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談詩論藝

出版時間:2002-12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阿根廷] 豪爾斯·博爾赫斯 著,凱林-安德·米海列斯庫 編  譯者:陳重仁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博爾赫談詩論藝》是博爾赫斯應美國哈佛大學之邀在該校6次講學的演講集。編者米海列司庫說:“博爾赫斯跟歷代的作家與文本展開對話,這些題材即使是一再反復引述討論的總還是顯得津津有味。包括荷馬史詩、維吉爾、《貝奧武甫》、冰島詩集《天方夜譚》、《可蘭經(jīng)》以及《圣經(jīng)》、拉伯雷、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洗滌劑 慈、海涅、愛倫·坡、史蒂文森、惠特曼、喬伊斯,當然還有他自己。”由此可見,這是一部廣征博引,涉及從古至今許多文章現(xiàn)象、具有真知灼見的文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博爾赫斯談詩論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5條)

 
 

  •     從詩人的角度談論詩歌,用詩的語言談論詩的藝術。這本書把很多一般評論家和美學家們不經(jīng)常談到的東西,以一種看似瑣碎的方式娓娓道來。我喜歡博爾赫斯的博古通今淵博的才華,他可以不經(jīng)意地在這些演講里引證任何大詩人的名作里細枝末節(jié)的句子,也可以天真地回憶起古老的民間童謠,讓我們心里涌起莫名的溫暖?;蛟S,他正是以詩歌的方式帶我們重回失落已久的詩歌世界。如果某一天,你覺得詩歌突然變得陌生,不妨拾起這本《詩藝》,走向一條別有韻致的詩歌小路。
  •     第一章叫做詩之謎,作者渲染得既紳士又得體。
      
      作者用圣奧古斯丁對時間那既可說又不可說的隱喻來說明詩歌之美,就像海德格爾對存在,或者說對“是”的追問;就像維根斯坦對那需要保持沉默的語言的語言的描述;也像極了中國文化中對意境的解讀;同樣出現(xiàn)在宗教中的對“不可言說”的神靈的描述。
      
      博爾赫斯的作品中無一例外地總是一招便切入核心,他對永恒的迷戀總是讓人嘆為觀止。我想這也是他的作品總是直指人心,永不會過時的秘訣。
      本以為他會討論“什么是詩”結(jié)果他直接放棄了這一問題,狡黠說道:“什么是詩歌的美”。
      
      詩本身并不自知其美,只有在詩和欣賞者之間產(chǎn)生某種聯(lián)系的時候,“美”才顯現(xiàn)出來。那個蘋果的比喻精彩非常。我又想起了博爾赫斯曾在何處說過關于閱讀,大意是如果讀到那些讀不下去的,就趕緊扔到一邊去吧。
      
      好吧大師就是大師,這樣的出手怎叫人能不讀下去。
  •     我試著回答一下哈 因為博爾赫斯我非常喜歡 ,而馬爾克斯則不太喜歡
      博曾寫了本小小的文論,《博爾赫斯談詩論藝》,字里行間異常謙恭,所有的真正大師本質(zhì)上似乎都是謙卑的,結(jié)尾處他寫道,作家或是詩人,最重要的德性是面對真實時的勇氣。一個如此推崇勇氣的人卻被人以智性激賞,這挺耐人尋味的。
       而馬爾克斯寫小說是在講故事,當然講故事沒什么不好的,而且他的故事故事也確實講得非常之好,問題是他太離不開故事了 而所有的故事本質(zhì)上就是個大團圓,大團圓則通往通俗,不是說通俗不好,但你不能說文學的本質(zhì)上是通俗
       文學自然不是數(shù)學或是科學,可是這幾者卻有著相通之處,都是為描摹自然中那些最為永恒最本質(zhì)的東西所作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博爾赫斯文體之精致機巧,在當代作家中鮮有可比擬者,或許只有卡爾維諾和他能平分秋色。有如村上春樹所言,文體的問題是唯一的問題。
       在他那幾個最有代表性的短篇里,如小徑分叉的花園,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文體也好情節(jié)也罷,似乎都極為融洽的打成了一片,那里和邏輯的符合程度,對于茫茫中命運的一唱三嘆,那些無所指又無所不指的微妙精致的字眼,讓人嘆為觀止,而這些,在馬爾克斯這里則看不到。當然如李海鵬所言的,”語言、人物、故事、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獨特性、悲天憫人的情懷、對存在的疑問“ 這些都很重要,尤其是對于一個還談不上太出色的作家的而言。可是說到底這畢竟是人造出來的一些概念罷了,;博爾赫斯的雄心壯志則更大,他追尋的是茫茫宇宙那些最本質(zhì)的東西,而這也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獨特性、悲天憫人的情懷、對存在的疑問‘這些人造的價值,也自然都包含在其間了,卻又雁過無痕。他做了,但沒有說。
       最后談一談兩人性格的差異哈。博爾赫斯在圖書館干了一輩子,青燈黃卷,在外人眼里那可是相當?shù)目菰餆o聊。馬爾克斯的私生活則要是要豐富得多。 就文字風格而言,博爾赫斯下筆冷峻節(jié)制甚至有時候你感覺死板,細細品之字眼行間卻是溫良敦厚;而馬爾克斯則熱情奔放,感情豐沛。能不能得出個結(jié)論前者內(nèi)心懦弱害怕改變,而后者膽識過人精力充沛,所以才導致他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和行文方式?我倒想起了??思{對于海明威的評價,認為他不過是個膽小鬼,所以才老是要在作品中塑造些硬漢的形象,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虛弱。事實上海明威最后也確實因為不堪這些硬漢的重負而去世的。這也很可以拿博爾赫斯和馬爾克斯之間的類比,事實上馬爾克斯比起海明威還要更油滑點,更諳熟人與人之間的那些或明或暗的規(guī)則。博爾赫斯要單純得多,他一輩子都在圖書館中自得其樂,而不太計較個人在世俗層面上的得失。就智力而言,博爾赫斯當然要遠勝于馬爾克斯。而更主要的,勇氣才是兩人最大的區(qū)別。
  •       博爾赫斯最近大概是個熱門人物。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對詩感興趣,末了還會讀一點詩論。在今天,詩似乎處在某種尷尬境地,有點枯燥、有點干癟、有點自絕于人世。我想大多數(shù)人能想到的最佳抒情方式是歌曲。詩,除了文藝青年之外,大概少有人問津了。
        這里首先有一個問題,為什么人有時候需要讀一些讀不懂或者不感興趣的書?懂,牽涉到理解力。感興趣,則純粹是個人趣味。這是每個讀書人都會無數(shù)次碰到的兩個問題。對一個文學愛好者來說,政治學是枯燥的,羅爾斯《正義論》簡直無趣味可言;一個哲學系的學生可能更傾向于認為小說是淺薄和幼稚的;對一個只跟工程技術問題打交道的人來說,讀詩可能跟嚼蠟一個味道。有時候是理解力問題,有時候是趣味問題,有時兼而有之。
        就理解力來說,人生來就存在理解力上的差異,禪宗說根器有利有鈍,再加上后天環(huán)境的種種差異,有些人可能成為學術巨擘、文化精英,而另一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在讀《知音》、《小小說》這種地攤刊物。關于后一種人,梁文道已經(jīng)指出過,這既不是一種錯誤,更不是不道德,這很可能只是一種不幸。那些先天或者后天不由個人決定的因素將個人的閱讀能力和趣味限制在窄窄的一隅,比之政治和經(jīng)濟上的不幸,這是一種更深層次,也更難以改變的不幸。政治和經(jīng)濟上的不幸可以通過改革和革命來消弭,但閱讀能力和趣味的缺失卻沒辦法彌補。人與人的差異恰好在這個地方顯現(xiàn)出來。這才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當然我列舉了兩個極端,絕大多數(shù)人都處在中間的位置。就像弗洛伊德所說普通人跟精神病人只存在量上的差距,并沒有質(zhì)上的區(qū)別。我覺得在閱讀上也是如此,幾乎所有人的心靈都是被限制的,只不過有些人被限制的領域多一些,有些人被限制的少一些。閱讀就是這樣一個過程,通過不斷的讀懂那些以前讀不懂的書,以及不斷對以前覺得索然無味的書發(fā)生興趣,從而達到突破心靈的限制,提升自我。
        像梁文道所說,每個人都有一種卑微的,或許連自己也也意識不到的要提升自我的欲望。我覺得尤其是在今天這個幾乎每個人都識字的時代。很多人都會去翻一番《論語》、《老子》,不管是真的去讀,還是純粹出于好奇;接觸哲學的人總想去讀一讀康德、尼采,哪怕一個字也讀不懂;弄文學的總要去啃一啃莎士比亞、《紅樓夢》。
        從個人興趣上說,趣味實則是一種品位。當然趣味本身無好壞之分,甚至連雅俗的界限也不存在。張愛玲喜歡穿大紅的壽衣招搖過市,你能說這是俗嗎?好壞雅俗的區(qū)別只是,心靈是偏狹還是博大。偏狹的人,著綾羅綢緞、大紅大紫,內(nèi)里還是俗的;博大的人,短褐穿結(jié)鼓盆而歌,也是雅到極致。閱讀實則是一個擴展趣味的過程。朱光潛說的“開疆拓土”。從趣味上打通心中的局限,這也是一種提升。
        所以人要嘗試去讀一些讀不懂或者不感興趣的書。
        人類所有的偉大心靈都曾在這里思考過、愛過、恨過。一個人的一生無論如何都太短暫,來不及嘗試所有的可能,經(jīng)歷所有的事情,體驗所有的事物。但恰恰是書將這一切都保留下來了。難道你不覺得,有生之年,進去哪怕只瞥一眼,也是好的嗎?
        《博爾赫斯談詩論藝》恰恰是這樣一本書。也許這么一本論詩的書遠在大多數(shù)人的趣味之外,從功利的角度看里面沒有值得你花費時間去探詢的東西。
      如果你帶著功利心去接近這本書的話,不管是想聽到關于詩的某種真理,還是想學到作詩的技巧,你都會空手而歸。功利總有一個對象,所有迎合功利的書都會清楚的捧出你想得到的東西。你想學技巧嗎?有作文技巧、人際技巧;你想快速獲得某一本難讀的書的中心思想嗎?有《資本論說什么》、《一小時讀懂華爾街》;你只想找一些美麗的詩句來填補內(nèi)心的空虛嗎?有《最美的100句古詩》。這些還不夠嗎?
        在接近一本真正的書時,你所有的希望都會落空。因為真正有價值的書其實是一種靈魂囈語,是一些說給另一個自己的話。尤其是詩,更增添了寫作的私人性。它并非為了投你所好。
        詩是這樣一種東西,毫無價值、浪費時間、晦澀難懂,讓你花費一個下午頭昏腦脹一無所獲。但你可曾問過自己,你到底想在詩中翻騰到什么呢?
      只有拋開功利心,隨意而閑適的翻開時,你才進入了詩本身。就像梭羅的《瓦爾登湖》,首先得考驗你的心境。你帶著一個伐木工人的心境而來,你怎么可能會遇到梭羅呢?
        博爾赫斯不是在談詩之上的某些真理,他只是在敘說自己的迷惑,帶你去體驗。這就是全部。難道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東西嗎?只有你將得到這件事忘記的時候,你才開始得到。忘記功利、慣常的嘈雜、他人、世界,剩下的就是詩本身?!霸姴⒉皇峭庠谟谖覀兊哪撤N東西,詩就埋伏在街角,隨時準備向我們撲來”。
        博爾赫斯把美掀開了一角。
        好了,我說的已經(jīng)夠多了。這樣一本書本來不需要這么多繁雜的介紹文字的。當我說時,我只是在詩的外圍打轉(zhuǎn),我并沒有進入書的核心。
      博爾赫斯說,你體驗了人生,也體驗了詩??墒窃愀獾氖谴蠖鄶?shù)人體驗了人生,壓根兒沒有發(fā)現(xiàn)詩。
        這本書就是這樣,讓你發(fā)現(xiàn)在你的趣味和經(jīng)驗之外,還有一些文字和美,是你沒有體驗過的。人生某些時候需要走向詩,就是說有時候要走向一些你不大熟悉的領域。一場美在我根本沒有意識到的時候綻放然后凋零,我竟沒有看到一絲痕跡。沒有比這更遺憾的了。
  •     這本書讓我想起另外一本書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兩本書有一脈相承的味道,是屬于真正走到了詩的本質(zhì)的書籍。
      
      博爾赫斯談到的隱喻讓人印象深刻,她走得很美,像夜色一樣,還有我愿意化為黑夜,那樣就可以用千百雙眼睛看著你。里面還說到了莊子夢蝴蝶的比喻,這種的解釋方法回歸到了詞源學本身。可能,我猜測,最高級的比喻總離不開人和自然界的相連。而這種相連,又貌離神合,哪怕走得偏遠,也是一種自由的使用和嘗試,不是么?
      
      現(xiàn)在學生的比喻,無不是形式化,徒懂得生動形象四字,完全不了解其中的使用方法。從本書受到的啟發(fā)是,我們可以先放寬相似的標準,另可能地讓本體喻體走得遠,然后逐步地追求可以神情上的相似。這才是真正地掌握好來自古人的文化傳統(tǒng)和技法。
      
      除了關于隱喻、翻譯等具象問題,本書談到的宏觀問題也是我能產(chǎn)生共鳴。我很早說過,詩不需意義,而又充滿詩意是衡量佳作的標準。因為詩作為凝聚的文字,無非是盡其可能地恢復音樂的榮光,或者應該說聲音的榮光。故而它的意思,不具備很高的價值。我們長期以來對他太苛刻了。所謂境界二字,不是對詩的高要求,而是對文的高要求。我們用著文的標準來檢視詩的韻味,很有逼良為娼的嫌疑。當然,客觀地說,是意境的追求是現(xiàn)代化的啟蒙期。
      
      博爾赫斯的談詩說藝,這個名取得很好,將詩演變成藝,這就通了一道門。這道門掌管著高標準。級高級高的地方,離上帝之子只有一個吻的距離。
      
      
  •     向十二種隱喻致敬
      
      
      大地的森林
      有如玻璃海 仿佛水晶 ①
      由眼睛組成的活物②
      離開圣經(jīng) 置身
      大地森林
      亂花繁星 漸入人迷③ 喃喃自語
      太多眼睛太多星星
      太多眼睛太多星星
      玫瑰玫瑰 你在那顆星星④
      
      
      
      我在川上曰 莊生曉夢迷蝴蝶⑤
      
      
      
      運作中的龐大機器
      步入一支牙簽
      對視鋼鐵般沉睡的死亡⑥
      
      
      
      核爆迸出的火花
      點燃了學過的課本
      仿佛整條連新路都起火燃燒
      就仿佛是整座廣州城都起火燃燒一樣⑦
      
     ?、? 《圣經(jīng) · 啟示錄》4∶6-4∶8
     ?、? 切斯特頓《第二個童年》 我不活到老得看不見壯闊夜色升空/天邊有一片比世界還大的云/還有一個有眼睛組成的怪獸
      ③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亂花漸欲迷人眼
     ?、? 安托萬·圣??诵跖謇铩缎⊥踝印?br />   ⑤ 《論語》子在川上曰;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 出自《莊子 · 齊物論》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 維吉爾《埃涅阿斯紀》愿你有個陰慘的夢,而他的是鋼鐵般的睡眠(Dire dreams to thee,and iron sleep,he bears)
     ?、? 參閱《貝奧武甫》《費尼斯堡殘篇》
      
      6.30 - 7.1
  •     “沒有人能夠把腳放進同樣的水中兩次。”(隱喻,P25)
      令博爾赫斯“恐懼”的是,“我們就是那河流,我們就像那河流一般地一去不回頭?!?br />   關于一條河流經(jīng)另一條河,韓東也有一首好的。
      
       渡河的隊伍
       韓東
      
      此刻一支隊伍在渡河
      此刻地面上兩條河流交叉在一起
      一條是不動的平靜的真正的河
      一條是黑色的向上進入對岸的山區(qū)
      一條河經(jīng)過一夜就要消失
      那條不動的平靜的河很久以前就在這里
      一條河流經(jīng)另一條河
      緩慢地謹慎地響起了那水聲
      此刻這僅是一支渡河的隊伍
      在以后的一百年里來往于這條河上
      從這里過去從下游回來
      八十里外,最后一名士兵上岸時已洗凈鎧甲上的血污
  •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by Luis.D.Hiluluk)
      
      發(fā)信人: hiluluk (庸醫(yī)), 信區(qū): masterpiece
      標 題: <博爾赫斯談詩論藝>摘抄
      發(fā)信站: 飲水思源 (2006年07月16日23:12:49 星期天)
      
      <博爾赫斯談詩論藝>摘抄
      This Craft of Verse by Jorge Luis Borges
      
      【第一講 詩之迷】
      
      發(fā)現(xiàn)新問題跟發(fā)現(xiàn)解決老問題的辦法比較起來,其實是同樣重要的?!狿2
      
      哲學史為何物?哲學不過是一段記錄印度人、中國人、希臘人學院學者、柏克萊主教、休謨、叔本華,以及所有種種的困惑史而已?!狿2
      
      我只要翻閱到有關美學的書時,就會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我會覺得自己在閱讀一些從來都沒有觀察過星空的天文學家的著作?!狿2
      
      我記得愛默生曾經(jīng)在某個地方談過,圖書館是一個魔法洞窯,里面住滿了死人。當你展開這些書頁時,這些死人就能獲得重生,就能夠再度得到生命。——P3
      
      我認為第一次閱讀詩的感覺才是真實的感覺,之后我們就很容易自我沉溺在這樣的感覺中,一再讓我們的感官與印象重現(xiàn)?!狿5
      
      每當我們讀詩的時候,藝術就這么發(fā)生了?!狿6
      
      大多數(shù)人類的偉大導師都不是偉大的著作家,而是演說家,這是事實。想想看畢達哥拉斯、基督、蘇格拉底、還有佛陀等人吧!——P6
      
      我記得蕭伯納說過,柏拉圖是創(chuàng)造出俗格拉底的劇作家,就像是那四位福音傳教者創(chuàng)造出基督一樣?!狿6
      
      一位教堂神父說過的話。他說,把一本書交到一個無知的人手中,跟把劍交到孩子的手中是一樣的危險。——P8
      
      叔本華也寫到,很多人誤以為買了一本書,也就等于買了整本書的內(nèi)容了。——P8
      
      希臘人一個古老的隱喻——這是一個比喻,或許也是一個事實,就是沒有人能夠把腳放在同樣的河水里兩次。我想,這里面是有恐懼的成分在。……我們跟河水一樣也一直都在改變,也很容易幻滅。——14
      
      我們無法用其他的文字來為詩下定義,這就像我們無法為咖啡的味道下定義、或是無法為紅色黃色、無法為憤怒、愛與仇恨、或者日出日落,還有對國家的愛來下定義一樣?!狿18
      
      圣奧古斯丁……說過:“時間是什么呢?如果別人沒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知道答案的。不過如果有人問我時間是什么的話,這時我就不知道了?!倍覍υ娨彩峭瑯拥母杏X?!狿19
      
      
      【第二講 隱喻】
      
      我們?nèi)绻殚喴槐竞玫脑~源詞典的話,查閱任何一個詞,都一定會找到一個在某個地方就已經(jīng)卡死的隱喻。——P21
      
      “國王”這個詞最原始的詞根是cyning,意思是“為同胞、為百姓挺身而出的人”——P22
      
      隱喻重要的是產(chǎn)生的效果,也就是要讓讀者或是聽眾把隱喻當隱喻看的效果——P22
      
      蝴蝶有種優(yōu)雅、稍縱即逝的特質(zhì)。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場夢,那么用來暗示的最佳比喻就是蝴蝶,而不是老虎。如果莊子夢到自己成了一臺打字機,這樣的比喻同樣不太好?;蚴浅闪艘活^鯨魚——這樣的比喻也一樣不好。我認為莊子在選擇表達觀念的措詞上是挑選到了一個最適當?shù)脑~匯了。——P29
      
      很不幸的是,所有的文學無不是由種種技巧所構(gòu)成的。長時間下來,這些詭計都會被識破。接著讀者便會感到厭煩?!狿30
      
      就我所知,暗示比任何一句平鋪直敘的話都還要來得有效力。或許人們心中總是有點不愛聽人訓話的傾向吧!——P31
      
      如果大膽一點地假設,當然我也可以說,比喻的模式只有十幾個而已,而所有的比喻也只不過是任意變換的文字游戲而已?!狿33
      
      你們一定也知道這首詩:“她優(yōu)美地走著,就像夜色一樣。”這句話是如此的完美,以至于我們都把這句話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想:“好吧,只要我們想寫的話,我們都可以寫出這樣的詩句?!辈贿^卻只有拜倫寫下了這樣的句子?!狿39
      
      【——第二講中的一些隱喻和詩句——】
      
      眼睛與星星
      “我希望化為夜晚,這樣我才能用數(shù)千只眼睛看著你入睡?!薄乩瓐D
      “我不會活到老得看不見壯闊夜色升空,/天邊有一片比世界還大的云/還有一個由眼睛組成的怪獸?!薄兴固仡D〈第二個童年〉
      
      時間與河流
      “時光在深夜中流逝。(Time flow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丁尼生〈秘密〉
      “我們的生命宛如那流水/流入那大海/了然無生氣?!薄锟?br />   
      女人與花朵
      “貌如花嬌(the color of flowers)”——R L 史蒂文森〈赫米斯頓的韋爾〉
      
      生命與夢
      “我們的本質(zhì)也如夢一般。(We are such stuff / As dreams are made on,and our little life / Is rounded with a sleep)”——莎士比亞〈暴風雨〉
      “我是夢到了我人生,抑或這就已經(jīng)是真實的人生了吧?”——福格威德〈哀歌〉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莊子〉
      “上帝崢嶸的面容,比湯匙還要閃亮,/綜合了一個毀滅性紙煙的意象,/因此我的生命(就像太陽與月亮)/也就模仿著一些從未發(fā)生過的事項?!薄厦魉?br />   
      死亡與睡眠
      “鋼鐵般沉睡的死亡(iron sleep of death)”——維吉爾〈埃涅阿斯記〉
      “死亡猶如夜幕初垂?!薄D?br />   “這里的樹林是如此可愛、深邃又深遠,/不過我還有未了的承諾要實現(xiàn),/在我入睡之前還有幾里路要趕,/在我入睡之前還有幾里路要趕?!薄_伯特 弗洛斯特
      
      戰(zhàn)爭與男人間的聚會
      “憤怒之聚會(a meeting of anger)”
      “男人間的陣式(the web of men)”
      
      其他比喻:火與戰(zhàn)火,月亮與鏡子,大海與巨鯨之路,血與蛇之水,
      其他詩句:“一座如玫瑰紅艷的城市,已經(jīng)有時間一半久遠?!薄妨帧此暮V摹?br />   
      
      【第三講 說故事】
      
      “詩人”這個字眼早就已經(jīng)一分為二了?,F(xiàn)在一談到詩人這個字眼,我們只會想到吟誦詩詞的文人,只會想到一些文縐縐的詩詞……不過,古人在談論到詩人的時候——詩人那時有“創(chuàng)造者”(maker)的意思——他們可不只是把詩人當成咬文嚼字的文人騷客,也把他們當成說故事的人(the teller of a tale)。——P42
      
      大家總是想要跟打敗仗的特洛伊人攀關系,而不是凱旋歸來的希臘人?;蛟S這是因為在失敗中總有一種特有的尊嚴,而這種尊嚴卻鮮少在勝利者身上找得到?!狿45
      
      其實“福音書”也可以有兩種閱讀方式。……只要你不是信徒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用一種全然另類的方式來閱讀這些故事。你可以把這當成是一個天才的故事,這個人認為他自己就是上帝,不過最后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不過是一介凡夫而已,而上帝——他的上帝——卻早已經(jīng)棄他而去。——P46
      
      我不認為古人的創(chuàng)意比現(xiàn)代人來得遜色?!狿48
      
      盡管有……等作家反對,我們還是很容易把小說當成史詩的退化。因為小說回歸了史詩的威嚴?!狿48
      
      不過,就如門肯指出的,大部分小說的精髓都在于人物的毀滅,在于角色的墮落?!狿49
      
      現(xiàn)在當大家談到圓滿大結(jié)局的時候,大家想到的知識惑騙大家的結(jié)局,或者說是比較商業(yè)手法的結(jié)局;大家都覺得很矯柔造作。即使大家的心中總是感到一股挫敗的尊嚴,不過幾個世紀以來,仍然殷切期望快樂凱旋的結(jié)局。例如說,一旦有人寫到金羊毛的故事,讀者與聽眾打從一開始就覺得,羊毛最后一定可以找得到的?!狿49
      
      不過現(xiàn)在開始嘗試冒險的話,我們也知道這些舉動最后都會失敗的?!覀冏x到弗蘭茨卡夫卡的〈城堡〉的時候,我們也都知道這個人最后還是進不了城堡。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真的完全相信快樂與成功的結(jié)局?;蛟S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吧!我想卡夫卡在想到要毀掉這本書的時候一定也是這么想的吧:他其實是想要寫下一本既快樂又能振奮人心的書,不過他就是覺得辦不到。當然啦,就算他真的寫了這樣一本書,大家也不會覺得他講的是實話?!狿49
      
      也正如愛倫坡提過的,整篇故事應該是為了最后一句話而創(chuàng)作,而整首詩歌也是為了最后一行而寫。——P50
      
      所有的故事情節(jié)其實都出自于少數(shù)幾個模式而已?!狿51
      
      從某方面來說,人們對于史詩的盼望相當饑渴……在世界各地都一樣,當人們在觀賞西部片的時候——請注意到對牛仔、沙漠、正義公理、地方警官以及射擊對決等種種的迷思——不管他們有沒有意識到,我想觀眾從這樣場面中還是得到了閱讀史詩的感覺。畢竟,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感覺并不是很重要?!狿53
      
      我認為小說正在崩解。所有小說上大膽有趣的實驗——例如時間轉(zhuǎn)換的觀念、從不同角色口中來敘述的觀念——雖然有的種種都朝向我們現(xiàn)在的時代演進,不過我們卻也感覺到小說已經(jīng)不復與我們同在了?!狿55
      
      我相信詩人將再度成為創(chuàng)造者。我的意思是,詩人除了會說故事以外,也會把故事吟唱出來。而且我們再也不會把這當成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就如我們不會覺得這兩件事在荷馬和維吉爾的史詩當中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狿55
      
      
      【第四講 文字-字音與翻譯】
      
      許多人普遍抱持一種迷信,認為所有翻譯的作品都會背棄獨一無二的原著。意大利文中的有個雙關詞更是將這種看法表露無疑,“譯者,叛徒也”(Traduttore traditore)……——P56
      
     ?。▎疼牛┧麑懙溃骸吧绱丝喽蹋鴮W海卻又如此無涯。”(The life is so short, the craft so long to learn.)——P62
      
      翻譯與原著作品之間的差別并不在于文本本身。假設我們不知道哪一個是原著,哪一個是翻譯的話,我們就可以很公平地評斷了。不過,很不幸,我們沒有辦法做到。也因此翻譯的作品總被認為略遜一籌。——P64
      
      事實上,就像馬修 阿諾德曾指出的,也許有人會說逐字翻譯不但可以達到文字奇異以及風格典雅的效果,也可以做出陌生(strangeness)的效果與美感(beauty)?!狿67
      
      現(xiàn)在大家都很喜歡逐字翻譯的作品,因為逐字翻譯的作品總能夠帶給我們所期待的以外悸動。事實上,甚至可以說我們已經(jīng)不需要原著作品了?;蛟S在以后,翻譯作品本身就會被認為是了不起的作品。——P72
      
      翻譯的優(yōu)劣其實應該由文字的使用來衡量,不過情形卻從來都不是如此。——P73
      
      總有一天,人們不會在乎歷史事件。也不會在乎美的歷史背景;他們關心的應該是美的事物本身。或許,他們根本就不應該關心詩人的名諱或是他們的生平事跡?!狿74
      
      (印度人)他們比較關心自身的問題,而不是這學家的生平事跡或是真實的歷史年序。所有種種有關大師的姓名、他們的生平背景、他們的的師出傳承等等——所有種種對他們而言完全不重要。他們關心的是宇宙間的謎。——P74
      
      
      【第五講 詩與思潮】
      
      沃爾特 佩特說過,所有的藝術都渴望達到音樂的境界?!狿76
      
      奧地利批評家漢斯立克也這么說過,音樂是我們能夠使用的語言,是我們能夠了解的語言,不過卻是我們無法翻譯的?!狿76
      
      史蒂文森認為文字只不過是阻礙,是權(quán)宜直計?!狿77
      
      文學作品所使用文字的意涵將會超越原先預期的使用目的。文字的功用就是針對日常生活的送往迎來而來的,只不過詩人多少讓這些文字成了魔術?!狿77
      
      語言并不像詞典告訴我們的那樣,語言并不是學術界或者哲學家的產(chǎn)物。相反的,語言是經(jīng)歷時間的考驗,經(jīng)過一段相當冗長的實驗醞釀的,是農(nóng)夫、漁民、獵人、騎士等人所演進出來的。語言不是從圖書館里頭產(chǎn)生的;而是從鄉(xiāng)野故里、汪汪大海、涓涓河流、漫漫長夜,從黎明破曉中演進出來的。——P80
      
      葉芝的一首短詩:“肉體上的老朽是智慧;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彼此熱愛著,卻是如此地無知?!薄啡鸬宜沟摹霸诒跔t的火焰熄滅之前,/讓我們尋找它們跟星星之間的關聯(lián)吧?!薄獜某橄蟮慕嵌葋砜?,這兩段詩的意思幾乎是相同的。不過他們帶動的感受卻很不一樣?!狿82
      
      有人這么認為,我們唯有在經(jīng)歷肉體欲望之后才會對哲學感興趣——或者說肉體欲望經(jīng)歷了我們之后——這樣說法,我想說錯的。我們也知道很多年輕熱情的哲學家;想想貝克萊(Berkeley)、斯賓諾沙(Spinoza)、還有叔本華(Schopenhauer)?!狿82
      
      “愛情剝奪了我們身上不朽的精神,/不過這個小東西還慈悲地帶給我們,”我們會想到詩人所講的正是他本人以及他所摯愛的人?!狿86
      
      寫詩的方式有兩種……其中一種是詩人使用很平凡的文字,不過卻能讓詩的感覺很不平凡——也就是從詩里面變出魔術?!狿87
      
      迪 昆西說過,所有的奇聞軼事都是偽造的。我卻認為,如果他能夠更深入研究這些傳聞的話,他就會改口了,他會說,這些奇聞軼事并非史實,不過基本上卻都是真的。如果故事講的是男人,而這個故事又幾乎是他個人的寫照;那么這個故事就是他的象征了?!狿92
      
      在最后,一場的講座中,我要談論的是一位小詩人——這位詩人的作品我也沒讀過,不過這位詩人的作品我一定寫過。我要談論的就是我自己。我也希望各位能夠原諒我做出這么讓大家倒胃口的事?!狿94
      
      
      
      【第六講 詩人的信條】
      
      事實上,我把所有的詩學理論都當成寫詩的工作?!狿95
      
      我覺得我讀過的東西遠比我寫出來的東西重要。我們都只閱讀我們喜歡的讀物——至于寫出來的東西就不一定是我們小要寫的,而是寫得出來的?!狿95
      
      我認為猶大(Judas)親吻耶穌時,當下就了解到他已經(jīng)是個叛徒了,淪為叛徒就是他的宿命,而且他也真的很終于邪惡的宿命?!狿97
      
      身為讀者的喜悅是超乎作者之上的,因為讀者不需要體驗種種煩惱焦慮:讀者只要感受喜悅就好了?!狿98
      
      雖然我們很容易認為厚重的巨著會帶來沉重的壓力,不過我卻認為,有很多書的地位就在于他們的長度。——P99
      
      年輕人好像特別喜歡這種強說愁的感覺;他們幾乎是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愁眉不展,而且他們通常也都能夠得逞。……讀到沃爾特 惠特曼的詩,然后才覺得我那時的郁郁寡歡是很可恥的。我覺得很可恥,因為我還會刻意閱讀陀斯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來讓自己更悶悶不樂?!狿101
      
      比喻是文學作品最根本的成分?!狿102
      
      記得諾克斯替教徒(Gnostics)說過,惟一能夠免于犯罪的方法就是去犯罪,因為從此以后你就會改過向善了?!狿105
      
      跟很多年輕作家一樣,我也曾以為自由詩體會比格律工整的詩要來得好寫。不過我現(xiàn)在可以相當肯定地說,自由詩體要比格律工整的古詩遠遠來得難寫?!狿106
      
      華麗的詞藻其實是虛榮的象征?!狿107
      
      我們都已經(jīng)是當代的作家了;我們干嘛還要動腦筋想跟隨當代流行?!狿108
      
      不管我們要不要成為當代人,我們都已經(jīng)是當代人了。或許就連我批判現(xiàn)代性的舉動其實也都是現(xiàn)代性的一種?!狿108
      
      我會寫一些故事,而我會寫下這些東西的原因是我相信這些事情——這不是相不相信歷史事件真?zhèn)蔚膶哟味?,而是像有人相信一個夢想或是理念那樣的層次?!狿109
      
      如果我這么說,華茲華斯以及魏爾蘭都是十九世紀相當優(yōu)秀的詩人,那么我就很可能落入陷阱,認為歲月多少摧毀了他們,而他們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么地優(yōu)秀了。我認為古老的想法——也就是說我們在認定完美的藝術作品的時候,可以完全不考慮時間的因素——這種說法其實才是比較勇敢的說法?!狿110
      
      印度人把所有的哲學家都當成當代的思想家。他們用當代哲學研究的術語來翻譯古老哲學家的作品。這種嘗試其實是很勇敢的?!狿110
      
      有些事情永遠都該摻雜一些不實的成分才好。把發(fā)生的時間一五一十的說出來還有什么成就可言呢?——P111
      
      如果要我對作家提出建議的話,我只會這么說:我會要求他們盡可能不要矯飾自己的作品。——P112
      
      我在寫作的時候是不會考慮到讀者的(因為讀者不過是一個想象的角色),我也不會考慮到我自己(或許這是因為我也不過是另一個想象的角色罷了),我想的是我要盡力傳達我的心聲,而且盡量不要搞砸了?!狿112
      
      我再也不相信表現(xiàn)這一套說法了:我只相信暗示?!艺J為當作家的只能暗示,要當讀者自己去想象。如果讀者反映夠快的話,他們會對我們僅僅點出帶過感到滿意的?!狿112
      
      我不認為智能才情跟作家的作品有什么關聯(lián)。我認為當代文學的罪過就是自我意識太重了?!狿113
      
      我在寫作的時候,我會試著把自己忘掉。——P113
      
      我覺得我們總是要試著去相信一些事情,即使這些事情后來讓你很失望也無所謂?!狿115
      
      
  •   誰說相比博爾赫斯馬爾克斯是笨蛋啊,兩個人的側(cè)重不同,博擅長講故事來延續(xù)人類集體的經(jīng)驗,而馬卻是通過敏銳的感受(對于每一個詞語精準的表述),殊途同歸呀。對于作家的私生活我覺得吧都是外人的想象而已,非常沒有必要把他們塑造成圣人。作家也有猥瑣下流的,因而放更多的精力去對待他們的作品吧。
  •   好文章需要用心找才能發(fā)現(xiàn)它所藏的地方。好文筆需要用心讀才能一睹它的會心之處。
  •   多謝LS美言!
  •   人類所有的偉大心靈都曾在這里思考過、愛過、恨過。一個人的一生無論如何都太短暫,來不及嘗試所有的可能,經(jīng)歷所有的事情,體驗所有的事物。但恰恰是書將這一切都保留下來了。難道你不覺得,有生之年,進去哪怕只瞥一眼,也是好的嗎?
  •   真好。也做了一些筆記,不過這次是在本子上的。
    最喜歡的兩句話:
    詩就埋伏在街角那頭。詩隨時都可能撲向我們。
    我覺得我們總是要試著去相信一些事情,即使這些事情后來讓你很失望也無所謂。
  •   飲水思源地址能給我嗎?
  •   http://bbs.sjtu.edu.cn/bbs0an,path,/groups/GROUP_5/masterpiece/D9708067B/D94F91725.html
  •   很喜歡博爾赫斯。
  •   囧,看到自己很久前的留言了……
  •   不錯! 有時候 我們很難用作家們的思考方式來看待世界
  •   是的。沒有人能理解這個老瘋子。
  •   有啥好理解的,面壁去
  •   寫《哈扎兒辭典》那廝說,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扭曲別人的說話,從這個觀點來看,沒有人可以理解別人。
    我們所能做的僅僅能試圖從最接近的角度去接受別人的思考結(jié)論,然后把它納入自己的世界觀里面。所以我認為,閱讀一個作者,弄明白他在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給我?guī)硎裁礃拥膯l(fā)^_^
  •   生于這個世界……我們不能理解任何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
    但是……為閱讀中,思想碰撞出的和諧音符欣慰……
  •   每個人是一座孤島嘛
    孤島也可以坐船過去
    通過作品能更好地理解作家
    但也只是“更好地”而已
    “人啊,了解你自己”。
    自己都無法了解更別說別人了。
    所以,只能是盡量
    盡量之后,也有好壞之分,
    卡夫卡就被他的好友,
    使得他揚名世界的朋友誤讀了
    對于每一個作家,都不要下定論。
    作為一個讀者,弄明白他想什么也許會讓你抓破頭,
    所以還是專心體會閱讀快感和別的所能從閱讀中得到的東西
  •   ‘書雖然是死的,但是如果我們閱讀他,就會活過來’
  •   看起來博爾赫斯和錢鐘書倒有很大程度的神似
  •   那個老頭,簡直就是迷,因為孤獨而豐富充實,令我高山仰止
  •   實際上博爾赫斯身上有著濃郁的英語文化傳統(tǒng)
  •   你的觀點 淺嘗輒止 若有若無 像是要說些什么 仔細一看 都是一些過眼云煙
  •   我們閱讀是在尋找相似的部分
    而很多相似部分是被類似博爾赫斯這樣的作家所喚醒的
  •   有理由認為,西方的文學史可以劃分為“博爾赫斯之前”和“博爾赫斯之后”。
    沒必要吧。說這句話,要么出于無知,要么出于無賴。
  •   我最深受啟發(fā)的是講詩與隱喻的,最后一節(jié)我基本沒仔細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東西不在最后。
    如果一個人的畢業(yè)論文寫博爾赫斯,我會堅決認為這不是個嚴肅的人,只是個貪圖享受的人,要知道,讀博爾赫斯就算動腦子也是一種享受,畢竟他沒有長篇。而我們寫論文的可愛的人,連博爾赫斯逗留生活過的地方去都沒有去過呢。
  •   天地之間,人世之內(nèi),我覺得最好不要奢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更不要信誓旦旦地告訴別人說,我什么都懂你。
  •   我認為博爾赫斯不會喜歡討論這個“懂不懂”的問題,因為他一直在讓我們相信,美就在我們周圍,幸??梢宰穼?,人生雖然孤獨但仍然可以得到拯救
  •   博爾赫斯是一個可讀性極強的作家,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他是一個掉書袋的寫作者,但掉得優(yōu)雅;他虛構(gòu)真實,虛構(gòu)虛假,同時又把虛構(gòu)放在一種神秘主義的真實感中,因此不會虛無。在拉美文學中,他的代表性并不是最突出的。博爾赫斯很對中國讀者的口味,因為他的虛構(gòu)迎合了我們對某種異族文化的想象,迎合了我們對抽象思維的缺乏耐心,迎合了我們對宏大敘事的厭倦。
    請不要把博爾赫斯抬到這樣高的位置吧,他只不過是個狡猾的寫作者而已。
  •   狡猾的寫作者為何只對了中國讀者的胃口呢?還是不要這樣為了不崇拜而不崇拜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