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

出版時間:2003-4-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頁數:146  字數:71000  譯者:蔡鴻君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聚斯金德這個名字我國讀者已經很熟悉,《香水》一書使他一舉成名,蜚聲世界文壇,迄今為止,這本書已被譯成英、法、意、日、漢等二十余種文字。本書采擷了聚斯金德的一個中篇、三則短篇和一篇散文。其中的《鴿子》是作者1978年發(fā)表的力作,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約納丹是巴黎一家銀行的守門人,在經歷了納粹的恐怖統治、戰(zhàn)爭磨難以及妻子跟人私奔等坎坷后,其人變得十分膽小怕事,在他正安于自己的平淡生活時,不料一只鴿子攪亂了他內心的平靜,使他產生莫名的緊張、迷惘和恐懼。鴿子本是和平、安全的象征,在作者筆下卻成了引起惶恐的根源,其隱喻是十分明顯的,反映了現代西方社會對失去安全的焦慮和對人類生存所感到的恐懼。小說以傳統的筆法、嫻熟的技巧和出色的心理描寫,刻畫了主人公迷離恍惚的心態(tài),是一篇絕好的心理小說。另三篇小說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用犀利的文筆,通過對不同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的描寫,以他那獨特和精辟的見解,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幅社會的眾生相。

書籍目錄

代序鴿子對深度的強制一場龍虎斗梅特爾·米薩爾的遺囑……一點思考——記憶缺損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鴿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拜服作者無比細膩的文筆和夸張而又詳實的想象力,如此短短的一天,將我們主人公單調而又重復的人生的每一天穿插進去。著實難得。
      
      也許,就像香水一樣,作者并不想要表達什么,只是在渲染一種情愫,我們害怕改變。
      
      主人公的人生無疑是小人物的,機械的,重復的,沒有值得紀念和夸耀的,可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卻不都是如此么?
      
      也許只有強迫的改變,才能讓我們踏著雨水,像童年般,快樂在50多歲吧。
  •      看完《鴿子》,概括的說是一個成年男人由害怕一只鴿子想到的種種,又由這些事情引發(fā)了另外一些感觸??鋸?,精確,全面,看似荒誕,但是當我們靜下心來時卻發(fā)現,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些“鴿子”??偨Y看來,還是我們對未來的恐懼吧。最喜歡書中關于流浪漢那一段落的敘述,約納丹對于流浪漢前后2個不同看法的對比,正式那種深深恐懼的表現。主人公那小小的公寓好像道出了他的生活——一成不變、井井有條,當人們習慣于在這個圈子里鏖戰(zhàn)的時候,殊不知門外正有天上來的使者要將自己的世界打破,可喜?可悲?——僅是疑惑
  •     聚斯金德的作品都是精品啊
      這本鴿子也是
      異乎尋常的故事情節(jié)
      細致的心理描寫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最后1個短篇
      那種感覺很好
  •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本書的前序,譯者大約是給聚斯金德提了幾個問題希望他回答。而那5個問題是在是傻的可以,也無聊的可以,但是聚斯金德的回答卻很諷刺也很有趣。對于中國文學,他說他看過很多童話,我真想知道他看的是哪些童話,哈哈。
  •     “當鴿子的事發(fā)生的時候,約納丹·諾埃爾已經五十歲了,這件事突然之間改變了他的生活?;叵雽⒔昶届o的生活,他恐怕還從未料到除了有朝一日棄世而去之外,還會遇上其他什么重要的事情。這對他來說是完全合適的,因為他不喜歡動蕩,討厭那些打破內心平衡、擾亂外界生活秩序的事件。
      謝天謝地,絕大多數諸如此類的事件統統留在了遙遠的、模模糊糊的童年和青年時代了,他不愿意再去回想這些往事,即使有時也會極不舒服的想起在夏朗德的一個夏天的下午,那是在1942年7月,當時他釣完魚正往家走……”
      這是《鴿子》的開頭。我不完全清楚這個開頭在多大程度上促使我順暢地讀完了整本書,只是在讀完之后,這里是最令我著迷的地方。著迷是因為它的神秘。
      小說史上有個非常著名的開頭,那是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里貢獻的?!岸嗄暌院螅瑠W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爆F在是多年之后了,再面對這個開頭,我認為它本質上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充分使用了時間。這里我選擇了“使用”這個詞,意在表示時間從來就是屬于作者的,作者占據著主動地位。馬爾克斯是個善于調動手頭工具的人,他把不同的時間點濃縮在一句話里,至少制造了三種效果:
      虛實感:表面上看,這句話里有兩種時間,一個是“多年以后”,另一個是“那個遙遠的下午”,而實際上還有一個時間,就是作者進行敘述的這個時間,這才是真實的時間。但這種真實也僅僅是對這句話而言,事實上讀完這句話之后,讀者根本無法確定究竟哪種時間才是真實的、現有的,因為無法確定作者將要站在哪個時間點上來繼續(xù)敘述,于是虛實效果產生了,語言的信息量開闊了。
      意識流:回憶和展望同時出現,意識在各個時間點之間循環(huán),不僅是作者的意識在流動,讀者同樣在流動,因為你輸了,輸給作者的手段了,只得跟著作者的思維跑。
      張力:從多年以后一下子回溯到那個遙遠的下午,時間像一根皮筋被充分拉長又迅速收攏,而且由于彈性和慣性的作用,時間回到了出發(fā)點的背面。
      可以說這個開頭既簡單又復雜。
      和馬爾克斯一樣,聚斯金德也是一個善于充分使用手頭工具的作家?!而澴印返拈_頭,聚斯金德用了四個句子。第一句是站在現在,真實的時間,站在現在說現在;第二句回溯以往,是站在現在的回憶;第三句初看并沒有高超之處,所以我們先放一放;第四句,也是最關鍵的一句,作者先是故作輕松地用了四個小句子來偽裝自己,相當于《三國演義》上的“虛晃一槍”,正當讀者以為作者將要放棄回憶的時候,他高訴你“那是在1942年7月”,然后,你輸了。聚斯金德的這種手段,簡單來說就是控制意識在不同時間點之間的流動,從而達到一種背離、翻轉、恍然大悟的效果。我把這種手段叫做“偷換”,“換”表示變化,“偷”表示迅速。作者原本在拉拉雜雜地說這個說那個,讀者慢慢地接受了作者布下的局,這時作者突然轉變了方向,讀者在措手不及的同時乖乖做了作者的俘虜,作者在意識流的幫助下偷換了時間,時間回到了“1942年7月”。但第二句作者以不確定的語氣涉及到了過去,給了暗示,這樣就削弱了第四句的力量,好像一個浪頭被切割成兩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想原因就在于第三句。第三句的存在相對于作者在時間上玩的把戲來說,絕對是一種障礙。但對于整篇小說而言,它又是必須的,是脊椎骨。初讀第三句,感覺很普通,平常的敘述,直到讀到第60頁出現的這句話,“他不是一個積極行動的人,而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笔橇?,這是約納丹所有痛苦、所有遭遇的根源,缺少了這樣的性格,小說很難讓人信服。想想也對,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會因為在自家門前看見一只鴿子而感到恐懼甚至于要搬走嗎?所以開頭第三句作用就在這里,它是為了整篇小說的圓滿性才存在的。再把1942年7月之后發(fā)生的事想想,約納丹形成這樣的性格也就不奇怪了。不得不說聚斯金德的考慮非常周詳,而在敘述和故事性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做這樣的處理,或許是唯一的辦法。
      小說的題材本身并不具備出彩的條件,畢竟此前我已看過《搏擊俱樂部》、《機械師》等電影了,而心理描寫、意識流等手段也并非獨創(chuàng),我覺得唯一可以加分的,就是開頭這種敘述方式。
      小說中還有一處,和開頭的手段略有不同,本質上仍是偷換時間:
      “有一會兒時間,他驚愕得連看都不敢看一下,而且連聲“哧啦”——它還在他耳中鳴響——的音量之大,就好像地震造成的一條巨大裂縫似的,周圍所有的人似乎都聽見了這聲可怕的“哧啦”,這會兒全都正憤怒地看著他約納丹,把他視為罪魁禍首。但是沒有任何人在看他。”
      弗蘭納里·奧康納的《智血》里也用到了這種手段,只不過她的外衣是夢境:
      “他在半睡中還想著這件綢袍。心想母親她老人家得知綢袍受到妥善保護,在九泉之下就會安心了。只要她什么時候晚上來這里看看,一定能夠看見的。不過他不知道她老人家晚上會不會出來,來過這里沒有。要是來了,她臉上一定會帶著一種不安而留神的神氣。這種神氣他曾經見到過。那是他在人們給她釘棺材蓋的時候,從棺材縫里看見的。那年他十六歲。他看見那罩向她臉上的陰影,和她那耷拉下來的嘴巴。她似乎一點也不想死,似乎想要跳起來,推開棺蓋,從里面飛出去,好好地再活下去,但是人們還是把它蓋嚴了。她肯定想從里面飛出來,肯定想跳的。他在睡夢里見到了她。好可怕啊,她像只大蝙蝠,從關她的地方直往外蹦,要飛出去,可是她的頭頂上卻是下沉著的黑暗,一下子又把她關了起來。他從棺材里清楚地看見那棺蓋是如何關下來的,只見它越來越向下壓,終于將光亮和房間全都阻隔在外面。眼見快要關嚴,他趕忙從間隙處往外蹦,結果卻將腦袋和肩頭楔在縫隙里了,昏頭昏腦地被掛在那里。車上的燈光慢慢地顯示出他身下的毛毯。從掛著自己的臥鋪簾頂處,他看見車廂那頭的黑暗中有個白色身影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注視著自己。”
      小結:用心理描寫、意識流、暗示等寫法,在引導讀者朝著自己設定的方向走的時候,改變小說中時間,達到虛實相生、如夢似幻的效果,而這一切都源自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的彌散在小說中的不確定性。不確定的句子才是活句子,不確定的寫作才是敘述。只有敘述出來的才是小說,只有讀者和作者的意識疊加在一起,共同發(fā)揮作用,小說才有意義。所以好小說都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合作完成的,記不得這句話是誰說的了,我覺得很對。
      
  •     鴿子——算是聚斯金德的小說集吧
      這里面穿插著最最有趣、聞所未聞和不可思議的驚喜
      就像他自己形容一本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書,在他身上留下印記的書
      在讀的時候,已經忘記了為什么要讀
      尤其推薦其中的《梅特爾.米薩爾的遺囑》
      這幾乎是一個科學探索了
  •      聚斯金德的《鴿子》和《低音提琴》是兩本薄薄的小冊子,《低音提琴》是一部獨幕劇,像是一個人在舞臺上對著空氣自言自語,《鴿子》是短篇小說集,雖說都是小冊子,相比《夏先生的故事》而言卻要沉重、黯淡得多。
       《低音提琴》用作者自己的解釋已經很恰如其分——“這是一出描寫一個人在他窄小的房間里生存的戲。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始終會聯想到自己的經歷,就仿佛是我自己會在那變得越來越狹窄的房間里度過我的大半輩子,而要離開它對于我而言是如此沉重,但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一間房子,它小到可以緊緊地縛住我,以便我在離它而去時也可以隨手帶上它……”聽一個三十多歲,沒有愛情沒有錢沒有地位的人在小房間里囈語,絮絮叨叨地說著自己的過去自己無望的愛和扎根在心底的孤獨、恐懼,會像那低音提琴一樣動聽嗎?恐怕又愛又恨五味雜陳更多些。
       其實《鴿子》又何嘗不是在不停地重復這一切?小人物的恐懼、掙扎,守著自己租來的斗室,像守著自己,那是他在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上的安全島,牢靠的支撐點,他的庇護所他的情人,給他溫暖和保護,在肉體和精神上都滋養(yǎng)著他,從未離開過他,實際上它也是他生活中唯一被證實可以依賴的東西。據說聚斯金德本人也是隱居在一處小屋里,與眾人隔絕,他似乎總在懼怕或者躲避什么,就像他筆下的夏先生。
       這本書的序是聚斯金德給譯者的回信,在信中,聚斯金德說的話酷極了,執(zhí)拗、堅硬,比如“目前我什么也不寫,因為我想不出任何東西要寫?!北热缁卮鹱g者的問題“您作為作家感到最愉快和最不愉快的事是什么?”他答道“當我成功地寫出小說里的一個好句子或者一個段落,當我搜到了合適的詞的時候,我感到最愉快。像您提的這五個問題,使我感到最難堪?!边€有“您最喜歡哪位作家,哪部作品?”他答“我不知道我最喜歡哪位作家和哪部作品,即使我知道我也不想透露?!薄澳鷮ψx者有什么希望?”“對于讀者我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除非是希望未來仍然還會有讀者。”
       呵呵,這分明是那個瞪著眼睛的黑衣服夏先生,在頓足呻吟呀——“我請你們不要再打擾我了好不好!”
  •   同意!全書唯一有印象的部分
    小說太意識流,又和《套中人》神似,以光速讀完~
  •   我覺得亮點就在這5答里 哈哈
  •   我也很想知道 哈哈~這人太有魅力了~!大愛~?。?!
  •   呃,印象深刻。
    然后蔡先生在譯后記(是這種東西嗎)里似乎也流露出不平——那句“天知道”實在讓我愣了半天,一是為他那種哪里有壓迫哪里有反抗的、的精神(原諒我……);二是這種神奇的表達——如果他是以一位中國人的身份感覺到任何不尊重,宗教感滿滿的語言是否不太合適呢?或者這是一種我無法理解的諷刺,嗎。
    其實我并沒有D先生的意識流之感,反而是產生了步步為營的緊張感(鴿子本篇)。于是Google一下拜讀套中人。
  •   是,完全凸顯了聚斯金德的隔絕于世的怪異性格。
    不過蔡先生看了應該會很想吐血...
  •   書生,寫得那么好,咋沒多少回應呢?支持下
  •   問好
  •   謝謝樓上兩位:)
  •   路過,難得有人肯寫寫鴿子
  •   最后一句是指安貝托艾柯?
  •   2010-07-26 20:07:13 細彌  最后一句是指安貝托艾柯?
    ——我也不記得了,好像不是格里耶就是埃科,反正肯定是個神神叨叨的白胡子老爺爺說的,絕對沒跑兒^_^
  •   我想喜歡這本書的都是對后面幾個短篇吸引上的。
  •   《梅特爾.米薩爾的遺囑》像是教人怎么說精致無可挑剔的謊言,真得是把不可能的講得不得不相信
  •   譯者在后記里很老實地承認自己完全讀不懂《梅特爾·米薩爾的遺囑》,說不知道聚斯金德到底要表達什么……哈哈……
  •   我看那篇序,覺得聚斯金德還蠻zhuai的~譯后記里面蔡又好象還蠻榮幸的說這么一個人不知道為什么會給我這個中國譯者回信
    覺得有些莫明其妙
  •   《梅特爾·米薩爾的遺囑》,我個人覺得是表達一種對外界的強烈的不信任感。
    PATRIC歸根結底,是位本色作家,只寫自己的內心。
  •    聚斯金德的小說,感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有意要表現的某個主題,表達某個觀點。無論是《鴿子》 《低音提琴》 《香水》他只是在描述,敘述,講述。。??擅科苡形Γ苡徐`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