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何炳松 著 頁數:361 字數:29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何炳松史學論文集》收錄何炳松主要的史學論文26篇。何氏著述融會古今,學貫中西,這些論文范圍包括中國史、世界史,古代史、現代史,內容涉及歷史本體論、史學方法論,有對史料及歷史人物的考察,有對史籍著述方法的辨析,也有中西文化發(fā)展的哲學思辨,反映了何氏學術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書籍目錄
中國政黨小史
中國古代國際法
讀章學誠《文史通義》札記
《史通》評論
章學誠史學管窺
《元史外紀》譯者導言及原序
五代時之文化
蒙古史導言并序
增補章實齋年譜序
論所謂“國學”
中華民族起源之新神話
歷史上之演化問題及其研究法
東三省的國際關系
秦始皇帝
中國史學之發(fā)展
怎樣研究史地
我國史前史的輪廓
中國文化西傳考
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及其前途
西史小記
西洋中小學中的史學研究法
西洋史與他種科目的關系
人類史上的慘殺案
帝國主義與國家主義
現代西洋國家主義運動史略
十年來之世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至于歷朝戶口,據后唐李琪所述謂:“軒黃以前,不可詳記。自堯湮洪水,禹作司空,于時辦九等之田,收什一之稅。其時戶一千三百余萬,定墾地約九百二十萬頃。最為太平之盛。及商革夏命,重立田制。每私田十畝,種公田一畝,水旱同之,亦什一之義也。洎乎周室立井田之法,大約百里之國,提封萬井,出車百乘,戎馬四百匹;畿內兵車萬乘,馬四萬匹。以田法論之,亦什一之制也。故當成、康之世,比堯、舜之朝,戶口更增二十余萬。非他術也,蓋三代以前,皆量人以為出,計農以立軍,雖逢水旱之災,而有兇荒之備。降及秦、漢,重稅工商。急關市之征,倍舟車之算。人戶既以減耗,古制猶以兼行。按此時戶口尚有千二百余萬,墾田亦八百萬頃。至乎三國并興,兩晉之后,則農夫少于軍眾,戰(zhàn)馬多于耕牛。供軍須奪于農糧,秣馬必侵于牛草。于是天下戶口只有二百四十余萬。洎隋文之代,兩漢比隆。及煬帝之年,又三分去一。我唐太宗文皇帝以四夷初定,百姓未豐,延訪群臣,各陳所見。惟魏徵獨勸文皇力行王道,由是輕徭薄賦,不奪農時。進賢良,悅忠直,天下粟價,斟直兩錢。自貞觀至于開元,將及一千九百萬戶,五千三百萬口,墾田一千四百萬頃。比之堯、舜,又極增加。是知救人瘼者,以重斂為病源;料兵食者,以惠農為軍政。”卷五十八列傳李琪。 附著者個人之旨趣 著者嘗欲試著一部《中國文化史》。主張從正史人手(上古西周以前在外),并主張以說明歷代之“一般狀況”為主。因《二十四史》為研究吾國歷史之正門,吾人果欲升堂人室,非由正門不可。著者非不知正史以外,文化史資料甚多,然第一步總應以從正史人手為主。誠恐行不由徑,容易誤人歧途,且辜負吾國數千年來諸史家前輩之一番心血也。故著者始終不敢詬詈《二十四史》為廢物,且亦不敢唱變更紀傳體例之高論,蓋因其“義例精,文章富”,極足以保存吾國之史料也。著者之意吾人欲編《中國文化史》,應盡先取材于正史。行有余力,再采其他資料以補充之。 文化二字之意義,簡言之即文明狀況逐漸變化之謂。故文化史應以說明一般狀況之變化為主。若僅羅列歷代典章制度文人藝士為事,充其量不過一種“非政治的”過去事物之列肆而已,非吾人所謂文化史也。
編輯推薦
《何炳松史學論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