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器具發(fā)展史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張景明,王雁卿  頁數(shù):45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文以飲食器具為主題,綜合運用考古學、歷史學、藝術學、民族學等各學科的研究方法、資料,特別是注重地下考古資料與地上文獻資料的結合,論述了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飲食器具的發(fā)展簡史,作者從中國境內(nèi)的原始人用來夾食的樹枝開始講起,一直講到當代中國中外結合,燦爛輝煌、充分體現(xiàn)了多元文化特征的精彩紛呈的各類飲食器具。

書籍目錄

大樹繁枝,濃蔭華蓋——序《中國飲食文化專題史》叢書趙榮光
緒論
第一章 原始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舊石器時代飲食概況
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生活狀況
二、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的生活狀況
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生活狀況
第二節(jié) 新石器時代的原始飲食器具
一、黃河流域地區(qū)的飲食器具
二、長江流域地區(qū)的飲食器具
三、珠江流域地區(qū)的飲食器具
四、西南地區(qū)的飲食器具
五、東北及北方草原地區(qū)的飲食器具
六、原始時期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
七、原始時期飲食器具的造型藝術
八、原始飲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第二章 夏商周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夏代的飲食器具
一、飲食器具的分類
二、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
三、飲食器具的造型藝術
四、飲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第二節(jié) 商代的飲食器具
一、飲食器具的分類
二、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
三、飲食器具的造型藝術
四、飲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五、飲食器具的階層性
第三節(jié) 西周的飲食器具
一、飲食器具的分類
二、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
三、飲食器具的造型藝術
四、飲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五、飲食器具的階層性
第三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春秋時期的飲食器具
一、飲食器具的分類
二、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
三、飲食器具的造型藝術
四、飲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五、飲食器具的階層性
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時期的飲食器具
一、飲食器具的分類
二、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
三、飲食器具的造型藝術
四、飲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五、飲食器具的階層性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秦朝的飲食器具
一、青銅飲食器具的類別與社會功能
二、漆木飲食器具的分類與造型藝術
三、陶質(zhì)和玉石飲食器具及相關問題
四、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與文化交流
第二節(jié) 漢朝的飲食器具
一、青銅器的類別與造型藝術
二、陶瓷飲食器具的類別及相關問題
三、漆木飲食器具的盛行
四、金銀玉石飲食器具的藝術風格
五、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與文化交流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曹魏西晉的飲食器具
一、北方陶瓷飲食器具依舊,南方青瓷器興盛
二、漆木飲食器具的類別
三、銅、玉飲食器具及其他
第二節(jié) 東晉南朝的飲食器具
一、陶瓷飲食器具的分類及其造型藝術
二、漆木及金銀、玉石飲食器具
三、新興起的飲茶用具
四、祭祀中的飲食器具
第三節(jié) 北朝的飲食器具
一、陶瓷飲食器具的類別與造型藝術
二、銅質(zhì)飲食器具的類別
三、漆木飲食器具及其他
四、茶器初見端倪
五、金銀玻璃飲食器具及其文化交流
第六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隋朝的飲食器具
一、陶瓷飲食器具的變化
二、金銀銅玉飲食器具
第二節(jié) 唐朝的飲食器具
一、金銀飲食器具的造型藝術與文化交流
二、瓷質(zhì)飲食器具的類別與造型藝術
三、玻璃與玉質(zhì)飲食器且
四、漆木飲食器具
五、茶器與茶飲文化
第三節(jié) 五代的飲食器具
一、瓷質(zhì)飲食器具繼續(xù)發(fā)展
二、酒器與茶器及其飲酒、飲茶之風
第七章 宋遼西夏金元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宋朝的飲食器具24l
一、瓷質(zhì)飲食器具發(fā)展體系的形成'24l
二、瓷質(zhì)飲食器具的類別與造型藝術
三、瓷質(zhì)茶具與飲茶之風
四、金銀飲食器具及相關問題
五、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
第二節(jié) 遼朝的飲食器具
一、立國前的飲食器具狀況
二、金銀飲食器具的文化內(nèi)涵
三、陶瓷飲食器具在北方草原地區(qū)的興盛
四、其他質(zhì)地的飲食器具
五、酒具及社會功能
六、茶具與茶文化功能
第三節(jié) 西夏的飲食器具
一、金銀飲食器具及其文化交流
二、陶瓷飲食器具的分類與文化內(nèi)涵
三、其他質(zhì)地的飲食器具
四、飲食器具在社會功能中的反映
第四節(jié) 金朝的飲食器具
一、金銀飲食器具的分類及相關問題
二、陶瓷飲食器具的類別和造型藝術
三、其他質(zhì)地的飲食器具
四、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與反映的文化交流
第五節(jié) 元朝的飲食器具
一、金銀飲食器具的分類與造型藝術
二、陶瓷飲食器具的分類與造型藝術
三、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與文化交流
第八章 明清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明朝的飲食器具
一、金銀玉質(zhì)飲食器具與造型藝術
二、瓷質(zhì)飲食器具的類別
三、其他質(zhì)地的飲食器具
四、茶器與飲茶之風
五、飲食器具的社會等級與文化交流
第二節(jié) 清朝的飲食器具
一、金銀玉質(zhì)飲食器具仿古風濃
二、瓷質(zhì)飲食器具的類別
三、其他質(zhì)地飲食器具
四、茶具及飲茶之風
五、飲食器具的社會功能
第九章 近現(xiàn)代時期的飲食器具
第一節(jié) 近現(xiàn)代飲食器具的多樣性
一、陶瓷飲食器具的恢復與新發(fā)展
二、現(xiàn)代飲食器具的多樣性
第二節(jié) 近現(xiàn)代各民族傳統(tǒng)的飲食器具
一、北方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飲食器具
二、南方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飲食器具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薛家崗文化分為四期。第一期的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zhì)陶較少。胎壁較厚,質(zhì)地疏松,火候低。制法為泥條盤筑,耳、鼻、足等分別制好后粘接在器身上。飲食器具有鼎、釜、罐、甑等,多為炊煮器,類型簡單。第二期以夾砂灰黑陶為主,夾砂紅褐陶和泥質(zhì)黑陶次之,黑皮陶較少。飲食器具有鼎、豆、壺、罐、碗,鼎的類型較多,有罐形鼎、盆形鼎、釜形鼎;罐為三足,帶把。第三期的陶器以夾砂灰黑陶為主,泥質(zhì)陶較少。均手制,慢輪修整技術普遍使用。器表多素面,紋飾有刻劃紋、戳刺紋、弦紋、鏤孔。飲食器具有罐形鼎、盆形鼎、釜形鼎、復合式甑和甗、三足帶把罐、斂口盤形豆、圈足壺。第四期的陶器比較少,飲食器具有鼎、鬹形器、黑陶高柄杯?! ”标庩枲I文化②的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zhì)紅陶次之,有少量的泥質(zhì)灰黑陶和夾砂灰陶。均手制,有輪修痕跡。多素面,紋飾有劃紋、弦紋、堆紋、鏤孔、窩點紋等,還有彩陶,分白衣紅彩、紅衣深紅彩、紅衣黑彩,多飾幾何紋。飲食器具中的三足器和圈足器較多,類型有鼎、豆、罐、壺、碗、缽、盆、盉、杯等,夾砂陶鼎多為罐形,足高,以根部外突的彎曲柱形足最具特征。另有盆形矮足鼎。豆座高矮兼有,很多盤小而深。圈足壺有長頸扁腹、短頸圓腹之分。缽多安環(huán)形單耳或角形把。盉發(fā)達,種類繁多,一般帶角形把或鏨,為管狀嘴?! 『幽范晌幕鄯衷纭⑼韮蓚€階段。早一階段的陶器以夾炭黑陶為主,還有夾砂黑陶和灰陶。夾炭黑陶的胎厚,質(zhì)地疏松,火候低。手制,使用泥條盤筑,造型簡單,器形不規(guī)整。紋飾有拍印的繩紋,刻劃或錐刺的弦紋、斜線紋、水波紋、圓點紋、堆塑的動物紋和彩繪等。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飲食器具發(fā)展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飲食器具的變遷折射出文化的變遷。值得收藏!
  •   中國烹飪素來講究“色、香、味、形、器”,“器”乃五大要素之一
  •   不錯,快。包裝一般
  •   飲食器具,寫得好有味!寫的不好,枯燥,但是不管怎樣,專題史研究這個,還是很有意思的
  •   內(nèi)容不錯,就是有些貴
  •   很普通的一本書。不建議購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