐懼。它在審判。此時人的“本我”往往本能地跳出來反駁,拒絕良知的宣判。為了戰(zhàn)勝良知帶來的內(nèi)疚感和罪惡感,人們可能會做出更可怕和丑陋的事。
       老卡拉馬佐夫說:“反正這下已經(jīng)甭想挽回名譽,那我就索性撕破這張臉皮,再沖他們啐上幾口,讓他們知道,老子在他們面前沒什么難為情的,就這么回事兒!”我常常驚嘆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人心理的精準描繪。對良知報復(fù),竟然還有這樣的心態(tài)!果然有這樣的心態(tài)!沒錯!
       小到購物狂明知透支仍要刷卡的沖動,到網(wǎng)絡(luò)上人們窮追不舍的互相謾罵和譏諷,大到集體屠殺,到斯大林和mao發(fā)動的一場場運動,難道這些人心中沒有罪惡感嗎?難道他們的潛意識中不覺得自己做得超出了限度,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錯的嗎?我不相信毫無良知,正如我不相信全善。
       面對良知的責(zé)難,人們往往有兩種反應(yīng)?;蚴莾?nèi)省和懺悔,或是走向極端的反面。為了逃避良知的譴責(zé),為了擺脫負疚和痛苦,一些人干脆“破罐子破摔”,像費堯多爾?巴普洛維奇一樣,“為自己的丑惡行徑向所有人報復(fù)”。他們在不斷施惡的過程中忘卻了罪惡感,享受恣意妄為的快樂,他們迷戀被譴責(zé)、被厭惡的感覺,享受鄙視,在別人的恐懼的顫抖里體驗著控制欲的滿足。
       為什么神秘人要在公開自己殺人罪行的前一夜來到佐西馬的家里,打算把他殺了?因為佐西馬代表著他的良心。佐西馬絕對不會告發(fā)他,但是他卻在那一刻無比憎恨佐西馬?!澳慊钪闶裁炊贾?,你在譴責(zé)我。我對你恨極了,仿佛你是罪魁禍首?!比藗兙蜁@樣憎惡良心,甚至想殺了它。
       人人都背負著罪惡。人的罪不在于亞當(dāng)和夏娃偷食了禁果,而在于人有人性。人性天然帶著惡,帶著欲望。人是惡,也是良知。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善與惡的種子,所以沒有任何人有權(quán)力宣判。佐西馬長老在遺言中告誡著同道:“要特別謹記,你不能充當(dāng)任何人的法官。因為誰也不能對罪犯做出裁決,除非這位法官認識到,他自己和站在他面前受審的人是同樣的罪人,而且他本人也許首先應(yīng)對受審者的罪行負責(zé)。”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誰就可以用石頭打她。
       也許正因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對社會主義十分冷淡。社會主義者實際上就是在做法官,用階級審判代替了良知的審判。平民成為全然無罪的可憐人,貴族都是萬惡的。社會主義者不相信上帝,他們企圖建立新的秩序。然而掙脫了善的束縛,他們可以為了“公正”讓世界陷入血泊之中。最終會怎樣?——“流血還會導(dǎo)致流血,拔刀出鞘者必將死于刀下?!?br />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真正的人道主義者。他反對暴力革命,渴望充滿愛的世界。他愿意相信東正教,因為至少教義讓人們相愛,而不是憎恨,它讓人們真正從內(nèi)心尊重彼此,讓主與仆從精神上成為兄弟。然而他并不是全信的。他最大的痛苦就是自己雖然相信東正教才是俄羅斯唯一的出路,卻同時也在懷疑宗教。在《宗教大法官》一節(jié)中,他借伊萬之口深深質(zhì)疑了神職人員對人們精神的統(tǒng)治權(quán),他懷疑苦難的意義,他甚至說教會不是在跟著耶穌干,而是在跟著魔鬼干。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喜歡伊萬,他最愛的是阿遼沙。與小說中其他人甚至陀氏本人都不同,阿遼沙心地純善,信仰堅定。在小說的開頭,陀氏便對讀者反復(fù)強調(diào)阿遼沙不是盲目閉塞、頑固不化的宗教保守分子,更不是貪戀教會手上凱撒的劍。阿遼沙選擇了一條和所有人都相反的道路?!八呱线@條道路,僅僅由于當(dāng)時只有這條路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他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的心靈掙脫黑暗,奔向光明的理想道路?!边@也許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經(jīng)過人生劇變后,從絞架上被解下來一刻的感受: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都無法挽救他的靈魂,唯有東正教真正給予了他心靈的依托和光明。
       陀氏全心全意地贊美阿遼沙,何嘗不也是羨慕他?因為他自己做不到,他是一個懷疑論者,他永遠在徘徊。也許陀氏靈魂深處更接近的反而是伊萬,他在小說里幾次說伊萬才是最像老卡拉馬佐夫的一個。陀氏對這群徘徊者的批判是深刻的,他厭惡他們,也許也厭惡自己。
       縱然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他仍選擇希望寄放于俄羅斯人民身上,寄托在東正教的傳統(tǒng)里。社會主義者標榜科學(xué),但是科學(xué)并不能解決每天在每個人心中上演的爭斗??茖W(xué)厭惡宗教。“科學(xué)不管超出感官范圍以外的一切,而精神世界,人性中更高級的那一部分被他們徹底否定了,被幸災(zāi)樂禍乃至嫉惡如仇地排除了?!蓖铀纪滓蛩够鶡o比恐懼的正是人性中這一部分的失落:當(dāng)人們意識到,“那個人”不存在,冥冥之中沒有什么在注視著他們的行為,他會做些什么呢?他還會受到良知深刻的責(zé)難嗎?他還會相信此世的縱欲會引領(lǐng)向地獄嗎?無法被科學(xué)驗證的良知和報應(yīng)都失去時,人們會變成誰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此創(chuàng)造了卡拉馬佐夫一家??ɡR佐夫留著縱欲和享樂的血,肆無忌憚地追求本我的滿足,有著強烈的生的欲望。這種力量是可怕的,他們把酒杯摔碎在地上,他們無所不可。然而,三兄弟畢竟還未完全墮落,德米特里還沒有把那一千五百盧布花出去,伊萬最終沒有逃過良知的審判,阿遼沙更是整本書最溫暖的顏色,所有人的救贖。
       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恐懼的是,人們會變成斯乜爾加科夫和拉基津。兩個完全不相信上帝的人,兩個個只活這一世的人,真正為了滿足欲望可以無所不為。諷刺的是,拉基津宣稱自己是社會主義者。拉基津厭惡貴族,因為自己是教士的兒子,他感到自卑。但是他的愿望才不是消滅私有制,追求人人平等,他最想做的是卷一大筆錢去彼得堡做新聞生意,躋身上流社會,也做上貴族。他是一個真正丑陋的人,一個毫無信仰的人,社會主義僅是他的遮羞布,他所認可的唯有金錢和利益。
       看看今天,拉基津無處不在。有些拉基津?qū)崿F(xiàn)了理想,有些拉基津還在等待,躍躍欲試。
       然而我有什么權(quán)力審判他們呢?也許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難逃其責(z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個“小社會主義者”郭立亞。
       郭立亞和伊柳沙的情節(jié)主要出現(xiàn)在“大男孩和小男孩”這一章和小說尾聲之中。這段情節(jié)與故事主線是完全脫離的,它既不涉及兇案的線索,也不涉及主要人物的內(nèi)心糾葛,它只與阿遼沙相關(guān),甚至連阿遼沙都不是其中的主角。這段情節(jié)看似散漫,卻是全書最明亮的一部分。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到了孩子。
       與拉基津不同,郭立亞才14歲,他早熟又很不成熟。在這一個小少年的身上,似乎很早就體現(xiàn)了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者的特點。他十分勇敢,曾經(jīng)趴在火車軌道的凹槽中,任憑火車從頭上呼嘯而過,被稱為“不要命”。他果決而有領(lǐng)導(dǎo)力,在孩子中一呼百應(yīng),總是教訓(xùn)他們,對挑戰(zhàn)了他權(quán)威的人則表現(xiàn)得十分輕蔑。他性格冷靜乃至冷漠,連他的母親有時都覺得兒子對她“毫無感情”,曾經(jīng)為了故意“培養(yǎng)”伊柳沙成為一個“情感平衡的人”,他不惜對忠心耿耿的伊柳沙冷言冷語和孤立。他讀過不少書,但是自身并無過多思考,只是熱衷于學(xué)說理論,借以表現(xiàn)自己的博學(xué)和深刻。他批判農(nóng)奴制,但是卻戲弄和嘲笑鄉(xiāng)下人,稱他們是“蠢貨”。
       陀氏將當(dāng)時俄國青少年的思想狀態(tài)概括為“毫無知識而又自命不凡”。郭立亞后來描述自己時也說:“因為愛面子,是利己主義的自尊心和我說了算得控制欲在作怪?!被赝麣v史,有多少人堅守的東西到最后不過變成“利己主義的自尊心”和“我說了算的控制欲”。究竟是孩子太單純,一眼就能看透;還是大人太幼稚,永遠都沒有進步。
       然而以郭立亞為代表的青少年們正是俄國的未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這些孩子是不無憂慮的。如郭立亞一樣單純的孩子如今卻在崇拜拉基津,將他的思想稱為“卓越的思想”,多么諷刺。幸而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心還沒有變得堅硬,他們的良知仍然柔軟,飽含著淚水。只有在這段故事中,孩子和孩子們之間實現(xiàn)了真正的愛與原諒。在懺悔中,良知審判帶來的長久痛苦得到了回報。伊柳沙與郭立亞之間的誤會,伊柳沙的自責(zé)和內(nèi)疚,都在小狗茹企卡失而復(fù)得的歡笑中消解。愛融化了罪惡,就算最終生命消逝,也留下了光明和真摯的懷念。
       在這段情節(jié)里,唯一出現(xiàn)的主線人物是阿遼沙,在這個情景里他的身影那樣和諧美好。阿遼沙的真誠贏得了郭立亞的友誼,他們平等對話,郭立亞對阿遼沙懺悔了自己從前“愛面子”的缺點,他不再故作成熟冷酷,而是表現(xiàn)出真正符合自己年齡的天真單純。他們互相喜歡,互相信任。每當(dāng)讀到這段,讀到伊柳沙抱著茹企卡歡樂的大叫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微笑起來,真美好啊。寬容與原諒,愛與善,真美好啊。
       在尾聲中,阿遼沙郭立亞和其他孩子一起參加了小伊柳沙的葬禮。葬禮結(jié)束后,阿遼沙經(jīng)過伊柳沙曾經(jīng)抱住父親哭泣的大石頭旁邊,內(nèi)心掀起一陣狂瀾。阿遼沙孩子們說了一段話,小說以此結(jié)束。
       阿遼沙告訴孩子們要永遠記得伊柳沙,無論今后是成功還是不幸都不要忘記他,不要忘記當(dāng)年他們被一種善良和美好的感情連結(jié)在一起,為別人奉獻愛心會使他們比實際的自己更好。
       “啊,孩子們,親愛的朋友們,不要害怕生活!當(dāng)你做了正義的好事的時候,會覺得生活是多么美好!”
       “是的,是的,”孩子們欣喜地應(yīng)道。
       “卡拉馬佐夫,我們喜歡您!”有一個聲音情不自禁地說。
       大家拉著手,歡呼著。“永遠這樣,一輩子都手拉著手!”
       在這個陰霾壓抑的故事結(jié)尾,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繪了世間最美好的畫面。人與人憑借美好的感情連結(jié)在一起,人不再是自閉的個體,不是只為了自己的私欲才活著的行尸走肉,人與人拉著手,共同走向明天。他們尊重古老的傳統(tǒng),去參加死者的葬后宴,相信彼此日后復(fù)活會再次相見。他們彼此祝福,他們珍視每一個高尚正直的靈魂,珍視善良和美好的一切,充滿了無限的喜悅。
       “卡拉馬佐夫,我們喜歡您!”在愛之中,卡拉馬佐夫不再是邪惡的姓氏,它最終洗脫了污名,獲得了救贖。
       正如《宗教大法官》的結(jié)尾,始終沉默的耶穌給了宗教大法官一個吻。
       阿遼沙給了伊萬一個吻。
      
       孩子們歡呼著。
      
       遙遠的歡呼聲中,我仿佛看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嘴角一閃而逝的微笑。
  •     1,在《罪與罰》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了一個謀殺者的內(nèi)心。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他卻掩蓋了謀殺者的內(nèi)心,而寫了一個無辜者的內(nèi)心。斯麥爾佳科夫從頭到尾沒有出現(xiàn)一次可以和三兄弟相抗衡的獨白。而米卡卻以一個無辜者的身份被加以詳細的分析。
      
      2,本科時上外國文學(xué)課,課本上說,卡拉馬佐夫一家,除了阿廖沙,所有的人都是丑惡的,荒淫的,罪惡的,野性的,充滿暴力和欲望,最后只能走向一個悲劇的命運。仿佛這些家伙根本不值得拯救似的。這是完全錯誤的。所有的人都走向了自我救贖,就連私生子也是。
      
      3,讀完這部書,才了解村上春樹所謂“綜合小說”是什么意思。結(jié)構(gòu)上用心良苦,各種人物依次登場,配角也被非常用心的加以刻畫,穿插了許多小故事。人物的性格是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完善起來的。
      
      4,小說中出現(xiàn)了夢境和精神分裂的描寫,讓人非常驚喜。尤其是米卡“謀殺”的過程,阿廖沙和麗薩的談話,伊凡的夢魘,這三個情節(jié)非常值得一讀。
      
      5,關(guān)鍵:小說主要內(nèi)容,其實就是對一場謀殺案的審判。然而,作者卻想賦予這個案件“轟動整個俄國”的深刻含義,并將卡拉馬佐夫一家當(dāng)做是整個俄國社會的縮影。一邊是整個民族的命運,一邊是一場小小的案件,這個跨度太大了。
      
      所以,小說的難度在于:作者究竟該如何把如此宏大的主題,賦予一場小小的謀殺案之中。即如何通過對人物性格的挖掘,讓這場案件,讓這個故事,讓這個故事中的人物變得“典型”。這是理解小說的關(guān)鍵所在。
      
      6,小說中佐西馬長老出現(xiàn)最早,這個看似和謀殺案無關(guān)的人物,在第二卷結(jié)束時死掉了,隨之小說展開新的章節(jié)。這是一個良苦用心的結(jié)構(gòu)。這部小說從爭論開始,以爭論結(jié)束,整個謀殺在第二卷中伏筆,第三卷中爆發(fā)并且完成。剩下漫長的第一卷和第二卷都在進行可以說冗長也可以說深刻的爭論。這種寫法幾乎不可復(fù)制。
      
      
      
      
      
      
  •      雖然此書說主人公是阿遼沙,但是我覺得更多描寫幾種在米嘉上,一開始也不是很喜歡米嘉,亂花錢,沒有節(jié)制,對未婚妻那種態(tài)度,未婚妻即美且富,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獨立性格,這么好的未婚妻不知道珍惜。從我看重未婚妻富的角度,可以看出我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在乎是否有錢,越來越庸俗。米嘉卻喜歡格露莎這樣的情婦,和不同男人搞且放高利貸,總之一無是處。如果有錢,就不應(yīng)該這樣無節(jié)制花,我期望的也是想二哥伊萬那樣去多學(xué)習(xí),增長下知識,雖然最近總是懷疑增長下見識后然后價值何在。成為一個無神論者,然后呢?;氐矫准?,雖然米嘉亂來,但是他至少誠實、正直,不會想拉基律那樣厚顏無恥,誣陷他人。為了一己私利無所不用其極。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的那段時間,他反思了人生,只有經(jīng)歷了重大挫折,人生才可能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不要在挫折前就那么妥協(xié),放棄。格露莎也不是那樣一個可以被鄙視的人,知道米嘉要流放西伯利亞,她堅決要和他同行,其實她可以完全不用把這樣沉重的枷鎖加在自己身上,但是她竟然沒有退縮。假如是我,我一定會選擇不管不問,逃避,當(dāng)做和那人不是很熟悉。從中我又體會到了我的渺小淺薄。我有何種資格唾棄別人,我自己思想就是如此狹隘。我總是抱著僥幸心理那么悲慘的事情不要發(fā)生在我身上,但是發(fā)生了,我一定比任何人都懦弱。著重描寫了他內(nèi)心痛苦掙扎的心路歷程,其余兩個兄弟是怎么樣就是怎么樣。
       對伊萬的著墨最少,只是描寫了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上學(xué)上進,追求卡嘉,后來病的很嚴重。一直以來,我想我的目標是成為像伊萬那樣博學(xué)的人,雖然我也不知道成為那樣的人然后意義何在。我想去了解這個世界,了解自我,不是渾渾噩噩混著。我所說的一切都是那么抽象,如果連起碼的責(zé)任(對家人朋友的關(guān)心照顧,在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挺身而出,奔走相助,付出一切幫助他人)、正直誠實都做不到,所謂的了解世界只為一己私利謀求利益有何意義。那我只是一個庸俗的人。伊萬為曾經(jīng)有過殺父這個念頭很痛苦,每個人都會有很狹隘的想法,我才發(fā)現(xiàn)有很狹隘想法的不僅僅是只有我一個,沒必要慚愧,只要做出來的事情對得起自己的內(nèi)心就夠了。
       阿遼沙就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善良的人顯然也會有一番掙扎。佐西馬神父的掙扎比阿遼沙更突出,一開始行為不是那么符合世俗標準的人后來思想有了革新,改變都可以如此巨大。
       書中很多言論我覺得很贊,但是總是看過一遍后就忘記了在講什么。看到人物說某些話的時候,總是很想拍手稱贊,思索的過程歷歷在目。那聲調(diào)、那語氣充分體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我就寫不出來。名著就不愧是名著啊。
      
  •     21年,我至今活在這攤渾水的時間,閱覽了世事,看過了人心,我發(fā)現(xiàn)了讓我不寒而栗的事實。
      人的心真臟,更恐怖的是,我也一樣。
  •     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無疑是一種痛苦煎熬。我驚嘆于他對心理描寫的刻畫深度,同時又對“身邊倘若有這樣的人存在“的疑問的一種恐懼。記得以前讀《罪與罰》的時候,甚至連續(xù)兩天做惡夢,始終無法擺脫那種絲絲入扣的犯罪心理。自然,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創(chuàng)作方式,作為作者臨終前最后創(chuàng)作的一部作品,此文的虐心程度真TM是前所未有!
      
      again,如果你的心理素質(zhì)很差,那就離天蝎遠點。這群人簡直是野獸般的存在。想想你身邊時刻躺著一個破案專家吧!時刻用陰暗視角縝密分析一切!天蝎因素太少的人別想著去做壞事,因為你早晚被抓。相反,天蝎因素強的人適合去做職業(yè)偵探,放任自流就是喪心病狂的禍害社會。
      
      
  •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俄國作家陀思陀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長篇作品,主要圍繞的是費奧多爾`巴夫諾維奇,其三個正式兒子:米佳、伊凡、阿列克謝;一個疑似私生子:斯麥爾加科夫;三個女人:卡佳、格魯申卡、麗莎;一位修道士,佐西馬長老這些人展開的。
      其中費奧多爾`巴夫洛維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丑角色,視情欲與金錢之外一切如糞土的爆發(fā)戶,三個兒子,則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角色,老大米佳,為了愛情,半瘋半癲,高呼是卑鄙小人,但絕對不是賊,內(nèi)心高貴,有良心,可是行動上卻粗魯,殘暴,卑鄙,神經(jīng)質(zhì),為了和父親爭搶格魯莎而反目成仇。二兒子伊凡則是一個道貌岸然的旁觀者,一方面他是一個虛無主義者,認為接受上帝的存在,但是不接受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界,他愛上了大哥的未婚妻卡佳,也因此而采取隔岸觀火的姿態(tài),等待兩條毒蛇互相相咬而坐收利益。小第阿廖沙是另外一個角色,陀思陀耶夫斯基將其設(shè)定為一個像白鴿一樣圣潔的人,是一個經(jīng)歷過現(xiàn)實殘忍而選擇埋頭在上帝慈愛胸里的懦弱的人。
      卡佳,是一個高傲的女人,是視獲得社會道德認同為最高追求的女性,所以,她一開始寧愿否認自己對伊凡的愛,而堅持自己是愛著米佳,不肯放手。格魯申卡,是一個典型的苦難的女性代表,苦難的人生經(jīng)歷讓她對所有男人失去了信心,對生活抱著戲耍的態(tài)度,像看逗狗一樣地取樂。但是內(nèi)心還是埋藏著真誠的愛,熱烈的愛,只是因為害怕再次受到傷害而深深地將其掩埋。直到對其等待了五年的波蘭軍官徹底絕望,才將其心徹底依托給了米佳,可是一切為時已晚。
      斯梅爾加科夫,對其出身一直耿耿于懷,是一個聰明而且心眼小的人。一直掩飾自己的內(nèi)心,但最終將巴爾洛維奇殺死,導(dǎo)致米佳為其背罪。
      佐西馬長老是另外一個角色,是一個早年放蕩不羈,而后歸順上帝的人。死后由于身體發(fā)臭而受到非議。但是他是一個睿智的人,因為他閱盡人生,有一套獨特的人生哲學(xué),雖然他是一個修道士,但是他自己也說自己不相信上帝。噢~~~
      
      全書,陀思陀耶夫斯基想要說的主題我想有:
      1.現(xiàn)實是荒唐的,面對荒唐的現(xiàn)實,人們都是卡拉馬佐夫式的,腳踏兩個深淵,一面是高貴的,一面是狂暴的;
      2.上帝是可以存在的,但是上帝所創(chuàng)造的荒唐的世界是不能被接受的;
      3.假如上帝不存在,那么道德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良心也是可丟棄的。聰明的人兒可以馬上創(chuàng)立自己的規(guī)則,來保證世界的正常運行,從這里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上帝。
      4.自由與面包不可兼得。所謂的真正的自由,是必然被孤立的,不受束縛的,試想,沒有束縛的自由存在于什么情況?是的,他將被孤立在人類,自然界之外,上帝的創(chuàng)立的一切法則都將不適用于他,也即是說,他將活不下去。從這里看,人們所要的自由,不過是被出賣了大半之后剩下的殘渣,人們通過出賣自由來獲得面包,以求得生存。
      5.無論世界多么荒唐,我們都要愛他,愛他的好,愛他的不好。你用什么量器量他人,他人也將用什么樣的量器量你。
      
  •     當(dāng)耶穌教人以自由時,一個潘多拉魔盒便打開了。每個人最終自由到不信上帝,成為在曠野里漫無目的狂奔的羔羊,黑暗無邊的荒原上,羔羊除了奔跑,無盡而猛烈的奔跑,便再也沒有什么存在了。色欲與激情,難掩孤獨而恐懼。
      
      信仰是有那么一點點的,然而只能在遼遠的地方,抽象的存在。信仰也根本經(jīng)不起邏輯推理和分析。一旦獲得自由的羔羊想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信仰時,信仰便像那消逝的夕陽,迅速泯滅了最后一絲光明,退去了。追逐光明,卻永遠落在黑暗之中。羔羊的奔跑便注定沉淪在黑暗中,無論是否想要追逐光明。甚至你一動追逐光明的念頭,感受到的黑暗便越沉厚,越絕望。自我撕裂,時刻在同一顆心中決戰(zhàn),牙眥迸裂,山崩地陷,血流成洪水滔天。軟弱無力的羊羔們怎么能不瘋狂?怎么能不滅亡?
      
      除了恐懼,還有什么能將散漫的羔羊聚集起來的嗎?羔羊們將面包奉獻給它們中的強者,再由強者分配給他們,羔羊們自己營造出的神秘氣氛讓它們感覺安心。而愷撒的權(quán)柄便永遠主宰著大地。少數(shù)強者支配著每個弱者,雙方都放棄了自由,各安其命。盲從的羔羊們在遍地芬芳的草地上默默吃草,挨著鞭子便感到心安,四周則是一片鳥語花香。少數(shù)羔羊則已化為地上的牧人,它們知道這鳥語花香只是羔羊們的浮想,而永夜卻是真切而噬人的蛆蟲,在每一寸血管中肆虐。
      
      一只軟弱的羔羊,最好的命運便是終生安心吃草,不要東張西望。然而有的不幸的羔羊,似乎窺見了背后的暗夜。可它不是強悍的愷撒,它只是一只偷看到驚人秘密的軟弱的羔羊。它既不甘心再默默吃草,又無力舉起鞭子。
      
      這羔羊怎么能不瘋狂?怎么能不滅亡?
  •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
      “人是不幸的,因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比碎g許多慘劇均源于此。另,如果在廣州的話,此書可以去希圣書館借閱,希圣書館是文史哲共享型書館。書館及借閱詳情見:http://www.douban.com/note/301941935/
  •     【作家評論】
      
      毛姆:它急切地想尋求人類被上帝拋棄的原因,同時一心想找回生活的真理。這部巨著從頭到尾都能緊扣讀者的心弦。書里有極可怕的場景,但也有無可匹敵的美麗畫面。沒有一本小說能如此奇妙地描繪人類的崇高與丑惡,也沒有一本小說能以如此深沉的悲憫之情,如此巨大的力量,敘述人類靈魂可能承受的悲劇。他對受苦的人充滿同情。只有自己身受過痛苦的人才能如此。他說:"切莫做人的裁判者,要愛人;不要怕人們的罪,要愛罪人。"書中人物是作家本人痛苦而扭曲的病態(tài)心理的自然流露。他們既不真實,也不生動,但是一個個都帶著生命的節(jié)奏在不斷地狂舞。
      
      
      布希拿:就像一鍋熱騰騰的燉魚糊,它脫軌離體并枝節(jié)叢生,里面有太多太多的角色,過于冗長,但正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留有空間讓任何事情介入,這本書或許也容許圣靈本身在這里或那里介入,對我而言,閱讀它本身就是一種宗教經(jīng)歷——經(jīng)歷到上帝:他神秘的臨在,以及他令人震驚的不在。
      
      【書摘】
      
      1、大家全都想把個別湊成一致,以便在普遍的混亂之中,竭力求得某種整個的涵義。
      
      2、一般人,甚至壞蛋,也常常比我們通常所認為的要天真爛漫得多。
      
      3、記憶即使再小些,即使在兩歲的時候也有可能記住的,只不過在以后一生中重現(xiàn)時,往往只好象黑暗中的光斑,又好象一張大畫上撕下來的一角那樣,除去這一角以外的全幅畫面都隱沒了,消失了。
      
      4、他不愿意做人們的裁判官,不愿意責(zé)備,也決不去責(zé)備人家。他甚至好象對一切都容忍,毫不怨人,雖然時常感到很痛心。
      
      5、奇跡是永遠不會使現(xiàn)實派感到不安的。
      
      6、犧牲性命也許是一切犧牲中最容易的一種;但若從青春洋溢的生命之中,犧牲五六年光陰去從事艱難困苦的學(xué)習(xí)、鉆研科學(xué),哪怕只為了增強自身的力量,以便服務(wù)于自己所愛的真理,和甘愿完成的苦行,——這樣的犧牲就有許多人完全辦不到.
      
      7、我愿為探尋靈魂不死而生活,決不半心半意。
      
      8、無神論在現(xiàn)代建筑巴比倫高塔的問題,建筑這個高塔不為了從地上上升到天堂,而是為了把天堂搬到地面。
      
      9、長老是什么呢?長老就是把你的靈魂吞沒在自己靈魂里,把你的意志吞沒在自己意志里的人。你選定了一位長老,就要放棄自己的意志,自行棄絕一切,完全聽從他。
      
      10、他的心靈專門親近罪孽較多的人,而凡是作孽最多的人,他也愛得最深。
      
      11、對于被勞累和憂愁所折磨,特別是被永遠的不公平和永遠的罪孽所折磨的人們,見到圣物或圣者,跪在他的面前膜拜,是一種無比強烈的需要和最巨大的安慰。
      
      12、盡管我們有罪孽,不誠實,易受誘惑,但無論如何,世上某處總還有一位圣者和高人;他有真理,他知道真理;那么真理在地上就還沒有滅絕,將來遲早會轉(zhuǎn)到我們這里來,象預(yù)期的那樣在整個大地上獲勝。
      
      13、每當(dāng)我跟人們來往時,老覺得我比一切人都低賤,大家全把我當(dāng)小丑看待,所以我就想:‘那我就真的扮演小丑吧。我不怕你們的看法,因為你們一個個全比我還卑鄙!
      
      14、騙自己和相信自己的謊話的人,會落到無論對自己對周圍都分辨不出真理來的地步,那就會引起對自己和對他人的不尊敬。人既不尊敬任何人,就沒有了愛,既沒有愛,又要讓自己消磨時光,就放縱淫欲和耽于粗野的享樂,以致在不斷的惡行中完全落到獸性的境地,而這全是由于對人對己不斷說謊的緣故。
      
      15、哭并不比沉默的憂愁輕松。哭訴所能給人的慰藉,只能是更痛苦地撕裂心胸。它不希望慰藉,而正是以無法慰藉的感覺來滋養(yǎng)自己。哭訴只不過是一種不斷地刺激創(chuàng)傷的需要罷了。
      
      16、只要真心懺悔,在整個世界上沒有、也不會有一種罪孽上帝不加饒恕的。上帝愛你,愛得出乎你的想象,哪怕你帶著罪孽,對有罪的你也還是愛的。
      
      17、能懺悔,就能愛。你能愛,就是上帝的人。
      
      18、愛可以贖回一切、拯救一切的。愛是無價之寶,可以贖回全世界的一切,不僅能清償你的罪孽,同樣也能清償別人的罪孽。
      
      19、人是為幸福而生的。誰十分幸福,誰就完全有資格對自己說:‘我在這世上履行了上帝的約言。’
      
      20、您應(yīng)該積極地,不倦地努力去愛您周圍的人,您能在愛里做出幾分成績,就能對于上帝的存在和您的靈魂的不死獲得幾分信仰。
      
      21、我愛人類,但是自己覺得奇怪的是我對全人類愛得越深,對單獨的人,也就是說對一個個個別的人就愛得越少。我對于個別的人越恨得深,那么我的對于整個人類的愛就越見熾烈。
      
      22、避免說謊,不說一切謊言,特別是不對自己說謊。留心提防自己的虛偽,每時每刻都小心監(jiān)視它。只要您一旦在自己身上覺察到了惡劣的東西,也就等于已經(jīng)洗干凈了。
      
      23、幻想的愛急于求成,渴望很快得到圓滿的功績,并引起眾人的注視。有時甚至肯于犧牲性命,只求不必曠日持久,而能象演戲那樣輕易實現(xiàn),并且引起大家的喝采。至于積極的愛,那是一種工作和耐心,對于某些人也許是整整一門科學(xué)。
      
      24、教會不是把犯罪人開除出去,而只是永遠對他進行慈父般的監(jiān)督。不但如此,它甚至努力同罪人保持一切基督教會的聯(lián)系。假使基督的社會,也就是教會,也排斥他,象民事法律排斥他、棄絕他一樣,那么,上帝啊,罪人將何以自處呢?
      
      25、外國的罪人很少懺悔,因為種種甚至是最新的學(xué)說都竭力使他相信,他的犯罪并不是犯罪,而是對壓迫者的橫行霸道的反抗。
      
      26、社會主義者兼基督徒,比社會主義者兼無神論者要可怕得多。
      
      27人們對自己不死的信仰一被打破,就不僅是愛情,連使塵世生活繼續(xù)下去的一切活力都將立即滅絕。不但如此:那時也將沒有所謂不道德,一切都是可以做的,甚至吃人的事情也一樣。
      
      28、你不拋棄上帝,上帝也不會拋棄你。你會看到極大的痛苦,并且會在這種痛苦中得到幸福。
      
      29、一個男人愛上了某種的美,女人的身體,是會為了她出賣親生兒女,出賣父母,出賣俄羅斯和祖國的。本來是老實的,會去偷東西;本來是溫和的,會殺人;本來是忠誠的,會叛變。哪怕一面瞧不起,一面還是離不開。”
      
      30、戀著并不就等于是愛。一面戀著一面也可以切齒痛恨。
      
      31、他并沒有對我做過什么壞事,但是我卻對他做過一樁最沒良心的壞事,而一旦做了,就正為了這個而立刻恨上他了。我既已無法恢復(fù)自己的名譽,那就讓我再無恥地朝他臉上吐一口唾沫,表示我對你們毫不在乎,這就完了!
      
      32、如果我要掉進深淵的話,那就索性頭朝地,腳朝天,一直掉下去,我甚至?xí)驗閴櫬涞眠@樣可恥而感到高興,會把它當(dāng)作自己光采的事。而且就在這樣的恥辱中,我會忽然唱起贊美詩來。盡管我是可咒詛的,盡管我下賤而卑劣,但讓我也吻一吻我的上帝身上的法衣的衣邊吧;盡管與此同時我在追隨著魔鬼,然而上帝呀,我到底也是你的兒子,我愛著你,也感受著歡樂,沒有歡樂,世界是既不能存在也無法支持下去的。
      
      33、美是一種可怕的東西!可怕是因為無從捉摸。在這里,兩岸可以合攏,一切矛盾可以同時并存。
      
      34、我最不忍看一個有時甚至心地高尚、絕頂聰明的人,從圣母瑪利亞的理想開始,而以所多瑪城的理想告終。更有些人心靈里具有所多瑪城的理想,而又不否認圣母瑪利亞的理想,而且他的心還為了這理想而燃燒,象還在天真無邪的年代里那么真正地燃熾,這樣的人就更加可怕。
      
      35、人是寬廣莫測的,甚至太寬廣了,我寧愿它狹窄一些。理智上認為是丑惡的,感情上卻簡直會當(dāng)作是美。美是在所多瑪城里,你相信嗎?可怕的是美不只是可怕的東西,而且也是神秘的東西。這里,魔鬼同上帝在進行斗爭,而斗爭的戰(zhàn)場就是人心。
      
      36、我瘋狂地愛您,不管您愛不愛我都是一樣,我決不使你受到拘束,我愿意做您的家具,做您踏腳的地毯?!乙肋h愛您,從您自己手里拯救您自己。
      
      37、畫家克拉姆斯科依有一幅出色的名畫,題目是《冥想者》,畫的是冬日的林景,林中大道上孤伶伶地站著一個身披破爛長衣、腳穿樹皮鞋、在極端的孤寂中陷入狂想的農(nóng)夫,如果問他站在那里想什么,他一定一點也不記得,一定會把在冥想時所得的印象隱藏在心里。這些印象對于他是珍貴的,他一定會不知不覺地、甚至自己毫不意識到地不斷把它們積聚起來,——為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自然也不知道。把這些印象積聚多年以后,他也許會忽然拋棄一切,到耶路撒冷去朝圣、修行,也許會把自己出生的村莊縱火燒掉,也許兩件事都會做出來。民間有很多冥想的人。
      
      38、你們的血管里流的不是血,還是奶,你們還沒有脫皮去殼哩!
      
      39、他來到修道院,并不就比俗世的人們神圣些,而是已經(jīng)意識到他自己比所有俗世的人們,比地上的一切人都壞些,一個修士以后住在這個院子里越久,就應(yīng)該越加深切地意識到這一點。
      
      40、如果你們沉迷在怠惰和潔身自好的驕傲之中,尤其是陷在貪婪之中,就會有人從四面八方前來掠奪你們的羊群。
      
      41、世間的科學(xué)集結(jié)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把圣經(jīng)里給我們遺下來的一切天國的事物分析得清清楚楚,經(jīng)過這個世界的學(xué)者殘酷的分析以后,以前一切神圣的東西全都一掃而光了。但是他們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分析,卻盲目得令人驚奇地完全忽略整體。然而這整體仍象先前一樣不可動搖地屹立在他們眼前,連地獄的門都擋不住它。甚至就在破壞一切的無神派自己的心靈里,它也仍舊不可動搖地存在著!
      
      42、您需要不忠的丈夫,因為借此可以不斷地默察自己堅守忠實的苦行,同時責(zé)備他的不忠實。而這一切全是出于您的驕傲。
      
      43、小孩們是沒有同情心的人,單個分開,是天使,到了一起,他們就常常變得毫無同情心。
      
      44、那些被人輕視但卻心胸高尚的窮人家孩子,還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世界上的真理,這真理一進入他的心里,就永遠的把他壓扁了。
      
      45、先生,您不要看不起我:在俄國喝醉的人是最善良的。我們這里最善良的人也就喝酒喝得最兇。
      
      46、‘爸爸,是不是有錢的人比世界上別的人都更有力量么,爸爸?’我說:‘是的,伊留莎,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富人更有力量的了?!f:‘爸爸,我會發(fā)財?shù)?,我去?dāng)軍官,打敗所有的敵人,沙皇會給我獎賞,我回家來,那時候就誰也不敢惹我們了。
      
      47、受屈辱的人感到最難堪的就是忽然大家全以他的恩人的姿態(tài)來對待他。
      
      48、您象小姑娘那樣地笑,卻象殉道者那樣考慮問題。
      
      50、即使我完全不相信生活,對于心愛的女人失掉信心,對世間事物的秩序失掉信心,深信一切都是無秩序的,可詛咒的,是魔鬼般地混亂不堪的,我總還是愿意活下去,既然趴在了這個酒杯上,在沒有完全把它喝干以前,是不愿意撒手的。
      
      51、我渴望生活,所以我就生活著,盡管它是違反邏輯的。盡管我不信宇宙間的秩序,然而我珍重到春天萌芽的帶著滋漿的嫩葉,我珍重蔚藍的天,珍重一些人,對于他們,你信不信,有時候你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那樣熱愛,還珍重一些人類的業(yè)績,我愛生活本身甚于愛它的意義。
      
      52、上帝賜給女人歇斯底里,那是給她們的一種恩惠
      
      53、在真正的俄羅斯人心目中,有沒有上帝,有沒有靈魂不死的問題,是最首要最嚴重的問題。
      
      54、十八世紀有一個老罪人, 他說如果上帝不存在,就應(yīng)該把他造出來
      
      55、必須有一個上帝!這樣的思想為什么竟能如此頑固的鉆進象人類這樣野蠻兇惡的動物的腦袋里呢?而這種思想是多么圣潔,多么動人,多么智慧啊,它真是人類唯一的光榮。
      
      55、我是早就決定不去思考究竟是人創(chuàng)造了上帝還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的問題了。
      
      56、我象嬰兒一般深信,創(chuàng)傷終會愈合和平復(fù),一切可氣可笑的人間矛盾終將作為可憐的海市蜃樓,無力的、原子般渺小的、歐幾里得式的人類腦筋里的無聊虛構(gòu)終將銷聲匿跡,在宇宙的最后終局,在永恒的和諧到來的時刻,終將產(chǎn)生和出現(xiàn)某種極珍貴的東西,足以滿足一切人心,慰藉一切憤懣,補償人們所犯的一切罪惡和所流的一切鮮血,足以使我們不但可以寬恕,還可以諒解人間所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
      
      57、越笨越近事實。越笨越明白。笨拙就是簡捷而樸質(zhì),聰明則是圓滑而又躲閃。聰明是下賤的,愚笨則直率而且誠實。
      
      58、要愛一個人,那個人必須隱藏起來,只要一露面,愛就消失了。而小孩子們在近處也可以愛,甚至是臟骯的,形容丑陋的都可以愛。
      
      59、我不愿談大人,是因為他們除去令人生厭,不值得愛以外,還遭到了報應(yīng):他們偷吃了禁果,認識了善惡,開始變得‘象上帝’了。而且他們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吃。但是小孩們一點也沒有吃,暫時還什么錯處也沒有。
      
      60、孩子們當(dāng)他們還是孩子時,比如說,在七歲以下的時候,是同大人們有天壤之別的:他們仿佛完全是另一種生物,有著另一種天性。
      
      61、常聽見形容人‘野獸般’地殘忍,其實這對野獸很不公平,也很委屈:野獸從來不會象人那樣殘忍,那樣巧妙地、藝術(shù)化地殘忍。
      
      62、假如魔鬼并不存在,實際上是人創(chuàng)造了它,那么人準是完全照著自己的模子創(chuàng)造它的。
      
      63、世上沒有打不開的門,律師永遠知道怎么去找漏洞。我把律師叫做‘等人出錢雇的良心’。
      
      64、這大地太需要荒誕了。世界就建立在荒誕上面,沒有它世上也許就會一無所有了
      
      65、如今我什么也不想去理解。我只想執(zhí)著于事實。我已下決心不再去理解。如果我想去理解某一事實,我就會立刻改變了這件事實,于是我決心執(zhí)著于事實。
      
      66、我是一個臭蟲,我謙卑地承認我一點也不理解為什么一切會這樣。給了人們天堂,人們卻想要自由,偷了天上的火種,他們明知道自己會遭到不幸的,可見人們是自作自受,所以也用不著憐惜他們
      
      67、我愿意寬恕,我愿意擁抱,卻不愿人們再多受痛苦。假使痛苦是用來湊足贖買真理的,那么我預(yù)先聲明,這真理是不值這樣的代價的。
      
      68、我寧愿執(zhí)著于未經(jīng)報復(fù)的痛苦。我寧愿執(zhí)著于我的未經(jīng)報復(fù)的痛苦和我的未曾消失的憤怒,即使我是不對的。
      
      69、全世界有沒有一個人能夠?qū)捤《矣袡?quán)利寬???有的,他能代表一切去寬恕,因為他曾為了一切人和一切物而流出了自己清白無辜的血。你忘記了他,而大廈正是建立在他的上面的,大家也正是對他呼喊:‘你是對的,主,因為你指引的道路暢通了?!?br />   
      70、人們已經(jīng)有十五個世紀沒再得到天上的保證:沒有得到天上的保證,只好相信內(nèi)心的聲音。
      
      71、主啊,你想進入人世,空著手走去,帶著某種自由的誓約,但是他們由于平庸無知和天生的粗野不馴,根本不能理解它,還對它滿心畏懼,——因為從來對于人類和人類社會來說,再沒有比自由更難忍受的東西了!
      
      72、人們一定會把他們的自由送到我的腳下,對我說:“盡管奴役我們吧,只要給我們食物吃。”
      
      73、人一旦得到了自由以后,他最苦惱的問題,就是趕快找一個可以崇拜的人。他們渴望尋找一個對象,以便把隨自己這個可憐的生物與生俱來的一份自由趕快交付給他。
      
      74、人有一致崇拜的需要,整個人類永遠渴望著一定要把自己組成一個世界性的整體。這給整個人類帶來了最大的痛苦。為了達到普遍一致的崇拜,他們用刀劍互相殘殺。他們創(chuàng)造上帝,互相挑戰(zhàn):“丟掉你們的上帝,過來崇拜我們的上帝,不然就立刻要你們和你們的上帝的命!”
      
      75、人類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僅僅單純地活著,而在于為什么活著。當(dāng)對自己為什么活著缺乏堅定的信念時,人是不愿意活著的,寧可自殺,也不愿留在世上,盡管他的四周全是面包。
      
      76、再也沒有比良心的自由更為誘人的了。但同時也再也沒有比它更為痛苦的了。
      
      77、有三種力量,地上僅有的三種力量,可以永遠征服和俘虜這些意志薄弱的叛逆者的良心,使他們得到幸福,——這三種力量就是奇跡、神秘和權(quán)威。主把這三者全部拒絕了。
      
      78、當(dāng)人們對你譏笑,嘲弄,對你喊叫:“你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會信仰這是你”的時候,你沒有從十字架上下來。你所以沒下來,是因為你不愿意用奇跡降服人,你要求的是自由的信仰,而不是憑仗奇跡的信仰。你要的是渴求自由的愛,而不是囚犯面對把他永遠嚇呆了的權(quán)力而發(fā)出的那種奴隸般的驚嘆。
      
      78、耶穌如果接受了偉大的精靈的這第三個勸告,就可以解決人類在地上所尋求解決的一切,那就是:向誰崇拜?把良心交給誰?大家怎樣最后聯(lián)結(jié)成一個無爭辯的、和諧一致的蟻窩?
      
      79、他清楚地看出了惟有那個可怕的偉大精靈的勸告,才能勉強給這些軟弱無力的叛徒,建立起一種最起碼的生活秩序??闯隽诉@一點以后,他就明白了應(yīng)該遵照那聰明的精靈、那可怕的死亡和毀滅的精靈的指示去做,謊言和欺騙,有意識地引導(dǎo)人們走向死亡和毀滅,而一路上卻一直欺騙他們,使他們好歹不至于覺察到他們是在被引導(dǎo)到哪里去,這樣這些可憐的盲人們至少在途中還可以自認為是幸福的。
      
      80、你應(yīng)該離開這里,到塵世中去象修士那樣地生活。你會有許多敵人,但就連你的敵人也會愛你的。生活將給你帶來許多不幸,但你會恰恰為了這些不幸而感到幸福,并且祝福生活,還使別人也祝福。
      
      81、媽媽,你不要哭,生活就是天堂,我們大家都活在天堂里,可是我們卻不愿意知道這個,如果愿意知道,那么明天全世界就都會成為天堂了。干嗎要爭吵,互相夸耀,互相記仇:我們大家只應(yīng)該到花園里去,游玩,嬉戲,互相親愛,互相夸獎,親吻,為我們的生活祝福
      
      82、每根小草,每個昆蟲,螞蟻,金蜂,全都奇怪地知道自己應(yīng)走的道路,雖然它們并沒有智力。它們?yōu)樯系鄣纳衩刈髯C,而且不斷地自己顯示這個神秘。他快樂的哭了。他說:“我的周圍全是上帝的榮耀:小鳥,樹木,草地,天空,只有我活在恥辱里,糟踏了一切,完全沒有注意到美和榮耀?!?br />   
      83、不管你怎樣懲罰我,你的榮名將永受祝福
      
      84、一切都很好,一切都美妙,因為一切都是真理。你瞧那匹馬,站在人身邊的巨大的畜生,或是那頭低頭沉思著的牛,它替人做工,養(yǎng)活著人。你瞧瞧它們的臉龐:對于時常無情地痛打它們的人類是多么溫順,多么依戀,它們的臉上是多么地不懷惡意,多么地信任,多么地美麗,想想都覺得感動:它們是沒有任何罪孽的,因為一切都是崇高的,除了人類以外一切都沒有罪孽?;竭h在我們以前就和它們同在。
      
      85、你們四下里看看上帝的恩賜:晴朗的天,純潔的空氣,柔和的小草,鳥兒,美麗而無邪的大自然,但是我們,唯有我們不敬神,愚蠢,不明白生命就是天堂,因為只要我們愿意明白,天堂會立即美麗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就將互相擁抱,放聲痛哭。
      
      86、整個世界早就走上了偏路,把不折不扣的謊言當(dāng)作真實,并要求別人也同樣地說謊的時候,你們怎么能弄得清真假呢?
      
      87、每人都想盡量讓自己遠離別人,愿意在自己身上感到生命的充實,但是經(jīng)過一切努力,不但沒有取得生命的充實,反倒走向完全的自殺,因為人們不但未能達到充分肯定自己的存在,反而陷入了完全的孤立。
      
      88、我們這個時代,大家各自分散成個體,每人都隱進自己的洞穴里面,每人都遠離別人,躲開別人,把自己的一切藏起來,結(jié)果是一面自己被人們推開,一面自己又去推開人們。每人在獨自積聚財富,心想我現(xiàn)在是多么有力,多么安全,而這些瘋子們不知道財富越積得多,就越加自己害自己地陷入軟弱無力的境地。因為他已習(xí)慣于只指望自己,使自己的心靈慣于不相信他人的幫助,不相信人和人類,而只一味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生恐失掉了他的銀錢和既得的權(quán)利。
      
      89、世界宣告了自由,特別是在最近時代,但是在他們的自由里我們看到了什么呢:只有奴役和自殺。
      
      90、神父和師傅們,你們應(yīng)該珍重人民的信仰。在我們偉大的人民里面,那種莊嚴真實的高貴品格使我終身感到驚愕,我們俄國人越窮,越低下,他們身上就越明顯地表現(xiàn)出這種莊嚴的真實。
      
      91、俄羅斯由于謙卑,是偉大的,我們將保存基督的形象,它將象寶貴的金鋼石一樣,照耀著整個世界。
      
      92、人最終將只在教化和慈愛的功業(yè)中尋到他的快樂,而不象現(xiàn)在那樣在殘忍的歡愉,貪食、淫蕩、虛飾、夸耀和互相嫉妒競爭中尋找快樂。
      
      93、一旦否定了基督,結(jié)果必將流血遍地,因為血可以召來血,動劍的人將被劍所傷。當(dāng)初如果沒有基督的約言,人們一定會互相殘殺,直殺到世上只剩下最后的兩個人為止
      
      94、祈禱就是最為珍貴的教育
      
      95、你們尤其要愛小孩,因為他們也沒有罪孽,象天使一般,活在世上,好象是對我們的一種指示,使我們感動,使我們的心變得純凈。侮辱小孩的人是可悲的。
      
      96、看見人們作孽的時候,常會十分困惑,心里自問:“用強力加以制服呢?還是用溫和的愛?”你永遠應(yīng)該決定:用溫和的愛。如果你能決定永遠這樣做,你就能征服整個世界。
      
      97、你必須珍重你的喜悅,無論人們覺得它多么無意義。
      
      98、你只要誠心地認為自己應(yīng)對一切事和人負責(zé),你就立即會看出事實確實就是這樣,你確是對一切人和一切事物擔(dān)有過錯。相反如果你把自己的懶惰和無能推到別人的身上,結(jié)果你就一定會染上了撒旦的驕傲,對上帝產(chǎn)生怨艾之心。
      
      99、我們在地上確實就象是在盲目游蕩,假如我們面前沒有可貴的基督形象的話,我們真會完全迷路,遭到滅亡,就象洪水來臨前的人類一樣。地上有許多東西我們還是茫然無知的,但幸而上帝還賜予了我們一種寶貴而神秘的感覺,就是我們和另一世界、上天的崇高世界有著血肉的聯(lián)系,我們的思想和情感的根子就本不是在這里,而是在另外的世界里。
      
      100、沒有人能在地上裁判罪人,除非他自己覺悟到他和站在他面前的人同樣有罪,而他對站在他面前的人所犯罪行的責(zé)任也許比任何人都要大。只有當(dāng)一個人悟到了這一層的時候,他才能成為裁判官。
      
      101、你處于孤寂之中,誰也不會看見你,聽見你。你應(yīng)該信仰到底,即使大家在地上迷了途,只有你一個人還堅守著信仰;即使那樣你也要呈上貢獻,獨自留在那里頌贊上帝
      
      102、你雖死而你的光不死。正直的人逝去了,他的光明仍將留存下來。人們總是在拯救他們的人死后才得救的。
      
      103、我老在想:“地獄是什么?”我以為它是“由于不能再愛而受到的痛苦”。
      
      104、人們依賴自己惡意的驕傲為生,就好象沙漠中饑餓的人喝自己身上的血。他們將永遠在自己的怒火中燃燒,他們渴求死和虛無。
      
      105、生活是極大的喜悅,而不是含淚的馴順。
      
      106、“我已經(jīng)饒恕了,”格魯申卡憂郁地說,“多么下賤的心啊!為我的下賤的心干一杯!”
      
      107、基督的莊嚴顯得可怕,他的崇高使人畏懼,然而他懷有無限的慈悲。由于愛,他顯出和我們一樣的形象,同我們一起快樂,為了使客人們不致掃興,他把水化成美酒,等待新的客人,不住地召喚新的客人,而且在永恒地召喚。
      
      108、我向來不借錢給人家。借錢等于吵嘴
      
      
      109、裁判我,因為我自己裁判了自己,不要裁判我,因為我愛你,主?。∥沂莻€下賤的人,但是我愛你。就是你把我送進地獄,我在那里也仍舊會愛你,我會從那里大聲呼喊,說我永生永世地愛你。
      
      110、明天進修道院,今天先跳一下。我想淘一淘氣。那有什么關(guān)系,上帝會饒恕的。要是我當(dāng)上帝,我會饒恕一切人:‘我的親愛的罪人們,從今天起我饒恕大家?!?br />   
      111、世界上所有的人全是好的,一律是好的。這世上真好。我們?nèi)穗m然壞,可是世界是好的。我們又是壞的,又是好的,又是壞的,又是好的。
      
      112、人們在一切事情上都憑習(xí)慣,甚至在國家大事和政治方面也都這樣。習(xí)慣是主要的動力。
      
      113、再沒有比愚蠢的法國人更蠢的了。所有真正的俄國人全是哲學(xué)家。
      
      114、等您年紀大些,就會明白年齡對于信念有多大的影響。年輕人,您說的不是自己的話。
      
      115、我有時不知道為什么,心里總以為大家全在笑我,全世界都在笑我,在那種時候,我簡直準備摧毀世上的一切常規(guī)。
      
      116、魔鬼化身為自負,鉆到了所有這一代人的身上。
      
      117、大家仿佛什么時候約定好了說謊,于是從那時候起大家就都說起謊來。大家全說他們憎惡壞事,暗地里卻都愛它。
      
      118、如果人們真要把上帝從地上趕走,那我們會在地底下迎接他!罪犯是少不了上帝的,那時候,我們這些地底下的人將在地層里對上帝唱悲哀的贊美詩,對給予快樂的上帝唱!上帝和他的快樂萬歲!我愛他!
      
      119、我覺得現(xiàn)在我身上力量多么充沛,我可以克服一切,克服任何的悲哀,只要能隨時對自己說:‘我存在著!’在千萬種苦難中——我存在著,盡管在苦刑下渾身抽搐——但我存在著!盡管坐在一根柱子頂上苦修,但是我存在著,我看得見太陽,即使看不見,也知道有它。
      
      120、沒有上帝也可以愛人類。只有流鼻涕的傻子才能這樣說。
      
      121、歸根結(jié)底道德是什么?我有我的道德,中國人自有中國人的道德??梢娺@都是相對的。
      
      122、有許多人所以誠實,就因為他們是傻瓜。
      
      123、既然沒有永恒的上帝,就無所謂道德,也就根本不需要道德。
      
      124、我真想不到,我什么時候曾經(jīng)是個天使?,F(xiàn)在我只珍重一個體面人的名譽,湊湊合合地生活著,努力做個討人喜歡的人。
      
      125、我的幻想就是化身為一個肥胖的商人太太,并且相信她所相信的一切,我的理想就是走進教堂,誠心誠意地插上一支蠟燭。那時候我受苦就到頭了。
      
      126、單單贊美是不夠的,贊美必須經(jīng)過懷疑的熔爐的考驗。
      
      127、你會忘記整個世界和一切世界,而戀戀不舍這樣一個人,他是一顆無價的寶石,這樣的一個靈魂有時抵得上整個星座。
      
      128、我最后總會安靜下去的,我也會走完我的億萬兆公里的路。但是在這一切以前,我會做出乖戾的舉動,違反本意,執(zhí)行我的任務(wù);毀掉千千萬萬人,使一人得救。
      
      129、在沒有揭開秘密以前,對于我存在著兩種真理:一種是他們的,我暫時毫不理解,另一種就是我的?,F(xiàn)在還不知道到底哪一種干凈些哩。
      
      130、人藉自己的意志和科學(xué)的力量,無限制地不斷戰(zhàn)勝自然,因而不斷感到高度的愉快,以致在他心目中,這種愉快終于完全取代了過去一切關(guān)于天國的愉快的向往。每個人都知道他總難免一死,不再復(fù)活,于是對于死抱著驕傲和平靜的態(tài)度,象神一樣。
      
      131、正因為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就更能使愛的火焰顯得旺盛,而以前它卻總是無聲無臭地消耗在對于身后的永恒的愛的向往之中。
      
      132、既然你想騙人,又何必要真理批準呢?
      
  •     除了金庸的武俠小說,也許我這輩子讀的最長的書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了——前后四部,每部三卷,中文翻譯過來有70多萬字,以至于必須分成兩本書才裝得下。俄羅斯人冗長的敘述方式有時不免讓人感到無奈,但閱讀《卡拉馬佐夫兄弟》恰如行走一條漫長、幽暗、曲折的山路,在最后到頂峰、回首縱覽時,才能感受到一路上風(fēng)景的壯闊。
      雖然陀思妥耶夫斯基這個饒舌的名字早已出現(xiàn)在我的書架上,但我始終沒有勇氣翻閱這本一千多頁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一個關(guān)于臺灣導(dǎo)演吳念真的故事,這才下定決心抽時間好好讀一讀這本書。故事不在此贅述,大意是吳念真上國中時的一個暑假,老師讓他們讀《卡拉馬佐夫兄弟》并寫一篇讀后感。但最后大家交上去之后老師卻說:“你們這幫考上一流中學(xué)的騙子!我根本看不起你們,你們里面只有一個人是誠實的。你們14歲看不懂,我28歲還看不懂。我為什么告訴你們要看?我只是想告訴你們呢,很多你們不懂的東西,長大了之后就會懂,要知道知識是需要尊敬的,念書是一輩子的事。還有,永遠不要騙自己?!边@個誠實的人當(dāng)然就是吳念真。
      那個老師28歲尚未看懂的書,我現(xiàn)在自然也不敢奢望看懂,只是覺得老師的話很有道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也許有些天才的書我們一輩子也讀不懂,但不管多艱難的閱讀,至少我們能在其中收獲一些淺顯而隱秘的道理。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前最后一部長篇小說,也一向被評論家們認為是陀氏一生智慧和思想的結(jié)晶。他本打算以阿遼沙為主人公寫一系列更為宏大的小說,《卡》只是其中之一,但遺憾的是他在完成《卡拉馬佐夫兄弟》四個月之后便與世長辭了。
      這是一部太過宏大的小說,而且又是作者計劃中的一部分,所以我無法用一兩句話總結(jié)這本一千多頁的皇皇巨著。作者對于宗教、科學(xué)、社會、人類本質(zhì)都有一定見解,而且這種見解并非單一的一種,而是糅合了當(dāng)時俄國各種聲音,然后通過不同人物宣揚出來。對于那些試圖從最簡介的途徑了解作者思想的讀者,我建議他們只需要讀小說第二部第二卷和第三卷,里面幾乎囊括了伊凡·卡拉馬佐夫以及佐西馬長老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他們一個是不承認上帝存在的無信仰者,一個是內(nèi)心博愛的東正教長老,他們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對待世界和世人的態(tài)度也不同,然而他們無疑都是思考者,思考世界的位置、人類的位置以及上帝的位置。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兩卷中用幾乎類似思想論著的方式闡述了這兩種思想。顯然這些內(nèi)容與小說的主線關(guān)系不大,但同時又作為背景深深地影響著故事中的每個人,因為小說中所述的每個俄羅斯人都是在這種思想交鋒的年代里成長起來的。我相信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在這里為讀者埋下伏筆,以便在他的第二部小說中讓這種交鋒愈加激烈,甚至在最后宣讀他個人的立場。然而,他未來得及完成這些便已倒下,他的那些更為深邃的思想伴著他一起埋入地下。但在我看來,陀思妥耶夫斯基沒有來得及給世人一個答案也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上帝存在與否也許本就沒有答案,世界的荒謬又能從哪里得來答案?
      以上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表露出的一些哲學(xué)、宗教觀點的總結(jié),但事實上他的這本書中更多的地方是在寫人性。小說的中心人物、被外界誤認為弒父兇手的米卡·卡拉馬佐夫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復(fù)雜性格的人物。他從小被父親拋棄,受鄰居照顧才得以生活,后來又混跡軍營,逐漸顯露出從他父親那里遺傳下來的酗酒、好色的毛病,后來因為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竟然動起了殺害父親的念頭,當(dāng)父親的尸體被發(fā)現(xiàn)后,人們自然而然地懷疑他。然而,盡管有這些不端的品行,米卡·卡拉馬佐夫在許多人眼里依然是一個正直的人,因為他在面對自己犯下的罪惡時從不回避,敢于承受來自外界和內(nèi)心的壓力。同時,他有自己的底線,即“寧可被當(dāng)做一個卑鄙的人,也不會做一個賊”,他近乎頑冥不化地堅守這條底線,直到有一天因為愛情而萬念俱灰。盡管在面對弒父的審判時,幾乎所有的證據(jù)都對他不利,但他的弟弟、像天使一樣的阿遼沙堅持認為他沒有罪,他的愛人、那個折磨他幾乎瘋狂的女人格魯申卡也相信他的話。這種信任并非是建立在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上,而是建立在他們對他的了解上。
      在小說的結(jié)尾,法庭的檢察官伊波利特用卡拉馬佐夫家的三兄弟代表三種俄羅斯人,伊凡·卡拉馬佐夫代表被歐洲工業(yè)革命深刻影響的那一部分人,阿遼沙·卡拉馬佐夫代表希望實現(xiàn)人民的理想的那一部分人,但這兩種人都是少數(shù),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像米卡·卡拉馬佐夫一樣,“愛啟蒙和席勒,同時也在酒店里酗酒”“有時也性情優(yōu)良,行為正直,但是也只在別人也對我們性情優(yōu)良行為正直的時候”“最不愛付出代價,卻極愛取得”……
      雖然在小說中檢察官伊波利特只是作為一個陪襯和小丑式的人物出現(xiàn)了片刻,但他的這番話卻似乎直接代表了作者的某些觀點。陀氏對俄羅斯人的分析貫穿始終,其中有阿遼沙這樣在品行方面幾乎完美的理想人物,盡管他在思想方面有著諸多困惑;也有像老卡拉馬佐夫那樣備受唾棄的反面角色,但在某些時刻他的話卻能一下刺破那些偽君子的謊言;還有像卡捷琳娜那樣一直生活在自我矛盾的中的人,雖然心地善良卻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但在眾多人物當(dāng)中,也許最具俄羅斯代表性的就是米卡·卡拉馬佐夫,再擴展一點地說,他也代表著人類自身的矛盾。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理智的,他看清了人類的矛盾,也看清了人類的悲劇,就像米卡·卡拉馬佐夫一樣,這樣的悲劇注定無法挽回,盡管他并沒有真正殺害自己的父親,盡管他的父親一致被認為不配稱作父親,但最終法庭還是宣判他有罪,他將面臨流放西伯利亞20年的酷刑。陀氏任由悲劇發(fā)生,也許是他理智地看到米卡的悲劇無法阻止,所以他選擇了用另外的方式來預(yù)防悲劇——拯救孩子。
      小說從第二部開始,出現(xiàn)了一群孩子,小學(xué)生伊留莎被他的同學(xué)追打,因為他們侮辱自己的父親。后來在阿遼沙的鼓勵下,他們終于和好,但伊留莎卻患上了絕癥,在小說的最后,伊留莎終于還是去世了。這樣的情節(jié)與小說的主線并無太大聯(lián)系,但作者堅持把它加入了這部小說中,因為就在他創(chuàng)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時候,他年僅3歲的兒子因病去世了。這也刺激他產(chǎn)生了新的靈感,于是這群孩子成為了全書陰暗氣氛之下唯一的閃光點。在審判米卡的時候,作者通過米卡的辯護的律師把話題引到了孩子上面,因為在他看來,米卡之所以成為一個品行上有污點的人,是因為他的父親并沒有盡到父親的義務(wù)去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而這是所有父母都應(yīng)該警醒的。
      這樣一部長達數(shù)十萬字、包含了作者畢生思想的巨作,最后的結(jié)尾竟然歸結(jié)到教育問題上,不免讓人有些唏噓。雖然作者在此只是想寫一個逗號,但時間卻已不允許他再畫下一個完整的句號。許多讀者因此而感慨天妒英才讓我們未能從《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窺探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的智慧,但究竟什么樣的智慧才能將人類的全部特質(zhì)書寫完全呢?世間的悲劇從未有過統(tǒng)一的腳本,人類的荒誕從未有一天停歇休止,人性和神性的爭論從未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也許,能讓世界的悲劇減少一些的唯一方法,便只有魯迅說過的那四個簡單的字——救救孩子。
      
      
       2013/9/4
      
      
  •      盡管是一部未竟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卻遠遠超出了絕大多數(shù)完結(jié)的經(jīng)典。它的精彩,不只是在于完全不遜于犯罪小說的情節(jié)設(shè)計,足堪躋身一流的心理描寫,更為突出地表現(xiàn)在其前所未有的思想性上面。
       同樣是展現(xiàn)某種形而上的心靈探索,托爾斯泰《安娜》中的人是為了生活而思想,陀氏《卡拉馬》中的人則更像是為了思想而生活;前者是在用思想探索生活,后者是在用生活演繹思想。這也是為什么在生活圖景的展現(xiàn)上,托爾斯泰的小說更為全面和細致;而在思想深刻性的挖掘上,則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更勝一籌。
       《卡拉馬佐夫兄弟》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思想者的群像,不僅主要人物在思想,連不少配角也帶著哲學(xué)家的氣息,他們與其它不思想的普通人共同組成一個獨立完整的世界。在這其中,每一個思想者自己也是獨立完整,且各不相同的,相互間構(gòu)成復(fù)雜的對比和牽連關(guān)系。梳理這些關(guān)系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可以讓我更清晰地感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部作品中負載的價值和意義。看大師的作品,最妙的是能產(chǎn)生見仁見智的效果,但也因為這個原因,我不大敢對此類作品作評價,很怕貧瘠的語言無法傳達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在陀氏身上,我就喪失了勇氣。
  •       “讀陀思妥耶夫斯基你會受到靈魂的拷問”,秉著被拷問的目的,我翻開了《卡拉馬佐夫兄弟》。相比托爾斯泰,陀式可以說是冷門,“沒有人記得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戰(zhàn)爭與和平》拿下世界第一小說的名號,陀式的《卡拉馬佐夫兄弟》雖然緊隨其后,也被冷落至此,更別說屠格涅夫的《父與子》。
        當(dāng)然在文學(xué)史內(nèi)陀式絕不算冷門,他和托爾斯泰作為俄羅斯文學(xué)的兩大支柱,分別代表了俄羅斯文學(xué)所能達到的廣度與深度,陀式就是那個無底洞,文學(xué)即人學(xué),就是他所下的定義,他對人性幽微的洞察,更甚于心理學(xué)家。
        榮如德在譯者序里寫“我們掩卷時與開卷時相比,恐怕已判若兩人”,令人精神一振,沒有什么比這句承諾更吸引人的了。
        說實話,《卡拉馬佐夫兄弟》出乎意料的好讀,大量概括式的語言,粗略的場景描寫,作者本身并不對事件人物抒發(fā)太多議論,但是也不抹去自己的存在,不斷從旁敘述人物的性格、想法種種,好像這些人物真的存在(似乎幾個主要角色有原型,無從細究),就像說書人講三國、水滸一樣,熟門熟路,你忘不了他胸有成竹的樣子。
        作者在一開始就告知你會發(fā)生一樁命案,但是要容后再說,他要先說說他們一家老小,老大老二老三依次講下去,有些章節(jié)往往后面的內(nèi)容還沒講就告訴你他要講些什么,還經(jīng)常提出要補充一些“必要的內(nèi)容”鋪墊,有些接近章回體小說的寫法了,但應(yīng)該不是陀式刻意為之,他的寫作風(fēng)格非常隨意,有種寫到哪是哪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剛開始是在報紙上連載的,一章一章分開讀起來都頗富趣味,合起來之后又非常連貫,就像一節(jié)一節(jié)車廂組成的火車,始終向著一個目標前進。我覺得最會講故事的作家,還得算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個。
        另外陀式還有一門口述寫作的絕技——他說,他的妻子速記。這樣完成的作品,可想而知多么粗糙,也難怪像話本,海明威說陀式,“寫得那樣壞,壞得令人難以置信”,但又“深深地打動你”,毛姆則說懂俄文的朋友說陀式“文筆不行”,例如小說中寫哭,常用“抽抽搭搭”,“泛著淚光”,毫無新意,一次寫到男主角的眼淚“像斷線的珍珠”,幾乎讓人哭笑不得。但所謂大巧不工,大概就是這樣。也只有大天才才能像他這樣揮霍才華,如菲茨杰拉德有天才,但經(jīng)不起揮霍,總之人比人,氣死人。
        《卡拉馬佐夫兄弟》如卡夫卡的《城堡》一樣,最重要的篇幅都是對話,長一點的內(nèi)心獨白,刷啦啦的要翻過三四頁去。單靠對一個人內(nèi)心的剖析,讓整個人物變得豐滿立體,如在眼前,這是其他作家很難做到的,而且在一次次深入細致的心理描寫之后,還能讓我們在刷新對人物認知的同時卻又不覺得他已經(jīng)成了另一個人。
        大兒子米嘉,剛開始描述他是個浪蕩子,心浮氣躁,耐性差,做事思路也不清晰。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我們又發(fā)現(xiàn)其實他有較強的自尊心,說話做事粗枝大葉直來直往但不失真誠。但到下一次,我們又知道他和他的父親一樣是個十足的色鬼,而且我們開始難以分清那種坦白到底是真誠還是無恥,恐怕他自己也沒意識到,畢竟種種跡象表明,他頭腦發(fā)熱時也喜歡做一些看似高尚的事。米嘉最深刻的告白就是關(guān)于他秘密藏起來的一千五百盧布——他不介意自己頭腦發(fā)熱做些混賬事,但卻無法忍受自己冷靜的偷走一千五百盧布,雖然在別人看來,他已經(jīng)做過很多更無恥的事??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限,每個人都有自己脆弱的秩序觀,而米嘉,也血肉豐滿地站在我們面前,不會輕易忘記。
        宗教也是本書討論的重點,作者對于宗教的思考集中體現(xiàn)在二兒子伊萬身上,而三子阿遼沙則作為一個虔誠的教徒與之相對,引出大量討論,這種討論是痛苦的,伊萬一方面對圣經(jīng)提出種種質(zhì)疑,一方面卻因不可信而痛苦。當(dāng)他大言不慚地說出“對于不信神的人而言,罪惡行為是必然和最合理的出路”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絕望的。唯物主義者確實缺少約束無所不可,他們對待死亡的淡漠態(tài)度,對于人生無意義的空虛,木心評馬克思主義“明于析物力,陋于知人心”,私以為評得準確,共產(chǎn)主義寄托于高超的生產(chǎn)力和道德素養(yǎng),但是馬克思主義本身是否有調(diào)和人心的能力?
        而書中作者提出的一種“卡拉馬佐夫血統(tǒng)”,正是伊萬煩惱的根源,因為它代表了好色、貪財、瘋癲,進一步說,其實所有的人類,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卡拉馬佐夫的血統(tǒng)?!叭绻麗耗Р淮嬖?,那么一定是人創(chuàng)造了惡魔”,陀式深知人性的惡,也懷疑最后的審判能否帶來真正的幸福,懷疑耶穌所給予的自由,也懷疑對于上帝的微小的信是否能挪動大山……有些討論幾近鉆牛角尖,但是他不厭其煩,幾乎是懷著悲憫,“即使上帝不存在,也要把他制造出來”,但又安慰自己也安慰人類,“也許人類歐幾里得式的頭腦,根本難以理解上帝”。又一節(jié)講到,多馬信耶穌并非因為釘痕而信,而是因為他本來就信。我在閱讀的時候以為陀式已經(jīng)不信,又是否因為我本身就不信呢。
        最后再講講老卡拉馬佐夫,他是一個無賴,一個小丑,品行惡劣道德敗壞。不知何故,我總不自覺把老卡拉馬佐夫透射到作者身上,陀式自身的人品據(jù)說就很差,但不用多說,單看行文就能略知一二,那篇作者自己也承認是廢話的序言,那種奇異的隨意的寫法,后來看見別人評論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寫法”,沒錯,無所不用其極,就像老卡拉馬佐夫一般,“心地邪惡”是他,“感情脆弱”也是他。
        但是不管怎樣,我都無法不同情書中的任何一個人,因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甚至惡人,要比我們想象中的幼稚得多,天真得多。其實我們自己也一樣”,是的,都一樣,看這本書,我們看見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
  •     偉大的作家,就是最真實解剖思想的醫(yī)生。陀氏的偉大就是將自己解剖到每一個細胞,無形當(dāng)中,使其作品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讓后人遺忘。但俄國作家長篇累牘的說教或內(nèi)心獨白,使作品不得不成為“長篇”小說,這是讓我一直感覺沒必要如此。還有就是其結(jié)尾,猶如打雷,高潮轟隆隆過去,結(jié)尾很平靜,沒有中國似得意猶未盡,說不上不好,但始終覺得從文先生的《邊城》乃是眾多偉大作品結(jié)尾中最好的,懸念中有無盡的意味。
  •     本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過一樁真實的弒父案,描寫老卡拉馬佐夫同三個兒子即兩代人之間的尖銳沖突。老卡拉馬佐夫貪婪好色,獨占妻子留給兒子們的遺產(chǎn),并與長子德米特里為一個風(fēng)流女子爭風(fēng)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頭兒幽會,便闖入家園,一怒之下,差點把老頭兒砸死。他倉皇逃離后,躲在暗中裝病的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爾加科夫悄然殺死老爺,造成了一樁震驚全俄的撲朔迷離的血案,從而引發(fā)了一連串驚心動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個錯綜復(fù)雜的社會、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劇主題。體現(xiàn)了高超藝術(shù)手法。
  •     在7.11零點半讀到最后一行的最后一個字。確如譯者所言,掩卷時的感受與開卷時相比,已經(jīng)判若兩人。
      今天雙眼幾乎失焦,模糊一片,但是我還是要寫些什么,哪怕知道根本不能將胸中的感受表達出萬分之一,也怕這樣的沖動會在幾天后消逝。
      
      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果能活得更久一些,以他的高產(chǎn)的速度,如今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就應(yīng)該是上下兩部,恐怕要比列夫·托爾斯泰一千兩百多頁的《戰(zhàn)爭與和平》更多字數(shù)。但終究是沒有下部了??梢韵胂?,阿遼沙的俗世生活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是時候花大筆墨寫第三個卡拉馬佐夫了。寫寫他與lise之間怎樣發(fā)展,交待清楚伊萬在審判前究竟對lise說了些什么,他又是否像佐西馬長老訓(xùn)誡的那樣在人世間踐行著修士的品格,在痛苦中獲得歡樂。當(dāng)然,其中自然會有篇幅提到米嘉和格露莘卡,他們的命運委頓于西伯利亞荒原,還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苦苦思念俄羅斯大地,還有伊萬,在自己與魔鬼的互博中最終誰勝利了,譫妄癥將他吞沒還是被他克服,他最終的信仰又會是什么。還有形形色色的人的命運,這些相信在第二部中都會得到解答。
      
      如果單純?yōu)榱丝匆粋€故事的完整性,自然期待有下部的,但是如今戛然而止,卻不能說不好。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從來不是為了講故事的,《卡拉馬佐夫兄弟》自然與《基督山伯爵》這類以故事情節(jié)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為特色的小說不在一類,甚至《人生的枷鎖》對于內(nèi)心的探討在它面前也顯得過于輕浮和局限了。
      
      但如果因此就說,《卡拉馬佐夫兄弟》失去了故事情節(jié)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特色,卻也是不妥的。
      我自己認為最為精彩的情節(jié)在最后的審判日,從男人、女人的入場,證人陳詞,到公訴人陳詞、辯護人陳詞以及陪審團決定。證人陳詞可以說是如坐過山車。公訴人陳詞作為“天鵝的最后絕唱”,超越了公訴人一生的演講水平和才華,其中充斥了普世關(guān)懷,將這一個案件之于整個俄羅斯的啟示意義彰顯無遺,獲得了難得的掌聲。一般作家的才思一般行到此處也幾乎窮盡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卻總是能在高峰邊上從新豎起一座與之媲美的山峰。公訴人的心理分析精妙絕倫,在閱讀時我自己也被吸引進去認為十分精當(dāng)。而辯護律師卻以“一把雙刃劍”的角度指出心理學(xué)極可能會走上濫用的歧途,使嚴肅的情節(jié)無限擴張成為編故事的素材,而公訴人則是把這一次公訴當(dāng)作了一次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甚至是人生絕筆來書寫,不可能不求得恢弘大氣而又精巧玲瓏。至此,可以說,如同被告人、浪蕩子米嘉一樣,我“在這一天內(nèi)似乎得到了終身受用的體會,領(lǐng)悟到過去不明白的、非常重要的道理”。不用懷疑,這次審判中的辯論,完全可以稱得上雄辯,完全可以與古羅馬元老院中的辯論、與柏拉圖學(xué)園中的辯論相比。命運向米嘉微笑了好幾次,甚至在最后他隱約看見了上帝之門的敞開,而粗鄙的鄉(xiāng)下人陪審員,他們是決定命運的上帝,他們面對如此大開大合氣勢磅礴的演說居然無動于衷,一致認定米嘉“有罪”。這無疑是十分荒誕,而又合情合理的。千鈞之力最后被一指化解,大抵這種感覺。
      浮上心頭的是善惡之間究竟是否存在評判的標準,還是說善惡之間本來就沒有界限。
      
      這實際上也接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題?!懊肋@個東西不但可怕,而且神秘。圍繞著這事兒,上帝和魔鬼在那里搏斗,戰(zhàn)場便在人們心中?!鄙系叟c魔鬼之間的拉鋸戰(zhàn),在書中的每個人心中上演,并漸漸把每個人逼瘋。這是大起大落的卡拉馬佐夫性格的由來,也是博大包容的俄羅斯性格的由來——這種性格能兼容千奇百怪的相反極端,能同時看到最深處和最高處,既看到直上云端的崇高理想,也看到極端墮落的萬丈深淵;并且兩種極端同時需要,否則就是不完整的。這或許也是本書越到后面越難以卒讀的原因。即使不信仰上帝也不相信魔鬼,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毫無顧忌地展示了深藏在非個別人心中而人人拼命否認不愿想起的特征。之所以拼命不愿想起是因為會把人逼瘋,如同早就小丑般癲狂的老卡拉馬佐夫,幾次癲狂竭力維持正常的米嘉、有著歐幾里得式思維但最終逼瘋的伊萬,還有最終在法庭上瘋狂的卡嘉,和被魔鬼的怨氣所占據(jù)的格露莘卡。讀者在清醒的時候,看書中人物一點點邁向瘋狂的邊緣,幾次字開始在眼前旋轉(zhuǎn),頭腦欲裂,我?guī)缀跻褧娱_。清醒著沉淪。陀思妥耶夫斯基把痛苦剖開來給你看,并且告訴你,這不是貴族的痛苦,這不是俄羅斯人的痛苦,這就是全人類的痛苦。是你的痛苦。眼中怎能不盛滿淚水。
      
      我不想一一分析主要人物了,雖然我之前確實想這么做。一度我以為我只愛阿遼沙,因為他是天使,看完整本書我發(fā)現(xiàn)我欣賞伊萬,同情米嘉、卡嘉、格露莘卡,對老卡拉馬佐夫、斯乜爾加科夫也恨不起來了。
      
      第五卷第五章是《宗教大法官》,可看作與本書有一定脫離的獨立章節(jié),是伊萬向阿遼沙描述的自己在心中創(chuàng)作的一個作品。上帝到人間,接受教會的審判,這與本書結(jié)尾驚世駭俗血案的審判遙相呼應(yīng),又與基督教傳統(tǒng)中末日審判悠悠相和。我無法在此進一步闡釋《宗教大法官》的意義,又不愿使之陷入神秘主義的范疇,只能說,想要獲得真實感受的人,唯有到文本中去。但是其深意,卻值得讀者、哲學(xué)家、藝術(shù)家、所有人品味。水之深,單舉俄國羅贊諾夫后來寫了一本專門闡釋《宗教大法官》的書即可說明。該書叫作《論宗教大法官的的傳說》。
      
      當(dāng)我寫完以上文字的時候,我覺得它們便失去了價值。不如多看幾遍。
      
  •     “諸位,我想在這里,就在這地方,對諸位說幾句話?!?br />    “諸位,我們很快就要分手了?,F(xiàn)在我暫時還要在這里呆些時候,照顧我的兩個哥哥,其中一個將要去流放,另一個則生命垂危。但是我很快就要離開這個城市了,要離開很久也說不定。因此我們將要分手了,諸位。讓我們在這里,在伊柳沙的石頭旁彼此相約:第一,永遠不要忘記伊柳舍奇卡,第二,永遠互不相忘。以后在我們的一生中不管發(fā)生什么事,哪怕我們以后二十年不見面——我們?nèi)耘f要記住,我們是怎樣埋葬這個可憐的孩子的,我們曾經(jīng)在那邊的橋頭向他扔過石頭,記得嗎?——可是后來我們大家又都愛上了他。他是一個好孩子,善良的、勇敢的孩子,他有榮譽感,痛感父親受到別人侮辱,因此他才起來反抗。因此,第一,我們要終生記住他,諸位,即使將來我們身居要津,日理萬機,或者我們陷入什么大不幸之中——你們也永遠不要忘記,從前我們在這里是多么好,大家同心協(xié)力,擁有一種非常美好、非常善良的感情,因而彼此聯(lián)系在一起,在我們深愛著這個可憐的孩子的時候,正因為有了這種感情,才使我們變得比我們實際上更好。親愛的小鴿子們——請允許我管你們叫小鴿子,因為你們非常像這些小鳥,像這些美麗的瓦灰色的小鳥,現(xiàn)在,此時此刻,當(dāng)我望著你們善良而又可愛的臉的時候,我的親愛的孩子們,也許你們聽不懂我想要告訴你們的話,因為我說的話常常不好懂,但是我還是請你們記住我的話,將來你們會同意我的話的。你們要知道,沒有任何東西比某種美好的回憶(特別是童年的回憶,你們生身之地留下的回憶)更崇高、更強烈、更健康,更有利于你們未來的生活的了?,F(xiàn)在對于如何教育你們向你們說了許多話,可是從小保留到現(xiàn)在的某種最美好、最神圣的回憶,也許才是對你們的最好教育。如果能把許許多多這樣的回憶帶進人生,這個人就終身得救了。即使只有一個美好的回憶留在我們心中,那這也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有助于我們得救。也可能,我們以后會成為一個壞人,甚至經(jīng)不住誘惑而去做壞事,我們會去嘲笑別人的眼淚,嘲笑像科利亞方才深情地所說‘我要為所有的人去受苦’那樣的人——也許我們還會狠狠地嘲弄這些人??傊还芪覀儗碜兊枚鄩模ǖ干系鄄灰屛覀兂蔀檫@樣的人),但是當(dāng)我們一想起我們是怎么埋葬伊柳沙的,在他彌留的最后幾天里我們是多么愛他,而且我們大家現(xiàn)在一起在這塊石頭旁又是怎樣親密地談心的,那,即使我們中間最殘忍的人,最幸災(zāi)樂禍的人(如果人們將來成為這樣的人的話),也不敢在自己心中暗自嘲笑自己在此時此刻是多么善良、多么好!不僅如此,說不定正是這么一個回憶會使他放下屠刀,回心轉(zhuǎn)意,他會說:‘是的,我那時候善良、勇敢、人格高尚?!退闼底愿`笑,那也沒什么,一個常常會取笑善良和美好的東西;這無非是因為淺??;但是,諸位,我敢向你們保證,即使他暗自竊笑,他也會在心中立刻說:‘不,我嘲笑是不對的,因為這是不能取笑的!’”
       “我說這話是因為我怕我們變壞了,”阿廖沙繼續(xù)道,“但是我們干嗎要變壞呢,不是嗎,諸位?第一和首先的一條是,我們要善良,其次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再次是永遠不要彼此相忘。這話我要再重復(fù)一遍。我敢向你們保證,諸位,我決不會忘記你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人;哪怕再過三十年,我都會想起現(xiàn)在,此時此刻,望著我的每一張臉。方才,科利亞對卡爾塔索夫說,似乎我們并不想知道‘世上有沒有他這個人?’難道我能忘記世上有卡爾塔索夫這個人嗎,他現(xiàn)在已不會像發(fā)現(xiàn)特洛伊建城秘密時那樣臉紅了,他睜大了他那可愛、善良、快樂的眼睛望著我。諸位,諸位親愛的朋友,我們大家要像伊柳舍奇卡那樣寬厚和勇敢,要像科利亞那樣聰明、勇敢和寬厚(不過科利亞長大后肯定會比現(xiàn)在聰明得多),我們要像卡爾塔索夫那靦腆,但是又聰明又可愛。我干嗎只說他們倆呢!諸位,從今以后,你們所有的人對于我都是可愛的,我要把你們珍藏在我的心中,同時也請你們把我珍藏在你們的心中!啊,到底是誰用這個善良美好的感情把我們連接在一起的呢?對于這個人,我們現(xiàn)在乃至永遠,將銘記終生,永志不忘,而這人不是伊柳沙又是誰呢!這是個善良的孩子,可愛的孩子,使我們永生永世感到珍愛的孩子!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他將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從現(xiàn)在起,乃至永遠!”
  •   好可怕的分析。
  •   同意,不過覺得“復(fù)調(diào)小說”的說法可能會更準確一些。
  •   嗯,是這樣,課本上也提到過這個概念……我個人喜歡讀小說,不喜歡文藝理論,所以顯得不是很專業(yè),嘿嘿,完全是記錄個人想法。
  •   我好喜歡這種思維模式哈哈?。∽蛱煳疫€喝一個天蝎女咋一起呢~~我很喜歡天蝎座,4個固定宮的人我最愛了!??!╮(╯▽╰)╭
  •   。。。。。你好變態(tài)。。。。
  •   我的冥王星落的很強木~~
  •   omg連點兩次沒用竟然都成功了.......好像有點對不起樓主
    說起來我這白羊座的時不時也想來個輕微犯罪啥的......星座這種東西果然就是巴納姆效應(yīng)的結(jié)果吧→ →
  •   幫你補個:
    “我……我不哭……。晚上好”霎時間他在椅子上轉(zhuǎn)過身軀,一下子笑了起來,但這并不是他那短促的干笑,而是一種持續(xù)、震顫、神經(jīng)質(zhì)的輕笑。
  •   樓主真用心,作這么多書摘。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