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論叢(第三輯)

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者:朱恒夫 編  頁數(shù):315  

內容概要

在這里,我們想和從事藝術研究的學者們交流這樣一個淺陋的看法: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人多年從事藝術理論或某一藝術門類的研究,著書立說,探索藝術規(guī)律、藝術特點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法等等,但他們卻很少或從未做過藝術實踐的工作,做戲劇、電影研究的學者既未寫過劇本,也未有過一次演出實踐;做書法研究的,自己競沒有在寫字上下過功夫,寫出來的字不那么好看;作音樂研究的,則不會作曲。雖然,所發(fā)表的論著不乏新穎而深刻的思想,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但畢竟是在岸上觀“漁”,讓人總感覺到一些學者表述的理論與藝術實踐有點“隔”,從事藝術實踐的人看了以后,會認為是行外人說的話。我們當然不能要求每一個學者,都成為藝術家或作家,但進行一些藝術實踐活動,體驗藝術創(chuàng)作的甘苦,經歷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即使不成功,也是有益處的,至少會使你的“藝術理論”更加貼近藝術,對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有更大的啟發(fā)作用。

書籍目錄

主編致語由儀式衍生出的戲劇觀念宋代南戲的興起與發(fā)展仙凡愛情劇的文化觀照論馬致遠雜劇中陳摶形象的塑造胡祗通的生平和曲論昆曲:文人戲曲的形成《浣紗記》歷史圖景的矛盾性與作者心態(tài)論明代昆腔戲曲選本被歷史遺忘的輝煌——紀念祁劇誕生五百年“馬披”瑣談大致坡“瓊劇現(xiàn)象”透析徽商與西商對戲曲的貢獻當代臺灣戲曲研究綜述 我們誤解了傳統(tǒng)——有感于黃梅劇《公司》由《徽州女人》、《公司》看戲曲肢體語匯的發(fā)展走向及其劇目品質定位20世紀90年代中國戲劇的兩種藝術傾向關于樂府古辭《巾舞歌詩》音樂“意境”的空間營造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后電影市場開發(fā)初探全球化語境中的父親敘事——對當下電影中父親形象及文化角色的考察方言電視劇的藝術特質及審美效床娛樂文化的到來與文化娛樂的危機——認識娛樂時代的傳媒文化走向為時代作證 替山川代言——黃純堯山水畫集序紅樓夢南言(卷一、卷二)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藝術論叢(第三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