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朱宗震 頁數(shù):27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通過發(fā)掘辛亥革命時期的電報、報刊等第一手史料,真實地再現(xiàn)了辛亥革命的發(fā)生過程,著重探討了民國初年辛亥革命黨人對處于歷史轉變時刻的中國何去何從的探索及其困境,指出辛亥革命黨人乃至后人均未厘清傳統(tǒng)的王朝更替運動和向西方學習的現(xiàn)代化運動,從而找到了革命遭受挫折和失敗的重要原因。作者進而指出,中國自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才真正使中國走上現(xiàn)代化發(fā)展和轉型的道路。
書籍目錄
辛亥革命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序言 朱宗震
第一章 革命的領袖、組織和行動
第一節(jié) 革命的領袖和起源一一披荊斬棘的孤膽英雄孫中山
一、烈火的孕育
二、寂靜中的驚雷
三、頑強的播火者
四、共和之魂
五、只手擎天
六、迎接國民革命風暴
第二節(jié) 革命的組織一一中國同盟會
一、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成立前的革命活動
二、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三、中國同盟會與辛亥革命
第三節(jié) 辛亥革命的動員模式和用兵方略
一、辛亥革命的動員模式
二、辛亥革命的起兵方式
第二章 民國初年共和制轉型的探索(上)
一一議會制度的確定
第一節(jié) 辛亥革命時的上海和南京建都
一、孫中山對建都的設想
二、上海地區(qū)革命勢力的集結
三、革命中心的轉移與建都南京
四、北京和南京之爭
第二節(jié) 孫中山在開國問題上與章太炎的分歧
一、“革命軍起,革命黨消”之爭
二、關于民初政制之爭
第三節(jié) 宋教仁與民初政治
一、法治范圍內的同盟會改組
二、對袁世凱違法活動的忍讓
三、民國初年法治的幻滅
第四節(jié) 戴天仇和章行嚴的憲政分歧
一、共和理論的闡述和客觀政治形勢的觀察
二、戴天仇激烈過當,章行嚴穩(wěn)健有余
三、章行嚴坐而論道,戴天仇主張革命
第三章 民國初年共和制轉型的探索(中)
一一和平建設
第一節(jié) 孫中山民元開國的財政政策
一、南京臨時政府時的外債政策
二、南京臨時政府時的財政措施
三、建設民國的財政政策
四、關于建國的財政政策的評價
……
第四章 民國初年共和制轉型的探索(下)
——再度革命
第五章 辛亥革命時期的理論困境
章節(jié)摘錄
穩(wěn)健的章行嚴,在風潮激蕩之時,坐而論道,提倡和解釋兩黨政治。還在7月1日,他就有《政黨政治之唯一條件》一文,提倡兩黨政治,和平競爭:“兩黨同活動于政治范圍之內,誰得國民多數(shù)之信用,即誰主持國事,失勢者則立于其下而監(jiān)督之,并準備完整,隨時可以居中用事。而政黨亦自明其地位,國民之擁護一旦失去,則飄然下野,無所用其躊躇,亦無所用其慚阻,其所持之態(tài)度亦如前之反對黨焉。如是互相更迭,而國政即其道而進步。不然,則政黨政情不足以治國,且徒擾亂國家之秩序。善哉美儒羅偉(美國政治學家教育家,曾任哈佛大學校長)之言日:‘認明反對黨為政黨團體,如彼能誘致議會之多數(shù),并認明其有權用事,此政黨政治所以成功之第一要素而即平民政治所以成功之第一要素也?!薄 ¤b于當時的政黨只有名稱,沒有內涵,他在7、8月間提出了“毀黨造黨”的主張。他的方法是:“各黨出其才智者若干輩,開一政治研究會,本其哲學家之態(tài)度,舉國中所有政治財政種種大問題,一一徹底而研究之,為期多則一年,少亦六月,研究之結果,每一問題必有可否兩面,問題愈多,可否之數(shù)愈多,最后核記果可者否者統(tǒng)系悉不紊,則就此統(tǒng)系而分為兩派焉……而新黨要純粹建筑于政綱之上,以后所以黨爭悉于此爭之,訴之意氣,有所不屑,尤有所不暇也。且新黨乃融合各黨討論分配而成,茍或有成,則近百年應興應廢之大問題,自非絕無線路可尋,必已盡情探討,國中得此堅而且大之兩壁壘,小黨將無發(fā)生之必要,而亦斷難有其能力。而兩大政黨相迭代用之利,吾乃得而享焉?!薄 ”緛?,作為革命領導人和規(guī)劃者的孫中山,并不認為在革命以后可以立即實行議會民主制度。但中國政治界懵懵懂懂之中,竟然實現(xiàn)了共和制度,而這個共和制度的掌舵人并不是它的規(guī)劃師孫中山,而是袁世凱。在這種政治形勢下,人民感到迷茫也在情理之中?!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