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編 頁數(shù):15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論集》為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比較文學專業(yè)的論文集,共分理論與現(xiàn)象研究、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作家與作品研究三大板塊,共收入論文35篇。所有論文均曾在國內學術核心刊物發(fā)表,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書籍目錄
理論與現(xiàn)象研究文學與自然的對話:自然文學與環(huán)境文學的異同英國后現(xiàn)代小說的時間藝術戴維·洛奇小說理論評析傳記文學的移情問題探討論精神分析對傳記真實性的影響傳記倫理及其現(xiàn)代轉向從瑪喬瑞·帕洛夫的《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代主義:新詩學》透視美國詩學的新走向論瑪喬瑞·帕洛夫在《不確定詩學:從蘭波到凱奇》中的當代美國詩學批評浪漫主義的游記文學觀與拜倫的“剽竊案探討T·S·艾略特的“秩序”理論T·S·艾略特詩學理論在中國的研究動態(tài)——重新探討艾略特詩學理論的溯源探討T·S·艾略特的“自我意識本體論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本土經驗與外國文學接受華裔美國人文化認同的民族視角大眾文化心理與種族“他者化”:傅滿洲現(xiàn)象分析清末民初日語文學的漢譯與中國文學的現(xiàn)代轉型論翻譯與晚清社會變革思潮的契合關于近年賽譯《水滸傳》研究的反思論《圣經》對《浮士德》的影響詩人眼中的“基督教社會理念——T·S·艾略特的社會批評探討近十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取向對歐洲認同的幾點思考作家與作品研究與時間游戲,和死亡對話——評馬丁·艾米斯的《倫敦場地》試論《長日留痕》中的服飾政治論石黑一雄《長日留痕》中的象征向上噴的瀑布——戈爾丁《教堂尖塔》的生態(tài)寓言《城堡》:“反懂”的文本與“反懂”的欣賞論《城堡》時間的后現(xiàn)代性沖擊塵世最后的邊界——論卡夫卡的死亡想象通過父親寫自傳——卡夫卡《致父親》解讀移民文學的文化多重性和世界主義傾向——解析奈保爾及其作品的精神實質母性原則:異質文明交流的新途徑——論托尼·庫什納的《居家人/喀布爾》苦難宿命與“家”的召喚——《荊棘烏》寓意分析不可能之舟上的英雄——論《麥田里的守望者》對英雄原型的解構存在與荒誕:《骨》中唐人街的時空政治與華裔的主體建構附錄近十年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成員論文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如果我們以為羅默和杰克·倫敦的小說僅僅是對中國人形象的蓄意歪曲和妖魔化,是他們扣盤捫燭、仇視中國人的結果,或者如果我們認為是他們僅僅是為了渲染『剜讀效果而采用的嘩眾取寵的創(chuàng)作伎倆,并對他們和其他作家和電影制作者對中國人和黃種人的“他者化”手法嗤之以鼻,我們將會忽視這種“妖魔化”中國人形象操作背后的真正意圖和文化的邏輯必然性,同時也會對其造成的影響麻木不仁。薩伊德在《東方學》中明確指出,西方關于“東方”的文化建構根本不是蓄意歪曲,而是出于西方文化優(yōu)越論的頑固立場,服務于西方自身目的的“認知”的結果和必然。即使我們不假思索地接受2001年版的《陰險的傅滿洲醫(yī)生》一書的導言作者約翰·邁克爾的說法,相信羅默通過塑造傅滿洲和黃種人的惡魔形象,“固化了西方耿耿于懷的種族擔憂和對真實世界殖民地抵抗趨勢加劇的恐懼,”我們仍然可能忽視了其殖民主義話語“他者化”非白種人的內在邏輯和對中國人文化形象的破壞性。不可否認,鴉片戰(zhàn)爭以及后來義和團對西方列強的殊死抵抗運動,確實給英帝國主義和整個西方造成恐懼,但恐懼的根源用“史密斯的朋友和敘述者皮特的話說,是來自于擔心東方對西方殘暴行為的報復?!币话愣裕謶质且环N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而不是殖民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真實反映。約翰·邁克爾的“恐懼說”貌似合理,實則是美化西方此類作品的托詞。羅默果真是出于對殖民地人民“抵抗趨勢加劇的恐懼”心理而塑造了傅滿洲的惡魔原型,那么絲毫不能說明羅默替西方對它的殖民主義擴張行徑造成的罪惡開始反思和內省,因為反思主要是指對自己行為的危害性和嚴重后果進行理性思考,以期改進。實際上,羅默等作家反其道而行之,連篇累牘地以虛構的形式炮制傅滿洲們的種種惡行,變本加厲地建構以傅滿洲為原型的黃種人的“邪惡”和“獸性”,目的是以黃種人的“惡”反襯“西方暴行”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對于任何“惡”,每個種族的人都有訴諸懲罰的公正要求。也許正是出于這樣的認識而不是對殖民地反抗運動報復西方的恐懼,羅默才不斷地建構黃種人的“惡”,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反襯西方暴行的“正義性”。如果“恐懼說”的邏輯基礎是對報復的擔心,那么,建構并固化黃種人的“惡”,反倒成了西方對黃種人的“惡”通過書寫而進行的正義報復。可見“恐懼說”不僅僅是將西方的暴力正義化,而且通過塑造黃種人“惡”的原型,暗示殖民地人民遭受的一切都是咎南自取。退一步講,如果羅默“擔心東方對西方殘暴行為的報復”的話,他應該開始反思西方在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后的整個殖民時期作惡的現(xiàn)實性,并追溯其作惡的可能性和根源,而不是繼續(xù)建構另一種族的“惡”,進一步從根本上破壞不同民(種)族文化交流的基礎。因此,輕描淡寫的“恐懼說”是缺乏說服力的。
編輯推薦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論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凝聚了浙江師范大學人艾學院原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和外語學院外國文學學科的核心師資力量,是正在建設中的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博十點的重要支撐學科,現(xiàn)有成員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2人,擁有博士學位者12人。本校外語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李貴蒼教授為本學科方向負責人:在學術研究方面,經過整合后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已經顯示出強勁的發(fā)展勢頭與蓬勃活力:近5年,尤其是2009年以來,學科成員厚積薄發(fā),先后承擔“北美華裔文學鼻祖水仙花研究”、“中西詩學中的‘共象’與‘異象’研究”、“《楚辭》英譯在西方”、“英國十九世紀出版制度、閱讀倫理與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關系研究”等省部級項目8項,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外國文學》、《外國語》、《當代外國文學》、《國外理論動態(tài)》及其他CSSCI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文化的重量:解讀現(xiàn)當代華裔美國文學》、《福爾斯小說的藝術自由主題》、《詩化哲學——T.S.艾略特研究》、《精神分析與西方現(xiàn)代傳記》等專著10余部。本學科的主要方向有:歐美文學研究該方向立足于西方文學傳統(tǒng)的整體理解,以重要文學現(xiàn)象與重要作家作品為研究重心,密切關注與追蹤當代歐美文學的最新發(fā)展,在現(xiàn)當代英語小說、詩歌、戲劇、傳記等研究領域均有所建樹。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該方向在跨學科、跨文化的視野中展開亞裔美國文學、歐洲文化及比較詩學研究,其中亞裔美國文學研究在國內外學界具有一定影響。翻譯研究該方向通過中西語言文化對比和文學作品互譯,探討中西語言文化轉換、傳遞的異同,特別強調中國經典作品在歐美文學、文化中的譯介和影響研究,目前組織翻譯的李漁作品的英譯已定稿5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