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沐齋 頁數(shù):20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從《爾雅》浩翰的釋名中擇取與當代讀者文化記憶關聯(lián)密切的一些條目,分別單獨成文,進行饒有趣味的天馬行空式的重新解讀與闡釋,力圖在艱辛的古典閱讀中開掘一線光明,從而不斷擴延,匯集成無限春光,使讀者在那片春光下,再次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不朽偉力與不老神奇。
作者簡介
沐齋,本名寧銳,又名寧風云、寧風子。字移白、泊之。號沐齋。1976年12月31日生,遼寧省海城市人,居北京。當代著名青年文人畫家、學者型作家。治學涉獵傳播學、藝術學、訓詁學、博物學等領域?!靶率咳恕睂W社召集人。浙江大學碩士,任職于央視電視文化中心。著作有《溫文爾雅》、合著《書法與中國社會》等。
書籍目錄
序一 讀沐齋《溫文爾雅》序二 風子斯文——序《溫文爾雅》草(的、煙葵、艾、覆盆子)木(栩、楊柳、蒲柳、白楊、梧桐)蟲(小強、蟢子、篇章、螽斯)魚(魚甲、活東、烏賊)花(榮華、木瓜、牡丹、棠棣、蘋果)鳥(鳩羽、舂鋤、啄木、燕、狂)其他(眠、臥、逵、舟、翠微)跋
章節(jié)摘錄
草 的 “的”在古代也寫作“昀”,從日,意為鮮明,有時候用來形容美女的嘴唇。你看宋玉《神女賦》的這句: 眉聯(lián)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 就是說,仙女雖然不用美寶蓮,唇部照樣熠熠生輝。今人所謂唇彩不過如此,可惜迄今為止尚無一家現(xiàn)代化妝品公司將自己生產的唇膏命名為“的”。和大多數(shù)“日部”的漢字一樣,“的”的本義其實是“白”和“光明”,進而引申出鮮明、亮點、子、籽粒等豐富的含義。由此,《爾雅·釋草》的這段解釋就更易理解: 荷,芙蕖。其莖,茄……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 」湃藢苫ㄈ绱耸祜拖矏?,以至于給荷的每一部分都單獨命名,不厭其煩——荷又稱芙蕖,荷梗叫做“茄”,荷花叫“菡萏”,蓮蓬叫“蓮”,里面的蓮子就是“的”。除此之外,《爾雅》又給出了蓮子的另一個稱謂:“的,薂?!鄙徸佑置@,“薂”和“昀”的古音差不多,或許就是一個字的不同寫法?! ∩徸拥难盘柨芍^命運多舛——“薂”已基本消失,“的”卻廣泛地生存,盡管早已是風馬牛不相及。讀音、字義和用法一變后,“的”成了現(xiàn)代漢語中運用最廣泛的漢字,也算新文化運動締造的奇跡?! 拿琅姆即降胶苫ǖ纳徸?,美好的“的”現(xiàn)如今半點詩意也無。但是,“的”還是和美好的感覺有關,起碼,我們管一切食物叫做“吃的”,至于珍饈美味那便是“好吃的”。蓮子的確是一種好吃的東西:蓮蓉、蓮子粥和糖蓮子;此外,“的”還可入藥,蓮子又名蓮心,中醫(yī)也稱為蓮薏,能夠收斂強壯,補中安心。但凡老人婦女兒童心躁失眠者,食蓮子即能安心寧神?! ∩彽乃幱脙r值與它的外觀確實表里如一。不光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贊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佛教里更是奉蓮花為圣潔之物,所謂一花一世界,蓮作為花之君子,似已達成中外共識。就像火紅熾烈的咖啡豆可使人興奮,潔白安詳?shù)纳徸幼屓诵臅缟疋??! ≌绾苫ㄓ邪缀杉t荷之分,蓮子也有白蓮紅蓮之別。雖然據(jù)說紅蓮熬粥更具滋補效用,但相對那種把飽滿圓潤的蓮子扔到黏黏的糊狀物里,成就一鍋之天下,我更愿意享受手把蓮蓬,一粒粒剝出來品味的歡樂。辛棄疾筆下“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描繪的是一派天真的清平之樂,而那首著名的古樂府《西洲曲》,表達的卻是純潔雋永的愛意和哀而不傷的淡淡春愁: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幹鄄缮彽呐由钌顟严胫h游的愛人,傾述起來卻是如此含蓄,那份情感的牽掛如煙似霧,若有若無。從此以后,蓮舟便成為一個文化意象,承載著無數(shù)才女的情愁。一代才女李清照,這樣抒寫對夫君的思念: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t藕指的當然不是藕,而是花。雖然《爾雅》叮囑人們,荷的根、莖、葉、花朵、果實各自有那么多的專有名詞,可稍后的古人就已經沒了那份耐心,隨便拈來一個字眼,都是指荷花。不過這倒正合了禪宗的本義,來看下面這則公案: 僧問智門: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智門云:蓮花。 僧云:出水后如何? 智門云:荷葉?! ≈袊亩U并無神秘,看主客言語交鋒,你來我往,云山霧罩,如食春筍,剝開了外衣,轉頭倒臥,咀嚼一番,無非兩個字:機智。按照演員范偉的理解,就是高雅的腦筋急轉彎?! 【褪抡撌?,有一說一,那是俗人的做法。高手過招,絕不拘泥于此道。所以雖然是沙門僧客說道,也不必囿于佛理。你若偏向佛經中鉆,反倒入了旁門。禪宗所論所言,其實都是日常生活的白話。生命的本質在于虛妄的真實,落腳點,其實還是真實,離開地球,弄什么都是空穴來風,無論對語言本質,還是生命價值,都毫無裨益?! 『蜕袉栔情T法師,蓮花未出水時是什么?智門的回答是:蓮花。若講事實,蓮花出水之前,蓮花只是個假設,有的只是蓮藕。但蓮花實際上是個先驗的存在。因為蓮花之所以為蓮花,是因為它誕生在蓮藕上,依托于藕這個本體。倘若開在土豆上,那就是馬鈴薯花,長在樹根旁,那可能是蘑菇,或許是狗尿苔。 惟名不同而已,其實質都一樣。所以蓮花就是蓮花而已。按照符號學的理解,蓮花也只是個漂浮的能指。它的名稱是人為設計的。如果當初蓮花就叫做土豆,那么也并無不同。但是因為蓮寄寓了龐人淵博的文化元素,它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文化載體和觀念的媒介物。所以人們往往認為蓮花這個字要比土豆這個字高尚和純潔。哪有這回事? 陳勝站在雨水泥濘的阡陌問,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種嗎?沒有種嗎?王侯將相或本無種,可以是土豆,也可以為蓮花。但是,當馬鈴薯花開放在水面上,人們必然輕嘆道:多美的蓮花啊!區(qū)別僅僅在于人們肉眼所見,嘴巴所云,心思所想,千夫所指?! ∫坏┥徎ㄩ_出了水面,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那當然就是蓮花了。然而智門卻話鋒一轉脫口道:荷葉。所謂見花不是花,見葉不是葉。其實智門的心里,實在是將那葉與花看作一物的,但他偏要指鹿為馬,提醒夢中人。不著于象,色不異空。從大干世界眼光來看,就連蓮花與土豆都沒有差別,更何況同生于蓮藕的花與葉呢? 當人們不知道那個叫范偉的東北爺們兒是哪根蔥哪頭蒜時,范偉就已經是范偉了。當范偉和趙本山站在一起浮出水面時,范偉還是那個范偉,但是在人們眼中,范偉不再是范偉了。盡管從前的范偉什么樣,大家并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也許,荷葉比蓮花更真實。但是,真實的未必是人們想要的。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里寫到一個畫家,很意外地,由于風流緋聞而聲名鵲起,潤格飛漲,他兒子感到惱怒,澄清了父親的清白,于是再次很意外地,畫家的作品跌入谷底,無人問津?! ∩趬m世的蓮花,每一朵都有它傷心和快樂的理由。然而荷葉安慰蓮花的動作和聲響,很少有人聽到?! “舜笊饺嗽?693年前后書寫的一通行楷冊頁中,題詩數(shù)句: 一見蓮子心,蓮花有根柢。若耶擘蓮蓬,畫里郎君子。 書法顯示出八大一貫的沉靜凝練的筆調,不疾不徐,那份有力而樸素的寧靜和生命律動的氣息,透過紙背撲面而來,宛若蓮花的禪意和清香。 作為蓮子的“的”早已隱遁入歷史的塵埃,即便在明末清初的八大之前的之前,就已經不常用了。不過也幸好它不常用了——不然當作為主人的你向賓客們宣布這句話時他們該作出怎樣的神情: “今天我請大家吃的這種好吃的吃的就是的……” 煙 煙酒茶不分家,可是煙遠沒有那哥倆幸運。酒與詩意相伴,茶與文化相隨。香煙沒能名垂青史,反而惹人歧視,從根本上來說,緣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斷層,這是件悲哀的事情。 酒文化源遠流長,茶文化緊隨其后,歷代文人墨客浸淫茶酒,揮毫潑墨的文本和典故不可勝數(shù)。香煙呢?只能怪自己生不逢時,既屬舶來品,又姍姍來遲,來得不早沒關系,偏偏來得不巧?! ?6—17世紀,煙草兵分兩路傳入中國。南路約16世紀中期由呂宋(菲律賓)傳至廣東、福建;北路約17世紀初由朝鮮傳至東北。其時在中國已經是明季,按照黃仁宇所持的大歷史觀視角看待,已是中華第三帝國的中晚期??梢栽O想,如果煙草哪怕稍早一點點,有幸生于兩宋,其形象、地位與命運,呈現(xiàn)別樣的面貌是大有可能的。 相對于別的朝代而言,宋代的士大夫待遇好,養(yǎng)尊處優(yōu),有更多的精力和閑情傾注于閑事。雖然賀知章李白那些人也沉醉美酒,號稱飲中八仙,但是唐朝,時代的主流是高歌猛進的,它所呈現(xiàn)的文化特質也是寶相莊嚴,四平八穩(wěn):書法雖有筆走龍蛇的癲張狂素,但到底以寬博雄壯的顏真卿為代表;繪畫縱有逸筆草草的文人畫鼻祖王維,卻終歸以威嚴逼真的人物畫尤其佛像妙手吳道子為圭臬;詩歌雖有太白的風流邁,但還有個無比沉郁的老杜鐵著臉在那挺著。一句話,顏、吳、杜才是主旋律?! 《未耆橇硗獾木跋?,僅拿酒來說,宋代文豪沒聽說不好這口的,不但好這口,詩篇里更少不了。
媒體關注與評論
在喧囂的世風里行文做事,筆靜已屬不易,何況心靜如此!沐齋在古文中淡淡地搜尋趣味,骨子里卻是對現(xiàn)實的糾纏與凝視。所謂“溫文”,或許意味了文字的溫和。然而在假面之后,我看見他正悄悄地走向老辣——我期待著他的筆了?! 獎⒑阕骷遥都Y號》、《秋菊打官司》等編劇 “爾雅”在“溫文爾雅”這個詞里,或許只是表示著“雅”的意涵。不過,沐齋別具心裁,竟真由《爾雅》發(fā)展出一篇篇散文來,令人眼睛一亮…… ——龔鵬程 學者,臺灣南華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 風子(沐齋)作文,沒有太多的雕琢,夾敘夾議,娓娓道來,文風意象清新空靈,散淡的筆致中透著悠悠的清雋之美;風子習書,師魏碑,學蘇黃,臨八大,結體中收外放,用筆率性流暢,筆勢生動而有爽爽風氣;風子繪畫,純然文士自娛一路,了無功利掛礙,任憑書法用筆隨意寫來,畫里盡是一己恬淡而活潑的生活,充滿盎然現(xiàn)代情趣 ——呂品田 美術理論家,《美術觀察》主編 我所見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闡釋得最好、最優(yōu)雅的作品之一。文本展現(xiàn)出的作者的天賦、學識和洞見深抵人心。閱讀其作品的過程,如同傾聽一位才華橫溢的導師的精彩講座,雅致從容,讓人受益匪淺 ——Zhenbin Sun 美國Fairleigh Dickinson大學傳播學副教授
編輯推薦
《溫文爾雅》一書從《爾雅》浩翰的釋名中擇取與當代讀者文化記憶關聯(lián)密切的一些條目,分別單獨成文,進行饒有趣味的天馬行空式的重新解讀與闡釋,力圖在艱辛的古典閱讀中開掘一線光明,從而不斷擴延,匯集成無限春光,使讀者在那片春光下,再次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不朽偉力與不老神奇?! ”緯m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