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戚良德 頁數(shù):58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文心雕龍》的版本很多,但自從清代黃叔琳《文心雕龍輯注》出現(xiàn)以后,黃注本實際上已成為《文心雕龍》的通行本。近世對《文心雕龍》的校注整理大多以黃注本為底本進行,如范文瀾的《文心雕龍注》、王利器的《文心雕龍校證》、楊明照的《增訂文心雕龍校注》、詹锳的《文心雕龍義證》等,皆是如此。但各家豐富的??背晒舱f明,黃注本作為底本實際上問題頗多。本書的整理譯注者以范注本的原文為基礎,參照林、陳兩位先生的《文心雕龍集校合編》和《新校白文〈文心雕龍〉》,充分吸收近世諸家的校勘成果,特別是全面吸收唐寫本的??背晒?,整理出一個新的《文心雕龍》文本,并在此基礎上對《文心雕龍》作了詳盡的注釋,并加以白話翻譯,以之成為一本雅俗共賞的新本《文心雕龍》。
作者簡介
戚良德,1962年11月生,山東沂水人。山東大學中文系1981級本科生、1985級碩士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98年3月至2001年2月為韓國建陽大學客座教授。現(xiàn)為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心雕龍》與中國文藝學,發(fā)表有關論文40余篇,出版《文心雕龍綜覽》(合著)、《劉勰與〈文心雕龍〉》、《文論世典——〈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化》等著作數(shù)種。
書籍目錄
前言引論一、劉勰的生平與著述二、《文心雕龍》的樞紐論三、《文心雕龍》的文體論四、《文心雕龍》的創(chuàng)作論五、《文心雕龍》的知音論六、《文心雕龍》??迸e隅原道第一徵聖第二宗經(jīng)第三正緯第四辨騷第五明詩第六樂府第七銓賦第八頌讚第九祝盟第十銘箴第十一襪碑第十二哀·第十三雜文第十四諧耱第十五史傅第十六諸子第十七渝說第十八韶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禪第二十一章表第二十二奏獸第二十三議封第二十四書記第二十五神思第二十六體性第二十七凰骨第二十八通燮第二十九定勢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镕裁第三十二聲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麗辭第三十五比與第三十六夸飾第三十七事類第三十八……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一字之褒,其珍貴勝過高官厚祿;片言之貶,其威力超過斧餓兵器。不過,圣人的旨意幽深,《春秋》的文字又很筒約;只有和孔子同時的左丘明,能夠領會到其微言大義,便全面探究其內(nèi)容的始末,創(chuàng)造了為經(jīng)書作“傳”的體例。所謂“傳”,就是轉(zhuǎn)達,轉(zhuǎn)達經(jīng)典的旨意,以便傳授后人;這實際上是經(jīng)書的輔佐,可以說是首要的歷史著作了。到了戰(zhàn)國時代,史官之職仍然存在。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七國,而戰(zhàn)國的歷史則保存在《戰(zhàn)國策》襄。大約只是進行記錄而末作系統(tǒng)編次,所以即取簡策之“策”為名了。漢高祖消滅秦朝和項羽,經(jīng)過了多年的戰(zhàn)爭;陸賈考察其史跡,寫成《楚漢春秋》。到了太史公司馬談,則世代專任史官之職;所以司馬遷繼承父志,敘寫歷代帝王事跡。假如比之《堯典》而稱為“典”,而其中所寫又并非全為圣賢;假如學習孔子而題為“經(jīng)”,而這些文字又并非出自圣人。所以就取法《呂氏春秋》,通稱為“紀”?!凹o綱”之名。也是一種宏大的稱謂了。其中,“本紀”用來敘述帝王,“世家”,“列傳”則總括了諸侯以及各方面重要人物,“八書”用以陳述政治體制,“十表”則用以記錄年月和爵位:雖然不同于古史的體式,但處理得很有條理。至于其按實記錄而無所隱諱的宗旨,博學雅正而滔滔雄辯的才華,愛好奇異而違反經(jīng)典的過失,以及在體例安排上的不當,班彪都已作過詳細的評論了。到班固編寫《漢書》,則繼承前輩的成果,特別是從司馬遷的著作中。受益良多。其“十志”詳備豐富,贊辭、序言則宏偉華麗,其敦厚雅正而文質(zhì)彬彬,確有前代遺風。至于其取法經(jīng)書和圣人之典雅,內(nèi)容豐富而完備之優(yōu)點,以及埋沒父親班彪之功而自我標榜之罪過,接受賄賂而出賣人格之錯誤,仲長統(tǒng)已講得很詳細了。
編輯推薦
《文心雕龍校注通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