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1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者:趙振鐸 頁數(shù):23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趙振鐸先生的《字典論》,是我國系統(tǒng)論述大型字典編纂的首部專著。其突出的特色是,在繼承與發(fā)揚歷代字典編纂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給字典學作出合理的學科定性定位,并初步構建了大型漢語字典編纂體制的現(xiàn)代模式,給今后字典,特別是大型字典編纂,指出了一條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徑。
作者簡介
趙振鐸教授我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1928年12月出生于四川成都一個書香世家。幼年從祖父趙少咸教授學習,1948年考上川大以后更在祖父的指導下治聲韻訓詁之學。1952年秋,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53年曾去北京大學中文系進修兩年,師從高名凱教授學習語言學理論,1959年秋到1961年夏曾去蘇聯(lián)講學兩年。以后就一直在川大中文系工作。先后為本科生開出“語言學引論”、“現(xiàn)代漢語”、“語法修辭”、“普通語言學”、“斯大林《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導讀”、《辭書學》等課程。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90年被國務院學科評審組評為漢語史專業(yè)博士生導師。曾為研究生開出“古代文獻知識”、“訓詁學”、“音韻學”、“漢語古音學”、“中國語言學史”、“中國語言學名著導讀”(《爾雅》、《廣雅》、《方言》、《廣韻》)等課程。1975年5月參考加《漢語大字典》的編纂工作,任常務副主編兼編纂處副主任,主持《漢語大字典》編纂處的日常業(yè)務工作,確保該書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出版,這部大型的語文工具書曾獲得了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項獎勵,也使他走上了辭書編纂和研究的道路。?在這幾十年的教學和科學研究時間里,他出版了《古代文獻知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古代辭書史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訓詁學綱要》(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訓詁學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音韻學綱要》(巴蜀書社1990年)、《辭書學綱要》(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等著作。先后在《中國語文》、《古漢語研究》、《辭書研究》等刊物發(fā)表了論文百余篇。目前正在從事《集韻疏證》的撰寫工作,估計全書約四百五十萬字。 趙振鐸曾任中文系副主任,川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漢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行政職務。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被省政府評為學術帶頭人。在社會兼職方面,曾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語言學會副會長。現(xiàn)任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辭書學會顧問,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語言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省古籍整理規(guī)劃領導小組學術委員會委員。項楚教授我國著名的敦煌學家、文獻學家、語言學家和文學史家。浙江永嘉縣人,1940年出生,1962年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考取四川大學中國文學史專業(yè)研究生,師從龐石帚教授攻治六朝唐宋文學。文革中分配到軍墾農(nóng)場勞動兩年,又當了10年中學教師?,F(xiàn)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古籍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字·字典·字典學第二章 我國字典編寫的傳統(tǒng)第三章 收字雜議第四章 字頭的編排第五章 古文字形體的收列第六章 字源考訂第七章 論音項第八章 古音的標注第九章 審音管窺第十章 義項的確立第十一章 字義的類型第十二章 名物字的釋義第十三章 字的通假義第十四章 字典的釋義第十五章 字典的舉例第十六章 引例諸要第十七章 引例諸忌第十八章 異體字第十九章 說訛字第二十章 資料工作的反思第二十一章 隊伍的建設第二十二章 審稿和定稿第二十三章 字典的修訂字典情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