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戴建業(yè),趙目珍 頁數(shù):288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長期以來,老子被人戴上了哲學(xué)家的禮帽,穿上了文人考究的長衫,嚇得那些穿粗衣短襖的老百姓不敢親近他;加之歷代喜歡咬文嚼字的學(xué)者們,把老子所說的那些一目了然的真理弄得玄而又玄,使一般人更對他敬而遠之。如今使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網(wǎng)恢恢”、“大巧若拙”、“無為而治”、“有無相生”、“自知之明”、“天長地久”這些成語的人雖然不少,但知道它們是出自于老子之口的人卻不多。假如我們摘下老子頭上的禮帽,脫下他身上的長衫,讓他擺脫只會說“之乎者也”的騷人墨客的糾纏,重新走到他本來很感興趣的平民百姓中間,人們一定會更容易也更樂意從他那兒吸取生活的智慧。
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前言第一章 道與德 一、談玄論道 二、萬物之宗 三、天地之根 四、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五、反者道之動 六、道與物一與眾 七、與大道同體與天地同流 八、上德不德第二章 自然與造作 一、道法自然 二、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三、大道廢有仁義 四、因任自然 五、自然之道 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三章 無為與有為 一、無為與有為的界線 二、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三、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四、無為而無不為 五、無為之益 六、棄智 去欲 無為第四章 拙與巧 一、不尚賢 二、絕圣棄智 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五、大巧若拙 六、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七、“知不知”與“不知知”第五章 弱與強 一、天下誰與子爭先 二、柔弱勝剛強 三、自勝者強 四、強行者有志 五、強橫者不得好死 六、見小日明守柔日強 七、居卑處下忍辱含垢第六章 靜與動 一、致虛返靜 二、“靜”的效用 三、清靜無為天下正 四、靜勝躁 五、大器晚成第七章 進與退 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二、“無用”與“有用” 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四、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第八章 仕與隱第九章 治與亂第十章 戰(zhàn)與和第十一章 修身與養(yǎng)生篇目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道與德 在《老子》一書中,“道”與“德”是的兩個核心概念,因而《老子》又被人們稱為《道德經(jīng)》?! ∧敲词裁词恰暗馈蹦?老子深刻地認識到,作為宇宙的本原、萬物的實體、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的法則,“道”既不可能用語言來說明,也不可能用概念來規(guī)定,因為一經(jīng)語言的言說和概念的規(guī)定,形而上的“道”就變成了形而下的“器”,就由天地之根和萬物之宗母變成了萬物中之一物。老子說我們將“道”名之為“道”,只是為了表述方便而萬不得已的權(quán)宜之計?! 暗馈辈皇鞘篱g的一種或一類事物,它便在耳目聞見的現(xiàn)象世界之外,視之不見其色,聽之不聞其聲,嗅之不得其味,觸之不得其形,但同時它又內(nèi)在于萬事萬物之中,我們可以從存在的萬事萬物(“有”)中去窺見“道”的廣大無邊,“道”無處可見,但又無處不在?! 〖热惶斓匾颉暗馈倍?,萬物因“道”以成,那么天地萬物和人類社會就無不惟“道”是從。 “德”在儒、道兩家的學(xué)說中都是一個極重要的概念,但儒、道兩家對“德”內(nèi)涵的理解卻迥然不同。在《老子》中“德”是一個等差概念,它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上德”和“下德”?!吧系隆币浴暗馈睘轶w,以“無”為用,“上德”之人德合天地卻不自以為有德,所以老子說“上德不德”?!跋碌隆笔恰按蟮馈狈至押蟛懦霈F(xiàn)的,是人們因欲而興、因求而得的產(chǎn)物,它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世俗所謂的“仁義禮智”,“下德”又可再分為“上仁”、“上義”和“上禮”三個層次。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