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

出版時間:2002-12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美] 賽珍珠  頁數(shù):257  字數(shù):249000  譯者:王逢振,馬傳禧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賽珍珠是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小說敘述的是舊中國的農民王龍從一無所有而成的為一個富戶的故事。王龍發(fā)跡后,娶了兩個姨太太,他的“好”妻子幫他購置并保住地產,他的“壞”妻子則幫他揮霍并賣掉田地。王龍在一場動亂中渾水摸魚發(fā)了財,買了許多土地,并住進了大戶財?shù)睦险狭?,惟一的心愿就是守住家業(yè)。他告誡兒子們千萬不能賣地,土地就是真正的命根子。

作者簡介

  賽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1973),美國作家,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整個青少年時光都在中國度過,直到上大學才會得到美國,前后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一生受到中西兩種文化的影響,一直處于兩種文化的沖突之中。代表作為《大地》。

章節(jié)摘錄

  有了這些東西,王龍想到了土地廟里的兩尊小菩薩,在回家的路上,他走過去看了看。他們看上去非??蓱z,臉上的五官已經被雨水沖刷掉了,身體的泥胎裸露著,破爛的紙衣貼在上面。在這種可怕的年頭,沒有任何人會供奉他們,王龍冷峻而輕蔑地看看他們,然后像訓斥孩子似地大聲說:  “菩薩欺侮人,也有報應!”  王龍的家里又收拾得一干二凈了,錫臺上燭光閃閃,茶壺和碗放在桌上,床擺好了位置,上面鋪了被褥,臥室里的洞已用新紙糊住,新的門板也安裝到木門框上。然而,王龍卻對他的福氣害怕起來。阿蘭又懷了孩子;他的孩子們像褐色的木偶似的在門口玩耍;他的老父親靠南墻坐著打盹,睡覺時微笑著;他田里的稻秧長得碧綠如玉,豆子也破土拱出了新芽。他剩下的金子,如果儉省一些,可以供他們吃到收獲季節(jié)。王龍看著頭頂上的藍天和飄過的白云,覺得他耕種的土地就像自己的肉體;他期望風調雨順,于是不甚情愿地低聲說道:  “我得去小廟,給土地菩薩上香。他們畢竟是管土地的?!   ≈挥性诖合奶鞜釙r學生們才能松弛一下,因為老先生吃過午飯要打盹睡覺,昏暗的小屋里會響起他熟睡的鼾聲。每逢那時,孩子們交頭接耳,嬉鬧玩耍,畫些惡作劇的圖畫互相傳看,偷偷笑著看一只蒼蠅在老先生張開的下巴周圍嗡嗡飛舞,對蒼蠅會不會飛進老頭嘴里的事互相打賭。但老先生突然睜開眼睛時——他常常像沒有睡著似的一下子把眼睜開——他們還懵懵懂懂的沒有察覺呢,這時候,他就拿起他的扇子敲敲這個腦殼,打打那個的腦袋。聽到他那大扇子的敲打聲和孩子們的喊聲,鄰居們就會說:  “這到底是個很好的老先生啊。”這正是王龍為什么選擇這個學校讓兒子們去讀書。  他第一天帶兒子們去學校時走在他們的前面,因為父親和兒子并排走是不合適的。他用一塊藍手巾包了滿滿一手巾新鮮雞蛋,到學校時他把這些雞蛋孝敬給那位年邁的先生。王龍看到老先生的大眼鏡,他又長又肥的黑布大衫,以及他冬天也拿著的大扇子,感到有些敬畏,他在老先生面前鞠了一個躬,然后說:  “先生,這是我兩個不成器的孩子。腦袋笨,不打不開竅。所以,依我的意思,你要狠狠地鞭笞,叫他們讀書。”兩個男孩站在那里,望著凳子上坐著的其他孩子,那些孩子也目不轉睛地望著他們?! ×粝聝蓚€孩子一個人回家的時候,王龍自豪得心花怒放,他覺得,那間屋里所有孩子,沒有一個比得上他的兩個孩子那么高大強壯,也沒有一個臉上有那種黑油油的光彩。他走過城門碰到同村的鄰居,他這樣回答了那人的問話:  “今天我是從我兒子的學堂回來。”使那人吃驚的是他回答時好像非常漫不經心。“現(xiàn)在我不要他們在地里干活,不如讓他們去學一肚子學問。”  他邊走邊對自己說:  “要是大兒子在學習中表現(xiàn)良好,我一點也不會覺得奇怪!”  從那時起,兩個男孩子也不再叫“大小子”和“二小子”了,而是由老先生給他們取了名字。這位老先生研究了他們父親干的活兒,給他兒子們取了這兩個名字:大的叫農安,小的叫農文,每個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的意思都是指財富從土地而來?!   ∧莻€要成親的姑娘當然不能同新郎見面,所以荷花便把她帶到后院,為她做結婚的準備。荷花、杜鵑和王龍的嬸子做這種事再合適不過了。于是,這三個女人便帶著這個姑娘,在姑娘成親的那天早上,替她把身子洗干凈,用一塊新的白布裹了腳,外面又穿了一雙嶄新的襪子。荷花先往姑娘身上擦了些她自己的香氣撲鼻的杏仁油,然后,她們給她抹了香粉和胭脂,再替她穿上她從家里帶來的嫁衣,緊貼著她那溫馨的少女皮膚的白色的繡花綢衣,外面是一件精致的羊皮襖,最外一層才是大紅的綢緞嫁衣。然后,她們在她的前額上搽了石灰粉,用一根打結的絨線巧妙地替她把眉毛上方的汗毛拔去。她們把她的前額梳理得又高又寬又亮,又給她搽了香粉和胭脂,用眉筆在她的眉毛上畫了兩道細眉。她們給她戴了一頂鳳冠,珠串的面紗,穿上繡花鞋。她們還在她的指尖上涂了顏色,在她的手心里搽了香水。就這樣,她們給她做好了結婚的一切準備。姑娘默默地聽任她們擺弄,顯得有點不愿意,也有點害羞,對于要結親的姑娘來說,她這樣表現(xiàn)算是得體?! ∵@時,王龍,他的叔叔和父親和客人們都在堂屋里等著。新娘由她帶來的老媽子和王龍的嬸子扶著進來。她進門時低著頭,顯得非常謙恭和端莊,走路的樣子像是很不情愿出嫁,非得有人挽住才行。這說明她極穩(wěn)重,王龍感到很高興。他心想,她確實是一個非常合乎體統(tǒng)的姑娘?! ∪缓笫峭觚埖拇髢鹤舆M來。他還是像先前一樣,穿著紅袍黑馬褂。他頭發(fā)又滑又亮,臉也剛剛修過。他身后是他的兩個兄弟。王龍看到他那些排列成行的兒子,心里得意得要命,這些兒子將會延續(xù)不斷地為他傳宗接代。老人一直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只聽得一聲聲對他的呼叫,這時也突然明白了過來。他呵呵地笑出聲來,用他那低弱的老嗓子一遍又一遍說道:“成親了!成親就有孩子,就有孫子啊!”  他笑得開心極了,以至所有的客人看到他那高興勁兒也都笑了起來。王龍心想,要是阿蘭能從床上起來該多好,那樣這天可就成了大喜的日子?! ≡谡麄€這段時間里,王龍都悄悄而又敏銳地注意兒子是不是看那個姑娘。他發(fā)現(xiàn)兒子確實在用眼角瞟著她,他的樣子也顯得很滿意,于是王龍自豪地對自己說:“哈,我替他挑了個他喜歡的人兒。”然后新郎和新娘雙雙向老人和王龍行禮,接著他們又去阿蘭躺著的房間。阿蘭費了很大的勁穿上了她那件好看的黑上衣,他們進來時,她坐了起來。她的臉上顯出兩圈紅暈,王龍錯以為是健康的征兆,大聲說道:“她的病就要好了!”  兩個年輕人走上前去給阿蘭行禮時,阿蘭用手拍了拍床沿,說:“坐在這兒,在這兒喝合歡酒,吃合歡飯。我一定看著你們把這些事辦了。我一斷氣抬走之后,這就做你們的新床。”  在這種時候她說了這種話,因此誰也沒有接她的話來,兩個新人默默地并肩坐了下來。王龍的嬸子走了進來,她身體臃腫,但在這種場合則表現(xiàn)得非常莊重。她手里端著兩杯熱酒。兩位新人分別喝了一些,然后將兩個杯子里的酒攙和起來再喝。這象征兩個人合成一個人了。接著他們吃飯,又把兩碗飯攙和起來吃,這說明他們的生活合二為一。這樣他們就算成了親。然后,他們向阿蘭和王龍行禮,接著走出去一起向客人們行禮?! 〗酉聛硌缦_始。屋里院里擺滿了桌子,到處充溢著酒菜的香味和人們的笑聲。遠遠近近的來客很多,許多人王龍以前從來沒有見過。因為他有錢,遐邇聞名,遇上這種事,他家里的酒菜是無論如何不應錯過的。為了準備宴席,杜鵑從城里請來了廚師。許多精細的佳肴在農民家的廚房里是做不出來的。廚師來的時候,就帶了幾大籃現(xiàn)成的萊,只需熱一下就行。他們穿著油膩的圍裙,大顯神通,跑進跑出,忙忙碌碌。人人大吃大喝,開懷痛飲,高興極了。    王龍用兩塊銀元付了三百來里路的車費,而收錢的售票員還找給了他一把銅錢。路上,車剛停,一個攤販便把貨盤伸進了車廂的窗子,王龍用幾個銅錢買了四個小饅頭,還給女兒買了一碗粥。這比他們那時好幾天吃的東西還多。雖然他們餓得急需食物,但吃的東西一到嘴邊卻變得毫無食欲,他勸哄帶騙,男孩子才肯下咽。但老人卻堅持著用沒牙的牙床吃著饅頭。  “人一定要吃,”火車隆隆向前滾動時他興奮地說,對周圍靠近他的人非常友好。“我不在乎我的傻肚子這些天沒吃東西已經變懶。我一定得吃。我可不想因為肚子不愿意干活就白白死去。”人們對這個微笑著的干癟的小老頭突然發(fā)出了笑聲,他的白胡子稀稀疏疏地長滿了下巴?! ⊥觚垱]有把所有的銅錢用來買吃的。他盡可能留著,以便他們到了南方買席子,搭棲身的窩棚?;疖嚿嫌行┠腥撕团艘郧暗竭^南方;有些人每年都到南方富有的城市去干活,為了節(jié)省飯錢還沿街乞討。王龍習慣了火車上的種種奇妙之處和車窗外田地飛快地旋轉的驚人奇觀以后,他便開始傾聽車上這些人在談論些什么。他們正以聰明才智的態(tài)度炫耀別人不知道的事情?! ?ldquo;首先,你要弄六張席子。”有一個人說,這個人嘴唇粗糙下垂,像個駱駝嘴似的。“席子是兩個銅板一張;可是你得學乖,舉止別像個鄉(xiāng)巴佬,要是那樣,一張就會要你三個銅錢,那可不值得,這些我都清楚。我不會上南方城市人的當,哪怕他們是富人。”他扭扭腦袋,看看周圍,想聽到人們的贊賞。王龍急切地聽著。  “然后呢?”王龍催促那人說下去。他蹲在車廂的地板上——那種車廂只不過是一間木頭造的空屋子,沒有可以坐的東西,風沙穿過地板上的裂縫鉆了進來。  “然后,”那人放大了聲音說,聲音高過了下面鐵輪的隆隆聲,“然后你把席子連在一起搭個棚子,再出去討錢,要緊的是用泥土和污物把你自己涂抹一下,讓人看了覺得你可憐。”  王龍活到現(xiàn)在還從未向別人討過錢,他不喜歡到南方去向陌生人討錢的想法?! ?ldquo;非得討錢嗎?”他重復問道?! ?ldquo;啊,那當然,”駱駝嘴說,“你要吃過飯再去。南方人米多得很,每天早晨你可以到粥棚花一文錢吃飽肚子,白米粥能吃多少吃多少。那時你可以舒舒坦坦地去討錢,討了錢買豆腐、青菜和大蒜。”  王龍從其他人身邊挪開一點,轉身對著墻,偷偷用手在腰里數(shù)數(shù)他剩下的銅錢。夠買六張席子,每人吃一文錢的粥之后還剩三個銅錢。他感到寬慰,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了。但是,伸出一只碗向過路人乞討的想法仍然使他不安。讓老人和孩子去乞討,甚至讓他女人去,這還可以  的,但他自己有一雙手啊?! ?ldquo;男人有兩只手,沒有活干嗎?”他突然轉過身問那個人?! ?ldquo;有,有活干!”那人蔑視地說,往地上吐了口痰。“要是你肯干,可以拉富人坐的黃包車,跑的時候你會熱得流汗,站在路邊等的時候你的汗會凍成冰貼在你身上。我寧愿去討錢!”他胡謅了一通,王龍也不想再問他什么?! ?hellip;…

媒體關注與評論

  前言  賽珍珠和她的《大地》  十五年前,賽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出版時,我寫了一篇前言,題名《歷史地看待賽珍珠和她的三部曲》。當時有人稱那篇前言是為賽珍珠“翻案”,其實我并無“翻案”的意思,而只是表達了我當時的一些看法而已。五年前,《大地》三部曲再版,我又在原來的基礎上重寫了前言,雖然基本觀點未變,但增加了一些文化研究的內容。今天,譯文出版社準備出版其中的第一部小說《大地》,我覺得仍有必要修改前言。應該說,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概念化的過程,因此對事物的認識總是處于變化之中。變化是永恒的。固執(zhí)于一種看法、一種理論或方法,必然會成為認識論發(fā)展的障礙。  對中年以上的讀者來說,賽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1973)這位美國作家的名字并不陌生。她整個青少年時代在中國度過,大部分時間住在鎮(zhèn)江,直到上大學才回到美國,前后在中國生活三十多年。因此,她一生受到兩種文化的影響,也可以說處于兩種文化的沖突之中。她的根在美國,父母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派到中國的傳教士,不可能不受美國傳統(tǒng)的影響;但她自幼在中國長大,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她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自然會接受美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但大學畢業(yè)后她長期在中國工作,又續(xù)上了她在中國形成的文化意識;再后來她離開中國返美定居,中美長期對抗的現(xiàn)實使她產生出心理上的矛盾和彷徨。所有這些同時在她身上發(fā)生作用,構成了她的特殊文化身份,既有兩種文化的滲透和融合,又有兩種文化的撞擊和對抗,從而使她成為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正是她自己身上的種種矛盾,導致了世人對她的不同看法和評價。  賽珍珠初到中國,是因為她生于一個傳教士的家庭;后來她在中國教書,是作為教會派出的教員。因此她在中國的身份具有雙重性:既傳播文化知識又傳播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在中國的外國人當中,她比較接近底層的大眾,雖然她身上不乏從家庭、學校和民族—國家形成的西方  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但因生活在中國社會之中,目睹并經歷了當時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所以她不可能不受到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某些影響。她在許多地方發(fā)表過同情中國的看法,例如她說,“我已經學會了熱愛那里的農民,他們如此勇敢,如此勤勞,如此樂觀而不依賴別人的幫助,長久以來我就決定為他們說話……”她從人道主義出發(fā),對中國農民充滿了同情;目睹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對蔣介石的政策提出過批評,尤其對其不抗日的政策非常不滿。但她固有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使她很容易接受西方的輿論宣傳,因而對中國革命產生敵視的態(tài)度,對共產主  義充滿恐懼。不過,她畢竟自幼生長在中國,后來又長期在中國生活,所以對中國又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和偏愛。所有這些構成了她復雜的矛盾心理,并在她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來?! 《兰o六十年代,我國曾對賽珍珠展開嚴厲批判,強烈譴責她的反共立場。對此我們應該歷史地進行分析。賽珍珠的反共始于麥卡錫主義時期。她最初認為,“美國支持臺灣是一種目光短淺的政策,中國大陸不論是不是共產主義,它仍是中國億萬人民的故鄉(xiāng),如果美國反對  它,只能使事情惡化。”但1948年6月8日,加利福尼亞薩克拉門圖幾家報紙同時登載的“紅色危險人物”名單上列出了賽珍珠的名字。面對這種情況,她以帶刺的語氣作了回答:“我不僅否認現(xiàn)在和過去我對共產主義有過同情,而且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我都反對共產主義。但作為一個忠誠熱情的美國人,我要說,現(xiàn)在一些美國人所進行的這種活動,正在使我們國家成為全世界嘲笑的對象。其他國家的人會感到驚訝。由于現(xiàn)在這種愚蠢的、大規(guī)模的、對上層和下層個人的隨意指責,他們會問我們是不是個傻瓜國家。我希望這種錯誤已經達到了瘋狂的頂點,從而使頭腦清醒的美國人會站起來把它制止。”從這段話里她的前后態(tài)度不難看出,賽珍珠開始雖然反共,但對中國還比較客觀;而后來所作的極端反共的表示,恐怕實在是形勢所迫,因為她對麥卡錫主義也表現(xiàn)了強烈不滿。因此,如果以她宣稱反對共產主義而對她全盤否定,恐怕難免有偏頗之虞?! ?hellip;…

編輯推薦

  這是一個西方人眼中的關于舊中國的故事,農民王龍從一無所有到擁有許多土地,他的兩位妻子,一好一壞,一個幫他購置地產,一個卻盡情揮霍,他的三個兒子,一個空虛放蕩,一個以放"高利貸"為生,老三則成了"軍閥",王家的命運究竟會如何……  同名英文原版書火熱銷售中:The Good Earth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3條)

 
 

  •   一個外國人寫中國農村的事兒,真的很不錯!故事情節(jié)挺好...
  •      這個題目似乎有點別扭,但沒有辦法,只能這樣了,因為事實本身就有點別扭。一部中國小說《大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作者賽珍珠是美國人。這部書的原稿在丟失幾十年后最近被發(fā)現(xiàn)了,所以誘發(fā)了我的閱讀欲望。讀過《大地》之后,自然就有了幾點感悟。
      
       1、自然地敘述,沒有太多的技術。賽珍珠是美國著名的女作家,做過美國作協(xié)的主席,她隨傳教士的父親來到中國,在中國先后生活和工作了36年,根據(jù)對中國的熟悉和體驗寫作了中國題材小說《大地》。1931年《大地》一經出版便轟動美國,成為暢銷書。這一切我以前都不知道,一來說她年齡比我大,二來說她先后得罪了中國的兩個政權,國民黨拒絕出席她的授獎儀式,后來的新政權也將她定性為反動文人,盡管她深愛著中國、對第二故鄉(xiāng)的人民和革命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但因為人所共知的原因,作者和作品均未受到中國讀者的重視?!洞蟮亍烦霭婧?,可以說就是因為《大地》的成就,賽珍珠先后獲得了普利策小說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另人不可思議又必須敬佩的是,這部小說看上去寫的很平常,看不出有什么故意的技巧的刻意追求,也不包含小說理論上的先鋒性探索,不外乎一字一句、相對真實地再現(xiàn)了一個或者幾個人物的生活和命運。真的,小說沒有結構上的過多設置,也沒有語言上的故意出彩,甚至也沒有主題上的故作深沉。但是你讀的時候能感到親切、新鮮以及大面積的真實,并自然地陷入對民生、女權、吏治、土地乃至對一個國家的極大憂患……
      
       2、中國的故事,民國的生活。小說用平鋪直敘的手法,描述了窮苦人王龍熱愛土地最終成為地主的過程,其中串連了許多主人公經歷和目睹的人生圖景,如逃荒要飯、賣兒賣女、進城打工、意外得金、購買土地、娶妻納妾,甚至致富后家族內的性騷擾、亂倫、包辦婚姻等落后愚昧的現(xiàn)實。王龍的一家及其折射的故事,正是落后之中國的真實寫照。小說在歌頌善良淳樸勤勞節(jié)儉的同時,筆鋒直指舊中國的諸多陋俗和腐敗現(xiàn)象,如梳辮、纏足、納妾、亂倫、土匪作亂等,作者只在一個細節(jié)上涉及了吏治腐敗,但卻極為深刻,王龍擁有了土地過上了好日子但卻因遇洪災反貧,而洪災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意外,主要是縣官貪污了修河堤的捐款,雖然所用筆墨不多,卻從根本上揭露了中國大地的真正危害……
      
       3、我們應該反思許多。這部使作者贏得殊榮的作品,應該值得當今中國作家和學者的反思,小說這東西視乎不那么復雜,視乎不應該受到很多理論框子的要求,也視乎不存在哪些時髦、哪些過時、哪些落后的左右,只要最能很好地再現(xiàn)一種人生,最大限度地吸引閱讀和思考,就足夠了,什么語言年、結構年、什么講故事、反故事都是不科學的?!洞蟮亍肥潜阌陂喿x的,有故事也有不經意設置的懸念,比如王龍意外地得到了金子,荷花身上藏著珠寶,都給情節(jié)帶來了懸念,還有,王龍發(fā)現(xiàn)二太太和兒子私通的情節(jié),也符合滿足獵奇的心態(tài)。小說很通俗,所以暢銷,小說更嚴肅,所以格調不低。小說沒有復線的架構也沒有詩意的語言,因其刻畫了很多質感的日常生活,所以同樣豐富而立體,至于重量,那樣的生活本身就不輕了。小說沒有著意刻畫人物性格,人物語言也未做過多的個性表現(xiàn),但又不讓人覺得很概念化……她就這樣不動聲色地寫了,寫出幾個人、寫出那時候中國的狀態(tài)、中國的人生、中國的大地,它暢銷了、獲獎了,現(xiàn)在看也還有很深的現(xiàn)實意義,你還能說什么?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必要,也讓我們懂得了改革開放的必要,甚至還印證了了當今中國的許多社會問題……
       此外,不被中國讀書人高看的《水滸傳》恰恰被賽珍珠翻譯到美國去了,她看中了其中的什么?她為什么把《水滸傳》的名字翻譯成《四海之內皆兄弟》?
  •      在看前100頁的時候,并沒有給我留下什么好印象,甚至還有些失望。因為相比較“圍城”,“白鹿原","廢都"這些中國作家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品,“大地”的語言極其平淡,簡直像是長篇小學生作文。但畢竟這是一本國外作家的作品,讀起來難免有“翻譯味”,也就不再苛責。不過當讀完全書時,卻感覺這本書對中國和中國人的講述,可以用傳神和刻骨來形容。
      
       在讀到一半時,我的思緒逐漸變混亂起來。一方面要時刻提防自己把這本書和其他書中的相似情境搞混,有幾次甚至一邊讀一邊問自己,主人公是姓白還是姓王?另一方面,我從書里找到了有關自己和家人的投影。這也讓我一度很難受,難道中國人的家族歷史,就這么簡單的被一頁蔽之了嗎。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家族三代人的故事,雖然時間跨度一百多年,但似乎歷史總是在不斷的循環(huán)。在書的后半部分總會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衣著光鮮的王家后代,從人力車上下來,不屑的扔下些錢,車夫在他身后頻頻道謝。我總會忍不住回想起他的爺爺,王龍,當年不是也做過人力車夫嗎,而他現(xiàn)在卻如此對待境遇相同的人。當他的爺爺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鄉(xiāng)村久旱不雨,他的爺爺帶著一家人加入了逃荒的大軍,他們匯集到城市,從事最卑微的職業(yè),露宿在城墻腳下,勉強謀生。如果不是王龍最后能渾水摸魚搶劫富人,也不會重新回到家鄉(xiāng)置辦田地成為地主,當然更沒有他們這些年輕一代的光鮮生活。命運軌跡以這樣的形式發(fā)生著重合,確實有些奇妙。
      
       類似的循環(huán)還有很多,比如那個最終成為獨霸一方的軍閥的王虎,最初時,因為和地主父親王龍生隙而離家出走,參軍入伍。后來因為看到長官的昏庸無能而決意自己帶隊打天下,孰不知在他年老的時候手下軍心渙散,作惡一方,和當年自己所背叛的長官相比并沒有什么區(qū)別。而他的侄子,王孟,參加了革命黨四處造反,革命成功后,雖然被授予了合適的職位,但也從來沒有停止抱怨,甚至同樣產生了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再來一場革命的念頭。對于他們所謂革命的結果,我想可以輕易的從他叔叔身上找到答案。
      
       再比如,王龍落難城市時,他對這個陌生地方的隔閡感,和他的孫子,王源游學海外時面對外國的文化信仰時爆發(fā)出來的強烈的抵觸情緒,是多么的相似。
      
       也許相似的事情總是在發(fā)生,只是具體境況不同,也許中國人在最近幾百年,就沒怎么改變過。也許是因為我們總是活在對父權的尊崇下,同時又在等待機會背叛它。不管走到哪里做什么,個人的世界里總有一個參照系,那就是父輩的所作所為,無論是想要模仿還是想要背叛,它都是逃不脫的圓心。正是因為這個圓心的存在,使得我們歷史基因的突變幾率低之又低。想到我自己的家庭,爸爸對爺爺?shù)谋撑雅c回歸,而我對父親的背叛與回歸難道也像魔咒一樣早已注定嗎。每次想到這里,就會感到無力。
      
       這本小說里,女性形象也非常值得一提。前后出現(xiàn)了十多位女性形象。然而她們大多數(shù)的命運中都包含有某些悲劇的成分。這也反映了作者作為女人,對中國女性的同情。書中的女性,有的粗鄙討厭;有的粗鄙但可愛;而大多數(shù)都是自甘認命,活在強烈的自我壓抑之中;有的雖然具有了新思想,但是卻沒有自覺,仍然重復著母親的老路。只有最后登場的,和王源墜入愛河的梅琳,似乎才是被作者真心祝福的,在全書行將結束的時候,一段動人的愛情慢慢展開。也正是因為他倆的出現(xiàn),讓整本書似乎還不是那么沒有希望,起碼還有一些事情在悄然發(fā)生著改變。
      
      
  •      磨磨蹭蹭地把三部曲看完了,不得不再次感嘆Pearl Buck is quite amazing!在《大地》里,中國是一個淳樸的農民,在他眼里土地就是一切的一切;在《兒子》里,中國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商人,在新時代面前毫無招架之力;在終曲《分家》里,中國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青年,心懷革命的熱情,卻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
       看的時候確實驚嘆于賽珍珠對中國人的了解,她的觀察細致入微,感覺那么真實,能身臨其境。只是她寫作的手法始終有濃重的西方痕跡,大篇幅的心理描寫暴露了她的身份。但我很喜歡她運用的白描,讓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卻不拖沓,不累贅。
       過去的歷史,我們都不能說我們了解了,只能憑著自己的粗淺了解加上一些揣測和想象,來判斷。大地三部曲也許只是展現(xiàn)了中國某個時期的某個地區(qū)的現(xiàn)象,卻折射出這個龐大帝國的全貌。這個身份復雜的女作家用她獨特的筆觸告訴我們,中國人民是怎么樣在每個個人、每個家庭的掙扎中走到今天的。
  •       我始終認為文學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常常有人問:“推薦適合年輕人的書或者一生中必讀的書有哪些?”可能在以前,我會試著給出點似是而非的選擇。然而,自己剛讀完的這本《大地》,立即顛覆了之前的索書邏輯。能夠讀到《大地》,不是因為作者賽珍珠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是因為先鋒作家的先驅——馬原。他在一篇學術文章談到國內作品時,認為與《大地》相比,《白鹿原》之類的就顯得太“小兒科”了。然而我能夠了解到《白鹿原》,又源于同時陜西作家賈平凹的《廢都》。這樣看來,恰是西京一片坍塌的廢土,才使得我讀到此刻的《白鹿原》。所以,對于讀書,選擇讀書,實在需要做一名勇敢的探索者,就像誰的青春都免不了填塞幾個人渣。
        言歸正傳,適逢倫敦奧運結束,除了見證競技場極少數(shù)人的巔峰輝煌,很多觀眾對于中國選手的比賽判罰頗有微詞,于是索性將日不落帝國視為大不列顛“陰國”。向來東西方的差異一言難盡,19世紀的西方人眼里,中國就等同于“落后”“僵固”“奇裝異俗”,至于那里人民的評價可想而知。這也不難理解不遠萬里奔赴中國的清教徒們,如此熱忱地傳播“上帝”“耶穌”,他們渴望帶領中國人走出困境。其中有一位教徒的女兒,扎根在這里將近三十年,用她的筆記錄下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土地。她是賽珍珠,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獎的女作家。
        其實,20世紀廣泛掀起的現(xiàn)代主義才是文學的主流,賽珍珠這篇完全用樸素手法,近乎流水賬似的作品實在難登大雅。即便對于此刻的我來說,相比同樣尊師狄更斯的老舍,他的《駱駝祥子》不知比《大地》高出幾個級別。所以諾貝爾的價值含量也就不言而喻了。當然,我依然很尊重賽珍珠的努力,比起很多同時代的國內作家,她的眼光顯然更有凝聚性和穿透力。
        故事從一場結婚開始。貧農王龍有幸娶到大戶人家的婢女阿蘭,倚仗著幾畝田地開始他們的一生。女人是生孩子的機器,男人是土地的奴隸,長輩是家族倫理的權威,晚輩是傳宗接代的延續(xù)。這就是華夏大地繁衍至今、生生不息,亙古不變的道理。天災人禍,王龍所能寄托的唯有腳下踩著,心里盼著,眼睛看著,嘴里念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次的大起大落,王龍至始至終都要依靠大地的莫大安慰得以茍活。初次買田,洪水泛濫;南下乞討,喜得金銀;重返故鄉(xiāng),擴田擴房;縱情納妾,搬入城府;廉頗老矣,回歸農鄉(xiāng)。土地某種意義上就像一位無怨無悔,甘之如飴的母親,王龍吃的是母親給他的永不枯竭的奶汁。這個象征在阿蘭身上盡顯無疑。進入夫家就心甘情愿的下地勞作,即便有孕在身都要一如既往。詭譎的是,她幾乎對自我價值沒有概念,除了恪守三從四德,她獨自生產子女,生了女兒還要深深自責,就連王龍納妾,她都不會多說一句。勞動婦女之于男人,土地之于生命,都說是前者的無私無欲造就了我們,何曾聽過是后者的薄情寡義成全了自己?土地便是維系中華民族的臍帶,卻也化作普羅大眾的精神奴役。
        如果賽珍珠的東方探索到此為止,《大地》或許也不會有后續(xù)的兩部曲《兒子》《分家》。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位主教家庭出身的西方人,從孝敬長輩杯子里的幾片茶葉到子孫后代的婚喪嫁娶,層出不窮的矛盾和誤會屢屢發(fā)生,她發(fā)現(xiàn)自上而下、從家庭到社會最根本的問題是缺乏溝通。小說中阿蘭每天少言寡語,就算同床共枕的丈夫王龍,她也不知道該說什么更不會主動回答。反觀衣食無憂、坐享其成之后,王龍同樣為突如其來的變化困惑,即便走到城里的妓院,他也是三緘其口,啞口無言。當三個兒子陸續(xù)成人,王龍根本不會去問孩子的想法,他們一犯渾胡鬧,就該為他們操心尋事找媳婦了。詭譎的是,他悉心經營的想法居然事倍功半。小說三十三章年逾七旬的王龍把丫頭梨花收入房中,他擔心孩子們的看法,熟不知他得到的反饋截然不同:二兒子滿嘴收支盈利,大兒子笑里藏刀,尋到沉湎聲色的“榜樣”,三兒子直接撂下一句“我要當兵”就甩身離去?;蛟S他在大富大貴之前,從不會認為他的兒子們會各尋出路,他們的命運應該與他一樣,把畢生精力留在這片財富的土地上。時過境遷,疲勞的王龍早已麻木,即便什么都不缺,也懶得再惹事端?!澳阍父缮毒透缮栋桑S你的便!只要不給我惹麻煩!”比起千言萬語,一句索性抵得上一萬句。
        總之,賽珍珠為西方世界展現(xiàn)一個聞所未聞的中國,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對于一位愿意去包容,去接受不同文化,并且致力于傳播的西方人,就像她寫下的故事——無聲的哺育,文明的延續(xù)。
  •     有時感到痛心,貧困折磨著他們,擺脫不了的命運,沒有任何可以改變的可能 。即使像王龍這樣的好運氣,搶到了金銀珠寶的人,也只有對土地、對財富如此的執(zhí)念才會換得這一切。就像他所說的,在他爺爺那輩,他爸爸那輩,甚至他的上半輩子,黃家都是大戶。他會在他們面前感到自卑,感到惶恐。那是可能窮盡他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財富與堂皇??墒撬ヂ淞恕R驗樗麄冎恢獙g作樂?因為他們腐敗不堪?還是因為他們不善經營?還是只是 因為那場天災?我想,如果沒有那場天災,他們還會存在,也許50年,也許100年,自然,總有一天 他們還是會沒落??墒抢咸鞝斔坪跛愫昧?,如果都是沒落,那么就讓這次旱災結束一切吧。所以,擺脫不了的因果循環(huán),似乎是深陷人心的一種宿命。在還來得及的時候,盡管享樂吧,至少在你看得見的五十年內還是 有享樂的資本,未來不值得你做些什么。眼前似乎就是永遠。他們沉浸在自己的無知中,為已有的一切感到自豪。因為自己有的別人沒有,仿佛生活在云端,極盡奢華。這就是中國人啊!王龍就從來沒有想過黃家沒落的原因?這就是農民,無知愚昧的人?。‰m然他們一直生活在生與死的邊緣,可一旦擺脫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就陷入普通人 的欲望與掙扎中。所有人都知道土地就是財富,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能夠積累財富的足夠多的土地。大部分人的土地還是只能維持基本生存。只有像王龍這種主角才有足夠的運氣獲得積累財富的土地。不僅僅是因為他對土地的熱愛與執(zhí)念??恐@些土地,他發(fā)了財。然后呢?他的錢已經多到不用他親自下地的程度。他開始為自己沒有知識感到羞愧。他開始嫌棄妻子那雙沒有裹過的腳和她下垂的乳房。他可知,這是這雙大腳,在他們因為饑荒逃到南方過活的時候,跑遍大街小巷乞討他們所需的食物。僅僅王龍白天跑車的錢是不夠一大家子的嘴巴的。他可知,她那下垂的乳房為他哺育了多少孩子。如今讓他感到驕傲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都是喝著那下垂的乳房的奶長大的。當他有錢的時候,欲望也在兇長。他對一切都深感不滿。盡管他有錢,城里人仍然恥笑他是個鄉(xiāng)巴佬,不懂尋歡作樂。他將那畫中的人兒當作仙子,是人間沒有的尤物。他只是一個留著長辮子,身上充斥著大蒜味兒的鄉(xiāng)巴佬而已。城里人是這樣想的。因此,當杜鵑帶他走向他以為畫中才有的世界時,他羞怯、他迷茫、他震驚、他好奇,更多的是翻騰的欲望 。原來畫中人兒都是真的,有血有肉。那如玉般的纖纖細手,那裊娜的身姿,那杏眼兒,都是真的。他每天來,還是緩解不了心中的饑渴。他花大把大把的錢滿足可人兒的一切要求,他忘記了家中的一切,他甚至忘記了大地,他深沉熱愛的大地。我感到氣憤。為男人這種無知涼薄的動物屬性。我為阿蘭感到不甘,為她的隱忍與付出。他終于還是將荷花買下做了二房。獨立的別院,精致的家具與配飾,門前的小池子,池子里開得正艷的荷花,仿若它的女主人般,窈窕身姿,亭亭玉立。他整天沉淪在這里,沉淪在一片美好中。偶爾碰見阿蘭,望見她悲傷的雙眼,他感到羞愧,是的,是羞愧。但轉眼,他為這種羞愧而渾身怒氣。他遠沒有那些有錢人所做的那樣,她憑什么傷心。他才是家里的主人,他有錢,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就是中國的農民,我想這也許就是中國人為什么幾千年來都處在輪回循環(huán)中。貧困的時候在掙扎,當怒氣集中在那個即將要爆發(fā)的時代,一場天災,將會引爆一切。世界便陷入混亂?;靵y帶來了財富的重新分配。像王龍這樣的主角,有足夠的運氣獲得財富,他將財富變?yōu)樗麩釔鄣耐恋?。在成片的土地上耕耘屬于自己的財富。然后拿著屬于自己的財富去改變。當生存得到保障,另外的欲望便越發(fā)膨脹,矛盾也越發(fā)見長。于是有了我們前面所見的二房,還有各種各樣的窮親戚會上門求得倚靠,就像他的二叔,一個土匪,一個在饑荒中靠吃人肉活下來的二流子、土匪。世上永不缺乏這樣的人。(未完待續(xù))
  •     看了第一部《大地》,王逢振 等譯。故事是純原生態(tài)的一個世紀前的中國鄉(xiāng)村風格,很有感染力。對王龍和阿蘭的個性描寫非常有功力,但是對幾個子女輩的形象刻畫稍弱,血肉不夠鮮明。另外,書中多次點題“土地”時,都略顯生硬。
      
      賽珍珠是用英文寫的《The Good Earth》。很遺憾,這個中譯本的語言極其地不考究,通篇的英文味道。作為串故事,尚可一讀,但是如此鄉(xiāng)土的人物,其對話也滿嘴英式中文,還常常是雅言,就實在是敗壞了大好的小說,使我不忍再讀第二第三部。
      
      聽說有個臺灣的譯本,不知道怎樣。
  •      今天剛看了第一部,我總感覺這是一部和陳忠實的《白鹿原》十分相似的書。只不過陳忠實是通過講述一個相似的故事來表達中國宗法制社會的精神內涵;但賽珍珠的這部書卻是重點是為了講故事,而其背后所蘊藏的精神內涵則是較為自然而又直接地呈現(xiàn)出來的。
       土地對于中國農民來說大概既是一種天堂,因為不管在何時,只要有土地,你就會有生存、致富的可能性,因而每個人都無法徹底離開土地,特別是這樣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但也因為這一種天堂來的誘惑使得人們甘心在他的安排下聽天由命,不幸到來時,人們不僅會遭受到生命、財產的壓迫,更重要的是在發(fā)家以后還會對人的精神進行強有力的腐化,從而西方人也就不難得出為什么中國人永遠無法在現(xiàn)代化的世界中立足。
       雖然說期間有很大的翻譯問題,比如我很難想象一個樸實的農民會說“讓我們和天上來的敵人干一仗”、“他只是因為寂寞而來到我的床邊”、“尊敬”、“利用”等等,但始終都無法掩蓋這本書將宏觀敘述和細節(jié)描繪結合的如此完美的事實。接下來再看看賽的《龍子》吧~
  •     看了賽珍珠的《大地》,深深體會到了古代婦人受封建思想束縛的痛苦,她們嘗試改變自己,嘗試著抗爭,最后都沒能拯救自己。但那種精神,那種熱愛大地,熱愛生活的精神卻深深地感染者每一位讀者。不管怎么樣,還是值得一看,至少里面對人物不同性格的刻畫,那是相當?shù)轿弧?/li>
  •     The Good Earth
      Pearl S. Buck
      
      在網(wǎng)上書店瞎逛,無意中看到了這本名字很有吸?引力的書;看簡介,竟然是一個外國人筆下的中國農村!于是百度之,女作者的名字更有吸引力——賽珍珠(Pearl S. Buck)。之前對她有些模模糊糊的印象,貌似是個很著名的作家。再百度作者,更厲害了——米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這本書更是幫她獲得了普利茨獎和諾獎。于是毫不猶豫的買了這本書。
      
      題外話:百度真的是靠不住啊。百度上說賽珍珠是Virginia人,很激動——竟然跟我在同一個州!但是維基百科上給出了正確答案:West Virginia。不過她是在不遠的Lynchburg的一個女子學校取得的學位。她的出生地更近,只是不知道是否有她的故居;如果有的話倒是可以去參觀一下。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很是失望——文字簡單的如流水賬般平鋪直敘。尤其是在讀完玩弄文字大師納博科夫的《Lolita》之后讀《The Good Earth》更覺無趣,就像風流倜儻妙語連珠的美男子vs.呆滯木訥期期艾艾的土村夫,所有的燈全滅;這本書就擱一邊了。當時還在看《Lolita》,雖是第二遍看了,在它華麗而又晦澀的詞藻面前我基本上就是一文盲,隔幾分鐘就得查字典,看的很是辛苦。于是就又把《The Good Earth》拿出來找找自信。沒想到我竟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描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農村為什么需要華麗的辭藻呢?講述一個農民的一生又何須咬文嚼字賣弄風騷呢?正是這淳樸的詞句演繹了真實的農村,套用羅曼羅蘭“不是顯的偉大,而是成為偉大”的句式造句的話,“不是顯的真實,而是就是真實本身”。
      
      Wang Lung(中譯本譯為“王龍”)是一個勤勞善良淳樸軟心腸的農民,整日勞作閑不得,土地就是他的血他的肉他的命。他不像別的農民有點小錢就去吃喝嫖賭;錢來之不易,花錢就像割他的肉放他的血,他舍不得。他說,錢只能用來買更多的土地。
      
      他的老婆是城里大戶人家Hwang家的丫環(huán)。她很丑,甚至因為太丑而挨Hwang家公子的打。一無所有的未婚夫Wang Lung也嫌她丑。他老爹說,漂亮有什么用!你要的是一個能持家能干活的老婆而不是整日就知道梳妝打扮的小姐!我們是鄉(xiāng)下人。
      
      她很勤勞,上得田莊,下得廚房。她說,我沒有父母,只是一個卑賤的丫環(huán),這里是我的家。她給他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姑娘。生娃兒的當天還在地里干活,然后一個人跑回家在沒有接生婆的情況下生了第一個娃。她話很少,仿佛總是面無表情,我開始甚至疑心她是不是腦子有殘疾。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我錯了。她很冷靜,很多事都有長遠打算;Wang Lung起家所需的錢也是靠她機緣巧合得來的,可以說沒有她就沒有Wang Lung的一切。當Wang Lung納妾時,她甚至也沒有說什么。Wang Lung寵幸新歡而把她冷落時,她依然操持著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勤勞堅強任勞任怨,真的是一個很典型的農村家庭主婦。當書中寫到她的死時,很不忍心看下去。語句雖然是平白的,但你已經把這個人物當做了你的朋友,所以當她死掉時再樸素的句子讀著都會讓人心痛。我想這應該是《The Good Earth》的成功之處吧。不是以技巧取勝,大巧若拙。漸漸的書中的人物在腦海里漸漸有了形象,成了我的朋友,他們的榮辱命運無一不和我的神經絲絲相扣。
      
      賽珍珠生命的前40年幾乎都是在南京度過的,南大物理系旁邊至今還有她的故居。讀著她筆下活生生的中國二十世紀初的農村,讓我覺得中國的農村直至八九十年代都沒有太大的變化。男女老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雞鳴狗叫,傍晚炊煙裊裊。生活的一切都是以土地為中心,因為地就是他們的生命。我現(xiàn)在還清楚的記得小時候曾經被一只鵝追的滿街跑,被胡同口的一條大狗嚇得退避三舍繞道三日,甚至“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為兇猛的老母雞正看著她的小雞仔在門口吃東西。
      
      多說幾句的話,竊以為中華文明的根基是農業(yè)文明,所謂“衣冠簡樸古風存”,幾千年來莫不以農業(yè)為本。而現(xiàn)在神州大地處處進行著農村城市化的大躍進,“雞犬之聲相聞”正快速的被“老死不相往來”所吞噬,仿佛一切的“農”都是丟人的低下,就像Wang Lung的兒子們在家境殷實或者說成為暴發(fā)戶之后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和“農”劃清界限。不知道這是否也應算作是一種文化入侵,抑或自我的文化閹割?以抵御所謂國外反動勢力為借口建立起了防火墻,自己卻在墻內做著更加徹底的滅絕。這是否也應當值得反思一下呢?忘記從哪兒看到過對“敗家子兒”的定義——賣掉家里的土地就是敗家子兒的標志。現(xiàn)在的XX是否就可以被稱之為敗家子呢?
      
  •      好久就聽說了賽珍珠的名字,她以描寫農民王龍的生活故事先32年獲普利策獎,而后38年獲諾貝爾獎。但是一直因意識形態(tài)問題,其作品被指責扭曲中國農民形象,被“侏儒國”拒之門外。在這個禮拜,拜讀了她的大地三部曲之:大地,兒子,分家。大地講述農民王龍的發(fā)家史;兒子講述三個兒子特別是王虎的,分家講述王虎獨生子源的生活。三部曲可以看到王龍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地主家族,而后子孫又脫離土地歷史。
      
       王龍是一個愛土地勝過愛家人的農民,只要有錢,就不放棄任何買土地的想法,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名下有800公頃土地,土地對于他來說,是一種摸的著的財富。幸運的是,他花了六個銀元從黃財主家娶到一位智慧與勤勞的妻子阿蘭,幫助他將家打理的干凈和舒服,甚至也和他一起下地,為他生下三個兒子和二個女兒。悲苦的是她生孩子都是自己完成的,包括接生,而她男人只是等待,甚至連紅糖水也沒預備著。無期的災荒,讓這家子不得不逃離家鄉(xiāng),來到南京乞討為生。這段生活依然看出一個農民家族的特點,后代不得偷竊。王龍也在一次意外中發(fā)了一筆橫財,回鄉(xiāng)置地。這個地方差不多是故事的轉折點,這個家庭由一貧如洗到地主的轉變。當王龍發(fā)現(xiàn)阿蘭私下藏又珍珠的,一把奪去,埋怨她為什么藏起來,這么多珍珠可以換好多的地。在阿蘭的苦苦乞求下,留下二顆小珍珠。而后,這個家庭蒸蒸日上,王龍也厭倦啊蘭這個黃臉婆,為了討好妓院的梨花,從阿蘭懷里奪走那二粒珍珠,送給梨花當耳飾。而后阿蘭無聲的眼淚,宣告著這個女人心已經死了。王龍最后還是娶了二房的姨太太,前一個是為性欲,后一個是為了她的戀父情結給打動。
      
       土地是中國農民的成家立身的根本,王龍一輩子的心愿是能夠擁有土地,告誡兒子們都不要賣掉,這是命根子。而他的兒子,一個只懂享受,一個掉錢眼,一個只想當兵,除了大兒子,其他二個都放棄了土地。當?shù)谌臅r候,都放棄土地,離開了家鄉(xiāng),甚至都留學去了。王龍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土地,土地,還是土地。而且一根筋的走下去,許三多形象有點象他。
      
       我們離“土地”到底有多遠?
  •     此書搞得我十分痛苦。。。。English in this book is not only plain but congest with Chiglish style, which have made me sick of the book. Although the plot is fine, story is sort of touching, but to my opin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book would be the best choice is you were to read it.
  •     看完此書,一種莫名的心緒在糾結著我。很現(xiàn)實的虛構。作者在八十年前就以她那敏感、敏銳并帶著對現(xiàn)實的同情心,描寫了當時普通的、底層的中國人的個人生活史。這本書,是一個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理解。就因為作者是外國人,有人接受不了這種對自己民族的描寫,但心里知道這種現(xiàn)實是存在的,我糾結的原因也在此。這世界沒有完美的事物,完美和瑕疵并存,只有在不斷完善中,去實現(xiàn)我們的優(yōu)秀和完美。
  •     
      
      美國作家賽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三部分別由不同的譯者合譯)包括《大地》、《兒子》、《分家》三部小說,其中《大地》寫得最好,主要敘述農民王龍的發(fā)家史,《兒子》主要以王龍的兒子之一王虎為主角,《分家》則以王虎的兒子王源為主角,總體上說敘述了由王龍建立的地主家族的興衰。后兩部作品要遜色許多,許多章節(jié)我是跳躍式閱讀的。
      賽珍珠在中國居住多年,又深受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影響,這能夠解釋王龍這個角色身上的農民特征與傳奇特征。王龍是一個深愛土地甚于愛自己的妻子與鄉(xiāng)親的人,他尊敬孝順自己的父親,娶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力量的丑女人,這個女人幫他把家里治理得井井有條,下地與他一起干活,為她生了兒子,幫助他成為了農民中的成功者(當然還有王龍無情兼并其他人的土地等原因)。無情的災荒降臨后,他帶著家人的逃往南方,過起了難民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事件中,王龍傳奇般發(fā)了一筆橫財,回到家鄉(xiāng)后慢慢成為了一個地主,娶了小老婆,忘了大老婆……這個故事的轉折點在發(fā)橫財這件事上。在此之前的部分是《大地》的精華,是真正的杰作。在這精華部分的王龍是中國式的農民,我們能夠從他身上發(fā)現(xiàn)自己的爺爺輩父輩的影子。我這個離開了土地許久的人,閱讀《大地》的這一部分使我回想起了那些在土地上的日子。阿蘭那不多的言語往往具有擲地有聲的力量,沒有她就沒有后來的王龍,當后來王龍剝奪她最后的耳環(huán)時,他毀滅了這個女人。王龍作為一個文學形象在這里仿佛也被賽珍珠殺死了,因為他已經不再是一個。
      能夠與王龍的形象相映照的我想到的是老舍筆下的祥子與余華筆下的許三觀,他們身上的韌勁,或者說一根筋,是人的根本力量之所在。能夠把這樣的人物寫出來,或許能夠說明文學的意義。阿蘭這個形象在中國的小說里我一時想不到可以與之相比的,這是賽珍珠的獨到之處。
      由于譯文是從英文翻譯的,那些翻譯體的說話方式出自中國的農民之口真是一種奇怪的體驗。聽一個外國人講中國人的故事到底有著相當?shù)木嚯x,在《大地》中,這種語言上的陌生感由于賽珍珠的出色故事而顯得別有風味,而在《兒子》和《分家》中,由于故事大部分不太有趣,這種語言讀起來就很乏味了。閱讀《大地》的前半部分我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那種被故事深深吸引的狀態(tài)讓疲憊的感覺顯得更加疲憊,又讓人與小說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而讀《兒子》與《分家》,除了王虎帶著一幫人初創(chuàng)事業(yè)的那部分(具有英雄小說的色彩)顯得有趣,其他大多是平庸的敘述。我不敢說自己了解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但是我知道他們肯定不是賽珍珠說的那么簡單。我為賽珍珠溝通中西方的努力而對她充滿敬意,但卻固執(zhí)地認為東西方的文化在許多地方無法彼此接受,只能是相互的參照與尊重。
      王虎帶領那幫人出走創(chuàng)事業(yè)時,他擁有一百零八個棒小伙子,這應該可以視為是向《水滸傳》致敬,我也要再次向賽珍珠致敬,或許我以后還會重讀一遍《大地》也不一定。
      近來我還讀了另一個三部曲:“反烏托邦”三部曲(俄國作家扎米亞京《我們》、英國作家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以及另一位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1984》),由于談論這幾部小說比較困難,故只在這里做個標記。
      
      2011年2月8日.印江.
      
  •     早起晚睡,他,王龍,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民,就像現(xiàn)如今的大多數(shù)使足了勁去奮斗想要開辟自己的土地,對的,對于我們的上幾輩---地多就是一切,他就以此為中心,努力種地-買地-種地-買地-最后還是種地-讓兒子種地-兒子賣地經商,就如同一個中國似的舊夢行將破滅?! ? 他老了,三個女人使他更加像一個地主老財,他很欣慰在于自己豐饒的土地,因為土地就是一切,他很失望,因為他自己的兩個兒子“出賣了他”出賣了土地,火車開進村的那天好像就拖走了他的土地和他的夢想?! ? 王龍是寂寞的,沒有誰了解他的夢,最了解他的糟糠之妻也早早的死去,他只好像老父親一樣窩在墻角曬曬太陽,反復數(shù)墻洞里的大洋又夠買來幾畝良田.....   里面好像沒有誰誰誰壓榨誰,但是就時代而言那個民國初清末的時間段也成就了不少人的夢想,只不過,他們不知道那所謂的夢終究是個夢,會有破碎的那一天,要是想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夢就必須有所變革》。。。。。
  •     我?guī)缀蹂e過這本書
      因為我不覺得一個外國人寫那段時期的中國能好到什么程度
      然而讀完第一部,或者說在看到第一部的開篇時
      我覺得還好,我沒有錯過她
      
      這個民族的盛衰無疑是一部史詩
      然而
      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出發(fā)
      視角是不是更冷靜更尖銳?
      可貴的是
      這個“旁觀者”的筆觸更溫暖
      
      她只是沉著冷靜的寫著生老病死
      離合悲歡
      從不抽離出來評判是非
      不留讖語
      不故作玄機
      
      她獲得諾貝爾獎讓一些技術流很不屑
      看完這第一部
      我反倒對技術流很不屑
      在文學領域
      敘述永遠是第一位
      重點在于你寫了什么
      而不是你怎樣寫
      
      沒人反對作家的批判
      但是拜托
      你不是偶像
      也不是神祗
      請不要漂浮在空中
      審視靈魂的前提請先站在你應該腳踩的——大地
  •     對話翻譯得是有一點點外國腔,不像中國安徽農民說出來的。但是還不討厭,蠻可愛的。
      
      小說本身,我覺得還不錯。一邊看一邊分別想到《駱駝祥子》、《家春秋》和《雷雨》。勤勞的王龍,開頭我以為會像祥子一樣落不到好下場,最后他居然還是成了地主,并未受辛亥革命沖擊。整個故事,并未發(fā)生慘烈的情節(jié)。阿蘭真是勤勞本分的婦女,唉。
      
      小說是1930s出版的,未寫到這一家后來又怎么樣。如果是像《活著》一樣,寫到1949或更以后,這一家就慘了。地主嘛。不過從他的發(fā)家史來看,老地主也是勤勞的農民來的,被打倒其實也是可憐的。
      
      想起來WSJ上某人一篇回憶文章,說文革時讓農民談《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歌的感想,農民覺得歌夸張了,不現(xiàn)實。
      
      都是農民題材,《白鹿原》比這個深刻,不過我還是覺得《大地》可以一看,可讀性很強,也點出了以土為本的根本,現(xiàn)實主義地表現(xiàn)了農民的生活和看法。
      
      至于諾貝爾文學獎 -- 跨文化永遠是個賣點。
  •     每次O-LAN的出場都是亮點,可以說Wang Lung人生中的眾多抉擇都是受O-LAN影響。只可惜這個本應作為妻子角色的女人只能在丈夫心中作為奴隸存在,無論她的死亡給丈夫帶來多少悔恨,也只能長埋大地之中了。
  •     從圖書館里找到的事實上是臺灣遠志出版社翻譯的1990版本,翻譯者叫吳麗玟。但因為年代過於久遠,網(wǎng)絡上找不到那個封面,用上海譯文的作罷——然而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翻譯作品近來的走向則是愈來愈爛,愈爛愈裝13了。
      
      事實上我在閱讀過程中,總試圖講作品還原為家鄉(xiāng)話——正兒巴經的宿縣話(音:虛縣話)來閱讀,雖然是英文寫就的小說,但所描述的則是我其實略微熟悉的生活——淮北蘇北農村的生活(爺爺家雖然在城裡,但是老家還是留在鄉(xiāng)下)。
      
      我以前只知道賽珍珠是個作家,關鍵是名字太中太好記了,隱約的還覺得這個人不太招國內文藝界待見——小時候常偷看爸爸的床頭書,《當代》《十月》之類,有一次就看到一篇文章寫到說“《大地》這部小說之所以能拿諾貝爾文學獎,跟文學成就沒關係,不過是因為寫了落後的農村的中國,迎合外國人獵奇的心裡”云云。但直到幾年之前回一中去,看見原來的籃球場被推平蓋了個花園出來,并在一個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山寨涼亭後面立了個半身像走進琢磨一下發(fā)現(xiàn)居然是賽珍珠,如此才意識到原來賽珍珠跟宿州多少扯上些關係。
      
      再後來地方電視臺大肆報道了一下央視《走遍中國》來拍紀錄片的消息,這才知道原來這部拿過諾貝爾獎的《大地》實際上就是以蘇北農村作為背景的,而賽珍珠婚後跟老公巴巴兒的跑到宿州傳了四年教,多少是因此有了積淀(啊,想想,滿嘴宿縣話的美國銀?。┊斎徊幌衩襟w所宣傳的那樣說,《大地》就是以宿州農村作為背景,太絕對,而且從小說里看,只能推出是一個離南京坐火車大約兩三個小時的地方,或者根本就是一個架空的農村。然而無論怎樣,作為一個外國人,比較深的寫除了這本描寫中國農民的小說——以我有限的農村生活經驗來看,寫的蠻地道。閱讀小說的時候,根本覺不出這是一本用英文寫就的小說(當然,我覺得吳麗玟的翻譯已經蠻好,作為一個臺灣人,翻譯的時候已經儘量的用了一些蘇北地帶的口氣用詞,難能可貴?。?。
      
      我不懂評論家那些所謂“寫作技巧啊文學成就啊”之類的標準,但就我自己的標準來看,一部好的小說,至少要一,能夠講清楚故事;二,能夠讓讀者有所觸動,如果再提高一點的要求的話,三,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進入到故事中去,與故事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就是很好了。寫作技巧什麼的,我真不懂,也不敢妄加評論,可是啊,我怎么老覺得現(xiàn)在很多的小說,還沒有好好的把故事講清楚呢,就開始追求其他的一些東西了呢。
      
      搜索一下賽珍珠的資料,發(fā)現(xiàn)她在宿州住下的時候,住所地址是大河南街。大河南街就是我讀的小學的南門靠近的一條街,早上上學的時候會走過哪裡,印象中是擠滿了買早點和菜攤的一條街呢,街盡頭有一個奇怪的建築,有彩色的玻璃,尖頂和一口小鐘,后來不知道誰告訴我那裡是個小教堂,現(xiàn)在想來,那裡應該就是賽珍珠的故居了吧。
      
      橫跨了哪么多年奇妙的印證了一下當年迷惑過的問題,感覺,還真是奇妙呢。
  •      賽珍珠能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看完這本書以后,我真的很詫異。當然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從作品的深度或者認識論上說些什么,單單從文字而言,這部賽珍珠的代表作的文字簡單直白的讓我以為是初中生的手筆,特別是后半部,幾乎能看出是作者在急不可耐的敷衍,只為了給小說一個結局。當然也或許是因為翻譯太差了。
        
         我向來知道自己并不是個好的評論者。況且,人總是在別人的喜悅里展自己的笑顏,在別人的悲傷里流自己的淚。所謂評論,實際上也只是在借別人的文章宣泄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不如也索性道貌岸然來宣泄一下,以評論的名義。
        
         最讓我感慨的是王龍對生活的態(tài)度。沒錯,他很現(xiàn)實,他的夢想都很實際,但是他知道最實際的東西才最可靠,就像土地。緊緊抓住他那些實際的夢想,盡管他也像池邊的小漩渦一樣受到潮流的騷動,但王龍任何時候都能明白他在什么地方。而我,至今也只是向往有那么一天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堅定的站在那里。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說來其實很可憐。在物質上享受到了一點優(yōu)越,但同時,大人們對我們的苛責也從來沒有停息過,卻很少有聲音告訴我們該信仰什么。所以我們總是無根可循,無所謂從哪里來、不知道往哪里去。過往是模糊的,前途更是迷惘,沒有幾個人能堅定地大聲說出我要做什么。
         我在看書的過程中,曾被王龍對土地的熱愛感動并向往土地。但是出了農村,我知道我回不去了。我們都回不去了。整個時代都已經過去,男耕女織的那個時代,永遠都只能出現(xiàn)在故事里了。過去的許多輩老人,多少年來一直信仰著土地。而今,需要有新的信仰,而我們這一輩,是探路者,也是犧牲者。
         但是我還是慶幸,自己對農村,對大地有過淺淡的關系。這關系即便淺淡,也夠讓我感觸到遠祖留下來的對土地的愛,并為之感動。
         回老家的日子,我習慣脫掉鞋襪,赤著腳,一步一步慢慢的的走在泥土上。我的腳板已經被嬌慣到承受不了在長滿雜草的泥土上快步行走。但這樣的在土地上走幾步也足以讓我欺騙自己,說我和土地還有感情。
         有時候,我會站在門口觀望那大片的田地,松散而生機勃勃的躺在那里。小的時候,仲春里春風吹過以后,淺淺的池塘里青蛙就開始任性鳴叫。屋前的竹子在柔和的晚風里輕輕搖曳,暮色中,還可以朦朦朧朧看到田野間的簇簇樹木,那些桃樹,柳樹,苦粒子樹,以及很多我現(xiàn)在也不知道名字的樹兒。桃樹上的粉紅色的花蕾嬌艷欲放,最惹人。有時候,從靜靜等待耕種的田地上升起銀白色的薄霧,宛如輕紗,在樹木間繚繞不散。
         我在回憶這些美好的時候,心里以為總有一天我能回去,再也不回這鋼筋水泥的城市來。我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我一點也不怕失業(yè),在鄉(xiāng)下,我還有8分地呢。”
         其實我是真的為此自豪,并且心里充滿安全感。假使某天,我真的能回去了靠著那8分地生活,我想會有人羨慕吧。
      
  •     每次讀《大地》,都不會花太長的時間,薄薄的書冊里,記錄著一個中國農民質樸的、踏實的一生;每次讀《大地》,都會在心頭泛起陣陣的漣漪,平實的文字中,歌詠著每一個中國人最堅韌的精神和最實際的理想。
      
      我早已是遠離土地成長的一代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從來不知道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滋味。但我知道我的身體里流動著的血液中有著來自遙遠祖先對于土地的深厚情感,他們在人類最初的階段,靠著豐沃的土地,創(chuàng)造了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那樣偉大的文明;我也知道我的誕生來自兩個響應毛主席號召的年輕人在田間的一場美麗邂逅,那愛情一開始就散發(fā)著泥土的芳香。
      
      小說的主人公王龍付出半生心血,換來良田,這是舊時中國農民的信仰;現(xiàn)在的我們,甘心花掉生命中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稱為“房奴”,只為求得方寸安身立命之所,這難道不是中國人“土地情結”的一種變相嗎?唯一不同的是,舊時,我們靠土地養(yǎng)活;現(xiàn)在,我們得養(yǎng)活房子。是歷史在進步還是我們在倒退呢?
      
      王龍最感動我的不是他的“勤勞致富”,而是一種純粹的、看得見摸得找的生活態(tài)度,他知道只有最實際的東西在最可靠,所以他熱愛土地,并為之奮斗。而對于生活在鋼筋水泥樓里的我們來說,總是無根可循,無所謂從哪里來、不知道往哪里去。過往是模糊的,前途更是迷惘,有幾個人能堅定地大聲說出我要做什么?
      
      是我們遠離養(yǎng)育我們的土地太遠、太久了吧……
  •     
       一口氣看完賽珍珠的《大地》??勺x性非常強。
       然而讓我想起十九世紀的一幅法國宮廷畫,里面畫的是中國的男女,翠綠的竹子、女子的衣服、男人的辮子……都是中國的東西。女子坐在中間,旁邊坐了一個男人,非常唯美奢華,卻一看而知是西方的東西:西方男女的動作表情,只不過套上了中國的背景。
       賽珍珠非常了解中國,但她始終沒有辦法掌握中國人的內核,看似地道的中國故事后面其實是美國的一種莊園式的理想。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王龍的窮人怎樣在結發(fā)妻子阿蘭的幫助下經歷困苦之后發(fā)了財,并開枝散葉,成為地主以后便娶了一房妾。不久妻子病故,他仿佛重新意識到了什么,又回到了鄉(xiāng)下,與他的土地相依為命。
       這也許是那個年代中國最平凡不過的故事,但任何一個中國作家都不會以這樣的方式來講這個故事: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大地”的一種崇拜,對女性的崇拜。
       中國人不崇拜什么,我們生就是實用主義的?!按蟮亍睂ξ覀兌栽缫巡皇巧耢螅橇硗鈩e的什么東西。我們有的是田園詩人,但我們沒有田園牧歌。
       故事對阿蘭的描寫倒是傳神的:沉默、順從、慘死。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但這個女性太平板,太完美了。事實上中國女人從來要復雜得多——如果說女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那那個年代的中國女人將是其中當之無愧的佼佼者??嗽谫愓渲楣P下,連妓女荷花也顯得那么蒼白淡薄,仿佛只會耍耍小脾氣的少女。唯一刻畫得與中國女人比較相近的“表嬸”又顯得過于反面,像是潑婦了。
       無論如何,她處理不好中國女人的性格,在另一個長篇《庭院中的女人》中也是,吳太太怎么看怎么像美國南部種植園的女主人,而不像中國大家族的掌門人。
       我忘了我是怎么知道賽珍珠這個名字的了,我甚至看過她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影像片斷,依稀記得她穿了一件有粗大腰封的長裙,閃耀著金屬的光澤。
       這個獎,她倒是當之無愧的,無論中文英文,她的小說可讀性實在強得很,畫面感也營造得相當漂亮。而且她筆下的中國,相當程度上滿足了美國人對這個古老東方大國的幻想,表達了一種“田園牧歌”的理想境界。
       可中國不是這樣的。我想任何人只要讀過她的小說,都會覺得不對勁,剎那說不出來,只覺得中國不是這樣的,以前不是,現(xiàn)在也不是。
       賽珍珠幾百萬幾百萬個字,竟不如張愛玲的一句“可愛的女人實在可愛”得人心。
      
  •     賽珍珠《大地》原稿失蹤40年后驚現(xiàn)美國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6月30日 08:49 北京娛樂信報
        據(jù)新華社電 美國官員日前表示,女作家賽珍珠曾榮獲1932年度普利策獎的小說《大地》的原稿在遺失40年后尋獲?!洞蟮亍繁还J為是一部美國文學經典作品,已被譯成多種文字。
      
        美國費城檢察官帕特里克·米漢說,這份有400頁、由打字機完成的小說原稿由賽珍珠秘書的女兒交給了費城費里曼拍賣公司確定其真?zhèn)巍?br />   
        這份原稿最終被交到了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因為它明顯遭竊。米漢說:“這些原稿極可能是由不正當手段取得?!辈贿^,他也表示,檢方不會提起刑事訴訟。
      
        賽珍珠1892年出生,1973年逝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約70本小說。她的父母曾在中國傳教,她自己早年也在中國生活過。她根據(jù)自己在中國的生活經驗,寫成了《大地》一書,在多數(shù)美國人仍將中國看成一團迷霧的時候,描述了一個中國家庭的生活。這本書為她贏得了1932年度的普利策獎和193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1966年,賽珍珠曾在一本書中提到《大地》原稿失蹤。
      
        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藝術犯罪資深調查員羅伯特·威特曼表示,除了首頁泛黃及邊緣有些破損外,原稿保存得很好。他說很難估計原稿的價值,但是如果將它拍賣,至少能夠拍得15萬美元。
      
       (編輯:曉波)
      
      
  •   能分段么 看得有點累哈
  •   書這東西,都是越寫越垃圾。+1 很多東西都這樣
  •   不知為何,看君末段的竊語,忽然想起了時下流行的一個詞眼---房奴
  •   看到第三段打住,決定重新拿起這本書。
  •   看大地印象最深的就是男人的劣根性,富貴了就嫌棄糟糠妻,為了性欲和面子給情人最好的吃穿,而自己的老爹、老婆、孩子還在吃蘿卜青菜,,,鄙視鄙視
  •   大地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就是阿蘭,這個中國女性相當真實。有人拿張愛玲對中國人的刻畫做對比,那實在差別太大:張愛玲把中國人的內心尤其是扭曲的陰暗的一面看得多么透徹,而賽珍珠作為一個老外,則首先看到了令她驚奇的一面,是了不起的一面。另外,英譯中,自然少掉了中國傳統(tǒng)小說里漢味十足的調調,讀起來覺得字字句句四平八穩(wěn),這是免不了的。
  •   祝賀大地譯本再版!
  •   看出真的讀得如此之深,如此之細
  •   是不是看英文版會好一點?翻譯作品如果文字一差就很倒胃口.
  •   肯定,翻譯總會損失一點東西,原版總是好些。但這本讀上去還挺順口,所以還好。關鍵是我在古籍書店樓上看見特價書太便宜了,也就買了。這本《大地》只要3塊5.
  •   作為宿縣人,俺十分有必要去讀一讀了!不過…為什么蘭州寫繁體字?!…
  •   習慣性設置~地域原因。。。
  •   囧~ 宿縣人要說地道的宿縣話~ 擱哪來非得弄個老丈人繁體字!
  •   樓主俺也虛線人 你現(xiàn)在擱哪來?
  •   樓主你竟然是在澳門學葡語的虛線人!??!
    俺是在北京學葡語的虛線人,暑假也在澳大待了一個月~~~
  •   朋友推薦的書 查閱了背景資料才發(fā)現(xiàn)說的是家鄉(xiāng)啊~瞬間接了地氣~~
  •   @南不多 以前不是學葡語的,現(xiàn)在開始學葡語了:)
  •   上面的全是虛線人嗎?哈哈~~:)
  •   中國農民對土地和生活的態(tài)度,此書盡矣。當年看完這本書,就特別理解共產黨人喚醒了土地的力量,農民的力量,三年打倒蔣介石,必然中的必然。
  •   我不知道原著是英文還是中文,如果是英文的話 我只能說此書的文筆實在平實,甚至過于平實 如果是中文的話倒是可以理解。。。
  •   原著是英文。賽珍珠賴以成名的作品都是與中國有關。題材上,對于外國評論家而言,是新鮮的。這是她拿獎的原因。后來回到美國,她的嘗試(轉換題材),都屬失敗。
    至于文筆,一直都是平白地,只有情節(jié)。
  •   "有時候,從靜靜等待耕種的田地上升起銀白色的薄霧,宛如輕紗,在樹木間繚繞不散。"
    真的很美。
  •   原著到底是中文還是英文的?
  •   賽珍珠的原著是英文的
  •   寫的很好!我看此書,都沒有理解到這種深度。我是看的中文版??偸歉杏X怪怪的,她的確是用一種“國外觀察家”的視角在看中國北方的農村——那個地方,就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我們的深深的體驗,可完全不是那種視角可以表達的了的。
    不過,像美式莊園的比喻,太夸張了吧?我非常熟悉皖北那塊土地,賽珍珠的描述,非常的寫實,市鎮(zhèn)、鄉(xiāng)村都是這樣。也許她描述的在一個大院里面發(fā)生的故事的場景,過于封閉在院墻里面,而讓人忘記外面還是水深火熱的舊中國。
  •   LZ說的太夸張了,你一定很喜歡張愛玲,所以才在最后畫蛇添足,寫那么句話。不敢恭維。
  •   我覺得小說就要有小說的樣子,寫得像真深入一家人生活的調查報告反而讀起來沒有滋味。抽象出了幾個女性的性格,灌入到幾個角色中,雖然不夠立體,但是作為一部描繪農村生活的小說是夠了,畢竟不是寫傳記類或者回憶錄。浮生掠影吧、
  •   樓主,賽珍珠描寫的是農村生活,張愛玲的是小資情調。
  •   非常感謝這則新聞的轉載!
  •   像是用英文寫的
    http://msn.ynet.com/image.jsp?oid=21645722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7/Voa_chinese_Pearl_Buck_tombstone_16jul10.jpg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