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者:林甘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印張15.5,插頁8
作者簡介
林甘泉,1931年11月生,福建省石獅市人,1949年4月廈門大學歷史系肄業(yè)。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干事,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編輯部編輯,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副所長、所長?,F(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史學會副會長、秦漢史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中國封建土地制度史》第l卷(主編),《中國史稿》第2、3卷(合著,郭沫若主編),《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合著),《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主編),《郭沫若與中國史學》(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秦漢電卷》(主編)。先后發(fā)表有關先秦史、秦漢史、社會經濟史、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的學術論文五十余篇。
書籍目錄
自序/1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中國古代社會/1中國古代土地私有化的具體途徑/24領主制與地主制:封建生產方式的兩種類型/64對西周土地關系的幾點新認識——讀岐山董家村出土銅器銘文/85說庶人的身份/95從出土文物看春秋戰(zhàn)國間的社會變革/103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125漢代的土地繼承與土地買賣/160“侍廷里父老倬”與古代公社組織殘余問題/190漢簡所見西北邊塞的商品交換和買賣契約/205秦漢的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222“養(yǎng)生”與“送死”: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250歷史主義與階級觀點/275再論歷史主義與階級觀點/289關于史論結合問題/312歷史遺產與愛國主義教育/318論歷史文明遺產的批判繼承/32720世紀的中國歷史學/346新的起點:世紀之交的中國歷史學/385世紀之交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幾個熱點問題/405關于史學理論建設的幾點意見/429從《十批判書》看郭沫若的史學思想/438五十年的回憶和思考/459我仍然信仰唯物史觀/469主要著作目錄/484
章節(jié)摘錄
書摘自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關于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討論一直吸引著國內外學者的注意。在這場討論中,值得注意的是,國外有不少學者都把中國看作是亞細亞生產方式的重要典型。有的人,或者出于他們敵視中國革命的立場,或者因為對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缺乏了解,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散布了不少錯誤的觀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叛徒卡爾·威特福格在他的《東方專制主義》(1957年出版)和其他一些著作中,就曾利用亞細亞生產方式肆意誹謗和攻擊中國革命。迄今為止,我國學術界對威特福格的著作還沒有給予應有的批判,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另外有一些外國學者,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不同于威特福格,但他們對中國歷史和現(xiàn)實所發(fā)表的一些意見也是不正確的。例如,意大利米蘭藝術學院的翁貝托。梅洛蒂教授,在他那本很有影響的研究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專著《馬克思與第三世界55(1972年出版)中,也說什么中國是“亞細亞,社會的最典型例子”,稱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植根于亞細亞生產方式基礎之上的“官僚主義的集體制”。梅洛蒂的這本書盡管包含了一些令人感到興趣和值得重視的論點,但全書的基本觀點卻是我們所不能同意的。 本文旨在討論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中國古代社會的關系,順便對梅洛蒂的某些觀點提出不同意見。P1 一、亞細亞生產方式的涵義與爭論的癥結 對于馬克思所提出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不同理解,歸納起來,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意見:(一)認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原始社會或原始公社;(二)認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從原始社會轉向階級社會的過渡階段;(三)認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繼原始社會之后,既不同于奴隸社會、也不同于封建社會的一個獨立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四)認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東方的奴隸社會;(五)認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奴隸制和封建制的混合社會形態(tài);(六)認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東方的封建社會;(七)認為亞細亞生產方式是馬克思早期的一種假設,后來他已經放棄了這一概念。以上幾種論者,都聲稱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根據。這種情況不能不促使我們認真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論述,前后是否有所變化?二是人們所引證的馬、恩的論述,是否都能用來說明亞細亞生產方式?如果我們不是根據馬、恩在不同場合所說的片言只語,而是從馬克思主義社會經濟形態(tài)學說的形成過程,對亞細亞生產方式作歷史的考察,也許就可以在認識上找到一些共同點,從而有利于這個問題的解決。 在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討論中,有一點是大多數人都承認的,即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原始社會史的認識,有一個發(fā)展過程。在1847年寫的《共產黨宣言》中,他們有這樣一句話:“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焙髞?,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這句話的下面,加了一個注說: 確切地說,這是指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1847年,社會的史前狀態(tài),全部成文史以前的社會組織,幾乎還完全沒有人知道。后來,哈克斯特豪森發(fā)現(xiàn)了俄國的土地公有制,毛勒證明P2
編輯推薦
本書收入的各篇文章,內容涉及周秦兩漢社會經濟史、史學理論和20世紀史學史三個方面,都是發(fā)表過的舊作,大體反映了我50年來從事歷史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闡述歷史主義和階級觀點是統(tǒng)一的,不存在沒有歷史主義的階級觀點,也不存在沒有階級觀點的歷史主義等理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