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jīng)譯注

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唐]陸羽等著,宋一明譯注  頁數(shù):157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制茶、飲茶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戰(zhàn)國以前,巴蜀地區(qū)已經(jīng)出現(xiàn)茶飲,并于秦漢時期向長江中下游等地區(qū)傳播。經(jīng)兩晉南北朝三百馀年的發(fā)展,南方地區(qū)的飲茶習俗已經(jīng)較為普遍。但即使是這樣,飲茶在隋唐以前仍然處于童年時期一一無論是制茶的技藝,還是飲茶的方式,都比較粗陋。到了唐代這一中國茶文化開始發(fā)達的時期,情況才大為改觀,而唐代茶事興盛的表現(xiàn)之一,即是陸羽《茶經(jīng)》的出現(xiàn)?! £懹鹱著櫇u,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不知所生,三歲時被竟陵龍蓋寺(后改稱西塔寺)智積禪師收養(yǎng)。成年后因不愿學佛而逃離寺院,投靠伶班,“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陸文學自傳》),并寫了《謔談》三篇。天寶年間,陸羽得到貶謫至竟陵的河南尹李公齊及禮部郎中崔國輔的賞識和提攜,并在此期間讀了一些書,為曰后寫作《茶經(jīng)》打下初步基礎。至德三載(757),陸羽游歷至浙江湖州,與當?shù)氐闹娚ㄈ挥休^深的交往,成為“緇素忘年之交”。上元初年,陸羽隱居湖州苕溪,閉門讀書,自號“桑苧翁”,《茶經(jīng)》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qū)懗傻摹?/pre>

內(nèi)容概要

《茶經(jīng)》為唐代陸羽所著,大概成書于唐上元初年,陸羽隱居湖州苕溪之時?!恫杞?jīng)》既反映了唐代茶業(yè)的興盛,又是中國茶學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書的楷模。全書共十篇,在《一之源》、《二之具》等前六篇中,陸羽詳細介紹了茶的起源及鑒別方法、制造餅茶的器具、煎茶與飲茶的器具、煎茶的方法、茶的飲用方法等內(nèi)容。在《七之事》中,主要收集了大量陸羽之前的茶史資料;《八之出》中,主要介紹了唐代茶業(yè)的主要產(chǎn)地,并分級品評。這都為后人研究唐代茶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詳細的資料?!恫杞?jīng)》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對中國乃至世界茶史都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本書譯注,以陶氏影宋《百川學?!繁尽恫杞?jīng)》為底本,并校以多種版本,以求詳實、準確。譯注者在對原書進行??钡幕A上,對各種術語、名詞作了科學的注釋,并有白話文翻譯,以幫助讀者理解這部古代科技著作。本書還收錄了宋代蔡襄的《茶錄》和宋代《品茶要錄》,一并解釋、翻譯,希望讀者能夠?qū)χ袊铇I(yè)的發(fā)展和飲茶習俗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書籍目錄

出版說明前言凡例茶經(jīng)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飲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圖茶錄  序  上篇 論茶  下篇 論茶器  后序品茶要錄 序 一、采造過時 二、白合盜葉 三、入雜 四、蒸不熟 五、過熟 六、焦釜 七、壓黃 八、漬膏 九、傷焙 十、辨壑源、沙溪 后論茶疏 產(chǎn)茶 今古制法 采摘 炒茶 岕中制法 收藏 置頓 取用 包裹 日用頓置 擇水 貯水 肖水 煮水器 火候 烹點 秤量 湯候 甌注 蕩滌 飲啜 論客 茶所 洗茶 童子 飲時 宜輟 不宜用 不宜近 良友 出游 權宜 虎林水 宜節(jié) 辨訛 考本

章節(jié)摘錄

  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1]形。厚三分[2],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致其圬墁[3]。凡三足,古文[4]書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離于中?!盵5]一足云:“體均五行去百疾?!盵6]一足云:“圣唐滅胡明年鑄?!盵7]其三足之間,設三窗,底一窗以為通飆漏燼之所。上并古文書六字:一窗之上書“伊公”[8]二字,一窗之上書“羹陸”二字,一窗之上書“氏茶”二字,所謂“伊公羹、陸氏茶”也。置埔垛[9]于其內(nèi),設三格:其一格有翟[10]焉,翟者,火禽也,畫一卦曰離;其一格有彪[11]焉,彪者,風獸也,畫一卦日巽;其一格有魚焉,魚者,水蟲也,畫一卦日坎。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故備其三卦焉。其飾以連葩、垂蔓、曲水、方文之類。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其灰承,作三足鐵拌臺之。  【注釋】  [1]鼎:古代器物名,其形制常為三足兩耳,早期用于烹煮食物,后為祭祀或銘記功績的禮器。  [2]分:唐代度制有大小之分,一分約等于現(xiàn)在的0.36厘米或0.3厘米?! 3]圬墁:涂抹,此處指在風爐內(nèi)壁涂泥?! 4]古文:泛指演變?yōu)樾∽暗母鞣N古文字?! 5]坎上巽下離于中:坎、巽、離均是《周易》的卦名??蚕笳魉?,巽象征風,離象征火,下文中所說的“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故備其三卦焉”,指出了坎上巽下離于中的象征意義。即煮茶時,水在風爐上面的鍋中,火在風爐內(nèi)燃燒,風從風爐下進入幫助燃燒?! 。?]體均五行去百疾:意為具備五行,能祛除各種疾病。五行,古人把能夠構成各種物質(zhì)的水、火、木、金、土五種元素,稱為五行。  [7]圣唐滅胡明年鑄:圣唐滅胡,指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徹底平定安史之亂。明年,第二年,即公元764年。也有觀點認為唐肅宗回到長安的至德二年(757)為唐朝“中興”且“滅胡”的年份,“滅胡明年”則為公元758年?! 。?]伊公:指商臣伊尹,傳說他善于烹煮?!妒酚洝ひ蟊炯o》:“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薄 9]增垛:堆積的小山、小土堆。這里指風爐內(nèi)放置架鍋用的支撐物,其上部形狀像城墻堞雉一樣?! 10]翟:長尾的野雞。古人以其象征火,因而在其形象旁鑄刻離卦?! 11]彪:虎,古人以虎為風獸。  [12]連葩:連綴纏繞的花朵。  [13]垂蔓:下垂的莖。  [14]鐵樺:鐵盤子。袢,同“盤”?!  咀g文】  風爐,是用銅或鐵鑄造而成的,就像古代鼎的形狀。爐壁厚三分,爐口邊寬九分,空出剩下的六分,爐內(nèi)壁用泥涂抹。風爐共有三只腳,腳上用上古文字鑄有二十一個字,一只腳上是“坎上巽下離于中”,另一只腳上是“體均五行去百疾”,還有一只腳上是“圣唐滅胡明年鑄”。這三只腳之間,留出三個洞口,把底下的一個口當作通風、漏灰的地方??谥弦灿霉盼蔫T有六個字:一個口上鑄著“伊公”二字,另一個口上鑄著“羹陸”二字,還有一個口上鑄著“氏茶”二字,連起來就是“伊公羹,陸氏茶”的句子。爐內(nèi)放置爐床及有三個支鰒的架,一個支鰒上面畫著野雞,因為野雞是象征火的禽類,就再鑄上“離卦”;一個上面畫著虎,因為虎是象征風的獸類,就再鑄上“巽卦”;一個上面畫著魚,因為魚是象征水的物類,就再鑄上“坎卦”。巽代表風,離代表火,坎代表水,風能使火旺盛,火能把水燒開,所以鑄上這三個卦。爐身上有連綴的花朵、下垂的藤蔓、曲折的水波紋、幾何花紋之類的圖案作為裝飾。風爐有的是用鐵制成的,有的是泥制成的?;页?,是有三只腳的像桌臺一樣的鐵盤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茶經(jīng)譯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6條)

 
 

  •   《茶經(jīng)》一書聞名甚早,而翻閱這本書卻是近日之事,而通書卒讀也不過三兩天的時間而已。事實上,《茶經(jīng)》篇幅并不長,恰如作者在最后所言,大可“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諸座隅”,而“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于是《茶經(jīng)》之始終備焉”亦小結了《茶經(jīng)》一書的全部內(nèi)容。茶事由來已久,唐宋大盛,綿延至今,恰如譯注者在“前言”中所言,《茶經(jīng)》既是中國茶學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書的楷模,該版本收錄的宋代蔡襄的《茶錄》(專論當時福建建安茶的烹煮、點試)、黃儒的《品茶要錄》,明代許次紓的《茶疏》,我們都不難發(fā)現(xiàn)《茶經(jīng)》對其影響,而諸篇茶論向我們介紹了采茶、制茶、烹茶、品茶、鑒茶的知識和方法,了解我們對茶的利用和賞鑒歷史,雖然時過境遷,由茶羹、煮食而沖泡,由抹茶、團茶而散茶,如此種種都已發(fā)生很多的變化,但內(nèi)中的方法依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確為好茶人需要好好品讀的一本好書!不惟如此,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自古已為文人墨客、幽人雅士所鐘愛,融入其生活中、詩詞中,所以喜好古典詩詞、尤鐘唐宋者,閱此更能體味其風流逸韻。而《茶經(jīng)·七之事》收錄自上古迄至中唐諸典籍中言及茶的條目,內(nèi)容有記魏晉名士陸納擬以茶和果品款待謝安,而其兄子陸俶則恐其叔照顧不周,私下準備了珍饈佳肴招呼謝安,等到謝安離開后,陸納打了陸俶 四十丈,并說:‘汝既不能光益叔父,柰何穢吾素業(yè)?’”,讀來讓人解頤,而魏晉風流于詞亦可見一斑,恰逢國朝倡儉,斯亦可為當路者鑒也。
  •   愛茶之人自然需要看過《茶經(jīng)》,雖然時過境遷,茶的載體和受體都有所變化,可其在中華文化中的積淀不曾稍減。本書好在除《茶經(jīng)》外,還收錄了宋代蔡襄《茶錄》和宋代黃儒《品茶要錄》,都是中國茶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正可比較閱讀。
  •   大陸對于陸羽的研究始于八零年代,短短的幾年,陸羽就有數(shù)個譯本:鄧乃朋《茶經(jīng)注釋》張芳賜趙從禮喻盛甫《茶經(jīng)淺釋》傅樹勤歐陽勛《陸羽茶經(jīng)譯注》蔡嘉德呂維新《茶經(jīng)語釋》吳覺農(nóng)《茶經(jīng)評釋》周靖民校注《陸羽茶經(jīng)校釋》。八年內(nèi)有六個譯本,這是在整個陸羽研究里,任何一個國度都沒有出現(xiàn)的大豐收狀況??梢姶箨懙臐摿χ鴮嶓@人。 個人覺得,這個譯本很適合初學者,深入淺出,豐富而全面,很能夠增長知識,熏陶情操~~
  •   這本書裝幀非常好,精裝版的,而且讀來很有古韻


    《茶經(jīng)》是陸羽在各大茶區(qū)觀察了茶葉的生長規(guī)律、觀察了茶農(nóng)對茶葉的加工,進一步分析了茶葉的品質(zhì)的優(yōu)劣,并學習了民間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的一套規(guī)律
  •   里面有陸羽的《茶經(jīng)》還有其他人的幾篇,是合集,書本還是可以的。如果想了解茶,可以看另外一部《茶人三部曲》更易于接受!
  •   陸羽的《茶經(jīng)》被稱為我國最早的茶學專著一點也不過分,這是陸羽對人類的貢獻,值得拜讀和收藏。
  •   我喝茶,研究茶,當然要從陸羽的茶經(jīng)開始,這是茶人必備
  •   里面不僅有陸羽的茶經(jīng),還有其他關于茶的古籍,細細品來,非常不錯。只是現(xiàn)代的工業(yè)已經(jīng)將古老的茶經(jīng)改變了許多,許多東西實施起來不你們現(xiàn)實,當然除非你非常有時間同時非常有錢。
  •   有茶經(jīng)、茶錄、品茶要錄、茶疏,四合一,結合閱讀,受益匪淺!
  •   剛讀完茶經(jīng),后面還加3篇宋朝的茶論,內(nèi)容太全面了,注釋、譯文很好,因為出版社強大!
  •   茶經(jīng)本身很短,但本書收錄了一些歷史上相關的茶人對茶的研究書作,校譯得很好的,值得一讀。
  •   茶經(jīng)譯注(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 好評
  •   茶經(jīng)譯注(中國古代科技名著譯注叢書)
  •   很不錯的書,很喜歡~~~~~~~~~~~~~裝幀很精美,里面的書是布面的。譯注什么的都很詳細,可以看出翻譯什么的很專業(yè)很用心。還附加了另外三篇與茶有關的文章,都很不錯。上海古籍的書質(zhì)量還是很不錯的~
  •   我還沒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茶經(jīng)好短,后面一半都不是陸羽的了宋代的人的感受以后買套茶具慢慢試驗
  •   茶經(jīng)就是茶的文化啊,愛茶的朋友一定要讀哦
  •   是一本好書 不僅有《茶經(jīng)》 還附了幾個其他朝代的茶論著 值得購買
  •   <茶經(jīng)譯注>在同類書中是上品.
  •   這個出版社的書 我很放心 因為買了四五本了。有時候會專挑這個出版社的書買。

    質(zhì)量很讓人放心。

    茶經(jīng)內(nèi)容不錯??戳丝梢詫W到不少知識。而且有白話文翻譯 這是讓我最開心的事情。
  •   本書可讀性強,翻譯過了,閑來無事可以拿來一讀,了解我國的荼文化和茶的相關知識
  •   是一本經(jīng)典的學茶的書,只是閱讀時需要文言基礎
  •   收錄了茶經(jīng)三篇,對于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和轉(zhuǎn)變有幫助,書籍的裝幀和設計都可圈可點!個人推薦購買!
  •   書不錯,對中國茶的品鑒講了很多,也講的不錯,是本好書。
  •   市面上關于《茶經(jīng)》的書太多了,都是些所謂銅版紙印刷,里面充斥著圖不對題的插畫,厚的可以當板磚的書,當然這樣的后果就是定價。。。
    這本書白紙黑字,沒有任何的裝飾,原文,譯文,注釋,注音,出處的考證等等,一五一十,讓你 有真正讀書的感覺!
  •   很是不錯,由于對茶感興趣,買了這本書,讀了后,也是大長見識。印刷質(zhì)量不錯,原文與翻譯等在字體上有明顯的區(qū)分。很是好,好評啊
  •   中國的茶文化值得研究,研究茶文化首推茶經(jīng)
  •   古籍《茶經(jīng)》中的文字晦澀難懂,影響了對文章的理解。這是一本適合現(xiàn)代人閱讀的,當然結合古籍看會更好!
  •   很專業(yè)的樣子,如對茶想有點兒研究,這書必看。
  •   不錯,內(nèi)容不多,看完對茶有進一步了解
  •   了解茶的家世
  •   茶亦有道,守道為尊。傳承本是一種美德,方有生生不息的族魂。
  •   茶經(jīng)很早就想擁有,此次終于買來一讀
  •   我國的茶文化淵源流長,能讀到古人的茶經(jīng),太好了。
  •   這一版的《茶經(jīng)》是最好的!
  •   愛古籍 愛茶經(jīng)
  •   陸羽真的是牛,小日本的茶道若是沒有這本書,能有多少?
  •   這個版本的很舒服,硬皮的,干干凈凈的封面。里面的譯注也比較詳細,字體合適,總之,很滿意!
  •   慕名而買,還沒細讀。但譯注很詳細。
  •   印刷精美,譯注很詳細。很讓人有閱讀的興趣
  •   沒有多余的文字,譯注簡潔明確。
  •   這是必須了解的古代科技和文化名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這一套古代科技叢書很不錯,很少出版,準備收集一套
  •   此書是介紹中國茶文化最權威的著作,有注釋和譯文。值得收藏
  •   最初看到這本書時不太喜歡她的裝幀設計,因為看上去像是舊的,不過看久了還挺耐看的。
    還有就是書的內(nèi)容很好,注釋也很好,非常滿意!
  •   內(nèi)容翔實,注釋詳細,感覺不錯
  •   包裝很給力,居然用了盒子~~~開心~~~但是書雖然是硬紙板套紙皮,可是內(nèi)容頁子很脆弱,一翻就掉了= =!內(nèi)容注釋還不錯~
  •   一本很古樸的書,讓你在喧囂中擁有一篇寧靜的心田。
  •   喜歡喝茶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朋友,可以看看,很不錯,包裝簡潔,字的解釋也很清楚!
  •   買不起西泠印社打完折后588的書,上海古籍的也不錯,注解也挺詳細的,是一本好書
  •   書的內(nèi)容很好,但發(fā)貨時當當沒有注意,書脊都裂了...唉...
  •   著名的中國茶文化專業(yè)著作。
  •   精裝,原文、注釋、譯文相得益彰,給老婆買的,她看起來也不覺得很累,很好的版本。
  •   好書不厭百回看,好書也不厭好版本~
  •   有注譯和全文翻譯的
  •   有古文,有白話文,挺好
  •   很喜歡中國的茶文化,人在學校,直接寄回家了,還沒看到這本書,看別人評價的才買的這本,應該還可以
  •   書的外包帶有塑封,很好的保護,出版商很用心,價格公道。上海古籍出版社,質(zhì)量沒的說。就是裝訂的不是很平整,略顯瑕疵的是書頁內(nèi)側(cè)裝訂線的附近有鼓包不平的地方,但是不影響閱讀。紙張很輕還很厚實,既不累手也有質(zhì)感。
  •   古人古書,比今人今書好(內(nèi)容)
  •   這樣的書是閑暇時體驗解悶的
  •   書拿到了,很不錯。贊一個
  •   內(nèi)容不錯,解釋得也還挺好的
  •   薄薄的一個小冊子,但內(nèi)容很豐富,文言文閱讀需要一定的功底
  •   內(nèi)容很精典,但由于是古文,讀起來稍微有些吃力,因為茶文化本身就比較稍微偏冷一點,個別文字和詞語的理解上,稍微吃力一些。
  •   這套書都不錯,買了好幾本。
  •   書收到,滿意
  •   書看了,紙張好,值得一讀。
  •   很好的書,外觀好看,硬皮書很值呢,里面紙張、印刷都是很老的那種,看起來很讓人靜心呢
  •   很喜歡看的書 看了好多次了
  •   非常好的書,有感覺
  •   書好、發(fā)貨快、送貨及時
  •   書如其名。精華讀書
  •   書還沒讀,翻了一下,感覺還行!
  •   書不錯,但是書很薄。
  •   剛到的書,就印刷等方面的質(zhì)量來看非常好。
  •   書還好,文言文難點
  •   這個書不錯,一本經(jīng)典繼續(xù)流傳
  •   妙書!
  •   書沒怎么看呢就散了頁了。。。
  •   今天收到,書很不錯,書包裹得很好!
  •   有注釋有原文,硬皮的很趁手
  •   精裝本,輕型紙張,排版、字體都很好,有注釋有譯文,買了不后悔的好書!
  •   學茶道必須的
  •   版本、印刷、譯文都不錯,看著很舒服!
  •   還沒看完,覺得版本不錯 就是印刷有些小小的問題 不過看上去很有質(zhì)感
  •   譯的好,連生僻子都標了注音并解釋,適合閑暇時靜心細品,頤養(yǎng)性情。
  •   文化深,底蘊深。希望大家多讀國學經(jīng)典?。?!
  •   與研究性學習研究的課題有關,雖然是文言文,但有解析,很有學術氣息的一本書
  •   可以了解下,實用就談不上了
  •   挺好,了解一下。
  •   有助于了解茶文化
  •   受益匪淺,了解了很多知識
  •   了解一下古人的生活細節(jié)
  •   非常好,內(nèi)容翔實,編者肯定下了很多工夫
  •   內(nèi)容太少,字也太小,不方便閱讀。
  •   內(nèi)容很負責
  •   內(nèi)容沒看,但包裝設計什么的都很好
  •   這個系列都不錯,包括封面和內(nèi)容都很好,里面的注也很詳盡。
  •   排版很舒服,內(nèi)容很不錯。該有的都有了,值得收藏。
  •   封面有點失敗,內(nèi)容尚可
  •   內(nèi)容好,紙張質(zhì)量一般,但是是線裝的,應該筆記比較結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