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完了

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者:金克木  頁數(shù):329  字數(shù):347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有這樣一個老頭 一 大約三年前,我的一個學哲學的朋友常到我的宿舍聊天。像任何喜歡讀書的年輕人一樣,我們的話題最后總是到達自己心目中的學術(shù)大家。有一次,他目光炯炯地告訴我,他心目中的當代大師,除海德格爾和維特根斯坦外,只有德里達和錢鐘書,并從各個方面說明為什么只有這四位才稱得上大師。他講完后,我小心翼翼地問,在這四個人后面,可不可以再加上一個中國人的名字呢?他毫不猶豫地說,不可能,中國再也沒有這個級別的人物了。 然后我給了他一個老頭的小冊子,并且告訴他,我認為這個老頭也堪稱大師?! 〉诙欤@個朋友又到我的宿舍來了。這次,他略顯得有些疲憊,但眼睛里卻充滿了光芒。他興沖沖地告訴我,他認同我的看法了,這個老頭可以列到他的當代大師的名單中。這次,他又從我的書架上拿走了這個老頭的幾本小冊子。等我書架上這個老頭的書差不多被他看完的時候,他開始了跟我此前一樣辛苦地從各個渠道收集這個老頭的書的過程?! ∵@個老頭就是這本書的作者金克木。為了看到更多如那個朋友一樣的充滿光芒的眼睛,我起意編這樣一本書?! 《?金克木,祖籍安徽壽縣,1912年生于江西。1930年,金克木到北平求學,1935年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做館員。1938年,金克木去香港任《立報》國際新聞編輯。1939年,金克木到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學和湖南大學任教。1941 年,經(jīng)友人周達夫介紹,金克木到印度加爾各答的中文報紙《印度日報》任編輯。囡機緣巧合和自己對于知識的熱愛,金克木很快學會了梵文,并對印度的狀況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1946年,金克木回國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1948年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1949年后,金克木的學術(shù)與人生之路跟中國的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沒有什么區(qū)別。上世紀70年代后,大地回春,金克木陸續(xù)重印和出版的著作有《印度文化論集》《比較文化論集》《舊學新知集》《末班車》《孔乙己還鄉(xiāng)》《風燭灰》等,譯著有《我的童年》《古代印度文藝理論文選》《摩訶婆羅多插話選》等。金克木的一生值得好好寫本傳記,肯定好玩和復雜得要命?,F(xiàn)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奇特老頭的幾個人生片斷?! ?936年,金克木和一位女性朋友到南京莫愁湖游玩。到了莫愁湖上,他們上了一條小船,因為女孩子的淘氣,他們被擱在湖心一條單槳的船上,而兩個人誰也不會劃船。那個女孩子“嘴角帶著笑意,一副狡黠神氣,仿佛說,‘看你怎么辦?’”于是年輕氣盛的金克木便專心研究起了劃船。經(jīng)過短時間的摸索,金克木發(fā)現(xiàn),因為小船沒有舵,槳是兼舵的?!皹獡芩姆较蚝陀昧Φ拇笮≈笓]著船尾和船頭。明是劃水,實是撥船?!本瓦@樣,金克木學會了劃獨槳船。 1939年,金克木在湖南大學教法文,暑假去拜訪羅常培。羅常培介紹他去見當時在昆明鄉(xiāng)間、時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的傅斯年。見到傅斯年,“ 霸道”的傅所長送了他一本英文注解的拉丁文的愷撒著《高盧戰(zhàn)記》。金克木匆匆學了書后附的拉丁語法概要,就從頭讀起來?!耙蛔x就放不下了。一句一句啃下去,越來興趣越大。真是奇妙的語言,奇特的書?!本瓦@樣,金克木學會了拉丁文。  上世紀40年代,金克木在印度結(jié)識“漢學”博士戈克雷。戈克雷其時正在??辫蟊尽都摗?,就邀請金克木跟他合作。因為原寫本殘卷的照片字太小、太不清楚,他們就從漢譯本和藏譯本先還原成梵文。結(jié)果,讓他們吃驚的“不是漢譯和藏譯的逐字‘死譯’的僵化,而是‘死譯’中還是各種本身語言習慣的特點。三種語言一對照,這部詞典式的書的拗口句子竟然也明白如話了,不過需要熟悉他們各自的術(shù)語和說法的‘密碼,罷了’”找到了這把鑰匙,兩人的??惫ぷ髟絹碓巾樌! ∩厦孢@些斷斷續(xù)續(xù)的文字看起來沒有太大的相關(guān)性,但如果我們不拘泥于事情表面的關(guān)聯(lián),而是把探詢的目光深入到金克木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路徑上,這些似乎不相關(guān)的文字或許就會變得孿生兄弟般親密。我們選編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qū)ふ业竭@條并不一目了然的路,看一看一路上美不勝收的景致。在編選的過程中,我小心翼翼地克制自己,把選文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nèi)——否則這將是一套全集的規(guī)模。于是就有了這本金克木談論讀書的書?! ∪?在一個知識越來越復雜,書出版得越來越多的時代,我們首先關(guān)心的當然是讀什么書。如果不加選擇,見書就讀,那每天以幾何倍數(shù)增長的圖書恐怕會炸掉我們的腦子,還免不了莊子的有涯隨無涯之譏。那么,該選擇哪些書來讀,又如何讀得懂呢? “有人記下一條軼事,說,歷史學家陳寅恪曾對人說過,他幼年時去見歷史學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對他說:‘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他當時很驚訝,以為那位學者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時,他才覺得那話有點道理:中國古書不過是那幾十種,是讀得完的。說這故事的人也是個老人,他賣了一個關(guān)子,說忘了問究竟是哪幾十種?,F(xiàn)在這些人都下世了,無從問起‘了?!蹦敲?,光是“中國古書”就“ 浩如煙海”,“怎么能讀得完呢?誰敢夸這海口?”夸這個??诘恼墙鹂四尽!爸痪蜁?,總有些書是絕大部分的書的基礎(chǔ),離了這些書,其他書就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累積起來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應當是少不了的必讀書或則說必備的知識基礎(chǔ)?!薄叭魹榱藢で蠡A(chǔ)文化知識,有創(chuàng)見能獨立的舊書就不多了。”就中國古書而言,不過是《易》《詩》《書》《春秋左傳》《禮記》《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等數(shù)種;就外國書而言,也不過《圣經(jīng)》《古蘭經(jīng)》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狄德羅、培根、貝克萊、康德、黑格爾、荷馬、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高爾基等人的著作。讀這些書,再配合一些簡略的歷史,“花費比‘三冬’多一點的時間,就一般人而言大約是‘文史足用’了”。  那這些“‘太空食品’一樣的書怎么消化?”我們選在第一輯里的大部分文章就是金克木提示怎樣消化這些“太空食品”的。選在前面的一部分是金克木勾畫的這些“太空食品”的系譜,有了這個系譜,我們就可以按圖索驥,不在枝枝杈杈的書上枉費精神。后面的一部分是個案分析,體現(xiàn)了金克木自己說的“生動活潑,篇幅不長”的風格,能讓我們“看懂并發(fā)生興趣” 。認真看完這些文章,按這個方法讀下去,說不定哪天我們也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 ——“書讀完了!” 但是古代的書跟我們的時代差距那么大,西方的書跟我們的思維習慣那樣不同,印度的書有著那樣不可思議的想象,我們?nèi)绾文懿鸪切┍趬?,明白作者的弦外之音,從容地進入書的世界,跟那些偉大的作者共同探討世界的秘密呢?金克木的方法是“福爾摩斯式讀書法”和“讀書得間”——這是本書第二輯的內(nèi)容。  要讀懂作者的書,不能用“兢兢業(yè)業(yè)唯恐作者打手心讀法,是把他當作朋友共同談論的讀法,所以也不是以我為主的讀法,更不是以對方為資料或為敵人的讀法。這種談論式的讀法,和書對話,……是很有趣味的”?!耙坏M入角色’,和作者、譯者同步走,盡管路途坎坷,仍會發(fā)現(xiàn)其中隱隱有福爾摩斯在偵探什么。要求剖解什么疑難案件,猜謎,辯論,宣判。”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要有尚友古人的胸襟和氣魄,敢于并且從容地把作者當朋友;一層是跟著作者的思路前進,看他對這些問題的描述或論證能否說服我們。這樣做也有兩種收獲,一是讀書時始終興致盎然,二是讀會的書就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把有字的部分讀會了,怎么讀那些書的空白部分呢?——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肮湃擞袀€說法叫‘讀書得間’,大概是說讀出字里行間的微言大義,于無字處看出字來。其實行間的空白還是由字句來的;若沒有字,行間空白也沒有了。”“古書和今書,空白處總可以找出問題來的。不一定是書錯,也許是在書之外,總之,讀者要發(fā)現(xiàn)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不是專挑錯?!  蔽覀儾环涟堰@個稱作金克木的“得間讀書法”。用這個方法讀書,可以明白作書者的苦心孤詣和弦外之音,更有甚者,會發(fā)現(xiàn)古人著述的秘密?!安坏饡渌艜灿袃?nèi)外之別。講給別人聽的,自己人內(nèi)部用的,大有不同?!焙芏鄦栴}“‘預流’的內(nèi)行心里明白,‘未入流’的外行莫名其妙”。當我們知道這些古人的行間甚至書間空白的時候,那本書才會打開大門,高高興興地迎我們進去?! ‘斎唬x好了書,卻不能讓這些書活在當下,不能“茍日新,又日新” ,那我們不過成了“兩腳書櫥”。如何避免這個問題,怎樣才能在書和現(xiàn)實的世界里出入無間?這正是本書第三輯的內(nèi)容——“讀書·讀人·讀物”?! 〗鹂四境Uf,他的文章“看來說的都是過去……可是論到文化思想都與現(xiàn)在不無關(guān)聯(lián)”。“所讀之書雖出于古而實存于今……所以這里說的古同時是今?!苯鹂四娟P(guān)注的,正是古代跟現(xiàn)在的極大相關(guān)度,并間接地指向未來?!八袑Α^去,的解說都出于‘現(xiàn)在’,而且都引向‘未來’?!泵撾x了對“現(xiàn)在”的反應和對“未來”的關(guān)注,那些古書只不過是輪扁所說的“ 古人之糟粕”,棄之不足惜的?! 〉x通了書還不行,“物是書.符號也是書,人也是書,有字的和無字的也都是書”,因此需要“讀書、讀人、讀物”。“我讀過的書遠沒有聽過的話多,因此我以為我的一點知識還是從聽人說話來得多。其實讀書也可以說是聽古人、外國人、見不到面或見面而聽不到他講課的人的話。反過來,聽話也可以說是一種讀書。也許這可以叫作‘讀人’。”“讀人”很難,但 “不知人,無以知言也”,“知人”正是“知言”和“知書”的重要的一步。最難的是讀物,“物比人、比書都難讀,它不會說話;不過它很可靠,假古董也是真東西。”“到處有物如書,只是各人讀法不同?!弊x書就是讀人,讀人就是讀物,反過來,讀物也是讀人,讀人也是讀書。金克木這種破掉壁壘的方法,大有古人“萬物皆備于我”的氣概,較之“生死書叢里”的讀書者境界要大得多。錢鐘書力倡“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shù)未裂”,意在溝通東西,打通南北,要人能“通”。金克木也提倡一種有意味的通?!白x書、讀人、讀物”的“通”與中書君的“通”是一是二?頗值得我們好好思量。但無疑,有了這個“讀書、讀人、讀物”的通,我們此前提到的金克木那些斷斷續(xù)續(xù)的人生片斷就有了一個相通的根蒂。  當然,書是否真的能夠讀完,人和物是不是真的就能讀得通,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事情,要親自領(lǐng)會體驗才好。但毫無疑問,金克木在這里給了我們一個進入書的世界的方便法門。  四 臨了要說明一下書中數(shù)字、標點的用法和文章的寫作年份問題。為尊重原作,我們不對金克木與現(xiàn)行規(guī)定不一致的數(shù)字和標點符號用法強做統(tǒng)一,而是按金克木的習慣照排。文章末尾原有年份的,一仍其舊。部分未標明年份的,編者根據(jù)各種資料推定寫上,為與原標年份的區(qū)別,加括號(如(一九八四年))標明。另有少數(shù)年份尚難確定的,闕疑?! ∽詈螅覀儜摳兄x金木嬰女士和錢文忠先生。金木嬰女士欣然為本書寫了后記,而錢文忠先生也慷慨地同意把他那篇“懂得”的文章收在了本書中。  黃德海 2005年12月

內(nèi)容概要

金克木先生以小學畢業(yè)的學歷而卓然成一代大家,其讀書方法自有幽微獨到之處。惜其關(guān)于讀書方法的文章廣而且雜,搜求為難,故今日向?qū)W之人,得片羽易,欲窺其全貌則難。本書編者從金克木三十余部著作中精選出有關(guān)讀書方法的文章五十余篇,分為“書讀完了”——讀什么書,“福爾摩斯與讀書得間”——怎么讀書,“讀書·讀人·讀物”——讀通書三輯。一冊在手,一代大家的讀書法門大略已備。   金克木文章皆健朗流利,循循善誘。讀者見指得月,或可在讀書上登堂入室。

作者簡介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筆名辛竹。生于江西,祖籍安徽壽縣。1941年先生經(jīng)緬甸到印度在加爾各答游學,同時學習印度語和梵語。1943年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鉆研佛學,同時學習梵文和巴利文。金先生學貫東西,知兼古今,一生筆耕不輟,留下學術(shù)專著三十余種。主要文學著作有

書籍目錄

有這樣一個老頭第1輯 “書讀完了”  “書讀完了” 談讀書的“格式塔” 傳統(tǒng)思想文獻尋根 “古文新選”隨想 世紀末讀《書》 上古御前的會議 讀《西伯戡黎》 兵馬俑作戰(zhàn) 《春秋》符號 《春秋》數(shù)學·線性思維 重讀“崤之戰(zhàn)” 古書試新讀 《論語》“子日”析 讀《大學》 公孫龍·名家·立體思維 “道、理”·《列子》 《四書》顯“晦” 《心經(jīng)》現(xiàn)代一解 再閱《楞伽》 孤獨的磨鏡片人第2輯 福爾摩斯與讀書得間 《存在與虛無》·《邏輯哲學論》·《心經(jīng)》 讀書得間 閑話天文 讀書法 古今對話:讀書 與書對話:《禮記》 讀古詩 與詩對話:《詠杯》 與文對話:《送董邵南序》 談《千字文》 秋菊·戴震 談談漢譯佛教文獻 怎樣讀漢譯佛典 甘地論 談外語課本 奧卡姆剃刀 紡伯與浮士德第3輯 讀書·讀人·讀物 讀書·讀人·讀物 讀書——讀語言世界 文體四邊形 文化三型·中國四學 顯文化·隱文化 治“序”·“亂”序 臺詞·潛臺詞 古“讀書無用論” 一夢三千年:周公 試說武則天 九方子(又名《古今對話錄》) 三訪九方子 新鏡花緣 孔乙己外傳 玉梨魂不散·金鎖記重來——談歷史的荒誕附錄 智慧與學術(shù)的相生相克后記再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傳統(tǒng)思想文獻尋根 傳統(tǒng)是什么?我想指的是從古時一代又一代傳到現(xiàn)代的文化之統(tǒng)。這個 “統(tǒng)”有種種形式改變,但骨子里還是傳下來的“統(tǒng)”,而且不是屬于一個 人一個人的。文化與自然界容易分別,但本身難界定。我想將范圍縮小定為 很多人而非個別人的思想。例如甲骨占卜很古老了,早已斷了,連卜辭的字 都難認了,可是傳下來的思想的“統(tǒng)”沒有斷。拋出一枚硬幣,看落下來朝 上的面是什么,這不是燒灼龜甲看裂紋走向嗎?《周易》的語言現(xiàn)在懂的人 不多,但《周易》的占卜思想現(xiàn)在還活在不少人的心里而且見于行為可以察 考。又如《尚書·湯誓》很古老了,但字字句句的意思不是還可以在現(xiàn)代重 現(xiàn)嗎?人可以拋棄火把用電燈,但照明不變。穿長袍馬褂的張三改穿西服仍 舊是張三。當然變了形象也有了區(qū)別,但仍有不變者在。這不能說是“繼承 ”。這是在變化中傳下來的,不隨任何個人意志決定要繼承或拋棄的。至于 斷了的就很難說。已經(jīng)斷了,早已沒有了,還說什么?那也不是由于某個人 的意志而斷的。要肯定過去而否定現(xiàn)在,或者要否定過去而肯定現(xiàn)在,都是 徒勞無功的,歷史已經(jīng)再三證明了。 傳統(tǒng)思想要古今互相印證。今人思想可以憑言語行為推斷,古人思想只 有憑文獻和文物??梢杂山袼莨?,也可以由古見今,將古籍排個圖式以見現(xiàn) 代思想傳統(tǒng)之根。我想來試一試。 想看清自己的可以先對照別人的。有個參照系可以比較明白。那就先從 國外當代思潮談起。 二十世紀,再短些說是從二次大戰(zhàn)結(jié)束到現(xiàn)在的五十年間,國外的文化 思想有一點很值得重視,那便是對語言各方面的再認識。向來大家以為語言 只是工具,思維的工具,思想交流或通訊即互通信息的工具,手段,是載體 ,容器,外殼?,F(xiàn)在認識到語言不僅是工具,它本身又是思想,又是行為。 語言不止有一種形式??谡Z、書面語以外不僅有手勢語、藝術(shù)語言、科學符 號語言,還有非語言。語言還原到邏各斯。這個希臘字在《新約·約翰福音 》開頭譯作漢語的“道”:“太初有道。”恰好,漢語的道字是說話,又是 道理,又是道路。道和邏各斯一樣,兼有語言、思想、行為三義,是言、思 、行,也是聞、思、修。由此,對語言分析出了兩個方面:一是語言和道的 結(jié)構(gòu)性和非結(jié)構(gòu)性。二是語言思維和非思維,或說潛在的意識。前一條是通 過語言學的認識。后一條是通過心理學的認識。這也可以用從邏各斯衍化出 來的另一個字來表示:邏輯。那就是邏輯結(jié)構(gòu)的,或說是理性的;以及非邏 輯結(jié)構(gòu)的,或說是非理性的。這樣較易理解,但不如用邏各斯包孕較全。就 我前些年見到不多的外國有關(guān)新書原文說,平常所謂人文科學或思想文化或 文化思想中爭論的問題,核心就在這里。包括文學藝術(shù)在內(nèi),文化上到處是 兩套思想和說法好像水火互不相容。我看這可以和我們的傳統(tǒng)思想的坐標軸 通連起來觀察。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眱煞N道:常道,非常道???子說:“天下有道”,“天下無道”,也是兩種道:有道的道和無道時行的 另一種道,或說是無道的道。他們說的是不是邏輯的和非邏輯的,理性的和 非理性的,結(jié)構(gòu)性的和非結(jié)構(gòu)性的,語言的和非語言的?確切說,彼此大有 不同,但概括說,是不是穿長袍馬褂和穿西服的不同?是不是中國話和外國 話的不同?我看中國和外國的思想的不同不能籠統(tǒng)說是上述兩套道的不同。 中外不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而是各自有這兩套道。外國的,例如古希 臘的蘇格拉底前后有不同,或說是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不同。后蘇格拉底 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不同,不論怎么大,仍屬于邏各斯一類,不屬于非 邏各斯。前蘇格拉底的畢達哥拉斯卻能把勾股定理看成是神秘的原理,邏輯 的仿佛成為非邏輯的,數(shù)學變成非數(shù)學。赫拉克利特論邏各斯和亞里士多德 的思想不同,而和印度有些佛經(jīng)中說的驚人相似?;浇躺駥W采納了柏拉圖 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而奧古斯丁和阿奎那好像又回到了蘇格拉底以前。我 們震驚于外國的科學發(fā)達,常忘記或不注意他們的神學也比中國發(fā)達。牛頓 、達爾文、愛因斯坦都通曉神學。 現(xiàn)在回到中國的坐標軸。孔子和老子的道是在一條線上各講兩種道,彼 此不是兩極端,所以當出現(xiàn)另一條線上的異端的道時就混亂了。那一端不叫 道而叫法:佛法。漢代開始在西域流行,漢以后迅速擴展到中原以至全中國 。這法和原來的道似乎在許多方面都是“勢不兩立”的。這是不是邏各斯和 非邏各斯的對立?有一些,但不全是,因為佛法本身也包含了這兩種的對立 。佛法內(nèi)部的爭吵和斗爭以及對外的努力一致,比中國原來的孔子之道和老 子之道的對立更激烈得多。仔細看看,孔、老兩家的道,也像佛家的法一樣 ,本來也包含著這種對立。因此異端來后可以由斗爭而合并。說中國和外國 的思想對立不是確切的說法。說有兩種思想的對立,在中國和外國的表現(xiàn)不 同,主從不同,比較合乎實際。 從以上所說看來,很明顯,我是站在邏各斯或道或邏輯或結(jié)構(gòu)一邊說話 的,因為我要用語言說話。若是要我從另一邊說話,那我只好不說話,無法 說話,或者只有用另一種語言說話,用非結(jié)構(gòu)性語言說話,或者用形象的或 非形象的藝術(shù)語言說話,可惜連藝術(shù)語言中也避免不了這種對立。 現(xiàn)在我把上面想講出的意思縮小到文獻范圍以內(nèi),再縮小到中國的漢語 文獻,包括翻譯文獻,試試看能不能理出一個系統(tǒng)來。凡是系統(tǒng)都有漏洞。 沒有網(wǎng)眼不能成為網(wǎng)。但是有建構(gòu)就容易看清楚。當然這是“但觀大略”, 好比格式塔心理學的看法,一眼望去看那張臉,不必仔細分辨眉毛眼睛鼻子 嘴的幾何圖形,就立刻能看出是美人西施還是丑女嫫母,不論她是微笑著還 是皺眉毛。這樣一眼望去其實并不是模糊籠統(tǒng),而是積累了無數(shù)經(jīng)驗,包含 著經(jīng)過分析綜合成立的不自知覺不必想到的“先識”的,否則就下不了格式 塔(完形)的判斷。嬰兒初生,可以認識乳,但要分辨出乳以外的母親和其他 女性還需要積累。他不會說話,用的是非語言思維。我這樣用心理學比喻, 正像國際上近幾十年不少人試從邏各斯去說非邏各斯那樣。其實這也是中國 從前人用語言說明非語言那樣的。以上我所說得太簡略,不能再展開,對于 已知近幾十年中外有關(guān)情況的讀者來說,不論他們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怎樣 ,都會知道我所說的是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樣說。每人心中都有自覺和不自 覺的自己的思維線路,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我所說的可能對別人有參照的價值。 簡單說,我想從文獻中追中國傳統(tǒng)思想之根,追到佛“法”的“六經(jīng)” 和孔、老的“道”的“六經(jīng)”。先說“法”,后說“道”。文獻中只列出“ 經(jīng)”,因為這在事實上和理論上都是思想的根。蔡伯喈的《郭有道碑》文中 說:“匪唯摭華,乃尋厥根?!笨梢姮F(xiàn)在常用的“尋根”一詞在文獻中也是 有根的。莫看枝葉茂盛四方八面,追到根只是一小撮。人人知道的才是根, 但是彼此題目相同,作的文章不一樣。P13-15

編輯推薦

  許多名人這樣評價《書讀完了》的作者金克木  大家喜歡他的散文隨筆,喜歡他的文化評論,其實也就是一句話,被他字里行間的智慧迷倒了。智慧總是和神秘聯(lián)系在一起的,金先生也就漸漸成了一個文化傳奇?!  X文忠  說金先生的學問是絕學,不是說他所研究過的學問和領(lǐng)域別人再也學不會,或不會有人再去研究。而是說像他那樣能將古今中外各個學科、各——張汝倫  像金先生那么博學的長者,并非絕無僅有;但像他那樣保持童心,無所顧忌,探索不已的,可就難以尋覓了。以“老頑童”的心態(tài)與姿態(tài),挑戰(zhàn)各種有形無形的權(quán)威——包括難以逾越的學科邊界,實在是妙不可言?!  嚻皆?/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書讀完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算是金克木先生比較容易懂的隨筆了,讓我在讀書方面更有方法了。
  •   一代大家,吾輩楷模。在當今網(wǎng)絡(luò)、影視、期刊橫流的時代,有多少人閱讀經(jīng)典?
  •   書很好 包裝很好 速度不快 書很好看 謝謝當當
  •   前天晚上訂的,今天上午就到了,速度非常快,送貨的人服務也很好
  •   應該好書,會有用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