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陳順智 頁數(shù):30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詩學散論》主要內(nèi)容:有關(guān)詩學的研究古已有之,然從宏觀而言,不同時期的研究者由于所持不同的社會理念,所以往往有諸多新見;而從微觀上來看,研究者個人見識閱歷有所不同,對同一現(xiàn)象所關(guān)注的視角亦有諸多差異。有鑒于此,作者就中國詩學史上不同時期、不同人物乃至不同文體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與挖掘,給人以頗多啟示,當亦有其獨特的價值所在。諸如作者對“先秦儒家的中和詩學觀”、“東晉僧詩”、“四聲復議”、“唐太宗的雅正詩學觀與貞觀詩風”、“劉長卿詩歌美學特征”之議論,足令讀者從中收益匪淺。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先秦儒家中和詩學觀第一節(jié) 文質(zhì)彬彬的文辭觀第二節(jié) 情止乎禮的倫理觀第三節(jié) 情信辭巧的美善觀第四節(jié) 興觀群怨的效用觀第二章 屈原“乘龍”的神話背景與巫術(shù)意義第一節(jié) 神話背景第二節(jié) 巫術(shù)意義第三節(jié) 目的指向第三章 宋玉賦的自然觀及其文化內(nèi)涵第一節(jié) 畏怖的自然觀念第二節(jié) 親和的自然觀念第四章 東晉玄言詩的興衰邅變第一節(jié) 東晉玄言詩發(fā)展述略第二節(jié) 東晉玄言詩興盛的原因第五章 東晉僧詩第一節(jié) 東晉僧詩的概況第二節(jié) 東晉僧詩的內(nèi)容第三節(jié) 東晉僧詩的意義第六章 陶淵明詩歌之真、淡、簡第一節(jié) 陶詩之“真”第二節(jié) 陶詩之“淡”第三節(jié) 陶詩之“簡”第七章 玄學理論與詩學形態(tài)第一節(jié) 玄學本體論與《文心雕龍》第二節(jié) 《文心雕龍》之道即玄學之道第三節(jié) 劉勰“意象”論的文化背景和理論含蘊第四節(jié) 玄學虛靜說與文學創(chuàng)作心理第八章 四聲復議第一節(jié) 四聲與轉(zhuǎn)讀第二節(jié) 四聲與清談第三節(jié) 四聲與四象第九章 唐太宗的雅正詩學觀與貞觀詩風第一節(jié) 唐太宗的雅正詩學觀第二節(jié) 唐太宗的詩歌創(chuàng)作第三節(jié) 貞觀詩壇的詩風第十章 大歷詩歌的美學取向第一節(jié) 社會心理特征第二節(jié) 審美特征第十一章 劉長卿詩歌的美學特征第一節(jié) 意境第二節(jié) 風格第三節(jié) 體裁第四節(jié) 詩集版本考第五節(jié) 詩歌重出考第十二章 李漁曲論的詩學觀念第一節(jié) 李漁的傳奇觀第二節(jié) 李漁曲學價值觀第三節(jié) 李漁的曲學批評思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